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输液室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思考

临时输液室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思考

一、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滕伟[2](2021)在《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是自然界一部分的属性决定了人类与传染病长期斗争共存的命运。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多次大考,尤其是2003年SARS疫情以及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地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由于病毒的传染性极强,短时间内烈性传染病患者激增,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传染病患者的主要收治场所,数量及规模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收治激增的烈性传染病患者,而综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其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承担发热患者的筛查和留观的工作,却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功能流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诊疗空间需求,极易损失疫情防控初期的最佳黄金阻断和诊疗时间。为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高综合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基于平疫功能转换的原则对承担疫情救治的定点综合医院进行改造设计是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平疫结合的需求为背景,对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空间的平疫功能转换进行改造设计研究。首先介绍了平疫结合的产生背景、平疫结合在医疗建筑中的实践应用和平疫结合的适用范围,探讨将平疫结合应用于综合医院改造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以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为调研对象,从医院的总体布局、建筑空间、配套系统和运维管理四个方面总结分析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空间在疫情期间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平时与疫时的功能转换改造设计要点,最后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疫情下传染病诊疗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章节提出的功能转换的改造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改造措施。通过调研疫情下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使用现状,尤其是作为传染病筛查和留观的感染科,总结得出现有综合医院的感染科普遍存在规模小配置低,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不合理、未预留弹性空间等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得出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改造设计要点,主要分为院中院的总体布局,功能易转换的建筑空间、分区转换的配套系统以及智慧化医院应用。最后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感染科作为改造实践案例,具体改造内容为将感染科严格按照收治烈性传染病“三区两通道”的标准设计,平时降格运行,收治常规传染病患者,疫情来临时,经过简单的流程调整便可满足烈性传染病的收治标准,发挥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总之,本文将立足综合医院功能转换的实际需求,从功能分区以及流线组织两个角度进行现有综合医院的改造设计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力求使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果对后续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段则明[3](2020)在《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急诊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过去几年,我国急诊中心中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自2016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三大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后,三大中心建设迎来规模的爆发增长。急诊中心的闭环式、中心化发展浪潮开启。以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为代表的现代急诊中心正式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建设与更新的新趋势。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和西北地区医疗条件最优越的中心城市,急诊中心的精细化建设尤为重要。但是三大中心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在规范方面,关于三大中心建设的急诊中心规范并未及时更新,致使医院急诊中心建设无规可循。在医院方面,并没有成熟的三大中心建设案例可以参考,现有的三大中心多是功能房间散点拼凑式的结合,没有实体的专门区域设置。本文立足于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急诊中心,围绕现存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解析法、实态调研法、学科交叉法和图解分析法展开研究。通过筛选,确定调研范围,在调研范围内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和西京医院做重点研究。总结出这些典型案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状特点。存在问题主要为:(1)大型综合医院三大中心均为散点联合式的布局,相较于单元化整合布置形式抢救效率较为低下。(2)急诊中心规模与医院规模不匹配。很多医院为急诊中心预留的面积较少,导致急诊中心空间较为拥挤。(3)空间流线组织效率低下,很多急诊中心的内部流线没有形成闭环,导致患者走回头路形成拥堵。(4)忽视室内空间品质。这些问题对基于三大中心的急诊中心研究提供了思路。单元化整合布置更加适合急诊中心追求高效的性质;规模面积不是限定急诊中心的硬性条件,要结合分级诊疗和医院的专科优势进行布局;对空间组织的分析发现网格型空间布局是水平方向的空间布局形式;人性化环境需要被逐渐重视,在设置有三大中心的急诊中心,应在一级标识中增加三大中心的标识系统,帮助直接前往三大中心的患者作出提示。增加知觉环境方面的考虑。其次,通过对其他几个典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南京六座城市的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并从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两个角度予以解读,系统梳理这些典型案例的设计要点。最终应用到基于三大中心的急诊中心建筑设计中。接着从规划到空间布局再到功能房间设计对急诊中心的建筑设计做出系统论述。(1)基于三大中心的急诊中心的空间布局分为竖直方向的空间布局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布局.(2)对基于三大中心的急诊中心内主要功能房间进行了量化分析,包括复合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输液室等。最后将研究结果运用到一个实际案例中,更加直观的展示实际理念及设计要点。案例采用竖直方向的布局方式,以创伤中心为例,通过对创伤中心的平面功能空间、流线分析等展示研究成果。

