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ISO9001:2000顾客满意度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营[1](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张苗[2](2019)在《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客户是企业产品、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也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而且有利于稳定客户资源,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陕建金牛集团是在原陕西省工业锅炉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家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有25年的建厂历史,以生产工业锅炉为主,在国内的锅炉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进行概述,之后通过对管理层、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存在公司管理层对客户关系管理不重视、公司未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公司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不足、售后人员服务意识薄弱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论文在客户关系管理、关系营销、一对一营销、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文献归纳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陕建金牛集团应该采取: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根据客户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完善落实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以及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对流失客户进行价值评估及挽留方案等建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找出了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对该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姚亚芝[3](2020)在《我国语言服务市场逆向选择问题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语言服务产业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但却面临着逆向选择带来的严峻挑战。导致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语言服务市场交易双方关于语言服务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语言服务客户缺乏鉴别产品真实质量的有效信息,只能根据产品的平均质量水平决定支付意愿,由此导致优质语言服务产品被劣质语言服务产品逐出市场,帕累托最优难以实现,语言服务市场的运作效率越来越低。语言服务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语言服务市场的逆向选择、进而提升语言服务质量,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信号传递是缓解逆向选择的一种重要机制。信号指的是产品的质量信号,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上传递的能够反映产品或服务真实质量水平并对消费者具有引导意义的信息。因语言服务产业含义广泛,所涉产品特征多样,本文主要以笔译服务为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语言服务市场逆向选择的形成及表现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有效传递语言服务市场的质量信号,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本文首先对信息劣势方,即作为语言服务客户的国内企业和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语言服务质量信号需求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网络爬虫和数据库等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上自动抓取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2万余条国内企业(包括语言服务企业)的语言服务类招聘广告,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招聘企业将职业翻译能力等同于外语能力,只对应聘者提出了外语水平等级要求,其中要求达到大学英语六级(CET6)的招聘岗位数量最多。由于市场上各种语言水平考试名目繁多,语言服务质量信号强度不一,大多数招聘企业并不了解职业翻译需要的能力要求远高于外语能力,因而选择依赖外语能力这一强度相对较弱的语言服务质量信号,翻译资格认证这样的高强度信号却因与外语水平考试的区分度不明显以及普及度低等原因被企业忽视而失灵。此外,本文选取了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发布的12份翻译服务采购标书,对评分部分的各类质量信号及其分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语言服务企业的服务流程、价格、业绩以及团队配备是位列前四的质量信号。由于对翻译项目的重视以及经常使用翻译服务,对于翻译服务的认识水平较高,这些单位的标书评分选择了有效的、符合翻译职业特征的高强度质量信号。(2)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标书表明,业绩和价格都是高强度的质量信号。因此,本文面向语言服务市场,建立了考虑价格和业绩两种因素的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单个语言服务提供方与多个客户之间的动态博弈和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定量分析对比了价格信号和业绩信号对客户购买意愿的影响,制定了语言服务提供方应采取的“按质论价”的最优定价策略。价格-业绩信号传递模型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市场均衡状态和合理制定产品报价的有效手段。实现高质高价、低质低价这种理想的分离均衡状态,取决于模型中客户数量、客户购买意愿、保留价格、产品生产成本等一系列参数。因此,应用该模型解决现实问题时,可依据实际问题中的模型参数值判断是否可以达到分离均衡,可采取措施改变部分模型参数的取值,使市场状态趋向于分离均衡;此外,还可利用该模型分析分离均衡状态下产品的最优报价,实现语言服务提供方利润最大化。(3)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标书还表明,服务流程和团队配备也是语言服务市场的两个高强度的质量信号。二者通常需要通过认证才能得以有效彰显。因此,对语言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证和对译员任职资格的认证是一种高强度的语言服务质量信号。本文构建了语言服务市场认证信号传递模型,定量分析了实现分离均衡、混同均衡的条件,推导出各种均衡状态下语言服务提供方的认证策略和客户的产品报价策略。然后,依据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分析译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成本及其意愿。在对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以及中国译员认证制度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改革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提出了建议。