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收获和加工

蟾蜍的收获和加工

一、蟾酥的采收与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宣雄智,黄小洋,朱文婷[1](2022)在《浅析蟾蜍的药用价值与养殖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蟾蜍是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的两栖动物,俗称蛤蟆。本文介绍了蟾蜍的药用价值、毒性作用、养殖技术、病害预防技术及蟾酥、蟾衣的采集技术,以期为蟾蜍养殖户提供参考。

孙婉萍[2](2021)在《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现执行版的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做描述统计,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利用统计学方法理论筛选出地方标准中的重点差异项,针对重点差异项进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找到规范制定重点差异项标准的方法,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出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及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线上线下书店、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纸质标准或电子影印版材料,查询国内外关于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历代本草古籍和中医方书典籍等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追本溯源地梳理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临床应用项目的历史应用脉络,客观科学的判断中药本身的准确内涵。2.运用描述统计对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布状态、总体差异、标准特征等情况,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中药饮片标准的基本情况。利用“赋值法”将文字内容拆分归类并量化为数值,再计算离散系数,进行差异分析来比较中药饮片在不同地方标准中的各个标准项目的差异情况,找到重点差异项。3.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双维度的来比较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次序性的判断在众多标准内容项中更具明显差异的内容。结果1.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3500余种,各地区的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修订的时间、原则、方法等各有不同,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标准之间的收载情况相比较,重复率在40%以上,中药饮片标准处于“管理多级,地标多杂,重复收载,标准各异”的现实情况。2.通过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重复收载率较高的三个品种芜荑、银耳、甜瓜蒂的各个体例项目的离散系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归经]、[性味]是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重点差异项。3.对医学标准项[归经]、[性味]的规范制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方剂学、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脏腑经络中医理论的综合论证,以确定中药的[主治]为关键,再对[功能]、[性味]进行推导,最后确定[归经],即确定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技术路径。结论1.“性味归经”属于中药饮片医学标准项的主要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内容,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最为重要的学术特征和核心性能。性味归经差异大,就意味着各地方对中药饮片的本质存在较大争议。2.确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规范方法步骤为:(1)通过历代主流本草、代表方剂,确定“主治”,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应主要参考《中华本草》和《普济方》,将本草内容与方剂应用结果相结合进行考究,确定[主治]。(2)运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中医理论结合已确定的[主治],进行高度概括并提炼出中药[功能]项。(3)通过中药已确定的功能主治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效—性”关系,推导出中药的[性味]项。(4)根据已确定的[主治]和脏腑经络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综合归纳,确定中药的[归经]项。

姜珊,谢明,郑佳,陈美池,肖洪贺[3](2020)在《蟾蜍类药材本草考证》文中指出蟾蜍类药材包括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对蟾蜍类药材的名称与品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性味与功能主治、配伍及剂型、禁忌事宜进行本草考证,发现了古今记载的异同之处,为开发和利用蟾蜍类药材、合理用药提供本草学依据。

杜丽[4](2020)在《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厘清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及毒、效特点,搜集历代乌头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对炮制、用量、用法、剂型、配伍药物、主治病证等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乌头增效减毒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法梳理中医历代文献方药资料,探讨乌头的毒效特征及影响毒效的相关因素,考辨川、草乌分化应用的由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乌头的增效减毒方法及其与主治病证相关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1.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至少在唐朝后期,已早于宋代本草记述而先于临床应用。2.川、草乌的毒效特点为疏利迅速、开通关腠,大辛大热、祛风逐寒,毒紧性烈、善起沉疴,引经报使、直达病所;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包括剂型、炮制、用法、用量、病证、配伍、体质等。3.通过合理配伍可增效减毒,常用方法有:配伍辛味之品以祛邪,诸辛并用,祛风湿邪,辛温同用,祛瘀止痛;配伍辛香之品以行气活血;配伍苦咸寒之品以疗痈疡;配伍息风止痉药以疏风;配伍温里之品以温脏祛寒;配伍有毒药物以毒攻毒。配伍甘味之品以缓毒;配伍益气补脾之品以扶正克毒;配伍酸敛药物以制辛烈;配伍滋阴之品以防伤阴;配伍寒凉药以制热毒。4.川乌最常配伍温里、祛风寒湿、补虚、息风止痉、祛痰、活血化瘀等药物,如肉桂、防风、当归、天麻、天南星、川芎等,主要治疗痹证、中风、痛症、疮疡病类、头痛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虚寒证、风寒湿证、痰瘀互结证、寒凝气滞证等。草乌最常配伍祛风湿、祛痰、活血化瘀、息风止痉、补虚、温里等药物,如羌活、半夏、乳香、天麻、甘草、干姜等,主要治疗疮疡病类、痹证、痛症、骨伤科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风寒湿证、热毒证、风寒冷毒证等。结论:1.乌头毒效一体,其祛风逐寒、温经止痛之效与辛烈温燥之毒,皆源于其味之辛、性之热。2.川乌、草乌二者的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逐寒,通痹止痛,其主要中毒机制为倾损中和、泄人真元、燥热耗阴、损伤胎元,草乌的药力更强、毒性更大,川乌毒性稍缓、兼有温补之功。3.古代乌头多以炮制品入药。川乌、草乌多配伍辛、温,归肝经、脾经的药物。4.性味既是乌头毒、效之源,亦是影响毒效发挥的关键。合理调整乌头剂量,可控毒减毒,结合给药途径、剂型、主治病证、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施药,是保证乌头临床安全用药的有效方法。

