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食品及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介

国外食品及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介

一、国外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19)在《基于超高压技术处理的肉类和果汁安全性与货架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使食品营养价值与口感并存的冷杀菌技术是目前食品加工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超高压灭菌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冷杀菌食品加工新技术,已成为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自1987年起,发达国家对该项技术开展应用研究,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且已产业化多年,但是我国对超高压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具有不同的pH值、蛋白质、含水量和含糖量等特性,因此在具体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不同食品需设定不同的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优的实验和生产结果。本论文以多种肉类和果汁为研究对象,包括畜产品(冷鲜猪肉、牛肉、羊肉)、水产品(鲜活对虾、鲍鱼、蛤蜊)和果汁(鲜榨橙汁、梨汁、西瓜汁),设计压力梯度进行超高压处理,置于4℃条件贮藏,研究其在贮藏期感官品质、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确定其最佳货架期。旨在为超高压设备企业及食品生产厂商在进行相关食品的超高压生产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畜产品的最优处理条件为600 Mpa,10 min,能将猪、牛、羊肉货架期从6 d分别延长至21 d、18 d和21 d。超高压可杀灭畜产品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保障食品安全,延长货架期。超高压处理对畜产品感官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会使组织变得松软,且压力越大,畜产品颜色均越浅,具有类似熟肉的外观特点。2.500 Mpa,5 min条件下对虾、鲍鱼保藏效果最好、300 Mpa,5 min条件下蛤蜊保藏效果最好,生食货架期分别达到8 d、16 d和8 d,贮藏货架期从4 d分别延长至12 d、26 d和10 d。当虾和贝类等水产品处于超高压环境下,高压能使水产品的肌肉组织与壳体的粘联组织分离,轻松去壳。利用超高压可以使水产品轻松脱壳这一特点,本实验将对虾、鲍鱼、蛤蜊先进行脱壳处理,设置处理条件为300 Mpa,3 min。之后再进行二次加压灭菌。其中,超高压处理会给水产品带来不同程度的熟食风味,还会使水产品在贮藏后期产生不同程度的黑变现象,其中对虾表现较为明显,但并不会引起其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明显变化。3.超高压不仅能有效杀灭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还可以抑制贮藏期间TVB-N的积累,延缓pH值的变化。4.橙汁和梨汁的最优处理条件为550 Mpa,5 min,分别可贮藏9周和6周;西瓜汁的最优处理条件是600 Mpa,5 min,可贮藏6周。超高压会使梨汁发生明显的褐变现象,但不会影响橙汁和西瓜汁的感官评价。因霉菌酵母和大肠菌群细胞壁较薄,易破损,500 Mpa及以上超高压处理可将三种果汁中霉菌酵母完全灭活,且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未检出。经超高压处理后的三种果汁除梨汁中总酸含量在贮藏期间略有升高之外,其余果汁的pH值、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均无显着变化。超高压处理能较好的维持果汁的理化性质和风味品质。

叶春艳[2](2014)在《油脂加工厂包装机械与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油脂加工行业发展很快,带动了包装机械与技术的进度,消费者也更为关注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研究了灌装机、贴标机、制瓶机等食用油包装机械的发展,以及包装生产线工艺设计与车间布置的调整优化。

