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潘玖琴,胡俏强,戴惠学[1](2021)在《南京地区超甜玉米“晶甜9号”设施栽培周年生产高效茬口模式》文中认为"晶甜9号"是新培育出的大果穗、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杂交品种。为促进"晶甜9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而推进鲜食玉米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特从茬口安排、经济效益、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了"晶甜9号"6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即春超甜玉米-草莓模式、春超甜玉米-秋延后辣椒模式、春超甜玉米-冬春芦蒿模式、大棚西瓜-超甜玉米模式、水果黄瓜-超甜玉米模式、丝瓜-超甜玉米模式。
王雪威[2](2021)在《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栽培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培育有机栽培专用品种,研发配套的有机营养液是实现有机栽培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本试验采用了由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栽培模式,在大棚和日光温室中进行西瓜杂交组合的比较试验及有机营养液配方筛选研究,结果如下:(1)大棚西瓜杂交组合筛选研究。采用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方式,对分属于京欣、西农8号、早春红玉、小兰和红小玉5个类型的西瓜杂交组合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研究。分析了果实发育期和全生育期等重要的生长发育周期,以及生长势和坐果难易等生长特性指标,单果质量、每公顷产量等产量指标,果实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品质指标。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品质指标进行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用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TOPSIS法)对各西瓜杂交组合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杂交组合‘1807WME167’早熟性最好;各杂交组合普遍生长势强、坐果易。爬地栽培的杂交组合中‘1712WME237’果皮厚度最薄,为6.92mm;吊蔓栽培杂交品种中的‘1807WME339’果皮厚度最薄,为3.04 mm。杂交组合中‘1807WME3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其中心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为11.32%,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7%。通过对果实品质的综合分析得出,两种栽培模式下综合品质评价值最高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812WME001’、‘1807WME338’,最适宜大棚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2)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筛选研究。采用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的方式,对西瓜杂交组合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梦RS66-57’早熟性最好;‘苏创907-147’产量指标最优,单果重和每公顷产量分别达3.25 kg和5.41 kg/m2;‘苏梦6号’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3.53%。分析得到‘苏创907-124’挥的发性物质的总含量最高,其香气最为浓郁。‘苏梦RS66-57’的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最高,其风味最具西瓜清香和西瓜果皮香气。验证了全有机营养袋式基质栽培优于土壤栽培配合有机营养液的栽培方式。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对西瓜果实的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在日光温室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下,品质最佳、风味最优的3个西瓜杂交组合为‘苏梦6号’、‘苏梦907-099’、‘苏梦907-032’。(3)不同西瓜杂交组合和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西瓜产量品质影响研究。利用日光温室中筛选出的3个最为优异的西瓜杂交组合,分别配合施用3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营养液。研究结果表明,从配方的角度来看,以猪粪为主的有机营养液配方较其他两种配方更能够促进西瓜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更好地协调各个生长时期的养分分配。从品种的角度来看,最优的品种为‘苏梦907-032’。综上,最优处理为以猪粪为主配合‘苏梦907-032’这一处理。
李东昇[3](2021)在《江淮地区多子芋大棚双季栽培技术及其产量品质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为天南星科湿生草本植物,芋的块茎,俗称芋艿,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的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随着我国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偏施化肥带来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探索湿生作物多子芋与常规旱生蔬菜开展湿旱轮作防控连作障碍生态模式的可行性,本试验利用设施栽培2个重要的茬口用春季育苗形成的主芽苗在大棚内夏季移栽开展主芽苗不同密度、栽深及移栽时期秋延后栽培比较试验;春提前茬口大棚内不同种球规格、不同密度直播比较试验,双季种植可望与前后茬常规旱生作物茬口相连接形成湿旱轮作,此外多子芋类型芋分蘖性强育苗期易产生分株,利用其腋芽苗、侧芽苗移栽以及切块育苗亦可达到降低用种量的目的。为芋高产优质栽培及解决连作障碍提供实践应用参考。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秋延后栽培中主芽苗密度以3500株/亩移栽子芋产量最高为1672.2kg/亩,栽深以15cm产量最高为1760.4kg/亩,可达到免壅土栽培,移栽期以7月1日最高为1418.1kg/亩,利用腋芽苗、侧芽苗移栽地上部长势较主芽苗弱,产量分别为1045.1kg/亩、628.5kg/亩;合理密植可提高腋芽苗产量,3000株/亩的移栽密度时产量最高为1231.3kg/亩;粗纤维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自由基清除率均差异较小,表明品质未下降。由此可见,多子芋春季育苗夏季大棚内移栽冬季采收是可行的,育苗期间形成的腋芽苗、侧芽苗也能分开移栽。2、春提前栽培中选用较大种球直播是一种有效的高产措施,子芋亩产随着种球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3000株/亩密度直播产量最高,大于45g规格种芋直播产量最高为1270.1kg/亩,比小规格种球增产18.1%。由此可见此栽培方式可在没有专门储藏设施条件下提前上市且与后茬旱生蔬菜轮作,但单位体积干物重等品质指标略有下降。3、5月份将主芽及侧芽萌动的种芋切块分类穴盘育苗后移栽至大棚内继续苗期生长,待7月前茬旱生蔬菜清棚后移栽进行秋延后栽培,2500株/亩移栽密度顶芽切块苗产量为900kg/亩,侧芽切块苗产量为818.8kg/亩,虽较常规主芽苗产量有所下降,亦可达到降低用种量的目的。
