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汪晓鹏[1](2018)在《我国皮革化工的研发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我国皮革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皮革化工材料的研发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谢军[2](2016)在《皮革热老化机理与回软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具有悠久的使用皮革制品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兽皮上涂抹油脂,经过一定的加工,将兽皮制成皮革。皮革属于天然高分子纤维,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由于时间久远,在保存的过程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老化现象。因此大多数留传下来的皮类文物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弱化、硬化以及色变现象。近年来,在新疆地区出土大量皮类文物,其精美程度不逊于其它纺织品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由于文物具有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本课题选用现代羊、牛皮革代替皮革文物。针对新疆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采用热老化法对皮革进行模拟老化。研究了不同老化程度下皮革文物模拟样在失重率、色差、柔软度、吸水性能、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热性能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热老化过程中牛、羊皮革的劣化机理。进一步采用回软剂对皮革文物模拟样进行软化,并对回软前、后皮革文物模拟样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热老化使皮革质量减少,并发生黄变、褐变;皮革毛孔表面会出现严重皱缩甚至爆裂等现象,尺寸也发生收缩,XRD结果显示老化后胶原纤维的间距减小;由于脂质与水分的损失和胶原纤维互相缠结,皮革柔软度下降;皮革化学结构变化表明内部鞣酸受热分解,胶原蛋白呈现明胶化趋势;DSC数据显示经过老化后,皮革的热稳定性明显下降,而热重分析显示由于胶原纤维相互缠结,导致老化后皮革热降解速率出现下降趋势。对皮革文物模拟样品进行回软处理后,皮革的柔软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比回软前、后色差值发现,回软剂并没有对皮革外观产生不利影响,PEG与蓖麻油可以明显改善皮革模拟样品的柔软度。蓖麻油能显着改善老化皮革的光泽度,PEG与蓖麻油复配使用时,回软效果良好。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得出回软效果最佳的回软剂配方为:30%PEG,5%蓖麻油,65%乙醇。机理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回软剂渗透入皮革内部,通过溶胀作用将原本紧密缠绕的胶原纤维撑开,扩大了原本紧密胶原纤维分子间的距离,使得皮革胶原纤维活动的自由度增多,皮革柔软度也会相应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本论文对皮革热老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皮革文物回软方法,为皮革文物的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陈国平[3](2012)在《参会论文亮点呈现》文中提出第九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征集"工作从2011年10月10日开始至2012年5月31日结束,历时7个半月,共收到来自21家单位的论文共75篇。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行业23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于6月20日前完成了对所有论文稿件的审稿工作,并推荐选取了20篇论文用于大会宣讲。本次会议主要就皮革化学品制备与应用技术、国内外皮革化学品发展趋势、皮革及相关化学品理论研究、清洁生产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5个领域的新
王应红[4](2012)在《壳聚糖及其季铵盐与离子液体复配用于皮革防霉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选用皮革常见的黑曲霉和青霉作为试验菌种,将壳聚糖及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壳聚糖CTA季铵盐)用于皮革防霉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壳聚糖CTA季铵盐对青霉和黑曲霉有一定的防霉效果,其中壳聚糖CTA季铵盐稍好,但都不理想。将它们分别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复配后,防霉效果显着提高,当壳聚糖及壳聚糖CTA季铵盐浓度为0.0025g/L时仍表现很好的抑菌效果。这说明离子液体有利于壳聚糖及壳聚糖季按盐抑制霉菌的生长,对皮革绿色防霉剂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魏万姝[5](2011)在《慈竹重组材防霉技术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竹材很容易发生变色和腐朽,即使通过深加工变成重组材产品也很容易霉变。