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义和路径(论文文献综述)
刘义婷[1](2020)在《《人民日报》(2010-2019)报道中的河南形象传播研究》文中指出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河南形象具有厚重、博大的气息。然而,在我国的其他省份,公众对河南的认识普遍不足,甚至有不好的印象,“素质低”“骗子多”“贫穷”“落后”成为外省对河南人的普遍评价,这些现象和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分析,因此,我们选取了《人民日报》(2010—2019)的涉豫报道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论述了形象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其次,对《人民日报》2010年—2019年涉豫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介绍了《人民日报》的概况以及研究路径,并从涉豫报道的时间、字数、主题、报道倾向、新闻报道来源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这期间涉豫报道特点是报道数量总体稳定但有下降趋势、报道主题广泛、报道态度客观性强、新闻来源主要是本报记者等。然后,对《人民日报》(2010年—2019年)涉豫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对河南的政治、经济领域比较关注,对于道德的宣扬和问题的追责也很重视。此外,分析了《人民日报》十年间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的呈现:政治清明,党员干部作风发生新转变;经济稳中提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社会民生方面,助力民生问题的解决,增强人民幸福感;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论述了《人民日报》(2010年—2019年)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传播的启示:要积极举办大型活动、建立河南形象危机管理机制、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区位优势扩大开放、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河南民众的整体素质。总之,彰显河南的魅力和吸引力,树立河南新形象,需要政府、媒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张帅[2](2020)在《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乡村振兴不是某一方面的振兴,而是全面的振兴,包含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有利于增强中原地区文化软实力,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迈入文化强省。所有伟大的理论都不是无中生有,必然继承创新于前人经验,产生于特定环境,经受过时代考验。河南乡村振兴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借鉴于国外乡村文化建设思想,发展于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河南乡村振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的机遇,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指引了方向道路、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基础设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是河南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安定,推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乡村文化保护机制初步形成,村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乡村综合治理日益重视,乡村文化教育不断发展。然而在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民众参与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性较弱,部分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受损严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匮乏等等。为了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应该健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加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资金投入,引导民众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培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加强乡村优秀文化产业创新。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李金凤[3](2018)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产业价值链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丰富不同商业环境下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对山东中药产业的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比其他省份,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势及机会与威胁,最终制定山东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3年2017年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中药产业、互联网思维等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搜集和统计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演变与发展逻辑,把握其本质,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范围。然后按照产业链理论,运用数据统计、图表说明、比较分析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构化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与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劣势以及基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与面临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指导思想来确定山东省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成果:站在将相关产业与价值理论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来探寻理论演变与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提出了每一种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观点。针对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与经济发展状况,要振兴与发展山东中药产业,需要重新审视山东中药产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经分析全国各省份中药产业研究情况,发现山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急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并以此来反哺中药产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最终提高产业促进与产业研究交互发展、相互滋养的中药产业综合实力。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图表分析,明确了山东中药产业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等各个产业环节现状,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与自身发展的历史数据与演变过程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客观地总结出了各个环节的产业特征。SWOT模型是比较着名的企业、产业或区域的战略分析工具,本研究运用它进行各项分析,总结出了山东中药产业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龙头企业形成了战略定位的创新范式,科研创新成果显着,以及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协同度不高,以及协同创新性不强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山东中药产业拥有产业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了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变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等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国际天然药物发展对中药产业产生强烈冲击、国内其他省份创新发展速度加快以及新商业环境下导致的产业边界模糊、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跨界冲击加强等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指明了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结论:按照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永远存在多寡,且随着商业环境与生产要素价值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上游种植产业可以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充分发挥上游道地药材资源与种质优势,重新定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核心价值。中游产业进行战略选择,要么做全产业链生态,要么做专科领域的产品群。下游产业进行商业流通环节的并购整合,提升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科研创新系统。
