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广深港暨珠三角房地产高峰论坛 记者采访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浦恩菱[1](2020)在《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文中提出笔者在南方英文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2019年7月至9月),主要负责中文稿件、采访录音及视频的编译工作,共完成稿件64篇。本报告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编译实习经历,对南方英文网平台、编译人员职责、编译产出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做出介绍。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南方英文网的汉英新闻编译,总结出编译原文本的特点,包括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和新词的使用、标题中对政府官员的突出、引语、主动语态以及小标题的运用等。结合原文本特点,以具体实例分析编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并有针对性地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具体而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可通过增译、省译、意译、仿译、转换等翻译技巧,解决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新词、标题、直接与间接引语以及主动句等的翻译问题。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方面,可使用直译与意译处理文化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方面,可通过增译、省译和转换来分别解决信息缺失、信息冗余及信息可视化的问题。基于本次实习经历,笔者希望提高自身的翻译技能,掌握新闻编译技巧,为将来快速融入相关行业做准备。同时也希望本报告能为其他新闻编译以及相关专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高敏[3](2016)在《都市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分析 ——以《成都商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冲击,纸媒发展陷入困境,出现断崖式下滑。面对区域报业内市场日渐饱和与竞争的白热化,诞生于市场经济且与市场关系最紧密的都市报首当其冲。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都市报逐渐退出报业竞争舞台,剩下的都市报也在媒体市场中,面对发展瓶颈与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我国都市报的产业价值链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并从“嵌入性”视域入手,以《成都商报》为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嵌入型产业价值链的衍生路径,为都市报业集团掌握价值链衍生规律以更好地融合转型,以适应国家逻辑的媒体融合,并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和舆论引导高地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将嵌入型产业价值链界定为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三种衍生路径,与认知嵌入、技术嵌入、资本嵌入、市场嵌入、业务嵌入、空间嵌入等嵌入方式相契合。选取走在都市报转型前沿的媒体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成都商报》进行深度访谈,进而进行个案剖析,同时对《南方都市报》和《北京青年报》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来研究和分析都市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的模式。从研究中发现,当前纸媒赖以生存的传统广告已经急剧下降且无法维持报纸的生存和未来发展,传统报业价值链存在断裂危机,而曾经作为主业补充的嵌入型产业价值链,正在成为都市报获取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未来出路,通过资源的共享和衍生,都市报的经营能力才能在经济新常态和纸媒“寒冬”中实现倍增,从而得以长期生存发展。同时,尽管纸质媒介已经受到移动媒体的极大冲击,但作为纸媒一直所专长和坚持的内容,依然是都市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无论跨媒介融合创新数字产品,还是跨界多种经营,以及跨区域发展,都基于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和公信力,这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所在,依然有坚持的必要。
曾玉娟[4](2012)在《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政府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加快跨区域合作、联手打造世界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作为目标的中心城市、国际大都会、核心湾区等正在迅速崛起,“共建”、“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各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实现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2002年,广东在南沙召开省委省政府南沙开发现场会,正式启动南沙开发建设,2009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合作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年初,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强调粤港澳重点合作区域打出南沙、前海和横琴“三张牌”,其中,南沙新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成为担负“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历史使命的重要载体,南沙定位的转变,将促使南沙新区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变化。本文以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政府对策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公共管理和政府决策的角度出发,采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具体案例,结合南沙区推动与港澳合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重点工作思路,分析推进南沙新区粤港澳合作现状与问题、必然性和政府对策等。同时,分析跨区域合作模式,借鉴国内外湾区及国际大都会发展经验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珠海横琴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开展跨区域合作经验进行深入分析,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社会参与等方面对推动南沙新区粤港澳合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何力生[5](2012)在《广州花地河世界园博会举办策略与城市开发策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城”作为广州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符号,却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逐渐淹没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之中。与其相关的花卉产业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盛会改变城市,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世界各大城市在更大空间尺度上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场城市发展竞赛中,为了提升自身在世界城市群中的竞争地位,都积极地申办世界园博会。