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建设监理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林辉[1](2021)在《监理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研究》文中提出
方伽月[2](2021)在《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工程质量始终是关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颁发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建筑工程建设各方的主体在工程质量治理中的责任,并着力提升当前全国各类建筑工程的质量治理水平。通过探索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具体路径,寻找其中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点,可以更好的寻找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效果的方法。本文首先对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及工程质量治理相关背景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展开论述,验证了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用于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其次,基于爬虫技术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汇总梳理,筛选出了政府、建设单位、用户等监管主体、建设责任主体、反馈主体三大类,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文献研究,进一步对各个主体的质量责任行为按照工程的建设流程进行了分析梳理,提炼出每个主体的重要质量行为;然后运用BWS理论与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和验证了各个参与主体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直接影响之间的关系,结合各项理论研究,完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的仿真模型构建以及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际调研案例,对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定义界定。基于已有文献对质量治理、工程质量行为、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等的研究,从质量的定义、管理与治理的差异、建筑工程的范围界定等多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挖掘和总结出了其内涵及特征,为各角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模型构建。基于爬虫技术和实际工程案例筛选出了12个参与主体和43个主要质量行为,并根据权重分析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动态演化模型,得到的模型具有两条主要路径和若干分支节点;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建筑工程质量在不同状态下受各参与主体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馈主体没能在治理路径中有效发挥作用,建筑质量主要只受到了建设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影响,提高各类监管主体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是比较容易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的方法。(3)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首先基于某咨询公司调研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用户对自己所拥有的权益缺乏认知,且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等问题;其次,结合对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及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治理路径的优化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解析了不同主体针对建筑质量所需要具备的质量行为的基础上,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演化路径,并通过建立模型和实例验证,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参与主体与建设项目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建筑质量优化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既可以为各主体明确自己的指责和分工提供参考,指导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也可以为政府探索促进质量提升的方向提供借鉴,促进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田茂亮[3](2021)在《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化率水平的逐年提升,各种类型的建筑火灾事故越来越多。建筑消防系统能够起到火灾监控预警,控制火势蔓延和及时扑灭火灾的作用,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消防工程项目发展迅速,消防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式也逐渐向正规化转变,其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认识到。如何针对消防工程项目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进而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正成为消防工程项目管理者的诉求。本文首先对消防工程项目的概念及特点、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内涵、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然后以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和数据,同时参考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的WBS工作分解结构,编制项目初始风险识别清单。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初始风险识别清单进行讨论,根据专家讨论的意见对初始风险识别清单进行修改,形成项目的最终风险识别清单。根据最终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调研问卷,按照风险指标对该项目的影响程度大小将风险等级分为“风险极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很高”五个等级,要求问卷填写人员根据自身的真实看法和认识对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的具体风险指标进行评级。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中每个风险指标的五个风险等级分别被受访者选择的频率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得到项目各个阶段各个一级风险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构建完成以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阶段风险指标的权重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参照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结果,确定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最后针对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的重点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同时考虑到项目开展过程中环境的不断变化,提出风险监控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消防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和控制项目风险具有参考价值,对消防施工企业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定河[4](2021)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浇式建筑建设管理碎片化且资源能源浪费严重,不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建筑业转型升级,而装配式建筑却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建造的弊端。虽然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且装配式建筑市场广阔为建筑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但也存在装配式建筑开发项目利益相关者增多的问题,这对项目组织协同提出了挑战,并且已有研究无法有效测度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效益,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组织协同效率的核心因素至关重要,并就研究结论提出科学有效改善组织协同程度的对策建议,对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组织协同效率理论。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范围进行界定,明确了项目参与核心主体、组织协同内容及相关者间组织协同关系,其中核心型利益相关者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构件供应商、政府职能部门;其次在协同业务关系下,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模型初步识别出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组织协同效率影响因素,并运用问卷调研及因子分析方法实现指标体系优化,得到包含企业资源、技术应用、政府支持、竞争压力、经济效益、企业战略为公共因子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评价体系;基于研究对象和熵权-耦合协调度适用特点,建立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评价模型,并实证验证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模型的科学性;最后根据组织协同关系及实证结果,从核心型利益相关者自组织和跨组织两方面提出了提升组织协同效率的针对性策略。