房蕴歌[5](2020)在《以蟾酥为例探讨“TOE”思路下的动物药质量控制内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物药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三大组成之一,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限于动物药自身化学组成复杂,分析难度大,与植物药相比,其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控制技术和水平亟待加强。Totality-of-the-evidence(TOE),“证据链完备性”,是美国FDA《工业界植物药研发指南》推荐用于活性物质不清晰的植物药的质控思路,强调明确大类成分组成和从源头基原品种、采收加工到成品等过程的全成分质控,特别适合用于当前动物药的质量控制。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是国务院颁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种毒麻中药品种之一,也是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作为分泌物加工品,蟾酥缺乏平常药材(或饮片)固有的基原动物的外观形态,质量控制存在特殊困难。因此,本研究以蟾酥为例探讨“TOE”思路下的动物药质量控制内涵研究。蟾酥主要包括以蟾毒配基和吲哚生物碱为主的小分子和蛋白类物质,前期针对小分子物质在基原品种间的差异性以及初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Nano LC-MS/MS对其中蛋白类成分进行研究;综合前期小分子研究和本部分蛋白研究结果,建立基于整体质量控制策略的蟾酥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蟾酥药材蛋白组成分析通过提取溶剂种类、组成和p H值的考察,建立蟾酥药材总蛋白的提取方法,采用Bradford法测定了不同批次蟾酥药材总蛋白含量,47批干品蟾酥中总蛋白含量在6.90-28.3%。采用蛋白组学相关技术比较法定基原品种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及近缘易混淆品花背蟾蜍和华西蟾蜍来源的蟾酥的蛋白组成差异性:(1)SDS-PAGE法对不同基原蟾酥样品进行分析,其蛋白条带具有明显差异。中华大蟾蜍、华西蟾蜍和花背蟾蜍在40-55 KD具有明显主条带,黑眶蟾蜍蟾酥在此处无明显条带,并且后者在>180 KD范围内有条带。中华大蟾蜍和华西蟾蜍之间,前者在130KD处无条带,后者此处条带清晰。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之间,前者在25-35 KD条带清晰,后者在该范围无条带。(2)基于纳升液质联用技术,对4个基原(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华西蟾蜍和花背蟾蜍)的8个蟾酥样品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基于Proteome Discoverer 2.2平台检索cane toad.v2.2.proteins.fasta数据库,共鉴定到1357个蛋白,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鉴定到的蛋白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和转运蛋白等,参与糖酵解、转运和翻译等多种生物学过程。通过统计学分析,法定基原(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区别于近缘易混淆品种的特有蛋白有49个、中华大蟾蜍和华西蟾蜍蟾酥区别于其它两个基原蟾酥的特有蛋白有26个、中华大蟾蜍蟾酥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蟾酥的特有蛋白有22个、黑眶蟾蜍蟾酥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蟾酥的特有蛋白有82个、花背蟾蜍蟾酥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蟾酥的特有蛋白有5个,华西蟾蜍蟾酥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蟾酥的特有蛋白有60个。根据差异蛋白鉴定时的高可信度肽段,得到各基原间相互区分的特征肽段:黑眶蟾蜍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的特征肽段ILKDQGYSTGIIGK,华西蟾蜍区别于其它三个基原的特征肽段QLLAGGMAGAVSR,中华大蟾蜍区别于黑眶蟾蜍的特征肽段SLLTGPSQLK,中华大蟾蜍区别于华西蟾蜍的特征肽段TGAFDWSHVAK,黑眶蟾蜍区别华西蟾蜍的特征肽段FLENLNNFVK,华西蟾蜍区别黑眶蟾蜍的特征肽段TTDMMFGGK、QVVEEPSPQLPAGK、MIGPFFDTLSTK、ITPADSQLQR、DLTAEQAAER和LVDNTEDWHPR,和黑眶蟾蜍区别花背蟾蜍的特征肽段YIAVIIHPDQK。利用SIEVE 2.0软件,导出质谱数据的质荷比、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结合PCA和OPLS-DA分析,筛选得到不同基原间的特征离子:中华大蟾蜍(530.3290-15.40)与华西蟾蜍(964.5004-19.63、352.5574-18.11、1055.6564-18.31和527.3066-20.87)、中华大蟾蜍(461.2529-66.23和622.8214-65.24)与花背蟾蜍、黑眶蟾蜍(948.0197-65.76、1269.6597-67.10、512.3225-52.24、1269.6581-64.98和644.3872-40.02)与华西蟾蜍、黑眶蟾蜍(47个特征离子)与花背蟾蜍、华西蟾蜍(34个特征离子)与花背蟾蜍、花背蟾蜍与其它三个基原(8个特征离子)。(3)采用同一基原的鲜浆样品,考察烘干(105℃、80℃、60℃)、减压干燥(60℃)、冷冻干燥和阴干等不同干燥方式对蟾酥蛋白成分的影响。冷冻干燥样品加工前后颜色无明显变化,其它几种干燥方式样品加工后颜色有不同程度加深;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为冷冻干燥>减压干燥>阴干>80℃烘干>60℃烘干>105℃烘干;SDS-PAGE分析显示105℃烘干样品蛋白条带比其它样品条带明显减少,60℃烘干样品条带数目与其它样品相同但条带颜色较浅,其它3种干燥方式没有明显区别。不同分析方法均提示蛋白成分随温度升高产生明显变化,推测部分蛋白在较高温度下发生降解。2、蟾酥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综合前期小分子研究基础和本论文大分子的研究结果,考虑到标准提升要循序渐进,以兼顾当前中成药生产实际,现阶段仍以小分子蟾毒配基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在前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蟾酥药材和饮片整体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含采用优化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建立HPLC特征图谱;完善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将其用于38批蟾酥药材中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制定合理含量限度。