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升南部矿区铁合金特种焦生产产业的发展

浅谈东升南部矿区铁合金特种焦生产产业的发展

一、浅谈东胜南部煤矿区铁合金专用焦炭生产工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洋[1](2020)在《西安城市雾霾演进与治理研究(1912-2019年) ——兼与英国伦敦雾霾的历史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发展带来技术革新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城市雾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英国伦敦雾霾与西安城市雾霾都具有工业化进程中雾霾城市的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雾霾的历史演进特征、空间区域分布、污染源、危害性、民众认知态度、治理措施及取得成效等,找寻工业作为城市雾霾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城市雾霾的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镜鉴,为铸就与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必要的学术探索。本文首先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别对伦敦和西安两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包括西安所在的风成黄土、风场作用、季风条件、盆地地形、降水量等因素以及伦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并概述了中外其他爆发雾霾的典型城市所具有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阐述了自然环境对雾霾生成的重要作用。雾霾的爆发除了特殊的自然因素作用之外,人为因素是重要的环节。西安与伦敦均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雾霾问题,在以煤炭为能源基础的前提下,两地工业发展迅猛发展,城市雾霾相伴而生。伦敦雾霾从初现期、持续期到爆发期的历史演进及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特征,针对雾霾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其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监管力度、民众参与程度、科学技术投入是英国城市雾霾治理的三要素。煤炭资源的动力保障及清末民国时期政府出台政策、实地考察、工业西迁等开发西北的战略举措成为西安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国以来煤炭运输条件的提升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西安市工业经济从过渡期、奠基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西安城市雾霾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古代以沙尘为主的“风霾”、“灰霾”现象到建国以来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城市雾霾,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西安市工业及家庭燃煤量的攀升,城市雾霾表现出空间区域分布及年代季节变化的特征,针对这一时期的城市雾霾问题,西安市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政府层面的综合治理及企业层面如发电厂作为重污染企业的减排措施等。近三十年来西安城市雾霾呈现出复合型污染以及范围扩大、程度加剧的新特征,城市空气污染源的复杂多样性、空气质量的年度及季节变化、雾霾空间分布及主要污染行业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针对西安市近三十年来城市雾霾的新特征,一系列治霾新措施相继出台,通过对我国雾霾治理路径及英国提升空气质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雾霾治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雾霾是一种空气污染现象,存在严重的危害性。伦敦与西安雾霾爆发后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城市交通运行、动植物与农作物生长、建筑物外观、全球气候及经济发展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性,中外其他典型城市在雾霾发生后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城市雾霾这一空气污染问题,民众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度。伦敦社会对雾霾的认知经历了从曲解到了解的转变过程,西安民众对雾霾则是从盲从转向清晰,可以看出两地民众对雾霾的认知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纵观两地的城市雾霾问题,存在众多异同点。在经济结构与环境问题的辩证关系、污染源与雾霾高发季、人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与城市雾霾的双重关系这四个方面两地存在一定相似性;民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雾霾引发的社会问题、所处自然地理环境、雾霾发生的经过及后果、两地雾霾发生时间段均有所差异。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以高耗能的工业经济为主导,煤炭依然是现在及未来我国主要燃料来源,因此雾霾的治理任重而道远;从自然地理、燃料结构、群体意识、人地关系四个方面文末对西安雾霾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对未来西安市雾霾治理的自身优势做了分析,并提出雾霾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例如推动科技进步与产品研发、提升民众环保理念等。在环境保护成为人类共同使命的今天,在“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我们期待“繁荣”与“清洁”和谐共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会更加美丽。

沙尔合古丽·合得尔拜[2](2017)在《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资源,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是中亚五国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综合实力在前苏联时期加盟国中排列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制造业是在前苏联时期发展起来的,在苏联卫国战争到二战结束的时期里苏联中部地区的部分制造业搬迁至哈萨克斯坦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50年代,哈萨克斯坦制造业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形成。80年代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各部门产品相对丰富,但苏联长期的行政命令体制阻碍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全苏经济一道,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在80年代发展停滞不前。受前苏联推行的“劳动分工”政策影响,哈萨克斯坦制造业结构发展缓慢。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就业和居民人均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目前,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的出口,但是,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特别是,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贡献较低,因此,哈萨克斯坦政府先后提出“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哈萨克斯坦-2030”战略和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其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针对发展哈萨克斯坦制造业的。本文在上述背景和研究思路下研究哈国制造业发展。首先、从制造业相关理论和哈国战略政策出发,通过钱纳里标准化模式和霍夫曼系数来评价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发展水平。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标准结合历年来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来判断,判断结果为哈国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其次,对哈国制造业结构现状进行了阐述,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不高,哈国制造业结构中重型工业领域占主导地位,制造业结构不调整,发现制造业集聚现象。再次、通过产业集聚指标的测度分析了哈国制造业集聚程度。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哈国16个地区的空间格局,经过数据处理后出现哈国10个地区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制造业集聚度十分明显,五个地区的集聚度劣势。运用基尼系数分析行业的空间格局是否平衡,经过计算后出现哈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空间格局不均衡,烟草制品业和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空间格局上出现高度集聚现象,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1个制造业领域分散集聚。最终、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对GDP、就业、对外贸的影响,结果为制造业能促进GDP、就业、对外贸易的增长。