本论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丛生竹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 C. Chia & H. L. Fung)及其重组竹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防霉剂的筛选和相应试验研究,探讨了防霉剂对重组竹的物理力学、防霉性能影响以及防霉剂在板材中的抗流失性能,来初步筛选出适合慈竹重组材制备的防霉剂及其添加量,旨在为重组竹的防护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不同竹龄慈竹重组材板材的物理力学及耐久性研究:1)1~6年生慈竹的基本密度随竹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年后慈竹的基本密度稳定在0.856g/cm3~0.863g/cm3内;2)1~6年生慈竹重组材力学强度随竹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3)竹龄的变化对其防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不十分明显,1~6年生所有试材在温度28℃,湿度98%的环境下受霉菌侵染6天后,试件表面都覆盖满了菌丝。这一现象说明慈竹重组材素板极易霉变;4)慈竹重组材素板在温度28℃,湿度85%的环境下受木腐菌侵蚀4个月后,试样失重率均<5%,达到强耐腐等级,竹龄对其影响不显着。防霉药剂的离体快速预筛选:1)防霉剂种类和添加量对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均呈显着性,药剂的添加量越高,其抑菌性能也就越好;2)9种防霉剂中,IPBC + DDAC的防霉变及蓝变效力最好,SC的防霉变效果最差;3)从抑菌圈结果看出,IPBC、DDAC、TCMTB、IPBC + DDAC、ZB、SBX和Na-PCP这7种防霉剂可以用于防霉重组竹的制备。慈竹重组材的防霉技术研究:1)药剂种类和添加量对板材各项物理力学及抗菌性能均呈显着性影响(0.05水平),不同菌种对重组材抗菌性能影响显着;2)0.35%~0.65%的IPBC对试板的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当添加量为0.65%时,对桔青霉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其被害等级仅为0.38;3)0.35%~0.65%的DDAC对试板的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当添加量在0.65%时对桔青霉有良好防治效果,其平均被害值小于1;4)0.18%~0.25%的TCMTB对试板力学性能影响无明显规律,它对黑曲霉的防治效力优于桔青霉和绿色木霉;5)0.35%~0.65%的IPBC + DDAC对板材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其添加量为0.50%时对桔青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6)0.70%的ZB就会对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在该剂量下能完全抑制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生长;7)SBX的添加对试板物理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TS24h影响尤为显着,当SBX的添加量为0.9%时,对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8)Na-PCP是很好的防霉变及蓝变药剂,当其添加量为1%时,对三种霉菌的防治效力为100%,添加量为1.3%时能完全杀灭蓝变菌;9)综合MOE、MOR、τ、TS24h及防霉性能5个性能指标,除Na-PCP外,ZB、IPBC、IPBC + DDAC所制板材综合性能较好。防霉重组竹的抗流失性能研究:1)防霉剂在重组竹中的固着率受到药剂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2)防霉剂在高吸药量时的固着率均明显高于低吸药量时的固着率;3)本次试验中Na-PCP的抗流失性能最好,SBX和ZB次之,IPBC、IPBC + DDAC及TCMTB抗流失性能较差,其中DDAC最差;4)水洗处理后的IPBC试材对桔青霉仍有些许的抑制作用,而对黑曲霉和绿色木霉失去了防治作用;0.65%的DDAC处理材水洗后对绿色木霉的被害值为3.07,而对黑曲霉和桔青霉均无抑制作用;TCMTB处理后的试材经水洗后仅对黑曲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量为0.65%的IPBC + DDAC处理材水洗后对黑曲霉和桔青霉的被害值分别为2.88和1.68,而对绿色木霉几乎起不到抑制作用;添加量为0.70%的SBX试材经水洗处理后,对绿色木霉和桔青霉仍有很好的防治效果;ZB处理后的板材经水洗后,除绿色木霉仍能起到完全杀灭作用,而对黑曲霉和桔青霉的防治均有所削弱;添加量为0.70%、1.00%和1.30%的Na-PCP板材,水洗后的防霉效力下降幅度分别为12.25%、2.67%和0。7种防霉剂中,除Na-PCP对照外,ZB和SBX处理板材水洗前后的防霉性能较好,但ZB和SBX的添加会影响板材的力学强度,建议ZB和SBX在今后的防霉处理中将其添加量分别控制在0.70%和0.90%以内。IPBC和IPBC + DDAC的添加量分别为0.65%时,所压制板材的综合性能比较优良,物理力学性能接近于空白板,防霉效力可分别达到72.33%和77.17%,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摸索出合适的添加量。同时鉴于IPBC和IPBC + DDAC的抗流失性能较差,建议其药剂用作地面以上用材的杀菌剂。
温祖谋[6](2010)在《宗师遗风心传承 才子学养意出新——专栏采访张宗才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物小传张宗才,男,1962年2月3日出生,四川巴中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背景: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制革清洁技术、制革用精细化工材料。1978-1982年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毕业;1982-1983年宁夏银川市制革厂;1983-1986年成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1996年新加坡Stahl公司进修学习;1999-2003年四川大学在职攻读,获博士学位。
