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培养初报

蒜苗培养初报

一、大蒜茎尖培养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苏雪娇[1](2021)在《分蘖洋葱主发病毒病鉴定及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建立》文中研究表明

苏雪娇,王学国,王秀峰,张悦,王健鹂,滕巍,张露文,宋述尧[2](2021)在《分蘖洋葱病毒病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病毒病侵染是导致分蘖洋葱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关于分蘖洋葱病毒病检测和脱毒技术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对分蘖洋葱感染的病毒类型及特征、病毒的检测方法和脱毒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分蘖洋葱病毒病的研究和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陈龙[3](2021)在《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病毒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不同,植物一旦感染病毒病害,难以用其他方法治愈。栽培无毒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害的有效方法。建立简易、高效的脱毒技术是培育和栽培无毒苗的必要条件。对苹果危害最大的潜隐病毒有三种,它们是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olorotic leafsopt virus,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ASPV不能侵染顶端分生组织,容易脱除,而ASGV能侵染顶端分生组织,难以脱除。褪黑素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如干旱、低温、盐碱等)和生物胁迫(如真菌和细菌)的抗性,但在增强植物对病毒抗性和脱毒方面极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1)以模式植物为材料,研究外施褪黑素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抗性。通过病毒相对含量、防御基因表达量和抗病相关因子含量测定,初步探究外施褪黑素促进植物抗病毒的机理,并将获得的结果在苹果植株上验证;(2)测试外施褪黑素脱除苹果ASGV和ASPV的效果,通过测定抗病相关因子和病毒相对含量及病毒在茎尖的定位,揭示褪黑素促进病毒脱除的机理;(3)测试褪黑素介导植物增强对病毒抗性的关键因子(SA和NO)脱除ASGV和ASPV的效果,建立脱毒新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普通烟草(N.tabacum)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模式植物为试材,研究了外施褪黑素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抗性的效应。心叶烟(N.glutinosa)根部外施褪黑素,增强了植株对TMV局部侵染的抗性,以100μM褪黑素施用两次效果最佳,枯斑抑制率达37.4%。RT-q PCR检测结果表明,番茄根部外施褪黑素后,PR1和PR5基因表达上调,TMV相对含量下降,以100μM褪黑素施用两次时效果最显着。Dot-ELISA对TMV的测定结果也验证了外施褪黑素降低TMV的含量。根部外施褪黑素促进了番茄带毒植株中水杨酸(SA)和一氧化氮(NO)的积累,但对H2O2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外施NO供体硝普钠(SNP)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可以上调PR1和PR5的表达,降低带毒植株中的病毒浓度。外施一氧化氮抑制剂c PTIO,明显降低褪黑素诱导的对TMV的抗性。以转水杨酸羟化酶基因(nah G)的普通烟草(N.tabacum cv.Xanthi-nn)为材料,接种TMV后发现,nah G烟草更易感病,接种3天后病毒浓度为野生型烟草的3倍,外施100μM褪黑素对nah G烟草的TMV相对浓度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研究表明,褪黑素介导的TMV抗性很可能依赖于NO和SA途径。(2)以单感ASG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培养在添加0-20μM褪黑素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10-20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茎的增殖,10-15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茎的伸长。外施褪黑素明显提高试管苗内源吲哚乙酸(IAA)含量,以15μM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含有15μM褪黑素的增殖培养基培养4周后,取0.5 mm带有2片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培养,茎尖培养的成活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再生率由对照组的47%提高至85%,脱毒率由对照组的0%提高到95%。外施15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试管苗内源SA和NO积累。RT-q PCR对病毒的定量检测表明,褪黑素处理显着降低带毒植株的病毒含量,病毒相对浓度下降约60%。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病毒定位研究发现,褪黑素处理抑制ASGV在茎尖的转运,扩大茎尖的无毒区。(3)以复合感染ASGV和ASP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取叶片外殖体培养在含有0-30μM褪黑素的再生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从不定芽取茎尖(0.3-0.5 mm、带2-3个叶原基)培养获得完整试管苗。结果表明,再生培养基中添加15-30μM褪黑素明显提高叶片不定芽再生力。对照组的不定芽发生率和不定芽数分别为81.6%和3.9。15μM和30μM褪黑素处理的不定芽发生率和不定芽数分别为100%和5.8与5.2,显着高于对照组。再生培养基中添加褪黑素(15-30μM)能提高茎尖的再生率及脱毒率,以15μM褪黑素处理对ASGV和ASPV脱毒率最高,分别达到53%和100%。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病毒定位研究发现,外施褪黑素扩大茎尖的无毒区,促进茎尖培养脱除病毒。(4)以复合感染ASGV和ASP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培养在添加了SA和NO供体硝普钠(SNP)的培养基培养4周后,取茎尖(0.3-0.5mm、带2-3个叶原基)培养获得完整试管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A(10μM)与SNP(10μM和50μM)对试管苗的伸长和增殖无显着影响,高浓度SA(100μM)与SNP(70μM)明显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但明显提高ASGV和ASPV的脱毒率。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外施褪黑素能明显提高植物对TMV的抗性。外施褪黑素、SA及NO供体硝普钠(SNP)能有效脱除ASGV和ASPV,并初步揭示了外施褪黑素提高脱毒率的机理。本研究为植物脱毒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