借助园博会为营销工具,调动各方面资源的能动性,减少矛盾,使得正常政策手段下难以建成的大型项目得以实现,从而加速城市发展进程,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全球化的背景也为广州提供了一个面向世界的舞台。在后亚运时代,广州有必要利用世界园博会这个城市发展的触媒,争取再一次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本策划研究提出通过会展效应启动广州花地河两岸的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优化与其相关的花卉产业链结构,带动整个城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名副其实的“花城”。本文以在广州花地河两岸举办世界园博会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园博会的概念、办会要求及其运作方式,调研、分析了历届园博会经典案例的办会情况,总结出适合广州办会的策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城市发展)与模式(会展场地后续利用规划前置),提出将会展场地后续利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以及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企图实现办会与城市开发双赢。文中对广州办会的选址、对象、目的、意义、必要性、策略、模式及规模、场地建设及运营过程、投资与收益、对环境的影响等做了充分的分析探讨,对办会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希望本策划研究能够策动广州花地河两岸的城市开发建设,为广州旧城保护与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智力支持,并引发更多关于旧城改建方式的思考。
吕明明[6](2010)在《论地市报的发展与突围 ——以东莞报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以来,东莞报业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四大报业集团纷纷进入东莞“圈地”,东莞地市报面临着外来媒体的巨大压力。四大报业集团在东莞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竞争,同时本地媒体东莞日报社也在竞争中发展强大,逐渐突围。近年来报业集团的跨区域的媒介扩张成为中国媒介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地市报面临着报业集团的区域扩张和新媒体的重大挑战,如何走一条双赢的道路应当成为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大众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要理论视角,重点从媒介经营与管理、采编业务等方面,以东莞报业变局为研究个案,对地市报的发展和突围进行研究。本文以东莞报业为例,通过对几大报业集团在东莞的区域扩张战略和东莞日报社自身的发展和突围的研究,用SWOT系统分析东莞报业的内外部环境,总结其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提出地市报在应对全媒体时代和报业集团区域性扩张时,地市报一定要扎实修炼好内功,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同时寻找机会和其他报业集团组成战略联盟,以及寻求和新媒体的战略合作。
秦学[7](2004)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地提出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构想,形成三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三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三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三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三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三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三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二、2000广深港暨珠三角房地产高峰论坛 记者采访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广深港暨珠三角房地产高峰论坛 记者采访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
1.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ransediting |
1.1.2 Overview of Newsgd.com |
1.1.3 Responsibilities of a transeditor at Newsgd.com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3 Outline of the report |
2.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
2.1.1 Parallel texts |
2.1.2 Information collection |
2.1.3 Eco-translatology theory study |
2.2 Transediting process |
2.2.1 Routine of transediting at Newsgd.com |
2.2.2 Tools used in the transediting |
2.3 Post-transediting management |
2.3.1 Quality control |
2.3.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
2.3.3 Glossary collection |
3.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TRANSLATOLOGY |
3.1 Overview of eco-translatology |
3.2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
3.3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
3.4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translatology and news transediting |
4.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of C-E news transediting |
4.2 Adaptive selections in linguistic dimension |
4.2.1 Lexical level |
4.2.2 Syntactic level |
4.2.3 Discourse level |
4.3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ultural dimension |
4.4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
5.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Reflections |
5.2.1 On news transediting and eco-translatalogy |
5.2.2 On transediting job as a transeditor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5.3.1 Limitations |
5.3.2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 |
Appendix A Glossary sheet |
Appendix B Practice materials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都市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分析 ——以《成都商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逻辑起点与理论路向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产业价值链理论阐述与综述 |
一、关于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
二、关于报业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
三、国内关于都市报价值链研究 |
第二节 关于嵌入理论的研究 |
第三章 我国都市报产业价值链构成 |
第一节 我国都市报发展历程及传统报业产业价值链 |
第二节 内生型价值链升级路径 |
第三节 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 |