在此基础上,参照药材拟修订方法,对不同批蟾酥粉进行【性状】、【鉴别】(薄层鉴别)、【特征图谱】、【检查】(水分)和【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研究,起草蟾酥粉的质量标准。具体为:(1)对【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简化和统一,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浓缩5倍作为【薄层鉴别】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2)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建立以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共5个蟾毒配基类成分特征峰的HPLC特征图谱。(3)在前期一测多评法研究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点校正法和斜率法)计算不同检测波长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开展同一实验室不同操作者和不同实验室之间相对校正因子验证实验,确定华蟾酥毒基对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和蟾毒配基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42、1.03、0.923和1.04。采用上述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38批蟾酥药材中5种蟾毒配基的总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着性差异。(4)根据38批蟾酥样品中5种蟾毒配基的总量,结合商品蟾酥质量现状,建议以干燥品计,5种蟾毒配基之和不低于9.0%。

田梓琪[6](2020)在《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林蛙主产区的人工驯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动物药材哈蟆油的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草案。通过对林蛙和蟾蜍的输卵管进行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效作用方面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对蟾蜍油的毒性成分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蟾蜍油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考察对象与材料辽宁、吉林两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林蛙驯养企业;不同产地的哈蟆油样品2批,蟾蜍油样品9批。方法:1中国林蛙人工驯养情况调查实地考察重点对林蛙的生态环境与人工驯养中的孵化、繁育、放养、越冬,以及哈蟆油药材的生产及产地加工等各阶段进行实地调查。主要关注人工驯养中的产卵期繁育技术、蝌蚪期幼体食物饲养、病虫害防治、夏季幼蛙放养、越冬期,以及哈蟆油生产与产地加工技术等内容。2哈蟆油与蟾蜍油对比研究2.1药材对比研究观察哈蟆油和蟾蜍油完整干燥样品,观察二者性状特征;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哈蟆油和蟾蜍油的腺体细胞显微结构,比较细胞形态上的异同;按《中国药典》四部中膨胀度测定法(通则2101)测定二者膨胀度。2.2化学成分对比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二者的水溶性蛋白质和总磷脂含量进行对比研究;采用HPLC法对二者的1-MH、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磷脂类成分、胆固醇类成分、雌二醇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2.3药效作用对比研究采用小鼠游泳实验模型进行抗疲劳药效作用对比,采用小鼠缺氧实验模型进行耐缺氧药效作用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4蟾蜍油毒性成分测定及急性毒性实验2.4.1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以华蟾酥毒基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成分的含量2.4.2蟾蜍油样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参照《GB 15193.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中国林蛙人工驯养情况调查林蛙养殖目前处于半人工驯养状态。孵化与繁育技术日益完善,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既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放养期在深林中处于天然放养状态,越冬主要依靠自然环境条件和哈蟆池,技术较为完善。哈蟆油药材目前采用的方法有晾晒剥取、冷冻剥取、新鲜剥取。2哈蟆油与蟾蜍油对比研究2.1药材对比哈蟆油和蟾蜍油干燥样品在外观上具有明显差异,哈蟆油呈块状有特异性窝沟,蟾蜍油呈鸡肠状弯曲多层重叠,二者气味都微腥,但哈蟆油气腥,味微甘,蟾蜍油则有腥臭味;哈蟆油和蟾蜍油腺体细胞显微结构相近,但哈蟆油细胞细胞核和细纹相对较多;蟾蜍油膨胀度平均值为48.1,哈蟆油膨胀度平均值为68.4,蟾蜍油均低于哈蟆油。2.2化学成分对比2.2.1哈蟆油和蟾蜍油的差异性成分是水溶性蛋白质与雌二醇。2.2.2哈蟆油和蟾蜍油的相似性成分是:1-MH、氨基酸、核苷类、磷脂类成分及胆固醇。2.3药效作用对比研究哈蟆油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蟾蜍油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小鼠运动时间的趋势。哈蟆油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蟾蜍油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可明显延迟小鼠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2.4蟾蜍油毒性成分测定及急性毒性实验2.4.1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在《中国药典》的实验条件下,未检出华蟾酥毒基。2.4.2蟾蜍油样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经过连续14日观察。雌雄小鼠活动正常,睡眠正常,进食进水情况正常,未见不良反应。结论:1综合调查显示,哈蟆油药材其生产及产地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制定了《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哈蟆油》标准草案。2蟾蜍油与哈蟆油的共性及差异:2.1蟾蜍油与哈蟆油的相似:蟾蜍油的腺体细胞结构与哈蟆油相似,化学成分上磷脂类、核苷类、胆固醇、1-MH、氨基酸含量并无明显差异,蟾蜍油中氨基酸含量更具有营养价值。2.2蟾蜍油与哈蟆油的差异:化学成分中水溶性蛋白质和雌二醇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抗疲劳和抗应激药效作用上,蟾蜍油虽无显着效果但有呈现效果的趋势。