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之乡——山东栖霞(论文文献综述)
史左霖[1](2021)在《栖霞苹果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徐霖[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栖霞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安雄,姚慧[3](2021)在《苹果市里苹果事儿》文中研究说明处于“胶东屋脊”的山东省栖霞市,是中国着名的“苹果之都”。在这片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论是和缓起伏的山丘,还是蜿蜒曲折的沟壑,到处栽满了苹果树。夏去秋来,满眼翠绿会变成满树挂红,220万吨肉脆皮薄、酸甜适口、弥久愈香的“烟台苹果”从这里“走”向世界,
陶源[4](2021)在《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长期过量且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空气质量酸化等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质量衰退问题十分普遍,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阻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适当减少化肥等物质要素的投入势在必行。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和经营决策的实施者,其生产行为对面源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机理是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素分解、随机前沿、结构方程、双变量Probit、二元Logit、二阶段IV Probit、内生转换和博弈等模型,在分析化肥施用现状及减量潜力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苹果种植户为例,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并阐明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990-2018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虽然在2016年首次出现减少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时间特征来看,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变化趋势与施用总量类同;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上我国化肥施用强度相对较大,基本处于中度化肥施用水平之上。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着,主要表现为华南、黄淮海地区和个别省份(江苏省、陕西省)存在更大的施用强度;从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来看,除大豆外,其他农作物都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同时,依据我国12种农作物平均施用强度的中位数468.93千克/公顷界定高耗肥农作物和低耗肥农作物。此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种植结构偏向水果、蔬菜和化肥利用效率低共同促进了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因此,减施化肥的重点应该放在水果和蔬菜等农作物上。进一步研究苹果等高耗肥农作物的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化肥减量潜力对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可知,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为0.8645,但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仅为0.3873。这意味着在保持产量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还能够节约61.27%左右的化肥施用量。换言之,当前苹果生产中超过一半的化肥投入是无效率的,减少化肥的投入量并不会对苹果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不同主产省间差异显着,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苹果生产化肥最优施用量为21.35千克/亩,过量施用程度为63.16%,远高于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不论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还是化肥过量施用程度方面,都表明苹果生产中存在远高于粮食作物的化肥减量潜力,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着重加强对其化肥施用管理。因此,苹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影响其采纳意愿,行为态度对采纳意愿的影响较大,路径系数为0.394;主观规范对采纳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47;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对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还直接作用于农户的采纳行为,对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80和0.119,并且对采纳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大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效应之和。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而言,农户的采纳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是促进农户采纳行为顺利实现的关键点。此外,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仅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影响较小,并且未能达到预期的显着性水平。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并且不同规模农户的水肥一体机技术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采纳只对规模户的农产品增收有明显作用。实际调研中,47.83%的农户施用有机肥具有替代化肥的作用,但在52.17%农户的施肥行为中,出现了施用有机肥后仍不减施化肥的现象,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常规关系发生“悖离”。从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风险感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信任对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社会信任在农户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负向影响。此外,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在不同农户群组中的作用差异较大。相较于种植规模,风险感知在家庭总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农户间作用差异更为显着。其中低收入与低学历农户的有机肥替代行为更容易受到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的影响;对高收入、大规模和高学历的农户而言,制度信任不仅能够降低风险感知程度而且有利于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发生。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与化肥施用量和农产品收入相关。总体来看,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基本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施用有机肥替代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7.91%-10.55%,但仅提高农产品收入2.11%-2.27%,从中可看出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效应优于提高农产品收入的效应,对农户收益的改善幅度并不大。