沈海斌,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李秀峰,朱丽华,尤佳琪,顾卫红[4](2021)在《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产量和品质,加速黄晶的推广应用,研究了其配套的春播设施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黄晶西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春季设施栽培的适合播种期为2月5—20日,播种过早,因气温过低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坐果率下降,畸形果比例增加,商品瓜产量偏低;而播种过晚,会导致果型偏大,商品瓜率下降。春季设施栽培下,黄晶采用单蔓整枝为佳,适宜栽培密度12 000~14 000株/hm2,定植株行距为22 cm×250 cm,基肥施用量以施康朴牌复合肥375 kg/hm2+生物有机肥22.5 t/hm2为宜,膨瓜期每5 d喷施康朴牌叶面肥500倍液(N∶P∶K=7%∶12%∶40%),每次7.5 kg/hm2,连喷5次,可以明显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品质。此外由于黄晶西瓜新品种的耐热性较好,在秋延后设施栽培下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商品瓜产量。此外,研制了一种"大豆绿色有机肥",具有肥效高、肥效长等优点,对黄晶果实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水声,刘倩倩[5](2020)在《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西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水果之一,在夏季往往有较高人气,果肉甘甜,可以起到降温去暑的重要作用,而且西瓜籽和西瓜皮都要重要的附加食用价值。基于此,西瓜的高产高效栽培,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值得在种植实践中大力推广。介绍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广大种植业主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冯明,倪玉清,马长青,张春华,钟越[6](2020)在《西瓜—水稻高效轮作模式集成试验》文中研究表明西瓜连作易造成连作障碍,导致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不利于优质栽培和效益稳定。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将西瓜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复种,并采用品种比较试验、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探索出以早佳-8424西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和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667 m2产值达1万元,纯效益达6 000元,实现了缓控连作障碍,促进了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粮菜绿色生产。
何楠,王敏,赵胜杰,路绪强,朱红菊,王伟伟,赵贺,刘文革[7](2020)在《早春保护地西瓜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近年来,河南省夏邑县早春保护地西瓜种植面积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在生产中存在品种多杂、育苗分散、盲目用药和死苗严重等问题。笔者从品种选择、大棚建造、整地施肥、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及适时采收等栽培技术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夏邑县保护地西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姜晶[8](2020)在《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薄皮甜瓜是榆林市榆阳区多年来特色种植产业,但生产中种植户自行留种,品种退化和混乱问题突出,调查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这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榆阳区薄皮甜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芝麻香瓜品种筛选和播种期确定以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针对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农技部门通过薄皮甜瓜品种引进和筛选试验,从栽培性状、产量和商品性状综合分析,单果重、单位面积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且风味和口感最好的是长春芝麻蜜,其次是山东芝麻蜜a。综合所有性状表现分析认为,长春芝麻蜜和山东芝麻蜜a可作为榆阳区薄皮甜瓜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以长春芝麻蜜更受欢迎,在当地俗称“芝麻香瓜”。(2)我们农技部门对芝麻香瓜冬春季设施栽培播种期进行了系统筛选试验,确定温室冬春季栽培芝麻香瓜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1月上旬,塑料拱棚春季栽培芝麻香瓜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3月上旬,在这两个播种期生产芝麻香瓜不仅受冻率低,生育期中等上市时间早,且品质好产量较高,产值最高收益最大。(3)产业调查研究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榆阳区实施“3+2+X”产业发展战略,把芝麻香瓜作为设施蔬菜领域重点培育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区共有19个乡镇,其中有12个乡镇涉及芝麻香瓜产业,现已建成百亩以上的高标准设施示范基地48处,集中育苗点9处,2019年榆阳区芝麻香瓜播种面积653.3 hm2,占西甜瓜播种总面积的29.0%,年产量1.9万t,是西甜瓜年产量的18.4%,年产值达3.07亿元,是西甜瓜年产值的67.03%,占全年农业经济生产总值的4.3%,每hm2平均效益为47.1万元左右。但目前产业还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连作障碍成为生产技术难题、资金投入偏少、保障性政策缺乏、产后营销服务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4)针对产业问题提出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应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依靠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构建互联网云销售服务中心,电商助力产销衔接;完善服务体系,狠抓人才培育;鼓励品牌建设,打造榆阳知名品牌。