焦楠[4](2019)在《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 L.)属西番莲科(Passiflora 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 L.),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年生常绿攀援植物。其果实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果汁气味馥郁,故有“百香果”的美名,在世界饮品市场占据重要席位。近年来随着西番莲的大量引种种植,病毒病害侵染情况愈发严重,使西番莲果实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乃至世界西番莲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西番莲进行优质种苗快速繁育以及病毒苗木的脱毒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西番莲离体再生体系,将获得的无菌苗进行炼苗及移栽管理;针对侵染西番莲的两种病毒建立了TeMV和CMV双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进一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建立了微量直接RT-PCR检测方法;通过构建CP-GFP的表达载体对TeMV外壳蛋白展开亚细胞定位研究,进一步对感病西番莲体内的TeMV表达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感病西番莲茎尖为材料,通过建立的小滴玻璃化法进行超低温脱毒处理,探究了影响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脱毒过程进行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番莲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以西番莲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对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时间进行筛选,优化外植体灭菌体系。结果表明:西番莲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使用75%乙醇浸没处理30s,随后转入0.1%HgCl2溶液中消毒12min,可以显着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和褐化率,接种后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以腋芽发育得到的无菌苗为材料,采用正交法研究6-BA和NAA两种外源激素对西番莲增殖效果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激素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将2.0mg/L6-BA和0.1mg/LNAA加入增殖培养基时,西番莲的增殖系数最高,为5.09。对四周苗龄的西番莲试管苗进行生根诱导时,探究了IBA和NAA两种激素对植株生根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得知,1.5mg/LIBA和0.5mg/LNAA组合为最佳诱导生根培养基,平均可诱导生根数为5.53。对根系生长健壮且达到34条主根的无菌苗进行移栽管理,根据移栽苗的成活率及生长势可以判断最适移栽基质为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比为4:1的营养基质,移植后植株成活率达93%,生长势也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2西番莲相关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以感染病毒病的西番莲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四种西番莲常见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采集的西番莲样叶中,可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MV)、夜来香花叶病毒(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PV)和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四种病毒侵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复合感染TeMV和CMV的西番莲建立了双重RT-PCR检测体系,并且对反应参数中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进行优化。改良后的双重RT-PCR检测系统反应参数为:最佳引物浓度比为TeMV:CMV=1:4,即TeMV反应终浓度为2.0mmol/L,CMV终浓度为8.0m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7℃;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针对优化后的双重RT-PCR检测体系进行灵敏度检验,结果显示,当样叶cDNA稀释到原液的10-5时,仍能够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等同于10-5mg组织量。将优化后的双重RT-PCR体系应用于36份西番莲样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不同产区的样品中,有8份样品复合感染TeMV及CMV,18份样品单感TeMV或CMV。本研究还建立了西番莲微量直接RT-PCR检测体系,针对不同取样部位和不同尺寸的针头进行试验。由检测结果可知,选择尺寸为23G(0.6×25TW LB)的注射器针头,以健壮的茎段或叶片为检测部位可以对PWV病毒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此研究可为西番莲的田间检测提供便利。3 TeMVCP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分析以感染TeMV的西番莲植株为试验材料,对TeMV外壳蛋白进行克隆验证。通过构建CP-GFP融合载体并转化至烟草植株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定位结果表明:TeMVCP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与网站预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测TeMV感染西番莲后作用位点位于叶片的叶绿体处。为研究TeMV在西番莲寄主体内的表达特点,对不同西番莲品种以及不同组织部位进行RNA提取和反转录操作,以eIF-5A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定量结果显示:TeMV在感病西番莲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差异显着,在叶片部位表达量最高,花药处表达量最低,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对“福建百香果一号”和“福建百香果三号”两个感病品种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后发现,前者较后者具有显着高表达的情况,表达量约为后者的三倍,推测“福建百香果三号”具备较强的抗病性。4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及脱毒苗遗传稳定性检测以携带TeMV病毒的西番莲组培苗茎尖为材料,运用小滴玻璃化法对西番莲茎尖采取超低温处理。针对影响小滴玻璃化法的预培养时间和脱水时间两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优化后的小滴玻璃化法操作程序为:剥取1mm的西番莲茎尖投入液体预培养基中预培养24h,随后转入PVS2脱水剂中50min进行脱水处理,在1×4cm大小的铝箔纸上制作PVS2小滴并转入脱水后的茎尖,将铝箔纸转移至液氮冻存1h,冻存结束后进行卸载处理并转移茎尖至再生培养基上恢复培养。根据优化后的小滴玻璃化法对西番莲茎尖进行超低温脱毒研究,设置不同的茎尖大小研究不同尺寸的茎尖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茎尖大小研究不同尺寸的茎尖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当剥取的茎尖尺寸在0.81.0mm时,经超低温脱毒后茎尖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分别为83.3%和60%,脱毒率达100%。对超低温脱毒后的组培苗进行ISSR扩增,结果显示:试验共扩增得到2550条条带,每组引物可扩增出49条条带,与母株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脱毒苗无特异性条带产生,超低温脱毒后的再生苗未发生遗传变异。