农户减施化肥行动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农户和政府,通过对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主要说明政府应该根据农户合理需求给予补偿,降低农户减施化肥的额外成本,从而提高在政府主导下农户积极主动减施化肥的有效性。在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中,为避免逆向选择行为发生,政府应该按照不同的农户类型设计不同的补偿标准。对于低效率农户而言,政府提供的补偿标准应该小于农户的边际努力产值,以此降低高效率农户效仿低效率农户的概率;对于高效率农户而言,政府设计的补偿标准应满足向农户支付一定的超额补偿来促使农户付出较高的努力程度。这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方能够实现的最优结果,能够保障政府在节约监督成本的同时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为避免道德风险行为发生,补偿标准的设计应使农户在不努力时获得负效用,且当农户从不努力向努力转变时能够获得正的效用增加值,从而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政府和农户形成双赢的局面。依据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和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从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政策建议来看,应当构建水肥一体化技术社会化服务机制;规范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控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合理有效运用“助推”机制。从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实施降低风险感知程度的多元化推进机制;营造有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社会认同机制;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有效供给;实施满足异质性农户需求的差异化激励政策;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从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构建利益诉求响应补偿表达机制;设立多渠道的化肥减量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构建异质性动态补偿标准。
孙琛梅[5](2021)在《胶东地区苹果园土壤质量特征及其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肥力代表土壤的综合生产力,是苹果丰产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胶东半岛产区105个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了果园土壤养分、叶片营养以及苹果产量、品质等,据此分析了土壤养分等与果树生长发育以及果实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苹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制约因素,为果园的土壤管理和合理科学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胶东苹果园施肥现状:胶东半岛苹果园施肥种类主要为化学肥料,有机肥的施用量占比例较小。每年每公顷果园纯N、P2O5、K2O的投入量分别是:634.8 kg、572.6 kg、595.8 kg,比例为1:0.90:0.94。果农施肥行为差别小,58.3%的果农一年施4-5次肥,施肥方式多为沟施、随水撒施。2.胶东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胶东苹果园土壤p H值平均为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5%,含量小于1.0%的样本占37.1%。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17.87 mg·kg-1,含量大于100 mg·kg-1的样本占61.9%,含量小于70 mg·kg-1的样本占15.3%;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68.17 mg·kg-1,含量大于50 mg·kg-1的样本占55.2%,含量小于20mg·kg-1的样本占10.5%;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58.76 mg·kg-1,含量大于200 mg·kg-1的样本占29.5%,含量小于100 mg·kg-1的样本占30.5%。土壤质量特征为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偏高,速效钾含量适宜。3.胶东苹果园不同土壤层次养分状况:0-20 cm土层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5.9、1.38%、114.11 mg·kg-1、105.51 mg·kg-1、205.08 mg·kg-1;20-40 cm土层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5.51、1.20%、91.32 mg·kg-1、99.22 mg·kg-1、176.88 mg·kg-1。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着高于20-40 cm土层。果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分别为1.36 g·cm-3、12.97%、48.64%。4.胶东苹果园叶片营养状况:胶东苹果叶片N含量、P含量、K含量平均分别为1.75%、0.12%、1.73%。叶片N含量和P含量均偏低。叶片N含量小于2.0%的样本占58.1%,而含量适宜的样本占29.5%;叶片P含量小于0.15%的样本占74.3%,而含量适宜的样本占20.0%。叶片K含量较丰富,其含量适宜、含量大于2.0%的样本分别占61.9%、26.7%。5.蓬莱苹果园果实品质状况:胶东果园果实单果重范围在227.39 g-272.75 g,平均为253.27 g;果实硬度平均为8.15 kg·cm-2,其范围在7.73 kg·cm-2-8.37 kg·cm-2;果形指数平均为0.867,范围在0.833-0.89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4.92%,其范围在13.72%-16.2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为13.41%,其范围在12.12%-14.90%;可滴定酸含量平均为0.26%,其范围在0.22%-0.31%。6.土壤养分与叶片营养间的相关性:除速效磷与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着外,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N含量与叶片K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叶片N含量、K含量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p H值与叶片N含量、K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叶片P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叶片N含量、P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N含量、P含量、K含量均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与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7.土壤养分、叶片营养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苹果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叶片氮磷钾含量均与苹果内外品质指标呈极显着相关性。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果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苹果园土壤p H值与果实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苹果叶片N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苹果叶片P含量、K含量均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8.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的关系:胶东苹果产区树龄<10年和10-20年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树龄<10年的苹果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在小于12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树龄10-20年的苹果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在小于170 mg·kg-1、150 mg·kg-1、2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
