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散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

生大黄散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

一、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14)在《《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经方中各脏腑病证常用药物的功效特点及应用机制,同时搜集整理后世验方、临床报道和病案举隅,归纳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通用药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证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式,采用归纳总结、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神农本草经》药物记载,将《伤寒杂病论》中65味常用中药分列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通用药,研究诸病证通用药的功效特点,以及在经方中的具体应用机制,并结合后世验方、临床报道及病案举隅探讨古今医家对药物的运用,总结出诸病证通用药在辨病论证施治下的运用规律。结果:27味肺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发散表邪、宣降肺气、化痰逐饮、收敛阴津、补虚扶正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感冒、哮喘、肺胀等病证;21味心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化痰行气、宁心安神、活血化瘀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心悸、胸痹、失眠等病证;23味脾胃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回阳助阳、补气敛阴、燥湿化痰、行气降逆、泻热攻积等功效,广泛应用于胃痛、痞满、泻痢等病证;19味肝胆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行气活血、养血柔肝、散寒温经、清利湿热、化痰软坚等功效,广泛应用于胁痛、黄疸、臌胀等病证;15味肾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补火助阳、滋阴敛阴、宣降肺气、健脾利水、收敛固涩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水肿、小便异常、阳痿等病证。结论:《伤寒论》中常有一药广泛应用于六经不同病证,《金匮要略》中亦可见一药反复在不同脏腑病证中应用,充分体现了仲景病与证相结合,辨病论证,灵活用药的特点。因此病证通用药的实质即在病与证相结合,辨病论证有机统一的辨治体系下,把握药物的功效主治特点,揭示药物的应用规律,了解药物的运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则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仲景药物的作用机制,乃至经方的方剂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

王旭晨[2](2011)在《抗内毒素血症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应用抗内毒素中药制剂复方茵陈方抗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疗效。观察抗内毒素血症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中毒组、治疗组、预防加治疗组),以D-氨基半乳糖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并对治疗组及预防加治疗组以抗内毒素中药制剂复方茵陈方治疗,动态观察4组实验大白鼠血浆内毒素(ET)水平的变化、血浆内毒素(ET)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血浆纤维结合素(Fn)水平的关系及肝脏病理变化。以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重型肝炎科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复方茵陈方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总病死率、生存曲线,治疗2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LPO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射D-氨基半乳糖24小时后均有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大鼠在24、36、48小时血浆ET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60小时达高峰,72小时有下降趋势。治疗组与对中毒组比较各时相ET水平均低于中毒组。预防加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各时相均低于治疗组ET水平。治疗组LPO低于中毒组,预防加治疗组LPO各时相均低于中毒组,24、36、60小时均低于治疗组。实验各组在中毒后24小时Fn水平均略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小时中毒组Fn与治疗组及预防加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脏病理变化预防加治疗组损伤最轻,治疗组次之,中毒组最重。两组患者8周治疗期间共死亡20例,其中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治疗组总病死率26.2%,对照组总病死率42.9%。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乏力、食欲不振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NR值、TBiL、ALB、CHE、MELD评分、ET、TNF-α、LPO基线水平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周数增加,两组患者INR值、TBiL水平及MELD评分逐步下降,ALB、CHE水平有所升高,从治疗2周时起治疗组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治疗4周时起治疗组患者的INR值、MEL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全部发生内毒素血症,ET含量均在160pg/ml以上。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ET、TNF-α和LP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ET、TNF-α和LP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复方茵陈方及含大黄煎剂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内毒素中药制剂复方茵陈方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肝衰竭动物血中ET、LPO水平,提升血浆Fn水平,减轻实验动物的肝损伤程度,表明复方茵陈方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抗脂质氧化和保护肝细胞作用。在给予D-氨基半乳糖造模前加用抗内毒素中药制剂复方茵陈方预防,可以使治疗内毒素血症疗效更佳。抗内毒素血症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更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有效降低ET、TNF-α、LPO、TBiL、INR值以及MELD评分,提高ALB水平,具有抗内毒素、抗脂质氧化、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提高肝脏合成储备能力,改善凝血功能障碍等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一个有效可行方案。

