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13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亓海帆[1](2016)在《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采用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总结分析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临床收集90例,年龄50—80岁,并依据患者就诊顺序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冲洗组(A组)、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组(B组)、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组(C组),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试验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进行治疗前评分,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各治疗两次。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及出院1月后随访,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进行评分。临床研究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对所获数据采用完全随机的多组样本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数据以x±S表示,以P<0.05为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且各组数值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用LSD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若方差不齐,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采用Tamhane’s T2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1)三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单双膝关节数量方面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对比,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三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1周三组之间进行疗效对比,A组与B组相比,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1月三组之间进行疗效对比,经方差分析检验,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A组与B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依据膝关节HSS评分,三组之间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月三组之间总体疗效对比,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疗效有差异,而C组总体疗效均优于A组和B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单纯采用关节腔冲洗相比,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KOA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
范道波[2](2014)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关节镜清理术与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为关节镜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静息痛明显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四川省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关节镜清理术,B组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两组患者术后第二天行术后膝关节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月静息疼痛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3、6月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术前术后)观察指标:1、一般观察资料:病例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X线片分型等;2、术前静息痛VAS视觉模拟量表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3、疗效性指标:静息痛采用VAS视觉模拟量表来评测,骨关节炎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结果:60例病人都得到随访。A组术前及术后膝关节WOMAC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及术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术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静息痛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与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两种方式均能显着改善患者膝骨节炎的临床症状;单纯的关节镜清理术对伴有静息痛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典型静息痛的近期疗效显着。此治疗方案操作简便,患者恢复较快,近期疗效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张雷[3](2013)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前后肌骨超声软组织影像学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肌骨超声(MSUS)观察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部软组织前后的变化,为针刀治疗KOA提供肌骨超声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KOA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受试者50例并给予针刀松解术一次。以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两周为前后对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记录治疗前后痛疼(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旨数)、膝关节周径、大腿周径;通过MSUS检查观察患膝关节腔积液量以及关节周围滑膜厚度的变化。对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性做统计学分析,将MSUS下观察的指标与问卷得到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做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膝关节疼痛指数与功能评分(Lequesne指数)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周径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大腿周径治疗前后比较P>0.01,无统计学意义;MSUS下观察关节积液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06%,滑膜厚度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24%;MSUS下观察的指标与问卷得到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呈正相关性。结论:MSUS观察患膝关节积液量以及滑膜厚度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相一致,MSUS观察针刀治疗KOA前后软组织变化可信度较高。
