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机和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机和影响

一、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和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代英乐[1](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学习新要求及应对》文中研究表明

田梦杰[2](2021)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海洋教育内容研究》文中提出高中历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海洋教育,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为统领下不断加深、加强、加码。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提升以高中生群体为代表的全民海洋意识,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至关重要。历史学科,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更好地开展包含海洋教育在内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任务,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了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该教材及时有效的将国家对于做好高中生海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至教科书的字里行间,具有较多的海洋史史料。如何尽快熟悉使用统编教材海洋教育内容,考验着历史教师的能力。为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和下册部分,展开海洋教育内容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讨了海洋教育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在两大方面,分析了历史教育与海洋教育的关系。对统编版必修教材海洋教育的内容和编排体系分析是本文的重中之重。通过将统编必修上册和下册的海洋教育内容进行解读,提炼研究教材所包含的海洋教育及其海洋意识。此外,还以下册第六课为例分析具体一课内容的海洋教育内容,包括该课的简要介绍、导言分析、标题、课文结构,得出精细化的内容分析结论。通过分析教材海洋教育内容,从其中得到教学启发。为更好地帮助教师运用海洋教育内容开展海洋教育,从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海洋史史料框架、强化学生海洋史史料意识及分析能力、充分融合多种教法、充分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四个方面,作出海洋教育内容的应用策略。统编教材海洋教育内容丰富,规制宏大。为此,在分析内容的同时,还结合教材海洋教育内容进行应用案例设计。教学案例设计选取“新航路开辟”内容的一课,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和教学设计思路等领域进行案例设计总体阐述。教学过程设计则分为导入新课、学习新课等过程。随后结合教材海洋教育内容及案例设计、教育实习经验,给出反思与建议。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教师尽快掌握历史教材开展海洋教育提供借鉴。

尹文轩[3](2021)在《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文中提出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为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战略支持,教育部秉承时代发展需要做出建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课程改革决策,修订印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人才的教育理念。因此,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球史理论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专题“全球联系的建立”的内容要求为切入点,结合“生态互动视域”“文化互动视域”“全球化贸易视域”等视角的具体教学设计分析,探讨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界定相关概念,考察研究成果,分析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即:该理论遵循时代要求,符合育人目标,在现实层面可以较好地推行和运用。同时,以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讨论其设计路径,通过具体教学设计片段证明该理论可以有效地培养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课程育人目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对该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了理论层面的反思和初步展望。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变革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力求在把握“全球联系的建立”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力图可以为教师运用该理论进行教学提供指引与示范,为全球史理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赟[4](2021)在《“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计思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环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要求的提出,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而展开。在这一环节上,我认为可以有效地借助史料展开教学。本文以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例具体展开教学实践。《全球航路的开辟》内容相对较单一,因此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增加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我在阅读原始文献哥伦布的《航海日记》和【美】塞·埃·莫里森《哥伦布传》等着作的基础上得到教学设计的灵感,

王小婷[5](2021)在《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比较研究 ——以“新航路开辟”内容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多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治学方针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这必然会为国家育人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其中,教科书作为课程目标要求的有效体现,其变革表现尤为明显,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历史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教材,其承载的教育任务主要通过课文文字的讲授与学习来完成,因此,课文本身应当是教科书的主体。此外,要想衡量一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水平,以及其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否反映了时代风貌,最为根本的也是要看课文内容本身。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课文内容编写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是以,在教科书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比新旧版本教科书课文内容的编撰,有助于优化我们对当下统编版教科书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学实施水平,进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论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对新旧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内容编撰进行比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说明了该研究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其次,从个案入手,围绕以下几项标准,具体地分析归纳新旧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新航路开辟”课文编撰的共性与差异性,主要包括:一、课文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前后内容是否有逻辑层次;二、课文的史实选取和表述方法是否正确得当,是否能体现当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三、课文的史料选材是否恰当真实,是否符合“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以及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四、课文正文和辅助系统的搭配是否适当;再次,针对新旧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新航路开辟”课文编撰表现出来的共性与差异性,详细论述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教科书自身的因素,也有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鉴于不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在课文编撰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统编版教科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因而为统编版教科书的运用与教学实施提出了一些策略及建议,以期可以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裨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无疑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所发生的创新与变革,进而推动教材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同时亦可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仍需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更需全体教育同仁共同努力。

