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苗用鸡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包媛玲[1](2021)在《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偏肺病毒病是由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引起的鸡或火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鸡群的aMPV血清阳性率高达10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毒株以B亚型aMPV为主。aMPV单一感染时,死亡率不高,但易造成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若出现其他细菌或病毒的继发感染,死亡率可高达25%~40%。aMPV感染能够造成肉鸡的肿头综合征以及蛋鸡产蛋量和蛋品质的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国外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来防控禽偏肺病毒病,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用于该病防控的疫苗。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我国鸡群分离的aMPV/B LN16株为基础,研制了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力进行了系统评估。我们将B亚型aMPV LN16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至15代,并对不同代次的病毒进行了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测定、纯净性检验及免疫原性比较。根据免疫效力实验结果,我们以B亚型aMPV LN16株11代毒(LN16-I株)作为免疫原,通过灭活条件及乳化工艺的筛选,研制了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及大剂量免疫实验结果显示,该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无不良反应且注射部位无炎症反应。SPF鸡免疫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促进PBMC中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脾脏IL-4和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对B亚型aMPV强毒攻击提供80.0%以上的免疫保护,并显着降低鼻腔拭子中的病毒载量,避免强毒攻击后鼻甲的病理损伤。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3周龄单次免疫的保护率为77.8%;3周龄首免,6周龄加强免疫的保护率为100.0%。因此,我们将免疫程序设定为3周龄初次免疫,6周龄加强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以不低于0.25 m L/只的剂量免疫SPF鸡,加强免疫3周后可提供87.5%以上的免疫保护,因此将最小免疫剂量定为0.25 m L/只,为保证临床免疫保护效果,推荐免疫剂量为0.50 m L/只。免疫持续期实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2、3、4、5、6个月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0%、90.0%、100.0%、90.0%和88.9%,初步确定该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此外,该灭活疫苗对大日龄(17周龄)SPF鸡能够提供100.0%的保护。进一步评价了该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和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B亚型aMPV LN16强毒株对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具有显着的致病性: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在感染后出现流鼻涕以及鼻痂等症状,发病率分别为92.3%及100.0%;鼻腔拭子、鼻甲、喉头、气管以及哈德氏腺中可检测到病毒;感染后9 d可造成商品蛋鸡和商品肉鸡的鼻甲、气管及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能够诱导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产生高滴度的血清抗体。加强免疫后3周用B亚型aMPV LN16强毒攻击,该疫苗能够显着降低鼻腔拭子中的病毒载量并减轻强毒攻击后呼吸器官的病理损伤,免疫组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及88.9%。本研究研制了禽偏肺病毒(B亚型)灭活疫苗,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该疫苗能对SPF鸡、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禽偏肺病毒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陈秀红[2](2021)在《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试验及基于转录组的宿主差异基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引起禽类呼吸道疾病和滑膜炎的一种病原体。它主要多发于鸡、火鸡、鸭子、鹅和鹦鹉,此外野鸡和鹌鹑也可能是易感动物。鸡滑液囊支原体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会造成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降低,成年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鸡群一旦感染发病难以根治,近年来给我国甚至全球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人工感染建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理模型,采用转录测序技术对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组织样本进行测序。