密度板一次保护和开关二次保护分析

密度板一次保护和开关二次保护分析

一、MDF一次保护与交换机二次保护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云娇[1](2021)在《一种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程控交换机设备经常受到雷电、交流电源波动和电磁感应等外部应力的冲击,会直接在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上产生大dv/dt高峰值的电压瞬间突变及大di/dt高峰值的浪涌电流。这使得连接的终端设备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直接被损毁。因此,就需要双向保护结构来实现SLIC浪涌防护,从而保护整机系统。文中基于对SLIC的保护,开展了一种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设计和开发,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电路框架,采用四个独立的保护结构,分别为两正向和两负向,在横向模式和纵向模式下对超过SLIC电源干线的电压起限压作用。其中两个缓冲NPN晶体管分别连接两个NPNP晶闸管提供负向浪涌保护,另两个缓冲PNP晶体管分别连接两个PNPN晶闸管提供正向浪涌保护。四个缓冲晶体管为每个保护部分提供独立控制,其基极端分别与SLIC负电源电压及正电源电压相连,这使得保护结构在母线电压高于正电源电压+1.4 V或低于负电源电压-1.4 V时触发导通,实现电压跟随及可编程双向保护。2、针对所提出的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中的集成器件深入分析,确定各器件的电学参数,综合考虑保护器件和控制管之间的兼容性和隔离问题,在降低工艺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单片集成的工艺制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基于P型衬底和N型衬底不同器件的工艺参数和器件结构参数的设计仿真,满足预设要求,最后进行了版图设计。3、对设计的芯片进行了流片,测试数据显示器件各部分耐压已完全达标,可在-110 V-+110 V大电压范围内实现可编程双向保护,维持电流大于150 m A,触发电流小于5 m A,管芯可承受10/700μs波形,峰值电压±2500 V、峰值电流±62.5 A的脉冲测试。

蔡湃[2](2017)在《医院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化系统设计是现代医院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建筑、装修、机电、洁净等各建设专业密切配合,结合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技工作需求,采用国内外先进和成熟的医疗行业智能化系统主流技术,共同完成现代化、信息化、绿色节能的院区建设。本文结合我司承接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设计项目,依据第一版智能化施工图设计,探讨医疗智能化项目的意义,对智能化系统设计内涉及较为主要的院区网络系统架构和安全进行重点设计论述。在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保障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设计考虑新院与老院的异地灾备问题。在新院除了中心机房还考虑了备份机房的建立。院区内较为重要的内网和外网采用异楼双核心建设的方式。由于新院院区建筑面积较大,依据功能区和建筑群特征设立了4个汇聚间来管理相应区域的接入层弱电间。不同功能区设置不同的VLAN,做到流量的分摊和集中。网络主干链路采用双链路和链路捆绑技术,并结合生成树协议,保证网络系统的冗余性。在网络安全设计方面,依据国家现行的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将医疗业务系统定级为三级系统,医院办公系统定级为二级系统。按定级域配置安全设备,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和数据安全灾备体系等。通过合理的设计院区网络系统,方便了各种医疗智能化应用系统在其上的应用,包括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医护对讲系统、婴幼儿安全保护系统等;进一步实现了医院的智能化设计。医疗设施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是时代的要求,弱电智能化是现阶段及未来医院管理和运营的辅助手段。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计算机技术将更多的应用于智慧医疗和智能医院建筑,甚至是未来的城域云医疗,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丁龙[3](2014)在《日照地区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许多地方都在不断建设新的用配电装置。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简要讲述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的弊端,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的优点,并且对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电子互感器、智能开关、IEC61850标准以及网络和通信技术。其次,本文结合日照地区电网的具体情况,以日照地区110kV朱家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为依托,对变电站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的设计,一次部分主要包括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防雷接地、站用电及照明;二次部分主要包括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调度自动化、站内通信系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主要对电子式互感器和二次设备进行了智能化设计和优化配置。最后,针对日照地区110kV朱家变电站工程中电子式互感器以及部分二次设备的智能化配置,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罗氏线圈型电子互感器能够满足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高计量精度采集电流等电气量的要求,可提升站内保护的可靠性和快速性;并且罗氏线圈型电子互感器为目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类型,在几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故障率最低,可靠性最高。