最后,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供的框架,研究了语言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认证问题,建立了笔译服务质量管理流程和笔译服务质量SERVQUAL评价模型,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确定模型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同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语言服务质量信号权重确定模型,便于对各种质量信号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以逆向选择为切入点,从信号传递角度探讨语言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方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语言服务产业研究视角。(2)采用大数据等技术,研究了国内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语言服务质量信号的需求特征,建立了基于AHP的语言服务质量信号权重确定模型。(3)构建了基于博弈论的语言服务市场价格-业绩信号传递模型和认证信号传递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语言服务质量信号发送策略和定价策略的手段。(4)从译员和语言服务提供方两个视角,宏观上探讨了译员任职资格和语言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认证问题,建立了笔译服务质量SERVQUAL评价模型及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模型。
于本庄[4](2019)在《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德尔福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由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的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国外企业实力强大,挤压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战略上,每个强大的企业在竞争优势上都不相同,在营销手段、服务水平、产品技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但是具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消费者比较注重企业产品的质量。由此证明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合格率还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在当前市场的竞争下,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追求较高的产品质量,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高质量的产品,其可树立企业品牌,长期占据市场份额。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因素是质量管理。企业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心,也是经济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企业为提高质量和效率,需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围绕着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要确立质量管理的方向,逐步推动措施落地,实现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突破。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使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和高竞争优势。本文论述了六西格玛的含义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特点,归纳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长春德尔福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春德尔福公司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得出长春德尔福公司存在的问题,利用六西格玛DMAIC工具对长春德尔福公司进行质量管理,提升长春德尔福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
王旭[5](2019)在《基于价值流图分析的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研究》文中认为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对烟草企业造成的影响,烟草企业尤其是烟草工业企业之间的角逐日趋白炽化,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更加突出,为了使这些需求都得到满足,企业转变了发展的模式,更加倾向于多类型、小批量的生产。第二,本文从研究价值流图的理论作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其他精益生产改善工具,阐述找出生产流程中增值和非增值流程的方法,改善和优化各个流程,提高增值部分的流程,减少非增值部分的流程,从而将不必要的浪费全部消除,使价值流与信息流的速度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以使产品的交货周期得以减小,进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良好的满足。研究价值流图的主要意义在于借助图形的方式,把与企业流程相关的全体信息流及物流展现出来,从而使当前流程的活动状态更具直观性。与此同时,观察及剖析绘制当前的流程图,在改进及优化之后得出理想的价值流图,且持续运用PDCA循环法,体现持续改善的思想。第三,基于XY卷烟厂中的实际案例,对当前的价值流图进行绘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借助具体精益生产理论中的优化方法和改进措施,绘制未来的价值流图。通过对数据的剖析,流程的优化,验证价值流图方法能促进生产管理活动提高这一成效,并将价值流图分析方法在现实案例中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卞芸[6](2019)在《EPC总承包模式下S市燃气供应市政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各类城市运营项目、服务设施的建设也迎来了高峰期。其中城市燃气供应市政项目建设虽然能够推动城市服务设施的健全,但是如果燃气供应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质量达不到有关标准或存在其他质量问题,则有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对燃气使用者的安全产生影响、带来威胁。特别是在EPC模式下,该模式不同于以往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且大多数市政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应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EPC模式下的燃气供应市政项目的质量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S市燃气供应市政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展开具体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首先,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市政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以及流程等进行理论分析,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针对EPC模式下的市政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归纳总结,以及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深入分析,明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市政项目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流程以及所呈现出的管理特征等,进而为下文研究分析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文章运用实例分析法对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项目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剖析在S市燃气能源供应EPC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再次,以质量管理理论作为指导,结合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原因等,构架S市然其能源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影响质量管理的具体因素,并进一步丰富、完善质量管理的框架和内容。最后,文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S市燃气能源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本次研究具备可实践性和现实价值。
