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样本DNA检测二例

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样本DNA检测二例

一、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检材DNA检验2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聪聪[1](2020)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血痕中microRNA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法医现场勘验工作中常遇到不同种类的体液斑迹,如血痕、精斑、唾液斑、汗渍等,其中血痕是犯罪现场中最常见的生物检材,也是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血液一旦离开人体,便在载体上逐渐形成血痕(迹),且面临外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导致其污染、降解、腐败过程十分迅速。此外,随着血痕的老化,其内部成分不断发生改变,其中大分子蛋白质、DNA及RNA破坏会增加血痕检验的难度。故血痕的检验过程及难度也高于临床血液检验,且血痕的腐败严重影响其检测结果,如何准确、高效地对遗留于犯罪现场中的血痕进行识别,是法医检案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MiRNA作为一类单链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22个左右核苷酸),其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并且不易降解(强稳定性)等特征。这些优势为miRNA应用于法医工作中提供基础,使其在法医物证学检测方面(如体液、组织识别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证实hsa-miR-16-5p(miR-16-5p),hsa-miR-451a(miR-451a)可作为血液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与此同时,miRNA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理论上而言,其仍会受到RNA酶的影响。既往临床研究通常将血液样本置于冰冻条件下保存来进行miRNA的稳定性研究,以找寻其最佳存储条件。近年来有研究者将血液、精液、唾液等制作成体液斑迹后,初步探讨其中miRNA的降解规律。而在法医现场勘验工作中遇到的生物检材多为微量物证,且常存在于室内或室外(自然条件),甚至遭到人为破坏(水洗或高温处理等);此外在法医物证工作方面,对生物检材的长期保存是其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室温、低湿、避光)保存,而该存储条件对其中miRNA的稳定性的影响尚未可知。故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血痕样本中miRNA的稳定性及时序性规律,判断miRNA应用于体液来源鉴定方面的潜力,进而确定血痕检材的最佳存储条件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实验控制建立不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紫外光照强度、自然条件下等),研究血痕样本中miRNA的稳定性和降解规律,判断其应用于法医实际工作中的潜力,并确定适合提取miRNA的时间点,提高检测效率;此外,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法医物证样本的存储提供参考,对法医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本研究拟通过分析U6能否在多种实验环境条件下稳定存在,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内参应用于腐败血痕检验中。方法将血痕样本放置于不同温度(-20℃,4℃,25℃,37℃)、不同湿度(30%±0.5%,45%±0.5%,60%±0.5%,75%±0.5%)、不同紫外光照强度(25uw/cm3,44uw/cm3)、不同自然条件(有雨,无雨)、实验室条件下(RT,低湿且避光)分别保存一定时间后,应用逆转录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等技术检测其中hsa-miR-16-5p(miR-16-5p),hsa-miR-451a(miR-451a)及U6 snRNA(U6)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拟合、回归分析等处理,进而观察血痕中目标miRNA及U6的稳定性和降解特点。结果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实验控制建立一系列环境条件,探讨在不同实验环境条件下血痕中目标miRNA及U6稳定性,并为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中涉及血痕样本的储存提供参考,以期在保证miRNA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血痕的长期储存。首先,我们通过对血痕样本中miRNA(miR-16-5p,miR-451a)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四种温度条件下放置180天的血痕样本中均能成功检出miRNA,而于37℃条件下烘干血痕后,将其放置于-20℃条件下长期保存更能确保其中miRNA的稳定性;不同湿度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miRNA的降解速率与血痕所处的环境湿度密切相关,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75%)环境将导致miRNA的降解速率加快;在不同紫外光照强度条件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充分的紫外光照更能保证样本中miRNA的稳定存在;通过对不同自然条件下(有雨、无雨)放置的血痕中的miRNA研究发现,在室外放置60天的血痕样本中仍能成功检出目标miRNA,但雨水对其稳定性具有不利影响,导致血痕中miRNA含量快速降低;此外,在实验室条件下(RT、低湿且避光)存储3年和6年的血痕样本中均可成功检出目标miRNA,证实miRNA在老化血痕样本中的稳定性。另外,针对血痕中U6的稳定性研究发现,高温或高湿度的环境将加快血痕中U6降解速率,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步降低;在不同紫外光照强度条件研究结果与miRNA相似;在不同自然条件(有雨、无雨)研究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U6逐步降解,且雨水加快其降解速率;在实验室条件下(RT、低湿且黑暗)存储3年和6年的血痕样本中均可成功检出U6,且在不同时间样本之间U6的含量并无显着性差异(P=0.913)。结论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外界环境因素对血痕中目标miRNA和U6的影响,确定其稳定性及时序性规律,判断其应用于法医实际工作中的潜力,确定适合提取miRNA的时间点,提高检测效率并筛选出适合血痕的存储条件。我们的结果表明,血痕样本中miR-16-5p和miR-451a在所设置的实验条件及时间节点均能被成功检出,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长度较短,不易降解。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miRNA表现出不同的降解特征,miR-451a与miR-16-5p相比,具有较高的丰度和稳定性,这可能与其所含的GC或CG的序列数有关。此外在实验室条件放置6年的血痕样本中检测出目标miRNA的存在,证实其作为血痕识别特异性标志物的潜力,但同时高湿度和雨水对血痕样本表现出强烈的破坏作用,使得其中miRNA含量急剧下降,证实其应用于室外血痕检验方面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之前的研究中,人们认为U6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内参基因辅助进行miRNA的定量工作。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高温、高湿环境将加快血痕样本中U6的降解,且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U6的含量逐步降低,证实其不适宜作为内参用于腐败血痕检验工作中。另一方面,该研究有望为法医物证检材的存储提供参考。首先,保证承接血液的载体(玻璃板、棉签、采血卡等)的充分灭菌处理将有利于其后续储存。此外,将血痕检材于37℃条件下烘干,再放置于-20℃、低湿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存储将更能保证样本中miRNA的检测成功率。