3蟾蜍油中未检测出毒性成分华蟾酥毒基,且急性毒性未见不良反应,故蟾蜍油口服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沈芳雪[7](2019)在《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的中药材及中药提取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本研究在对华蟾素提取浓缩液、华蟾素注射液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体内外模型,对华蟾素及其成分(华蟾素注射液、蟾毒灵、蟾蜍噻咛、华蟾素毒基、酯蟾毒配基等)进行吸收效果评估及其抗肝癌作用的药效学研究,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A软件,评估龙华医院干蟾皮药材、华蟾素注射液和华蟾素胶囊的应用情况;通过HPLC,分析蟾蜍提取浓缩液及华蟾素注射液中的成分;建立Caco-2模型,结合HPLC方法,获得华蟾素及其成分单位时间药物转运量,评价吸收特性;体外药效研究,采用CCK8实验评价华蟾素及其化学成分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联合Hoechs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凋亡荧光,利用Western blot加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及药理机制;体内药效研究,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华蟾素及其成分对病理组织的治疗作用,又通过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研究并验证抗肝癌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处方分析的结果表明干蟾皮药材、华蟾素注射液和华蟾素胶囊广泛运用于龙华医院的肿瘤科;HPLC实验结果表明:华蟾素提取浓缩液中含有蟾蜍噻咛、酯蟾毒配基、华蟾素毒基成分,而华蟾素注射液中有较高含量的蟾蜍噻咛化合物成分;体外实验中,Caco-2模型表明了华蟾素单体化合物吸收度良好,表明了华蟾素口服药的可行性;除蟾蜍噻咛外,华蟾素及其成分均能在不同安全浓度下显着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均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然而蟾蜍噻咛的促凋亡作用较弱;然而,在细胞Western blot实验中,蟾蜍噻咛及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明显增加LC3II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的表达,对肝癌细胞有显着的促自噬作用;体内试验中,通过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华蟾素、华蟾素注射液及其成分蟾毒灵、蟾蜍噻咛能够有效的抑制IL-6/JAK/STAT3炎症通路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对肿瘤治疗的预后具有帮助。结论:华蟾素、华蟾素注射液及其成分蟾毒灵、蟾蜍噻咛均能减少肿瘤机体炎症反应,并对自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蟾蜍噻咛作为华蟾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其抗凋亡作用较弱,但促进自噬作用较强;华蟾素及其成分的抗肝癌作用与凋亡、自噬、炎症反应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卢莹莹[8](2019)在《姜黄与蟾酥质量标准化研究》文中提出姜黄与蟾酥是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目前两者均收载于2015版《中国药典》。传统中医学认为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等。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姜黄采用性状、薄层色谱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等进行质量控制。现有的质量评价指标仍未全面反应姜黄的质量状况,因此,本论文建立了更加全面的姜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评价姜黄的整体质量、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三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挥发油含量测定、重金属含量测定、水分、灰分测定等。对不同等级的姜黄进行质量评价,建立姜黄质量等级标准。蟾酥来源于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春、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浆、加工、干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抗肿瘤、强心、阵痛、麻痹、抗炎等功效。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蟾酥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华蟾毒精与酯蟾毒配基的总含量不少于6.0%)。蟾酥中除了华蟾毒精和酯蟾毒配基外,蟾毒灵、沙蟾毒精等也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强心等作用。鉴于蟾酥中蟾蜍甾烯类成分的高活性、高毒性、安全窗窄,且用药不当易中毒等问题,亟需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价其质量,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研究基础。本论文中建立了蟾酥显微鉴别方法,优化薄层检识条件,增加蟾毒灵的含量测定,新增蟾酥指纹图谱研究,新增蟾酥重金属含量测定,并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蟾酥质量提高标准。1姜黄质量标准研究1.1薄层检识建立姜黄薄层检识方法,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姜黄药材与来源于同属植物的药材郁金、莪术、片姜黄区分开。通过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比对,收集的92批姜黄药材和39批姜黄饮片均为正品。1.2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测定收集全国各产地的92批姜黄药材和39批姜黄饮片,以甲醇超声提取45 min,以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C,430nm下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姜黄样品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着。其中广西和云南等产地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54%,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平均值为1.31%;饮片中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44%,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平均值为0.67%。四川和贵州优质产区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1.5%,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平均值为2.66%;饮片中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1.49%,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平均值为2.53%。《中国药典》中规定姜黄药材中姜黄素含量不少于1.0%,饮片中姜黄素的含量不少于0.9%。为了进一步提高姜黄的品质,建立姜黄等级标准。姜黄药材:一等品:姜黄素含量≥1.5%,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2.5%;二等品:姜黄素含量≥1.5%,2.0%≤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2.5%;三等品:1.0%≤姜黄素含量<1.5,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2.0%。