李映欣[7](2018)在《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质量是决定企业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能否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我国的很多电力设计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施行效果并不显着,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中长期存在薄弱环节和一些不适当的举措,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企业的产品质量也失去了重要保障。本文研究目的正是通过对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其原因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以及相应的改进体系执行过程当中的有效措施,为企业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从而达到企业效益和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本文运用文献索引、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造成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工作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在于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过程控制、考核评估机制、企业质量文化、培训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从而降低了质量管理体系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经典理论,对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对策进行深入探索,建立促进体系实施的激励制度,完善管理评审机制,完善设计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推行设计质量标准化,并从企业质量文化、组织和培训方面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提升管理层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构建“学习型组织”,侧重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沟通机制并举,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改进的设置,从组织、任务、人员三个层次进行培训需求的改善,实现具有适配性的质量管理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经典理论和方法与龙江电力设计院实际有效结合,使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改善从而更好地发展,质量管理实践工作有章可循,其他企业也可以加以借鉴。
宋殿辉[8](2018)在《面向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WSR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它能使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成和优化供应链,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汽车产业实践证明,零配件供应商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汽车总成本中约70%来源于汽车零配件,如果采购成本能降低1%,利润将会提高5-10%,而增加销售额1%仅能提高1%的利润,即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提高利润效果尤为显着。优秀的供应商能够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因此,科学、全面有效地选择和评价外协零配件供应商一直是汽车企业实践和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汽车制造企业的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工作涉及的因素较多,国内外学者通常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属性决策模型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但学者们在研究中普遍忽视了供应商选择决策属复杂系统管理决策问题,而是沿用传统决策理论用少数变量来对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并构建评价模型,试图寻求最优方案的解决思路,尤其是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对选择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理由,本研究是在以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决策是多属性复杂系统群决策的前提下,以WSR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在对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进行物理分析、事理分析和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WSR评价模型对供应商选择活动进行决策。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1)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物理分析在对供应商选择相关文献充分研究和汽车行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理解汽车制造企业在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最基本属性和特征。具体包括:界定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物理内涵;明确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流程;通过系统分析识别出了供应商选择的决策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和采购委员会的决策者)和决策机制;筛选出了对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结果有显着性影响的供应商自身特征变量(包括种类、数量)。通过搜集、整理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文件,识别出汽车制造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通常包括采购部、产品部、质保部和生产物流部)和采购委员会(或供应商评价小组)是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决策主体。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决策按照采购流程进度包括三个阶段:即产品开发阶段、生准阶段和量产阶段。供应商选择决策是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供应商初选和采购委员会的最终选择构成。