同时指出了电子式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在我国各地陆续展开,与其相关的各个设备制造领域也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各种智能化电气设备也会逐渐发展起来,为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齐飞[4](2012)在《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管线和设备资源作为中国电信的关键性、战略性资源,是中国电信全面覆盖客户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全面体现了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2003年山东电信上线的资源管理系统已经与高速发展的网络建设严重脱节,为了能更加有效的管理资源数据,更好的支持网络的建设和市场的发展,山东电信急需建设一套新的资源管理系统。论文首先阐述了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原则及功能模块、功能特点、运行环境,其次讨论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存储系统设计、接口系统设计等系统方案设计,最后分析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实现方案、操作流程及实例。此外,结合工程实际,论文对山东电信本地资源管理规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引发资源变更的七类因素,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资源动态更新流程。同时,详细的介绍了山东电信本地资源管理运行维护的实践。

刘宏刚[5](2012)在《高耐压过流保护用PTCR热敏电阻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TCR热敏电阻器是一种具有电阻正温度特性的铁电半导体陶瓷元件,被广泛地应用在家用电器、船舶航空、电子通讯、汽车工业等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通讯的迅猛发展,各种高精密仪表仪器、程控交换机及其配线架的安全保护尤为重要,这些设备中大量使用着工作电压低、抗强电和过流性能较弱的大量集成电路,这就需要通信线路的防雷击和抗强电的能力比较高,用于此类设备的PTCR过流保护元件,不仅要满足电阻值低、耐电压高、动作时间短、耐工频电流冲击能力强等特性,更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失效模式(无明火、无炸裂),所以高强电压、温度循环、电流冲击及耐雷击波冲击等几项可靠性指标对该类过流保护用PTCR热敏电阻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论文正是基于此目的提出研究课题,以设计开发高耐压、高可靠性过流保护用MZ23-2-50RM-08P9PTCR热敏电阻器的设计开发为目标,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对PTC粉体材料和PTCR热敏电阻器制备工艺的详细阐述和表征,分析得出:原材料的选取、PTC材料的配料、预烧成、PTC芯片的烧结和PTCR元件芯片的电极制备这几个工序都是影响PTCR热敏电阻器特性的关键工序。2.通过对用于通信总配线架过流保护的MZ23-2-50RM-08P9PTCR热敏电阻器的设计开发进行全面全程论述,确定了此产品各工序生产工艺参数。3.通过对PTCR热敏电阻器常出现的多种失效形式进行论述,得出了失效形式产生的机理,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工艺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得出了提高PTCR热敏电阻器性能的方法,为提高MZ23-2-50RM-08P9PTCR热敏电阻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生产技术支持。通过本课题研究,采用Y2O3和Mn共同掺杂,创新地引入热处理工艺,成功研制出用于通信总配线架过流保护用MZ23-2-50RM-08P9PTCR热敏电阻器,其耐压大于700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标准YD/T741-2002要求,课题也为高耐压、高可靠性过流保护用的生产、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指导作用。

侯伟宏[6](2010)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断路器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为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保障,尤其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的建设规范。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走向全数字化成为必然。与常规变电站系统相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具有一系列显着的优点。但作为一种新型系统,现阶段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对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已做了较多研究,但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还很少。因此,建立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对整个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变电站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大多数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上,鲜有分析具体安全策略对系统安全性的贡献大小。因此,寻找一种综合定量分析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安全运行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基本特征及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可靠性模型,并利用马尔科夫状态法对装置的可靠性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文中详细阐述了IEC 62439-3标准的典型技术特征,并阐释了其支持网络无扰恢复的技术原理。