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论文文献综述)
肖乐婷[1](2021)在《高龄、超高龄胃癌患者胃根治术后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高龄、超高龄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近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544例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64岁;n=358)、高龄组(75~79岁;n=118)、超高龄组(≥80岁;n=68),以老年组为对照,比较高龄组及超高龄组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高龄、超高龄胃癌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术前合并症多(P<0.001;P<0.001);2)肿瘤直径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大趋势(P<0.014;P<0.001);3)辅助化疗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01;P<0.001)。超高龄胃癌患者在具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切除范围以远端胃切除术为主(P=0.042);2)术后PNI显着较低(P=0.036)。高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14),超高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P<0.001;P=0.043),主要以肺部系统性并发症为多见(P=0.003),两组患者术后ICU入住率及住院时间均较老年组长(P<0.001,P<0.001;P<0.001,P<0.001),而围术期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P=0.258;P=0.407)。在I、II、III期胃癌患者中,高龄组、超高龄组的3年总生存期均较老年组低,但疾病特异生存期无显着差异。结论:高龄及超高龄胃癌患者因术前合并症较多、辅助化疗率较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多种原因,胃根治术后3年总生存期较老年组低,且多死于除胃癌复发以外的其它原因,对于以上患者来说,需谨慎考虑治疗的侵袭性与预后之间的平衡。
陈广庆[2](2019)在《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对高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对高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19年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因进展期胃癌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术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影像学提示多脏器转移、术前放化疗、幽门梗阻、急诊手术及因肿瘤复发或者残胃癌行再次手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2淋巴结廓清手术;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镇痛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例数、FDGE发生例数、切口感染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从而研究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对高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的疗效。结果:与传统治疗相比,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可显着减少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FDGE发生率;并且在吻合口瘘发生率、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上,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与传统治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虽然步骤稍有繁琐,但是可以显着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下床活动时间、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FDGE发生率。且与传统方式在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可大大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王红兰[3](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田桢[4](2018)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的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本临床课题研究,验证温胃散寒、疏肝理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为建立和优化简便易行、可推广的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中医药治疗方案奠定基础,以期为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患者寻找到更加安全有效且起效较快的中医综合外治治疗方案,使其具有操作规范性、可重复性、适宜推广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在多次方案论证会后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完成患者招募准备工作,并通过本研究中心伦理审查,在试验开始前进行研究者培训,安排贴敷药物及针刺用具采购。根据入组标准招募患者,完成入组前筛查,包括立位腹平片、消化道造影、腹部CT、胃镜以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入组前对患者进行胃瘫症状积分评分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的基础上应用温胃散寒、疏肝理气法针刺联合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在治疗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记录胃动力恢复时间、胃瘫症状评分、胃引流量/呕吐量、恢复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完成试验方案的患者进行出组检查,项目同入组前。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临床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胃动力恢复时间、胃瘫症状评分、胃引流量/呕吐量、恢复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本课题从前期准备、启动、实施过程各个环节上均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符合课题预期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结果]本课题按照要求共计纳入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患者34例,其中1例患者因应用了试验方案不允许的其他治疗胃瘫的方法违背试验方案而退出临床研究,最终按照试验要求完成14天研究周期的患者有33例。(1)主要结局指标: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有效率,依据设定标准,本组33例患者中,恢复胃动力者29例,总有效率87.88%,亚组分析显示,留置胃管的24例患者中,治疗后拔出胃管且开始经口进食者21例,有效率87.5%;未留置胃管的9例患者恢复至经口进食且停止使用肠外营养支持者8例,有效率88.89%,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次要结局指标:①在14天观察期内,33例患者恢复胃动力者29例,中位恢复时间7.63天,在1周内恢复胃动力者占57.57%。亚组分析显示,留置胃管组和未留置胃管组胃动力恢复时间分别为7.5天和7.75天,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患者胃瘫总症状积分随治疗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治疗第4天开始就与治疗前呈现出显着差异(P<0.05)。单症状积分方面,恶心、干呕、呕吐、胃部胀满、不能正常量的进餐、餐后极度饱胀感、没有食欲、腹部胀大、胃或腹部明显增大9个症状积分中除干呕(P>0.05)外积分均显着下降(P<0.05)。对留置胃管者和未留置胃管者进行亚组比较显示,两组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显着下降,留置胃管组与未留置胃管组相比较,这种显着差异出现得更早。③33例患者胃液引流量/呕吐量从治疗第4天开始显着下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④33例患者恢复经口进食中位时间为5.88天,留置胃管组(6.33天)与未留置胃管组(3.8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本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为8.25天,留置胃管组(6.87天)与未留置胃管组(10.17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评价:33例患者中出现Ⅰ度皮肤不良反应(红斑)者1例,其余患者均未见皮肤相关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针刺相关不良反应。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P<0.05;肝肾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尿素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其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临床意义。