白明生[4](2013)在《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旋转平台型和固定平台型二种假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二种全膝置换术假体在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更好地选择假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86膝)患者,按置换假体的不同分为旋转平台组,固定平台组,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旋转平台组36例(43膝),男17例(18膝),女19例(25膝),年龄在50岁~87岁,平均年龄67.56岁,病程5~30年,平均15.57年;固定平台组36例(43膝)。男20例(21膝),女16例(22膝),年龄在53岁~90岁,平均68.92岁,病程4-30年,平均16.63年。术后第1、3、6、12、18、24个月定期复查或电话跟踪随访,并用采用KSS和HSS评分标准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两种假体术后早期疗效的差异,其中,P<0.05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并分析各种全膝人工关节置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无论选择旋转平台型假体还是固定平台型假体,术后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两组间通过HSS评分、KSS评分,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1)旋转平台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为86.68分,优良率93.02%,固定平台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为84.28分,优良率90.69%,二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2)旋转平台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平均为86.75分,优良率95.34%KSS功能评分平均为87.68分,优良率93.0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3)固定平台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平均为84.26分,优良率97.67%KSS功能评分平均为83.19分,优良率93.0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4)旋转平台组患者的ROM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18.67。(P<0.01,t检验)。固定平台组患者的ROM从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15.67。(P<0.01,t检验)。(5)并发症:末次随访时72例患者,86膝,其中出现并发症的共5膝,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1%。旋转平台组出现并发症共2膝,并发症发生率为5.55%。固定平台组出现并发症的共3膝,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间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6)各组自身对比,无论是旋转平台组还是固定平台组,在HSS评分、KSS评分、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之间对比,其术前HSS评分、KSS评分、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旋转平台组的数据均稍高于固定平台组,经t检验后发现旋转平台组与固定平台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旋转平台组的假体费用和患者住院总费用比固定平台组的假体费用和患者住院总费高。以上结果说明:旋转平台人工型假体还是固定平台型人工假体,两种假体术后均能取得很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两组间通过的HSS评分、KSS评分、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比发现,旋转平台人工假体组与固定平台人工假体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72例(86膝)患者研究表明:旋转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术后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患者之间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HSS评分、KSS评分、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旋转平台组的数据均稍高于固定平台组,经t检验后发现旋转平台组与固定平台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平台组与固定平台组的对比无显着性差异。早期疗效均满意,中远期尚疗效需对更多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因此,假体选择并不是影响膝关节置术后早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马珑[5](2012)在《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80例研究对象,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内服郭维淮经验方后,配合神灯照射、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40例内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采取与治疗组相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根据患肢疼痛、晨僵、行走距离、关节功能分级方面综合评分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①患者经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总分,治疗组25.20±3.268比6.18±2.659,对照组25.15±3.325比8.22±4.022;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肢经治疗后治疗组的静息痛、晨僵或起床后痛加重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05±1.011比4.00±1.468,0.52±0.506比0.82±0.549。③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92.5%。结论郭维淮经验方可以明显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特别是改善其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雷黎[6](2012)在《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和对照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取平衡针的膝痛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达到局部胀痛或向腕关节放射麻胀感后立即出针;后用多针浅刺局部取穴:血海、梁丘、鹤顶、内外膝眼、曲泉、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及阿是穴,针刺10次休息1天,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腔内注射,注射点一般选择在髌韧带内侧缘,有积液的抽出积液,然后注入2mL。