姜黄饮片:一等品:姜黄素含量≥1.4%,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2.2%;二等品:0.9%≤姜黄素含,1.5%≤3种姜黄素类总含量<2.2%。1.3姜黄指纹图谱研究采用HPLC-DAD法建立姜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据此建立指纹图谱。姜黄指纹图谱中共有7个共有峰,对其中4个色谱峰进行标准品比对,进鉴定色谱峰分别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芳姜黄酮。姜黄药材的相似性系数在0.7-1之间,表明不同批次姜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姜黄饮片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9以上,表明姜黄饮片质量较为稳定。1.4姜黄重金属含量测定本论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姜黄药材与饮片中Cu、As、Cd、Pb等重金属的含量。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中药材重金属限量标准为参考依据,样品中镉元素的超标率为57.89%,其中四川和广西样品污染严重。其他元素的含量均符合限量标准。1.5其他检测项依据《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测姜黄药材与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和挥发油,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水分和总灰分均符合药典的相关标准;姜黄药材的挥发油含量合格率仅60%,而姜黄饮片的合格率为96%。2蟾酥质量标准研究2.1显微鉴别建立显微方法鉴别蟾酥中的掺假物质。采用60%硫酸乙醇装片,37批样品在镜片下观察均有少量不溶物(蟾皮、植物纤维、沙石等),说明蟾酥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采用碘液装片,37批中有6批样品镜片下出现具层纹的紫色颗粒,即6批样品中掺有淀粉。2.2薄层检识本论文建立的蟾酥薄层检识方法可以鉴别蟾酥药材的真伪。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3:3:2)为展开剂,蟾毒灵、华蟾毒精和酯蟾毒配基具有较好的分离度。37批样品经鉴定均为蟾酥。2.3蟾酥多成分含量测定本论文共收集了37批蟾酥药材,甲醇超声提取20min,以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 ℃,296nm下进行含量测定分析。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蟾酥中的待测成分,蟾酥药材中酯蟾毒配基与华蟾毒精的总含量在0.15%-7.37%之间,蟾毒灵在0.48%-1.99%。《中国药典》规定蟾酥中华蟾毒精与酯蟾毒配基的总含量不少与6.0%,依据此标准,5批样品符合药典规定。依据具体的实验结果制定蟾酥质量提高标准:华蟾毒精与酯蟾毒配基的总含量不少于6.0%。蟾毒灵的含量不少于1.0%。2.4 蟾酥指纹图谱研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据此建立特征指纹图谱,蟾酥指纹图谱中共有10个共有峰,通过标准品指认共鉴定出8个色谱峰(11α-OH蟾毒灵、沙蟾毒精、5-OH蟾毒灵、蟾毒它灵、5-OH华蟾毒精、为蟾毒灵、华蟾毒精、酯蟾毒配基)。2.5其他检测项依据《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方法检测蟾酥药材总灰分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总灰分符合药典的相关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蟾酥中重金属Cu、As、Cd、Pb的含量,结果显示13批药材中仅有1批样品的铜含量超标,其他元素含量均在限量值以下。

周谧,傅兴圣[9](2018)在《不同采收情况与干蟾皮中酯类成分含量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不同采收情况与干蟾皮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对比研究,为其药材质量评价与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采收情况的干蟾皮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进行测定。色谱柱:迪马C18(5μm,4. 6×250mm);流动相:乙腈-0. 5%磷酸二氢钾(50∶50)(用磷酸调节pH值3. 2);流速:1. 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96nm。结果测定的9批干蟾皮中,不同采收情况的干蟾皮含量的差异较大。测定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色谱分离良好,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1. 0250. 88μg·mL-1,r=0. 9999(n=6); 0. 9748. 54μg·mL-1,r=0. 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97%(n=9,RSD=2. 87%)、97. 74%(n=9,RSD=2. 03%)。结论干蟾皮合理的采收方法是取耳后腺未刮去浆的中华大蟾蜍剥取外皮,除净肌肉纤维,立即贴于板上或撑开,晾干。

陈瀛澜,郭夫江,卞雪莲,董志颖,吴迎春,李医明[10](2018)在《蟾酥干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变化考察》文中提出目的考察蟾酥Bufonis venenum鲜浆干燥炮制加工(日晒干燥、50℃真空干燥、50℃鼓风干燥、80℃鼓风干燥、冷冻干燥)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变化。方法 HPLC法和TLC法研究蟾酥不同干燥方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MTT法测试不同炮制干燥品抑制5种不同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效果。结果 5种不同加工炮制方法所得蟾酥,性状有较大差异;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之和都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大于6%;50℃和80℃鼓风干燥所得蟾酥具有比其他干燥方法更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效果。结论日晒及50℃鼓风干燥法所得蟾酥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外观性状。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虽然颜色不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但主要有效成分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二、蟾酥的采收与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蟾酥的采收与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蟾蜍的药用价值与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用价值及毒性作用
2 繁殖技术
    2.1 种蟾的选择
    2.2 雌雄鉴别
        2.2.1 繁殖季节判断雌雄的方法
        2.2.1.1 听蟾蜍鸣叫的声音
        2.2.1.2 观察蟾蜍的前肢趾上是否有婚垫
        2.2.1.3 观察蟾蜍背部颜色
        2.2.2 非繁殖季节的鉴别方法
        2.2.2.1 观察蟾蜍的个体大小
        2.2.2.2 观察蟾蜍前臂
    2.3 养殖场址的选择与布局
    2.4 繁殖及配种
3 养殖技术
    3.1 蝌蚪的培育
    3.2 幼蟾的饲养管理
    3.3 食物来源
        3.3.1 灯光诱虫
        3.3.2 培养蝇蛆
        3.3.2.1 接卵料配制