(2)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分析在界定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事理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各职能部门(采购部、产品部、质保部和生产物流部)在产品开发阶段、生准阶段和量产阶段以何种方式介入供应商的选择活动并对供应商的选择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阶段关注的内容识别出该部门选择供应商的关注要素,并通过事理分析找到各职能部门关注的评价指标。各职能部门使用的供应商选择文件包括:《预选供应商考察评价标准表》、《供应商综合能力评价表》、《2日生产审核报告》、《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准则》、《供货商供货保证能力评价标准》、《两日生产会谈纪要》。(3)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人理分析在界定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协零配件供应商选择人理内涵的基础上,应用加权和法融合各职能部门在潜在供应商推荐阶段对评价指标设计的权重;应用多视角模型网络融合采购委员会决策者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偏好。最后,对供应商选择的人理因素进行了分析。(4)应用外在效标选择对供应商有显着性影响的评价指标把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满意度作为供应商评价的外在效标,把经过搜集、整理和再设计的一组供应商自身特征变量作为供应商评价的备选指标。经过分析,以满意度为因变量,供应商自身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在两者之间构建多元回归方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优化回归方程,筛选出对满意度有显着性影响的32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以这些评价指标构建供应商选择的WSR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5)建立了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机制本文构建的WSR评价模型是面向复杂系统的群决策模型,它解决了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两阶段、多指标和多视角的决策问题。按照供应商选择流程,该模型包括各职能部门在潜在供应商推荐阶段的选择决策结果和采购委员会在最终审批阶段的决策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职能部门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影响力权重和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评价指标权重。(6)实例验证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真实数据,通过模型验证4家零配件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并对决策方案的进行优选、排序。并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说明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宋杰[9](2018)在《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优秀的产品对于一个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新产品开发因此成为了许多企业的一个关键战略,产品公司的高质量产品认证工作因而也随之成为了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一方面,许多公司的产品认证工作在满足市场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产品认证法规不断增多,产品认证的数量和要求都将继续增加,这无疑给产品认证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可是,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的产品公司产品认证策略研究文献仅从单个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其分析维度也不充分,没有明确是从公司还是从认证部门角度出发研究的,也不是基于S公司产品认证部这一部门的独特的最新现实案例得出的。所以,本文有必要以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视角及从多元分析维度,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以提高产品公司产品认证工作质量、引领产品研发、促进市场发展,赢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对S公司产品认证部门开展研究,对如何制定与实施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以提高产品认证部工作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认证公司、家电企业及S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 S公司产品认证部工作目前存在问题。其次,运用质量管理ISO 9001:2015体系要求,构建了影响产品认证部工作质量的维度。然后,基于S公司产品认证部这一独特案例,结合前文对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产品认证工作质量维度等的分析,采用战略管理模型思维模式,运用SWOT矩阵和QSPM分析工具,对个别因素适当调整,将通常用于公司战略管理的科学理论工具用于指导S公司产品认证部门认证策略制定,得出了 S公司产品认证部全面开展认证工作、加强认证过程管理以及打造知识型认证团队的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最后,拟定措施落实确定的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如下三个主要创新。第一,创新性地运用了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构建了产品认证工作质量维度,并将通常以企业为边界的战略管理模型及SWOT矩阵和QSPM分析工具运用到一个更小范围的产品认证部门,将产品认证工作上升到策略层面进行分析定位与规划实施。第二,首次提出了全面的产品认证概念和采用全面的产品公司产品认证工作模式认证策略。第三,创新性地提出了突破企业边界,在产品生态链上的各个企业间协同开展产品认证工作的工作模式。这些创新为更好地满足产品认证法规要求,更好地做好产品认证的前置管理,更好地适应模块化、网络化组织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海辉[10](2018)在《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制造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加工制造行业所需的数控设备制造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机遇,企业是否做好准备及制定出合理的营销对策,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数控设备制造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国内外营销理论、品牌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进行国内外营销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营销资源和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公司拥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较强、硬件资源较为雄厚等优势,但公司的现有营销策略仍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次进行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分析,认为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营销面临着国内外先进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等机遇,也存在着环保政策趋严、市场竞争激烈等威胁。然后,在进行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数控装备行业特殊性和渠道固定特点,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4P策略研究,得出了其以差异化为主的产品策略、以竞争导向为主的价格策略、以多样式组合为主的促销策略等。最后,为保证以上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从提升员工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实施保障措施。