陈秋铭[3](2011)在《清代黄疸病医案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临床治疗黄疸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缺乏对古文献黄疸用药规律的系统总结。清代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高峰,有着丰富的治黄理论,对现代中医学术影响甚深。医案是考察疾病治疗的第一手资料,清代黄疸医案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保留完整。【目的】为溯流而上研究传统中医学术,继承与发扬古人治黄理论与临床经验,对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为今后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收集清代治疗黄疸病医案,整理其方药,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数、聚类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探寻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剖析清代医家对黄疸病的认识及治疗特点,拟定治黄基本方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查阅医案着作共38部,其中有黄疸医案及具体方药记载而纳入研究的医籍共23部;有黄疸验案无具体方药记载的医籍2部,无黄疸医案记载的医籍共13部,均未纳入研究。收录验案189个,方剂203首,其中阴黄方剂138首、阳黄方剂50首、瘟黄方剂15首;使用药物197种,计1617药次。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用药多用温、寒性药,平性药次之,少用大热、大寒之品;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少用酸、咸;归经以脾胃为主,肝胆次之。药物分类的频率从多至少依次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化湿药、解表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止血药、平肝熄风药等,其中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补虚药为最主要,补虚药以健脾药为主。经过聚类分析,茵陈、猪苓、泽泻、茯苓、白术、甘草、苍术、陈皮、厚朴、栀子、肉桂为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病的基本方。该方由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及平胃散组成,故笔者将其命名为“茵苓平胃汤”。【结论】清代医家认为黄疸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本病病性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无论阴黄、阳黄、瘟黄,治疗用药寒温并用,以祛湿、健脾益气、清热为主要治法,兼以解表、活血、通腑、疏肝等法。故其共同病机为湿热、脾虚,其次是外感、血瘀、肝失疏泄等。根据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及茵苓平胃汤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朱清静[4](2006)在《丹黄方对急性肝衰竭及肝再生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1) 探讨丹黄方对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作用及机制。 (2) 探讨丹黄方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 113只Wistar大鼠,雄性56只,雌性57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8只)、急性肝衰竭组(25只)、丹黄方大剂量组(20只)、丹黄方中剂量组(20只)、丹黄方小剂量组(20只)、促肝细胞生长素组(20只)。试验第2天除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用TAA600mg/kg-1体重皮下注射造模,24h后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试验开始至实验结束,正常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生理盐水5ml·kg-1灌胃,丹黄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等体积/重量比的相应药物灌胃(三组分别给予丹黄方成人等效剂量、成人等效剂量的5倍、成人等效剂量的10倍剂量进行灌胃);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动物每日皮下注射5ml混合液(10%葡萄糖3ml、含适量生理盐水与20μmol/L KCl 2ml)以防低血糖,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2mg/kg体重溶于上述防止低血糖的混合液中,每日皮下注射1次,持续3d,观察造模后48h内大鼠病死率.并于第2次注射TAA后24h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肝功能(ALT、AST、TB),ABC-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迅速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切片,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有丝分裂指数。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肝再生信号调节蛋白α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14mRNA的表达。 (2) 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肝切除手术组)、丹黄组和pHGF组4组,每组6只。大鼠自由喂养1周后,术前12h禁食,6h禁饮。丹黄组和pHGF组于手术前3天至实验结束,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1体重、灌胃丹黄方10g·kg-1体重、和灌胃生理盐水4.0ml·kg-1体重、腹腔注射pHGF1 ml/100g,假手术对照组、肝切除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0.85%生理盐水1 ml/100g,同时两组分别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按照Higgins和Panis等介绍方法无菌条件下操作。1%戊巴比妥钠(用量40mg/kg体重-1)皮下注入麻醉动物,固定在自制的简易手术台上,剪去上腹部鼠毛,体积分数为2%的碘酊消毒,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脱碘,盖洞巾,在大鼠上腹部做一个纵形长约1cm的切口,拉出左叶和中叶,用手术线在左叶和中叶根部结扎,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占70%),术毕皮下给予生理盐水1ml,缝合刀口,消毒。假手术组动物仅开腹翻动肝左叶和中叶,不作肝叶切除,术后自由饮食水,所有动物无1例死亡。除正常组大鼠仅进行肝叶的牵拉,其余大鼠均进行70%肝叶切除复制模型。48h后,杀死动物,迅速取肝组织,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癌基因fosmRNA、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肝再生因子-1mRNA、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抗增殖相关分泌蛋白mRNA、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

