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钼靶乳腺机摄片的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宋润雨[1](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特征图像分类方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重要研究任务,而其中的图像分类是图像挖掘的热门研究方向。图像分类通常由特征提取、特征表达以及分类器三个部分组成。但图像分类的性能很大程度上由提取特征的有效性决定,有效的特征可以提高图像分类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赖于相关领域的先验知识实现特征的有效提取,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难有效表达图像信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图像分析处理难的问题,也为图像分类提供了有效方法。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DCNN)作为一种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运动分析和医学诊断等众多领域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DCNN应用于复杂场景图像分类时,其模型性能仍然依赖于现有的网络能否准确迁移到特定图像上。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DCNN和图像纹理特征,以提高对图像分类的准确性为目标,结合图像处理分类器建立了多特征融合模型,本文具体贡献和工作如下:(1)分析了 DCNN模型的特点,并以Inception网络模型作为实现DCNN的基础模型。利用图像数据训练整个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并评估分类模型的性能。考虑DCNN应用到不同领域的图像分类时,特别是图像数据不足而使得训练样本量偏少情况下,模型的分类性能并不稳定。基于此,本文利用自然生活图像和小样本图像数据一起对模型进行训练,使用自然生活图像训练模型的前面层次的特征提取部分,然后再迁移到少量训练样本的图像数据上进行模型学习训练。以此有效地利用现有数据,并提高模型对小样本图像数据分类的精度。(2)利用评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和方向梯度直方图提取图像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增强分类器进行分类。充分利用DCNN对图像特征处理的优势,选取DCNN为特征提取工具,对图像分类的类别进行评分。将评分特征与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特征融合,进而作为分类器的输入。(3)用正确率、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总体正确率对分类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的图像分类方法性能最好,与支持向量机算法相比,极端梯度增强分类器的性能更好,其总体正确率为92.80%,对单一类别的正确率为84%,说明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对某一类的图像进行分类。
崔世恩,凌飞海,李健英,张玮,魏锦洪,郭子柏[2](2019)在《乳腺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的钼靶可疑病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钩针定位开放活检和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stereotactic vacuum assisted breast biopsy,SVABB)用于乳腺钼靶可疑病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X线钼靶发现的100例患者(136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75个病灶)采取钼靶三维立体引导钩针定位开放活检(开放活检组),50例(61个病灶)行SVABB(SVABB组)。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活检方式成功率、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病理组织学低估率。结果:开放活检组医疗费用低于SVAB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BB组瘢痕大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活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VABB组活检成功率100%,显着高于开放活检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为金标准,开放性活检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83.0%,特异度90.9%,漏诊率17.0%,误诊率9.1%。SVABB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97.7%,特异度93.8%,漏诊率2.3%,误诊率6.2%。两组活检均未出现组织学低估。SVAB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明显低于开放活检组的3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操作便捷,较钼靶可疑病灶钩针定位开放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可靠,病理取材更容易,瘢痕小,微创美观,对于乳腺病灶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郑汉艺,唐淑静,冯楚明[3](2019)在《投照体位及质量控制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150例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进行常规乳腺钼靶X摄影检查,不采用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实验组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在乳腺钼靶X摄影检查中。对比两组头尾位(CC)、内外斜位(MLO)与图像质量达标率。结果:假体置入、乳腺炎、乳腺外表变化、乳腺肿胀是影响摄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验组因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上述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实验组的摄片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应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有效控制摄片质量,获得优质乳腺图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值得采用。