黄金艳[9](2020)在《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生理机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提出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果实清甜,香味浓郁,是色、香、味具佳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栽培面积和复种指数不断增加,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实践证明,利用抗性优良的砧木嫁接是克服连作障碍、提高抗病抗逆性、增加产量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栽培措施。本研究以筛选出的优良白籽南瓜‘香砧1号’为砧木,‘广蜜1号’薄皮甜瓜为接穗,对嫁接和自根甜瓜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变化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8个不同砧木品种为薄皮甜瓜‘广蜜1号’砧木试材,鉴定砧木抗病性和嫁接亲和性,并比较不同砧木品种嫁接对甜瓜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不同基因型砧木划分为3类:‘香砧1号’为优良薄皮甜瓜砧木品种,其次为NX16-3、NX16-2、NX16-4、TG16-11、NX16-1砧木品种,而SG-1和BX-1为不适宜薄皮甜瓜砧木品种。综合评价:白籽南瓜砧木‘香砧1号’抗枯萎病性强,嫁接成活率高、亲和性好,增产显着,对果实品质没有影响,可作为‘广蜜1号’薄皮甜瓜的理想砧木。2.以薄皮甜瓜‘广蜜1号’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以‘香砧1号’为砧木的甜瓜嫁接苗在定植后生长和生理特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定植10 d,嫁接甜瓜节间长、叶片数、叶面积低于自根甜瓜,生长较慢,但定植30 d后生长势增强,节间长、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显着高于自根甜瓜;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自根甜瓜,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自根甜瓜;嫁接显着增强薄皮甜瓜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蔓枯病的能力。嫁接甜瓜的生长优势主要集中在中后期。与自根甜瓜相比,嫁接甜瓜具有更多的木质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更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进而有较优的生长表现和抗病增产优势。3.不同时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研究表明,嫁接显着提高薄皮甜瓜各时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定植10 d,嫁接甜瓜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合效率(ΦPSII)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着低于自根甜瓜;定植20 d后嫁接甜瓜Pn始终高于自根甜瓜,且在定植40 d和50 d时与自根甜瓜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定植30 d后嫁接甜瓜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高于自根甜瓜,Fv/Fm、ETR、q P、ΦPSII也分别显着高于自根甜瓜。定植初期嫁接甜瓜光合能力弱于自根甜瓜,但生长中后期嫁接甜瓜具有更稳定的PSⅡ反应中心,更高效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更强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嫁接甜瓜中后期更好地生长,进而显着增产。4.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嫁接和自根甜瓜同一生育期叶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到5150个具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其中2187个为差异蛋白(苗期1141个、开花期716个、果实成熟期330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定植初期嫁接甜瓜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下调表达,电子传递和光化学效率受抑制,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进而生长缓慢。生长中后期嫁接甜瓜比自根甜瓜有更好的生长表现可能与通过光合作用和碳代谢等过程产生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有关。嫁接甜瓜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苯丙素生物合成(木质素、黄酮类)来提高抗病抗逆性。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转录后调控在嫁接甜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测嫁接甜瓜比自根甜瓜具有较优的生长表现和抗病抗逆增产优势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苯丙素生物合成、叶绿素代谢、蛋白质合成与降解以及转录后调控对嫁接甜瓜生长发育改善起重要作用;具有更高效的抗氧化酶活性、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以及更强的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嫁接甜瓜的抗病抗逆性;生长中后期更强的光合作用和稳定的碳代谢等过程产生更多的能量供给嫁接甜瓜促进其中后期的生长。植株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和8个差异蛋白的靶向平行反应监视(PRM)蛋白水平以及对应的基因相对转录水平证实了TMT结果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为嫁接栽培技术在甜瓜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甜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雪妮[10](2020)在《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杨凌是我国首个农业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所在地,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分析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与新品种应用现状与问题,对于蔬菜产业发展和引领示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官网查询、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杨凌主要蔬菜种植与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的现状与成就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成就与问题:杨凌示范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以茄果类种植面积最大,平均每户栽培番茄约1067.2 m2,且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不同种类蔬菜的投入与经济效益差异很大,番茄栽培平均投入3460元/667m2,平均收入22400元/667m2,叶菜类种植面积最小。