1次/周,4次1疗程,全部病例皆治疗1个月,记录患者的lequesne关节疼痛量表变化、骨性膝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②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能显着降低患者的lequesne关节疼痛指数和骨性膝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积分,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活动。结论:①两组疗法均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疗法。②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对照组。③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7](2011)在《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距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在临床工作并不罕见,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骨折尤其是复杂粉碎性的距骨骨折有不断发展并上升的趋势,由于距骨无单独的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且因致伤暴力较大,往往存在软组织损伤,
吕旦[8](2009)在《归芎化瘀汤酒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临床观察旨在观察以中药归芎化瘀汤酒浸外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为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患者的中药外用治疗开辟一条安全、有效的的途径。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归芎化瘀汤酒浸外用,对照组30例以扶它林乳胶剂外用。对两组中医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表明两组疗效有差异,治疗组有效率为90.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病例治疗前后各自主要中医症状和疗效的变化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本次观察结果表明,用归芎化瘀汤酒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确实能起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故值得临床推广。
周丕琪[9](2008)在《补肾方治疗骨痹证(肾虚型)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指标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补肾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滑膜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合并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3例膝关节OA合并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补肾中药青娥丸加味片;对照组应用消炎止痛(NSAIDs)西药奥湿克,两组均辅以患肢制动或抽取关节腔积液疗法,疗程1个月,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改善晨僵及关节肿胀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结论:补肾中药治疗膝关节OA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二部分补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探讨补肾方对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补肾中药青娥丸加味片治疗50例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疗程为三个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骨密度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在补肾中药作用下,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骨密度稍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结论:补肾中药可能通过增加骨密度、影响细胞因子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第三部分补肾活血方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补肾活血中药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内服治疗3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改善股骨头处的供血,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第四部分补肾活血方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与机理研究目的:研究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4只大白兔,采用冷冻法制作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和左旋多巴灌胃,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一月后处死兔,测量其股骨头的骨密度、生物力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补肾中药组能明显增加模型兔血清中VEGF浓度、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质,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兔骨组织骨密度,提高生物力学强度,该复方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血清中VEGF的浓度有关。
王君鳌[10](2008)在《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年以后的风湿性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膝骨关节病峰值分别可达到24.7%和54.6%,其发展过程隐匿,极大危害人们健康,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运动以及慢性残疾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对膝OA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遗传、环境等因素,特别是老化过程,以及正常的磨损、慢性损伤、肥胖、饮食习惯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目前西医在膝OA的治疗上,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并重建受损之软骨及骨结构。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中医药在膝OA的治疗上,经过历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满意。由于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副作用少,医疗费用低廉,因而具有广泛的优势,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群以及不同时期的证候,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念。邓晋丰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师带徒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近50年,学贯中西,尤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膝OA,是当今岭南中医骨伤一代宗师。