一、跨媒体斜向扩张 |
二、跨行业邻接扩张 |
三、跨区域横向扩张 |
第四章 《成都商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 |
第一节 《成都商报》发展的阶段性审视 |
第二节 《成都商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分析 |
一、跨媒体斜向扩张 |
二、跨行业邻接扩张 |
三、跨区域横向扩张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发现与问题 |
二、 研究局限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政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 |
1.2.1 地区经济一体化 |
1.2.2 粤港澳合作 |
1.2.3 政府对策 |
1.2.4 南沙新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跨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 |
2.1 区域一体化内涵与影响 |
2.1.1 区域一体化的内涵 |
2.1.2 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
2.2 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实践 |
2.2.1 北美自由贸易区 |
2.2.2 欧洲联盟 |
2.2.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
2.2.4 “核心湾区” |
2.2.5 国际大都市 |
2.3 粤港澳合作理论基础与实践 |
2.3.1 粤港澳合作的理论基础 |
2.3.2 南沙与港澳合作情况 |
第三章 粤港澳合作现状与问题 |
3.1 粤港澳合作现状 |
3.1.1 港澳企业在粤聚集发展 |
3.1.2 CEPA 推动粤港澳更紧密合作 |
3.1.3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区域联动 |
3.2 粤港澳合作存在的问题 |
3.2.1 新产业分工体系不健全 |
3.2.2 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 |
3.2.3 金融水平不能适应经济融合的客观需要 |
3.2.4 跨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3.2.5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
3.3 粤港澳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不协调 |
3.3.2 规划编制步伐相对滞后 |
3.3.3 政府推进力度不足 |
3.3.4 管理机制体制与粤港澳深入合作不适应 |
3.3.5 基础设施亟需协调发展 |
3.3.6 配套扶持政策未到位 |
第四章 南沙新区粤港澳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 推动南沙粤港澳合作是发展的必要性 |
4.1.1 符合国家的地方发展愿景 |
4.1.2 迎接国家其他新区挑战的需要 |
4.1.3 有利于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 |
4.1.4 构建珠三角转型升级新平台 |
4.1.5 形成国家和省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
4.1.6 探索开辟新型城市化道路 |
4.2 可行性分析 |
4.2.1 中央及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
4.2.2 与港澳合作的大好机遇 |
4.2.3 区位优势 |
4.2.4 经济基础 |
4.2.5 基础设施 |
4.2.6 生态环境 |
第五章 南沙新区粤港澳合作政府对策完善的建议 |
5.1 省、市政府层面 |
5.1.1 积极争取中央及各界支持 |
5.1.2 高起点推进合作发展规划 |
5.1.3 研究提出与港澳错位发展的科学定位 |
5.1.4 推动建立省部级层面的统筹管理机制 |
5.2 南沙区政府层面 |
5.2.1 争取政策支持 |
5.2.2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 |
5.2.3 尽快启动整体连片开发建设 |
5.2.4 创新机制体制 |
5.2.5 强化区域联动 |
5.2.6 优化政务服务功能 |
5.2.7 创建人才特区 |
5.2.8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5)广州花地河世界园博会举办策略与城市开发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申办世界园博会的必要性 |
1.3 申办世界园博会对实现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 |
1.4 园博会的作用及策划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研究工作基础 |
1.7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8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9 本策划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二章 园博会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园博会历史简述 |
2.3 种类及申办要求 |
2.4 组织机构与运作 |
第三章 广州园博会的办会策略及模式选择与分析 |
3.1 历届园博会举办策略与会场后续利用形式发展变化过程 |
3.2 园博会经典案例办会策略及其后续利用形式分析 |
3.3 园博会经典案例对办会的借鉴意义 |
3.4 广州办会条件分析 |
3.5 广州世界园博会的办会模式选择与分析 |
第四章 会展场地建设策划 |
4.1 会展场地后续利用规划 |
4.2 会展期间场地规划 |
4.3 会展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功能规划 |
4.4 项目招标的范围及方式 |
4.5 实施计划 |
第五章 会展运营方案策划 |
5.1 运营内容 |
5.2 运营的重点工作 |
第六章 会展收益与投资分析 |
6.1 收益分析 |
6.2 投资分析 |
6.3 资金平衡 |
6.4 资金筹措方式 |
第七章 会展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
7.1 分析评价的依据 |
7.2 会场选址环境现状 |
7.3 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7.4 结论 |
结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历届世界(AIPH/BIE A1 认定)园博会信息列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论地市报的发展与突围 ——以东莞报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2.1 经济高速增长为东莞报业发展培育沃土 |
2.2 社会转型为东莞报业打造良好文化生态 |
2.3 宽松舆论环境使报业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
3 东莞报业竞争分析 |
3.1 第一阶段:2002-2006年六大报纸东莞圈地 |
3.1 广州报业抢滩珠三角市场 |
3.1.2 四大报业集团短兵相接 |
3.1.3 《南方都市报》在东莞的第三城战略 |
3.1.4 报业集团的异地扩张推动东莞报业的市场化 |
3.2 第二阶段:20062008年《东莞日报》谋突围 |
3.2.1 2006.6.1 第一次改版: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 |
3.2.2 2006.12.26 第二次改版:全面升级更好看 |
3.2.3 2007.11.28,第三次改版:提出大融合概念 |
3.2.4 2009.3.12 第四次改版:办政经主流大报 |
3.3 第三阶段:2008-2010年《东莞时报》横空出世 |
4 东莞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4.1 东莞报业面临的机遇 |
4.1.1 东莞城市化的进程和本地制造业升级为东莞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
4.1.2 内部机遇:组建报业集团发展数字化进程 |
4.2 东莞地市报面临的挑战 |
4.2.1 报业集团跨区域扩张 |
4.2.2 新媒体的挑战 |
5 东莞地市报对全国地市报的启示和思考 |
5.1 地市报修炼好内功 |
5.2 寻求战略联盟战略的合作方式 |
5.3 与新媒体寻求渠道与内容的合作 |
6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研究相关活动 |
后记 |
(7)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综述--旅游研究进展及本文宗旨 |
一、 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