蒲建刚,王德贤,王云[5](2016)在《脱毒蒜种工厂化生产技术》文中认为从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培养脱毒大蒜的典型品种材料、对大蒜外植体材料进行脱毒初始培养、对脱毒培养的大蒜基础苗进行病毒检测、脱毒组培苗快繁培养基配方筛选、脱毒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筛选、脱毒组培生根苗炼苗及移栽、脱毒原原种培育及快繁等方面总结出了大蒜脱毒种工厂化生产技术。

周颖媛[6](2014)在《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怀菊花优良品种小黄菊[Huaiqing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morifolium) cv. Xiaohuangju]为试材,首次建立了怀菊花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并且对获得的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和大田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怀菊花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1)适宜的脱毒培养方式是先热处理(白天38℃,12h;夜晚30℃,12h)6周,再切取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0.3~0.5mm),置于MS+KT0.03mg/L培养基上培养,待长成苗后再切离茎尖,培养成苗。成苗率达54%,脱毒率达80%。(2)脱毒苗快速繁殖适宜的培养基是MS+NAA0.05mg/L+6-BA0.01mg/L,壮苗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PP3330.2mg/L,其壮苗生根效果最好,移栽时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茎杆粗壮,移栽成活率达95%。2.探明了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生理生化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1)脱毒提高了怀菊花的光合能力以及N代谢水平。与对照苗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脱毒试管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NR活力、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提高。(2)脱毒降低了怀菊花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与对照苗相比,培养期间,脱毒试管苗叶片中MDA含量、O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苗,酶促清除系统的5中保护酶(SOD、POD、CAT、APX、GR)活力增加,非酶促的2种保护物质(ASA、GSH)含量增加,均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3)同工酶水平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显示脱毒处理没有改变怀菊花的遗传稳定性。经POD、SOD同工酶比较,脱毒苗与对照苗的条带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亮度高于对照苗,说明脱毒后POD、SOD的稳定性没有改变,活性却增加了;在DNA水平上,用筛选出的引物ISSR05对脱毒苗和对照苗进行ISSR检测,二者扩增出的9条条带均没有差异。3.脱毒增强了怀菊花的大田适应性,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筛选出了脱毒优良株系。(1)脱毒增强了怀菊花的大田长势。不同脱毒株系的株高、冠幅均高于对照,以脱毒株系YD5J6最为突出,与其对照株系YD5相比,在P=0.05水平上,株高在8、9、10月达显着性差异,冠幅在每个月都有显着性差异。(2)脱毒没有改变怀菊花的花期,但提高了其产量。与对照株系相比,脱毒株系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单株花头数、单株分蘖数、舌状花花瓣的长度和宽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脱毒株系YD5J6的单株花头数、单株干重、单株鲜重、亩产与其对照株系YD5相比均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亩产(鲜重)可达1170.12kg,增幅为16.4%。(3)脱毒提高了与绿原酸和木樨草苷合成相关的关键酶的活力,改善了品质。各脱毒株系花瓣的PAL、C4H、4CL活力在四个花期(现蕾期、透色期、初花期、盛花期)均高于对照株系,透色期达到最高,其中脱毒株系YD5J6与其对照株系YD5在各个花期均达显着性差异(P=0.05);各脱毒株系花瓣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对照,且脱毒株系YD5J6与其对照株系YD5有显着性差异(P=0.05),绿原酸含量高达0.79%,木犀草苷含量高达0.22%,增幅分别为39.7%、62.6%。综合以上,本研究不仅建立了有效的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体系,而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脱毒株系,为怀菊花脱毒苗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瑞,唐式敏,高杰[7](2013)在《2种脱毒方法对新疆大蒜的脱毒效果比较试验》文中提出研究2种脱毒方法对新疆大蒜的脱毒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疆白皮蒜和红皮蒜的脱毒快繁体系提供依据。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组培、热处理结合气生鳞茎的鳞茎盘组培等方法进行脱毒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添加1.7mg/L左右的6-BA和0.3mg/L左右的NAA有利于新疆白皮蒜与红皮蒜的茎尖组织培养。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时以0.5mm大小的茎尖成活率高,脱毒率可达100%。白皮蒜与红皮蒜气生鳞茎的鳞茎盘组培的脱毒率分别为58%~86%和54%~85%。新疆白皮蒜和红皮蒜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效果优于气生鳞茎的鳞茎盘组织培养脱毒,茎尖脱毒时剥取茎尖的大小以0.5mm的脱毒率可达100%,气生鳞茎通过鳞茎盘组织培养也具有一定的脱毒效果,设想可将气生鳞茎与茎尖组培结合起来脱毒,剥取的茎尖大小可以大于0.5mm,这样可以提高茎尖组织培养的效率而又不影响脱毒率,并且可将生产周期缩短为1~2年。