李艳[5](2005)在《大黄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黄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和广泛的运用,为世界药物学界高度重视。美国学者诺尔曼·泰勒在其《改变世界的植物》专着中,把大黄列为具全球影响的十几种传统药物之一。最近研究证明大黄具有显着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利胆通便等功效,单味大黄及复方大黄中成药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随着药理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大黄在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方面获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江晁佑[6](2005)在《唐代御撰方书黄疸病证治探讨》文中指出《玄宗开元广济方》与《贞元集要广利方》,各为唐玄宗李隆基、唐德宗李适亲自颁布于天下的重要医学典籍。 此课题主要研究《玄宗开元广济方》与《贞元集要广利方》关于黄疸病证治的内容。论文考证了两部医书的源流与后来流向,并阐述黄疸病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黄疸病理论的演进与确立、诊疗经验的不断累积与辨治的逐渐完善等。对于黄疸病的发生机理、辨证施治与现代病理机制也进行了论述。 论文对《广济方》、《广利方》中记载关于黄疸病的证治进行了研究。对于原方未详之处,通过与其它医籍上相同的记载,以互相比对的方式,使原方更为详实。在原文注释方面,则列出原文出处,分析原文之意,并对方中不明的词语进行了考证解释,而原方适应症与所用药物,通过进行辩证分析,明确其治疗的机理及所用适应症。 在讨论中则对于黄疸病病机、治法、药物炮制、剂型与服用法、饮食禁忌、治黄疸病所用药物药理进行了探讨。其中黄疸病病机的探讨,则将各个原方适应症病机,以个别论述的方式进行讨论;关于治法,除了提出原方所用之法外,对于其作用机理与适应的症状也进行了分析;在原方药物炮制的问题中,则说明了炮制的方法,对于其炮制前后的差异与炮制的用意也进行了探讨;而在饮食禁忌的讨论中,除了对原方适应症禁食的用意进行研究外,也叙述了其禁食机理;在禁食食物与原方中药物的相反问题上也有讨论;关于药物剂型与服用法的研究中,则根据各方中所用适应症的轻重缓急以及其适用剂型进行了讨论。 其目的在于拓展当今治疗黄疸病的思路,筛选更为有效的药物,从而继承发扬唐代以前治疗黄疸病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寻求新思路、新方法。

秦微[7](2005)在《茵陈蒿汤对阳黄大鼠胆红素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 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及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阳黄证大鼠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汁酸血症、血清酶升高、体液免疫功能亢进、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症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症及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白椿,李春梅,李建忠[8](2005)在《生大黄粉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秀梅,安舞凤[9](2003)在《大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理》文中研究表明 大黄是一味多种功效的药物,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作用,且药专力宏,自古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倍受医家们重视。近年来,随着大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该药一些潜在的、新的药理作用及用途,解决了临床许多疑难重症。1 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大黄具有通腑攻积导滞作用,早在金、元时期就用于“中风中脏腑”病证,如三化汤