张巍[5](2021)在《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集中化的建设趋势,社会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房屋质量要求越来越合理化、精细化,居住条件的营造和改善成为各地市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而其中的旧村改造项目由于其快速、集中的改善大量居民居住条件与幸福指数,但是由于改造楼房的质量问题,却经常带来负面舆论。因此,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家及学者都在积极探讨怎样才能改善旧村改造的房屋质量问题。所以,探究农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威海市K村旧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该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做简单的介绍,通过4M1E法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去探讨参与主体、材料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影响因素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成都,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建筑要求,从确定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实行质量控制、作出质量保证四个维度来设计了威海市K村旧村改造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威海市K村旧村改造工程项目能够高标准通过验收,提高建筑质量标准,给K村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并通过这次质量管理实践,为威海市其他地区的旧村改造工程提供优秀案例与实践指导。
孙骏伟[6](2021)在《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国政府规定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经过咨询公司评估后,工程咨询行业已经历30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高速发展,以往各个业务环节互相割裂,项目全过程缺少统一计划与控制的问题逐渐显露,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前期决策至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技术和法务等各方面集成式工程咨询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但目前我国除部分大型咨询企业外,能独立承担全过程咨询工作的单位较少,组建联合体参与项目全过程咨询工作是目前企业参与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A企业作为全国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目前A企业需对自身是否具备牵头单位能力进行分析,且确定企业在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方面的相对弱势之处,以此为视角寻找能力互补的联合体成员,因此,建立联合体成员选取评价体系来辅助A企业选取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概念,并阐述目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三种模式,对联合体的定义及组成联合体参与项目投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联合体牵头单位的定义及责权,并简述了文章中所运用的三种理论方法;之后,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六个阶段: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主要业务进行总结,并依据全过程工程咨询1+N模式区分项目管理与专业技术咨询主要工作任务,本文认为项目管理能力为牵头单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采用三维结构模型对项目管理进行解析,并对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所体现出的专业咨询能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核心技术能力及相对不足之处;接着,结合A企业现状进行项目管理能力与专业咨询能力分析,通过分析得出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需要联合体成员能力互补的维度,并以此为视角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硕博论文等文献,构建基于A企业的联合体成员选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方法对指标进行优化,并对所选取的指标含义进行解释;最后,选择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与物元可拓方法对联合体成员选择模型进行构建。分析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背景及主要潜在联合体合作伙伴,结合所建立的联合体成员选取模型,对潜在合作伙伴选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相同,证明本文构建的针对A企业能力联合体成员选取综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王欣[7](2021)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在震惊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的同时,也引发了项目管理理论界的对其建设模式的大讨论,引起了建设项目各利益攸关方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的重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目的是解决“资源孤岛”、“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三大问题,在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和信息的协同。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章在分析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针对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的设计施工脱节、工期延误、费用超支、协调滞缓等问题,提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课题。第二章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服务型、资源型、社会型、管控型和集中管理机构,作为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组织层、流程层和技术层“三层”模式下对供应链上的资源、利益、风险等要素进行协同分析;在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地引入业务流和工作流,对其进行“五流”体系分析和协同分解。业务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围绕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目标的成功实施来组织的,而在保证目标实施过程中而发生的以上四流都会产生信息流,因此目标和信息是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从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目标和工期目标冲突的原因出发,构建并分析了集中管理机构与各利益攸关方的静态博弈模型,同时基于集中管理机构的契约设计权和信息引导权,根据经典雪堆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协同效应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成本与协同参与度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五章基于对激励奖励或惩罚力度与搭便车机会主义之间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构建信息协同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及博弈的结果。针对研究的结论,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信息协同的内容,构建信息协同的体系,提出信息协同的保障措施。第六章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验证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各利益攸关方的协同博弈策略的相关性等。第七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韦彩益[8](2021)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政策和试点工作的推进,其在建筑行业和咨询行业所产生的作用愈加显着。