董瑞[8](2013)在《新疆大蒜病毒脱除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花薹和幼苗均可食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和蔬菜之一。在生产中,由于大蒜为无性繁殖,使其易受病毒侵染,产量、品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新疆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制约了新疆大蒜产业的发展。应用热处理并结合大蒜茎尖组培是脱除大蒜病毒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大蒜茎尖培养难度较大,且繁殖系数低,所以较高的脱毒大蒜生产成本,成为大蒜脱毒良种培育与生产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热处理结合气生鳞茎和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脱除大蒜病毒,用大蒜鳞茎盘诱导不定芽作为快速繁殖方式。分别对不同激素对大蒜的气生鳞茎出芽、鳞茎茎尖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鳞茎盘不定芽诱导及其生根的影响,并对不同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的关系以及感染病毒大蒜和健康大蒜的生理结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气生鳞茎催芽,GA3浓度为300mg·L-1时发芽率最高,发芽率表现极显着。2利用热处理和茎尖组培,建立了大蒜茎尖脱毒培养体系。结果表明,MS+0.3mg/LNAA+1.7mg/L6-BA利于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的茎尖产生不定芽。剥取茎尖的大小为0.5mm时,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的愈伤率分别为70%和80%,不定芽发生率分别为60%和70%。3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DPS分析,预测得到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配方分别为:MS+2mg/L NAA+7.5mg/L6-BA和MS+1.799mg/L NAA+7.5mg/L6-BA在此条件下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每个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大值为39.22株和22.92株。新疆白皮蒜和伊宁红皮蒜根诱导最佳配方为:MS+0.5mg·L-1IBA+1.0mg·L-1NAA。4感染病毒大蒜叶片同未感染病毒大蒜叶片相比,叶片向内翻卷扭曲,不能正常伸展,呈现畸形。叶肉中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较正常叶片疏松,且多数呈不规则状,染病较重叶片海绵组织细胞变得疏松膨胀,排列无序。5大蒜鳞茎剥取茎尖脱毒时以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效果较好,脱毒率可达100%。气生鳞茎的鳞茎盘组培也有一定的脱毒效果,新疆白皮蒜与伊宁红皮蒜的鳞茎盘脱毒率分别为58-86%和54-85%。

唐红琴,方锋学,韦金菊,李松,淡明,谭芳,刘惜辉[9](2011)在《甘蔗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文章从危害甘蔗的主要病害、甘蔗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及原理、甘蔗茎尖脱毒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影响甘蔗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甘蔗茎尖脱毒组培技术,提出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绝对浓度和配比、培养基的状态及如何解决培养中的酚污染等问题仍是甘蔗茎尖脱毒培养研究的热点。由于碱性孔雀绿、2,4-D、硫尿嘧啶、TS制剂(一种病毒钝化剂)等在其他作物组织培养脱毒培养中可以提高脱毒效率,因此,今后需研究这些化学制剂在甘蔗组培脱毒中的应用效果,并继续深入研究间歇浸没式反应器和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等先进技术体系在甘蔗中的应用,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甘蔗组培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宋艳祥[10](2011)在《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及恢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内生细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桉树青枯病是由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病害,给桉树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对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探索桉树抗病性与内生细菌种群的关系,并且通过恢复培养扩大内生细菌培养范围,为筛选生防菌寻找更广泛的途径。1桉树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及单细胞培养采用电镜法检测尾叶桉实生苗茎尖内生细菌,选取长度为1.5 mm左右的尾叶桉茎尖,筛选适宜的茎尖分化培养基及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机械法分离愈伤组织单细胞,为获得由单细胞培养再生桉树组培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发现,电镜观察桉树茎尖未检测到内生细菌;茎尖最适生长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2 mg/L+3%蔗糖+0.8%Agar;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 2,4-D+3%蔗糖+0.4% Agar,愈伤组织较为疏松,利于单细胞分散;震荡培养后获得均匀单细胞悬浮液,经平板培养成功分离单细胞,经检测细胞内含有内生细菌。所以,机械法分离茎尖愈伤组织单细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并且为无内生细菌桉树组培苗的获得提供了新的思路。2热处理和抗生素对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去除为了获得无内生细菌干扰的尾叶桉组培苗,本试验采用尾叶桉种子干热和湿热处理、组培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组培苗抗生素处理三种方法去除内生细菌,并用透明染色法和血球计数法对其体内内生细菌群体存在及数量的变化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种子经干热45℃1 d、50℃2 d、湿热35℃3 d、45℃1 d、45℃2 d处理后,内生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约是对照组的1/3,说明对细菌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经湿热处理后尾叶桉种子萌发率降低,另外45℃高温干热及35℃湿热处理种子后促使种子提早萌发,起到催芽作用;组培苗恒温37℃热处理第20 d、21 d其茎尖内生细菌含量分别为5.33×108 CFU/g、4.02×108 CFU/g,约是对照组3.43×109 CFU/g的1/7,变温恢复热处理后均低于对照组7.70×109 CFU/g,当处理温度达到40℃时内生细菌含量最低,为1.63×108 CFU/g,约是对照组的1/47,说明抑制效果最好;土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处理均使桉树体内内生细菌数量增加;所以,热处理对桉树内生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彻底去除,三种抗生素处理都没有抑制作用;利用透明染色法观察植物叶片内生细菌能更直观有效地检测内生细菌在植物组织内的分布。