然后将IEC 62439-3内的网络冗余方案应用于过程总线,并与传统保护系统相比,分析采用不同过程总线的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结构,利用可靠性框图对不同结构的保护系统可靠性参数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针对现有的变电站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计算数字化变电站全站可靠性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典型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内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网络安全需求以及对应的网络安全策略。在此基础上,综合可靠性理论与分布式系统脆弱性理论,介绍了一种综合定量分析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并以一典型的变压器保护内的断路器为目标节点,利用该方法分析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模型。

唐超[7](2009)在《CFMA-NJ灾难恢复系统规划与实施关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保持竞争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数据集中化高效管理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数据集中为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快捷的同时,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企业最大的安全隐患,并已经被推到了信息安全的最前沿。灾难对于人们永远都无法彻底避免,在灾难发生时如何保证信息系统所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连续运转就是灾难恢复理论和系统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南京公司(简称CFMA-NJ)信息系统全部采用福特标准并充分融入本地特色规划和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相继建成远程的福特、马自达和本地相结合的多个应用系统;系统支持多个品牌、多个车型的汽车在工厂的大规模柔性化生产;关重数据全部采用集中化管理和存储,实现了信息在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高速传递和共享。工厂信息系统的顺利交付,成功地支持了公司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投放,整个工厂系统已达到支持年产16万台汽车生产的能力。本文利用灾难恢复系统的基本理论,在对CFMA-NJ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灾难恢复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采用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信息系统的特点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实施关键、预期效果、结论与展望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还借助了福特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理论CSDM (Classic Solution Delivery Methodology), CSDM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软件工程的思想,是项目管理知识在信息系统领域内的灵活运用。

麦丹[8](2006)在《固网MDF改造项目的实施》文中研究说明一、概述对于固定电话传统运营商,早期九十年代随程控交换机大批建设投产配套设备MDF设备已大量老化及脆裂,有的甚至无法再次卡接,对有些需改跳线和改主干工作,只能在模块端子边通过接线端子将跳线和电缆线连接,较大的影响运

雷祖康[9](2005)在《气候适应性的博物馆展示微环境研究 ——以漆木类文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如何运用简易、经济与节能的概念技术来发展适合文物保藏的环境策略方案,以解决我国当前因经济条件不佳的博物馆事业能永续经营,乃为本研究工作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中作者首先总结漆器材料的特性,以材料破坏观点分析漆器材料降解破坏的基本成因。并系统探索构成展柜微气候环境的波动机理与目前常见于柜内应用的装饰材料污染物释出特性,以作为推论理想展柜的分析基础。其次,作者针对国内的博物馆展示环境与漆工艺作坊进行大规模调查,总计调查城市数为 39 市、馆数为 43 馆。于调查后感知“各博物馆应针对地区不同的风土特性各自研拟合适的应用保存策略方案,同时顾及国内目前多数财力匮乏博物馆的特质,宜发展简易、经济、节能、高效的稳态环境维护措施,方能符合当前的国情需要。”从调查过程中发现,柜内照明灯具的释热为影响保存环境湿度变动的主要成因,研究中以大量模型实验观察柜内环境受到照明灯具照射后所产生的微环境温度场波动特性,与测试常见于柜内应用的调节策略效能。其结果理清一些目前实务应用的误区。此外,针对稳态环境的策略研究,作者从墓葬环境的构成获得启示,以系统控制论的角度推论柜内稳态环境构成的控制概念并尝试提出稳态环境建构的弹性化应用的设计构想,以供作展柜设计方案的应用建议。最后,本研究针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性而提出“气候适应性的博物馆展示微环境维护”之理念与原则。其中作者尝试核算适合于国内环境的漆木文物保存标准和提出建议弹性保存策略的概念,与发展简易应用方便判读的图形分析技术—适宜保存潜力分析图,以提供作为各馆自拟展示保存策略的思考基础。本研究的出发乃基于对文物保护、经济协助与生态发展的关注,研究所采用的是实验量化方法,其结论不仅具有实质的可利用意义,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与展场设计规划的从业人员提供另一管理维护的永续经营思考方向。

刘吉克[10](2004)在《接入网站的防雷与接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通信局(站)的雷击事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每年的雷雨季节不时有雷击损坏通信设备的现象发生,甚至出现了因电源避雷器起火而引发通信瘫痪的严重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正值一年一度的雷雨季节。为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通信防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约请了我国通信雷电防护方面的几位专家,针对当前我国通信防雷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一些模糊认识,撰写了几篇文章,其中两篇(《防止直击雷造成交换系统瘫痪问题的探讨》和《移动频信基站与电信局共址雷害的防护方法》)已刊登在第6期上,本期再刊登以下两篇,期望能对当前的防雷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期望更多的人士关心通信安全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赐稿于我们,以供广大读者分享。赐稿电子信箱:tougao@ttm.com.cn。

