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丛梦雪,胡一村,张晓勃,沈雄虎[1](2021)在《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IVC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罕见肉瘤,目前缺乏规范的诊疗手段及方法。迄今为止,外科手术是IVCL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近几年,针对IVCL不同分段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血管重建不同,手术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可能更加有效。
王旭,卢晓峰,张朋宾,李勇男,高秉仁[2](2021)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为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不典型且无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PIVCLMS诊断相对困难,误诊率较高,缺乏规范的诊疗手段及方法,患者预后较差。本文综合国内外近几年PIVCLMS的相关文献,对PIVCLMS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认识,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宋子健,陈锐,吕晨,冯翔[3](2021)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手术方式异同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来源的肿瘤侵犯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1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8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年龄26~76(50.1±12.8)岁,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诊,并接受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50例患者完成手术切除,1例患者术中中止手术。3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单纯取栓30例,切除下腔静脉2例(1例右侧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未行下腔静脉重建,1例左侧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下腔静脉重建);11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6例因肿瘤侵犯静脉壁而切除下腔静脉并行人工血管置换,4例切除肿瘤侵犯的部分下腔静脉壁并缝合重建,1例术中探查后无法切除肿瘤而中止手术;8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均未行下腔静脉切除及重建。随访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63.6%(7/11)和100.0%(8/8)。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术中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脱落并在围手术期死亡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肝淤血导致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各1例;随访期间死亡5例,均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和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在人口学、侵犯血管情况、癌栓/瘤栓脱落风险、疾病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手术,但目前尚无在术前评估手术难度、避免癌栓/瘤栓脱落及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钟欢欢,梁译文,张丽芝[4](2020)在《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的CT影像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CT检查,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与周围结构关系及是否发生转移,并结合国内外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文献,总结该病的CT特征。结果最终纳入5例患者,均为左侧单发病灶。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特征性的增强CT表现为边界清楚但不规则的较大肿块、多中心出现并同时累及肿块中心和边缘的坏死灶、未坏死部分持续增高的强化程度以及肿瘤内新生血管或针尖状血管断面等。5例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3例术后失访。结论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张翔,王亚红,陈跃鑫,刘暴,郑月宏[5](2019)在《罕见大隐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一例及文献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隐静脉平滑肌肉瘤(GSV-LMS)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大隐静脉平滑肌肉瘤的病例资料,并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41例大隐静脉平滑肌肉瘤资料共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1∶10,发病中位年龄59.5岁;以大腿最好发,无特征性临床表现,42.9%患者在初诊时发生误诊。手术完整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辅助放化疗指征、效果及方案尚不明确。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1%和77.5%。31.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
刘磊,王国良,马潞林,陆敏,刘承,侯小飞[6](2019)在《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瘤栓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临床上少见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8例肾上腺区巨大肿瘤(>7cm)合并静脉瘤栓病例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包括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0.6岁(31~62岁),右侧6例、左侧2例。首发症状包括腹部不适、高血压、Cushing面容、月经异常;特殊既往史包括肝硬化、肺癌。所有病例行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术前影像学已明确合并下腔静脉瘤栓5例、左肾静脉瘤栓1例;术中发现合并肾上腺中央静脉瘤栓2例。4例右侧合并下腔静脉瘤栓且瘤栓上极较高病例实施开放肿瘤切除及瘤栓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手术(右侧2例、左侧1例),1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平均肿瘤大小8.9 cm(7~11 cm),平均手术时间319 min(120~510 min),平均出血量629 mL(50~1 200 mL),术中输血2例,伤口感染1例。肿瘤类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癌3例、肾上腺转移瘤2例、肾上腺区平滑肌肉瘤2例。术中发现嗜铬细胞瘤瘤栓中混合机化血栓;肾上腺皮质癌层次欠清,包膜极易破;肾上腺转移瘤血供丰富;肾上腺区平滑肌肉瘤均侵犯下腔静脉形成瘤栓,血供不丰富。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1~15个月),1例肾上腺皮质癌术后4个月发生肝转移,于1年后死亡。结论:合并瘤栓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种类多,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需全面评估和完善术前准备;其手术难度大,方式多样,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均可行。