刘风[3](2016)在《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被广泛应用到电力、钢铁、化工等领域。但是在煤炭运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优质煤滥用、低质煤未经充分洗选直接投入市场等。此类现象不仅会显着降低煤炭资源使用效率,还将在大规模、长距离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运力浪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煤炭分类分级利用为指导,以促进我国煤炭资源流动效率提升与节能减排作为目标,提出了煤炭供需匹配度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煤炭供应企业产品的种类、质量与需煤企业设备用煤偏好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从煤炭生产企业向煤炭需求企业进行的煤炭调运在方向、距离和用煤单位设备效率与理想状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选取煤炭流动中参与企业为研究主体,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煤种、煤质、运输距离、运输方向、设备评级为评价指标,以双边匹配为实现方法得到供需企业间的综合匹配度,最终以实现全国煤炭供需匹配度最优以及全局周转量最低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为了衡量匹配模型对于现实煤炭流动的优化作用,以全国总周转量最低为目标的情景也被引入到本研究中。由于本文的目标在于以提升企业匹配度带动国家整体煤炭资源流动的优化,所以在广泛收集国内煤炭供需企业数据的基础上最终选择2206个煤炭生产节点与1500个煤炭需求节点带入模型计算。通过优化模型结果以及与其最低周转量情景的比较有以下主要结论:(1)匹配模型下的各省份煤炭杂质外运量较最低周转量情景下降了10%左右,其下降趋势在各煤炭主要生产省份体现的更为显着;(2)匹配模型可显着缓解稀缺煤炭资源滥用情况,使煤炭按工业部门分配更为合理;(3)匹配方法可通过限制煤炭流动中杂质成分含量的手段促进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总体来看,匹配优化模型的应用可以在煤炭资源流动过程各环节起到优化作用,通过与最低周转量情景的对比可为政府设计优化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根据优化模型结果,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如在深入分析原煤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洗选程度;根据匹配模型优化结果指导各省份煤炭运销以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煤炭企业制定多元化煤炭运输方案等等。与此同时,国家可借鉴匹配模型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宏观调控,最终实现国家煤炭流动的优化。

杨震宇[4](2015)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曾经促成了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市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巨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工业开始衰退,遗留下大量的工业遗址。这些遗址成为了阻碍城市发展的伤疤。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对工业遗址的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城市规模的扩张,我国也开始了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工作。由于复杂的原因,导致我国工业遗址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所讨论的“工业遗址改造”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明工业遗址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工业遗产。第二,研究西方国家工业遗址改造的经验,对德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各国的特点,并总结其中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第三,明确“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阐述景观设计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类型划分,并分析国外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研究他们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可借鉴经验。第四,比较我国工业遗址与西方的差异性、分析我国工业遗址改造的现状,提出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第五,通过对国外经验及我国现状的类比分析、归纳与总结,尝试找到针对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问题的对策。主要策略如下:1、根据工业遗址的场地特征,建立景观设计目标的评价决策体系。2、将景观设计与工业遗产的利用相结合,建立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及景观设计强度的分级体系。3、通过景观设计强化工业遗址的空间特征。4、景观设计与遗址工业风貌相协调。5、通过景观设计将生态修复的技术和过程进行可视化演示。6、强调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7、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8、注重景观设计的公众参与。在提出设计策略后,将这一研究成果运用到南通油脂厂工业遗址改造的景观设计实践中,来检验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得出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问题的基本结论。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可以兼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工业遗址物质环境的更新,是工业遗址综合复兴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针对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领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决策方法并将其引入景观设计实践;建立生态修复技术的景观可视化演示体系;强调景观设计与艺术等学科的交叉及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指导设计实践的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关注,让中国即将消失的工业风景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保护,从而留住那些中国人共同的工业记忆。

李舒扬[5](2014)在《神木县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像一把双刃剑,煤矿的开采必然会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矿区及周边的村民会因此迅速受益。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迅速开采,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以及当地村民福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资源毁损、矿区污染等,不利于当地村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些矿区在资源开发枯竭时,当地村民会陷入生活困境。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土地塌陷等问题愈发严重,相关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存在不足。学术界对煤矿开采所导致的生活福利影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但对于当地村民福利影响研究近乎空白,所以文章力图从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影响角度,加深度和拓展矿区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视角,结合陕西榆林市神木县的矿区建设经验,通过实地走访及相关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利用物元分析法,从矿区周边农村生态状况、对当地村民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影响问题,并制定了该影响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实例运用,努力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矿区发展战略制定中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普遍的指导作用,以方便将有效的支持工具提供给需要作出政策选择的相关决策者,为矿区村民经济发展的提供一个可供借鉴建设模式,以实现神木县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矿区村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赵子铭[6](2013)在《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人们通过特有集中方法形成的产业集聚,进而以其拥有的国内国际竞争优势引领行业市场。这为发展经济、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深化,国内及全球市场中多种经济成分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过加入世贸组织后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全球化合作与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加速产业集聚的重要性和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如今,传统工业革命以来的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逐渐被未来发展学派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替代。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抓住了当前我国快速工业化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样方兴未艾。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开发园区也又一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由于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原因,中国开发区也处于重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调整同在,发展仍是主旋律,调整将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国开发区只有通过积极调整转型,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的优化,实现产业管理能力、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实现中国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工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并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煤基产业。随着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电一体化、IGCC多联产系统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煤基经济及产业园区对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保障能源安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学、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工业学、嵌入式直接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学科对全国煤基产业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有特色的阜阳煤基产业集聚区的布局框架。通过对全国、安徽、阜阳煤基产业尤其是煤化工产业的层次分析,演绎和推理出现阶段煤基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方向。