3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激活培养尾叶桉组培苗采用浇淋菌液法,分别接种浓度为1×108 CFU/mL的外源内生细菌枯草芽孢杆菌CN030菌悬液及其代谢液。结果发现,从第5 d起桉树苗接种菌悬液后其体内固有内生细菌开始恢复培养特性,随着分离时间的不同,可培养内生菌的种类也出现差异,获得至少6株优势内生菌株,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对其中4种可培养的内生细菌经16S rDNA克隆测序结果分析,1号与亚麻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inens和金黄杆菌Brevibacterium aureum同源性达到99.0%,2号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同源性达到99.5%,3号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同源性达到99.5% ,4号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同源性达到99.1%。而接种CN030代谢液的桉树组培苗中没有分离出可培养内生细菌。经分析可知,外源菌CN030能够激活部分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培养特性,经高温灭菌后的外源菌代谢液对内生细菌恢复培养没有影响。

二、大蒜茎尖培养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茎尖培养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2)分蘖洋葱病毒病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分蘖洋葱感染的病毒类型及特征
2 分蘖洋葱病毒病的检测方法
    2.1 传统生物学方法
    2.2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2.3 血清学方法
    2.4 分子生物学方法
3 分蘖洋葱脱毒技术
4 总结

(3)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生产概况与病毒病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1.2 苹果脱毒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茎尖培养
        1.2.2 热疗法
        1.2.3 化学疗法
        1.2.4 茎尖嫁接
        1.2.5 茎尖超低温疗法
    1.3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3.1 褪黑素的概况
        1.3.2 褪黑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
        1.3.3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1.3.4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抗性的研究
        1.3.5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抗性的机理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褪黑素增进植物抗病毒的机理研究
    2.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2.1.3 主要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TMV病毒粒子的提纯
        2.2.2 外施褪黑素对烟草TMV局部侵染抗性的影响
        2.2.3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TMV系统侵染抗性的影响
        2.2.4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SA含量的影响
        2.2.5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
        2.2.6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NO含量的影响
        2.2.7 外施NO供体对番茄TMV抗性的影响
        2.2.8 内源SA对番茄TMV抗性的影响
        2.2.9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外施褪黑素对烟草TMV局部侵染抗性的影响
        2.3.2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TMV系统侵染抗性的影响
        2.3.3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中SA含量的影响
        2.3.4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中H_2O_2含量的影响
        2.3.5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NO含量的影响
        2.3.6 NO对番茄TMV抗性影响
        2.3.7 内源SA对番茄TMV抗性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外施褪黑素结合茎尖培养脱除ASGV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与保持
        3.2.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2.3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IAA含量的影响
        3.2.4 外施褪黑素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3.2.5 再生苗的温室移栽
        3.2.6 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
        3.2.7 病毒的指示植物法与DAS-ELISA检测
        3.2.8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SA与NO含量的影响
        3.2.9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病毒含量的影响
        3.2.10 外施褪黑素对病毒在茎尖分布的影响
        3.2.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3.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IAA含量的影响
        3.3.3 外施褪黑素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3.3.4 病毒RT-PCR检测结果
        3.3.5 病毒的指示植物法与DAS-ELISA检测结果
        3.3.6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病毒含量的影响
        3.3.7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SA和NO含量的影响
        3.3.8 外施褪黑素对病毒在茎尖分布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外施褪黑素结合叶片不定芽茎尖培养脱除苹果病毒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与保持