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评估其服务水平又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为有效衡量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水平,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借助成熟度理论和物元可拓法等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灵活性、集成性、智力性、复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1+N”业务模式视角,借鉴IPO(输入—过程—输出)理念,服务投入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展的基础;服务过程是服务投入转化为服务成果的关键环节;服务成果是服务投入和服务过程产生回报的重要体现。所以,从服务投入、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果三个环节深入分析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专业技术力量、职责分工、服务酬金分配、服务软硬件配备、服务规程和导则、知识管理平台,目标一致性、职业道德、廉洁、沟通协调、独立性与专业性,成果文件的及时性、合规性和价值性及委托人满意度。(2)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依据IPO理念确定了要素层的3个指标为服务投入、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果;根据关键影响因素、文献研究法等,确定了指标层的15项评价指标及其内涵;最后根据专家评分,运用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3)运用物元可拓法建立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的可拓模型,其中包括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待评价物元矩阵的构建和指标成熟度等级关联度的计算;通过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案例的应用,得出该案例成熟度等级为规范级,但三级指标的成熟度等级分布较分散,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根据指标权重、成熟度等级评定结果及其跨越顺序,提出起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路径(1)和路径(2),以及成熟度提升顺序的思路。研究发现,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能够合理的、有效的衡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水平,可以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都怡然[9](2021)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对工程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推动工程咨询行业转型升级,开始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但是现阶段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专家学者对全过程咨询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较少。项目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旦缺失将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对于全过程咨询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咨询服的发展质量以及推动咨询行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和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再立足于一个具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调查等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归纳整理出不同于传统咨询模式下的风险因素。对识别的风险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得到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以及确认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结合项目采用的全过程咨询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和监控机制。本文主要创新点来自于得到了不同于传统咨询模式下的风险因素清单,并对其评价后,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为以后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提供参考,也从一定程度上协助咨询单位转型升级,提高在新咨询模式下的竞争力。
刘练[10](2021)在《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树立发展与安全兼顾的理念,要查找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其中凸显的问题,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指示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的颁布也对《安全生产法》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对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好的指导。而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担负着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筑牢风险防控底线是每一个电力工作者应形成的共识。而四川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枢纽电网,全国最大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更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安全生产任务异常艰巨,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迫在眉睫。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研判当前我省电网建设快速发展和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找到适合电网项目风险管理要求的显着特点,对其所具有的风险进识别评价分析,提炼出关于加强电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意见,为电力企业加强电网项目风险管控能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扩大风险管控范围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研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主要研究过程是通过对案例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查阅工程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及合同规划,召开专家座谈会,收集专家调查表,结合专业人员的技术经验对项目进行识别评价分析,发现其建设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风险因素;根据识别结果,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计算风险权重的大小,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再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顾问的经验总结,制定风险应对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通过对四川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深入分析,基于真实工程项目开展实地研究,并结合了电力企业的工作实际,总结了电力行业多年风险管理的经验,梳理了电网建设项目管控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可行度高的管理措施,为推动四川电网科学发展提供帮助,对今后电网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工程建设监理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建设监理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质量治理 |
1.3.2 工程质量行为分析与控制 |
1.3.3 各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
2.1 基础理论 |
2.1.1 建筑工程 |
2.1.2 质量 |
2.1.3 质量管理 |
2.1.4 质量治理 |
2.2 研究理论方法 |
2.2.1 网络爬虫技术 |
2.2.2 最大化差异度量法 |
2.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主体分析 |
3.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界定 |
3.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责任主体识别 |
3.2.1 基于网络爬虫的主体识别 |
3.2.2 监管主体 |
3.2.3 建设责任主体 |
3.2.4 反馈主体 |
3.3 基于案例的主体质量责任行为解析 |
3.3.1 工程案例 |