蔬菜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资成本高,风险比较大,病虫害严重,栽培蔬菜种类较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2)杨凌示范区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成就与问题:科研机构与企业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有很大差异。过去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共审定了78个新品种,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共审定约66个新品种。然而,前者推广比例仅占24.4%,而后者推广比例达42.4%,表明科研机构重审定,而企业更重应用。(3)对蔬菜种植建议:(1)政府应尽可能地在农资投入等方面给予农户政策范围内的财政补助,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投入,保护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2)加强系统的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提升农户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3)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减少农业生产中农民的高成本风险;(4)通过科技扶贫的方式,由农林高校种植相关的专家教授对口进行科技帮扶与技术指导,引导其科学种植管理;(5)通过对种植成果突出的种植户进行嘉奖,并邀请其给其他农户讲授种植经验教训,带领技术比较弱的农户共同发展。针对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1)成立有关机构,实现科研部门、种植研发销售单位与农户的有机衔接,实现科研成果快速推广应用;(2)政府部门加大对育种单位的支持力度,鼓励育种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加大科研攻关,选育更多蔬菜新品种;(3)扶持示范园区引进优质栽培品种,进行大面积的栽培示范与推广,引导农民认识与喜爱更多的蔬菜新品种;(4)加强对已有蔬菜品种的管理,及时进行普查与登记,掌握它的特性和抗病性,通过筛选,推广出高产优质的蔬菜新品种;(5)建立完善的品种监督机制,掌握品种发展态势,为蔬菜新品种选育创造良好环境,使育种者利益得以保障。本研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的蔬菜种植与品种选育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为促进杨凌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西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地区超甜玉米“晶甜9号”设施栽培周年生产高效茬口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春超甜玉米-草莓模式 |
1.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1.2“晶甜9号”栽培技术要点 |
1.3 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
2 春超甜玉米-秋延后辣椒模式 |
2.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2.2“晶甜9号”栽培技术要点 |
2.3 秋延后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
3 春超甜玉米-冬春芦蒿模式 |
3.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3.3 冬春芦蒿栽培技术要点 |
4 大棚西瓜-超甜玉米模式 |
4.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4.2 西瓜栽培技术要点 |
5 水果黄瓜-超甜玉米模式 |
5.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5.2 水果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
5.3“晶甜9号”栽培技术要点 |
6 丝瓜-超甜玉米模式 |
6.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 |
6.2 丝瓜栽培技术要点 |
6.3“晶甜9号”栽培技术要点 |
7 结语 |
(2)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基质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1.1 无机基质栽培发展概况 |
1.1.2 有机基质栽培发展概况 |
1.2 营养液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2.1 无机营养液发展概况 |
1.2.2 有机营养液发展概况 |
1.3 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概况 |
1.4 设施西瓜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大棚中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不同西瓜杂交组合产量与品质评价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2.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生育期及田间表现的比较 |
2.2.2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商品性状的比较 |
2.2.3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产量比较 |
2.2.4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的比较 |
2.2.5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权重的确定 |
2.2.6 基于TOPSIS分析法的西瓜杂交组合果实综合品质评价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日光温室中全有机营养栽培西瓜杂交组合产量、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3.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生长特性的比较 |
3.2.2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商品性状及产量的比较 |
3.2.3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的比较 |
3.2.4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