在近50年临床生涯中,他运用中医药治疗膝OA,对膝OA的病因病理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治膝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独特风格,在岭南中医治膝学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笔者侍诊其左右,勤学不怠,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膝OA的学术经验、心得和讲学,予以汇集整理成篇,以期能更好地研究和总结邓师的学术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广应用,造福于四方。本论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邓晋丰教授简介,介绍邓教授的生平情况。第二部分为文献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膝OA的西医致病因素研究、发病机制研究、现代诊断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西医治疗以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第三部分为邓晋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分别从十个方面阐述其治膝的学术经验和思想:一、邓晋丰教授对膝OA中医药发展沿革的研究膝OA属于痹的范畴,其历史沿革从《内经》始,到后世有诸多的发挥,但其病因,仍然以内外因为主,内因为或气血亏损,或真阴不足,或元阳精亏,或痰浊瘀血,或脾胃失调而生内湿,或湿热内生,或七情失调等分为虚实两侯;外因则不论何者,皆没有脱离外感六淫的范畴。二、邓晋丰教授对岭南人群体质特点的研究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体健康和生理病理状况。岭南地区气候以“热”和“湿”区别于其他地区,特殊气候及饮食习惯形成了岭南人腠理不密,阳气常不足、上热下寒、阴湿偏盛、脾胃虚寒、外热内寒的体质特点。三、邓晋丰教授对膝OA的分类研究膝OA从五因上分析和痛痹、湿痹、顽痹关系最为密切;从患病深浅和肉、筋、骨关系最为相合;从五脏所属来分析,则与肝脾肾有直接联系。四、邓晋丰教授对膝OA中医病因研究膝OA的病因主要和年龄、饮食、劳逸、创伤、痰瘀、先天禀赋、外邪入侵、生活习惯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饮食生活习惯是引起岭南人群膝OA的重要病理因素。五、邓晋丰教授对膝OA发病机理的研究发病机理包括营卫不和,气血失调,痰瘀互结,脏腑阴阳失调等方面。膝OA的演变过程可归纳为:病位于膝部,包括肌肤、经络、血脉和筋骨;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以标实多见,病势较浅,多为寒、湿、热、瘀、痰痹阻;久之虚实互现,或以虚为主、杂有标实,或标实为主、杂以虚侯,或虚实并作;病势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常累及脏腑,除寒、湿、热、瘀、痰之外,还出现气虚、血虚、阳虚、精亏、脾胃虚弱、肝肾虚损等病变,病变发展过程中主要累及肺、脾、肝、肾等脏腑;晚期则以疼痛、关节变形、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突出的病理改变主要为不通,不荣。六、邓晋丰教授对膝OA治疗原则的经验整理膝OA治疗原则包括治未病、扶正祛邪、整局标本同治、三因制宜以及综合论治五大原则。七、邓晋丰教授对膝OA常见症状表现研究膝OA四大主症,“痛”、“拘”、“肿”、“畸”四大主症,其中以“痛”、“拘”、“肿”为最常见,“畸”通常发生在膝关节炎的晚期。八、邓晋丰教授关于膝OA治疗大法经验整理治疗方法除《内经》所述治痹三法之外,主要包括“调”、“温”、“补”、“通”四大治疗方法。调即调和、调理、协调之意,主要包括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温法包括温阳散寒、温阳化湿。补法不外乎从气、从血、从精,主要包括补益气血、补益肝肾、补肾填精。通法重点放在痰和瘀,包括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燥湿化痰、化痰通络、逐水化痰、温阳化痰、化痰散结、化痰通络、逐瘀涤痰、软坚散结等。九、邓晋丰教授治疗膝OA用药经验整理治疗膝OA用药精当,味少力专,长于温补、健运脾胃、祛湿化痰以及化瘀通络,针对所犯经络不同,习用引经药物,使药直达病所,并善于使用毒药、虫药、藤药以及南药进行治疗。其调脾扶正善用芪术和爪龙;温阳散寒善用麻桂姜附辛;祛湿善用三仁二泽苍藿兰;豁痰善用星芥半夏与僵蚕;逐瘀善用灵脂乳没与虫药;补益肝肾兼加有情之品;解挛善用芍桂草木瓜;杂合以治复法显效宏。十、邓晋丰教授对膝OA预防和调护经验整理对膝OA预防和调护应从预防开始,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已病则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做到正确地调护,走出治疗误区。
二、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13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13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附录B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型 |
2.2 临床、实验室和放射诊断标准 |
2.3 Kellgren-Lawrence分级 |
2.4 骨性关节炎分类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关节镜治疗(A组) |
2.2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B组)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3.3 、观察周期 |
4.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
4.1 、数据整理 |
4.2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基线资料情况的比较 |
1.1 、A组与B组年龄构成分布的比较 |
1.2 、A组与B组性别构成分布的比较 |
1.3 、A组与B组手术部位分布的比较 |
1.4 、A组与B组X线片分型分布的比较 |
1.5 、A组与B组术前静息痛及术前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布情况的比较 |
2. 疗效分析 |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静息疼痛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 |
3. 结果 |
3.1 、A组内比较 |
3.2 、B组内比较 |
3.3 、A组与B组组间比较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1、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 |
2、中医对骨关节炎及静息痛的认识 |
3.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
3.1 、非手术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3.3 、新兴治疗方法 |
4. 白介素-1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
5. 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 |
6. 静息痛产生的原因 |
7. 骨内压的生理 |
8. 骨内高压产生的原因 |
8.1 骨内静脉淤滞血说 |
8.2 骨内血管活性反应降低学说 |
8.3 交感神经的影响 |
8.4 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对骨内压力的影响 |
9. 骨内高压与OA的关系 |
10. 静息痛的治疗方式 |
10.1 、物理方法 |
10.2 、药物疗法 |
10.3 、手术方式 |
11. 关节镜清理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伴静息痛优势明显 |
12. 结论 |
13. 问题与展望 |
13.1 问题 |
13.2 展望 |
附表1 |