姜晔[3](2011)在《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措施,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姜晔[4](2011)在《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措施,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艾险峰[5](2011)在《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览会事业发展至今,其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以及城市建设诸多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武汉作为近代以来积极参与和率先举办博览会事业的城市之一,在展览业的发展历程上取得过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本文选取晚清至当代以来的武汉博览会事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展开对武汉市博览会事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整体研究,以全面把握武汉博览会事业,并谋求使武汉博览会事业更好地为推动地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服务。第一,首先从宏观的层面考察我国博览会事业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发展的总体状况。重点考察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对意识形态的塑形,博览会对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第二,考察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近代,武汉参加了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湖北率先于1909年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地方性博览会。民国时期在湖北也举办了3次规模较大的国货展览会。博览会与城市社会是互动发展的。在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驱动了近代博览会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博览会事业也促进了武汉城市社会的趋新发展。其作用可从博览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积极的宗旨和主观愿望,以及博览会的所作所为对城市发展所能起的效用看到。第三,考察建国后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变动的关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都开始发生异质性的发展演化,中国博览会事业也基本如此。新中国博览会事业更多强调展示、交流功能,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成为新政府巩固新政权,强化社会对新政权及社会主义认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综合分析此段时期武汉的展览会,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展览会都被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的互动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指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督办力量,通过展览会展示出来。同样,这些展览会通过强化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与动员效力,又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第四,考察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发展。1980年代后,武汉市一切工作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近三年来,在“两型社会”战略指针下,大武汉城市圈获得了较大发展。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国大环境变动的影响下,随着武汉经济社会发生的变迁,1980年代后,武汉的诸多展览会也褪去了高度政治化的色彩,基本与经济和商品有关了。1980年代到2000年间,武汉的展览会基本是一种经贸活动,纯属为了推销商品;2000年以后武汉的展览会逐步开始具有独立性,回归博览会之本位,逐渐产生会展行业,形成了会展经济。武汉最有影响的品牌博览会主要是“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和“农博会”。最后,在概述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后,阐述了在武汉大力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的优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毕燕茹[6](2010)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文中认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通过贸易、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不仅拓展了一国产业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一国产业结构演进日益受到国际分工和他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刻影响,国家间产业结构演进形成客观互动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演进趋势。在经济区域化主流发展态势下,产业结构国际化更多表现为国际区域化特征。随着国家间产业结构互动程度的深入,国与国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关系,最终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体演进,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中国是开放的大国,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背景下,应突破以往以民族国家为立场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势,立足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的视角,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地缘经济战略联系在一起,扩大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范围。在实践中表现为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向的东盟、亚太经济组织等,西向的上海合作组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大框架下进行的,除土库曼斯坦外中亚国家都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如地理相邻,经济结构强烈的互补,双方开展合作的良好意愿等,但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尚未展开。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即中国长期向中亚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从中亚国家进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失衡已经引起中亚国家心理失衡;二是中国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新疆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尤其是产业竞争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将带动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区域内产业重新整合,各国(地区)都必将以不同方式和比较优势参与这一进程,谁掌握了产业整合的先机,谁就将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显然中国应该力争掌握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产业整合的主导权。本文正是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国际化互动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进行研究,通过加强双边的产业联系,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产业合作定义、合作机制、内容进行了界定。产业合作是三次产业的全面合作,产业合作需借助贸易、投资、金融等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实现。本文主体内容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第一通过对中亚国家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具有梯度差异和强烈互补性,具备开展产业合作的动力和物质基础;第二,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的研究分析,得出各种机制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贸易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产业合作形式;第三从三次产业层次,梳理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已有产业合作的实践,并对其进行评价。中国与中亚国家三次产业合作都已经起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合作的深度、合作领域亟待拓展。最后本文在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实践和互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目前深化产业合作思路:宏观上要畅通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即贸易自由化、投资扩大化;中观上梳理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以拓宽双边产业合作的领域;微观上提出企业参与产业合作的思路。在分析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特点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推进路径:以哈萨克斯坦为产业合作突破口,将中国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落脚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筑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的产业转移雁行模式。最终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使中国的专业化生产在中亚国家区域内若干层次上展开,形成良性互动中的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提高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利共赢。