栾寿亭[7](2000)在《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文中提出
汪益廷[8](1984)在《探讨科研面向经济建设的做法及体会》文中认为 科研如何面向经济建设,为基层生产服务,把科研成果尽快变为生产力,这是科研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急待解决的课题.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是缺乏认识的,一是把科研技术资料总结,锁在抽屉里;二是认为技术资料已经交出,工厂也已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致使一些比较好的科研成果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79年
贾懿,李正军[9](2009)在《欧盟绿色壁垒的设限项目及其检测方法》文中指出简述了与皮革工业相关的欧盟绿色壁垒,以及设限项目的检测方法。
木林宪[10](1988)在《美国军用皮革规范技术要求及编写特点》文中认为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军用皮革规范现状、列举分析其部分军用皮革规范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阐明了美国军用皮革规范的特征及其编写特点,值得我国皮革工业的标准化工作者借鉴。
二、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皮革化工的研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皮革化工发展沿革 |
1.1 国内发展历史 |
1.2 国外皮革化工发展概况 |
2 我国皮革化工产品研发进展 |
3 未来研发重点与展望 |
4 结语 |
(2)皮革热老化机理与回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皮革的起源与历史 |
1.1.1 皮革的起源 |
1.1.2 皮革的历史 |
1.2 皮革的主要结构与成分 |
1.2.1 皮革的主要结构 |
1.2.2 皮革的主要成分 |
1.3 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的皮革文物概况 |
1.4 皮革文物老化原因 |
1.4.1 皮革老化物理因素 |
1.4.2 皮革老化化学因素 |
1.4.3 皮革老化生物因素 |
1.5 皮革文物保护研究现状 |
1.6 选题的内容与意义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重点、创新点 |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2 技术重点 |
1.7.3 创新点 |
第二章 热老化对皮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热老化样的制备 |
2.1.4 测试与表征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热老化对皮革质量的影响 |
2.2.2 热老化对皮革的色差值影响 |
2.2.3 热老化对皮革硬挺度影响 |
2.2.4 热老化前后皮革红外分析 |
2.2.5 热老化对皮革热稳定性影响 |
2.2.6 热老化对皮革热降解性行为影响 |
2.2.7 热老化对皮革吸水能力影响 |
2.2.8 热老化前后皮革XRD分析 |
2.2.9 热老化对皮革外观形貌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甘油与PEG法对热老化羊、牛皮革软化工艺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回软剂制备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测试与表征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甘油与PEG回软剂对羊、牛皮革色差影响 |
3.2.2 甘油与PEG回软剂对羊、牛皮革硬挺度影响 |
3.2.3 甘油与PEG回软后羊、牛皮革红外谱图变化 |
3.2.4 甘油与PEG回软剂对羊、牛皮革热稳定性影响 |
3.2.5 甘油与PEG回软剂对羊、牛皮革热降解行为影响 |
3.2.6 甘油与PEG回软后羊、牛皮革XRD谱图变化 |
3.3 小结 |
第四章 蓖麻油、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羊、牛皮革回软工艺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回软剂的制备 |
4.1.4 回软方法 |
4.1.5 测试与表征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蓖麻油、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老化羊、牛皮革色差值的影响 |
4.2.2 蓖麻油、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老化羊、牛皮革硬挺度的影响 |
4.2.3 蓖麻油、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老化羊、牛皮革热稳定性的影响 |
4.2.4 蓖麻油、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老化羊、牛皮革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成果 |
(3)参会论文亮点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清洁化生产领域大放异彩 |
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实用 |
皮化制备与应用推陈出新 |
相关化学品领域别有新意 |
皮化产品发展趋势引人注目 |
(4)壳聚糖及其季铵盐与离子液体复配用于皮革防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试验设备 |