杨帆[7](2019)在《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T)临床少见,占所有肿瘤的0.2-0.6%。早期缺乏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复杂的腹膜后肿瘤与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关系密切。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腹膜后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仍是一项挑战。研究目的1.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2.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9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181例行根治术(开放手术131例,腹腔镜手术50例)。余1例行超声引导下腹膜后囊肿穿刺引流术,3例行姑息手术,7例行探查术。研究结果1.行 B 超、CT、MRI 和 PET-CT 检查各 106、171、30、19 例。检出率为 96.23%、100%、100%、100%。CT、MRI 和 PET-CT 的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 77.19%、80.00%、63.1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9cm是恶性肿瘤的预测因素(P<0.05)。尽管少数腹膜后肿瘤在影像上有较强的特征,仍靠病理才能确诊。2.47例(26.0%)行联合脏器切除,14例(7.7%)行腹部大血管修补重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术中输红细胞量少(70±243 vs236±408ml)、手术时间短(164±99 vsl99±99min)、术后住院日短(7±4vs12±8 天)(P<0.05)。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17例(9.4%)。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5.0%。最常见的是低热(13.7%),伤口脂肪液化(8.4%),肺部感染(4.6%),泌尿道感染(4.6%)。再次手术率为1.5%。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0.7%。单因素分析示恶性肿瘤、术中出血量≥200ml、手术时间≥180min、术中输红细胞、术中输血浆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200ml和手术时间≥180min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最常见的是低热(10.0%),低钾血症(8.0%),呕吐(6.0%),下肢静脉血栓(6.0%)。再次手术率为0。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2.0%。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10cm、术中出血量≥300ml、术中输红细胞量≥5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3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研究结论1.腹膜后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CT、MRI、PET-CT的检出率达100%。肿瘤最大径>9cm提示肿瘤为恶性可能。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依靠“金标准”病理。2.手术是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手术适应症范围内,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同样安全有效,具有术中输红细胞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精细操作等手段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黄建刚,王金永,郭美萍[8](2018)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两例的诊治体会》文中指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PIVCLMS)是一种临床罕见且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导致对该病的诊断较晚而错失手术及治疗机会,虽然本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 ,但只有切缘阴性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已被证实对预后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例行手术治疗的PIVCLMS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来介绍本病的发病
张梅,黄景,周琛云,刘春乘,文晓蓉[9](2016)在《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的多模态超声影像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的多模态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静脉肿瘤的患者9例,其中静脉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采用高分辨率灰阶超声检查在横切面及纵切面显示病变部位及大小,观察受累静脉是否增粗;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静脉病变内有无动脉血流信号;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2.4 ml后观察静脉内肿块的强化模式。结果本组平滑肌瘤患者6例,其中前臂头静脉3例,颈外静脉2例,右侧髂内静脉平滑肌瘤经下腔静脉延伸至右心房1例。4例静脉管径增粗;全部病例管腔内弱回声充填;彩色血流成像显示3例平滑肌瘤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所有平滑肌瘤在动脉期呈均匀高增强,静脉期呈较均匀低增强。本组3例髂-股静脉平滑肌肉瘤。静脉管径增粗呈瘤样扩张;管腔内查见不均质弱回声完全性充填;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肿块在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静脉期呈不均匀低增强,2例肿块内可见片状不强化区。结论静脉管径增粗对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有"预警"作用;肿块内动脉血流信号对静脉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造影对鉴别血栓与肿瘤有决定性意义。
冯翔,宋超,张雷[10](2015)在《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5例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肾上段下腔静脉受累部位和范围。肿瘤类别: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9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3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1例。依据肿瘤累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下腔静脉阻断平面及方法、重建方式、预防癌栓脱落的方法。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结果 19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10例在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0例行全肝血流阻断,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19例均行肿瘤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2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5例患者均切除病变段下腔静脉,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合并右肾切除者单纯结扎肿瘤近端和远端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3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并同时行子宫切除。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和2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行全肝血流阻断;5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直接缝合,1例行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后补片成形。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显露下腔静脉近、远端后悬吊,未阻断;均完整将肿瘤从下腔静脉剥离。1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拟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但术中发生癌栓脱落肺栓塞,患者死亡。35例患者中,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3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8 h(1.55.0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0mL(4005000mL)。34例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4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2d(6.016.0d)。3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60个月)。随访期间,1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和2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肿瘤复发死亡,1例肝癌患者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并非手术切除的禁忌证。根据肿瘤累及下腔静脉的范围和方式,选择合适的显露途径、阻断平面及血管重建方法,可安全切除肿瘤。