二、试析ISO9001:2000顾客满意度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ISO9001:2000顾客满意度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地方高校 |
(二)高校科研 |
(三)高校科研质量 |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
(五)科研绩点制 |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
五、创新之处 |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一、五大发展理念 |
二、人本管理理论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一)B大学简介 |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
(一)激励措施 |
(二)督促举措 |
(三)保障制度 |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二)调查问卷发放 |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
(五)元科研绩点 |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
2.1.1 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和成因 |
2.1.2 客户关系管理意义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关系营销 |
2.2.2 一对一营销理论 |
2.2.3 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理论 |
第3章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和调查分析 |
3.1 陕建金牛集团概况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1.1 陕建金牛集团概况 |
3.1.2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2 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调查 |
3.2.1 问卷调查实施 |
3.2.2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3.2.3 陕建金牛集团管理层调查结果分析 |
3.2.4 陕建金牛集团销售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的问题分析 |
4.1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公司未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
4.1.2 公司管理层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不够 |
4.1.3 公司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不足 |
4.1.4 售后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
4.2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2.1 未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的原因 |
4.2.2 公司管理层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不够的成因 |
4.2.3 对销售人员激励不足的形成原因 |
4.2.4 售后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的成因 |
第5章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根据客户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 |
5.1.1 提供个性化服务 |
5.1.2 努力扩大优质客户群 |
5.2 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 |
5.2.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5.2.2 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 |
5.3 完善落实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
5.3.1 塑造以人为本激励型的企业文化氛围 |
5.3.2 建立外在激励机制 |
5.3.3 建立内在激励机制 |
5.4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
5.4.1 完善售后人员服务考核机制 |
5.4.2 优化业务流程 |
5.5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
5.5.1 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
5.5.2 严格落实质量管控 |
5.6 对流失客户进行价值评估及挽留方案 |
5.6.1 对流失客户进行价值评估 |
5.6.2 应对流失客户的挽留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陕建金牛集团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陕建金牛集团管理层调查问卷 |
附录3 陕建金牛集团销售人员调查问卷 |
(3)我国语言服务市场逆向选择问题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概念界定 |
1.3.1 语言服务产业的定义及构成 |
1.3.2 中外产业分类体系中的语言服务产业 |
1.3.3 其他相关概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和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语言服务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2 逆向选择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简要述评与本文的研究空间 |
3 语言服务市场逆向选择的形成与表现 |
3.1 语言服务市场的质量信息不对称 |
3.1.1 客户知识的有限性 |
3.1.2 笔译质量的隐匿性和效用的滞后性 |
3.1.3 笔译质量的难以标准化 |
3.1.4 笔译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3.2 语言服务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 |
3.2.1 基本假设 |
3.2.2 模型构建与分析 |
3.3 逆向选择对市场和社会经济福利造成的影响 |
3.3.1 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3.3.2 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语言服务市场的质量信号特征分析 |
4.1 语言服务市场的质量信号特点 |
4.1.1 质量信号的分类 |
4.1.2 质量信号的特点 |
4.2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质量信号需求特征分析 |
4.2.1 研究方法 |
4.2.2 SQL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
4.2.3 研究数据 |
4.2.4 招聘企业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2.5 企业的语言服务质量信号需求状况与特征 |
4.3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质量信号需求特征分析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质量信号强度统计 |
4.3.3 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质量信号强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价格-业绩信号传递模型及其博弈分析 |
5.1 语言服务提供方与客户 |
5.1.1 语言服务提供方 |
5.1.2 客户 |
5.2 两阶段博弈及价格-业绩信号 |