旨在探究滑液囊支原体在感染鸡的发病过程中,宿主鸡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重要的代谢网络通路,以期为后续滑液囊支原体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宁夏地区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固原5地区规模化养殖场收集的1289份鸡血清样品进行滑液囊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89份血清样本中滑液囊支原体阳性血清的数量达到866份,阳性率为67.18%。其中银川市滑液囊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89.67%,其次是固原市、石嘴山市和吴忠市,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29%、69.85%和60.87%,中卫市最低为46.23%。蛋鸡血清抗体阳性率随月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12月龄蛋鸡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了 100%,2月龄鸡最低为28.35%。3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和10月龄抽检鸡阳性率分别为42.16%、53.54%、63.78%、82.43%和85.53%。蛋鸡、肉鸡和种鸡均可感染滑液囊支原体,其中种鸡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26%,其次蛋鸡为64.86%,肉鸡最低为55.50%。春秋两季鸡均有不同程度的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春季的感染率(72.22%)高于秋季(62.50%)。2.本试验选用实验室保存的滑液囊支原体分离株建立滑液囊支原体病理模型,所有试验雏鸡在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理模型建立前均经鸡滑液囊支原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为阴性,将26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试验组共计2组。试验组连续3天通过滴鼻、滴眼的方式滴入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且已经过浓缩终浓度为1.0×109ccu/mL的鸡滑液囊支原体菌液0.5 ml,空白对照组以PBS缓冲液按与试验组攻毒菌液同等的剂量、方式和天数进行处理。人工感染结束后检测滑液囊支原体血清抗体,结果显示试验组鸡均为阳性而对照组在试验周期内均为阴性。在试验周期内监测2组鸡的体温,试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在试验初始2组鸡的体重无差异,随着试验的进行试验组鸡的体重增重减缓与对照组的体重相比差异显着(P<0.05)。且试验组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均符合典型的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对剖检组织选用滑液囊支原体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现阳性条带,且对照组及PCR扩增空白组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即本试验成功复制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病理模型。3.本试验选择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方法,以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宿主鸡的气管组织为测序样本,探究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后宿主的差异基因及关键代谢网络,为揭示滑液囊支原体入侵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应答及调节防御机制奠定试验基础。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鸡相比试验组鸡经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后鉴定到35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调表达,74个基因在转录水平下调表达。选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从已鉴定到的差异基因中随机挑选10个验证,定量结果显示,MMP9、MMP10、MMP13、BCL2A1、GRP、PHLDA2、GTSE1、EDPE、ZAP70 和 PDK4 这 10 个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一致。以Bcl-2A1、MMP13、MMP9、MMP10为代表的差异基因被检测到与以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用于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Wnt信号通路、粘附斑激酶信号通路/FAK、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为代表的KEGG通路被富集到,且以上KEGG通路中的大部分通路位于通路互作的网络中心,意味着以上通路在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宿主的过程中相互协同作用以此响应该病原的入侵。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部分基因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之间相互协调作用,提示这些基因或者可能在滑液囊支原体诱导的关节炎中发挥重要作用。差异基因和关键代谢通路与滑液囊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永红,肖永珍[3](2018)在《制备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为切实做好2018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农业部组织制订了"2018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动物种类和区域明确要求为:对全国所有鸡、水禽(鸭、鹅)、人工饲养的鹌鹑和鸽子等,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的家禽、进口国(地区)明确要求不得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出口家禽,有关企业报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强制