杨荣[4](2018)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快河南省对外开放步伐,为河南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动力。本文通过对河南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和比较优势的调查分析,总结河南已经“走出去”企业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总结归纳,就当今时代背景下河南农业如何更好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提出合理建议。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农业资源状况和农业“走出去”现状的基础之上,概述了河南农业“走出去”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即交通运输优势、农业比较优势和技术经验优势以及从国家层面和河南省层面概述了近年来政府对农业“走出去”所出台的支持政策。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时代背景,通过对河南“走出去”农业企业的成功案例的分析,找出影响河南农业“走出去”的主要障碍和困难,从而确定“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设计和路径选择:包括通过“走出去”,使河南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市场竞争,提高河南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弥补河南农业资源紧缺问题;通过“走出去”,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农业技术合作,促进企业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展,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从五方面入手提出为推进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即加强规划研究和项目引导,制定河南对外投资合作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将关于对外投资、引进来、农业经贸等各领域的主要工作具体化;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减少河南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财税金融政策扶持,针对河南外向型农业企业特点,制定适合河南农业“走出去”特点的金融服务,缓解河南农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的发展现状;加强人才方面建设,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加强对河南农业“走出去”的强有力支持;建设河南省对外农业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帮助“走出去”的企业更好的了解国际投资环境,增强对发展境外投资合作的自信心;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对“走出去”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等。
王会霞[5](2018)在《河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可行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着,在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稳步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充分借鉴其他省份和地区人才引进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提出了人才强省的战略。本文针对河南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路径进行了分析。
刘若水[6](2018)在《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六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加快推进,河南省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河南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是继第十次党代会之后,再次把实施河南省人
师永伟[7](2017)在《河南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路径分析——以“文化特区”建设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河南"文化特区"是在文化资源富集或其他优势凸显的地区,政府给予相较其他地区更加灵活和特殊的政策,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社会发展模式。它以破解文化发展难题、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带动社会综合发展为最终定位。它的建设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需要,展示河南良好文化形象的需要,更是服务人民的需要。河南"文化特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全面实施。河南"文化特区"建设是推动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战略的可行路径。
马军[8](2017)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铸造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美国率先使用了"新常态"这个名词,并用作解释美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在2010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再一次的使用了这个名称,并被赋予上全新的含义。总得来说"新常态"是指金融危机过后经济缓慢恢复的一系列过程。近些年,这个名词在中国经济领域开始使用起来。河南省作为内陆地区,经济和交通相对于沿海城市而言都比较闭塞,而且它属于人口大省,人口密度较大,传统的经济发展已经跟不上现有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来展现出河南独有的特色,并选择出适合河南铸造业人才发展的战略。本文将根据河南现有的经济,来分析出适合其铸造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方式,有助于河南的铸造业进一步认识新常态。
陈泳炎[9](2017)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尤其在九十年代末期至今,旅游业带来的效益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旅游行业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跟智慧、虚拟、体育等新型形式相结合的旅游内容层出不穷,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再成为主流,旅游中的改变才是取得更大效益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的生产要素、需求情况、相观产业、政府行为、竞争优势五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在国家战略政策“一带一路”的引导下,对我省近年来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旅游大力推广焦作和郑州的武术文化,力争实现“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特点具有个性化、可重复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发展规律为合二为一,由内而外,与多行业相交叉;发展趋势是体育旅游与科技相结合,在体育旅游的多个领域体现人工智能的功能,逐步实现智能化。1、生产要素方面,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高;自然资源形式多样,但依山开展的活动形式好于河流;对于河南省体育旅游的研究时间短,内容形式较为多样;基础设施方面的交通有着很大进步。2、需求方面的衣、食在日常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娱乐消费的增多相对的较少了医疗方面的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在未来会逐渐处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3、河南省旅游业逐渐从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县及县以下的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需要加大开发的力度,特别是乡村地区。4、政府指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方向,落实众多相关文件进行支持与帮助,打造具有国际化的体育旅游特色。