丁兰君[4](2018)在《超声与钼靶在中国乳腺癌筛查中的卫生经济学预测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早期诊断和筛查成为目前乳腺癌的重要预防手段。乳腺钼靶X线在欧美发达国家带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有目共睹,然而,对于该方法是否可以在我国女性中获取同样的收益,仍存在争议。与钼靶X线相比,乳房超声对致密性乳房组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稳定,具有较低的检查成本,成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备选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从社会角度出发,构建乳腺癌疾病发展的Markov队列模型和筛查模型,对比基于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的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选择适用于中国女性的、性价比较优、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乳腺癌筛查策略。方法:通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及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获取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参数、成本参数和筛查效果参数,使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发展Markov队列模型和筛查模型,模拟起始年龄为35岁的健康女性在50年间的生存及死亡情况。模型主要对比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两种筛查方法,共设置6种组合情况:未筛查、单独乳腺超声(US)、单独乳腺钼靶(MMG)、超声阳性者行钼靶串联法(USMMG)、钼靶阳性者行超声串联法(MMG-US)和钼靶与超声并联法(MMG+US),每种组合设置3种筛查频率:1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结合各筛查策略的单位筛查成本,计算各频率、筛查方法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指标,以净效益作为最优策略选择的判断依据。最后,对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单因素、双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探索对选择乳腺癌筛查的最优策略有影响的敏感性因素。结果:对10万名35岁的一般女性进行50年的Markov队列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不开展乳腺癌筛查,各筛查频率的筛查方法可获得效果和效用包括:早期乳腺癌患者比例升高(从16.4%到55.35%)、筛查人群期望寿命升高(增加0.003730.00527岁)、可获得生命年(LY)升高(增加353512 LY)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升高(增加179272 QALY)。获取1个单位QALY,花费乳腺癌治疗及筛查相关成本最低的策略为US-MMG法,其1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167.23、144.45和136.65元/QALY。相比于未筛查策略,3年1次US-MMG筛查每额外提高1个单位的QALY,需花费的乳腺癌治疗及筛查相关成本最低,增量成本-效用比为0.70万元/QALY,低于我国2015年人均GDP(5.39万元/QALY),较其他筛查策略,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3年1次US-MMG筛查的净货币效益和净健康效益均高于其他策略,分别为375.92万元和23.49个单位的QALY。筛查策略净收益的影响因素包括:US法单位检查费、MMG法单位检查费、人群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截止年龄、US法与MMG法单位检查时间、US法灵敏度和特异度、MMG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MMG+US法特异度和灵敏度。其中,对最优策略的选择最具影响的因素包括:US法与MMG法的单位检查费和US法的特异度。结论:本研究对比了MMG与US检查应用于乳腺癌筛查项目中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指标。研究发现,先用US、再对阳性者使用MMG的3年1次串联法,相比于未筛查、单独或并联筛查,在我国女性中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筛查方法的单位检查费用及US法的特异度是影响其卫生经济学效果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筛查实施过程中,应该对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及单位检查费加以控制,以提高筛查收益的稳定性。
江帆[5](2017)在《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分类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约为10%,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于首位,同时其致死率高达40%以上。目前对乳腺癌尚无积极的预防手段,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术后生存率的唯一途径。但是乳腺肿块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难点,因为乳腺肿块大小和对比度差异性较大,而且易受伪影和周围腺体组织的干扰,极大地影响诊断系统的精度。本文在对目前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乳腺肿块分类中的应用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乳腺肿块图像去噪。为了尽可能消除噪声对乳腺X线图像的影响,同时又保证乳腺肿块的边缘信息,本文分析了乳腺X线影像中噪声的特点,对比多种图像去噪算法,并在乳腺X线影像上进行试验,经实验结果确定使用小波算法去除图像噪声。(2)肿块区域分割与形态学处理。论文在乳腺肿块的分割方面,应用大津算法对乳腺X线影像进行分割,提取出感兴趣区域。然后运用形态学方法对粗分割得来的感兴趣区域进行膨胀与开闭运算处理,用于保存肿块图像的边缘信息和消除肿块内部的孔洞,得到最终的肿块图像。(3)肿块分类。论文选择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将大规模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在乳腺肿块良恶性区分中。论文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和训练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将在自然图像集上训练完毕的GoogLeNet和AlexNet在乳腺肿块图像上进行微调,微调后的模型应用在乳腺肿块的分类中,实现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区分。文中还对比从乳腺图像上直接训练的浅层卷积神经网络和人工设定特征实现分类的几种模型,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区分中存在较大的优势。