沈伟,马骏,潘豪杰,邓明明,李翘,任文彦[2](2018)在《直接扩增技术在法医DNA检验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直接扩增技术具有缩短检验时间、提高灵敏度、减少操作步骤和降低污染风险等优点,故可较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因而该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建设、重大紧急案件和大规模灾难性事故等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直接扩增已在数据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案件检验中其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本文对直接扩增技术的特点、商业化扩增试剂盒在直扩中的应用、常见与接触DNA检材的直扩及其影响因素和快速直接扩增技术在法医DNA检验中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在采集接触DNA样品时棉签类型和处理试剂对直扩的影响,阐述了游离DNA的发现及其意义,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钱水,王致远,张勇果[3](2018)在《QIAamp方法在疑难生物检材STR分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采用QIAcube自动纯化仪与QIAamp DNA Investigator试剂盒,对320份生物检材包括血迹、烟蒂、肋软骨、脱落细胞4类常见疑难生物检材进行DNA提取与纯化,采用Sinofiler试剂盒进行扩增检验。在320份生物检材中,成功获得300份检材STR分型,且获得的STR分型均在13个基因座位以上。表明QIAamp方法适合常见疑难生物检材的日常检验。

卢璇,徐珍,牛青山,凃政[4](2018)在《接触DNA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DNA提取和检验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犯罪现场遗留的DNA对于刑事犯罪侦查中犯罪嫌疑人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在作案过程中以及实施犯罪行为后遗留在现场的物证微乎其微。因此在对现场物证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接触性生物物证的发现、提取和DNA检出越来越重要。目前在犯罪现场中接触性检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案件的侦破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这些接触性检材一般极其微量、体积小、较为隐蔽、肉眼不易观察,且现场的各种污染大大加快了这种微量检材的降解速率,因此对于这类检材的检验和分析就成了法医物证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综述了接触DNA的种类、采集和提取方法,影响其检出的因素以及检验中遇到的问题,以期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法医学鉴定实践中。