张宁芮[4](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张子琪[5](2018)在《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状况发展呈现城乡倒置格局,乡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渐严峻,集中体现为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与长期滞后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之间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直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从问题的先发性和研究的可行性出发,以浙北乡村地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地理范围,采取问题切入——动力提取——条件解读——系统构建——策略提升的研究路径,以既存设施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资源和需求两个方向进行探究,分别从宏观角度窥视养老服务体系与历史及社会发展结合的资源流动规律,和从微观角度收集与分析使用者的具体行为特点和要求,最终回归到探析适应我国国情的乡村老年服务体系营建和设施建设的策略。具体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从既有乡村老年设施建设与利用现状中显现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将现象归因为规划重叠与疏离的问题增生、功能闲置与缺失的矛盾并进、服务来源与责任的被动转移,以及运支持与建设的恶性循环四个层面;并从问题共性中提取出忽视乡村情况、定位细分模糊、需求认知偏差、系统建立缺乏、提供总量不足的发生本质。(2)基于对共性问题本质的探析,提出“乡村养老资源”与“乡村老人需求”是当前乡村老年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提升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进而对这两种驱动力的前提、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定义了作为乡村养老资源的经济、建设、服务与精神资源的主要内容,以及归纳乡村老年人需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动态性与多样性、当下性与未来性的基础认知。(3)以作为外在驱动力的未利用的资源,以及作为内在驱动力的未满足的需求为线索,从乡村老年设施为核心,一方面向上植根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梳理与解读乡村老年服务体系的内在机制,定义“模式”为社会环境限定的资源供需框架,“服务”为资源供需流动的具体组织形式,以及“设施”作为资源接收终端的实体表现,并归纳从模式、服务再到设施的养老资源流动渠道;另一方面向下深挖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体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乡村老年人这一目标人群样本进行实地调研以及量化分析,并探索从对象到需求再到设施的老年服务设施的设计导向。(4)以顺应机制、跟进机遇、利用资源、满足要求的研究思路,系统构建乡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内容框架,在政策指导、服务架构与设施空间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建策略:政策上提出经济、保障、体制和文化四方面的政策支持要求;服务上提出多类型老年服务需求、多方面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多元化服务主体和根据乡村社区组织形成的养老服务组织架构;设施空间上提出基于要素综合的乡村老年设施规划,以及从使用者出发的乡村老年空间设计策略。

吴旭娟[6](2011)在《浅谈健康教育在输液室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健康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优化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评估输液室特点及病人学习需求。根据病人的病情、学习需求、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如语言教育、形象化教育、文字教育、电化教育。结果:输液室护士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良好的沟通技巧、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及时评估总结是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结论: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优化了护患关系,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病人满意度从不愿意评价到抢着要为护士评价、从80%提高到96%,甚至100%,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打下了基础。

胡俊妍[7](2004)在《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选择临时输液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它比口服药物治疗起效快,又比住院治疗更自由和经济。尽管如此,临时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由于它的临时性,患者无法受到象住院治疗那样系统的健康教育。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作了如下思考。1 在临时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提高健康水平,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方面发展。因此,整体护理要求我们不能遗漏来临时输液的这一部分病人。