离子检验中钾离子、氯离子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P<0.05。钾离子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临床意义。而氯离子由低于正常值变为正常范围,临床改善。治疗前后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均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以温胃散寒、疏肝理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改变了传统口服给药的用药途径,内病外治,疗效好,起效快,大部分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胃动力,恢复经口进食及肠鸣音,为肿瘤术后胃瘫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经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患者胃瘫主要临床症状可在短期内显着缓解,并且可有效减少术后胃瘫患者胃液引流量/呕吐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疗法操作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了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此法不失为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的一种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以及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陈国强[5](2018)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运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肠内营养组(包括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胃癌根治术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6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有无行肠内营养及行肠内营养的方式将其分为: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和未行肠内营养组。其中空肠造瘘营养管组68例,鼻空肠营养管组86例,未行肠内营养组111例。通过分析比较三组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免疫状况、营养支持费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说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肠道功能恢复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有显着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肠外营养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营养支持费用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有显着差异(P<0.05);在营养及免疫状况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的指标有显着差异(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较未行肠内营养组低(P<0.05),但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行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效果、营养支持费用、免疫功能恢复、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在胃癌根治术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探讨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且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行肠内营养的途径将其分为: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其中空肠造瘘营养管组68例,鼻空肠营养管组86例。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在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免疫状况、营养支持费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两肠内营养输注方式上的优劣性。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肠道功能恢复、营养支持费用、营养及免疫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空肠造瘘营养管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有显着差异(P<0.05)。在并发症方面,空肠造瘘营养管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在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咽部粘膜破损,咽部疼痛不适,脱管上有显着差异(P<0.05);在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痛,腹胀,堵管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时,在营养支持效果、营养支持费用、免疫功能恢复、肠道功能恢复相当的情况下,采用空肠造瘘营养管虽然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但在术后并发症、患者体验、留置时间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需长期禁食时。因此空肠造瘘营养管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一种肠内营养方式。
衡亚彬[6](2016)在《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与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和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中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7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毕Ⅱ式+Braun吻合手术40例,行Roux-en-Y吻合手术32例。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比较腹泻、吻合口瘘、术后梗阻、出血、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毕Ⅱ式+Braun吻合手术组与Roux-en-Y吻合手术组病人住院时间(布朗式吻合组18.75±4.2天,Roux-en-Y吻合组19.25±5.5天)、住院费用(布朗式吻合组10.83±2.69万元,Roux-en-Y吻合组11.3±3.26万元)、手术时间(布朗式吻合组5.05±0.75小时,Roux-en-Y吻合组5.3±0.66小时)、术后并发症比较,腹泻、吻合口瘘、术后梗阻、出血、倾倒综合征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反流中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行毕Ⅱ式+Braun式吻合和Roux-en-Y吻合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毕Ⅱ式+Braun吻合反流发生率比Roux-en-Y吻合高,非离断空肠的Roux-en-Y吻合的效果值得期待。
张永康[7](2014)在《贲门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贲门癌术后不同靶区照射方式的剂量分布及对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明确两种照射方式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07-01至2012-10-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10例贲门癌术后患者,临床分期为T3,4或任何T,N+均需行术后辅助放疗。采用Topslane Venus计划系统,对10例贲门癌患者行模拟定位,CT扫描成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同时勾画脊髓、肺脏、肾脏等危及器官(OAR)。每名患者制定A、B两种放疗计划。A计划靶区包含3-5cm的食管、术后瘤床及区域淋巴结;B计划靶区分割为“3-5cm的食管”和“术后瘤床及区域淋巴结”两个靶区。规定临床靶体积(PTV)接受≥95%处方剂量(45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A、B计划V45、V42.75、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外部体积指数EI及肺脏、肝脏、肾脏和脊髓的受量。结果1. A计划剂量参数V45为(96.345±0.8571)%,V42.75为(99.452±0.1854)%,HI为0.9891±0.0561, EI为0.1748±0.3439; B计划剂量参数V45为(96.059±0.3929)%,V42.75为(99.518±0.1665)%,HI为0.9987±0.2240,EI为0.2104±0.064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B计划适形指数(CI)(0.8131±0.0744)较A计划0.9386±0.0462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01。