1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简述 |
2 中国旅游研究概要 |
二、 旅游研究的趋势展望 |
三、 本论文研究宗旨与研究范畴 |
1 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论依据 |
2 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
3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第二章 背景综述--世界旅游业区域协作联合浪潮 |
一、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背景、总体格局 |
1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组织 |
2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总体格局 |
二、 典型案例--世界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实证分析 |
1 区域层次的旅游业合作框架 |
2 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状况 |
三、 中国的实际--国际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总览 |
1 中国旅游业跨国(区域)联合发展概况 |
2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蓬勃形势 |
第三章 机理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动力机制 |
一、 基本概念与范畴 |
二、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
1 经济学理论 |
2 地理学原理 |
3 社会学和文化学理论 |
4 系统论 |
三、 区域旅游业成长与空间扩张机制 |
1 区域旅游业成长的一般过程与阶段 |
2 区域旅游业空间扩张与旅游业区域竞争 |
3 旅游业空间演进之趋势--跨区域协作联合 |
四、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区域利益机制 |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微观动力机制 |
3 旅游产业空间扩张机制 |
第四章 实证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区域反映 |
一、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
1 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分析 |
2 中国的旅游“行政区经济”剖析 |
3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 |
4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现实条件 |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内在机理分析 |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自然基础 |
2 人文历史的悠久性与传承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文化渊源 |
3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社会必然 |
第五章 模式探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特征 |
一、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模式的解析 |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分析 |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总结 |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概述 |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历史回顾 |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典型案例 |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模式探讨 |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探讨 |
第六章 协调机制及创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实施保障 |
一、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分析 |
1 旅游业协调机制的特殊性 |
2 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机制简析 |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分析 |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的演变轨迹 |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评述 |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
1 “一国两制”--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硬性约束 |
2 “行政区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的最大障碍 |
3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广东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
4 现行协调机制: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中的不完善 |
四、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创新机制探讨 |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区域创新机制--支持系统创新 |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新机制探索 |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 |
一、 本文主要观点总结 |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方面 |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模式方面 |
3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方面 |
二、 粤港澳旅游合作区域未来走向的思考 |
1 无障碍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功能特征的未来定位 |
2 泛珠三角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空间成长的必然走向 |
3 世界级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业合作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
三、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趋势之思考 |
1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合作趋势的思考 |
2 中国旅游业跨国(地区)合作前景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及相关成果 |
致谢 |
四、2000广深港暨珠三角房地产高峰论坛 记者采访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D]. 浦恩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都市报嵌入型产业价值链衍生路径分析 ——以《成都商报》为例[D]. 高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06)
- [4]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政府对策研究[D]. 曾玉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5]广州花地河世界园博会举办策略与城市开发策划研究[D]. 何力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6]论地市报的发展与突围 ——以东莞报业为例[D]. 吕明明. 暨南大学, 2010(10)
- [7]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