张潇[8](2019)在《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下社会生活品质发展的态势下,人们对维护自我的身心健康的意识性不断加强,而不只满足于对疾病的治疗。此外,我国社会人口高龄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开始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如何建设高效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研究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策略和思路,来帮助处于新时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本文首先充分总结了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与国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对比,还对国外的社区医疗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梳理了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的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的政策定位及其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与图集、以及就医群体生理和心理特征这几大因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于无锡市这一地域范围,选取城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他们在选址、场地布局规划、建筑功能与流线、建筑空间与环境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访问调查的方式,分析总结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使用感受,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医疗功能用房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调研内容,总结得出无锡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本性上的不足。本文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本性上的不足,在规划选址、就医流程、功能配置、医疗空间安全和空间环境几方面提出设计策略。在建设地址的选择上应当考虑社区居民的可达性,在就医流程方面关注不同人群的诊疗流程进行优化,在功能配置上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布置,充分考虑诊疗空间的安全性和易识别性,医疗空间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感官知觉。在整个设计流程中,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围绕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聂江波[9](201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从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上,在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从国家养老政策上,机构、社区、居家三者之中社区是最现实且可操作性最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社区医疗也是社区养老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立足于社区医疗也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服务老年人,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需求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是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群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的建筑设计研究。本文首先了解了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与机构组成,同时梳理了国内医养结合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征、构成和相关规范的了解后,在北京市、郑州市、西安市三地共十二家社卫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现状概况、功能布局、就诊年龄构成、交通组织等基本情况,结合当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分析总结出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次基于实地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和问卷调查的反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社卫中心适老化设计策略:其中宏观主要包括规划层面和建筑层面,例如选址交通、功能流线、立面环境等等;微观主要包括无障碍设计、标识系统等等。在设计策略中将预防保健、康复理疗、老年护理单元和部分综合诊疗作为涉老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通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医院兼社卫中心的适老化设计作为实例,将设计策略加以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仅是无障碍设计和老年科室研究,而是一个从规划选址到设备设施细节的系统,需要关注每一个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就诊需求。社区医疗离不开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也离不开社区医疗,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适老化是二者衔接的关键点。

吴燕[10](2019)在《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N市儿童医院小组工作为例》文中指出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他们不能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并参与决策。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在患儿就诊安全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本研究表明,患儿家长对于患儿安全的互动式参与有强烈需求,且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较为焦虑和敏感。然而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资源的局限性,目前对于患儿家长与医护人员互动的医疗实践相对不足,相关研究更是匮乏。基于此,本文以N市儿童医院的医务社工实习为依托,通过医务社工介入服务,探讨患儿家长参与患儿医疗安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促进患儿家长与医护人员互动,从而提高患儿家长参与患儿安全的能力。本文选取N市儿童医院50名白血病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他们互动式参与患儿安全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随机选取16名白血病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将1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医务社工小组工作的介入服务,然后将介入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笔者运用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量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患儿安全的认知、行为和疾病不确定感,在两次测量间的程度变化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表明社工的干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效果。