江煜灵,巫家盛,赵春鹤,袁家龙[5](2016)在《微量脱落细胞DNA提取纯化方法比较》文中指出本文比较了实验室常用的kingfisher flex工作站纯化方案及kingfisher FL纯化方案的检验效果。日常案件检材的检验结果表明运用kingfisher flex方案对微量脱落细胞DNA进行纯化的检测结果优于kingfisher FL方案。实验检材检验结果也提示在微量范围内,kingfisher flex方案优于kingfisher FL方案,在检材DNA含量较多时,两种纯化方案效果相当。

吴渊虬[6](2016)在《不同材质接触性DNA检材上脱落细胞采集方法对STR分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利用犯罪现场中发现的不同材质的接触性DNA检材上脱落细胞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检测的可行性,以及不同的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透明胶带、棉线手套、原木铅笔和网线接头这四种不同物理性质的接触性DNA检材,分别使用擦拭法和割取法采集脱落细胞,用改良硅珠法提取和纯化脱落细胞内的DNA样本,并对样本的PCR扩增产物进行STR分型检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载体上脱落细胞的采集方式与STR分型检测结果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本实验室所受理实际案件中的现场检材网线接头和打狗毒镖上脱落细胞的STR分型数据,筛选出高检出率的脱落细胞采集方式。结果:对擦拭法采集透明胶带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0例(0%),检出12个以下基因座4例(25%),共检出基因座7个,样品图谱峰值均在200-400相对荧光单位(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s,RFU)范围内;对割取法采集透明胶带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10例(100%),均达到16个基因座,样品图谱峰值均在1000 rfu以上。对擦拭法采集棉线手套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1例(10%),检出12个以下基因座9例(90%),共检出基因座78个,样品图谱峰值均在600-1000 rfu范围内;对割取法采集棉线手套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10例(100%),均达到16个基因座,样品图谱峰值均在1000 rfu以上。对擦拭法采集原木铅笔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0例(0%),检出12个以下基因座4例(25%),共检出基因座8个,样品图谱峰值均在400-600 rfu范围内;对割取法采集原木铅笔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10例(100%),均达到16个基因座,样品图谱峰值均在1000 rfu以上。对擦拭法采集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0例(0%),检出12个以下基因座6例(60%),共检出基因座17个,样品图谱峰值均在200-300 rfu范围内;对割取法采集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5例(50%),检出12个以下基因座5例(50%),共检出基因座116个,样品图谱峰值均在200-800 rfu范围内。对实际案列中33例擦拭法采集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22例(66.70%),单一个体12例、混合个体10例;对37例割取法采集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32例(86.50%),单一个体21例、混合个体11例。对实际案例中73例擦拭法采集打狗毒镖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29例(39.73%),单一个体23例、混合个体6例;对131例割取法采集打狗毒镖上脱落细胞进行DNA STR分型检测检出12个以上基因座80例(61.07%),单一个体76例、混合个体4例。结论:微量接触性DNA检材可以进行STR分型;在接触性DNA检材上使用割取法采集脱落细胞进行STR分型检测的效果优于擦拭法,且在透明胶带上的差异最明显。

刘开会,王坚,季安全,邱宁,常彩琴,郭燕霞[7](2015)在《特殊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该成果研究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特殊微量生物检材的DNA提取、纯化、扩增、检测技术方法,取得了新成果,解决了特殊微量生物检材的法医学DNA检验难题。创建了5μLPCR扩增体系并且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研究了人体肿瘤组织STR图谱变化,系统研究了不同保存及不同染色方法对组织STR检验结果的影响等。该成果已在实际案件中应用,成功地对数百起重大疑难案件中多种载体上脱落的上皮