5.2.1 两阶段博弈 |
5.2.2 客户收益分析 |
5.2.3 提供方利润及最优定价分析 |
5.3 信息不对称市场中的信号传递与分离均衡 |
5.3.1 分离均衡条件 |
5.3.2 单一价格信号下的分离均衡 |
5.4 计算示例 |
5.4.1 四种场景下的最优定价和利润 |
5.4.2 参数λ对分离均衡的影响 |
5.4.3 参数α对业绩信号和分离均衡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语言服务市场的认证信号传递策略 |
6.1 语言服务市场的认证信号传递模型 |
6.1.1 基本假设 |
6.1.2 面向认证的质量信号传递模型 |
6.1.3 质量信号的具体形式 |
6.1.4 信息非对称市场的均衡分析 |
6.1.5 语言服务提供方质量信号传递策略分析 |
6.2 译员资格认证研究 |
6.2.1 职业资格认证的作用及有效性分析 |
6.2.2 语言服务人员从业能力构成要素 |
6.2.3 国际译员资格认证制度案例考察 |
6.2.4 我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制度与改革建议 |
6.3 语言服务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研究 |
6.3.1 概述 |
6.3.2 语言服务质量认证标准 |
6.3.3 笔译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 |
6.3.4 基于PDCA循环的笔译质量管理流程 |
6.3.5 笔译服务质量的度量 |
6.4 基于AHP的质量信号与SERVQUAL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6.4.1 多层信号与评估指标体系 |
6.4.2 信号/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与步骤 |
6.4.3 计算示例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可能的创新点 |
7.4 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购买2019-2020年中国专利文献英文翻译服务项目标书评标标准 |
附录B 第4章所用SQL查询语句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德尔福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六西格玛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六西格玛的概念 |
2.1.2 六西格玛的基本含义 |
2.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及特点 |
2.2.1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
2.2.2 六西格玛管理特点 |
第3章 国外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及经验借鉴 |
3.1 国外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
3.1.1 初始阶段 |
3.1.2 影响阶段 |
3.1.3 创造价值阶段 |
3.2 国外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第4章 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现状 |
4.2 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
4.2.1 缺乏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
4.2.2 对六西格玛理解不全面 |
4.2.3 生搬硬套,不切实际 |
第5章 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5.1 企业领导层对六西格玛管理的支持和引导 |
5.2 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注重员工的培训 |
5.3 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 |
第6章 长春德尔福公司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实证研究 |
6.1 长春德尔福公司概况 |
6.2 长春德尔福公司组织架构 |
6.3 长春德尔福公司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
6.3.1 定义阶段 |
6.3.2 测量阶段 |
6.3.3 分析阶段 |
6.3.4 改进阶段 |
6.3.5 控制阶段 |
6.4 长春德尔福公司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
6.4.1 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 |
6.4.2 不重视六西格玛管理工作 |
6.4.3 缺乏六西格玛管理专业人才 |
6.5 针对长春德尔福公司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6.5.1 加强六西格玛管理制度 |
6.5.2 重视全员六西格玛管理培训 |
6.5.3 培养六西格玛管理专业人才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价值流图分析的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流程再造及流程改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流程再造及流程改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流程再造及流程改善国内研究现状 |
1.4 价值流图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价值流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1.4.2 价值流图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BPI的概念 |
2.1.2 BPR与 BPI的比较研究 |
2.2 价值流图理论 |
2.2.1 价值流图的概念 |
2.2.2 价值流图理论 |
2.2.3 价值流图实施原则和方法。 |
2.3 精益生产理论 |
2.3.1 精益生产理论产生的背景 |
2.3.2 精益生产理论 |
2.3.3 浪费识别 |
2.3.4 精益生产工具的介绍 |
2.3.5 精益生产在烟草行业的应用 |
3 XY卷烟厂生产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人员架构 |
3.2 XY卷烟厂生产流程 |
3.3 XY卷烟厂生产流程存在的问题 |
3.4 XY卷烟厂生产流程推行改善的必要性 |
4 XY卷烟厂生产流程问题分析 |
4.1 目前价值流图制作 |
4.1.1 当前价值流图制作步骤 |
4.1.2 绘制当前价值流图 |
4.1.3 分析当前价值流图寻找改善方向 |
4.2 分析当前价值流图中的各种浪费确认改善流程 |
4.2.1 制丝流程中存在各种浪费及不合理的非增值项 |
4.2.2 卷包流程中不合理的非增值及各种浪费 |
5 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方案及实施 |
5.1 流程改善方案 |
5.1.1 生产调度流程改善方案 |
5.1.2 制丝线生产流程改善方案 |
5.1.3 卷包线换牌流程的改善方案 |
5.1.4 质量检验流程改进方案 |
5.2 制定未来价值流图 |
5.3 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实施及固化 |
5.3.1 生产调度流程改善及固化 |
5.3.2 制丝线生产流程改善及固化 |
5.3.3 卷包线生产流程改善及固化 |
5.3.4 检验过程的改善及固化 |
5.4 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案例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EPC总承包模式下S市燃气供应市政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标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EPC总承包模式 |
2.1.1 EPC总承包模式概念 |
2.1.2 EPC总承包模式特征 |
2.2 EPC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与内容 |
2.2.1 EPC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
2.2.2 EPC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
2.3 理论基础 |
2.3.1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