蔡方顺[6](2021)在《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品牌意味着较高的附加值、较高的利润、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1世纪属于市场经济、属于品牌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对着新挑战。拥有知名的品牌、强势的品牌是农民合作社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对于农民合作社自身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合作社社员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进程。因此,合作社品牌建设研究对于合作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当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并进一步提升战略高度,将其写入党章,凸显农业农村工作重要地位。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时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近年来,烟台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全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党支部政治组织优势、合作社经济优势与群众能动性深度结合,推动烟台市合作社数量质量整体提升。但在调研中发现,从整体来看,合作社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大,存在着品牌体系不够健全等方面问题。综合分析原因,借鉴美国新奇士桔农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广告+商标”等5个合作社品牌建设模式,结合烟台市合作社建设实际情况,提出“党建引领,塑造品牌组织力”“融合运营,扩大品牌影响力”“内部规范,夯实品牌竞争力”“多元发展,提高品牌创新力”四个合作社品牌建设路径。
衣莎莎[7](2020)在《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重点探究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落实和推广,栖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暴露出了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审核力度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农民参与热情不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很多问题。本文重点从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入手,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优化合作社发展为手段,推动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研究,厘清了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以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等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选用“政府-市场-社会”的分析框架,对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层次研究,总结了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分析框架,归纳总结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从政府层面看,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缺少政策及资金的支持、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等,从市场层面看,内部各项机制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专业技术能力弱等,从社会层面看,农民合作意识淡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教育与培训欠缺等。在产生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在政府层面要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市场层面要健全合作社内部各项机制、优化经营理念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在社会层面要提高农民合作意识、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有效解决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从而促进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朝着规范化、规模化和效益化的方向发展。
郭彬[8](2020)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应用设计研究 ——以栖霞苹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社会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随着百姓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生活条件的慢慢改善,消费时也从只追求产品外观、口感,过渡到关心食品的安全、健康营养,进而升级到注重产品的产地、品质、品牌以及产品背后所彰显的价值追求。但是百姓依赖生存的农产品几乎是品牌的荒地。自2017年国家提出要培育国产优质品牌以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战略,我国已经真正进入到品牌农业时代,品牌建设近年来正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品牌声誉将逐渐成为农产品消费者的主要去向。通过对农产品研究,发现增强农产品影响力,不单是要从产业方面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入手。梳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分析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品牌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很好的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建设联系起来,用品牌建设的力量助推农产品的发展。笔者从农产品区域品牌原产地效应理论、品牌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应用,从而开辟农产品品牌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农产品品牌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通过对栖霞地域文化的挖掘并结合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理论的系统整合。深入探寻和挖掘该品牌的核心价值,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炼概括品牌独特的调性风格,根据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从品牌符号体系、包装体系、系列衍生品等方面着手,创建一个有机整体,突出品牌的个性、调性和统一性,使栖霞苹果与竞争对手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加强品牌的辨识度。