3.3.2 策划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3 设计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4 施工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5 运维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6 其他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构建 |
4.1 主体质量责任分配 |
4.1.1 问卷调研 |
4.1.2 主体质量责任权重分析 |
4.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仿真模型构建 |
4.2.1 建模步骤 |
4.2.2 系统边界确定 |
4.2.3 因果关系分析 |
4.2.4 系统流图及治理路径构建 |
4.2.5 模型参数 |
4.3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仿真研究 |
4.3.1 各主体作用仿真 |
4.3.2 主体权重变化影响仿真 |
4.3.3 治理路径分析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及优化 |
5.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 |
5.1.1 案例介绍 |
5.1.2 模型验证 |
5.1.3 验证结果分析 |
5.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建议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3.1 消防工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3 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 消防工程项目的概念及特点 |
2.1.1 消防工程项目的概念 |
2.1.2 消防工程项目的特点 |
2.2 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2.2.1 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2.2.2 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
2.2.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概况与风险识别 |
3.1 项目基本情况 |
3.1.1 项目简介 |
3.1.2 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 |
3.2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3.2.1 项目风险识别 |
3.2.2 项目风险识别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
4.1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建立 |
4.1.1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2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 |
4.2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1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统计 |
4.2.2 项目风险模糊评价矩阵的构建 |
4.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集确定 |
4.3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3.1 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4.3.2 项目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 |
5.1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1.1 项目投标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1.2 消防图审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1.3 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1.4 消防验收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1.5 项目移交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1.6 项目维保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
5.2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调研问卷 |
(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项目研究现状 |
1.3.2 组织协同管理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装配式建筑项目内涵及特征 |
2.1.1 装配式建筑项目内涵 |
2.1.2 装配式建筑项目特征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念 |
2.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
2.3 协同理论 |
2.3.1 协同学理论概述 |
2.3.2 协同管理理论及应用 |
2.4 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概念界定 |
2.4.1 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含义 |
2.4.2 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内涵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关系分析 |
3.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范围界定 |
3.1.1 装配式建筑项目阶段划分 |
3.1.2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识别 |
3.1.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 |
3.1.4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分类 |
3.2 基于WBS的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者协同工作识别 |
3.2.1 WBS分解结构 |
3.2.2 装配式建筑WBS分解 |
3.2.3 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者协同工作清单 |
3.3 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
4.1 组织协同效率指标选取原则及流程 |
4.1.1 组织协同效率指标选取原则 |
4.1.2 组织协同效率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2 基于TOE框架模型的项目组织协同效率初步体系构建 |
4.2.1 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初步指标分析 |
4.2.2 核心利益相关者组织协同效率初步指标体系构建 |
4.3 基于因子分析的组织协同效率初步指标体系检验及优化 |
4.3.1 问卷设计及发放 |
4.3.2 数据描述性分析 |
4.3.3 问卷可靠性分析 |
4.3.4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5 优化后组织协同效率指标体系 |
4.4 装配式建筑组织协同效率核心指标量化分析 |
4.4.1 企业资源指标 |
4.4.2 技术应用指标 |
4.4.3 政府支持指标 |
4.4.4 竞争压力指标 |
4.4.5 经济效益指标 |
4.4.6 企业战略指标 |
4.5 装配式建筑组织协同效率核心影响指标体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模型应用 |
5.1 协同效率测度方法比选 |
5.2 项目组织协同效率模型的构建 |
5.2.1 协同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5.2.2 协同效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 |
5.3 实证分析 |
5.3.1 案例背景介绍 |
5.3.2 组织协同效率计算 |
5.3.3 项目组织协同效率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组织协同效率提升策略 |
6.1 利益相关者自组织协同效率提升策略 |
6.2 利益相关者跨组织协同效率提升策略 |
6.2.1 有序引导EPC项目管理模式应用 |
6.2.2 积极委托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
6.2.3 创新推进BIM信息化平台开发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 2 某项目组织协同效率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 3 核心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协同系统的功效贡献 |
附录 4 核心利益相关者耦合协调度关系表 |
(5)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概况及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
2.1 项目概况 |
2.1.1 项目基本情况 |
2.1.2 参与单位介绍 |
2.1.3 项目质量要求 |
2.2 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1 质量管理重点分析 |
2.2.2 运用 4M1E法设计调查问卷 |
2.2.3 问卷分析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规划 |
3.1 项目质量目标制定 |
3.1.1 项目总质量目标 |
3.1.2 项目分项质量目标 |
3.2 质量计划编制 |
3.2.1 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资源计划 |
3.2.2 项目施工阶段的运行计划 |
3.2.3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计划 |
3.3 项目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
3.3.1 人员配置 |
3.3.2 施工机械配置 |