范娟[4](2018)在《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现有弱毒活疫苗和小鹅瘟抗体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小鹅瘟疫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活毒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潜在危害,从而限制了其生产应用,因此研究小鹅瘟灭活疫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小鹅瘟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免疫原性好、繁殖滴度高的小鹅瘟野毒株作为灭活疫苗候选株,并开展了生产工艺、乳化工艺和免疫效力研究工作,以期制备出安全、高效的小鹅瘟灭活疫苗,为我国小鹅瘟疫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有力工具。1、小鹅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筛选为了研制与当前小鹅瘟流行株匹配的疫苗,本研究对从2009~2011年江苏省养鹅地区疑似小鹅瘟的临床样品中共分离了 5株鹅细小病毒(GPV),同时对分离株进行VP3基因测序并绘制遗传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明显不同于国内疫苗株SY61和台湾主要分支。对获得的毒株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并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繁殖性能、毒力、特异性及免疫原性等进行了测定,5株病毒均属于强毒株,其中 Gosling plague virus/taizhou/10(TZ10)株病毒含量最高(F10 代:105.0ELD50/0.2ml以上),且其灭活抗原免疫鹅4周后的抗体水平最高,因此确定以TZ10株作为小鹅瘟疫苗候选株。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兽用生物制品(毒、虫)种种子批建立实验技术指导原则》各项要求,对纯化后的TZ10株F0代毒在鹅胚中连续传至30代,并分别对不同代次种毒进行了 AGP、鹅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免疫原性、特异性实验及纯净性检验,建立了符合规定的小鹅瘟病毒TZ10株的基础种子批(F16~F20种毒)、规定了生产用最高限制代次(F25)。2、小鹅瘟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研究疫苗生产过程中,抗原的生产工艺决定了疫苗质量及生产成本,抗原的完全灭活和疫苗的乳化工艺分别是关系到疫苗安全、有效性和疫苗质量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选取前期种子批F25代次GPV尿囊液,进行最佳鹅胚接种剂量与最佳鹅胚接种日龄的试验,从鹅胚死亡数统计、抗原收获量统计、病毒含量测定三方面进行比较,分别确定生产过程中最佳病毒稀释比例、接毒剂量、鹅胚日龄为:种毒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1:100倍稀释,0.2ml/胚剂量尿囊腔途径接种11日龄非免鹅胚最佳。根据接种后不同时间鹅胚死亡数、抗原收获量、死亡鹅胚情况和病毒含量测定数据确定种毒最佳培养时间为接毒后48~120小时,收获死亡鹅胚尿囊液;抗原最佳培养时间为接毒后48~144小时,收获死亡鹅胚尿囊液及鹅胚。为了确定抗原灭活的最佳方法,对甲醛溶液的浓度、灭活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醛溶液作为灭活剂,灭活剂终浓度为0.2%,37℃灭活48小时,可以完全灭活小鹅瘟病毒TZ10株。乳化工艺研究证实:取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抗原,按每96份抗原加4份灭菌吐温-80比例加吐温-80,充分溶解混匀,制成水相;94份注射用白油加6份司盘-80及1份硬脂酸铝,加热溶解至透明灭菌,制成油相;水相与油相的最佳配比为1:3,二次乳化的剪切速率在3000~4000r/min,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25℃以下,可获得最佳乳化效果。3、小鹅瘟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按照确定的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生产工艺,在实验室试制了 3批灭活疫苗。将试制的3批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通过疫苗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及双倍剂量免疫3~5日龄、1月龄鹅、7月龄开产种鹅、9月龄产蛋种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免疫鹅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正常,无全身不良反应。接种部位无肿胀,免疫21日后,单剂量重复和双倍剂量接种的实验组中,有少量疫苗颗粒未吸收现象;除双倍剂量接种组个别鹅注射部位肌肉有轻微潮红外,其余各免疫组免疫鹅注射部位无异常变化。免疫21日后,免疫组与对照组鹅平均增重无显着差异。疫苗注射后1周内产蛋鹅产蛋数较对照组少2~3枚,之后恢复正常,且种蛋孵化率无差异。表明研制的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对产蛋鹅安全,雏鹅接种后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4、小鹅瘟灭活疫苗的效力评价通过对3批试制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发现小鹅瘟疫苗免疫种鹅产生的GPV血清琼扩抗体水平与雏鹅被动免疫GPV琼扩抗体水平、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对种鹅血清GPV琼扩抗体效价与对应雏鹅攻毒保护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当种鹅血清抗体效价为1:2时,雏鹅血清被动免疫保护率为92.3%;当种鹅血清抗体效价不低于1:4时,雏鹅被动免疫保护率达到100%。考虑到临床饲养环境及鹅群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规定疫苗的效力检验标准为:7~8月龄健康阴性鹅,胸部肌肉注射疫苗,1.0ml/只,4周后其血清GPV琼扩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应不低于1:8。最小免疫剂量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3批疫苗以不低于0.5ml/只剂量免疫7~8月龄产蛋种鹅,免疫后种蛋孵化的雏鹅90%以上可以抵抗GPV强毒的攻击。根据3批试制疫苗制苗抗原灭活前的病毒含量及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为保证雏鹅获得确实的被动保护,规定制苗用半成品抗原的病毒含量应≥105.5ELD50/0.2ml、推荐免疫剂量为1.0ml/只。