陈水琴,刘书超,李琼[8](2012)在《DNA鉴定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保证措施》文中提出DNA鉴定的过程包括现场生物检材的发现和提取、生物检材的保存和送检、实验室内的检验等环节。这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影响DNA鉴定的质量,从而影响案件的侦破及诉讼。为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确保DNA鉴定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牟月新,朱传红,王海生,周静[9](2012)在《1892份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DNA技术早已成为侦查破案的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之一,在凶杀、伤害、强奸等案件中DNA检验技术多以血迹、精斑、毛发、烟头等常规生物检材为主要对象,但在实际案件中,特别是"两抢一

蒋世洪[10](2012)在《浅谈DNA信息的正确解读与合理利用》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DNA分析技术被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后,DNA技术在法庭科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我们也发现人们对DNA证据价值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误区。片面夸大DNA证据价值,对DNA信息不能正确解读与合理运用,导致在案件侦查中走弯路,甚至发生冤假错案。根据法医DNA分析的原理,本文对如何正确解读与合理利用DNA信息进行了探讨。

二、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检材DNA检验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检材DNA检验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环境条件下血痕中microRNA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实验控制环境条件下血痕中microRNA稳定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自然环境及实验室存储条件下血痕中microRNA稳定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直接扩增技术在法医DNA检验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扩技术及特点
2 商业化STR扩增试剂盒所用的直扩技术
    2.1 商业化直扩试剂盒的应用
    2.2 商业化非直扩试剂盒中直扩技术的应用
3 常见生物检材的直扩
    3.1 毛发直扩
    3.2 血液或唾液直扩
    3.3 肋软骨直扩
    3.4 衣物上的DNA直扩
4 接触DNA类生物检材的直扩
    4.1 接触类细胞DNA的直扩
    4.2 接触性游离DNA的直扩
5 快速PCR技术和直扩技术的联合应用
6 直扩技术的影响因素
    6.1 污染物
    6.2 检材大小
    6.3 抑制剂
7 直扩技术的局限与展望

(3)QIAamp方法在疑难生物检材STR分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接触DNA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接触DNA的种类和来源
2 接触DNA的采集方法
    2.1 擦拭法
    2.2 吸附法
    2.3 粘取法
    2.4 震荡冲洗法
    2.5 剪取法
3 接触DNA的提取方法
    3.1 Chelex-100法
    3.2 磁珠法 (M48法)
    3.3 直接扩增法
4 影响接触DNA检出的因素
    4.1 接触时间和提取时间
    4.2 个体差异
    4.3 载体表面的属性
    4.4 接触DNA所处的环境
    4.5 DNA的污染
    4.6 性别差异
5 接触DNA检验中的问题
6 展望

(5)微量脱落细胞DNA提取纯化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仪器及试剂
    1.2 检材
    1.3 脱落细胞DNA的纯化
        1.3.1 kingfisher FL纯化方案
        1.3.2 kingfisher flex工作站纯化方案
    1.4 DNA扩增及检测
    1.5 结果表征
        1.5.1 检出率
        1.5.2 检出峰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案件检材检验结果
    2.2 实验检材检验结果
    2.3 两种方案运行参数(表3)。
    2.4 讨论
3 结论

(6)不同材质接触性DNA检材上脱落细胞采集方法对STR分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透明胶带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棉线手套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原木铅笔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五部分 实际案例中网线接头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六部分 实际案例中打狗毒镖上脱落细胞采集方式对STR分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综述 法庭科学中微量生物物证的鉴定
    参考文献
致谢