从而科学制定出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对阜阳煤基产业经济的SWOT分析,明确指出了阜阳煤基产业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并制作出了阜阳煤基产业及主产品耦合链图。通过对比分析阜阳与外阜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阜阳地处中原开发区、皖北重点开发区、国家扶贫区等优惠政策叠加优势尤其是后发展区位优势,提出阜阳煤基产业园区发展应首先聚集全市范围内煤基企业标准化入园;并积极服务好昊源化工集团、晋煤集团等煤基龙头企业榜样性入园。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及阜阳煤基产业发展的定性分析,建立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钻石模型对阜阳煤基产业经济行业及全球竞争力进行针对性分析,更加清晰、直观的掌握了产业园区的主动竞争态势,更准确的指导规划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及循环产业链建立,更有效地指导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践。提出煤基园区开发与新型城镇建设同步,开发性融资与园区建设同行的政府与企业耦合式合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政府园区开发性资金短缺的发展障碍和产业园区运行管理效率问题。提出园中园经营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基本要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型央企项目融资与招商渠道优势,引进台塑集团等全球着名企业,牵领台湾产业园、医疗耗材产业园、国际物流园等,从子园区顶层设计开始就引进全球最先进规划理念和经营制度,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发挥全球500强企业的市场辐射与产业带动作用。

边境祥[7](2013)在《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需要所作出的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战略变革与创新。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产业转型对于大多数的资源枯竭型企业迫在眉睫,而在转型过程中能够有所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切实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案例少之又少,大多数城市在进行产业转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甚至走向失败,能否顺利、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不仅关系着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乌海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资源型产业,以煤焦化、氯碱化工为发展重点,打造煤焦化、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若干个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前列的重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乌海市焦炭、PVC交易中心,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乌海市的自有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并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受资源优势日渐衰减和市场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乌海市资源型产业推进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而且任务紧迫艰巨,压力巨大。本文在分析资源型产业发展趋势、相关产业技术进展和政策环境等影响产业发展各项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乌海市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和乌海市自身资源、基础设施、环保、区位优势及政策等优劣势分析,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对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述,研究其产业转型的战略定位、设计和选择,得出乌海市应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采取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展资本运作等措施,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步伐,推进产业结构的多元性,推进经济、城市两个转型,建立完善的科学发展体系,提升城市发展层次。

田富军[8](2012)在《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四大问题,并不断探索这四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在此严峻的形势下,20世纪80年代初,在联合国向世界发出呼吁下,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并以各种形式的运动和实践积极地推进。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工业部门燃料动力、化工原料和民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能源商品。煤炭古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5%的化工原料、85%的城市民用燃料以及73%的商品能源总消费。但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巨量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利用过程中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资源回收率低、浪费现象严重,造成煤炭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更造成环境日益破坏、污染严重和生态失衡;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是全国特大型企业,也是国家经贸委确定的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义马矿区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现有23对生产矿井和30多个生产辅助单位,企业资产总值60多亿元。近年来,义煤集团确立了煤、电、铝、化、建多元化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强化经营管理,实施科技兴煤,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进入了义煤集团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义煤集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①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元化发展欠缺;②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③专业人才引进比较困难;④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渐凸出。随着义煤集团的发展,只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较好的解决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以“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切入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依可持续发展理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紧紧围绕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采用定性和定量、对比与系统、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制定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分析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动态、内容和方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态,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详细的阐述了本文相关的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这些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分析。本章首先从煤炭行业界定和基本知识对煤炭行业进行了介绍;其次,从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行业现状、大型煤炭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趋势,世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的异同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世界煤炭行业的发展概况:最后,从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产业组织分析、行业细分、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评价、煤炭行业发展预测与展望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状况。第四章,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内部环境分析。本章从义煤集团概况、资源状况、产品结构、市场分布和产销状况、人力资源和财务状况等六个方面对义煤集团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义煤集团与同行业企业比较研究。本章首先对义煤集团与省内煤炭企业进行了比较;其次,把义煤集团与省外的煤炭企业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比较,得出了义煤集团发展的启示。第六章,义煤集团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本章首先对义煤集团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SWOT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义煤集团的产业机构、资源开发、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七个方面的战略进行了选择。第七章,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本章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并对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博弈分析。