1.2 主要原料与试剂 |
1.3 壳聚糖CTA季铵盐的合成 |
1.4 抗菌实验及步骤 |
1.4.1 培养实验所用菌种 |
1.4.2 皮革样品的准备 |
1.4.3 培养基及相关器材的准备 |
1.4.4 皮革的抗菌 |
2 结果及讨论 |
3 结论 |
(5)慈竹重组材防霉技术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重组结构材料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重组结构材料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重组结构材料研究现状 |
1.3 竹/木质复合材料防护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复合材料防护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复合材料防护研究现状 |
1.4 复合材料防护处理技术 |
1.4.1 IPT 处理法 |
1.4.2 PPT 处理法 |
1.5 木/竹质人造板防护的发展趋势 |
1.6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慈竹重组材的物理力学及天然耐久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年龄慈竹基本性能参数 |
2.3.2 竹龄对慈竹重组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3 不同竹龄对重组材天然抗霉性能影响 |
2.3.4 不同竹龄对重组材天然耐腐性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防霉药剂的快速预筛选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药剂种类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 |
3.3.2 药剂浓度及菌种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 |
3.3.3 综合评价 |
3.4 结论 |
第四章 慈竹重组材的防霉处理工艺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防霉剂及添加量对重组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2 防霉剂对板材抗菌性能的影响 |
4.3.3 添加量对重组竹抗菌性能影响 |
4.3.4 菌种对重组竹抗菌性能影响 |
4.3.5 综合评价 |
4.4 结论 |
第五章 防霉重组竹抗流失性能研究 |
5.1 前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药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重组竹抗流失性能影响 |
5.3.2 影响防霉剂抗流失性能的因素分析 |
5.4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论 |
6.1 慈竹重组材的物理力学及天然耐久性研究 |
6.2 防霉药剂的快速预筛选 |
6.3 慈竹重组材的防霉技术研究 |
6.4 防霉重组竹抗流失性能研究 |
6.5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宗师遗风心传承 才子学养意出新——专栏采访张宗才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篇采访 |
勤奋为敬业雨后见彩虹 |
师道兼爱心重教育人才 |
淡泊以明志宁静方致远 |
制革清洁化行业万年青 |
相关链接 |
代表着作 |
发明专利 |
联系咨询 |
(7)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2] |
1主要原料及规格 |
2生产配方 |
3生产设备 |
4操作步骤 |
5生产流程 (见图1) |
6产品规格 |
7产品分析方法 |
8性能 |
9应用 |
(9)欧盟绿色壁垒的设限项目及其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欧盟“绿色壁垒”规则设限的化学品 |
2.1 甲醛 |
2.2 蓝色素 |
2.3 致癌芳香胺 |
2.4 重金属 |
2.5 APEO及表面活性剂 |
2.6 氯代烷烃 |
2.7 五氯苯酚和2, 3, 5, 6-四氯苯酚 |
2.8 POFS |
2.9 其它 |
3 皮革制品中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
3.1 甲醛 |
3.2 蓝色素 |
3.3 六价铬 |
3.4 五氯苯酚和2, 3, 5, 6-四氯苯酚 |
3.5 重金属 |
3.6 PFOS材料 |
3.7 短链氯化烷烃 |
3.8 烷基酚 |
3.9 致癌芳香胺 |
4 结束语 |
四、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皮革化工的研发进展[J]. 汪晓鹏. 西部皮革, 2018(01)
- [2]皮革热老化机理与回软工艺研究[D]. 谢军.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8)
- [3]参会论文亮点呈现[J]. 陈国平. 中国皮革, 2012(17)
- [4]壳聚糖及其季铵盐与离子液体复配用于皮革防霉性能研究[J]. 王应红. 西部皮革, 2012(04)
- [5]慈竹重组材防霉技术初步研究[D]. 魏万姝.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6]宗师遗风心传承 才子学养意出新——专栏采访张宗才教授[J]. 温祖谋. 中国皮革, 2010(23)
- [7]皮革防霉剂生产技术[J]. 栾寿亭. 中国皮革, 2000(01)
- [8]探讨科研面向经济建设的做法及体会[J]. 汪益廷. 科技管理研究, 1984(05)
- [9]欧盟绿色壁垒的设限项目及其检测方法[J]. 贾懿,李正军. 西部皮革, 2009(01)
- [10]美国军用皮革规范技术要求及编写特点[J]. 木林宪. 皮革科技, 19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