郭嵬,赵桂强[6](2017)在《乳腺摄影专用器材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改进后的乳腺摄影专用器材在减少漏诊、提高乳腺疾病的正确诊断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方法将老式的直边形压迫器、托盘磨成弧形,并将裁刀设计为能准确地把胶片裁成弧线形,直线裁制法改为弧线裁制法,使胶片符合人体单侧胸壁冠状面的生理曲度。结果对摄乳腺片的患者均采用了新设计的专用器械进行了乳腺摄影,同时进行了"老式"、"新式"器械分别摄取轴位片,并进行比较。结论改进后的乳腺摄影专用器材在减少漏诊、提高乳腺疾病的正确诊断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高鹰[7](2016)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优化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筛查方法、筛查起止年龄以及筛查间期是构成乳腺癌筛查策略的重要因素。实施不同的乳腺癌筛查策略,会有不同的筛查收益。因此,在合理有效利用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针对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特点,本研究分析了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三种方法单独或组合(串联或并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构建多种不同组合的乳腺癌筛查策略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从而优化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为提高乳腺癌防治的卫生资源配置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1.2008-2010年参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多中心研究”的33234名女性,采用χ2检验计算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单独、串联或并联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基于二项分布的95%可信区间和影响因素。分别以35岁或40岁作为筛查开始年龄,59岁、64岁或69岁作为筛查截止年龄,三种方法的单独或组合作为筛查方法,每2年或每3年一次的筛查间期构建乳腺癌筛查策略。2.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也即筛查的直接效果表现为筛查发现的乳腺癌患者相对于临床就诊的乳腺癌,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前移。因此,本研究分别收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多中心研究”中筛查发现的182名乳腺癌患者及中国7地区(北京、沈阳、长沙、广州、上海、西安、成都)1998-2008年乳腺癌回顾性调查研究中同期临床就诊的43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构成信息,并采用Markov模型分析筛查的长期效果。根据乳腺癌发病规律及筛查干预进展规律,采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分别构建乳腺癌自然史进展Markov模型和乳腺癌筛查诊断Markov决策模型。模型循环周期为1年,采用队列模拟的方法评估10万人群未来50年不同筛查策略下所获得的筛查效果,如寿命损失年、质量调整寿命损失年,以及额外的成本花费,从而计算筛查相对于不筛查综合的成本效果比。同时根据不同筛查年龄,比较22种策略相互间以及相对于不筛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从而确定最佳的筛查起止年龄。3.对影响乳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效果的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多因素的飓风图敏感性分析,不同人群全因死亡率、人群乳腺癌发病率、贴现率等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基于筛查数据进行我国女性乳腺癌临床前期逗留时间评估。结果1.单独乳腺钼靶筛查的灵敏度为86.0%(95%CI:79.2%-92.8%),特异度为94.3%(95%CI:94.0%-94.5%)。在钼靶基础上补充CBE或BUS,即与之并联,能提高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CBE、MAM并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95%CI:86.9%-97.4%)和93.7%(95%CI:93.4%-94.0%);BUS、MAM并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95%CI:90.7%-99.3%)和93.2%(95%CI:93.0%-93.5%),而三种方法并联时灵敏度最高,为97.0%(95%CI:93.7%-100.0%),特异度为92.8%(95%CI:92.5%-93.1%)。根据不同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及筛查间期,共构建132种适合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策略。2.分别对这132种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势可选策略有4种,即为35-59岁每3年一次的BUS、MAM串联筛查方法、35-59岁每2年一次的BUS、MAM串联筛查方法、35-59岁每2年一次的CBE、BUS、MAM并联筛查方法和35-69岁每2年一次的CBE、BUS、MAM并联筛查方法。以3倍人均GDP作为评价标准,则最优策略为35-69岁每2年一次的CBE、BUS、MAM并联筛查,与不筛查时相比,10万女性每增加一个寿命年(或质量调整寿命年)的增量成本为36774元(90706元)。对不同筛查年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每2年一次的筛查间期要优于每3年一次;并联筛查优于串联。所有的优势筛查策略中均包含BUS的筛查方法,提示在我国当前的乳腺癌发病水平以及经济条件下,BUS筛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对35-69岁每2年一次CBE、BUS、MAM并联筛查优势策略进行飓风图敏感性分析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率对筛查策略的成本影响最大,其次是筛查截止年龄、乳腺癌诊断费用等。采用不同人群的年龄别全因死亡率、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贴现率对模型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不变,模型较稳定。同时结合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方法多中心研究数据,计算得到我国女性乳腺癌临床前期的平均逗留时间为10.46年(95%CI:8.10-13.51),5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逗留时间为9.37年(95%CI:5.71-15.38),50岁及以上女性的平均逗留时间为10.84年(95%CI:8.04-14.61)。目前尚没有发现对临床前期逗留时间及进展概率有影响的协变量。结论在单独MAM筛查基础上补充CBE或BUS,能有效提高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三者并联时灵敏度最高,具有较好的提前发现乳腺癌的效果。35-69岁每2年一次的CBE、BUS、MAM并联筛查是最适合我国国情及女性生理特点的乳腺癌筛查优势策略,与不筛查时相比,10万女性每增加一个寿命年(或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成本为36774元(90706元)。研究结果提供了适合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科学依据,可以考虑在我国乳腺癌高发且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适龄女性中进行筛查应用。中国年轻女性(<50岁)的逗留时间更短,乳腺癌临床前期的进展概率更快,因此也提醒我们在逗留时间内尽早筛选乳腺癌高危人群,更好的提前发现乳腺癌,筛查效果会更加明显。