质性研究显示:介入服务帮助患儿家长学习了患儿安全、白血病疾病和照护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参与患儿安全,进而理性适时地与医护人员进行互动。本研究认为,医务社工提供帮助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介入服务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医务社工介入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具有良好成效;医务社工介入需提供长效服务机制,以满足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需求;本研究为医务社工介入患儿家长参与患儿安全,提供了新的实务和研究样本,对于相关领域的医务社工实践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1.4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界定
        1.3.1 主要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公共卫生体系研究
        1.4.2 国内外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研究
        1.4.3 国内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相关研究
    1.5 研究难点及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平疫结合概念解析
    2.1 平疫结合的产生背景
        2.1.1 临时应急医院疫后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1.2 传染病医院无法满足应对疫情的需要
        2.1.3 综合医院不具备应对疫情的条件
    2.2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转换形式
        2.2.1 医院整体性改造为传染病专科医院
        2.2.2 医院局部改造成传染病区
        2.2.3 医院新建应急传染病区
    2.3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实践应用
        2.3.1 新建综合医院考虑可转换病区建设
        2.3.2 既有综合医院考虑功能空间转换设计
    2.4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适用范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疫情下综合医院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综合医院的总体布局现状
        3.1.1 隔离区不易限制
        3.1.2 交通流线混合交叉
    3.2 综合医院的建筑空间现状
        3.2.1 发热门诊
        3.2.2 急诊
        3.2.3 隔离病区
    3.3 综合医院的配套系统现状
        3.3.1 空调通风系统
        3.3.2 污水处理系统
        3.3.3 供氧系统
    3.4 综合医院的运维管理现状
        3.4.1 互联网诊疗
        3.4.2 智能集成平台
        3.4.3 智能物流传输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医院改造设计要点
    4.1 院中院的总体布局
        4.1.1 预留防疫场地
        4.1.2 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4.1.3 合理规划交通流线
    4.2 功能易转换的建筑空间
        4.2.1 预留预检分诊空间
        4.2.2 备用诊区预留改造条件
        4.2.3 急诊划分传染病隔离区
        4.2.4 备用病区预留改造条件
    4.3 分区转换的配套系统
        4.3.1 统筹设计气流组织
        4.3.2 预留污水处理专用池
        4.3.3 储备多种供氧设备
    4.4 智慧化管理的医疗体系
        4.4.1 医疗平台应用
        4.4.2 智能物流传输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平疫结合改造实践
    5.1 总体布局
    5.2 建筑空间
        5.2.1 完善功能用房
        5.2.2 重新划分功能分区
        5.2.3 调整医患流线
    5.3 配套系统
    5.4 智慧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急诊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中国建设
        1.1.2 分级诊疗制度
        1.1.3 基于急诊中心的三大中心政策出台
        1.1.4 典型疾病类型的特征变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基于三大中心建设的急诊中心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基于急诊中心的三大中心概述
    2.1 分类
        2.1.1 散点式联合布置
        2.1.2 单元化整合布置
    2.2 胸痛中心
        2.2.1 发展历程
        2.2.2 分级诊疗
        2.2.3 医疗工艺
        2.2.4 功能布局
    2.3 卒中中心
        2.3.1 发展历程
        2.3.2 分级诊疗
        2.3.3 医疗工艺
        2.3.4 功能布局
    2.4 创伤中心
        2.4.1 发展历程
        2.4.2 分级诊疗
        2.4.3 医疗工艺
        2.4.4 功能布局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区急诊中心现状及案例研究
    3.1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概况
        3.1.1 医院数量
        3.1.2 医疗水平
        3.1.3 区位分布
        3.1.4 发展趋势
        3.1.5 总图现状
    3.2 西安地区基于急诊中心的三大中心建设概况
        3.2.1 胸痛中心
        3.2.2 卒中中心
        3.2.3 创伤中心
    3.3 调研范围与对象选择
        3.3.1 调研范围
        3.3.2 对象分类与选择
    3.4 西安地区典型案例现状分析
        3.4.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水平组合)
        3.4.2 西安市第三医院(竖向组合)
        3.4.3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独立布置)
    3.5 急诊中心现状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3.5.1 现状问题
        3.5.2 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综合医院急诊中心规划布局