2.3.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 |
3.1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概况 |
3.1.1 S市燃气供应项目概况 |
3.1.2 承包商简介 |
3.1.3 管理模式 |
3.2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 |
3.2.1 质量目标定义不够准确 |
3.2.2 质量管理体系不全面 |
3.2.3 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
3.2.4 质量整改与持续改进动力不足 |
第四章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4.1.1 管理体系 |
4.1.2 机构与职责 |
4.2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
4.3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控制 |
4.3.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
4.3.2 采购阶段的质量控制 |
4.3.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4.4 S市燃气供应EPC项目质量整改和保修 |
第五章 S市燃气能源供应EPC项目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推行项目质量文化建设 |
5.2 加强团队建设 |
5.2.1 核心团队建设 |
5.2.2 培训机制建设 |
5.2.3 晋升激励机制建设 |
5.3 强化技术支持 |
5.3.1 GIS地理信息系统 |
5.3.2 PDA技术 |
5.4 健全配套制度 |
5.4.1 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 |
5.4.2 建立质量管理例会制度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 |
2.1 龙江电力设计院的概况 |
2.1.1 龙江电力设计院简介 |
2.1.2 龙江电力设计院工作内容 |
2.1.3 龙江电力设计院组织结构 |
2.2 龙江电力设计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 |
2.2.1 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现状 |
2.2.2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 质量管理问题案例分析 |
2.3.1 永源500kV变电站永阿甲、乙线路交叉事故问题分析 |
2.3.2 双琦垃圾电厂送出工程带电距离不够事故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原因分析 |
3.1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调查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数据分析 |
3.2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原因分析 |
3.2.1 质量管理形式化 |
3.2.2 管理评审不严 |
3.2.3 设计流程质量控制薄弱 |
3.2.4 缺乏根据对象的持续改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对策 |
4.1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
4.1.1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理论基础 |
4.1.2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目的 |
4.1.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原则 |
4.1.4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思路 |
4.2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
4.2.1 形成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激励制度 |
4.2.2 管理评审内容与方式的改进 |
4.2.3 设计流程过程方法质量控制的改进 |
4.2.4 基于对象的动态PDCA持续改进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对策保障措施 |
5.1 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保障 |
5.1.1 加强龙江电力设计院质保部管理工作 |
5.1.2 完善质量管理与员工的沟通机制 |
5.2 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保障 |
5.2.1 加大培训资源保障 |
5.2.2 保障培训资源合理配置 |
5.3 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保障 |
5.3.1 提升管理层策划水平和经营理念 |
5.3.2 构建“学习型组织”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8)面向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WSR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汽车制造企业及零配件供应商的特点分析 |
1.1.2 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
1.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
1.2.1 WSR方法论 |
1.2.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1.2.3 评价方法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路线 |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评析 |
2.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相关研究评析 |
2.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方法 |
2.1.2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 |
2.2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
2.3 WSR方法论相关研究评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物理分析 |
3.1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流程 |
3.2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系统分析 |
3.3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采购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分析 |
4.1 采购部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 |
4.1.1 采购部的工作职责及组织结构 |
4.1.2 采购部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工作流程描述 |
4.2 采购部在供应商选择流程中的关注点识别 |
4.3 基于采购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影响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产品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分析 |
5.1 产品部工作流程与制度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 |
5.1.1 产品部的工作职责及组织结构 |
5.1.2 产品部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工作流程描述 |
5.2 产品部在供应商选择流程中的关注点识别 |
5.3 基于产品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事理影响因素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质保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分析 |