3.3.3 施工材料放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4.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
4.1.1 参与主体的质量控制 |
4.1.2 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
4.1.3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
4.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4.2.1 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控制 |
4.2.2 材料设备管理的质量控制 |
4.2.3 施工环境管理的质量控制 |
4.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
4.3.1 规范参与主体的验收程序 |
4.3.2 建立施工技术的质量评估制度 |
4.3.3 提高材料设备的质量验收标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保证 |
5.1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制度保证 |
5.1.1 建立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
5.1.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5.1.3 实施激励提效制度 |
5.2 提升项目参与主体的质量意识 |
5.2.1 提升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 |
5.2.2 提升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 |
5.2.3 提升监理单位的质量意识 |
5.3 做好材料设备管理的保证措施 |
5.3.1 强化材料供应管理 |
5.3.2 强化技术设备保证 |
5.4 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环境 |
5.4.1 完善工程项目协调机制的硬件环境 |
5.4.2 完善工程项目协调机制的软件环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 |
(6)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取研究现状分析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概述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念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组织模式 |
2.2 联合体概述及优缺点 |
2.2.1 联合体定义 |
2.2.2 联合体承包优点 |
2.2.3 联合体承包缺点 |
2.3 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牵头单位概述 |
2.3.1 牵头单位定义与特点 |
2.3.2 牵头单位责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牵头单位能力分析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各阶段分析 |
3.1.1 决策阶段 |
3.1.2 勘察设计阶段 |
3.1.3 招标采购阶段 |
3.1.4 施工阶段 |
3.1.5 竣工阶段 |
3.1.6 运营阶段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牵头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
3.2.1 三维结构模型的搭建 |
3.2.2 三维结构模型的解析 |
3.3 各咨询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专业技术能力特点分析 |
3.3.1 设计单位分析 |
3.3.2 造价咨询单位分析 |
3.3.3 监理咨询单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牵头单位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A企业现状描述 |
4.2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能力分析 |
4.2.1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
4.2.2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专业咨询能力分析 |
4.3 联合体伙伴选取指标设计思路 |
4.3.1 选取指标体系原则 |
4.3.2 指标选择体系步骤 |
4.4 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筛选 |
4.4.1 A企业选择联合体成员视角 |
4.4.2 联合体伙伴选取指标识别 |
4.4.3 问卷发放与数据获取 |
4.4.4 数据分析与指标优化 |
4.4.5 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联合体合作伙伴选取案例分析 |
5.1 常用指标赋重方法评析 |
5.1.1 指标赋权常用方法 |
5.1.2 层次分析法 |
5.1.3 熵权法 |
5.1.4 综合赋权法 |
5.2 物元可拓模型 |
5.2.1 确定指标评价等级 |
5.2.2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
5.2.3 待评物元的确定 |
5.2.4 关联度计算 |
5.2.5 综合评价计算 |
5.3 联合体项目案例 |
5.3.1 项目背景 |
5.3.2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
5.3.3 基于熵权法指标权重确定 |
5.3.4 指标组合权重确定 |
5.4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综合评价 |
5.4.1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
5.4.2 待测物元赋值 |
5.4.3 二级指标关联度计算 |
5.4.4 综合评价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问卷调查 |
附录:层次分析法调查表 |
(7)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目的 |
1.1.4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念及特点 |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含义 |
2.1.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 |
2.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概念的界定 |
2.2.1 利益攸关方概念 |
2.2.2 利益攸关方识别 |
2.3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理论 |
2.3.1 供应链相关概念 |
2.3.2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概念 |
2.4 博弈论相关理论 |
2.4.1 博弈论基本概念 |
2.4.2 博弈理论的分类 |
2.5 协同相关概念 |
2.5.1 协同、协同学概念 |
2.5.2 协同管理概念 |
2.5.3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供应链利益攸关方协同分析 |
3.1 供应链协同管理动因 |
3.2 供应链“三层”协同模式分析 |
3.2.1 组织层协同 |
3.2.2 流程层协同 |
3.2.3 技术层协同 |
3.3 供应链“五流”协同体系分析 |
3.3.1 供应链“五流”结构图 |
3.3.2 供应链“五流”协同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目标协同管理研究 |
4.1 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1 利益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2 工期目标冲突及原因 |
4.2 目标协同机制 |
4.3 目标博弈 |
4.3.1 博弈模型构建 |
4.3.2 静态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 |
4.3.3 协同效应下动态博弈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协同管理研究 |
5.1 信息冲突及协同动因 |
5.2 基于演化博弈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1 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5.2.3 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5.3 信息协同架构 |
5.3.1 信息协同的内容 |
5.3.2 信息协同的体系 |
5.3.3 信息协同的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模型 |
6.1.1 实证研究模型说明 |
6.1.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编码 |
6.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1 区间均值的置信区间 |
6.2.2 数理分析 |
6.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3.1 变量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 |
6.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查问卷数据汇总 |
(8)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论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含义、内容和特征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含义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容 |
2.1.3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特征 |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相关概念 |
2.2.1 成熟度 |
2.2.2 成熟度等级的内涵及划分方法 |