    4.1 总图梳理
        4.1.1 院前广场
        4.1.2 外部流线
        4.1.3 规模大小
        4.1.4 部门联系
    4.2 空间组织方式
        4.2.1 建筑布局
        4.2.2 空间布局
    4.3 内部流线组织
        4.3.1 人流流线组织(包括医护人员、病患及其他流线)
        4.3.2 物品流线组织(包括洁净、污染物品流线)
        4.3.3 救护车辆流线组织(包括陆地、空中流线)
    4.4 人性化环境设计
        4.4.1 标识系统
        4.4.2 知觉环境
    4.5 本章小结
5 急诊中心的功能构成
    5.1 急诊中心概述
        5.1.1 传统急诊中心
        5.1.2 基于三大中心建设的急诊中心
    5.2 诊疗区
        5.2.1 分诊台
        5.2.2 诊区
        5.2.3 候诊空间
        5.2.4 治疗室
        5.2.5 清创室
    5.3 急救区
        5.3.1 抢救室
        5.3.2 手术室
        5.3.3 洗胃室
    5.4 留观区
        5.4.1 留观室
        5.4.2 输液室
        5.4.3 急诊病房
        5.4.4 重症监护室(ICU)
    5.5 其他相关区域
        5.5.1 公共区
        5.5.2 医护办公区
    5.6 本章小结
6 案例实践-西安凤城医院急诊中心建筑设计
    6.1 医院概况
    6.2 创伤中心建筑设计
        6.2.1 创伤中心位置与规模
        6.2.2 功能空间
        6.2.3 流线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单元化整合布置
        7.1.2 三大中心
        7.1.3 人性化环境
    7.2 展望
        7.2.1 急救车急救前移
        7.2.2 物流机器人立体网络
        7.2.3 标准化急救单元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
    二.图目录
    三.表目录
    四.调研问卷
致谢

(4)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5)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楔入
        1.1.1 缘起: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
        1.1.2 现状:乡村养老问题的聚焦
        1.1.2.1. 历史背景
        1.1.2.2. 政策环境
        1.1.2.3. 建设实践
        1.1.3 契机:转型期中的乡村与养老建设
        1.1.3.1. 转型期中的乡村建设
        1.1.3.2. 转型期中的养老建设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乡村老年问题研究动向
        1.2.1.1.乡村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前提与方法
        1.2.1.2. 乡村老龄化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
        1.2.1.3. 在地养老模式及其理论研究
        1.2.1.4. 老年友好社区规划及其理论研究
        1.2.2 国内乡村老年问题研究动向
        1.2.2.1. 乡村老年设施建设问题与设计研究
        1.2.2.2. 乡村养老服务需求及服务提供研究
        1.2.2.3. 乡村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1.2.3.1. 国外文献——观念与方法
        1.2.3.2. 国内文献——现状与趋势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搭建、充实与延伸
        1.3.2 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架构
    1.4 研究定位与内容
        1.4.1 研究定位
        1.4.2 研究内容
    1.5 重点概念界定区分
        1.5.1 浙北地区
        1.5.2 农(乡)村与农(乡)村社区
        1.5.3 老年人与乡村老年人
        1.5.4 老年服务体系与老年建设
    1.6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径
        1.6.1 文献调查与综合假设
        1.6.2 田野调查与在地实践
        1.6.3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6.4 学科交叉与理论联动
    1.7 研究框架
        1.7.1 章节内容
        1.7.2 论文结构
2. 乡村老年建设的内外驱动力探究
    2.1 现象中的问题:乡村老年相关设施发展历程与现状
        2.1.1 乡村敬老院/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2.1.2 乡村“星光老年之家”
        2.1.3 乡村互助幸福院
        2.1.4 乡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
        2.1.5 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2.1.6 乡村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
        2.1.7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从现象到动力:乡村老年建设提升驱动力的提出
        2.2.1 建成环境中的问题归因
        2.2.1.1. 规划重叠与疏离的问题增生
        2.2.1.2. 功能闲置与缺失的矛盾并进
        2.2.1.3. 服务来源与责任的被动转移
        2.2.1.4. 运营支持与建设的恶性循环
        2.2.2 问题发酵中的动力催生
    2.3 外在驱动力——待利用的资源
        2.3.1 “乡村养老资源”的前提与概念
        2.3.1.1. 提出前提
        2.3.1.2. “乡村养老资源”的基本概念
        2.3.2 “乡村养老资源”的内容探索
        2.3.2.1. 经济资源
        2.3.2.2. 服务资源
        2.3.2.3. 精神资源
        2.3.2.4. 建设资源
    2.4 内在驱动力——待满足的需求
        2.4.1 “乡村老人需求”的前提与概念
        2.4.1.1. 提出前提
        2.4.1.2. “乡村老人需求”的基本概念
        2.4.2 “乡村老人需求”的特征认知
        2.4.2.1. 普遍性与特殊性
        2.4.2.2. 动态性与多样性
        2.4.2.3. 当下性与未来性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耦合:乡村老年服务体系机制解读
    3.1 乡村养老“模式”:社会环境限定的资源供需框架
        3.1.1 乡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脉络
        3.1.1.1. 集体化前的自发组织期(1949-1953)
        3.1.1.2. 集体化进程中的集体福利事业增长与衰退期(1954-1977)
        3.1.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重生发展期(1978-2008)