        4.2.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4.2.3 外施褪黑素结合不定芽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
        4.2.4 病毒的RT-PCR检测
        4.2.5 外施褪黑素影响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组织学观察和病毒定位
        4.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4.3.2 外施褪黑素结合叶片再生不定芽茎尖培养的脱毒效应
        4.3.3 外施褪黑素对叶片再生不定芽影响的组织学观察和病毒定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褪黑素介导植物增强对病毒抗性的关键因子在促进病毒脱除中的应用研究
    5.1 试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5.1.3 主要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和保持
        5.2.2 外施SNP与SA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5.2.3 外施SNP与SA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5.2.4 病毒的RT-PCR检测
        5.2.5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3 试验结果
        5.3.1 外施SNP与SA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5.3.2 外施SNP与SA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西番莲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1.1 外植体类型
        1.2 培养基类型对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影响
        1.3 激素对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影响
        1.4 西番莲组培苗的生根与移栽
    2 西番莲病毒病研究进展
        2.1 西番莲病毒病的种类
        2.2 西番莲病毒病的侵染特性及传播途径
    3 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1 指示植物法
        3.2 电镜检测法
        3.3 血清学检测法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 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功能及定位研究
        4.1 CP的功能研究进展
        4.2 CP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
    5 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5.1 热处理脱毒
        5.2 化学疗法脱毒
        5.3 组织培养脱毒
        5.4 超低温脱毒
    6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6.1 研究意义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番莲快繁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西番莲外植体消毒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消毒剂种类对西番莲再生的影响
        2.2 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西番莲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西番莲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西番莲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西番莲相关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西番莲多种病毒的单重RT-PCR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西番莲Te MV和 CMV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部分感病西番莲样品表型
        2.2 RT-PCR扩增结果
        2.3 双重RT-PCR扩增
        2.4 应用双重RT-PCR检测西番莲样品Te MV和 CMV感染情况
        3 讨论
    第三节 西番莲微量直接RT-PCR(Microtissue direct 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针头尺寸对微量直接RT-PCR检测的影响
        2.2 不同部位对微量直接RT-PCR检测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西番莲Te MV_CP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Te M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TeMV_CP基因克隆验证
        2.2 TeMV_CP蛋白同源性分析及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
        2.3 TeMV_CP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2.4 TeMV_CP蛋白跨膜结构与磷酸化位点预测
        2.5 TeMV_CP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预测分析
        2.6 TeMV_CP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
        2.7 Te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3 讨论
    第二节 Te 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酶切位点分析
        2.2 目的片段及线性化载体的回收
        2.3 重组载体的鉴定
        2.4 Te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
        3 讨论
    第三节 Te MV病毒表达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TeMV在西番莲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分析
        2.2 TeMV在不同品种西番莲中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侵染西番莲的Te MV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
        3.2 TeMV在西番莲上的表达具有品种差异性
第五章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