第八章,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其次,结合相应的原则制定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次,结合专家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明确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第九章,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本章在前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途径有:依靠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运行;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整治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开发秩序;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勇于承担责任,提升企业形象。提出了保障措施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正确处理五大关系。第十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文的所有研究结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从义煤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制定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该战略实施的对策与措施;(2)开展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影响义煤集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矛盾与问题;(3)构建了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义煤集团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比较强劲的。

吉布[9](2012)在《蒙古国煤炭企业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相比,蒙古国煤炭保有储备达到240亿吨,世界排名第9位,2010年的开采量达到2520万吨,世界排名第20位,可见蒙古国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中蒙两国贸易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五年来两国的煤炭合作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正是蒙古国煤炭开采行业的繁荣发展的时期,煤炭产值不仅对蒙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蒙古国人口发展,环境变化产生的众多影响都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蒙古国应利用世界发展趋势面向亚洲的良好的时期,抓住煤炭行业开采的良好机会,增加煤炭的出口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冶金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而煤炭产品对冶金行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近几年焦煤的供应处于缺口,由进口的焦煤来弥补,蒙古国的煤炭企业应抓住向中国出口煤炭的良好时机。作为一名蒙古国留学生我也应该利用在华学习的机会做相关的研究,因此研究蒙古国煤炭企业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研究本课题的背景以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等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蒙古国煤炭资源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当前和未来的产量,煤炭运输和出口口岸等;第三部分对中国的焦煤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包括它的储量、供需、进出口、价格及变化趋势、运输等内容;第四部分是关于蒙古国煤炭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第五部分对本论文研究进行了总结。

刘艳艳[10](2011)在《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超过90%,是全国6个依赖度最高的省区之一。这种过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据相关报道,内蒙古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量/人口数量)已居全国第一,处于“高碳消耗”状态,是比较典型的高碳经济区。而且,在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内蒙古排倒数第一(人均GDP含金量同时也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因此,内蒙古的低碳经济增长确实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来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除了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具有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都具有很大局限性,而对于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更是有限,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其次,还具有借鉴和应用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但鉴于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有其特殊性,国家层面或国际经济体组织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对民族地区并无太强的指导意义。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始阶段,或尚未起步。因此,结合内蒙古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研究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层面的经济可持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来探索适合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并给以其理论方面的建议,以作为其他民族地区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时的参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研究议题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导论和第一章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简要指明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思路方法之后,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全球(包括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二章分析了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现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三章是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本章在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CDM的运行机理和交易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之后,以内蒙古成功的CDM项目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CDM项目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第四章从地区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低碳技术和低碳融资,以及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等几个方面提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浅谈东胜南部煤矿区铁合金专用焦炭生产工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东胜南部煤矿区铁合金专用焦炭生产工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城市雾霾演进与治理研究(1912-2019年) ——兼与英国伦敦雾霾的历史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雾霾城市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伦敦的地理位置与气象特征
    第二节 西安的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二、气候特征及降水条件
    第三节 地理因素对城市雾霾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与伦敦雾霾的关系
        二、地理环境助推西安雾霾发生
    第四节 主要雾霾城市的地理特征
        一、洛杉矶特殊地理因素促成雾霾的形成
        二、北京地理环境加剧雾霾的严重程度
    小结
第二章 伦敦城市雾霾的历史探究
    第一节 英国煤炭资源的空间特征
        一、英国煤炭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
        二、英国煤炭资源的空间格局
    第二节 伦敦雾霾的历史回顾
        一、伦敦雾霾爆发的主要成因
        二、伦敦雾霾的历史演进及空间特征
    第三节 伦敦城市雾霾的政府治理及民众应对
        一、早期环保人士的反烟斗争
        二、政府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模式
        三、民间团体参与雾霾治理
        四、科技进步提升空气监测水平
    小结
第三章 西安工业化进程中的雾霾态势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西安工业起步的条件
        一、煤炭资源是能源保障
        二、政府对西安工业经济的开发
    第二节 建国以来西安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煤炭运输条件的提升为工业生产提供便利
        二、西安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西安市雾霾的历史演进
        一、民国前西安市空气质量概况
        二、民国时期西安空气质量良好
        三、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西安城市雾霾的特征
    第四节 西安市城市雾霾治理的举措
        一、限煤运动的开展
        二、发电厂的废气减排措施
        三、城市雾霾的综合治理
    小结
第四章 近三十年来西安雾霾呈现的新特征
    第一节 西安城市雾霾近三十年来变化趋势
        一、近三十年来我国雾霾问题总体概述
        二、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雾霾的变化特征
        三、近二十年来西安市雾霾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近三十年来西安雾霾的阶段性特征
        一、雾霾呈现复合型特征
        二、雾霾程度加剧,范围扩大
    小结
第五章 近三十年来西安雾霾的治理及成效