        3.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下的多元探索期(2009-)
        3.1.2 乡村养老模式的内涵动因
    3.2 乡村老年“服务”:资源供需流动的具体组织形式
        3.2.1 乡村公共服务整体发展脉络
        3.2.1.1. 集体化前的自发组织期(1949-1953)
        3.2.1.2. “社”制度下的二元结构形成期(1954-1977)
        3.2.1.3. “村委会”制度下的二元结构加剧期(1978-2001)
        3.2.1.4. “村社区”制度下的二元结构破除期(2002-)
        3.2.2 乡村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脉络
        3.2.2.1. 以窄范围集体供养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1949-1977)
        3.2.2.2. 以机构附带服务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1978-2007)
        3.2.2.3. 强化服务内容和质量的社会养老服务(2008-)
        3.2.3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脉络
        3.2.3.1. 早期互助合作医疗(1949-1953)
        3.2.3.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和归整(1954-1959)
        3.2.3.3. 由赤脚医生领头的农村合作医疗波动期(1960-1989)
        3.2.3.4. 农村合作医疗探索与恢复期(1990-2008)
        3.2.3.5. 体系化、均等化、医养结合(2009-)
        3.2.4 乡村老年服务的内涵动因
    3.3 乡村老年“设施”:资源接收终端的实体表现
    3.4 乡村老年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归纳:从模式、服务到设施
    3.5 本章小结
4. 路径深化:乡村老年服务设施要求探究
    4.1 研究方法与过程
        4.1.1 学科方法支撑
        4.1.1.1. 环境行为与建筑计划学理论
        4.1.1.2. 社会调查与统计量化方法
        4.1.2 研究对象选择
        4.1.3 整体研究框架
        4.1.3.1. “人”线索的调查研究过程
        4.1.3.2. “空间”线索的调查研究过程
        4.1.4 调研基本情况
    4.2 基于人群特性的服务内容探索
        4.2.1 基本人群信息
        4.2.2 主观需求特征
        4.2.2.1. 中高乡村性乡村老年人主观需求特征
        4.2.2.2. 中低乡村性乡村老年人主观需求特征
        4.2.2.3. 主观需求特征总结与探索
        4.2.3 日常生活规律
        4.2.3.1. 中高乡村性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规律
        4.2.3.2. 中低乡村性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规律
        4.2.3.3. 日常生活规律总结与探索
        4.2.4 人群与需求指导下的服务内容模块
        4.2.4.1. 服务内容的分化与整合
        4.2.4.2. 服务提供的分时与针对
    4.3 基于使用方式的空间取向探索
        4.3.1 公共设施内的行为特征
        4.3.1.1. “全时段”型与“分时段”型设施
        4.3.1.2. 设施行为平面与空间解读
        4.3.1.3. 行为与设施空间的关联性
        4.3.2 村域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4.3.2.1. 村域行为平面与空间解读
        4.3.2.2. 聚集群体规模和活动特性
        4.3.2.3. “功能性聚集”与“场所性聚集”
        4.3.2.4. 聚集行为发生的空间特征
        4.3.3 行为与偏好指导下的空间设计导向
        4.3.3.1. 空间异用现象的追因与避免
        4.3.3.2. 基于行为与偏好的设计探索
    4.4 本章小结
5. 乡村老年服务体系与设施营建策略
    5.1 既有乡村老年建设体系架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5.1.1 既有理论参考
        5.1.1.1. 老年相关学科
        5.1.1.2.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论
        5.1.1.3. 精明增长理论
        5.1.2 既有实践借鉴
        5.1.2.1. 老年持续照护观念的落地
        5.1.2.2. 资源统合的居家养老体系
        5.1.2.3. 自宅与开放化的养老动向
    5.2 基于机制与驱动力的老年服务内容体系
        5.2.1 原则与方向
        5.2.1.1. 立足实际,夯实基础
        5.2.1.2. 多元并举,服务当先
        5.2.1.3. 结构转变,针对高效
        5.2.1.4. 整体支持,全局考虑
        5.2.2 目标与内容
        5.2.2.1. 宏观:依赖政策体系的养老模式构想
        5.2.2.2. 中观:构成运行系统的服务组织与社区规划
        5.2.2.3. 微观:作为终端表现的设施与空间设计
    5.3 基于上下统筹的乡村养老模式政策支持
        5.3.1 乡村养老模式内涵解读
        5.3.2 乡村养老模式政策支持
        5.3.2.1. 经济——“自身发展”“外界助力”
        5.3.2.2. 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5.3.2.3. 体制——“对地”“对人”
        5.3.2.4. 文化——“释放”“联系”“参与”
    5.4 基于资源分配的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形式架构
        5.4.1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形式架构内容
        5.4.2 乡村老年服务内容要求
        5.4.2.1. “多类型”老年服务需求探索
        5.4.2.2. “多方面”养老服务资源整合
        5.4.2.3. “多元化”服务主体相互支撑
        5.4.3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架构
        5.4.3.1. 乡村社区组织形式解读
        5.4.3.2.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导入
    5.5 基于要素统合的乡村老年设施规划定位
        5.5.1 扩大定义——以村域为范围进行整体考虑
        5.5.1.1. 资源认识
        5.5.1.2. 状态评估
        5.5.2 物尽其用——将老年设施视作公共设施的针对性补充
        5.5.3 整体提升——营造老年宜居的乡村社区
        5.5.3.1. 资源整合化
        5.5.3.2. 环境适老化
    5.6 基于使用者的乡村老年空间化设计策略
        5.6.1 恰居其位——确定老年设施的定义与定位
        5.6.2 适得其所——确定乡村环境系统中的老年设施的选址原则
        5.6.3 内部统合——基于功能模块的设施布局
        5.6.3.1. “老年日间中心”
        5.6.3.2. “老年协养中心”
        5.6.3.3. “共融生活社区”
        5.6.4 针对设计——基于空间偏好的细部设计