        3.3.2.2 底料的配制
        3.3.2.3 适时收获
        3.3.3 配合饲料
4 越冬技术
    4.1 提供越冬保护
    4.2 强化秋季营养
    4.3 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5 病害预防技术
    5.1 引入健康种蟾
    5.2 切断传播途径
    5.3 消毒栖息环境
    5.4 科学合理饲喂
6 蟾酥、蟾衣的采集
    6.1 蟾酥的采集
    6.2 蟾衣的采收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
        1.4.1 中药饮片
        1.4.2 药品标准
        1.4.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1.4.4 国家药品标准
        1.4.5 地方药品标准
2 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2.1 相关理论
        2.1.1 中药学理论
        2.1.2 中医学理论
        2.1.3 中药炮制理论
        2.1.4 药品监管科学理论
        2.1.5 统计学理论
    2.2 相关法律法规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年主席令 13 届第 31 号)
        2.2.2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国药监 2018 年第 16 号)
        2.2.3 《国家药监局关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备案程序及要求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0]2 号)
        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
        2.2.5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1987 年原卫生部)
    2.3 本草学概述
        2.3.1 本草、本草学、本草考证的内涵
        2.3.2 本草学的研究内容
3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现状研究
    3.1 国家中药饮片标准概述
        3.1.1 《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
        3.1.2 《中国药典》(2020 版)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及内容情况
        3.1.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内容及收载情况
    3.2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
        3.2.1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颁布时间及修订情况
        3.2.2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
        3.2.3 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收载情况
    3.3 小结
4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差异化分析
    4.1 地方标准体例情况
        4.1.1 地方标准之间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1.2 地方标准与《中国药典》(2020 版)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2 以三种中药饮片标准为例的差异化分析
        4.2.1 离散度分析法
        4.2.2 定性资料量化方法与赋分规则
        4.2.3 芜荑的差异化分析
        4.2.4 银耳的差异化分析
        4.2.5 甜瓜蒂的差异化分析
        4.2.6 分析结果
    4.3 小结
5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的规范制定方法研究
    5.1 医学标准项确定的方法研究
        5.1.1 确定[主治]项与[功能]项
        5.1.2 依据中医药理论确定[性味与归经]项
    5.2 以“芜荑”为例,确定医学标准项
        5.2.1 芜荑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项的比较
        5.2.2 芜荑“主治”的确定
        5.2.3 芜荑“功能”的确定
        5.2.4 芜荑“性味”的确定
        5.2.5 芜荑“归经”的确定
        5.2.6 芜荑的医学标准项的制定结果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蟾蜍类药材本草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名称考证
2 品种考证
3 采收炮制考证
4 性味归经考证
5 功能主治考证
6 配伍及剂型考证
7 用法禁忌考证
8 结语

(4)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乌头相关文献研究
    一、乌头名称衍变及川乌、草乌分化考辨
    二、乌头产地及基原考证
        (一) 产地考证
        (二) 基原考证
    三、乌头之毒
        (一) 毒性源流
        (二) 中毒机制
        (三) 中毒表现
        (四) 中毒解救
        (五) 使用禁忌
        (六) 配伍禁忌
        (七) 炮制减毒
        (八) 配伍减毒
    四、乌头性效
        (一) 性味归经
        (二) 功效主治
        (三) 性效特点
    五、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
        (一) 药材品质
        (二) 用量
        (三) 用法
        (四) 剂型
        (五) 配伍
        (六) 煎煮时间
        (七) 病证
第二部分 乌头减毒增效用药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 数据库选择标准
        (二) 乌头方信息数据库构建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挖掘技术
        (二)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 统计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历代含乌头方剂基本情况分析
        (二) 给药途径分析
        (三) 炮制分析
        (四) 剂型分析
        (五) 其它毒效相关因素分析
        (六) 量效关系研究
        (七) 乌头方配伍规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乌头毒效的辩证关系
        (一) 毒效一体
        (二) 毒效两面性
    二、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炮制
        (二) 剂型
        (三) 单复方及是否含酒
        (四) 用量
        (五) 给药途径
        (六) 配伍方法
    三、乌头主治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一) 痹证
        (二) 痛症
        (三) 寒痛证
        (四) 风寒湿证
        (五) 中风病
        (六) 疮疡病类
        (七) 虚寒证