    第一节 西安市近三十年来雾霾治理的新举措
        一、政府加大治理力度
        二、加强污染源的治理
        三、扩建城市绿地面积
        四、企业配合,科技支撑
        五、能源转型、产业升级
    第二节 中英两国改善空气质量的路径对比
        一、近三十年来我国雾霾治理的历程
        二、英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
        三、我国雾霾治理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伦敦与西安雾霾的治理成效
        一、伦敦雾霾治理成效显着
        二、西安雾霾的治理成效
    小结
第六章 城市雾霾的危害性
    第一节 雾霾危害性概述
    第二节 国外主要城市雾霾事件及其危害程度
        一、美国洛杉矶城市雾霾带来的危害
        二、美国多诺拉镇及其他城市的遭遇
        三、日本城市雾霾及其危害性
        四、其他地区雾霾的爆发及负面影响
    第三节 伦敦雾霾的危害性
        一、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
        二、对建筑物及动植物的损害
    第四节 西安雾霾的负面影响
        一、对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二、对城市交通造成负面影响
        三、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四、雾霾造成经济损失
    小结
第七章 城市雾霾的认知度
    第一节 从曲解到了解——伦敦社会对雾霾的认知
    第二节 伦敦雾霾时代的文学书写与历史记忆
    第三节 从盲从到清晰——西安民众对雾霾的认知过程
        一、我国公众对城市雾霾的总体认知
        二、西安市民众对雾霾的认知态度
        三、了解民众认知有益于政府开展雾霾治理
    第四节 西安与伦敦对雾霾认知度的差异
    小结
第八章 城市雾霾的中外异同
    第一节 两地城市雾霾的相似之处
        一、经济社会结构与环境问题的辩证关系
        二、人与环境关系的普遍性
        三、空气污染源及雾霾高发季的一致性
        四、城市雾霾与科学技术的双重关系论
    第二节 伦敦与西安雾霾问题呈现的差异性
        一、经历过程及后果的差异
        二、民众参与度形成鲜明对比
        三、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
        四、雾霾发生时间段不同
        五、伦敦雾霾引发社会问题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2)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简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制造业
        2.1.2 产业集聚
    2.2 相关理论简述
        2.2.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3 哈萨克斯坦工业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3.1 哈萨克斯坦工业化发展战略
        3.1.1“哈萨克斯坦—2030”战略
        3.1.2“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
        3.1.3“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计划
        3.1.4“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
    3.2 哈萨克斯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3.2.1 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型选择分析
        3.2.2 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4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4.1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整体规模与分类
    4.2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内部结构现状
        4.2.1 金属冶金工业
        4.2.2 食品制造业
        4.2.3 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
        4.2.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2.5 机械制造业
        4.2.6 其他制造业
    4.3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结构特征
        4.3.1 制造业结构中资源型领域占主导地位,重型化趋势
        4.3.2 制造业分布不均衡,出现集聚现象
        4.3.3 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5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集聚化分析
    5.1 制造业整体集聚化分析
    5.2 分区域集聚化分析
        5.2.1 基于区位摘指数的分区域分析
        5.2.2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分行业分析
    5.3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集聚化分析
6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对GDP的影响
    6.2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
    6.3 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7 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7.1 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7.1.1 美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
        7.1.2 德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
        7.1.3 日本制造业发展的经验
        7.1.4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
        7.1.5 俄罗斯制造业的发展
    7.2 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对哈萨克斯坦的启示
        7.2.1 制造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7.2.2 政府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
        7.2.3 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
    7.3 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资源流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能源效率理论
    2.4 双边匹配理论
3 煤炭供需匹配的概念及评价体系
    3.1 概念界定
    3.2 供给方评价指标
    3.3 需求方评价指标
    3.4 不同类型指标的处理方式
    3.5 匹配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模型
    4.1 建立优化模型
    4.2 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结果及分析
    5.1 两种情景下的中国煤炭及灰分流动情况
    5.2 运输距离优化结果分析
    5.3 灰分流动优化结果分析
    5.4 煤种匹配优化结果分析
    5.5 节能减排优化结果分析
    5.6 主要输入输出省份优化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供需匹配的煤炭资源流动优化对策
    6.1 参考匹配优化结果,合理组织煤炭运销
    6.2 减少低质煤流动量,加大煤炭洗选力度
    6.3 转变铁路运输格局,多元化安排煤炭调运
    6.4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煤炭适销对路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释题
        1.3.1. 关于工业遗址改造的理解
        1.3.2. 关于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的理解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方法
        1.5.1. 基础研究
        1.5.2. 文献综合
        1.5.3. 论证分析
        1.5.4. 案例研究
        1.5.5. 设计实践
    1.6. 研究框架
2. 工业遗址改造的相关概念
    2.1. 工业
    2.2. 工业用地
        2.2.1. 工业用地与城市的关系
        2.2.2. 工业用地的类型
    2.3. 工业遗址
        2.3.1. 工业遗址的定义
        2.3.2. 工业遗址产生的原因
    2.4. 工业遗址改造
        2.4.1. 工业遗址改造的发展历程
        2.4.2. 工业遗址改造的内容
    2.5. 工业遗产
        2.5.1. 工业遗产的定义
        2.5.2. 工业遗产的价值
        2.5.3. 工业遗产的保护
    2.6. 工业遗址改造与工业遗产保护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3. 西方国家工业遗址改造的实践
    3.1. 德国工业遗址改造的实践
        3.1.1. 鲁尔工业区的概况
        3.1.2. 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
        3.1.3. 借鉴意义
    3.2. 美国工业遗址改造的实践
        3.2.1. 棕地的治理与复兴
        3.2.2. 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激励
        3.2.3. 艺术作为改造的动力
        3.2.4. 借鉴意义
    3.3. 英国工业遗址改造的实践
        3.3.1. 工业考古学与工业旅游
        3.3.2.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
        3.3.3. 借鉴意义
    3.4. 荷兰工业遗址改造的实践
        3.4.1. 稀缺的土地资源
        3.4.2. 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的复兴
        3.4.3. 借鉴意义
    3.5. 本章小结
4. 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
    4.1. 景观设计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作用
        4.1.1. 工业遗址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4.1.2. 有效的保护工业遗产
        4.1.3. 全面的体现工业风貌
        4.1.4. 有效提升土地的价值
        4.1.5. 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4.2. 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的类型