根据3批试制疫苗免疫持续期的种鹅和雏鹅的血清AGP抗体效价及所产种蛋孵化雏鹅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确定种鹅开产前免疫2次,lml/次,其免疫持续期为5个月;推荐免疫程序为:种鹅开产前5周首免,胸部肌肉注射,1.0ml/只,3周后以相同剂量、途径加强免疫1次。该免疫程序可基本保证种鹅在6个月产蛋期内,雏鹅获得有效母源抗体抵抗GPV感染。因健康阴性产蛋种鹅的来源和质量不够稳定,其作为效检用动物时,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为此本研究对疫苗免疫SPF鸡后血清抗体效价及特异性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作为小鹅瘟疫苗效检替代动物的可行性。3批小鹅瘟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21日龄SPF鸡,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同一剂量不同时间点检测的SPF鸡血清AGP抗体效价基本一致,表明SPF鸡对疫苗可产生稳定的免疫抗体反应。将SPF鸡免疫后阳性血清与小鹅瘟病毒进行中和反应结果表明,SPF鸡免疫小鹅瘟灭活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效价随免疫剂量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与7~8月龄健康阴性种鹅免疫后血清AGP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免疫SP F鸡后测定血清AGP抗体效价方法作为小鹅瘟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是可行的。根据疫苗免疫SPF鸡和种鹅的中和抗体效价与AGP抗体效价相关性分析,当种鹅AGP抗体效价在1:8时,中和抗体效价为2.87log10,对应的SPF鸡血清AGP抗体效价为1:16;根据免疫剂量与抗体产生的正相关关系,及实验动物对疫苗的吸收情况,确定21日龄SPF鸡作为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力检验替代动物的检验标准为:21日龄SPF鸡,颈部皮下注射,0.25m]/只,免后4周小鹅瘟AGP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不低于1:18。
艾文婷[5](2016)在《某蛋种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原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群健康生长的传染病,主要引起鸡和火鸡的关节肿大、滑液囊及肌腱发炎和实质器官的肿大。虽然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不会引起家禽的直接死亡,但其一旦在鸡群中感染就很难根除,可导致鸡群的生长发育迟缓、死亡淘汰率增高、鸡肉的品质和蛋鸡的产蛋量大幅下降。滑液囊支原体易与其他病原体发生交叉感染,加剧各病原体的致病力,增加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关于MS的研究却较少,在我国范围内没有进行过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在河南、北京、陕西均有报道分离到MS,有多个地区的血清学调查表明MS为阳性。结合先前的研究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某蛋种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垂直传播因素,本实验将扩大调查范围,检测不同代次和不同日龄鸡群中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将商品代鸡按母源抗体高低分群隔离饲养,比较来自高低抗体鸡群的雏鸡在隔离饲养状态下的感染状况,并同时观察高母源抗体对于子代鸡群的保护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祖代35周龄鸡可能处于感染状态,咽拭子中能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样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0%。2.父母代分别抽样检测了种蛋、1日龄雏鸡、35周龄开产鸡。样品中,种蛋及1日龄雏鸡均未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由于祖代鸡的感染,1日龄雏鸡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35周龄鸡咽拭子中检测到病原体,且血清阳性率高达100%。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代鸡在母源抗体衰减完之前未处于感染状态,之后发生感染且一直处于感染状态。3.根据MS母源抗体高低将商品代鸡分组隔离饲养。实验结果表明低抗体组弱雏较多,1/3有明显劈叉现象;高抗体组全为健雏。高抗体组1日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第四周转为阴性,至十周一直为阴性;低抗组1日龄阳性率36%,第二周转为阴性,至10周一直为阴性。与之前实验相比,此次实验血清抗体在6周时未有升高趋势。同时,PCR检测咽拭子病原体010周全为阴性。说明在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状态下垂直传播对子代鸡群的感染无明显影响,子代鸡感染主要为环境因素所致。
杜金玲,王丹娜,石磊,吕超超,王吉玮,孟姗姗,刘长辉,卢会英,赵亚荣[6](2012)在《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及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支原体是生物制品污染中较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它可以污染细胞、病毒批、血清等制品,给科研及生物制品产业带来危害。文章简要介绍了支原体污染生物制品后带来的危害,并对清除支原体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楚电峰,杜元钊,刘相娥,周洁,徐慧琳,刘思思[7](2010)在《影响动物疫苗纯净性的因素与控制措施》文中认为畜禽用疫苗的种毒繁殖、生产、检验和新产品开发及兽用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都可能会造成产品的不纯净性,不能有效保护畜禽健康。针对影响疫苗纯净性的不同因素及如何预防与控制疫苗研发与生产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为有效保障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