2.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内涵 |
2.3 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
2.3.1 评价的概念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物元可拓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1+N”业务模式 |
3.1.1 “1+N”业务模式的内涵和内容 |
3.1.2 基于“1+N”业务模式的组织结构 |
3.1.3 “1+N”业务模式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的关系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 |
3.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
3.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成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等级划分 |
3.3.1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等级的内涵 |
3.3.2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等级的状态 |
3.3.3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等级的跨越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综合评价 |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识别、筛选和分类 |
4.1.3 评价标准的建立 |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1 确定评价指标集和构建重要性评分矩阵 |
4.2.2 计算指标权重 |
4.2.3 计算最大特征根和检验一致性 |
4.3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的评价过程 |
4.3.1 构建多维主特征物元矩阵 |
4.3.2 构建经典域物元与节域物元 |
4.3.3 构建待评价物元矩阵 |
4.3.4 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和确定成熟度等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的案例应用 |
5.1 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案例简介 |
5.1.1 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项目概况 |
5.1.2 全过程工程咨询“1+N”服务阶段和服务内容 |
5.1.3 全过程工程咨询“1+N”服务的组织结构 |
5.2 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过程 |
5.2.1 构建经典域与节域物元 |
5.2.2 构建待评价物元矩阵 |
5.2.3 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和确定成熟度等级 |
5.3 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案例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服务投入的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 |
5.3.2 服务过程的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 |
5.3.3 服务成果的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 |
5.4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提升的对策 |
5.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提升的路径 |
5.4.2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提升的思路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1 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2 深圳某大学艺术综合楼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分表 |
(9)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研究 |
2.2 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
2.3 相关研究评述 |
3 全过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识别 |
3.1 A项目简介 |
3.2 项目风险识别流程与方法 |
3.3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
3.4 项目风险识别结果分析 |
4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评价 |
4.1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4.2 项目风险评价过程 |
4.3 项目风险评价结果讨论 |
5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风险应对与监控 |
5.1 风险应对 |
5.2 风险监控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
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
2.1.2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1 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评价 |
2.2.4 风险应对 |
2.2.5 风险控制 |
2.3 项目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
2.4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
2.5 电网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及识别 |
3.1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
3.1.1 项目概述 |
3.1.2 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
3.1.3 项目管理模式 |
3.1.4 项目特点 |
3.2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
3.3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
3.3.1 风险识别的依据 |
3.3.2 风险识别过程 |
3.3.3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与分析 |
4.1 风险评价的流程 |
4.1.1 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4.1.2 构建判断矩阵 |
4.1.3 计算指标权重 |
4.1.4 一致性检验 |
4.2 建立判断矩阵 |
4.3 确定重点风险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 |
5.1 风险应对原则 |
5.1.1 风险规避 |
5.1.2 风险转移 |
5.1.3 风险减轻 |
5.1.4 风险接受 |
5.2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主要风险应对 |
5.2.1 管理风险应对 |
5.2.2 经济风险应对 |
5.2.3 技术风险应对 |
5.3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次要风险应对 |
5.3.1 自然风险应对 |
5.3.2 社会风险应对 |
5.3.3 政策法律风险应对 |
5.4 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5 风险控制 |
5.6 风险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工程建设监理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监理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研究[D]. 林辉. 山东交通学院, 2021
- [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D]. 方伽月.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武汉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田茂亮.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协同效率研究[D]. 王定河.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
- [5]威海市K村改造A6楼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张巍.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6]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D]. 孙骏伟.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7]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D]. 王欣.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8]全过程工程咨询成熟度评价研究[D]. 韦彩益.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
- [9]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A的风险管理研究[D]. 都怡然. 山东大学, 2021(11)
- [10]H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 刘练.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