二、MDF一次保护与交换机二次保护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DF一次保护与交换机二次保护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浪涌防护简介
        1.2.1 浪涌简介
        1.2.2 浪涌防护器件分类及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1.3.1 国外发展概况
        1.3.2 国内发展概况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2.1 功率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特性
    2.2 晶闸管的工作过程
        2.2.1 反向阻断
        2.2.2 正向阻断及转折
        2.2.3 晶闸管的I-V特性
    2.3 阴极短路结构
        2.3.1 阴极短路晶闸管的转折特性
        2.3.2 阴极短路晶闸管的d V/dt耐量
        2.3.3 阴极短路晶闸管的导通面积
    2.4 晶闸管的开关特性
        2.4.1 开启过程
        2.4.2 关断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设计
    3.1 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工作原理
    3.2 主要应用场景
    3.3 电学参数指标
        3.3.1 静态参数指标
        3.3.2 动态参数指标
    3.4 器件横向结构设计
    3.5 器件纵向结构设计
        3.5.1 晶闸管纵向结构设计
        3.5.2 晶体管纵向结构设计
    3.6 器件电学特性仿真
        3.6.1 N管电学特性仿真
        3.6.2 P管电学特性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工艺与版图设计
    4.1 工艺流程设计
    4.2 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关键工艺设计
        4.2.1 三极管的基区及发射区设计
        4.2.2 晶闸管的阴极区及基区设计
    4.3 穿通及截止环工艺设计
    4.4 版图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片结果及分析
    5.1 流片结果
    5.2 问题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医院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背景
        1.1.2 建筑项目概况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 解决社会问题
        1.2.2 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1.2.3 城市发展定位的现实需要
        1.2.4 均衡合理发展珠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
        1.2.5 促进珠三角西部核心城市建设需要
        1.2.6 意义及必要性总结
    1.3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4 项目设计原则
    1.5 项目设计依据
    1.6 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
    1.7 本论文的体系结构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及安全等保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设计需求分析
        2.1.2 系统设计要求
    2.2 配套系统设计说明
        2.2.1 电信间设置与外线接入说明
        2.2.2 中心机房与备份机房设计说明
        2.2.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说明
        2.2.4 服务器与存储系统设计说明
    2.3 院区网络的划分
    2.4 网络架构的选择
    2.5 主备机制的使用
    2.6 链路带宽的选择
    2.7 外网设计说明
    2.8 内网设计说明
    2.9 无线网设计说明
    2.10 设备网设计说明
    2.11 信息安全等保设计说明
        2.11.1 系统建设概述
        2.11.2 安全等级状况分析
        2.11.3 等保设计目标及依据
        2.11.4 安全体系架构
        2.11.5 整体安全部署
    2.1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智能化应用系统设计
    3.1 系统关系结构
    3.2 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
        3.2.1 系统设计基本情况
        3.2.2 核心服务器软件功能
        3.2.3 编辑工作站功能
        3.2.4 集中控制和管理功能
        3.2.5 实时发布功能
        3.2.6 节目审核功能
        3.2.7 分屏显示功能
        3.2.8 简便操作功能
        3.2.9 节目播放表功能
        3.2.10 紧急信息插播功能
        3.2.11 播放终端管理功能
        3.2.12 终端状态监控功能
        3.2.13 分析统计功能
        3.2.14 交互式触摸功能
    3.3 分诊排队叫号系统
        3.3.1 系统设计基本情况
        3.3.2 统一挂号分诊功能
        3.3.3 分诊台功能
        3.3.4 显示与呼叫功能
        3.3.5 医生呼叫功能
        3.3.6 打印票号功能
        3.3.7 特殊情况处理功能
        3.3.8 科室诊室管理功能
        3.3.9 统计报表功能
    3.4 医护对讲系统
        3.4.1 系统设计基本情况
        3.4.2 系统构成
        3.4.3 系统功能
    3.5 视频探视系统