康文彪,张述斌[8](2009)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弱毒疫苗的试制》文中研究表明用同胚培养的鸡新城疫Lasota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或H52)株以及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株以适当比例混合为抗原,用蔗糖脱脂乳作保护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三联弱毒疫苗。通过三批疫苗室内外各项指标的测试,表明该三联疫苗安全性能可靠,免疫效果确实,使用方法简便。在实验室进行的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检验、真空度检查均符合国家标准;用10倍大剂量接种15日龄雏鸡无不良反应;以常规量颈部皮下接种免疫后,7 d产生免疫力,免疫后14 d抗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三株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对15日龄雏鸡首免,其免疫期至少为30 d,在-25℃保存期为1年。
崔小兰,黄水洪[9](2009)在《种蛋质量对胚毒苗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禽用疫苗已占到所有畜禽疫苗产量的95%以上,然而,在多数兽用生物药厂还普遍使用普通鸡胚制苗,用这种普通鸡胚制造疫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外源病原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既有细菌、支原体,也有病毒,细菌主要是沙门氏菌。这
戴建华[10](2009)在《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鸡败血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一种广泛存在而危害严重的鸡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可影响鸡的产肉和产蛋率下降,并能并发和继发其他疫病。它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非典型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和MG混合感染的情况占了很大比重。同时,NDV和MG的活苗在使用时常出现干扰。我国鸡群呼吸道中普遍存在MG感染,而造成如:NDV弱毒疫苗的免疫效率低下以及加重了经呼吸道途径免疫的各种疫苗的副作用。基于我国临床实际遇到的问题,我国目前迫切需要使用联苗进行鸡群呼吸道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本研究着重研制能够实现同时控制ND和MG感染的新型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这将对ND和MG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引进的La Sota株,经复壮后能在鸡胚良好繁殖,在鸡胚中连传5代,鸡胚液中HA滴度均达1:512以上,EID50达109.5以上,说明毒株稳定。从对该毒株系统鉴定的结果看,其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对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对鸡胚毒力、红细胞凝集价、病毒含量、安全性、免疫原性、特异性等都符合ND低毒力活疫苗株的要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灭活前后的NDV病毒粒子,灭活前后病毒粒子基本形态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引进的MG中等强毒株S6经无细胞培养基传代后,CFU达5×109以上。经固体培养、凝集试验、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和透射电镜检测、致病性试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S6毒株符合中等强毒株特征,适合用于MG疫苗株。上述各代次种子液经纯净性检验,均无其他微生物污染,可用于疫苗种毒使用。用经鉴定的La Sota毒种接种SPF鸡胚,收获尿囊液,0.1%甲醛灭活后制得La Sota毒株抗原;用S6毒株在增菌培养基中培养72h,计数后,用0.2%甲醛进行灭活。按一定的生产工艺方法乳化,制成ND-MG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在SPF鸡群中使用该二联苗后2个月内,试验鸡群均处于健康状态,且试验组体重明显比攻毒组高,抗体滴度一直维持在保护效价以上;攻毒后,剖检结果显示:MG单苗的气囊保护率为95%,而ND-MG二联苗的气囊保护率为98%,而对NDV的攻毒保护率,ND单苗和ND-MG二联苗均为100%。
二、制苗用鸡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苗用鸡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禽偏肺病毒概述 |
1.1.1 aMPV的病毒学特征 |
1.1.2 aMPV的基因组及编码蛋白 |
1.1.3 aMPV的分类 |
1.1.4 aMPV的致病性 |
1.2 禽偏肺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
1.2.1 aMPV的传播途径 |
1.2.2 国内外禽偏肺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
1.3 禽偏肺病毒病的防治 |
1.3.1 灭活疫苗研究进展 |
1.3.2 弱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
1.3.3 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
1.3.4 禽偏肺病毒病的治疗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的研制 |
2.1 材料 |
2.1.1 病毒及实验动物 |
2.1.2 细胞、引物及探针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病毒的传代培养、冻干与鉴定 |
2.2.2 灭活条件的选择 |
2.2.3 乳化工艺的选择 |
2.2.4 灭活疫苗安全性实验 |
2.2.5 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实验 |
2.2.6 灭活疫苗最小免疫日龄实验 |
2.2.7 灭活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实验 |
2.2.8 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实验 |
2.2.9 灭活疫苗对大日龄SPF鸡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 |