3. B计划正常组织受量参数左肺平均剂量为(511.204±151.879)Gy,右肺平均剂量为(517.996±90.4701)Gy,肝脏平均剂量为(2030.034±292.746)Gy,脊髓最高剂量为(32.269±4.1336)Gy,左肾V15为(86.586±6.8068)%,左肾V23为(60.790±10.1584)%,明显优于A计划的(638.467±140.9345)Gy,(618.550±110.7761)Gy,(2251.763±284.493)Gy,(36.561±2.2454)Gy,(96.785±1.6586)%和(67.316±8.3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 A、B两种计划的右肾V15(P=0.712)、V23(P=0.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术后采用两种照射方式均能保证靶区的剂量理想分布;但是B计划的照射方式能有效降低肺脏、肝脏、肾脏及脊髓受照剂量,具有较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李鹤飞,李永辉,林桦,梁成[8](2013)在《食管癌术后胃坏死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食管癌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手术效果并危及患者生命。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胃坏死是少见的[1]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2],处置不当可造成患者死亡,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若处置合理也可有好的效果[3]。为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以及了解其诊疗手段,结合1例患者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食管癌术后胃坏死进行总结复习。
马群风,刘锟,王云杰,程庆书[9](2000)在《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文中认为 1 病例报告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6mo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造影及纤维食管镜检查诊断中段食管癌,查无手术禁忌症。1999-06-16经右前外侧开胸和上腹旁正中切口及左颈部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端侧吻合术,术中发现贲门旁胃后壁上有直径1.0cm大小结节样病灶,随贲门一并切除;术中意外损伤脾门处包膜,创面活动性出血,行脾切除术。术中输血2400mL,未出现低血压状态,术后病理报告为食管鳞状上皮癌和胃贲门旁平滑肌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减压通畅,引流胃内容物逐日减少,胸透见肺膨胀好,
戴洪进[10](1993)在《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残胃局限性坏死炎》文中提出 我院近10年贲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80例,并发残胃局限性坏死炎3例,发生率为3.75%。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1]女,58岁。经腹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膈下吻合术,持续高热,术后第6天出现痛 ,
二、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高龄、超高龄胃癌患者胃根治术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统计方法 |
4.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对高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实验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检测指标 |
1.5 并发症的诊断 |
1.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体检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4)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的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辅助检查及诊断 |
4. 严重程度分级 |
5.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6. 难治性胃瘫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
7. 小结 |
综述二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中医学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进展 |
3. 难治性胃瘫中医学治疗概况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小结 |
5.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
个人简介 |
(5)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运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第一部分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运用与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围手术期处理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2.4 胃癌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 |
2.5 留置鼻空肠管并发症[16] |
2.6 空肠造瘘营养管并发症[17-20] |
3 肠内营养方法 |
3.1 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方法 |
3.2 空肠造瘘营养方法 |
4 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制剂的选择与营养支持的实施 |
4.1 营养制剂的选择 |
4.2 营养支持的实施 |
5 研究方法 |
5.1 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 |
5.2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的比较 |
3 营养指标的比较 |
4 免疫指标的比较 |
5 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运用与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的比较 |
3 营养指标的比较 |
4 免疫指标的比较 |
5 肠内营养手术操作时间的比较 |
6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与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种吻合方式并发症比较 |
2.2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贲门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概况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食管癌术后胃坏死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术前情况 |
1.2 第一次手术情况 |
1.3 第二次手术情况 |
1.4 第三次手术情况 |
2 文献复习 |
2.1 术后胃坏死的原因 |
2.2 术后胃坏死的诊治 |
2.3 术后胃坏死的预防 |
(9)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四、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龄、超高龄胃癌患者胃根治术后疗效分析[D]. 肖乐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多模式镇痛联合VitB1对高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研究[D]. 陈广庆. 皖南医学院, 2019(11)
- [3]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4]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的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D]. 田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2)
- [5]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运用与研究[D]. 陈国强.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6]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与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中的比较[D]. 衡亚彬.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7]贲门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D]. 张永康.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8]食管癌术后胃坏死1例及文献复习[J]. 李鹤飞,李永辉,林桦,梁成.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3(03)
- [9]食管癌术后胸胃出血伴近端胃坏死1例[J]. 马群风,刘锟,王云杰,程庆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01)
- [10]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残胃局限性坏死炎[J]. 戴洪进.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