刘福乾[7](2010)在《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已不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发展,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多种先进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相辅相成的结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这样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包装机械的面貌,而控制与驱动技术则被证明是包装机械结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完全电子化的第三代具备了伺服技术的一切优势,同时树立起新的行业标准。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CompactLogix的伺服控制系统在一类包装机械上的应用,主要工作集中在:一、搭建了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CompactLogix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架构,即包括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二、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SERCOS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利用SERCOS光纤环网完成了电机、驱动器、运动模块及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网络,取代了控制器与伺服装置间的大量接线,灵活的实现了分布式控制。三、按照系统的控制要求和控制精度,采用了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CompactLogix 1768-L43控制器及四轴运动控制模块1768-M04SE,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及精确的伺服控制,同时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四、基于罗克韦尔的软件平台,包括通信软件RSLinx,编程软件RSLogix5000及组态软件RSView Studio,进行了系统的组态和软件设计,利用RSLinx和RSLogix5000分别完成了系统通信驱动程序的配置和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同时利用RSView Studio完成了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实现了现场监控和远程生产数据的浏览。五、提出的伺服控制方案,解决了双面包装膜的同步问题,并采用定量补偿的方法减小并消除了对标误差。本课题采用罗克韦尔的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模块化的设计,通用的应用软件平台,使系统集成变得简单易行,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经过软硬件的调试,系统运行正常,能够达到控制要求。实验证明,罗克韦尔的Kinetix集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8](2010)在《2009年中国面制品产业发展报告》文中提出中国食品工业与方便食品制造业的简况2009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压力下,中国方便食品制造业依然显示出强大的定力和发展势头。以米面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面及其它方便食品构成的中国方便食品制造业板块,2009年实现总产值1583亿元。其中,米面制品制造业447.5亿元,方便面制造业443.1 8亿元,速冻食品制造业326.8亿元,其它方便食品的制造业366.1亿元,方便食品的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7%,高出全国食品工业平均增速17.86%近五个百分点。而在构成中国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四个主要板块中,只有方便面的产量出现下跌,但方便面的产值仍在增长中。其产值的增长率要低于全国食品工业的平均增长水平5.7个百分点。

王薇[9](2008)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品工业跨越式发展》文中指出本文将概要介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况和我国食品行业科技创新进展情况及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态势与国际对比,探讨如何继续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实现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沈秀军[10](2006)在《我国焙烤食品机械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指出论述了我国焙烤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二、国外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高压技术处理的肉类和果汁安全性与货架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超高压技术概述
        1.1.1 超高压技术的概念
        1.1.2 超高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 超高压技术的特点
        1.1.4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现状
        1.1.5 超高压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1.1.6 超高压技术在应用上的问题
    1.2 肉类与果汁的营养价值与发展现状
        1.2.1 畜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发展现状
        1.2.2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发展现状
        1.2.3 果汁的营养价值与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超高压技术对畜产品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准备
        2.2.2 超高压处理
    2.3 实验内容
        2.3.1 畜产品感官评定
        2.3.2 畜产品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2.3.3 畜产品理化检测方法
        2.3.4 数据整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超高压对畜产品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影响
        2.4.2 超高压对畜产品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影响
        2.4.3 超高压对畜产品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影响
第三章 超高压技术对水产品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准备
        3.2.2 超高压处理
    3.3 实验内容
        3.3.1 水产品感官评定
        3.3.2 水产品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3.3.3 水产品理化检测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超高压对水产品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影响
        3.4.2 超高压对水产品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影响
        3.4.3 超高压对水产品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超高压技术对果汁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果汁制备
        4.2.2 超高压处理
    4.3 实验内容
        4.3.1 果汁的感官评定
        4.3.2 果汁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4.3.3 果汁理化检测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超高压对果汁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影响
        4.4.2 超高压对果汁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影响
        4.4.3 超高压对果汁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油脂加工厂包装机械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油包装机械的发展
    1.1 灌装机
    1.2 贴标机
    1.3 制瓶机
    1.4 其它
2 灌装工艺技术的发展
    2.1 调和油生产技术
    2.2 食品安全观念的引入
3 结语

(3)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现状
2 我国食品机械发展面临的问题
3 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4 发展前景