    3.6 手术录播与示教系统
        3.6.1 系统设计基本情况
        3.6.2 系统组成
        3.6.3 示教室实时切换直播/转播功能
        3.6.4 同步录制功能
        3.6.5 VOD点播
        3.6.6 用户管理功能
        3.6.7 文件管理功能
    3.7 新生儿防盗系统
        3.7.1 系统设计基本情况
        3.7.2 系统构成
        3.7.3 系统功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的效益分析和设计验证说明
    4.1 促进智慧医院的发展
    4.2 社会效益分析
        4.2.1 缓解“看病难”问题
        4.2.2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
        4.2.3 提高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能力
        4.2.4 推进平安医院建设
    4.3 经济效益分析
        4.3.1 节能绿色型医院
        4.3.2 节省人力成本
        4.3.3 节省建筑设备营运成本
    4.4 设计项目验证说明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日照地区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问题
    1.3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优势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研究
    2.1 智能变压器技术
    2.2 智能开关
        2.2.1 智能开关的功能
        2.2.2 智能开关的发展现状
    2.3 电子式互感器
        2.3.1 电子式互感器分类
        2.3.2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的比较与分析
        2.3.3 不同类型电子式互感器的比较与分析
    2.4 IEC61850 标准
        2.4.1 IEC61850标准简介
        2.4.2 IEC61850的结构体系
    2.5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结构
第三章 110kV 变电站一次部分的设计
    3.1 概述
        3.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3.1.2 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3.1.3 日照地区电网现状
    3.2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3.2.1 方案的确定
        3.2.2 短路电流计算
        3.2.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3.2.4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3.2.5 站用电及照明
        3.2.6 防雷接地
第四章 110kV 变电站二次部分的设计
    4.1 系统继电保护
        4.1.1 变电站系统概况
        4.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4.1.3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4.1.4 保护配置
    4.2 系统调度自动化
        4.2.1 调度系统
        4.2.2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4.2.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4.3 系统及站内通信
        4.3.1 通信现状
        4.3.2 通道要求
        4.3.3 系统通信方案
        4.3.4 调度通道组织
        4.3.5 站内通信方案
    4.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4.1 监测、监控范围
        4.4.2 配置方案
        4.4.3 与其它设备接口
    4.5 直流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4.6 其它二次系统
        4.6.1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4.6.2 非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4.6.3 辅助系统
第五章 智能化设备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
    5.1 智能互感器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
        5.1.1 罗氏线圈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
        5.1.2 电容分压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
    5.2 电子式互感器对保护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5.3 二次设备优化整合
        5.3.1 一体化监控主机优化整合
        5.3.2 全站打印机优化配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4)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本人工作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与需求
    2.1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现状
    2.2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2.3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2.4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点需求分析
        2.4.1 资源管理
        2.4.2 接口管理
        2.4.3 功能点与接口对应
        2.4.4 角色统计
        2.4.5 功能点逐步扩展
第三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
    3.2 系统总体规划
    3.3 资源管理系统总体系统架构