2.2.10 血清ELISA抗体水平的测定 |
2.2.11 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的测定 |
2.2.12 PBMC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 |
2.2.13 脾脏细胞因子的检测 |
2.2.14 鼻腔拭子中病毒拷贝数的检测 |
2.2.15 病理组织学观察 |
2.3 结果 |
2.3.1 病毒的传代培养及鉴定 |
2.3.2 灭活条件的确定 |
2.3.3 乳化工艺的确定 |
2.3.4 灭活疫苗的安全性 |
2.3.5 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
2.3.6 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 |
2.3.7 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 |
2.3.8 灭活疫苗的免疫持续期 |
2.3.9 灭活疫苗对大日龄SPF鸡的免疫保护效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及商品肉鸡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
3.1 材料 |
3.1.1 细胞、病毒及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2 方法 |
3.2.1 B亚型aMPV强毒株对商品蛋鸡和商品肉鸡的致病性 |
3.2.2 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和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 |
3.2.3 鼻腔拭子及组织中的病毒检测 |
3.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
3.2.5 血清ELISA抗体水平检测 |
3.2.6 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
3.3 结果 |
3.3.1 B亚型aMPV LN16强毒株对商品蛋鸡的致病性 |
3.3.2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保护效果 |
3.3.3 B亚型aMPV LN16强毒株对商品肉鸡的致病性 |
3.3.4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对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试验及基于转录组的宿主差异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支原体与禽支原体 |
1.2 鸡滑液囊支原体概述 |
1.3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原学 |
1.4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病学 |
1.5 鸡滑液囊支原体致病因子与致病机理 |
1.6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1.7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 |
1.8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治疗 |
1.9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预防 |
1.10 转录组的研究进展 |
1.1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宁夏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血清抗体调查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试验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鸡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转录组测序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制备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毒种选育与半成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
1.1 毒种的筛选与繁育 |
1.2 半成品病毒液的制备 |
2 原材料生产工序与产品检验 |
2.1 主要原材料的检验 |
2.1.1 非免疫受精鸡蛋的检验 |
2.1.2 注射用白油的检验 |
2.2 疫苗制备过程的半成品检验 |
2.2.1 生产用毒种的检验 |
2.2.2 半成品病毒液的效价检验 |
2.2.3 病毒液灭活后的无菌检验 |
2.2.4 病毒液灭活后的灭活检验 |
2.3 成品的检验 |
(4)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 |
1.1 我国养鹅业的发展优势 |
1.2 我国养鹅业主要疫病 |
1.2.1 小鹅瘟 |
1.2.2 鹅副粘病毒病 |
1.2.3 鹅流行性感冒 |
1.2.4 鹅球虫病 |
2 小鹅瘟病毒的研究现状 |
2.1 小鹅瘟病毒病原学 |
2.2 小鹅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2.2.1 结构蛋白 |
2.2.2 非结构蛋白 |
2.2.3 末端回文结构 |
2.3 小鹅瘟病毒的理化特性 |
2.3.1 物理性质 |
2.3.2 耐受性 |
2.3.3 血凝性 |
2.4 小鹅瘟病毒的诊断 |
2.4.1 小鹅瘟病毒的流行病学 |
2.4.2 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
2.4.3 GPV的分离培养 |
2.4.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4.5 血清学诊断技术 |
3 小鹅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
3.1 抗血清和卵黄抗体 |
3.2 活疫苗 |
3.3 灭活疫苗 |
3.4 基因工程疫苗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小鹅瘟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检测试剂、血清及毒株 |
1.1.2 鹅胚和SPF鸡胚 |
1.1.3 红细胞悬液 |
1.1.4 试剂及仪器 |
1.2 方法 |
1.2.1 病毒分离及鉴定 |
1.2.2 毒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1.2.3 小鹅瘟疫苗候选株的确定及候选株的全基因组测序 |
1.2.4 制苗用毒种的传代及鉴定 |
1.2.5 毒种纯净性鉴定 |
1.2.6 制苗用毒种种子批的建立 |
1.2.7 种毒的保存期研究 |
2 结果 |
2.1 病毒分离 |