5、河南省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各个方面有着特色,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对策:1、确定河南省体育旅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总体定位,加强区域合作,开拓本地和市外、省外、海外的客源市场,加大城镇化转型中的创新力度。2、在政府领导下,合理布局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方向,采取“点面”结合和“面面”结合的发展结构,健全体育旅游的辅助产业。3、健全法律法规,以地方具体情况为根据,学习国外经验;创建先进智慧城市;加强环境的保护力度。4、建立国际人才合作培养制度,加快与国际化教学的接轨,河南省各高校之间、院系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保证质量与数量上的合格体育旅游人才。5、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更多具有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体育旅游中各因素的需求。6、为河南省体育旅游行业选择优质的代言人,在优势主体方面做好相关的开发,设计具有专项性质的体育旅游产品,逐步提升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王静[10](2017)在《地域文化视角下《梨园春》的品牌塑造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戏曲与电视相“嫁接”而产生的全新艺术形式——戏曲电视,既推广了戏曲艺术,又丰富了电视文化生活。《梨园春》是河南卫视于1994年10月开播的一档以传播河南地方戏为主要内容的戏曲电视栏目。在真人秀娱乐节目扎堆的荧屏,电视戏曲栏目呈现出被边缘化的颓势,《梨园春》栏目却仍坚守在周日黄金档播出,拥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作为中国生命力最久的一档电视栏目,《梨园春》闯出了一条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传媒巧妙嫁接、珠联璧合的路子,二十多年来,恪守传承弘扬中华戏曲文化的宗旨,通过一系列开风气之先、接地气的创新举措,不但为弘扬传统戏曲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成为了颇受观众青睐的、深具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优秀品牌栏目。地域文化是地方电视的灵魂与根基所在,赋予了地方电视特色与个性,而电视为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梨园春》根植于河南深厚的戏曲土壤中,走出了一条地域特色鲜明、中原文化厚重、全国知名的品牌塑造之路。运用传播学、文化学、品牌学、电视学、地域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梨园春》的品牌塑造,意义在于探讨地域文化与戏曲电视之间的关系。《梨园春》栏目作为文章研究对象,有必要对其创办背景、发展历程、受众及传播效果进行梳理、概括,其中培养青少年受众及其文化效应是本章的研究重点。《梨园春》的品牌定位是基于河南深厚的戏剧土壤,以豫剧为主的差异化特色、以人为本的平民化风格,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基础。蕴涵易学文化的栏目标识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栏目名称构成了《梨园春》独特的品牌识别,最终形成品牌个性。《梨园春》栏目品牌是从中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成长起来的,其品牌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蕴涵,如方言、豫剧、自然与人文景观及河南精神,对它们进行分析便赋予了栏目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与地域色彩。《梨园春》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策略主要体现在:持续培育受众的“品牌忠诚度”;中原文化的开放包容赋予了河南人开放、包容的心态,《梨园春》栏目组通过走全国路线,打造大擂台、跨地域传播、树立“大豫剧”观念的方式来扩张栏目品牌;在文化传承和媒体融合中创新栏目品牌;对于人文情怀的尊崇使得《梨园春》栏目组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大公益”精神,提升品牌形象。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梨园春》栏目的品牌塑造,不但拓宽了地域文化与戏曲电视的研究视野,而且更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二、论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义和路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义和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2010-2019)报道中的河南形象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区域形象研究 |
2.关于《人民日报》研究 |
3.关于《人民日报》区域形象研究 |
4.河南形象传播效果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内容分析法 |
3.框架分析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形象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一)形象传播研究概述 |
(二)形象传播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区域形象是战略资源 |
2.区域形象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二、《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量化分析 |
(一)《人民日报》的概况与研究路径 |
1.《人民日报》概况 |
2.研究路径 |
(二)《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具体数据 |
1.报道时间篇数分析 |
2.报道字数数量分析 |
3.报道主题数量分析 |
4.报道倾向数量分析 |
5.新闻来源数量分析 |
(三)《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特点 |
1.报道数量相对稳定并呈下降趋势 |
2.中长篇新闻占绝大比重 |
3.报道主题广泛且有针对性 |
4.新闻报道客观性强 |
5.新闻来源主要是本报记者 |
三、《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
(一)新闻框架理论 |
(二)《人民日报》涉豫报道的框架分析 |
(三)《人民日报》涉豫报道的新闻框架使用分析 |
1.“政治后果”框架 |
2.“经济后果”框架 |
3.“宣扬”框架 |
4.“责任归因”框架 |
四、《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的呈现 |
(一)政治:党员干部作风新转变 |
(二)经济:稳中提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三)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
(四)社会民生:助力民生问题的解决,增强人民幸福感 |
(五)舆论监督:引导大众舆论,促进和谐发展 |
五、《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传播的启示 |
(一)积极举办大型活动 |
(二)建立河南形象危机管理机制 |
(三)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开放 |
1.加强法制建设,为扩大开放提供制度支撑 |
2.积极改善营商环境让河南成为企业投资洼地 |
3.发挥河南文化资源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四)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
(五)注重提升河南民众的整体素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创新之处 |
二、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内涵概述与理论基础 |
(一)内涵概述 |
1.乡村振兴 |
2.传统文化 |
3.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
(二)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
2.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
3.国外乡村文化建设经验 |
4.习近平文化建设理论 |
三、河南乡村振兴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 |
(一)河南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分类 |
(二)河南乡村振兴是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机遇 |
1.河南乡村振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指引了方向道路 |
2.河南乡村振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人才保障 |
3.河南乡村振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基础设施 |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是河南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
1.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
3.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安定 |
4.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 |
四、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取得的成就 |
1.文化保护机制初步形成 |
2.村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 |