6.1 质保部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 |
6.1.1 质保部的工作职责及组织结构 |
6.1.2 质保部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工作流程描述 |
6.2 质保部在供应商选择流程中的关注点识别 |
6.3 基于质保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事理影响因素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生产物流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的事理分析 |
7.1 生产物流部工作流程与制度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 |
7.1.1 生产物流部的工作职责及组织结构 |
7.1.2 生产物流部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工作流程描述 |
7.2 生产物流部在供应商选择流程中的关注点识别 |
7.3 基于生产物流部门视角的供应商选择事理影响因素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人理分析 |
8.1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人理内涵界定 |
8.2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中的人理因素识别 |
8.2.1 基于最大满意度的供应商选择决策分析 |
8.2.2 基于各职能部门的供应商选择目标的融合 |
8.2.3 基于采购委员会决策者供应商选择偏好的融合 |
8.3 人理因素对供应商选择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供应商选择的WSR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
9.1 WSR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9.2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
9.3 供应商选择的WSR评价模型的构建 |
9.3.1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决策模型的构建 |
9.3.2 WSR评价模型指标权重的设计 |
9.3.3 应用举例 |
9.4 评价模型的对比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及创新点 |
10.1.1 研究结论 |
10.1.2 创新点 |
10.2 局限及展望 |
10.2.1 研究的局限 |
10.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2 研究现状 |
3 S公司产品认证工作要求、现状及问题 |
3.1 S公司产品认证工作要求 |
3.2 S公司产品认证工作现状 |
3.3 S公司产品认证工作问题 |
4 产品认证质量重要维度构建及分析 |
4.1 产品认证中PDCA循环过程 |
4.2 产品认证工作质量重要维度 |
5 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制定与实施 |
5.1 认证部愿景、使命及战略要求 |
5.2 认证部外部环境分析 |
5.2.1 发展机遇分析 |
5.2.2 面临挑战分析 |
5.2.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5.3 认证部内部因素分析 |
5.3.1 优势分析 |
5.3.2 劣势分析 |
5.3.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5.4 SWOT分析、QSPM决策及认证策略 |
5.4.1 SWOT分析 |
5.4.2 QSPM决策 |
5.4.3 认证策略 |
5.5 认证策略支撑与落实 |
5.5.1 认证策略支撑 |
5.5.2 认证策略落实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市场营销概念 |
2.2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流程 |
2.2.1 营销环境分析 |
2.2.2 目标市场分析 |
2.2.3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2.2.4 关系营销理论 |
2.3 市场营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3.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简介 |
3.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3.2.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发展内部资源分析 |
3.2.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3.3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 |
3.3.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
3.3.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基于PEST的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科学技术环境 |
4.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4.2.1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3 竞争者 |
4.2.4 潜在进入者 |
4.2.5 替代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及实施保障 |
5.1 目标市场分析及选择 |
5.1.1 目标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5.2.1 产品策略制定 |
5.2.2 价格策略制定 |
5.2.3 渠道策略制定 |
5.2.4 促销策略制定 |
5.3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关系营销策略 |
5.3.1 提升服务能力 |
5.3.2 大客户管理 |
5.3.3 做好用户的维系与挽留 |
5.3.4 完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
5.4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5.4.1 提升员工能力 |
5.4.2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
5.4.3 提升品牌知名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试析ISO9001:2000顾客满意度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2]陕建金牛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张苗.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3]我国语言服务市场逆向选择问题治理研究[D]. 姚亚芝.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我国企业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德尔福公司为例[D]. 于本庄. 长春大学, 2019(03)
- [5]基于价值流图分析的XY卷烟厂生产流程改善研究[D]. 王旭.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6]EPC总承包模式下S市燃气供应市政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卞芸.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7]龙江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李映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面向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的WSR评价模型研究[D]. 宋殿辉. 吉林大学, 2018(12)
- [9]S公司产品认证部认证策略研究[D]. 宋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10]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李海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