        4.2.1. 按景观的空间形态划分
        4.2.2. 按工业遗址改造后用途划分
    4.3. 国外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的实践
        4.3.1. 以生态修复为特征的案例
        4.3.2. 以工业遗产保护为特征的案例
        4.3.3. 以综合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案例
        4.3.4. 以艺术为特征的案例
        4.3.5. 以前卫风格为特征的案例
        4.3.6. 国外实践案例汇总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的现状
    5.1. 我国工业遗址与西方的差异性
        5.1.1. 工业发展阶段的差异
        5.1.2. 土地产权的差异
        5.1.3. 开发观念、政策、法规的差异
        5.1.4. 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与资金投入的差异
    5.2. 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的现状
        5.2.1. 北京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现状
        5.2.2. 上海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现状
        5.2.3. 我国工业遗址改造的设计案例汇总
    5.3. 我国工业遗址改造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5.3.1. 决策者导致的改造思路的偏差
        5.3.2. 景观设计师对工业遗产认识的误区
        5.3.3. 景观设计师在改造中的角色问题
        5.3.4. 景观设计风貌的控制问题
        5.3.5. 景观生态修复的实践问题
        5.3.6. 技术与管理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策略
    6.1. 建立景观设计目标的决策体系
    6.2. 景观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相结合
        6.2.1. 建立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
        6.2.2. 建立景观设计的分级体系
    6.3. 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6.3.1. 因地制宜、强化空间特征
        6.3.2. 巧于因借、丰富立面元素
        6.3.3. 丰富空间设计层次
    6.4. 景观风貌设计策略
        6.4.1. 原有工业元素的景观利用
        6.4.2. 新设计内容与原有风貌相协调
    6.5. 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6.5.1. 加强污染物调查与治理力度
        6.5.2. 利用场地自然修复过程
        6.5.3. 土壤生态修复的景观演示
        6.5.4. 水体生态修复的景观演示
        6.5.5. 强化乡土植物的运用
    6.6. 景观可持续设计策略
        6.6.1. 废旧材料再利用
        6.6.2. 能源可持续利用
        6.6.3. 雨水控制利用
    6.7.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策略
        6.7.1. 大地艺术
        6.7.2. 雕塑艺术
    6.8. 公众参与策略
        6.8.1. 设计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6.8.2. 增加公众参与热情
    6.9. 本章小结
7. 基于设计策略的工业遗址改造景观设计实践——南通油脂厂景观设计
    7.1. 南通油脂厂的历史研究
        7.1.1. 张謇与大生集团
        7.1.2. 南通油脂厂的历史沿革
        7.1.3. 南通油脂厂改造的契机
    7.2. 场地现状研究
        7.2.1. 现场踏勘
        7.2.2. 调查走访
        7.2.3. 记录测绘
    7.3. 景观设计目标的确立
    7.4. 景观空间与风貌设计
    7.5. 工业遗产的评价与再利用体系
    7.6. 景观生态修复
    7.7. 景观可持续设计
    7.8.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
    7.9. 公众参与
    7.10. 项目初步成果
    7.11.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成果
致谢

(5)神木县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经验研究
        1.2.1 国外经验研究
        1.2.2 国内经验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福利的相关概念
        2.1.1 福利的定义
        2.1.2 福利的衡量标准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外部性理论
        2.2.2 社会保障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神木县煤矿开采调查研究
    3.1 神木县煤矿基本情况
    3.2 神木县煤矿开采现状
    3.3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影响的实地调研
        3.3.1 问卷设计
        3.3.2 调研对象选择
        3.3.3 评价指标选择
        3.3.4 数据统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物元分析法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影响模型构建
    4.1 煤矿开采对福利影响物元
    4.2 煤矿开采对福利影响评价物元模型
        4.2.1 确定结域物元和经典域及待判物元矩阵
        4.2.2 关联函数及关联度的确定
        4.2.3 综合关联度的计算
    4.3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影响的权重确定
        4.3.1 数据来源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影响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
        4.4.1 经典域、节域、待判定物元的确定
        4.4.2 模型计算
    4.5 评价结果分析
        4.5.1 分项指标分析
        4.5.2 总体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影响及对策建议
    5.1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的影响
        5.1.1 经济发展影响
        5.1.2 社会保障影响
        5.1.3 生态环境影响
    5.2 神木县煤矿开采对村民福利损害的原因分析
    5.3 神木县煤矿开采的对策分析
        5.3.1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5.3.2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矿区居民生活质量
        5.3.3 开发与保护并行,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文章内容总结
    6.2 文章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际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1.5.1 预期研究成果
        1.5.2 拟创新点
第2章 特色园区及相关理论发展实践
    2.1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发展实践
        2.1.1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与演变
        2.1.2 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2.2 清洁生产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2.2.1 清洁生产思想及学说
        2.2.2 清洁生产的发展实践
    2.3 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2.3.1 工业生态学基本内涵
        2.3.2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2.3.3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基础
    2.5 交易费用和工业共生理论
        2.5.1 交易费用理论
        2.5.2 共生系统中的企业交易成本
        2.5.3 共生系统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2.6 产业集群理论
    2.7 非平衡发展理论
    2.8 增长极理论
    2.9 核心—外围理论
    2.10 空间扩散理论
    2.11 FDI与嵌入式投资理论
第3章 经济开发区及煤基产业发展路径
    3.1 国内开发园区的发展
        3.1.1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背景
        3.1.2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历程
        3.1.3 国内开发园区的发展作用
        3.1.4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3.1.5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的前景展望
    3.2 煤基产业的发展路径
        3.2.1 煤基产业与煤化工
        3.2.2 新型煤化工产业特点与发展
        3.2.3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
        3.2.4 现代煤基产业发展趋势
    3.3 全国煤基产业园区分布及效益分析
    3.4 典型成功煤基产业园区经验启示
        3.4.1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3.4.2 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园
        3.4.3 阳煤太化清徐煤化工园区
    3.5 安徽煤基产业经济发展路径
第4章 阜阳煤基经济及其园区产业发展
    4.1 阜阳市自然资源与经济概况
        4.1.1 阜阳市区位、资源与经济条件
        4.1.2 颖东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
    4.2 阜阳煤基产业及其经济发展
    4.3 阜阳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4.3.1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
        4.3.2 阜阳市经济开发区
        4.3.3 安徽颍东经济开发区
        4.3.4 国投新集口孜东矿
    4.4 阜阳经济产业园区对比分析
        4.4.1 各园区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
        4.4.2 园区招商普遍水平低下
        4.4.3 阜合产业园经验借鉴
    4.5 设立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项目风险评估