杜云雪[6](2020)在《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只把信息技术当作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一个展示手段,更要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如何促进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反映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由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共同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线上课堂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翻转课堂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于莹莹[7](2020)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秋季,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开始在各地陆续使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给高中历史教学树立新标杆的同时,也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材和教学衔接,就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高中统编教材主要是基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编写的。但是,我国的教育部门规定,浙江省初中仍然沿用综合化的《历史与社会》教材,该教材与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在课程设计理念和教材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浙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如何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有机衔接,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初步的探讨。笔者首先深入中学,对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不同的课程观导致的衔接问题;教师的衔接工作不足导致的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导致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从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螺旋式课程论三个方面对教学衔接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包括初中教师的衔接策略、高中教师的衔接策略,以及保障机制等。最后,以“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内容为例,基于螺旋式课程设计的理念,对初高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分别进行了设计。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在新一轮轮课改大趋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在坚持课程综合化特色的基础上,注意突出历史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关注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高中历史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与教学状况,做到基于学情、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学历史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张凡[8](2020)在《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最根本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教育界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提出的新理念,历史教育研究者们与时俱进,依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也提到中国高考评价要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本文依据新版历史课标,对人教版必修二“开辟新航路”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旨在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时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这部分说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以及学界对开辟新航路,历史教学设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的概念做了界定。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文正文部分。在这四个部分,作者先分析了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选取三位老师关于开辟新航路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其可取之处,最后结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对人教版《开辟新航路》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赵莉[9](2019)在《《职方外纪》中的西人航海纪事》文中研究说明艾儒略是17世纪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撰写的《职方外纪》是第一部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地理的中文着作。书中出现了对西人航海探险的叙述,包括阁龙(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亚墨利加(亚美利加)航行美洲、墨瓦兰(麦哲伦)全球航行等。这是西人最早向中国人介绍大航海时代西人航海的记录,对于晚近中国人认识世界具有启蒙作用,延续至清代,成为魏源、徐继畲等开眼看世界先进人士的知识来源之一。在叙述方式与编辑策略上,《职方外纪》中的西人航海纪事,也为19世纪以后西方航海人物及其历史在中国的译介奠定了基础。

张箭[10](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哥伦布、麦哲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15~17世纪的大航海大发现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全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其主要人物的评价研究是大航海大发现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界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研究,并谈点个人的想法和思考。一对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哥伦布无疑是大航海大发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人物。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前半期,中国史学界就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全盘否定和高度评价、低度批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歧之严重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和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和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海洋教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文本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4.归纳总结法
一、海洋教育内容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海洋教育定义
    (二)海洋教育内容的分类
    (三)海洋教育内容的特点
        1.海洋教育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
        2.教育性是海洋教育内容的基本特性
        3.海洋教育内容具有抽象性
        4.海洋教育内容具有客观真实性
    (四)海洋教育内容的应用价值
        1.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2.充实历史教学内容与丰富课程资源
        3.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实践能力
    (五)历史教育与海洋教育的关系
        1.中学历史教育是海洋教育的重要渠道
        2.海洋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海洋教育的内容分析
    (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海洋教育的内容解读
    (二)《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海洋教育的内容解读
    (三)《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海洋教育内容分析
        1.《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简要介绍
        2.导言分析
        3.标题
        4.课文结构
三、海洋教育内容在统编版必修教材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度研读教材以整合海洋史史料知识框架
    (二)强化学生的海洋史史料意识与分析能力
    (三)将海洋教育内容充分与多种教法、手段相融合
四、统编版历史必修教材海洋教育内容的应用案例设计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
        2.历史解释
        3.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六)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
        2.教学用具
    (七)教学设计思路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九)反思与建议
        1.反思
        2.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3)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
第二章: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必要性
        (一)中国参与全球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时代推进高中历史课程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理论依据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理论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全球史理论应用于新课标“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的教学设计分析
    一、全球史理论下“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一)生态互动视域
        (二)文化互动视域
        (三)全球化贸易视域
    二、“全球史理论”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以主题教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三)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四)以知识整合为主要策略的教学设计
        (五)注重历史思维的教学设计
        (六)采用历史神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三、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顺应
        (一)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把握原则——唯物史观是统领
        (二)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思维线索——时空框架作支撑
        (三)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方法抓手——史料实证练辨析
        (四)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能力构建——历史解释塑才能
        (五)全球史理论下教学设计价值归宿——家国情怀巧渗透
第四章: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反思与展望
    一、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一)全球史理论中时空的定位
        (二)全球史理论中关注的对象
    二、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展望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生态互动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二:文化互动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三:全球化贸易视域“全球联系的建立”教学设计
    附件四:近两年全球史理论相关高考试题
致谢