    第一节 茎尖超低温处理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预培养时间对超低温处理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脱水处理时间对超低温脱毒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西番莲脱毒苗ISSR遗传稳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1.1 西番莲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2 西番莲主要病毒检测及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3 侵染西番莲的Te MV_CP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及表达分析
        1.4 西番莲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的研究
        1.5 西番莲脱毒苗ISSR遗传稳定性检测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脱毒蒜种工厂化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2 培养脱毒大蒜的典型品种材料
3 对大蒜外植体材料进行脱毒初始培养
4 对脱毒培养的基础苗进行病毒检测
5 脱毒组培苗快繁培养基配方筛选
6 脱毒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筛选
7 脱毒组培生根苗炼苗及移栽
8 脱毒原原种培育及快繁

(6)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1 前言
    1.1 病毒病是导致菊花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关键因素
        1.1.1 病毒病是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生物因素
        1.1.2 病毒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与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直接相关
        1.1.3 菊花感染的主要病毒
    1.2 采用茎尖结合热处理是菊花病毒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1.2.1 农药防治病毒病现状
        1.2.2 利用基因工程防治植物病毒病研究现状
        1.2.3 低温疗法脱除病毒研究现状
        1.2.4 茎尖及其结合热处理脱除病毒研究现状
    1.3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菊花品质相关酶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2.1 怀菊花茎尖苗的获得
        2.2.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获得
        2.2.3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2.4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2.2.5 怀菊花脱毒苗的快速繁殖、壮苗生根
        2.2.6 怀菊花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怀菊花茎尖苗的获得
        3.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怀菊花茎尖培养的影响
        3.1.2 茎尖大小对怀菊花茎尖培养的影响
    3.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获得
        3.2.1 最佳脱毒处理方式的确定
        3.2.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病毒检测
    3.3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3.3.1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 N 代谢的影响
        3.3.3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抗膜脂过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3.4.1 同工酶谱分析
        3.4.2 ISSR 分析
    3.5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快繁与壮苗生根
        3.5.1 快繁
        3.5.2 壮苗生根
    3.6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适应性研究
        3.6.1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农艺性状研究
        3.6.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产量与品质研究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茎尖大小对植物茎尖培养的影响
        4.1.1 茎尖培养
        4.1.2 茎尖大小
    4.2 植物病毒脱除的有效手段
        4.2.1 脱毒处理方式
        4.2.2 脱毒苗病毒检测
    4.3 脱毒对植物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4.3.1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 N 代谢水平的影响
        4.3.3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抗膜脂过氧化能力的影响
    4.4 脱毒对植物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4.4.1 脱毒对植物 POD 和 SOD 同工酶的影响
        4.4.2 脱毒植物试管苗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检测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脱毒苗快繁、生根的影响
        4.5.1 脱毒苗快繁
        4.5.2 脱毒苗壮苗生根
    4.6 脱毒对大田生产的影响
5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2种脱毒方法对新疆大蒜的脱毒效果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大蒜鳞茎茎尖的组织培养
        1.2.2 气生鳞茎的鳞茎盘组织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蒜鳞茎茎尖组织培养的脱毒效果
        2.1.1 不同激素配比对大蒜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
        2.1.2 大蒜鳞茎茎尖组织培养的脱毒效果
    2.2 气生鳞茎鳞茎盘组织培养的脱毒效果
3 讨论
    3.1 大蒜鳞茎茎尖脱毒效果
    3.2 气生鳞茎鳞茎盘脱毒效果
    3.3 气生鳞茎与茎尖组培结合脱毒效果
4 结论

(8)新疆大蒜病毒脱除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大蒜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1.1 马铃薯 Y 病毒属(Potyvirus)
        1.1.2 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
        1.1.3 马铃薯 X 病毒属(Potex virus X,PVX)
        1.1.4 青葱 X 病毒属(Allexivirus)
    1.2 脱毒及其快速繁殖技术
        1.2.1 脱毒技术
        1.2.2 快速繁殖技术
    1.3 脱毒检测
        1.3.1 指示植物法