        4.5.1 政策性风险
        4.5.2 技术变革性风险
        4.5.3 市场变化性风险
        4.5.4 金融变化性风险
        4.5.5 决策管理性风险
        4.5.6 不可预见性风险
    4.6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项目SWOT分析
        4.6.1 Strengh
        4.6.2 Weakness
        4.6.3 Opportunity
        4.6.4 Threat
第5章 制度创新促推阜阳煤基产业发展
    5.1 产业集聚促成产业园区起步发展
        5.1.1 全市煤基产业标准化集聚
        5.1.2 扩大煤基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5.1.3 引入先进产业规化理念,拓展煤基经济主导产业链
    5.2 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引领阜阳煤基经济可持续发展
        5.2.1 着力应用新型技术,引领园区产能跨越式增长
        5.2.2 大型央企和跨国集团嵌入式、规范化运作,确保产业园区产业稳定发展
        5.2.3 耦合式经营解决开发性资金短板,园中园模式分散经营风险
    5.3 钻石模型分析-营造园区核心竞争力
        5.3.1 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
        5.3.2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生产要素优势分析
        5.3.3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需求市场优势
        5.3.4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5.3.5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5.3.6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机会因素分析
        5.3.7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政府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6.2 本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附录2 论文发表及学术成果

(7)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2.1.1 国内资源型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
        2.1.2 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2.2 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技术支持分析
        2.2.1 生产工艺方面
        2.2.2 清洁生产技术进展
    2.3 乌海市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3.1 乌海市周边地区环境分析
        2.3.2 乌海市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分析
        2.3.3 乌海市边贸环境分析
第三章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3.1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势分析
        3.1.1 政策优势
        3.1.2 地理区位优势
        3.1.3 资源优势
        3.1.4 环保优势
        3.1.5 化学工业发展优势
        3.1.6 当地政府优惠政策
    3.2 劣势分析
    3.3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和主要问题
        3.3.1 需要掌控的机遇和发挥的优势
        3.3.2 需要应对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4.1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战略SWOT分析
    4.2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定位
        4.2.1 国家层面
        4.2.2 区域层面
    4.3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战略任务
        4.3.1 实现资源型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3.2 实现区域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4.3.3 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
        4.3.4 实现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4.4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路径
    4.5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产品链设计
第五章 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实施建议和保障
    5.1 实施建议
        5.1.1 强化产业转型政策支持和引导
        5.1.2 科学确定产业定位
        5.1.3 严格控制传统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开拓资源接续基地
        5.1.4 产业转型必须以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综合利用项目同步进行
        5.1.5 全面采用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新技术
        5.1.6 尽快落实物流配送体系
        5.1.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1.8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5.1.9 积极寻求煤层气的综合利用
        5.1.10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5.2 保障措施
        5.2.1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产业转型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
        5.2.2 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
        5.2.3 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促进作用,实现产业转型
        5.2.4 转变政府职能,为产业转型提供优质服务
        5.2.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转型提供制度保证
        5.2.6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5.2.7 合理用好财税政策和财力性转移支付,为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8)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2.2 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2.3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1.2 企业可持续持续发展理论
        2.1.3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2.2.2 循环经济的定义
        2.2.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3 生态经济理论
        2.3.1 生态经济理论的演变
        2.3.2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3.3 生态经济学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3.1 煤炭行业界定
        3.1.1 煤炭行业界定
        3.1.2 煤炭产品分类与指标
    §3.2 世界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3.2.1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
        3.2.2 世界煤炭行业现状
        3.2.3 世界大型煤炭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趋势
        3.2.4 世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的异同
    §3.3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3.3.1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
        3.3.2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3.3 中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评价
        3.3.4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预测与展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4.1 义煤集团概况
    §4.2 煤炭资源状况
    §4.3 产品结构
    §4.4 市场分布和产销情况
    §4.5 人力资源状况
    §4.6 财务状况分析
        4.6.1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4.6.2 公司资产状况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义煤集团与同行业企业比较研究
    §5.1 义煤集团与省内煤炭企业比较研究
        5.1.1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5.1.2 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3 郑煤集团
        5.1.4 鹤煤集团
        5.1.5 焦作煤业集团
    §5.2 义煤集团与省外煤炭企业比较研究
        5.2.1 充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5.2.2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2.3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2.4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3 同行业企业对义煤集团发展的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义煤集团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6.1 基于SWOT分析的义煤集团战略选择
        6.1.1 义煤集团SWOT分析
        6.1.2 义煤集团战略选择
    §6.2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6.2.1 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思路与目标