王元海[10](2001)在《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二、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肺系病证通用药
    1.1 肺系病证概要
    1.2 肺系通用药性能与应用阐释
        1.2.1 麻黄
        1.2.2 桂枝
        1.2.3 细辛
        1.2.4 生姜
        1.2.5 柴胡
        1.2.6 葛根
        1.2.7 升麻
        1.2.8 石膏
        1.2.9 黄芩
        1.2.10 白芍
        1.2.11 杏仁
        1.2.12 厚朴
        1.2.13 半夏
        1.2.14 贝母
        1.2.15 桔梗
        1.2.16 紫菀
        1.2.17 款冬花
        1.2.18 葶苈子
        1.2.19 甘遂
        1.2.20 大戟
        1.2.21 芫花
        1.2.22 巴豆
        1.2.23 干姜
        1.2.24 五味子
        1.2.25 人参
        1.2.26 麦冬
        1.2.27 甘草
2 心系病证通用药
    2.1 心系病证概要
    2.2 心系通用药性能与应用阐释
        2.2.1 甘草
        2.2.2 人参
        2.2.3 附子
        2.2.4 桂枝
        2.2.5 薤白
        2.2.6 生姜
        2.2.7 枳实
        2.2.8 厚朴
        2.2.9 生地黄
        2.2.10 阿胶
        2.2.11 百合
        2.2.12 酸枣仁
        2.2.13 栀子
        2.2.14 淡豆豉
        2.2.15 黄连
        2.2.16 半夏
        2.2.17 瓜蒌
        2.2.18 龙骨
        2.2.19 牡蛎
        2.2.20 茯苓
        2.2.21 桃仁
3 脾胃病证通用药
    3.1 脾胃病证概要
    3.2 脾胃通用药性能与应用阐释
        3.2.1 甘草
        3.2.2 白术
        3.2.3 人参
        3.2.4 白芍
        3.2.5 附子
        3.2.6 干姜
        3.2.7 葛根
        3.2.8 白头翁
        3.2.9 诃子
        3.2.10 生姜
        3.2.11 吴茱萸
        3.2.12 竹茹
        3.2.13 旋覆花
        3.2.14 代赭石
        3.2.15 半夏
        3.2.16 茯苓
        3.2.17 火麻仁
        3.2.18 大黄
        3.2.19 黄芩
        3.2.20 黄连
        3.2.21 黄柏
        3.2.22 枳实
        3.2.23 厚朴
4 肝胆病证通用药
    4.1 肝胆病证概要
    4.2 肝胆通用药性能与应用阐释
        4.2.1 柴胡
        4.2.2 半夏
        4.2.3 枳实
        4.2.4 旋覆花
        4.2.5 黄柏
        4.2.6 栀子
        4.2.7 大黄
        4.2.8 茵陈
        4.2.9 桃仁
        4.2.10 当归
        4.2.11 乌头
        4.2.12 附子
        4.2.13 吴茱萸
        4.2.14 白芍
        4.2.15 鳖甲
        4.2.16 牡蛎
        4.2.17 虻虫
        4.2.18 水蛭
        4.2.19 土鳖虫
5 肾系病证通用药
    5.1 肾系病证概要
    5.2 肾系通用药性能与应用阐释
        5.2.1 桂枝
        5.2.2 白芍
        5.2.3 龙骨
        5.2.4 牡蛎
        5.2.5 麻黄
        5.2.6 杏仁
        5.2.7 防己
        5.2.8 茯苓
        5.2.9 猪苓
        5.2.10 黄芪
        5.2.11 白术
        5.2.12 附子
        5.2.13 熟地黄
        5.2.14 山药
        5.2.15 山茱萸
6 讨论
    6.1 肺系病证通用药应用规律
    6.2 心系病证通用药应用规律
    6.3 脾胃病证通用药应用规律
    6.4 肝胆病证通用药应用规律
    6.5 肾系病证通用药应用规律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学习和工作情况
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2)抗内毒素血症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抗内毒素血症中药治疗动物实验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实验方法及分组
        1.1.3 观察项目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血浆ET的变化
        1.2.2 血浆LPO的变化
        1.2.3 血浆Fn的变化
        1.2.4 肝脏病理变化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抗内毒素血症疗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治疗方法及分组
        2.1.3 观察项目
        2.1.4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8周时总病死率比较
        2.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
        2.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IRN值比较
        2.2.5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2.2.6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LB水平比较
        2.2.7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HE水平比较
        2.2.8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期MELO评分比较
        2.2.9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期TE、TNF和LOP水平比较
        2.2.10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清代黄疸病医案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古代黄疸溯源
        一、黄疸病名
        二、黄疸分类
        三、病因病机
        四、黄疸辨治
        五、黄疸医案
        六、小结
    第二节 现代中医黄疸研究
        一、黄疸病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四、临床研究
        五、小结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黄疸的认识
        一、胆红素代谢
        二、黄疸分类
        三、黄疸治疗
        五、小结
第二章 医案研究
    第一节 黄疸医案整理
        一、整理方法
        二、整理结果
    第二节 统计分析
        一、频数分析
        二、聚类分析
第三章 临床病例
    第一节 病史资料
        一、发病过程
        二、治疗经过
    第二节 病例分析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清代黄疸证治规律
        一、规律浅析
        二、茵苓平胃汤
        三、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研究相关表格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丹黄方对急性肝衰竭及肝再生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实验一 丹黄方对硫代乙酰胺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
实验二 丹黄方对大鼠急性肝衰竭肝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三 丹黄方对大鼠急性肝衰竭肝再生过程中CD14的影响
实验四 丹黄方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HGF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五 丹黄方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Tec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六 丹黄方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PC3、c-fos、LRF-1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七 丹黄方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TGFβ1影响的实验研究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发表论文、主持课题及科研奖励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文献综述2 大黄药理研究及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6)唐代御撰方书黄疸病证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背景资料研究
    1.唐代御撰方书源流考
    2.历代黄疸病理论沿革
        2.1 黄疸病理论的演进与确立
        2.2 黄疸诊疗经验的不断累积
        2.3 黄疸辨治的逐渐进步完善
    3.黄疸病机理证治综述
        3.1 黄疸病的病因病机
        3.2 黄疸病的辩证施治
        3.3 现代医学黄疸病理机制
二.广济方广利方治疗黄疸病探讨
    1.原方注释
        1.1 疗阴黄之茵陈散方
        1.2 疗久阴黄知母丸方
        1.3 疗遍身黄茵陈丸方
        1.4 疗急黄之瓜蒂散方
        1.5 疗诸黄之瓜蒂散方
        1.6 疗黄疸之秦艽牛乳汤方
    2.讨论
三.结语与展望
四.参考文献
五.致谢
附:古方药量考证