3.乡村综合治理日益重视 |
4.乡村文化教育不断发展 |
(二)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 |
1.民众参与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性较弱 |
2.部分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受损严重 |
3.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 |
4.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匮乏 |
(三)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问题成因分析 |
1.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意识不强 |
2.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不够 |
3.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机制不当 |
4.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经费资源不足 |
五、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分析 |
(一)健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 |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制度法规建设 |
2.划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目录管理 |
(二)加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资金投入 |
1.政府拨款,加大乡村基础建设 |
2.招商引资,吸引文化企业投资 |
(三)引导民众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
1.加强社会宣传,提高民众文化保护意识 |
2.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村民主动保护传承 |
(四)培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 |
1.开办文化传承培训班及学校,培养专业人才 |
2.举办各种民间优秀文化活动,促进交流发展 |
(五)加强乡村优秀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
1.树立乡村优秀文化产业意识,引领文化传承 |
2.建立乡村优秀文化产业基地,增强文化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的意义 |
2.1 丰富理论体系 |
2.2 实际意义 |
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4 创新点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产业链 |
2 价值链 |
3 产业价值链 |
4 中药产业 |
4.1 中药产业 |
4.2 研究现状 |
5 互联网思维 |
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东中药产业现状调查 |
1 中药材种植(上游产业) |
2 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生产(中游产业) |
3 中药材专业市场与商业流通(下游产业) |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
3.2 商业流通 |
4 科技创新(中药知识产业)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分析 |
1 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势(S) |
1.1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
1.2 中药工业企业部分形成行业龙头 |
1.3 科研创新强,成果显着 |
1.4 中药产业链基本形成 |
2 山东中药产业的劣势(W) |
2.1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
2.2 中下游行业集中度不高 |
2.3 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协同度不高 |
2.4 产业协同创新性不强 |
3 山东中药产业的机会(O) |
3.1 产业政策支持 |
3.2 国内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的变化 |
3.3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 |
4 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T) |
4.1 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的威胁 |
4.2 其他省份的发展对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 |
4.3 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的跨界冲击 |
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
1 重新定义中药产业 |
2 上游产业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 |
3 中游产业进行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
3.1 做全产业链生态型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与发展逻辑 |
3.2 做专科领域尖刀产品或产品群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 |
4 下游商业流通环节进行并购整合,创造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 |
5 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创新系统 |
5.1 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产业化平台 |
5.2 围绕着中药材与中成药技术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与价值协同 |
5.3 规划中药研发升级的路径 |
5.4 推动中药产业研究与管理实践 |
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可能的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一带一路”倡议 |
2.农业“走出去” |
(二)理论基础 |
1.生产要素禀赋论 |
2.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3.比较优势理论 |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与现状分析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农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 |
1.有利于河南先进的农业技术走出去 |
2.有利于打造河南农业大品牌 |
3.提供融资大平台 |
(二)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
1.交通运输优势 |
2.河南农业的比较优势 |
3.技术经验优势 |
(三)河南农业“走出去”的现状考察 |
1.河南农业“走出去”的规模 |
2.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方式 |
3.河南农业“走出去”所取得的成效 |
四、“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与主要困难 |
(一)近年来政府对农业“走出去”出台的支持政策 |
1.国家层面 |
2.河南省层面 |
(二)“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主要困难 |
1.企业融资较难 |
2.缺乏相关人才储备 |
3.河南农业存在短板 |
4.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5.缺乏政府统一规划 |
五、“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
(一)“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 |
1.提高河南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
2.弥补河南农业资源紧缺问题 |
3.促进河南农业企业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展 |
(二)“一带一路”上河南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和地区 |
1.中亚地区 |
2.东南亚地区 |
3.非洲地区 |
(三)河南农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
1.国际农业合作 |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
3.农业对外援助 |
4.租地种粮 |
六、“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对策 |
(一)加强规划研究和项目引导 |
(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
(三)强化人才培养 |
(四)建设河南省对外农业合作信息服务平台 |
(五)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
(六)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简短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河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可行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必要性 |