        (八) 热毒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5)以蟾酥为例探讨“TOE”思路下的动物药质量控制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思路和方案设计
    1 研究背景
        1.1 动物药材疗效确切,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控制技术和水平亟待加强
        1.2 美国FDA推荐的植物药质控思路TOE,可能适合用于动物药的质量控制
        1.3 以蟾酥为例探讨动物药质量控制的方法,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4 蟾酥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 研究思路
    3 实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地调研、样品采集和制备
    1 基地调研
        1.1 养殖基地现状
        1.2 加工现状
    2 蟾酥药材收集
    3 同一来源鲜浆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制备
    4 蟾酥粉样品的收集
第三章 蟾酥药材中蛋白类成分研究
    第一节 蟾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蟾酥样品的SDS-PAGE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Nano LC-MS/MS的不同基原蟾酥样品差异蛋白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不同干燥方式对蟾酥蛋白成分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蟾酥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
    第一节 蟾酥药材质量标准完善与提高
        1 薄层鉴别
        2 特征图谱
        3 一测多评法相对校正因子的优化
        4 来源项
    第二节 蟾酥粉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动物药质量分析概况及蟾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林蛙人工驯养调查
    第一章 调查报告
    第二章 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二部分 蟾蜍油与哈蟆油比较研究
    第三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性状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性状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显微结构比较
        第三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膨胀度比较
    第四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1-甲基海因含量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水溶性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比较
        第三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磷脂类含量比较
        第四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核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第五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胆固醇含量比较
        第六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雌二醇含量比较
    第五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药效作用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抗疲劳药效作用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耐缺氧药效作用比较
第三部分 蟾蜍油毒性成分分析与急性毒性实验
    第六章 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
    第七章 蟾蜍油急性毒性实验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哈蟆油》
附图
综述 哈蟆油药材活性成分及林蛙有效部位开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干蟾的概况
    1 历史沿革
    2 研究现状
        2.1 蟾蜍的性状、生活特性及分布
        2.2 药用部位及其加工方法
        2.3 中华蟾蜍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干蟾皮及华蟾素注射液的我院用药情况
    1 干蟾皮用药情况
        1.1 蟾皮用法
        1.2 抽查方式
        1.3 使用情况
    2 华蟾素注射液的我院用药情况
        2.1 药品基本信息
        2.2 抽查方式
        2.3 分布与诊断
        2.4 中药注射剂的联用
    3 华蟾素胶囊医院使用情况
        3.1 药品信息
        3.2 抽查方式
        3.3 使用情况
    4 总结
第三部分 华蟾素注射液及华蟾素提取浓缩液的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蟾蜍噻咛含量测定
        2.2 华蟾素毒基含量测定
        2.3 酯蟾毒配基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第四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外吸收特性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受试样品制备
        1.3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aco-2细胞的培养
        2.2 建立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
        2.3 吸收实验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外药效研究
    1 抑制细胞增殖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2 细胞凋亡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华蟾素注射液及蟾蜍噻咛对SMMC7721细胞自噬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六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内药效研究
    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1.1 实验材料
        1.2 造模步骤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H_(22)荷瘤小鼠的病理组织观察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血清中IL-6的检测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4 华蟾素及其成分对IL-6/JAK2/STAT3 炎症通路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华蟾素及其成分对自噬通路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药饮片有效期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相关文章