徐海[9](2020)在《苹果糖度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在线检测通用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购买力大大提升。我国作为水果生产大国,但在国际水果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是我国水果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导致水果品质参差不齐。而水果内部品质检测分级是水果商品化处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快速、无损、易于实现等优点,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Vis/NIR)光谱技术在测量水果的内部品质参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因为产地、品种与收获年份等的影响,水果的物化性质会发生改变。这种生物变异性会对利用Vis/NIR技术分析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时产生较大影响,使得基于某一产地、品种或年份数据建立的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他产地、品种或收获年份水果的SSC。因此,本研究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化在线检测装备,以苹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苹果糖度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在线检测通用模型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产地对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影响。以产自山东栖霞,陕西洛川以及甘肃会宁的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三个产地的样本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其残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RPD)分别为3.02,2.62与2.29,可见局部产地模型内部预测结果较好。其次,以栖霞产地为例,采用K-S算法从洛川与会宁样本集中挑选10,20,30与4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添加到栖霞模型中,更新后模型对洛川与会宁样本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由从原来的0.82°Brix与1.24°Brix降低至0.69°Brix与0.86°Brix,可见添加其他产地的部分样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局部产地模型对其他产地样本的预测能力。最后,混合三个产地的校正集样本建立全局产地模型,对三个产地样本的RMSEP分别为0.62°Brix,0.64°Brix与0.65°Brix,预测效果相比局部模型更新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对样本的建模波长进行筛选,除了会宁样本外,所建模型对栖霞与洛川样本的RMSEP分别减小到0.50°Brix与0.63°Brix,并且在总体预测精度不变的同时,建模变量与潜变量个数分别由400与12降低为58与8。通过60个测试样本对模型实际性能进行测试,其RPD为2.33。结果表明,对苹果进行SSC在线检测时,应充分考虑产地因素,通过建立全局通用模型能够扩大不同产地之间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预测范围,模型通用性与稳健性得到了提升,而采用适合的波长选择方法能够简化模型。(2)研究了品种对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影响。以来自洛川县某商业果园的冰糖心,普通红富士与水晶富士三种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三种样本分别建立PLSR模型,其RPD分别为2.98,2.80与2.10,可见局部品种模型的内部预测结果较好。其次,以冰糖心品种为例,采用K-S算法从红富士与水晶富士样本集中挑选10,20,30与4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添加到冰糖心模型中,更新后模型对红富士与水晶富士样本的RMSEP分别由从原来的1.25°Brix与2.73°Brix降低至0.98°Brix与0.80°Brix,可见添加其他品种的部分样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局部品种模型对其他品种样本的预测能力。最后,混合三个品种的校正集样本建立全局品种模型,对三种样本的RMSEP分别为0.59°Brix,0.64°Brix与0.63°Brix,预测效果相比局部模型更新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采用UVE对建模波长进行筛选,除了普通红富士样本外,所建模型对冰糖心与水晶富士的RMSEP分别减小到0.54°Brix与0.61°Brix,并且在总体预测精度不变的同时,建模变量与潜变量个数分别由398与12降低为144与10。通过68个测试样本对模型实际性能进行测试,模型的RPD为1.70。结果表明,对苹果SSC进行在线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品种因素,通过建立全局通用模型能够扩大不同品种之间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预测范围,模型的通用性与稳健性得到了提升,而采用适合的波长选择方法能够简化模型。(3)研究了不同年份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维护方法。以20172019年的洛川冰糖心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2017年样本建立基础校正模型,对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样本的RMSEP分别为0.64°Brix,0.94°Brix与1.38°Brix,表明初始年份建立的SSC在线检测模型对新年份样本的预测能力大大降低。其次,通过K-S法从2018年与2019年的校正集样本中挑选了5,10与20个代表性样本加入到基础模型中,更新后的模型对2018年与2019年样本的RMSEP分别减小为0.70°Brix与0.92°Brix,结果表明,通过向基础模型中添加收获年份的少量新样本可以对模型进行维护。最后,分别从2018年与2019年的校正集中随机选择540个样本作为标准样本集,采用斜率/截距算法(Slope/Bias,S/B)对模型进行维护。对于每个标准样本数,都进行10次选择,将10次选择计算得出的平均RMSEP作为该标准样本数下对应的最终结果。对于2018年的预测样本,当选择标准样本个数为5时,维护效果更佳,RMSEP为0.65°Brix。而对于2019年的预测样本,当选择的标准样本个数为10时,维护效果更佳,RMSEP为0.61°Brix。结果表明,采用S/B算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对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进行维护,对于实际生产,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并且过程操作简单,无需专业化软件以及专业人员,对于生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于爱辉[10](2020)在《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农村工作重点,自上而下展开一系列治理行动,成效显着。山东省是全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在全省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2015年,栖霞市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环卫队伍、管理机构村镇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协调分工合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然而,由于栖霞市以农业发展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税收捉襟见肘,巨大的环卫运行费用使县财政不堪重负,现有治理机制逐渐凸显出“责任不清、沟通不畅、资金短缺、参与度差”等问题。本文从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在现有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治理机制和市场化参与的前提下,将地方政府、村级组织、企业、村民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联合起来,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治理的方式,克服理性人困境与自主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本文结合目前栖霞存在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充足的社会力量储备和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需求”等现实条件,理顺、构建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从动员、组织运行、融资、监督、激励等方面建立新的组织运行框架,畅通沟通反馈渠道,设立监督奖惩规则等,使各监督主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终实现共同治理。该治理机制的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机制建设尚不健全,属于在垃圾治理领域进行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尝试。从长远看,该治理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棘手的农村垃圾治理问题,使农村垃圾治理收益更高、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全面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二、苹果之乡——山东栖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之乡——山东栖霞(论文提纲范文)