(7)茵陈蒿汤对阳黄大鼠胆红素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8)生大黄粉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肝炎
    1.1 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
    1.2 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2 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
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发热
4 治疗肾病
    4.1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4.2 治疗糖尿病肾病:
    4.3 治疗慢性肾炎:
5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
6 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7 应用于婴幼儿胃肠功能衰竭
8 治疗腹胀
    8.1 治疗胸椎、腰椎及骨盆骨折后并发腹胀:
    8.2 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并发的腹胀:
    8.3 治疗术后腹胀:
9 治疗便秘
    9.1 治疗新生儿便秘:
    9.2 治疗肿瘤、中风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
10 治疗肛门常见病
    10.1 肛瘘术后:
    10.2 内痔出血、溃疡、感染:
    10.3 肛裂、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术后、肛门湿疹:
11 治疗急性胰腺炎
12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13 外治其它疾病
14 小 结

(10)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判断标准
4 结果
5 讨论

四、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 李晶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2)
  • [2]抗内毒素血症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D]. 王旭晨.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5)
  • [3]清代黄疸病医案用药规律研究[D]. 陈秋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4]丹黄方对急性肝衰竭及肝再生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D]. 朱清静.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5]大黄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的应用[J]. 李艳. 中国药师, 2005(06)
  • [6]唐代御撰方书黄疸病证治探讨[D]. 江晁佑. 天津中医学院, 2005(07)
  • [7]茵陈蒿汤对阳黄大鼠胆红素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 秦微. 辽宁中医学院, 2005(05)
  • [8]生大黄粉的临床应用[J]. 白椿,李春梅,李建忠. 内蒙古中医药, 2005(02)
  • [9]大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理[J]. 曹秀梅,安舞凤.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03)
  • [10]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J]. 王元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生大黄散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