3.2.5 西瓜品质及香气成分含量的隶属函数值及综合得分 |
3.3 讨论 |
3.3.1 西瓜的生长特性、产量及营养风味品质 |
3.3.2 西瓜香气成分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全有机营养基质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和配方的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4.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处理对西瓜主蔓长的影响 |
4.2.2 不同处理对西瓜外观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对西瓜品质指标的影响 |
4.2.4 不同处理对西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江淮地区多子芋大棚双季栽培技术及其产量品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1.1.1 选用良种催芽育苗 |
1.1.2 芋的地膜覆盖栽培 |
1.1.3 芋的肥料管理 |
1.1.4 芋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
1.2 芋营养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
1.2.1 芋的营养成分研究 |
1.2.1.1 芋淀粉 |
1.2.1.2 芋多糖 |
1.2.1.3 芋头蛋白质 |
1.2.1.4 其他成分 |
1.2.2 芋的功能成分研究 |
1.3 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 |
1.3.1 我国蔬菜设施栽培发展现状 |
1.3.2 我国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成因及水旱轮作对其作用 |
1.3.2.1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 |
1.3.2.2 土壤养分失衡 |
1.3.2.3 白毒作用 |
1.3.2.4 土传病害 |
1.3.2.5 水旱轮作对连作障碍的作用 |
1.3.2.6 水旱轮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4 无性繁殖作物的提高繁殖率技术 |
1.4.1 分株繁殖技术 |
1.4.2 切块育苗技术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技术 |
第二章 多子芋腋芽苗夏季露地不同密度移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步骤 |
2.1.3.1 地上形态特征指标 |
2.1.3.2 子芋品质指标及主要功能成分测定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2.2.2 腋芽苗露地不同密度移栽秋延后栽培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多子芋大棚秋延后栽培的产量品质比较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密度移栽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3.2.2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密度移栽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3.2.3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深度移栽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3.2.4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深度移栽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3.2.5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时期移栽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3.2.6 主芽苗秋延后不同移栽时期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3.2.7 不同种级苗秋延后移栽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3.2.8 不同种级苗秋延后移栽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多子芋大棚春提前栽培产量品质比较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大小种球春提前直播地上部形态指标 |
4.2.2 不同大小种球春提前直播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4.2.3 不同密度春提前直播地上部形态指标 |
4.2.4 不同密度春提前直播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多子芋腋芽苗夏季大棚内不同密度移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5.2.2 腋芽苗不同密度移栽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多子芋切块育苗移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地上部分形态指标 |
6.2.2 不同切块苗移栽对其产量、品质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
6.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不同整枝方式试验。 |
1.2.2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基肥施用量试验。 |
1.2.3 不同播期试验。 |
1.2.4 不同追肥试验。 |
1.2.5 西瓜专用有机肥的优化试验。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整枝方式对黄晶西瓜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种植密度与基肥施用量对黄晶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播期处理对黄晶西瓜单果重和产量的影响 |
2.4 不同追肥量对黄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5 西瓜专用有机肥的优化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势介绍 |
2 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
2.1 选择优良品种种植 |
2.2 西瓜棉花套种方式 |
2.3 整地施肥 |
2.4 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 |
2.5 田间管理 |
2.5.1 西瓜的管理 |
2.5.2 棉花的管理 |
(6)西瓜—水稻高效轮作模式集成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品种筛选试验 |
1.3.2 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试验 |
1.3.3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