(3)苹果市里苹果事儿(论文提纲范文)
苹果科创企业获青睐 |
鼎力支持苹果智能分级 |
积极打造“网红”带货 |
让仓储苹果变活钱 |
(4)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研究 |
1.2.2 关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及最优施用量的研究 |
1.2.3 关于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
1.2.4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效应研究 |
1.2.5 关于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政策研究 |
1.2.6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肥施用强度 |
2.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 |
2.1.3 水肥一体化技术 |
2.1.4 有机肥替代化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2.2.4 外部性理论 |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现状分析 |
3.1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 |
3.1.1 化肥施用总量变化分析 |
3.1.2 化肥施用强度变化分析 |
3.2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区域特征 |
3.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农作物结构特征 |
3.3.1 不同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差异分析 |
3.3.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区域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的耦合关系 |
3.3.3 种植结构对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4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减量潜力分析 |
4.1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分析 |
4.1.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4.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测算 |
4.2 农户化肥减量潜力分析 |
4.2.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4.2.2 化肥减量潜力测算 |
4.3 本章小结 |
5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
5.1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决策机理分析 |
5.1.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技术属性分析 |
5.1.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路径分析 |
5.1.3 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需求分析 |
5.1.4 农户响应水肥一体化技术行动分析 |
5.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与行为分析 |
5.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5.2.2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
5.3.1 理论分析 |
5.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
6.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机理分析 |
6.1.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动机 |
6.1.2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特征 |
6.1.3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模式 |
6.1.4 农户特征与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 |
6.2 风险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悖离分析 |
6.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6.2.2 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
6.3.1 理论分析 |
6.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分析 |
7.1 农户减施化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7.1.1 农户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
7.1.2 政府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
7.2 农户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
7.2.1 博弈模型构建 |
7.2.2 博弈均衡分析 |
7.3 信息不对称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3.2 逆向选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3.3 道德风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 |
8.2.2 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 |
8.2.3 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减施化肥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胶东地区苹果园土壤质量特征及其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苹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1.1 土壤物理性质对苹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1.2 土壤化学性质对苹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1.3 土壤养分与苹果生长、产量及品质关系的多元分析 |
1.2 叶片营养状况及其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调查和采样的地点及基本信息 |
2.1.2 施肥状况调查 |
2.1.3 样品采集 |
2.1.4 样品前处理 |
2.2 样品测定方法 |
2.3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胶东苹果园施肥现状 |
3.2 胶东苹果园土壤养分、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状况 |
3.2.1 土壤养分状况 |
3.2.2 叶片营养状况 |
3.2.3 果实品质状况 |
3.3 土壤养分、叶片营养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3.3.1 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
3.3.2 叶片营养间的相关性 |
3.3.3 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 |
3.3.4 土壤养分与叶片营养间的相关性 |
3.3.5 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 |
3.3.6 叶片营养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 |
3.4 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的关系 |
3.4.2 10-20 年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的的关系 |
4 讨论 |
4.1 胶东苹果园施肥现状与建议 |