(5)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比较研究 ——以“新航路开辟”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对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进行比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对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进行历史教学的首要条件
        2.达到历史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3.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对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1.有利于把握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
        2.有利于推进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3.有利于优化历史教科书的使用与编写
        4.有利于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的共性与差异性
    (一)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新航路开辟”课文编撰的共性
        1.知识体系完整清晰
        2.主要史实选取一致
        3.编排力求生动有趣
        4.栏目设置丰富多样
    (二)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新航路开辟”课文编撰的差异性
        1.结构体系方面的差异
        2.表述方法方面的差异
三、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趋同性与差异性原因分析
    (一)趋同性原因分析
        1.历史教科书编写经验的继承
        2.历史教科书编写背景的影响
    (二)差异性原因分析
        1.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2.课程标准的变动
        3.学术研究新成果的引入
四、两种版本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比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一)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使用策略
        1.贯彻最新课程标准
        2.转变教材使用观念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二)教学实施建议
        1.增强课程整合意识
        2.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3.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新思路及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
    二、历史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三、理论来源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一、可行性分析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应用
    一、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第四章 统编版“全球航路的开辟”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一、以教师为对象的调查
    二、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
    三、衔接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二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理论探讨
    一、认知发展理论与教学衔接
    二、螺旋式课程理论与教学衔接
    三、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衔接
第三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促进衔接的策略
    二、高中历史教学促进衔接的策略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保障机制
第四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案例分析——以历史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为例
    一、初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高中《全球联系的建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三、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衔接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调查问卷
附录 2: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调查问卷
致谢

(8)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历史学界对“开辟新航路”的相关研究
        2.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4.“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设计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本文创新之处
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一)《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评价理念的转变
    (三)近三年高考试题已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开辟新航路》已有教学设计例析
    (一)教学思路方面
    (二)教学目标方面
    (三)教学内容方面
    (四)教学策略方面
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示例
    (一)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素养要求
    (二)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构本课教学内容
    (三)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五)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完善本课教学过程
四、对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导向
    (二)凸出学生主体,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建构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
    (四)完善教学评价,细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职方外纪》中的西人航海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艾儒略以及《职方外纪》
二《职方外纪》中的西人航海纪事
    1. 哥伦布航海
    2. 麦哲伦航海
    3. 纪事特点
三《职方外纪》西人航海纪事对晚清中国人的影响
    1. 地理知识:海外有国
    2. 殖民批判:以兵分地
    3. 图强维新:航海家的精神
结语

(10)改革开放以来哥伦布、麦哲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对哥伦布的评价问题
二 对麦哲伦的评价问题
三 500周年纪念前后的人物评价研究概况
四 一些思考和设想

四、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和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学习新要求及应对[D]. 代英乐.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海洋教育内容研究[D]. 田梦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全球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全球联系的建立”专题为例[D]. 尹文轩.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与实施[J]. 王赟. 新课程导学, 2021(13)
  • [5]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编撰比较研究 ——以“新航路开辟”内容为例[D]. 王小婷.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杜云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D]. 于莹莹.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 张凡.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9]《职方外纪》中的西人航海纪事[J]. 赵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00)
  • [10]改革开放以来哥伦布、麦哲伦研究述评[J]. 张箭. 海洋史研究, 2018(02)

标签:;  ;  ;  ;  ;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机和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