附表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前后肌骨超声软组织影像学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中西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认识 |
1.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认识 |
2. 祖国传统医学对KOA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刀疗法治疗KOA研究概况 |
1. 针刀治疗KOA的理论基础 |
2. 针刀治疗KOA的优势 |
3. 针刀治疗KOA的疗效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肌骨超声在KOA诊断中的应用 |
1. 肌骨超声(MSUS)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膝关节病变方面有其自身优越性 |
2. 膝关节各个部位在MSUS下的表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选抒标准 |
3. 检查方法 |
4. 观测指标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方法 |
7. 试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MSUS在KOA诊断及疗效判定中的作用 |
2. 针刀治疗KOA的研究发现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OA诊断标准 |
1.2.1. OA诊断标准 |
1.2.2. X—ray分级标准 |
1.3. TKA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1 TKA纳入标准 |
1.3.2. TKA排除标准 |
2. TKA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处理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2.1. 常规检查 |
2.2.2. 影像学检查 |
2.2.3. 功能锻炼 |
2.2.4. 术前数据收集 |
2.2.5. 假体准备 |
2.2.6. 风险评估 |
2.2.7. 术前常规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3. 统计内容及方法 |
3.1. 术前资料 |
3.2. 术中资料 |
3.3. 术后资料 |
3.4. 术后随访情况 |
4. 疗效评价 |
5. 统计学分析 |
6. 结果及分析 |
6.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及分析 |
6.2. 临床疗效结果及分析 |
6.2.1. HSS评分 |
6.2.2. KSS评分 |
6.2.3. ROM结果及分析 |
6.2.4. 优良率 |
6.2.5. 影像学结果及分析分析 |
6.3. 并发症统计结果及疗效分析 |
7. 结果 |
8. 讨论 |
8.1. 手术适应征及手术禁忌症 |
8.1.1. 手术适应征 |
8.1.2. 手术禁忌症 |
8.2. TKA假体的选择 |
8.2.1. 旋转平台 |
8.2.2. 固定转平台 |
8.3. 手术操作 |
8.3.1. 软组织松解与截骨 |
8.3.2. 髌骨置换与否 |
8.3.3. PCL切除与否 |
8.4. 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锻炼 |
8.4.1. 术前准备 |
8.4.2. 术后康复锻炼 |
8.5. 相关并发症 |
8.5.1. 术中并发症 |
8.5.1.1. 失血与止血带损伤 |
8.5.1.2. 骨折 |
8.5.1.3. 神经及血管损伤 |
8.5.1.4. 肌肉韧带损伤 |
8.5.2. 术后并发症 |
8.5.2.1. 术后疼痛 |
8.5.2.2. 术后感染 |
8.5.2.3.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
8.5.2.4. 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 |
8.5.2.5. 关节僵硬 |
8.5.2.6. 假体松动及假体下沉 |
8.5.2.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9. 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临床疗效分析 |
10. 结语 |
10.1. 结论 |
10.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附件一 |
(5)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病例选择及分组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项目与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 |
2.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衡性的比较和分析 |
3.临床观察与分析 |
4.临床疗效 |
5.药物安全性与不良事件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与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KOA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现状 |
3.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理探讨 |
4.补肾壮骨汤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5.理疗及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机理 |
6.补肾壮骨汤的疗效评价 |
7.从补肾壮骨汤的组方依据和特点,分析郭维淮治疗KOA的学术思想 |
8.导师对郭维淮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9.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 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祖国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1.1 历代医家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 |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 |
2.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1 病因 |
2.2.2 病机 |
2.3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类 |
2.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代临床症状及体征 |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
3.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治疗 |
3.1.2 针灸推拿治疗 |
3.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
3.2.1 西药物治疗 |
3.2.2 外科手术治疗 |
3.2.3 康复治疗 |
实验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临床研究方法 |
2.1 完全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3.研究结果 |
讨论 |
1.立法思想 |
2.临床体会 |
3.问题与不足 |
4.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7)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归芎化瘀汤酒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认识 |
三、小结 |
临床观察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9)补肾方治疗骨痹证(肾虚型)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指标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及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背景 |