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8](2016)在《二维法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X线引导钢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张捷思[9](2016)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声像图特征及CEUS定量参数,找出定量参数的诊断界值并探讨CEU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实质性占位的患者,共76例(80个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9岁,肿块直径6.0057.00mm。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使用东芝Aplio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造影剂选用声诺维(Sono Vue),注射量为2.4ml/次。造影过程中动态观察病灶的声像图表现,并全程储存原始动态数据,造影结束后进行回放分析。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定性参数)包括:1)病灶的增强强度;2)造影剂增强模式;3)造影后肿块边界;4)造影剂分布形式;5)周边穿入、扭曲血管或放射状增强;6)病灶内灌注缺损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包括:1)造影前、后病灶的面积,二者的面积比(AR);2)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始增时间(Arrival Time,A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综合以上定性及定量参数对每个肿块进行造影综合评分。数据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c±s)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找出各定量参数的诊断界值。结果1.术后病理学结果:共80个乳腺肿块,其中恶性肿块34个,良性肿块46个。2.超声造影(CEUS)定性分析结果:1)34例恶性病灶CEUS声像图特征:高增强24例;不均匀增强25例;边界不清26例;肿块周边放射状增强20例;病灶内灌注缺损18例。2)46例良性病灶CEUS声像图特征:低或等增强29例;增强较均匀34例;增强后肿块边界清晰33例。3)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在增强强度,造影剂分布形式,边界,周边穿入血管或放射状增强,病灶内灌注缺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上述六种超声造影定性征象中,灵敏度较高的为:造影后肿块边界,造影剂分布形式,增强强度,灵敏度分别为76.47%,73.53%,70.59%;特异度较高的为:周边放射状增强,病灶内充盈缺损,特异度分别为86.96%,82.61%。3.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1)恶性病灶组:造影前面积(1.98±1.23)cm2,造影后面积(2.97±1.79)c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良性病灶组造影后/前的面积比(AR)为(1.18±0.22),恶性病灶组AR为(1.48±0.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5)。说明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后病灶面积明显大于造影前,良性肿块无明显增大。2)时间-强度曲线:良、恶性组病灶的PI分别为(2.99±1.36)×10-5AU,(5.00±2.19)×10-5A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说明乳腺恶性肿块的PI较良性肿块更高。3)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AR及PI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78,约登指数最大值时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24、4.55×10-5AU,此时AR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80%、70.40%,PI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4.50%,88.90%。取AR=1.69,PI=6.25×10-5AU为界值,特异度为100%。4.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综合评分:1-3分定为良性肿块,共42个;4-5分定为恶性肿块,共38个;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CEUS综合评分的灵敏度91.18%、特异度84.78%、准确率为87.50%。结论1.乳腺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特征主要为:不均匀性高增强,增强后肿块边界不清,肿块周边可见穿入血管或放射状增强,病灶内可见灌注缺损区。2.乳腺良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主要为:低或等增强,造影剂分布较均匀,增强后肿块边界清晰。3.面积比(AR)及峰值强度(P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界值分别为AR=1.24,PI=4.55×10-5AU。4.超声造影综合评分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91.18%、84.78%、87.50%。5.超声造影检查可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媛,孔爱萍,王立兴,施彬彬[10](2013)在《硅胶假体隆胸术后乳腺全数字化钼靶摄片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胸术后患者钼靶摄片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46例硅胶假体隆胸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数字钼靶片,由2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高年资医生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图像优质片率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摄片,X线片解剖结构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满意度为100%。结论:熟练掌握对硅胶假体隆胸术后患者钼靶摄片的方法及技巧能减少患者的不适,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钼靶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数字钼靶乳腺机摄片的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钼靶乳腺机摄片的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特征图像分类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图像分类的研究现状 |