(一)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响应国家人才政策的必然选择 |
(三)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中原崛起的强大保障 |
二、河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可行性路径 |
(一) 全省领导干部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发展观 |
(二) 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开发计划 |
(三) “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
(四) 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流动机制, 优化体制建设 |
(五) 优化地区环境, 扩大发展空间, 留住人才 |
(六)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调节、配置作用 |
(6)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背景 |
(一) 具备建设“人才高地”良好机遇 |
(二) 已打下建设“人才高地”坚实基础 |
(三) 人才政策是建设“人才高地”战略支撑 |
二、“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的重点方向 |
(一) 加快先进制造业强省方面人才发展 |
(二) 加快现代服务业强省方面人才发展 |
(三) 加快现代农业强省方面人才发展 |
(四) 加强网络经济强省方面人才发展 |
三、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发展路径 |
(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二)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
(三)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
(四)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
(五) 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
(六) 积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
(七) 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促进人才的有效利用 |
(八) 拓展创新领域,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7)河南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路径分析——以“文化特区”建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文化特区”内涵 |
二、河南“文化特区”的定位 |
(一) 破解文化体制难题的试验区 |
(二) 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向标 |
(三) 带动社会综合前进的新驱动 |
三、河南“文化特区”的战略意义 |
(一) 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二) 促进了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构筑 |
(三) 展示了河南良好的文化形象 |
(四) 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四、河南“文化特区”的实现路径 |
(一) 建设“文化特区”试验田, 总结规律性认识 |
(二) 根据文化特色, 打造主题鲜明的“文化特区” |
(三) 在划定的“文化特区”内跟进配套设施 |
(四) 适时推动“文化特区”的转型升级 |
(五)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
(9)“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古线新用”的国家战略决策 |
1.1.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为国家经济之重 |
1.1.3“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前进方向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及分类 |
1.3.2 文献综述 |
1.3.3 文献总评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考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下的河南省体育旅游现状 |
3.1.1 生产要素 |
3.1.2 需求情况 |
3.1.3 相关产业 |
3.1.4 政府行为 |
3.1.5 竞争优势 |
3.2“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
3.2.1 科学规划,明确河南省体育旅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
3.2.2 完善河南省各市体育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 |
3.2.3 发挥政府在河南省体育旅游中的主导作用 |
3.2.4 培养国际性体育旅游人才 |
3.2.5 互联网与体育旅游的跨界融合 |
3.2.6 体育旅游品牌代言人和营销策略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10)地域文化视角下《梨园春》的品牌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关于地域文化与电视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梨园春》栏目的研究 |
三、关于《梨园春》的品牌学研究 |
四、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地域文化 |
二、中原文化 |
三、戏曲电视 |
四、《梨园春》 |
第二章 《梨园春》的发展与传播实践 |
第一节 《梨园春》的创办与发展 |
一、创办背景 |
二、栏目简介及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把握受众群体 |
一、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 |
二、培养青少年受众 |
第三节 追求文化效应 |
一、弘扬传统文化 |
二、推广戏曲艺术 |
三、彰显人性之美 |
四、引导社会舆论 |
第四节 寻求发展路径 |
一、树立市场意识 |
二、实现品牌经营 |
第三章《梨园春》的品牌定位及地域文化蕴涵 |
第一节 多维动态视野下的品牌定位 |
一、以深厚的戏剧土壤为基点的内容定位 |
二、以豫剧为主体 兼及其他的差异化特色 |
三、以人为本 为民办栏目的平民化风格 |
四、注入文化象征意味的品牌识别 |
五、成一家风骨的品牌个性 |
第二节 《梨园春》凸现的地域文化蕴涵 |
一、河南方言的中原文化质地 |
二、豫剧的地方戏曲特色 |
三、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质打造的河南旅游形象 |
四、强化地域文化认同的河南精神 |
第四章 《梨园春》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策略 |
第一节 持续培育受众的“品牌忠诚度” |
一、培养本土主持人 以提升栏目亲和力 |
二、打造品牌主持人 以彰显栏目视觉亮点 |
第二节 以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扩展栏目品牌 |
一、走全国路线 打造大擂台 |
二、媒体合作 跨地域传播 |
三、树立“大豫剧”观念 |
第三节 在文化传承与媒体融合中创新栏目品牌 |
一、发掘戏曲新生力量 |
二、注入现代戏曲元素 |
三、创新栏目内容与形式 |
四、巧借新媒体手段 |
第四节 以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怀提升品牌形象 |
一、举办公益事业 树立品牌公益形象 |
二、平等对话 强化品牌整体魅力 |
三、凝聚家庭亲情 深化品牌粘合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论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义和路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2010-2019)报道中的河南形象传播研究[D]. 刘义婷. 渤海大学, 2020(05)
- [2]河南乡村振兴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张帅.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金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一带一路”框架下河南农业“走出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 杨荣.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1)
- [5]河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可行性路径[J]. 王会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09)
- [6]河南省建设“人才高地”的发展路径研究[J]. 刘若水. 人才资源开发, 2018(03)
- [7]河南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路径分析——以“文化特区”建设为中心[J]. 师永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8]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铸造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A]. 马军. 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 2017
- [9]“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D]. 陈泳炎. 河南师范大学, 2017(02)
- [10]地域文化视角下《梨园春》的品牌塑造研究[D]. 王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