2.1.1 鹅胚接种 |
2.1.2 鸡胚接种实验 |
2.2 病毒的鉴定 |
2.2.1 琼脂扩散实验(AGP) |
2.2.2 红细胞凝集实验 |
2.2.3 小鹅瘟阳性血清中和实验 |
2.2.4 分离株VP3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
2.3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2.3.1 毒株传代稳定性(ELD_(50)) |
2.3.2 对雏鹅的毒力实验 |
2.4 分离毒株免疫原性比较试验 |
2.4.1 免疫种鹅产生的抗体水平 |
2.4.2 雏鹅攻毒保护性实验 |
2.5 疫苗候选株——TZ10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2.5.1 TZ10株全基因组测序 |
2.5.2 TZ10株毒种传代及无菌检验 |
2.5.3 不同代次TZ10株病毒含量(ELD_(50))的测定 |
2.5.4 不同代次毒种对雏鹅的毒力 |
2.5.5 毒种的特异性鉴定结果 |
2.5.6 不同代次病毒免疫原性实验 |
2.5.7 毒种的纯净性 |
2.6 TZ10株毒种种子批的建立 |
2.7 毒种的保存期试验 |
2.7.1 不同保存条件、时间对病毒含量(ELD_(50))的影响 |
2.7.2 不同保存条件及时间毒种对雏鹅的毒力 |
3 讨论 |
第三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生产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鹅胚 |
1.1.2 TZ10株毒种 |
1.1.3 试剂 |
1.2 方法 |
1.2.1 小鹅瘟病毒(TZ10株)抗原生产工艺研究 |
1.2.2 小鹅瘟(TZ10)株抗原灭活工艺研究 |
1.2.3 灭活疫苗乳化工艺 |
1.2.4 免疫效力试验 |
2 结果 |
2.1 抗原生产工艺 |
2.1.1 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
2.1.2 病毒接种不同日龄鹅胚的比较 |
2.1.3 病毒培养时间的确定 |
2.2 抗原灭活 |
2.2.1 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条件的确定 |
2.2.2 小鹅瘟病毒TZ10株灭活方法稳定性实验 |
2.3 乳化工艺研究 |
2.3.1 乳化工艺实验试验 |
2.3.2 免疫效力试验 |
3 讨论 |
第四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安全性评价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毒种及检验用试剂 |
1.1.2 非免疫鹅胚 |
1.1.3 实验动物 |
1.1.4 疫苗 |
1.2 方法 |
1.2.1 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
1.2.2 单剂量重复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
1.2.3 双倍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 |
2 结果 |
2.1 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实验结果 |
2.2 单剂量重复接种安全性实验结果 |
2.3 双倍剂量接种安全性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小鹅瘟灭活疫苗效力评价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毒种及检验用试剂 |
1.1.2 非免疫鹅胚 |
1.1.3 实验动物 |
1.1.4 疫苗 |
1.2 方法 |
1.2.1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效力实验 |
1.2.2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最小免疫剂量研究 |
1.2.3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持续期实验 |
1.2.4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检替代动物免疫试验 |
2 结果 |
2.1 TZ10株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实验结果 |
2.1.1 种鹅血清GPV琼扩抗体检测结果 |
2.1.2 鹅蛋卵黄GPV琼扩抗体检测 |
2.1.3 雏鹅被动保护攻毒实验结果 |
2.2 灭活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实验 |
2.2.1 种鹅血清及种蛋卵黄抗体检测 |
2.2.2 雏鹅被动免疫攻毒保护实验结果 |
2.2.3 被动免疫雏鹅攻毒保护与血清抗体水平相关性分 |
2.2.4 被动免疫雏鹅血清抗体水平与种鹅血清抗体水平相关性分析 |
2.2.5 种鹅血清抗体与雏鹅被动免疫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
2.3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免疫持续期实验 |
2.3.1 种鹅免疫1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
2.3.2 鹅免疫2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
2.4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效检替代动物免疫试验结果 |
2.4.1 不同免疫剂量免疫SPF鸡产生小鹅瘟琼扩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2.4.2 不同剂量免疫7~8月龄种鹅产生小鹅瘟琼扩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2.4.3 不同动物免后AGP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附录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论文及成果 |
(5)某蛋种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原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鸡滑液囊支原体研究进展 |
1.1 支原体与禽支原体 |
1.1.1 支原体 |
1.1.2 研究史 |
1.1.3 生物学特征 |
1.1.4 禽支原体 |
1.2 鸡滑液囊支原体 |
1.2.1 病原学 |
1.2.2 流行病学 |
1.2.3 致病机理 |
1.2.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1.2.5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诊断 |