1.2.3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
2 相关理论方法 |
2.1 传统图像分类方法 |
2.1.1 随机森林 |
2.1.2 支持向量机 |
2.2 神经网络方法 |
2.2.1 神经网络 |
2.2.2 卷积神经网络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DCNN的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模型 |
3.1 基于DCNN迁移学习的图像分类模型 |
3.1.1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 |
3.1.2 DCNN的训练 |
3.1.3 DCNN迁移学习模型网络结构 |
3.2 基于XGBoost的图像分类模型 |
3.2.1 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 |
3.2.2 XGBoost分类模型 |
3.3 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模型 |
3.3.1 灰度共生矩阵(GLCM) |
3.3.2 方向梯度直方图 |
3.3.3 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分类模型 |
3.3.4 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模型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模型的应用 |
4.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4.1.1 图像数据来源 |
4.1.2 图像预处理 |
4.1.3 图像特征分析 |
4.2 基于迁移学习的图像分类模型的实验结果 |
4.2.1 样本数据选取 |
4.2.2 结果对比与分析 |
4.3 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
4.3.1 训练结果对比分析 |
4.3.2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3 与现有文献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乳腺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的钼靶可疑病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开放活检组 |
1.2.2 SVABB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手术情况及病理确诊情况比较 |
2.3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投照体位及质量控制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技术培训 |
1.2.2 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程序规范 |
1.2.3 摄片时做好监督工作 |
1.2.4 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超声与钼靶在中国乳腺癌筛查中的卫生经济学预测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材料和方法 |
1.1 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发展与筛查Markov队列模型的构建 |
1.1.1 Markov模型的原理及性质 |
1.1.2 备选乳腺癌筛查策略的设定 |
1.1.3 模型假设 |
1.1.4 马尔可夫状态的设立 |
1.1.5 状态转移概率 |
1.1.6 乳腺癌疾病发展模型模拟效果指标 |
1.2 乳腺癌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1.2.1 半周期修正 |
1.2.2 乳腺癌筛查的成本参数 |
1.2.3 乳腺癌筛查收益指标 |
1.2.4 乳腺癌筛查成本-收益的指标 |
1.3 敏感性分析 |
结果 |
2.1 模型参数 |
2.1.1 状态转移概率 |
2.1.2 成本参数 |
2.1.3 健康效应值 |
2.2 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发展模型拟合效果 |
2.2.1 期望寿命 |
2.2.2 发病率和死亡率 |
2.3 成本-效果分析 |
2.3.1 乳腺钼靶和超声筛查的乳腺癌检出率和早诊率比较 |
2.3.2 乳腺钼靶和超声筛查的成本比较 |
2.3.3 乳腺钼靶和超声筛查的成本-效果比较 |
2.4 成本-效用分析 |
2.4.1 乳腺钼靶和超声筛查的期望寿命、LY与QALY比较 |
2.4.2 乳腺钼靶和超声筛查的成本-效用比比较 |
2.5 净效益比较 |
2.6 敏感性分析 |
2.6.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2.6.2 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
2.6.3 蒙特卡洛概率敏感性分析 |
讨论 |
3.1 乳腺癌自然疾病史Markov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3.2 超声与钼靶筛查的最优组合策略 |
3.3 最优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
3.4 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分类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乳腺X线图像预处理 |
2.1 乳腺X线图像去噪 |
2.1.1 乳腺X线图像的噪声特点 |
2.1.2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2.1.3 乳腺X线影像的去噪算法 |
2.1.4 乳腺X线影像去噪实验 |
2.2 乳腺X线图像分割 |
2.2.1 乳腺肿块图像分割算法 |
2.2.2 分割算法在乳腺图像上的应用 |
2.3 乳腺肿块图像形态学处理 |
2.3.1 形态学基本理论 |
2.3.2 形态学处理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良恶性区分的应用 |
3.1 卷积神经网络 |
3.1.1 模型基本结构 |
3.1.2 模型训练过程 |
3.2 模型评估方法 |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3.3.1 样本数据选择 |
3.3.2 数据预处理 |
3.3.3 实验平台 |
3.3.4 实验设计 |
3.3.5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良恶性区分中的应用 |
4.1 迁移学习 |
4.2 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 |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3.1 实验准备工作 |
4.3.2 实验设计 |
4.3.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成果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 |
(6)乳腺摄影专用器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应用: |
2.2 根据目测将其分为: |
3 讨论 |
(7)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优化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研究技术路线 |