        3.3.1 市场营销支撑系统
        3.3.2 资源管理流程系统
        3.3.3 业务资源配置系统
        3.3.4 工程支撑管理系统
        3.3.5 网络资产支撑系统
        3.3.6 ODS-O平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
    4.1 用户管理
        4.1.1 用户
        4.1.2 角色
        4.1.3 功能描述
        4.1.4 用户信息导出表格
    4.2 空间资源管理
        4.2.1 空间管理的概念
        4.2.2 数据模型
        4.2.3 区域管理
        4.2.4 站点管理
        4.2.5 机房管理
        4.2.6 户外安装地址管理
        4.2.7 区域导航树
        4.2.8 站点分布图
    4.3 标准地址管理
        4.3.1 标准地址概念
        4.3.2 标准地址的分级标准
        4.3.3 标准地址数据字典
    4.4 电缆网资源管理
        4.4.1 电缆网管理功能
        4.4.2 电缆网管理在系统功能结构中的定位
        4.4.3 电缆资源资源管理设计
    4.5 光缆网资源管理
        4.5.1 光缆节点的位置指定
        4.5.2 光缆节点的位置解除指定
        4.5.3 光缆管理主界面
        4.5.4 光缆段类型管理
        4.5.5 光缆段加入
        4.5.6 光缆段修改和删除
        4.5.7 管道段穿光缆
        4.5.8 光缆熔接
        4.5.9 光纤到设备的关联
        4.5.10 纤芯割接
    4.6 MSAP管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5.1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
        5.1.1 山东电信本地网资源管理组织架构
        5.1.2 各部门在本地网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5.1.3 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流程
        5.1.4 监督与考核
    5.2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运行维护实践
        5.2.1 管线资源割接管理
        5.2.2 资源数据清核工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耐压过流保护用PTCR热敏电阻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PTCR 材料的基本性能
    1.3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PTCR 热敏电阻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2 提高过流保护用 PTCR 热敏电阻性能的意义
        1.4.3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PTC 粉体材料和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制备及其表征
    2.1 概述
    2.2 PTC 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2.2.1 概述
        2.2.2 PTC 粉体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2.2.3 固相法制备 PTC 粉体材料的基本工艺
        2.2.4 PTC 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与特性研究
    2.3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制备及其表征
        2.3.1 概述
        2.3.2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基本制备工艺
        2.3.3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制备工艺与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过流保护用 PTCR 热敏电阻器的设计
    3.1 概述
    3.2 过流保护用 PTCR 热敏电阻器的特性
        3.2.1 过流保护用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应用原理
        3.2.2 过流保护用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应用特性
    3.3 过流保护用 MZ23-2-50RM-08P9 PTCR 热敏电阻器的设计
        3.3.1 概述
        3.3.2 MZ23-2-50RM-08P9 PTCR 热敏电阻器产品技术指标
        3.3.3 配方设计
        3.3.4 工艺设计
        3.3.5 测试设计
        3.3.6 设计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效分析及解决措施
    4.1 概述
    4.2 PTCR 热敏电阻器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4.3 PTCR 热敏电阻器失效模式的解决措施
    4.4 PTCR 热敏电阻器性能的提高
        4.4.1 原理分析
        4.4.2 提高 PTCR 热敏电阻器性能的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数字化变电站特征
    1.3 数字化变电站架构体系
        1.3.1 基本结构
        1.3.2 变电站总线
    1.4 研究现状
        1.4.1 可靠性研究现状
        1.4.2 安全性研究现状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智能电子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2.1 引言
    2.2 可靠性概念及指标
    2.3 IED 结构及其可靠性模型
        2.3.1 IED 结构
        2.3.2 IED 可靠性模型
    2.4 实例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可用自动化网络
    3.1 引言
    3.2 IEC 62439 简介
    3.3 并行冗余网络
        3.3.1 网络拓扑
        3.3.2 节点结构
        3.3.3 数据帧处理