1.2.6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预防 |
1.2.7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治疗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某蛋种鸡场MS感染情况的调查 |
2.1 材料 |
2.1.1 引物 |
2.1.2 MS阳性对照 |
2.1.3 实验动物 |
2.1.4 试剂 |
2.1.5 试剂配制 |
2.1.6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采样方法 |
2.2.2 抗原检测 |
2.2.3 抗体检测 |
2.3.结果 |
2.3.1 祖代鸡群抗原检测 |
2.3.2 种蛋抗原检测 |
2.3.3 一日龄雏鸡抗原检测 |
2.3.4 父母代35周龄鸡抗原检测 |
2.3.5 抗体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来自高低抗体鸡群的雏鸡在隔离饲养下感染状况的比较 |
3.1 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筛选父母代高、低抗体鸡群 |
3.2.2 收集种蛋及孵化 |
3.2.3 采样方法 |
3.2.4 抗原检测 |
3.2.5 抗体检测 |
3.3 结果 |
3.3.1 父母代种鸡的筛选 |
3.3.2 种蛋的收集及孵化 |
3.3.3 商品代鸡抗原抗体变化差异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及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支原体污染的危害 |
2 支原体的清除 |
2.1 抗生素处理法 |
2.2 化学介质克隆法 |
2.3 清洗纯化法 |
2.4 加温处理法 |
2.5 特异性血清处理法 |
2.6 接种动物法 |
2.7 巨噬细胞吞噬法 |
3 清除支原体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4 结 语 |
(8)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弱毒疫苗的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用鸡蛋 |
1.1.2 试验用鸡胚 |
1.1.3 试验用雏鸡 |
1.1.4 试验用1%的鸡红细胞 |
1.1.5 试验用毒株 ND Lasota毒株; |
1.1.6 试验仪器 |
1.1.7 试验用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疫苗的冻干试验 |
2.2 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
2.3 疫苗的无菌检验 |
2.4 疫苗的支原体检验 |
2.5 疫苗的剩余水分检验 |
2.6 疫苗的真空度检查 |
2.7 疫苗的安全检验 |
2.8 疫苗的效力检验 |
2.9 疫苗免疫期测定 (见表3) |
2.10 疫苗保存期测定 (见表4) |
2.11 疫苗初步应用 |
3 讨论 |
4 结论 |
(9)种蛋质量对胚毒苗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1%红细胞的制备 |
1.1.2 标准抗原 |
1.1.3 种蛋种鸡 |
1.2 方法 |
1.2.1 种蛋重量测定方法 |
1.2.1. 1 取样 |
1.2.1. 2 称重 |
1.2.1. 3 结果判定 |
1.2.2 种鸡母源抗体(种蛋卵黄抗体)检测方法 |
1.2.3 半成品HA检测方法 |
1.2.4 半成品EID50检测方法 |
2 结果与数据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 结论 |
5 结语 |
(10)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部分 |
研究内容部分 |
第一章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鸡败血支原体S6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鉴定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NDV La Sota和MG S6毒株的纯净性检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ND-MG)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及生产工艺研究 |
1 毒种来源及标准 |
2 疫苗生产工艺 |
3 成品检验 |
4 疫苗的免疫期和保存期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ND-MG)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检验及免疫效力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四、制苗用鸡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力评价[D]. 包媛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试验及基于转录组的宿主差异基因分析[D]. 陈秀红. 宁夏大学, 2021
- [3]制备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J]. 李永红,肖永珍.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8(12)
- [4]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D]. 范娟. 扬州大学, 2018(12)
- [5]某蛋种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原因的分析[D]. 艾文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6]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及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杜金玲,王丹娜,石磊,吕超超,王吉玮,孟姗姗,刘长辉,卢会英,赵亚荣. 中国兽药杂志, 2012(02)
- [7]影响动物疫苗纯净性的因素与控制措施[A]. 楚电峰,杜元钊,刘相娥,周洁,徐慧琳,刘思思.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0
- [8]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弱毒疫苗的试制[J]. 康文彪,张述斌. 畜牧兽医杂志, 2009(05)
- [9]种蛋质量对胚毒苗质量的影响[J]. 崔小兰,黄水洪. 当代畜牧, 2009(06)
- [10]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D]. 戴建华. 扬州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