一、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构建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筛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影响因素 |
1.2.2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构建 |
1.3 讨论 |
1.3.1 乳腺癌筛查的起止年龄 |
1.3.2 临床乳腺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
1.3.3 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
1.3.4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
1.4 小结 |
二、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乳腺癌筛查诊断Markov决策基础模型输出结果及效度 |
2.2.2 132 种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 |
2.2.3 不同筛查年龄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 |
2.3 讨论 |
2.3.1 132 种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
2.3.2 低年龄组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
2.3.3 高年龄组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
2.4 小结 |
三、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卫生经济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
3.2.2 人群参数一元敏感性分析 |
3.2.3 贴现率一元敏感性分析 |
3.2.4 临床前期逗留时间及进展概率 |
3.3 讨论 |
3.3.1 乳腺癌筛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价值 |
3.3.2 卫生经济学评价中敏感性分析的作用 |
3.3.3 临床前期逗留时间及进展概率的评估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1. 乳腺癌流行现况 |
2. 乳腺癌筛查方法 |
3. 乳腺癌筛查概况 |
4. 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5. 小结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仪器与超声造影剂 |
1.1.3 研究方法 |
1.1.4 图像分析 |
1.1.5 造影综合评分标准 |
1.1.6 统计学分析 |
1.1.7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病理组织学 |
1.2.3 乳腺肿块造影声像图特征 |
1.2.4 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的诊断准确性 |
1.2.5 乳腺肿块造影前、后面积 |
1.2.6 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 |
1.2.7 AR及PI的ROC曲线 |
1.2.8 超声造影综合评分结果 |
1.3 讨论 |
1.3.1 乳腺肿块造影声像图特征分析 |
1.3.2 造影前后肿块大小的比较 |
1.3.3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
1.3.4 造影综合评分 |
1.4 结论 |
1.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影像学诊断在乳腺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
2.1 X线摄影 |
2.1.1 乳腺钼靶 |
2.1.2 X线体层摄影 |
2.1.3 乳腺导管造影 |
2.2 超声诊断 |
2.2.1 常规超声 |
2.2.2 超声造影 |
2.2.3 超声弹性成像 |
2.2.4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 |
2.3 CT |
2.4 核磁共振成像 |
2.4.1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
2.4.2 弥散加权成像 |
2.4.3 氢质子波谱成像 |
2.5 PET/CT |
2.6 总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调查表 |
附录B 超声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硅胶假体隆胸术后乳腺全数字化钼靶摄片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检查方法 |
1.4 图像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数字钼靶乳腺机摄片的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特征图像分类方法及其应用[D]. 宋润雨.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2]乳腺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的钼靶可疑病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崔世恩,凌飞海,李健英,张玮,魏锦洪,郭子柏. 中国医学创新, 2019(35)
- [3]投照体位及质量控制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 郑汉艺,唐淑静,冯楚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4)
- [4]超声与钼靶在中国乳腺癌筛查中的卫生经济学预测与比较[D]. 丁兰君.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5]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分类中的研究与应用[D]. 江帆.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6]乳腺摄影专用器材的研究[J]. 郭嵬,赵桂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4)
- [7]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优化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D]. 高鹰.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2)
- [8]二维法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X线引导钢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J]. 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4)
- [9]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张捷思.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3)
- [10]硅胶假体隆胸术后乳腺全数字化钼靶摄片技术探讨[J]. 周媛,孔爱萍,王立兴,施彬彬. 医疗卫生装备,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