        1.3.2 电子显微镜技术
        1.3.3 血清学方法
        1.3.4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新疆大蒜气生鳞茎催芽及大蒜茎尖组培的激素筛选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蒜气生鳞茎催芽研究
        2.2.2 不同激素配比对大蒜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
        2.2.3 不同茎尖大小对大蒜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
第3章 新疆大蒜鳞茎盘诱导不定芽及生根激素筛选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激素配比对新疆白皮蒜鳞茎盘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配比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配比对新疆白皮蒜生根的影响
        3.2.4 不同激素配比对伊宁红皮蒜生根的影响
第4章 新疆大蒜脱毒检测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未感染病毒的大蒜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4.2.2 感染病毒的大蒜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4.2.3 大蒜鳞茎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效果
        4.2.4 大蒜气生鳞茎鳞茎盘诱导的不定芽病毒含量
第5章 讨论
    5.1 激素对新疆大蒜气生鳞茎催芽及茎尖组培的影响
    5.2 激素对新疆大蒜鳞茎盘诱导不定芽及生根的影响
    5.3 大蒜脱毒检测
    5.4 大蒜脱毒快繁体系建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甘蔗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茎尖脱毒技术原理
2 甘蔗茎尖脱毒技术应用
    2.1 甘蔗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2.2 甘蔗茎尖脱毒组培苗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影响甘蔗茎尖脱毒效果的因素
    3.1 茎尖大小和叶原基对甘蔗茎尖脱毒的影响
    3.2 高温处理对甘蔗茎尖脱毒的作用
    3.3 影响病毒去除的其他因素
4 展望

(10)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及恢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桉树抗青枯病研究概述
        2.2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现状
    3 单细胞悬浮技术
    4 植物固有内生细菌去除研究技术
        4.1 种子热处理技术
        4.2 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技术
        4.3 抗生素的应用
    5 固有内生细菌恢复培养研究
    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桉树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及单细胞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扫描电镜法检测茎尖内生细菌
        1.3 茎尖培养技术
        1.4 茎尖诱导愈伤组织
        1.5 机械法细胞悬浮培养
        1.6 单细胞分离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镜法观察茎尖内生细菌
        2.2 茎尖培养技术
        2.3 茎尖诱导愈伤组织
        2.4 尾叶桉茎尖单细胞分离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热处理和抗生素对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尾叶桉种子固有内生细菌的去除
        1.3 尾叶桉组培苗固有内生细菌的去除
        1.4 尾叶桉固有内生细菌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透明染色法检测桉树内生细菌
        2.2 两种热处理对桉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尾叶桉种子固有内生细菌的去除
        2.4 尾叶桉组培苗固有内生细菌的去除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桉树固有内生细菌激活培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尾叶桉组织培养
        1.3 外源菌刺激及其代谢液对内生菌可培养性的影响
        1.4 不同接种时间内生菌培养特性的变化
        1.5 内生细菌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菌刺激对内生细菌可培养特性的影响
        2.2 不同接种时间内生菌可培养特性的变化
        2.3 16S rDNA 克隆测序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今后研究方向及目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大蒜茎尖培养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分蘖洋葱主发病毒病鉴定及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建立[D]. 苏雪娇.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分蘖洋葱病毒病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综述[J]. 苏雪娇,王学国,王秀峰,张悦,王健鹂,滕巍,张露文,宋述尧. 东北农业科学, 2021(06)
  • [3]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D]. 陈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西番莲快繁体系建立及脱毒技术研究[D]. 焦楠.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5]脱毒蒜种工厂化生产技术[J]. 蒲建刚,王德贤,王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4)
  • [6]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D]. 周颖媛. 河南师范大学, 2014(01)
  • [7]2种脱毒方法对新疆大蒜的脱毒效果比较试验[J]. 董瑞,唐式敏,高杰. 蔬菜, 2013(07)
  • [8]新疆大蒜病毒脱除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董瑞.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9]甘蔗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唐红琴,方锋学,韦金菊,李松,淡明,谭芳,刘惜辉. 南方农业学报, 2011(08)
  • [10]桉树固有内生细菌去除及恢复培养研究[D]. 宋艳祥.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标签:;  ;  ;  

蒜苗培养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