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马琳彤[1](2021)在《印象主义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及演奏技巧》文中指出
廖静茹[2](2021)在《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非功能性终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关营[3](2021)在《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中触键对音色的影响》文中指出《月光》是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早期的代表作,这首作品唯美的音乐旋律、轻盈流动的节奏以及色彩丰富的和声语汇,这些音乐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德彪西独特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结合实践笔者发现,触键是这首作品的演奏难点,本文讲述了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举例了抬指、贴键、以及和弦不同的弹法会对音色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进一步在作品《月光》中从触键力度、触键速度以及触键角度方面做重点研究。本文从作品的研究价值入手,在正确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演奏实践谈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唐伟[4](2020)在《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钢琴艺术尽管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但却通过大量卓越的钢琴作曲家创造了不少闻名世界的音乐作品,比如我们熟知的首创印象主义派别的德彪西,其音乐风格继承了前人的古典和浪漫主义元素,不过也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对于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选取其代表作为《月光》为例,通过分析这首钢琴作品,从而分析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为后期研究德彪西钢琴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雅,毛智[5](2020)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研究》文中提出德彪西是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革新家,被认为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他吸收东西方音乐元素的精髓,运用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进行表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他在当时法国新文艺思潮集体涌现、变革之下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特别是印象画派和象征主义诗歌对他的音乐创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最有名的钢琴代表作之一《版画集》融合了他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精髓,彻底打破了古典音乐的次序感与和谐感,以新颖的题材与和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作曲手法和风格,是钢琴印象派技法的里程碑之作。
李雪纯[6](2020)在《李斯特《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拉威尔《水的嬉戏》钢琴作品中“水”形象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水是各种生命物种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孕育了这个世界上各种形式的生命物种,为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提供着多样的用途与功能。“水”所具有的艺术形式和旺盛生命力的特点,也成为了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例如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们以“水”为题材进行了创作,创作出大量“水”题材的作品,音乐体裁涉及交响曲、小型独奏乐曲和艺术歌曲等。从公元9-10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音乐创作对于“水”作曲技巧探索的开端,到巴洛克时期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再到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戏水的女神》、门德尔松的《船歌》和李斯特的《台斯特庄园的喷泉》,再到印象派音乐风格拉威尔的《水的嬉戏》和德彪西的《雨中花园》《水中倒影》对于“水”意境表现技巧充分的发展,使得“水”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技巧在19-20世纪之交达到了巅峰。本文选取李斯特拉威尔这两位作曲家,对于同一“水”题材的钢琴作品——《台斯特庄园的喷泉》和《水的嬉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音乐语言、演奏技法的分析,对比性地探究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探究两位作曲家对于“水”题材、“水”形象创作间的异同。论文将由绪论和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概述部分,主要对李斯特与印象派、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主题“题材”、创作技法与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之间联系的论述,并简单地介绍了本文所研究的这两部作品;第二章是对两部作品中结构布局、作品主题、和声、织体手法等音乐语言分析,从创作技法层面剖析两部作品中所描绘的“水”的形象;第三章是对两部作品演奏要点的分析,涉及演奏的触键、力度与速度、踏板控制等多个方面,从演奏者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想象“水”形象,并合理运用钢琴这一载体来塑造“水”的各种形象;第四章是两部作品整体性的比较,宏观地总结概述两部作品在思想观念、创作风格、演奏风格、音乐形象、题材的共同性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影响。本文通过运用音乐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水的嬉戏》中“水”形象进行的对比研究,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两部相同“水”题材钢琴作品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作品本身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演奏与教学提供有意的参考与启示。
王瑞暄[7](2020)在《跨越时空的回韵 ——漫谈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四首《叙事曲》》文中研究表明印象主义时期是19世纪浪漫主义向20世纪过渡的桥梁,它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与20世纪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与影响。而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与代表人物德彪西深受印象主义绘画、文学、戏剧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跳脱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壁垒,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道路——更加注重表现个人观念及情感,题材更为宽泛,提倡综合其他艺术成果,不拘泥于绘画、音乐、戏剧等姊妹艺术的影响。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对比,更加清楚明了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独树一帜。