1.3.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西瓜品种产品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结果 |
2.2 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效果 |
2.2.1 单果质量与单位面积产量 |
2.2.2 品质 |
2.2.3 抗病性 |
2.3 不同施肥方式比较结果 |
2.3.1 农艺性状 |
2.3.2 产量与效益 |
3 结论与讨论 |
(7)早春保护地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栽培技术 |
1.1 品种选择 |
1.2 大棚建造 |
1.3 整地施肥 |
1.4 育苗技术 |
1.4.1 浸种、催芽 |
1.4.2 播种、育苗 |
1.5 田间管理 |
1.5.1 适时定植 |
1.5.2 整枝压蔓 |
1.5.3 授粉与留果 |
1.5.4 肥水调控 |
1.5.5 温度与湿度调控 |
1.5.6 病虫害防控 |
1.6 成熟采收 |
2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2.1 品种多杂 |
2.2 育苗弊端 |
2.3 盲目用药 |
2.4 死苗严重 |
3 小结 |
(8)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调查研究方法 |
1.1 甜瓜的起源和分布 |
1.2 甜瓜的品种类型 |
1.2.1 厚皮系统 |
1.2.2 薄皮系统 |
1.3 世界甜瓜生产发展概况 |
1.4 国内甜瓜生产发展概况 |
1.4.1 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
1.4.2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
1.4.3 品种应用丰富多样 |
1.4.4 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 |
1.4.5 甜瓜产业发展概况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调查研究方法 |
1.6.1 调查范围和对象 |
1.6.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 |
2.1 榆林市甜瓜生产概况 |
2.2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基本情况 |
2.2.1 种植面积与产量 |
2.2.2 产区分布 |
2.3 栽培模式和生产方式 |
2.4 生产设施规格和成本 |
2.4.1 塑料拱棚 |
2.4.2 日光温室 |
2.5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主体情况 |
2.6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调查 |
第三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品种的由来 |
3.1 品种筛选试验概况 |
3.1.1 试验方法 |
3.1.2 栽培管理 |
3.2 品种筛选试验结果 |
3.2.1 不同品种的栽培性状和产量 |
3.2.2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果实商品性状 |
第四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设施栽培播种栽植期的确定 |
4.1 芝麻香瓜冬春季设施栽培播种期筛选试验概况 |
4.1.1 试验方法 |
4.1.2 栽培管理 |
4.2 播种期筛选试验结果 |
4.2.1 播种期对温室芝麻香瓜生育期的影响 |
4.2.2 播种期对塑料拱棚芝麻香瓜生育期的影响 |
4.2.3 播种期对温室芝麻香瓜果实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
4.2.4 播种期对塑料拱棚芝麻香瓜果实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
第五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栽培技术和生产效益调查 |
5.1 栽培技术调查 |
5.2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
5.3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效益 |
第六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
6.1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6.1.1 地理优势 |
6.1.2 经济优势 |
6.1.3 政策优势 |
6.2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存在问题 |
6.2.1 生产经营规模过小 |
6.2.2 连作障碍成为生产技术难题 |
6.2.3 资金投入仍然偏少 |
6.2.4 保障性政策缺乏 |
6.2.5 产后营销服务滞后 |
6.2.6 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七章 调查总结和建议 |
7.1 调查总结 |
7.1.1 调查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 |
7.1.2 明确了芝麻香瓜的由来及其设施冬春季栽培的适宜播种期 |
7.1.3 调查总结了榆阳区芝麻香瓜栽培技术体系 |
7.1.4 分析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
7.2 对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的建议 |
7.2.1 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
7.2.2 依靠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竞争力 |
7.2.3 增加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
7.2.4 构建互联网云销售服务中心,电商助力产销衔接 |
7.2.5 完善服务体系,狠抓人才培育 |
7.2.6 鼓励品牌建设,打造榆阳知名品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生理机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1 前言 |
1.1 嫁接的发展概况 |
1.2 嫁接砧木的选择 |
1.3 嫁接栽培的作用 |
1.3.1 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
1.3.2 增强植株的光合能力 |
1.3.3 提高植株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
1.3.4 提高抗病抗逆性 |
1.3.5 改善果实的品质 |
1.4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4.1 蛋白质组学概述 |
1.4.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 |
1.4.4 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1.5 蛋白质组学在嫁接研究上的应用 |
1.5.1 嫁接愈合机制 |
1.5.2 嫁接亲和性和抗性机制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薄皮甜瓜优良砧木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砧木对甜瓜枯萎病的抗性鉴定 |
2.2.2 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