        6.2.2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6.3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具体战略
        6.3.1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6.3.2 资源开发战略
        6.3.3 资本运营战略
        6.3.4 人力资源战略
        6.3.5 科技创新战略
        6.3.6 企业文化战略
        6.3.7 管理创新战略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7.1 博弈论概述
    §7.2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7.3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7.3.1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7.3.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7.3.3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系统
    §8.1 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系统的意义
    §8.2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8.2.2 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择
        8.2.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8.3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8.4 评价结果分析
    §8.5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9.1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9.1.1 依靠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运行
        9.1.2 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9.1.3 加大整治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开发秩序
        9.1.4 提升义煤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9.1.5 技术创新是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9.1.6 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
    §9.2 义煤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措施
        9.2.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
        9.2.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
        9.2.3 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 0.1 全文总结
    §10.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蒙古国煤炭企业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蒙古国煤炭资源状况
    2.1 蒙古国煤炭资源
    2.2 当前和未来蒙古煤炭产量
        2.2.1 蒙古现有主要煤矿项目现状以及展望
        2.2.2 2012-2015年在建和计划煤矿项目现状及展望
    2.3 蒙古国煤炭运输基础设施
        2.3.1 当前运输方法和成本
        2.3.2 未来公路和铁路运输成本
    2.4 蒙古国主要边境口岸和境内物流成本
        2.4.1 嘎顺苏海图(Gashuun Shukhait)
        2.4.2 西伯库仑(Shivee Khuren)
        2.4.3 杭吉(Hangi)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焦煤市场分析
    3.1 中国焦煤储量
    3.2 中国焦精煤供应与需求
        3.2.1 当前和未来的焦煤需求
        3.2.2 中国焦精煤产量和产能
        3.2.3 中国焦精煤供应和需求概要
    3.3 中国焦煤进口和出口
        3.3.1 中国焦煤进口
        3.3.2 中国焦煤出口分析与预测
    3.4 中国焦煤价格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3.4.1 中国煤炭和焦煤价格形成机制
        3.4.2 中国焦煤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3.4.3 焦煤价格分析与预测
    3.5 中国煤炭运输
        3.5.1 从中国西部到沿海地区的主要运煤铁路
        3.5.2 煤炭专用铁路的运输成本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营销策略
    4.1 运输条件和经济运输半径
    4.2 潜力市场
    4.3 目标市场选择
        4.3.1 内蒙古
        4.3.2 河北唐山地区
        4.3.3 山东省
    4.4 市场营销策略
        4.4.1 定价策略
        4.4.2 销售渠道策略
        4.4.3 市场拓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相关动态
    三、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低碳经济概述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三、低碳经济认识误区
    第二节 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实践及趋势
        二、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长远目标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第二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二、内蒙古产业结构以工业为支柱
        三、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二、内蒙古的政策支持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内蒙古经济转型的机遇
    第三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人力资本缺乏
        二、科研技术及设备落后
        三、融资困难
        四、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张
        五、政策不够完善
第三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市场机制分析
    第一节 低碳经济市场机制
        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理及交易机制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现状
        三、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核心定义及环节
        四、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重要制度安排分析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CDM
        一、内蒙古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
        二、内蒙古发展碳交易市场优势分析
        三、内蒙古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面临的问题
        四、内蒙古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建议
第四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第一节 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三、培育新兴产业
        四、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五、发展绿色旅游业
    第二节 加快低碳技术和碳金融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技术基础——碳中和
        二、经济手段——碳金融
    第三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
        一、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政府政策导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浅谈东胜南部煤矿区铁合金专用焦炭生产工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城市雾霾演进与治理研究(1912-2019年) ——兼与英国伦敦雾霾的历史比较[D]. 吴洋.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2]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发展研究[D]. 沙尔合古丽·合得尔拜.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3]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D]. 刘风.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4]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D]. 杨震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5]神木县煤矿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的影响研究[D]. 李舒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6]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 赵子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6)
  • [7]乌海市资源型产业转型战略研究[D]. 边境祥.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8]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田富军.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 [9]蒙古国煤炭企业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吉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
  • [10]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 刘艳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浅谈东升南部矿区铁合金特种焦生产产业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