    3.4 高可用无隙环网
        3.4.1 网络拓扑
        3.4.2 节点结构
        3.4.3 数据帧处理
    3.5 冗余盒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4.1 引言
    4.2 可靠性框图
    4.3 保护系统可靠性计算
        4.3.1 传统保护系统
        4.3.2 采用单网的数字化保护系统
        4.3.3 采用PRP 网络的数字化保护系统
        4.3.4 采用HSR 网络的数字化保护系统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可靠性分析
        5.2.1 系统模型
        5.2.2 通信系统
        5.2.3 间隔保护系统
        5.2.4 间隔控制系统
        5.2.5 站控层系统
        5.2.6 数字化变电站全站的可用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安全性分析
    6.1 引言
    6.2 网络安全简介
        6.2.1 网络安全威胁
        6.2.2 网络安全需求
        6.2.3 网络安全策略
    6.3 数字化变电站安全性分析
        6.3.1 基于可靠性的脆弱度函数
        6.3.2 串联模型
        6.3.3 并联模型
        6.3.4 复合模型
        6.3.5 组合模型
    6.4 实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本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7.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情况

(7)CFMA-NJ灾难恢复系统规划与实施关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1.2.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1.4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项目管理概述
    2.2 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2.3 灾难恢复的基本理论
    2.4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
        2.4.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不足
        2.4.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3 CFMA-NJ灾难恢复系统需求分析
    3.1 CFMA-NJ信息系统概况
    3.2 CFMA-NJ灾难恢复的设计范围
    3.3 CFMA-NJ灾难恢复现状分析
        3.3.1 网络系统现状分析
        3.3.2 数据处理系统现状分析
        3.3.3 数据中心面临的其它问题
4 CFMA-NJ灾难恢复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
    4.1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4.2 作分解结构与进度计划
    4.3 系统技术方案设计要点
        4.3.1 核心交换机的异地部署
        4.3.2 数据备份与应用服务器的异地部署
        4.3.3 备份数据中心的设计
        4.3.4 数据中心的优化
        4.3.5 网络机房的风险降低
    4.4 ICR控制文档设计
5 CFMA-NJ灾难恢复系统实施关键研究
    5.1 项目进度控制
    5.2 项目质量控制
        5.2.1 综合布线质量控制
        5.2.2 服务器虚拟化质量控制
    5.3 灾难恢复计划及测试
        5.3.1 灾难恢复计划的目标、假设条件、人员要求
        5.3.2 灾难恢复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测试
6 CFMA-NJ灾难恢复系统预期效果分析
    6.1 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6.2 社会效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气候适应性的博物馆展示微环境研究 ——以漆木类文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博物馆展示概念转变塑造微环境特质多样性
        1.1.2 我国是漆木类文物的艺术宝库
        1.1.3 环境变迁所造成的保存危机
        1.1.4 抢救性处理会产生保存维护概念的转变
        1.1.5 预防性维护为未来文物保护的主流
        1.1.6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
    1.3 文物保护基本概念思考
    1.4 研究范围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架构
第2章 漆器材料特性与降解破坏成因
    2.1 漆器构造与材料特性
        2.1.1 漆器构造分类
        2.1.2 漆器材料基本组成
    2.2 木胎材料性能与劣化问题
        2.2.1 木胎料类型分类
        2.2.2 胎体力学特性与工艺处理
        2.2.3 胎体饱水与脱水后材质改变
        2.2.4 木胎劣化问题
    2.3 髹饰工艺技术与漆膜材料降解
        2.3.1 髹饰技法种类
        2.3.2 髹饰材料应用与材料力学构成
        2.3.3 髹饰材料劣化原因
    2.4 打底材料界面接合与破坏成因
        2.4.1 我国传统漆器打底制作工艺与层间构造
        2.4.2 影响打底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与力学关系
        2.4.3 涂层材料界面结合的劣化问题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展示微环境构成特性与材料污染物释出问题
    3.1 展示环境构成概念
        3.1.1 保存环境组织概念
        3.1.2 展示活动与环境构成
    3.2 展柜类型发展、分类命名与型态演变
        3.2.1 展柜发展概述
        3.2.2 展柜类型分类
        3.2.3 展柜名称命名法则
        3.2.4 展柜的类型演变
    3.3 展柜构造、材料的设备
        3.3.1 展柜构造解析
        3.3.2 柜体材料与设备
    3.4 展柜内微环境的构成与环境波动动态特性描述
        3.4.1 展柜内微环境基本构成与不适宜环境对保存文物的影响