        5.6.4.1. 基础:安全性
        5.6.4.2. 提升:偏好点
        5.6.4.3. 修正:经济性
    5.7 本章小结
6. “资源—要求—支持体系”匹配的实践探索
    6.1 村庄概况
        6.1.1 基本信息
        6.1.1.1. 村庄基本情况
        6.1.1.2. 产业发展情况
        6.1.1.3. 村落建设情况
        6.1.2 现状调查
        6.1.2.1. 养老资源分析
        6.1.2.2. 养老要求分析
    6.2 设计策略
        6.2.1 规划原则
        6.2.2 策略思路
        6.2.2.1. 老年支持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6.2.2.2. 老年设施与现有资源相互匹配
        6.2.3 空间布局
        6.2.4 设施设计
        6.2.4.1. 入口公共设施组团改造
        6.2.4.2. 老年日间活动据点改造
        6.2.4.3. 沿河全龄社区走廊设计
        6.2.5 环境提升
7. 结语
    7.1 本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7)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在临时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实施教育的内容
    2.1专科疾病知识。
    2.2解剖生理知识。
    2.3药物及用药常识。
    2.4常见病、多发病的家庭防护和急救知识。
    2.5心理健康教育。
    2.6饮食。
    2.7其他。
3健康教育形式
    3.1个体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2群众性的健康教育。
4实施健康教育的要求
    4.1硬件设施。
    4.2人员配备。
    4.3护士素质。
    4.4语言的要求。
    4.5多做反馈、总结。

(8)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疾病谱的转变
        1.1.3 国家政策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人本思想
        2.1.2 社区
        2.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2.2.1 设计理念
        2.2.2 设计原则
    2.3 相关法规规范
第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群体分析
    3.1 老年人群体
        3.1.1 老年人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1.2 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1.3 老年人群体的就医活动特征
    3.2 儿童群体
        3.2.1 儿童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2.2 儿童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3 女性群体
        3.3.1 女性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3.2 女性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及分析
    4.1 调研的对象及方法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方法
    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及分析
        4.2.1 选址
        4.2.2 场地规划与布局
        4.2.3 功能与流线
        4.2.4 空间与环境
    4.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题总结
        4.3.1 现存问题
        4.3.2 解决的方向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策略
    5.1 人本思想在选址及规划中的体现
        5.1.1 选址
        5.1.2 场地规划
    5.2 就医流程的便捷性
        5.2.1 就医的基本流程
        5.2.2 就医流程优化
    5.3 功能配置的适宜性
        5.3.1 社区老年病科
        5.3.2 社区中医理疗
        5.3.3 社区儿童保健
        5.3.4 社区妇女保健
    5.4 医疗空间的安全性
        5.4.1 无障碍设计
        5.4.2 标识系统设计
    5.5 医疗空间的舒适性
        5.5.1 家庭化的空间环境
        5.5.2 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5.5.3 人性化的外部环境
第六章 基于人本思想的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
    6.1 项目概况
    6.2 以人为本的设计策略实施
        6.2.1 选址与场地规划
        6.2.2 功能分区与流线
        6.2.3 人性化医疗空间设计
        6.2.4 无障碍设计
        6.2.5 外部环境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1.1.1 国家新医改政策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2 中国老龄化趋势、现状和特点
        1.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的定位发展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特色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概述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空间适老化的概念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征和构成
        2.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征
        2.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构成
    2.3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标准
        2.3.1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2.3.2 医疗的四级网络模式
        2.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建设要求
    2.4 老年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
        2.4.1 生理需求
        2.4.2 心理需求
        2.4.3 行为方式需求
    2.5 小结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适老化调研和现状
    3.1 调研的目的与内容
        3.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3.1.2 调研的内容
    3.2 调研的典型案例
        3.2.1 北京地区
        3.2.2 西安地区
        3.2.3 郑州地区