二、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补肾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
临床资料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补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
临床资料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补肾活血方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
临床资料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补肾活血方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与机理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综述 |
第一部分 骨关节炎诊治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股骨头坏死诊治研究进展 |
致谢 |
(10)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邓晋丰教授简介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膝骨性关节炎致病因素研究 |
一、年龄因素 |
二、创伤和反复的应力负荷因素 |
三、肥胖因素 |
四、肌肉因素 |
五、雌激素因素 |
六、骨赘因素 |
七、炎症因素 |
八、遗传基因因素 |
九、免疫学因素 |
十、化学因素 |
第二节 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 |
一、软骨的负荷承载异常 |
二、酶类代谢异常 |
三、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平衡失调 |
四、生物自由基 |
五、一氧化氮 |
六、免疫反应 |
七、细胞凋亡 |
八、骨内压的升高是病程发展中极重要的环节 |
九、滑膜炎症 |
十、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异常 |
十一、其他因素 |
第三节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诊断研究 |
第四节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 |
一、关节软骨 |
二、细胞因子 |
三、骨内压 |
四、自由基 |
五、一氧化氮 |
六、滑膜 |
七、细胞凋亡 |
八、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 |
九、金属蛋白酶 |
十、性激素 |
第五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 |
一、非手术疗法 |
(一)患者宣教 |
(二)功能锻炼 |
(三)减轻体重 |
(四)物理治疗 |
(五)药物治疗 |
(六)局部治疗 |
(七)细胞因子 |
(八)基因治疗 |
二、手术疗法 |
(一)截骨术 |
(二)钻孔减压术 |
(三)关节镜手术 |
(四)软骨修复 |
(五)关节置换术 |
第六节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 |
一、辨证分型论治 |
二、辨病分期论治 |
三、辨病专方主治和主方随证加减用药 |
四、药物外治法 |
五、中药关节腔注射 |
六、离子导入 |
七、针灸治疗 |
八、手法推拿 |
第三部分 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研究 |
一、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发展沿革的研究 |
二、邓晋丰教授对岭南人群体质特点的研究 |
三、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分类 |
四、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研究 |
(一)年龄因素 |
(二)禀赋异常 |
(三)劳逸失常 |
(四)跌扑外伤 |
(五)外邪入侵 |
(六)气候地理环境 |
(七)生活习惯 |
(八)饮食不节 |
(九)痰浊瘀血 |
五、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
(一)营卫不和 |
(二)气血失调 |
(三)痰瘀互结 |
(四)脏腑阴阳失调 |
六、邓晋丰教授关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原则的经验整理 |
(一)治未病的原则 |
(二)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原则 |
(三)整局标本同治的原则 |
(四)三因制宜的原则 |
(五)综合治疗的原则 |
七、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常见症状表现研究 |
(一)疼痛 |
(二)屈伸不利 |
(三)肿胀、畸形 |
(四)重浊 |
(五)晨僵 |
(六)畏恶风寒 |
八、邓晋丰教授关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大法经验整理 |
(一)调法 |
1.调和营卫 |
2.调和脾胃 |
(二)温法 |
(三)补法 |
1.补益气血 |
2.补益肝肾 |
3.补肾填精 |
(四)通法 |
九、邓晋丰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用药经验整理 |
(一)常用药物分类 |
1.清热类 |
2.散寒类 |
3.芳香化湿类 |
4.利水渗湿类 |
5.祛风湿类 |
6.温里类 |
7.化痰类 |
8.活血化瘀类 |
9.虫药类 |
10.血肉有情类 |
11.益气类 |
12.补阳类 |
13.补血类 |
14.滋阴类 |
15.南药类 |
16.藤药类 |
(二)调脾扶正芪术五爪龙 |
(三)温阳散寒麻桂姜附辛 |
(四)祛湿三仁二泽苍藿兰 |
(五)豁痰星芥半夏与僵蚕 |
(六)逐瘀灵脂乳没与虫药 |
(七)益肝肾兼入有情之品 |
(八)解挛善用芍桂草木瓜 |
(九)善用引经助药达病所 |
(十)杂合以治效宏唯复法 |
十、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预防和调护经验整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13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亓海帆.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3)
- [2]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D]. 范道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3]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前后肌骨超声软组织影像学对比[D]. 张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4]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白明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5]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马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雷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J].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4)
- [8]归芎化瘀汤酒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合并滑膜炎的临床观察[D]. 吕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补肾方治疗骨痹证(肾虚型)的临床观察及相关指标测定[D]. 周丕琪.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10]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D]. 王君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 骨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论文; 关节镜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