以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四首《叙事曲》为具体案例,主要从德彪西与肖邦的人生经历、所处时期历史背景、《叙事曲》创作背景、和声曲式风格分析、演奏技巧及其艺术鉴赏价值入手,寻找德彪西与肖邦钢琴作品风格异同,进一步理解德彪西与肖邦音乐作品的内在联系与学术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析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叙事曲》的异同。第一方面,阐述了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征;第二方面,从这两位作曲家的《叙事曲》创作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背景进行阐析,侧面衬托出作曲家作曲风格形成的原因;第三方面,从“变和弦的应用”、“高叠和弦与复合和弦”、“反功能性和弦”、“持续音与持续音型”及“离调和弦”五个角度进行阐述,阐析各种和声创作技法形成的不同和声色彩与其特殊的音响效果;第四方面,具体分析每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找出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第五方面,通过最基本的音乐构成材料——“触键”和“踏板”来详细阐述正确的演奏技巧可以准确地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音乐风格。最后是从社会影响方面出发,总结其艺术价值及其划时代的借鉴意义。
刘馨泽[8](2020)在《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音乐历史上最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之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生涯中作品虽然不多,但每首作品都有突出的特色,其中以钢琴作品《二十四首前奏曲》最为着名,被后世称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精华”。本文选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乐曲为研究对象,从这一作品的曲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为切入点,具体研究触键、表情术语以及踏板的演奏技巧,深度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将娴熟的演奏技巧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相结合,加深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钢琴作品风格的理解。
殷钰琳[9](2020)在《德彪西《版画集》非共性写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塔》,《雨中花园》,《格拉纳达之夜》组成了这样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版画集》,德彪西的《版画集》展示出了异国风情的多彩世界,在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的和声中,彰显着德彪西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特色的喜爱,通过不断变化的和声与调式,将具有特色的旋律跃然于音符上,这部作品的音乐构成非常有特点,蕴含着细腻的特质,运用了色彩化的和声来表现作品的轮廓,在这部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德彪西的个性化音乐特色,作曲家创造了具有典型印象派特征的精湛而高超的演奏技巧,具有梦幻而多变的音效。艺术的形式组成了多样化的艺术特点,这是在钢琴音乐上的重要表现。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可以聆听到德彪西对创作的热忱,还有在钢琴作品中的创新性。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主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印象派音乐家认为音乐不仅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还是用音乐来描绘光影带给人的视觉享受。因此,音乐的描绘功能得到了升华。德彪西对画面和事物主题的描述不仅仅是模仿和再现场景转换,主要目的是通过突出画面感的角度来激发音乐家的内心情感和创作动机,反映了作曲家与场景交流的创作方式。在共性写作时期,主要运用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来创作,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达到了一定的创作高度,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作曲家们对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越来越不满足,所以不断寻找新的创作可能。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出现是世纪之交寻求音乐突破的重要代表,《版画集》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德彪西新颖的创作思维。本文对德彪西《版画集》和声、调式、旋律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探索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相对于共性写作时期音乐风格的突破和德彪西为西方音乐发展做出的重要的贡献。
林承仪[10](2020)在《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三奏鸣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二十世纪时期初,法国印象派音乐使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许多欧洲国家带来了死亡和破坏,因此对这一批同时代音乐家带来巨大影响,二十世纪作品显着改变了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方法和演奏技术。笔者对此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曲式结构、和声和演奏方式进行了剖析,并探究本作品音乐的创新。德彪西希望自已的艺术不仅仅是代表自然,而是要反映“自然与想像之间的神秘对应”。虽然他创作的《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三奏鸣曲》是他的晚期作品,但从中能够找到一些印象派音乐特徵。德彪西探索了大自然的声音作为他的创作源泉,似乎用於记录自己对生命的每一刻的短暂“瞬间”,在这首作品当中采用音乐变换速度和片段式重复的旋律来传达对时间的流逝。
二、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3)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中触键对音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学术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课题的来源 |
(四)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 |
(一)创作背景 |
(二)音乐特点 |
1.旋律特点 |
2.节奏特点 |
3.和声特点 |
三、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 |
(一)抬指 |
(二)贴键 |
(三)和弦的弹法 |
四、 《月光》的触键与音色 |
(一)触键力度对音色的影响 |
(二)触键速度对音色的影响 |
(三)触键角度对音色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4)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音乐概况 |
二、丰富的创作背景 |
1. 从文学创作方面分析其在创作曲目时接触过的民乐 |
2. 从艺术创作方面。 |
三、《月光》的艺术特征 |
1.《月光》钢琴作品结构 |
2. 旋律 |
3. 节奏 |
4. 和声 |
5. 意境 |
四、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演奏技巧赏析 |
1. 踏板技巧的运用 |
2. 触键技巧的控制 |
3. 弹奏力度的把握 |
4. 节奏与速度 |
结语 |
(5)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彪西之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 |
(一)成长经历的影响 |
(二)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 |
(三)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
二、钢琴作品《塔》的印象美学 |
(一)《塔》与佳美兰音乐 |
(二)《塔》的印象之美:调式与和声 |
(三)《塔》的印象之美:织体的运用 |
(四)《塔》的印象之美:结构与发展手法 |