4.2 胶东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叶片营养水平与果实品质状况 |
4.2.1 土壤养分状况 |
4.2.2 叶片营养状况 |
4.2.3 果实品质状况 |
4.3 土壤养分、叶片营养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
4.4 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的关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民合作社 |
2.1.2 品牌建设环境 |
2.1.3 品牌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合作社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2.3 品牌建设理论 |
第三章 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现状 |
3.1 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
3.1.1 支部领办,扩大品牌影响力 |
3.1.2 开设网店,搭上品牌快车道 |
3.1.3 注册商标,提高品牌美誉度 |
3.2 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特点 |
3.2.1 整合资源,保障品牌 |
3.2.2 注册商标,保护品牌 |
3.2.3 搞活电商,提升品牌 |
3.2.4 个性设计,擦亮品牌 |
第四章 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问题 |
4.1.1 体系不完善 |
4.1.2 规模不够大 |
4.1.3 实力不够强 |
4.1.4 品牌不凝聚 |
4.2 产生的原因 |
4.2.1 品牌意识不牢固 |
4.2.2 自然环境受限制 |
4.2.3 政策保障比较少 |
4.2.4 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五章 国内外典型经验借鉴 |
5.1 美国新奇士桔农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广告+商标”模式 |
5.2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农民合作社“三联三带三创”模式 |
5.3 辽宁省丹东市圣野浆果合作社“线下基地+线上销售”模式 |
5.4 江苏省射阳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 |
5.5 国内外经验启示 |
第六章 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路径 |
6.1 党建引领,塑造品牌组织力 |
6.1.1 选出过硬领导班子 |
6.1.2 开展专项教育培训 |
6.1.3 统筹整合部门资源 |
6.1.4 严格规范管理运营 |
6.2 融合运营,扩大品牌影响力 |
6.2.1 成立四套机构,融合组织架构 |
6.2.2 探索四种模式,融合运行机构 |
6.2.3 搭建四个平台,融合服务功能 |
6.3 内部规范,夯实品牌竞争力 |
6.3.1 找准品牌建设的角度 |
6.3.2 提升品牌定位精准度 |
6.3.3 提升品牌设计美观度 |
6.3.4 提升品牌传播顺畅度 |
6.4 多元发展,提高品牌创新力 |
6.4.1 借力信息化 |
6.4.2 推行一体化 |
6.4.3 注重专业化 |
6.4.4 突出个性化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意义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4 研究思路 |
0.5 研究内容 |
0.6 主要研究方法 |
0.7 本文的创新点 |
1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1.1.1 合作社 |
1.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1.2 相关理论 |
1.2.1 交易费用理论 |
1.2.2 产权理论 |
1.2.3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
1.3 本文分析框架:政府-市场-社会 |
2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2.1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背景 |
2.2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
2.2.1 党组织领办模式 |
2.2.2 能人领导模式 |
2.2.3 企业带动模式 |
2.3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点 |
2.3.1 发展领域全面化 |
2.3.2 发展趋向市场化合作 |
2.3.3 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化 |
2.3.4 发展模式多元化 |
3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政府层面 |
3.1.1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
3.1.2 审核力度不够 |
3.1.3 基层干部应付心理强 |
3.2 市场层面 |
3.2.1 运营管理不规范 |
3.2.2 人力资源短缺 |
3.2.3 品牌带动效应不明显 |
3.2.4 市场营销模式单一 |
3.2.5 市场地位不对等 |
3.3 社会层面 |
3.3.1 农民参与热情不高 |
3.3.2 运行稳定性较差 |
4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政府层面 |
4.1.1 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 |
4.1.2 缺少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
4.1.3 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 |
4.2 市场层面 |
4.2.1 运营监督机制不健全 |
4.2.2 经济体制不完善 |
4.2.3 专业技术能力弱 |
4.3 社会层面 |
4.3.1 农民合作意识淡薄 |
4.3.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
4.3.3 教育与培训欠缺 |
5 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化策略 |
5.1 政府层面 |
5.1.1 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 |
5.1.2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
5.1.3 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5.2 市场层面 |
5.2.1 健全合作社运营机制 |
5.2.2 优化经营理念以提高经济效益 |
5.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2.4 创新发展模式 |
5.3 社会层面 |
5.3.1 提高农民合作意识 |
5.3.2 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 |
5.3.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应用设计研究 ——以栖霞苹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课题研究中主要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
第二章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关概述 |
2.1 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历程 |
2.2 区域公用品牌的界定及特征 |
2.2.1 区域公用品牌的界定 |
2.2.2 区域公用品牌的特征 |
2.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应用现状及问题 |
3.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应用现状 |
3.2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制定 |
3.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栖霞苹果品牌应用设计 |
4.1 栖霞苹果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1 品牌发展现状 |
4.1.2 品牌发展问题 |
4.2 栖霞苹果的品牌应用设计原则 |
4.2.1 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化 |
4.2.2 塑造清晰的品牌愿景 |
4.2.3 核心诉求表达彰显区域特色价值 |
4.3 栖霞苹果的品牌设计方法 |
4.3.1 打造突显栖霞苹果文脉独特性的标识设计 |
4.3.2 视觉要点设计媒体化 |