    3.3 调研发现的现状问题
        3.3.1 选址与规模方面
        3.3.2 功能流线方面
        3.3.3 室内空间方面
        3.3.4 立面与环境方面
        3.3.5 设备与细节方面
    3.4 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
    3.5 小结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
    4.1 选址与交通适老化设计
        4.1.1 适老化设计原则
        4.1.2 适老化设计方法
    4.2 功能与流线适老化设计
        4.2.1 老年科室的必要性
        4.2.2 功能布局的适老性
        4.2.3 就医流程的便捷性
        4.2.4 医养结合的全面性
    4.3 相关涉老科室适老化设计
        4.3.1 预防保健
        4.3.2 康复理疗
        4.3.3 老年护理单元
        4.3.4 综合诊疗
    4.4 立面与环境适老化设计
        4.4.1 立面设计
        4.4.2 室内外环境
        4.4.3 物理环境
    4.5 空间细节适老化设计
        4.5.1 无障碍
        4.5.2 设备设施
        4.5.3 照明与标识
    4.6 小结
5 社卫中心适老化设计—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校医院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基地位置
        5.1.2 周边设施与环境
    5.2 适老化设计
        5.2.1 规划选址方面
        5.2.2 立面与环境方面
        5.2.3 建筑功能流线方面
        5.2.4 空间细节方面
    5.3 设计图纸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一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的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部分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平面图
附录三 卫生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原则
    第三章 建设内容和标准
    第四章 设备配置标准
    第五章 建筑要求

(10)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N市儿童医院小组工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互动式参与患者安全介入服务的相关研究
        1.2.2 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相关研究
        1.2.3 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介入服务的相关研究
        1.2.4 医务社工介入服务角色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总结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1.1 患儿安全
        2.1.2 家长互动式参与患儿安全
        2.1.3 医务社会工作
    2.2 理论基础
        2.2.1 知信行理论
        2.2.2 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
    2.3 研究思路及框架
        2.3.1 研究思路
        2.3.2 分析框架
    2.4 研究设计与方法
        2.4.1 研究对象
        2.4.2 研究设计
        2.4.3 研究方法
3 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现状及分析
    3.1 样本机构及研究对象
    3.2 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现状
        3.2.1 疾病和照护相关知识匮乏
        3.2.2 互动式参与意愿强烈,改变现状技巧不足
        3.2.3 经验获取与分享途径单一
4 小组工作介入家长互动式参与患儿安全的实务
    4.1 小组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4.1.1 契合患儿家长的需求
        4.1.2 提供学习分享的平台
        4.1.3 重塑社会支持关系
    4.2 小组结构
        4.2.1 小组内部结构
        4.2.2 小组外部结构
    4.3 小组介入服务过程
        4.3.1 认知教育阶段
        4.3.2 态度干预阶段
        4.3.3 行为干预阶段
5 介入结果评估
    5.1 介入结果质性评估
    5.2 介入结果有效性量性比较评估
        5.2.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比较
        5.2.2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效果分析
        5.2.3 两组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比较的对照结果
6 结论与研究反思
    6.1 结论
        6.1.1 医务社工介入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必要性
        6.1.2 医务社会工作对鼓励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成效
        6.1.3 医务社工介入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长效服务机制
        6.1.4 医务社工介入患儿家长互动式参与的有效性做法
    6.2 研究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四、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D]. 滕伟.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急诊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段则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5]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D]. 张子琪. 浙江大学, 2018(01)
  • [6]浅谈健康教育在输液室的应用[J]. 吴旭娟.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9)
  • [7]健康教育在临时输液室的实施与思考[J]. 胡俊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S1)
  • [8]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 张潇.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D]. 聂江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家长互动式参与白血病患儿安全的社工介入研究 ——以N市儿童医院小组工作为例[D]. 吴燕.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临时输液室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