(4)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现状
2 我国食品机械发展面临的问题
3 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4 发展前景

(5)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一般性论述
    第一节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意识形态的塑形
    第二节 博览会与城市经济
    第三节 博览会与城市形象
第二章 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近代武汉城市社会之变动推动博览会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之概况
        (一) 近代武汉参加国外博览会概况
        (二)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博览会之概况
    第二节 近代武汉举办博览会之概况
        (一) 武汉举办博览会之萌芽
        (二) "我华万国博览会之起点"——武汉劝业奖进会
        (三)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国货展览会
        (四)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其他展览会
    第四节 近代博览会事业推动武汉城市社会之发展
第三章 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建国初期武汉社会环境与展览会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 1949至1979年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影响
        附表(一)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展览会
        附表(二)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外国展览会
第四章 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下武汉城市经济社会之变迁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武汉博览会事业概况
    第三节 武汉重要展会介绍
        (一) "机博会"
        (二) "光博会"
        (三) "食博会"
        (四) "农博会"
    第四节 博览会对当代武汉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 场馆与武汉城市的发展规划
        (二) 博览会与武汉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与机遇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机遇
    第六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与挑战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挑战
    附表:1982—1997年在武汉举办的展览(销)会一览表
结语
    一、对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二、为何要大力发展会展业
    三、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 国内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二) 国外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要素禀赋互补性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产业结构互补性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具有良好外部条件
    四、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创新和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创新和难点
    
(四) 研究内容
第二节 区域产业合作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国际区域产业合作
    二、国际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动机制
    
(一) 国际贸易
    
(二) 国际投资
    
(三) 国际金融
    三、国际产业合作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及互补性分析
第一节 中亚五国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二、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
    
(三)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三、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四、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五、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
    
(三) 土库曼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六、中亚五国独立后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互补性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梯度差距
    
(一) 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产出结构比较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对比分析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一:贸易合作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贸易情况
    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情况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
    
(二)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
    
(三)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
    
(四)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
    
(五)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一) 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三) 贸易互补性分析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二:投资合作
    一、中亚国家吸引外资特点
    
(一) 外资来源国
    
(二) 投资领域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状况
    
(一) 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
    
(二) 中国在中亚的间接投资
    
(三) 中亚国家对我国的投资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三:金融合作
    一、中亚国家金融业发展概况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
    
(一)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多边合作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双边合作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特点
    四、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实践与评价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一产业合作
    一、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一) 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二) 中亚五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概述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棉花贸易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技术与项目合作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二产业合作
    一、中亚国家独立初与中国第二产业的合作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二) 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三产业合作
    一、我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
    
(一) 中亚各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现状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评价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合作
    
(一) 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机制建设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水平评价
    
(五)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前景
    三、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因素分析
    一、大国对中亚市场争夺
    二、中亚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
    
(一) 中亚国家经济实力
    
(二) 中亚国家经济环境
    三、中亚国家复杂心态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中国与中亚产业合作推进路径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突破点——哈萨克斯坦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战略承接地—中国新疆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一) 完善产业合作互动机制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
    
(三) 企业参与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三、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相似性
    
(二) 中国新疆工业产品出口能力分析
    
(三)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竞争力比较
    四、构筑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雁行模式
    