2.2.3 不同砧木对薄皮甜瓜嫁接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5 不同砧木嫁接薄皮甜瓜共生亲和性的综合评价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嫁接对薄皮甜瓜生长动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嫁接对薄皮甜瓜生长的影响 |
3.2.2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3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4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肉桂醇脱氢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3.2.5 嫁接对薄皮甜瓜抗病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2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3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2.4 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基于蛋白质组学解析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分子机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
5.1.2 蛋白样品制备 |
5.1.3 酶解、TMT定量标记和LC-MS/MS分析 |
5.1.4 数据库搜索 |
5.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6 平行反应监测(PRM)靶向蛋白验证 |
5.1.7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蛋白提取质量检测 |
5.2.2 样品重复性检验与质谱质控检测 |
5.2.3 差异蛋白鉴定 |
5.2.4 GO注释分析 |
5.2.5 亚细胞结构定位 |
5.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5.2.7 差异蛋白PRM靶向验证 |
5.2.8 差异蛋白q RT-PCR定量分析 |
5.3 讨论 |
5.3.1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 |
5.3.2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
5.3.3 苯丙素合成 |
5.3.4 转录后调控 |
5.3.5 防御胁迫 |
5.4 小结 |
6 全文讨论、结论和创新点 |
6.1 全文讨论 |
6.2 结论 |
6.3 创新点 |
6.4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
1.1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1.1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1.2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
1.2 国内外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2.1 我国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2.2 国外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
1.3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概况 |
1.3.1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 |
1.3.2 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状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1.4.1 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及问题 |
2.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 |
2.1.1 蔬菜种植规模和方式 |
2.1.2 蔬菜种类的品种结构 |
2.2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
2.3 小结 |
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 |
3.1 主要蔬菜品种选育情况 |
3.2 主要蔬菜品种应用情况 |
3.3 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四章 对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
4.1 对蔬菜种植的建议 |
4.2 对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
4.3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品种与生产状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10-2018)选育新品种 |
附录3 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选育新品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西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地区超甜玉米“晶甜9号”设施栽培周年生产高效茬口模式[J]. 潘玖琴,胡俏强,戴惠学. 上海农业科技, 2021(05)
- [2]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D]. 王雪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江淮地区多子芋大棚双季栽培技术及其产量品质比较[D]. 李东昇. 扬州大学, 2021(09)
- [4]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沈海斌,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李秀峰,朱丽华,尤佳琪,顾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8)
- [5]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刘水声,刘倩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12)
- [6]西瓜—水稻高效轮作模式集成试验[J]. 冯明,倪玉清,马长青,张春华,钟越. 蔬菜, 2020(10)
- [7]早春保护地西瓜高效栽培技术[J]. 何楠,王敏,赵胜杰,路绪强,朱红菊,王伟伟,赵贺,刘文革. 中国瓜菜, 2020(10)
- [8]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D]. 姜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9]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生理机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D]. 黄金艳. 广西大学, 2020
- [10]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D]. 冯雪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