二、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VCL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
2 针对不同分段的IVCL手术治疗 |
2.1 Ⅰ型IVCL的根治切除治疗 |
2.2 Ⅱ型IVCL的肾静脉重建治疗 |
2.3 Ⅲ型IVCL的简单结扎治疗 |
3 IVCL肿瘤切除后的血管重建 |
4 IVCL的辅助化学治疗 |
(2)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表现 |
2 病理、免疫及遗传学特征 |
3 诊 断 |
4 鉴别诊断 |
5 治 疗 |
5.1 手术治疗 |
5.2 辅助治疗 |
6 总结与展望 |
(3)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手术方式异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3.1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
1.3.2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
1.3.3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 |
1.4 围手术期并发症诊断标准 |
1.5 术后随访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手术情况 |
2.2 围手术期情况 |
2.3 随访情况 |
3 讨 论 |
3.1 3种疾病存在诸多差异 |
3.2 手术治疗原则 |
3.3 未解决的问题 |
3.4 癌栓/瘤栓高度并不等同于手术难度 |
(5)罕见大隐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一例及文献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辅助检查 |
治疗 |
病理检查 |
文献荟萃分析资料 |
一般情况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 |
预后 |
讨 论 |
(6)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瘤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开放手术 |
1.2.2 腹腔镜手术 |
2 结果 |
3讨论 |
(7)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分析 |
1.1 前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统计方法 |
1.3 结果 |
1.3.1 一般资料 |
1.3.2 临床表现 |
1.3.3 术后病理类型 |
1.3.4 肿瘤最大径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
1.3.5 术前行B超检查结果分析 |
1.3.6 术前行CT检查结果分析 |
1.3.7 术前行MRI检查结果分析 |
1.3.8 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分析 |
1.3.9 术前行CTA检查结果分析 |
1.3.10 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
1.3.11 术前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
1.3.12 术前行DSA检查结果分析 |
1.3.13 术前行肾ECT检查结果分析 |
1.4 讨论 |
1.4.1 B超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
1.4.2 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
1.4.3 MRI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
1.4.4 PET-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
1.4.5 CTA、静脉肾盂造影、消化道钡餐造影、DSA、肾ECT检查的应用 |
1.5 小结 |
第二章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2 统计方法 |
2.3 结果 |
2.3.1 肿瘤联合器官切除情况分析 |
2.3.2 关于术中出现腹部大血管损伤的修补重建情况描述 |
2.3.3 根治性开放手术与根治性腹腔镜手术(包括中转开放)的比较 |
2.3.4 经腹膜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与经腹膜后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
2.3.5 腹腔镜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中转开放原因分析 |
2.3.6 转入ICU原因分析 |
2.3.7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
2.4 讨论 |
2.4.1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RS)的解剖学基础 |
2.4.2 腹膜后肿瘤生物学特征 |
2.4.3 临床表现 |
2.4.4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
2.4.5 术前准备 |
2.4.6 手术治疗技巧 |
2.4.7 术后并发症分析 |
2.4.8 重视术后复查与随访 |
2.5 小结 |
第三章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的多模态超声影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果 |
一、平滑肌瘤声像图特征 |
二、平滑肌肉瘤声像图特征 |
讨论 |
四、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研究进展[J]. 丛梦雪,胡一村,张晓勃,沈雄虎. 山东医药, 2021(34)
- [2]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疗进展[J]. 王旭,卢晓峰,张朋宾,李勇男,高秉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 [3]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手术方式异同分析[J]. 宋子健,陈锐,吕晨,冯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7)
- [4]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的CT影像特征[J]. 钟欢欢,梁译文,张丽芝. 华西医学, 2020(07)
- [5]罕见大隐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一例及文献荟萃分析[J]. 张翔,王亚红,陈跃鑫,刘暴,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03)
- [6]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合并瘤栓的诊断与治疗[J]. 刘磊,王国良,马潞林,陆敏,刘承,侯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 [7]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D]. 杨帆.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8]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两例的诊治体会[J]. 黄建刚,王金永,郭美萍.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01)
- [9]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的多模态超声影像特征[J]. 张梅,黄景,周琛云,刘春乘,文晓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10)
- [10]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J]. 冯翔,宋超,张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