(8)姜黄与蟾酥质量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姜黄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二、质量评价研究
    综述二 蟾酥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研究
        一、化 学成分研究
        二、质量评价研究
第二章 姜黄质量标准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姜黄薄层检识
        一、仪器与试剂
        二、药材来源
        三、姜黄薄层检识方法建立
        四、姜黄薄层检识结果
    第二节 姜黄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一、仪器与试剂
        二、试药
        三、药材来源
        四、色谱条件
        五、提取方法考察
        六、方法学考察
        七、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姜黄指纹图谱研究
        一、仪器与试剂
        二、试药
        三、药材来源
        四、色谱条件
        五、方法学考察
        六、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姜黄重金属含量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二、方法学考察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 姜黄中水分、总灰分、挥发油含量测定
        一、水分
        二、总灰分
        三、挥发油含量测定
    第六节 姜黄质量等级标准(草案)
        一、姜黄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编制说明
        二、姜黄饮片质量等级标准编制说明
第三章 蟾酥质量标准研究
    前言
    第一节 蟾酥显微检识
        一、仪器与试剂
        二、药材来源
        三、蟾酥粉末显微鉴别方法建立
        四、样品显微检识
        小结
    第二节 蟾酥薄层检识
        一、仪器与试剂
        二、药材来源
        三、蟾酥薄层检识方法建立
        四、蟾酥薄层检识结果
        小结
    第三节 蟾酥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一、仪器与试剂
        二、试药
        三、药材来源
        四、色谱条件
        五、提取方法考察
        六、方法学考察
        七、结果与讨论
        小结
    第四节 蟾酥指纹图谱研究
        一、仪器与试剂
        二、试药
        三、药材来源
        四、色谱条件
        五、方法学考察
        六、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 蟾酥中总灰分检测、重金属含量测定
        一、灰分
        二、重金属含量测定
    第六节 蟾酥质量标准(草案)
        一、蟾酥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第四章 全文总结
    一、姜黄质量标准结果与讨论
    二、蟾酥质量标准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9)不同采收情况与干蟾皮中酯类成分含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及检测限与定量限的测定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精密度试验:
        2.6.2 稳定性试验:
        2.6.3 重复性试验:
        2.6.4 加样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的优选
    3.2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3.3 流动相选择
    3.4 色谱柱考察
    3.5 采收情况与结果分析
    3.6 样品的储存时间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3.7

(10)蟾酥干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变化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2.1 不同干燥方式蟾酥样品的制备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不同干燥品中7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测定
        2.3.1 测定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的液相色谱条件[14]
        2.3.2测定其他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条件
        2.3.3方法学考察
        2.3.4 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HPLC分析
        2.3.5 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TLC分析
    2.4 MTT法考察不同干燥品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4.1 细胞培养
        2.4.2 样品处理
        2.4.3 MTT法考察不同炮制干燥的蟾酥提取物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四、蟾酥的采收与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蟾蜍的药用价值与养殖技术[J]. 宣雄智,黄小洋,朱文婷. 农业与技术, 2022
  •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D]. 孙婉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蟾蜍类药材本草考证[J]. 姜珊,谢明,郑佳,陈美池,肖洪贺.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2)
  • [4]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D]. 杜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以蟾酥为例探讨“TOE”思路下的动物药质量控制内涵研究[D]. 房蕴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6]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D]. 田梓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D]. 沈芳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姜黄与蟾酥质量标准化研究[D]. 卢莹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不同采收情况与干蟾皮中酯类成分含量对比研究[J]. 周谧,傅兴圣. 海峡药学, 2018(10)
  • [10]蟾酥干燥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变化考察[J]. 陈瀛澜,郭夫江,卞雪莲,董志颖,吴迎春,李医明. 中草药, 2018(08)

标签:;  ;  ;  ;  ;  

蟾蜍的收获和加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