4.3.3 建设品牌传播和营销策划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苹果糖度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在线检测通用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1.1.2 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重要意义 |
1.2 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及通用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1 近红外光的简介 |
1.2.2 Vis/NIR检测技术用于水果内部品质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3 水果内部品质检测通用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
2.1 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化在线检测装备 |
2.1.1 QE65Pro型光谱仪 |
2.1.2 输送系统 |
2.1.3 光照系统 |
2.1.4 光谱触发采集系统 |
2.2 光谱采集及数据分析软件 |
2.2.1 光谱采集软件 |
2.2.2 数据分析软件 |
2.2.3 水果内部品质分选软件 |
2.3 理化测量仪器 |
2.4 实验材料 |
2.5 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方法 |
2.5.1 Vis/NIR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流程 |
2.5.2 光谱预处理方法 |
2.5.3 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
2.5.4 模型评价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地对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理化测定结果与样本集划分 |
3.3 样本光谱的特性分析 |
3.4 局部产地模型的建立与更新 |
3.4.1 局部产地模型的建立 |
3.4.2 局部产地模型的更新 |
3.5 全局产地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3.5.1 全局产地模型的建立 |
3.5.2 全局产地模型的优化 |
3.5.3 模型评价及外部验证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品种对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理化测定结果与样本集划分 |
4.3 样本光谱的特性分析 |
4.3.1 样本光谱 |
4.3.2 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及预处理 |
4.4 局部品种模型的建立与更新 |
4.4.1 局部品种模型的建立 |
4.4.2 局部品种模型的更新 |
4.5 全局品种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4.5.1 全局品种模型的建立 |
4.5.2 全局品种模型的优化 |
4.5.3 模型评价及外部验证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年份苹果糖度在线检测模型的维护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数据采集与样本光谱 |
5.3 基础校正模型的建立 |
5.4 基于模型更新的模型维护 |
5.5 基于斜率/截距算法的模型维护 |
5.5.1 斜率/截距算法的基本原理 |
5.5.2 标准样本数量的选取 |
5.5.3 模型维护结果及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 |
0.2 选题意义 |
0.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0.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1.1 核心概念 |
1.1.1 农村垃圾治理 |
1.1.2 多元主体 |
1.2 理论基础 |
1.2.1 公共产品理论 |
1.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 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调研及分析 |
2.1 调研内容 |
2.2 调研情况统计与分析 |
2.2.1 访谈情况归纳分析 |
2.2.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3 栖霞市现有农村垃圾治理机制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1 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机制的现状 |
3.1.1 栖霞农村垃圾种类 |
3.1.2 栖霞农村垃圾治理机制现状 |
3.2 现有农村垃圾治理机制的问题和原因 |
3.2.1 主体分工不明,导致治理职责不清 |
3.2.2 主体沟通局限,导致治理信息不对称 |
3.2.3 融资机制欠缺,导致治理资金短缺 |
3.2.4 自主参与意识差,导致村民主体作用受限 |
4 栖霞市构建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的有利条件 |
4.1 良好的政策环境 |
4.1.1 有利的构建基础 |
4.1.2 全面的政策支持 |
4.2 充足的社会力量储备 |
4.2.1 充足的社会公益组织 |
4.2.2 青年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
4.3 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
4.3.1 绿色可循环的发展定位 |
4.3.2 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
5 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构建 |
5.1 以舆论引导动员主体参与 |
5.1.1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治理氛围 |
5.1.2 强化舆论引导,突出全民参与 |
5.2 以多中心治理推动组织运行 |
5.2.1 完善组织框架,理清治理责任 |
5.2.2 加强沟通反馈,实现信息共享 |
5.3 以拓宽渠道实现治理融资 |
5.3.1 促进垃圾回收,强化资源利用 |
5.3.2 拓展融资对象,增加资金来源 |
5.4 以多元参与完善监督反馈 |
5.4.1 多元监督主体,拓展监督覆盖 |
5.4.2 多样监督途径,丰富监督形式 |
5.5 以竞争激励保障治理效果 |
5.5.1 强化奖惩并重,规范主体行为 |
5.5.2 开展考核评估,保障治理效果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访谈提纲 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可行性访谈提纲 |
附录2:调查问卷 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可行性访谈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苹果之乡——山东栖霞(论文参考文献)
- [1]栖霞苹果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史左霖.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乡村振兴战略下栖霞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霖. 烟台大学, 2021
- [3]苹果市里苹果事儿[N]. 王安雄,姚慧.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1
- [4]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D]. 陶源.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
- [5]胶东地区苹果园土壤质量特征及其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关系[D]. 孙琛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6]烟台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研究[D]. 蔡方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7]栖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 衣莎莎.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8]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应用设计研究 ——以栖霞苹果为例[D]. 郭彬. 青岛大学, 2020(01)
- [9]苹果糖度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在线检测通用模型研究[D]. 徐海.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10]栖霞市农村垃圾治理多元参与机制研究[D]. 于爱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