        3.4.2 展柜内部微气候环境的动态特性描述
        3.4.3 理想陈列漆木类文物展柜的微环境塑造控制目标
    3.5 展柜构材基本特性与污染物释放问题
        3.5.1 展柜构材基本特性
        3.5.2 污染物释放对文物材料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漆木类文物出土地区博物馆展示环境现况
    4.1 博物馆展示环境调查计划
        4.1.1 调查样本择选方法说明
        4.1.2 调查环境与调查方法说明
        4.1.3 调查内容说明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环境调查结果分析
        4.2.2 深度专业访谈过程与结果分析
        4.2.3 环境量测结果分析
    4.3 文物陈列环境的现存重要问题探讨
        4.3.1 展柜内部的结露问题
        4.3.2 光照控制的模式处理
        4.3.3 接缝处理的加工精度
        4.3.4 环境污染的危机意识
        4.3.5 文物防震的防灾处理
        4.3.6 展品的安全管理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影响保存微环境波动因素的系统分析
    5.1 展柜内微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5.1.1 影响博物馆展示环境微气候因素的多样性特质
        5.1.2 展柜内微环境影响因素
    5.2 影响展示环境湿度波动因素分析
        5.2.1 目前展示环境中环境过干危机成因
        5.2.2 构成目前展示环境中环境过潮的危机成因
        5.2.3 展示柜内结露形成原因解析
    5.3 展柜微环境灯热干扰波动实验设计
        5.3.1 实验动机与设计因素研究
        5.3.2 实验环境说明
        5.3.3 实验方案设计
    5.4 灯热干扰微环境实验综合讨论
        5.4.1 展柜微环境受灯热干扰波动特性分析
        5.4.2 关于环境微气候波动与控制策略的问题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适宜弹性应用的保存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6.1 地下墓室环境与藏品保存机制启示
        6.1.1 墓葬环境与形制关系
        6.1.2 构造特性与封存维护
        6.1.3 葬品保存的基本原理
        6.1.4 恒定环境的构成条件
    6.2 展示环境保存稳态条件构成基本概念
        6.2.1 过渡过程数学预测模型建立与综合控制评价
        6.2.2 构成展示环境保存条件稳态因素与控制策略思考
        6.2.3 关于稳态保存环境系统构成与控制问题讨论
    6.3 简易、经济与高效稳态环境调节策略概念设计思考
        6.3.1 模块化展柜调控元件设计概念
        6.3.2 光照减量与热量控制遮光漫光板概念设计
        6.3.3 三效合一空气净化调节板概念设计
        6.3.4 简易型循环空气过滤系统概念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因应地域气候环境差异的漆器展示保存策略思考
    7.1 地域环境气候差异与展示环境气候变迁关系
        7.1.1 地域气候环境分区
        7.1.2 地域气候环境特征
        7.1.3 漆木类文物出土地区气候特性
        7.1.4 漆木类文物展示方式与环境气候变迁差异
    7.2 目前漆木类文物保存环境基准实务应用的不确定问题
        7.2.1 因应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的各国博物馆基准
        7.2.2 我国目前博物馆环境基准的设置现况
        7.2.3 国内学者对于因应我国博物馆环境标准的观点
        7.2.4 各馆应因环境特质研拟弹性应用基准
    7.3 浮动弹性的展示环境保存标准拟定概念
        7.3.1 从木材的基本保护概念推演浮动弹性保存标准的思考
        7.3.2 新旧材料与维护特性差异的湿度标准修正原则
        7.3.3 场所分类的分级标准概念
    7.4 因应环境的漆木类文物展示保存维护策略思考
        7.4.1 国内各地域环境漆木类文物保存调节需求现况分析
        7.4.2 利用图形分析技术协助策略决策思考
        7.4.3 各地区博物馆研拟展示环境保存策略的原则归纳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专家学者深度访谈记录与书信答疑内容摘要
附录 B 墓葬地域特征、型制特征与构造特征一览表
附录 C 单层灯具实验过程与结果说明
附录 D 高效节能 PV 调节风机与储能系统概念设计
附录 E 驱虫防霉剂的调制与丸剂制作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四、MDF一次保护与交换机二次保护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可编程双向保护结构的设计[D]. 何云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医院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D]. 蔡湃.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3]日照地区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D]. 丁龙. 曲阜师范大学, 2014(01)
  • [4]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齐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5]高耐压过流保护用PTCR热敏电阻器的研究[D]. 刘宏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6]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D]. 侯伟宏.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7]CFMA-NJ灾难恢复系统规划与实施关键研究[D]. 唐超. 南京理工大学, 2009(S1)
  • [8]固网MDF改造项目的实施[A]. 麦丹. 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2006
  • [9]气候适应性的博物馆展示微环境研究 ——以漆木类文物为例[D]. 雷祖康. 清华大学, 2005(08)
  • [10]接入网站的防雷与接地[J]. 刘吉克. 电信技术, 2004(07)

标签:;  ;  ;  ;  ;  

密度板一次保护和开关二次保护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