三、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之美 |
(6)李斯特《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拉威尔《水的嬉戏》钢琴作品中“水”形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李斯特与印象派音乐之间的联系 |
第二节 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与印象派钢琴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 |
一、作品的“主题”题材 |
二、钢琴作品的创作技法 |
三、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 |
第三节 两部“水”题材钢琴作品的介绍 |
一、创作背景 |
二、“水”题材的声响材料 |
第二章 《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水的嬉戏》的音乐语言分析 |
第一节 结构布局 |
一、《台斯特庄园的喷泉》的曲式结构 |
二、《水的嬉戏》的曲式结构 |
第二节 作品主题 |
一、《台斯特庄园的喷泉》的主题分析 |
二、《水的嬉戏》的主题分析 |
第三节 和声运用 |
一、平行和弦 |
二、高叠和弦 |
三、附加音和弦 |
四、二度和音 |
第四节 织体手法 |
一、分解和弦的织体 |
二、多层次的声部织体 |
三、震音、颤音 |
第五节 旋律特征 |
一、分解和弦式的旋律形态 |
二、半音音阶式的旋律线条 |
第六节 调式语汇 |
一、五声调式 |
二、全音音阶 |
三、多调性 |
第七节 两部作品中“水”的形象 |
一、“水”雄厚磅礴的形象 |
二、“水”纤细平缓的形象 |
三、“水”灵动跳跃的形象 |
第三章 《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水的嬉戏》的演奏要点分析 |
第一节 触键方法分析 |
第二节 力度与速度的控制 |
第三节 踏板的运用 |
第四节 “水”形象的想象和塑造 |
一、“水”雄厚磅礴形象的想象与塑造 |
二、“水”纤细平缓形象的想象与塑造 |
三、“水”灵动跳跃形象的的想象与塑造 |
第四章 《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水的嬉戏》的比较 |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比较 |
第二节 创作风格的比较 |
第三节 演奏风格的比较 |
第四节 “水”形象的比较 |
第五节 两部作品题材的共同性及其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跨越时空的回韵 ——漫谈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四首《叙事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叙事曲背景及人物简介与联系 |
(一)叙事曲简介 |
(二)德彪西简介 |
(三)肖邦简介 |
(四)肖邦对德彪西的影响 |
二、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对比研究 |
(一)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对比 |
(二)创作背景的对比 |
(三)和声分析的对比 |
(四)曲式分析的对比 |
(五)演奏技巧的对比 |
三、艺术价值 |
(一)音乐风格 |
(二)音乐评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学术价值及应用前景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德彪西及其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
一、德彪西生平简介 |
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背景 |
第二章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分析 |
一、曲式分析 |
二、和声、调式调性分析 |
第三章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演奏技巧 |
一、触键及表情记号 |
二、踏板的运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德彪西《版画集》非共性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创作语境 |
第一节 共性写作的困境 |
第二节 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
第三节 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
第四节 异国元素的启迪 |
第五节 德彪西的选择 |
第二章 非大小调运用 |
第一节 五声调式 |
一、五声调式的特性 |
二、五声调式的应用 |
第二节 全音阶 |
一、全音阶的特性 |
二、全音阶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古调式 |
一、中古调式的特性 |
二、中古调式的应用 |
第三章 音色革新 |
第一节 色彩性和声思维的凸显 |
一、色彩和弦的界定 |
二、色彩和声的音响效果 |
第二节 线性旋律思维的突破 |
第三节 调性模糊 |
第四节 钢琴演奏音色的开发 |
一、触键方式的运用 |
二、表情记号的运用 |
三、踏板的运用 |
结语 |
附录 《版画集》乐谱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三奏鸣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德彪西的生平历史与最後一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
(一) 德彪西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
(二)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启发而创作未完成的六套奏呜曲 |
(三) 德彪西人生最後一部作品的不解之缘——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三奏呜曲 |
二.德彪西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乐特点分析 |
(一) 相同创作手法惯穿所有乐章 |
1. 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固定乐思主题 |
2. 变格进行和变格终止式的惯用手法 |
(二) 本奏呜曲中的印象派创作特点 |
1. 五声音阶调式 |
2. 泛音在本曲中的作用 |
三.乐章分析 |
(一) 第一乐章Allegro vivo分析 |
(二) 第二乐章Intermede. Fantastique et leger分析 |
(三) 第三乐章Finale Tres anime分析 |
四 音乐的版本演绎 |
(一) 录影录音版本演绎分析 |
(二) 小提琴弓法演奏方式 |
1. 第一乐章Allegro vivo |
2. 第二乐章Intermede.Famastique et leger |
3. 第三乐章Finale Tres anime |
结语 |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後记 |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印象主义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及演奏技巧[D]. 马琳彤. 哈尔滨音乐学院, 2021
- [2]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非功能性终止研究[D]. 廖静茹.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中触键对音色的影响[D]. 关营.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4]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J]. 唐伟. 艺术研究, 2020(05)
- [5]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研究[J]. 文雅,毛智. 四川戏剧, 2020(06)
- [6]李斯特《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拉威尔《水的嬉戏》钢琴作品中“水”形象的比较研究[D]. 李雪纯.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跨越时空的回韵 ——漫谈德彪西《叙事曲》与肖邦四首《叙事曲》[D]. 王瑞暄.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D]. 刘馨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德彪西《版画集》非共性写作研究[D]. 殷钰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三奏鸣曲》研究[D]. 林承仪. 中央音乐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