(一) 雁行模式的实现前提
    
(二) 雁行模式的构筑方式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包装机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 伺服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伺服系统应用在包装上的优缺点
    1.5 基于CompactLogix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及通信系统
    2.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2.1.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
        2.1.2 信息层与控制层的通信
        2.1.3 控制层设备间的通信
        2.1.4 控制层与设备层的通信
    2.2 SERCOS的接口结构和数据传输格式
        2.2.1 SERCOS接口结构
        2.2.2 SERCOS的数据传输
    2.3 CompactLogix控制系统
第三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
    3.1 RSLinx通信软件
        3.1.1 RSLinx通信软件简介
        3.1.2 用RSLinx进行通信驱动程序的配置
    3.2 RSLogix5000编程软件
    3.3 RSView Studio组态软件
第四章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包装机械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4.1.1 系统控制方案
        4.1.2 系统设计内容
        4.1.3 系统设计流程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系统配置
        4.2.2 系统硬件组成
        4.2.3 电气控制图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用RSLinx配置通信驱动
        4.3.2 控制器和运动轴的组态
        4.3.3 用RSLogix5000进行编程
        4.3.4 用RSView Studio设计监控界面
    4.4 系统测试
        4.4.1 系统软件测试
        4.4.2 系统硬件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品工业跨越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况
    1.1 我国食品工业多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1.2 主要食品产业产销旺盛且市场繁荣
    1.3 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
    1.4 食品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1.5 食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2 我国食品行业科技创新进展情况
    2.1 我国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达历史新高
    2.2 我国食品科技经费投入企业逐渐成为主体
    2.3 我国食品骨干企业自主创新绽放光彩
    2.4 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及食品检测技术取得可喜进展
3 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态势与国际对比
    3.1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
        3.1.1 国家战略新高度
        3.1.2 国家规划与措施重要部署
        3.1.3 国家法律支持科技创新保障税收优惠
    3.2 我国学科创新取得新进展, 整体水平仍需大幅提升
    3.3 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强度占发展中国家首位, 对比先进仍需加大力度
        3.3.1 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支出
        3.3.2 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国际地位上升, 对比先进仍有差距
    3.4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明显, 授权量增长需要加快
        3.4.1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国外差距仍大
        3.4.2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仍是我国专利授权的主体
    3.5 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创新产出效率需要提高
    3.6 国际环境和科技发展态势
        3.6.1 国际环境
        3.6.2 科技态势
        3.6.3 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
4 继续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 实现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4.1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 只有坚持系统创新, 才能实现持续创新
        4.2.1 理念创新
        4.2.2 战略规划创新
        4.2.3 体系创新
        4.2.4 技术创新
        4.2.5 人才创新
        4.2.6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4.2.7 经营创新
        4.2.8 文化创新
5 结语

(10)我国焙烤食品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焙烤食品机械行业的现状
    1.1 我国食品机械行业的基本情况
        1.1.1 我国食品机械的生产量
        1.1.2 中国焙烤食品机械进出口情况[4]
    1.2 我国焙烤食品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设备品种较少
        1.2.2 焙烤食品机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1.2.3 食品机械产品结构不合理
        1.2.4 科技开发能力较低
2 我国焙烤食品机械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1 产品质量的差距
    2.2 产品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
    2.3 产品品种的差距
    2.4 企业之间的差距
        2.4.1 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企业的科研投资较大
        2.4.2 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企业管理水平高[5,10]
        2.4.3 发达国家食品机械工业重视信息的收集
3 我国焙烤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在焙烤食品机械制造上积极应用新技术
        3.1.1 纳米技术
        3.1.2 智能技术
    3.2 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行业整体水平[15]
    3.3 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
    3.4 注重上游和下游产品的开发

四、国外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高压技术处理的肉类和果汁安全性与货架期研究[D]. 王晶. 山西大学, 2019(01)
  • [2]油脂加工厂包装机械与技术的研究[J]. 叶春艳.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4(06)
  • [3]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J]. 姜晔.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20)
  • [4]浅谈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J]. 姜晔. 石河子科技, 2011(05)
  • [5]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D]. 艾险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6]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D]. 毕燕茹. 新疆大学, 2010(11)
  • [7]伺服控制在一类包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福乾. 青岛大学, 2010(03)
  • [8]2009年中国面制品产业发展报告[J].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 中外食品, 2010(04)
  • [9]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品工业跨越式发展[J]. 王薇. 食品科学, 2008(06)
  • [10]我国焙烤食品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 沈秀军.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6(06)

标签:;  ;  ;  ;  

国外食品及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