(8)DNA鉴定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保证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现场生物检材的发现和提取环节
    1.1 影响因素
        1.1.1 现场检材的发现和提取率不高
        1.1.2 现场检材遭污染
        1.1.3 现场检材被破坏
        1.1.4 现场勘验记录不完整、不准确
    1.2 质量保证措施
        1.2.1 将对参与现勘的所有人员进行必要的
        1.2.2 对现勘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知识更
        1.2.3 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最
        1.2.4 将所有现勘人员的DNA输入全国DNA数
        1.2.5 做好现场勘查笔录, 确保有关检材的文字记录和照片的完整、准确、一致。
2 生物物证的保存和送检环节
    2.1 影响因素
        2.1.1 标识不清楚或不牢靠, 造成检材的混乱, 甚至张冠李戴。
        2.1.2 检材的干燥方法不正确, 导致检材DNA降
        2.1.3 检材保存条件不恰当, 造成检材腐败或
        2.1.4 对检材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导致检材被破坏或丢失。如被风吹走、被老鼠、蟑螂等动物啃噬等。
        2.1.5 检材不及时送检, 使检材中的DNA自然降
        2.1.6 送检人员对案件及现场不熟悉, 不明白检
    2.2 质量保证措施
        2.2.1 建立正规的检材保管室, 并有一整套关于检材的标识、干燥、包装、保存的严格的操作规程。
        2.2.2 及时送检, 并有一套严格的送检流程。
        2.2.3 送检人员不仅熟悉现场, 熟悉物证, 还应了
3 DNA检验环节
    3.1 影响因素
        3.1.1 实验室环境设施的设置不合理
        3.1.2 实验室的消毒设施和措施不到位
        3.1.3 实验过程中个人防护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3.1.4 实验过程中, 无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措施
        3.1.5 DNA技术人员的技术力量和检验习惯, 直接关系到检验的成功率和作用率
    3.2 质量保证措施
        3.2.1 建立规范、合理的DNA实验室;各区间有
        3.2.2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切实加强技
        3.2.3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可靠的检验方法, 从方
        3.2.4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程序, 如对仪
4 DNA检验结果应用环节
    4.1 影响因素
        4.1.1 错误地运用DNA的鉴定结论
        4.1.2. 不能正确对待DNA技术的局限性
        4.1.3 过分依赖, 单纯将DNA结果作为直接判断有无犯罪的依据
    4.2 质量保证措施

(10)浅谈DNA信息的正确解读与合理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法医DNA分析原理
2 DNA信息的正确解读
    2.1 DNA鉴定中所涉概率解读
        2.1.1 随机匹配概率
        2.1.2 似然比率
        2.1.3 父权指数与父权相对机会
    2.2 DNA鉴定意见的解读
        2.2.1 常染色体STR的DNA分型检验
        2.2.2 线粒体DNA测序
        2.2.3 Y染色体-STR检验
3 DNA信息的合理利用
    3.1 常染色体STR检验
    3.2 线粒体DNA测序
    3.3 Y染色体-STR检验
4 DNA信息的深度挖掘
    4.1 亲缘关系推断、检索
    4.2 非人源DNA检验
    4.3 未来趋势
5 结论

四、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检材DNA检验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环境条件下血痕中microRNA稳定性研究[D]. 赵聪聪.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2]直接扩增技术在法医DNA检验中的研究进展[J]. 沈伟,马骏,潘豪杰,邓明明,李翘,任文彦. 刑事技术, 2018(05)
  • [3]QIAamp方法在疑难生物检材STR分型中的应用[J]. 钱水,王致远,张勇果. 广东公安科技, 2018(03)
  • [4]接触DNA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J]. 卢璇,徐珍,牛青山,凃政. 法医学杂志, 2018(03)
  • [5]微量脱落细胞DNA提取纯化方法比较[J]. 江煜灵,巫家盛,赵春鹤,袁家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9)
  • [6]不同材质接触性DNA检材上脱落细胞采集方法对STR分型的影响[D]. 吴渊虬. 苏州大学, 2016(12)
  • [7]特殊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A]. 刘开会,王坚,季安全,邱宁,常彩琴,郭燕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 2015
  • [8]DNA鉴定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保证措施[J]. 陈水琴,刘书超,李琼.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05)
  • [9]1892份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的回顾性研究[J]. 牟月新,朱传红,王海生,周静. 刑事技术, 2012(05)
  • [10]浅谈DNA信息的正确解读与合理利用[J]. 蒋世洪.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2(03)

标签:;  ;  ;  ;  ;  

特殊载体上微量生物样本DNA检测二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