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霖,黄湘[1](2019)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灰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灰领"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灰领"人才的培养方向,研究了"灰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一、引言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配套紧密等
仇梦华[2](2019)在《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浙江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三大变革,一部分传统企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兴企业、行业层出不穷,制造业等各类行业产业都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不再是只需要完成某一特定操作的一线工人,更需要其在综合素质和水平上的提升。因此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建设中成为中流砥柱,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钥匙。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与现实需求具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规格和规模还有待提升,对于现实需求的敏感度还有待加强。同时,目前学界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缺乏,而专门的高技能人才研究是促进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更优培养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利用现有的经济数据,对中长期高技能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为职业院校、教育部门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南。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了文章所涉及到的理论依据,探讨了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了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定义即活跃在生产一线,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精湛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丰富、能够通过创新创造解决一系列生产工艺难题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结合目前生产中智能化的特征,高技能人才还拥有对智能化系统操作和管理的技能。其次,通过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从数量、结构等维度进行分析,从就业市场、企业和高校三个角度探讨了目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从就业市场角度而言,目前就业市场上高技能人才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合理;从企业角度而言,浙江省企业主动培育高技能人才意愿较低;从高校角度而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失衡。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浙江省历年来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遵循指标选择原则基础上,运用SPSS选定影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新型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浙江省目前至2030年的中长期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研究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从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长速度来看,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会出现持续激增的趋势;从供需变化上来看,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依然严峻。同时,本文借用人才产出弹性公式,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技能人才的质量水平。预测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技能人才质量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仍需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最后,文章依据定量分析结果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符合浙江省经济模式特征的针对性的供给建议,从高技能人才育人、引人、留人三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在本文结尾,针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
张亚兰[3](2014)在《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业技能研究》文中认为灰领是一种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生产现场能够达到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管理与操作相互作用,共同运行。生产自动化水平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也不断提高,灰领作为社会劳动力的组成部分,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社会对于灰领人才的培养却呈现严重不足,因此有关灰领人员的研究已刻不容缓。鉴于灰领包括众多家族成员,本文将就其中之一进行分析。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企业的生命,近几年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引发了企业对安全的高度重视。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负责生产现场的所有安全工作,是组织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人物,是实施生产现场安全活动、解决生产现场安全问题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所以将灰领成员之一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以群体、职业技能和灰领属性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灰领属性,通过文献检索搜集资料,将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能技能归结为个人品质、管理(白领)技能与操作(蓝领)技能融合运用,并对这三个技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以及研究了针对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CPPM)生产现场安全主管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章节建立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确定其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并最终提出建议。
张超[4](2012)在《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调度主管职业技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灰领是企业的作业现场具有既懂管理又会操作,既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生产调度主管、工程技术主管、工艺质量主管、设备主管、劳动定额主管、物资供应主管和质量主管等都是作业现场的灰领主体。伴随着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普及,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灰领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但我国的灰领人才却严重缺乏,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对灰领人才培养的力度。由于灰领包含成员广泛,所以本文只选取其中之一进行研究。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调度主管是保证其生产正常运行的核心力量,一个合理的调度方案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所以研究生产调度具有重要的实用性。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作为生产现场的负责人,是实施现场生产调度管理的核心人物,是开展现场生产控制、推动现场生产改进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本文将具体研究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这一灰领成员。本篇文章主要以灰领属性相关理论为依据,以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灰领属性为研究前提,以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职业技能为研究主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将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职业技能归结动脑技能和动手技能两大类,动脑技能又细分为概念技能、学习技能和沟通协调技能;动手技能又细分为操作技能和生产调度管理技能。首先,对这五个职业技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熵权-AHP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出各个职业技能的综合权重,依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生产调度管理技能、操作技能、沟通协调技能、学习技能、概念技能,这五个技能可以为企业评价以及招聘选拔和培训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提供可靠的依据。该论文以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为案例研究对象,在明确其灰领属性及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五个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然后运用熵权-AHP法综合评价其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最后给出完善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职业技能的建议。
张景雷,吴玉亮,王天行[5](2012)在《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文中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发展目标。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喻丽君[6](2012)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创意产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和呼唤不断增加,创意产业竞争实质成为了创意产业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杭州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已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研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人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趋势,探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与具体目标,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进而在分析国内外发达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多方优势和资源,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多元环境,共同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努力。
朱凯,孙鹏[7](2011)在《高职“灰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具有较强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灰领"逐渐成为被关注的群体。高职院校对于"灰领"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需要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明确"灰领"人才的培养方向,确定"灰领"人才的培养途径来探索高职院校对于"灰领"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才能不断的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灰领"人才,促进"灰领"人才更好更快的发展。
陈艳红[8](2011)在《数控“灰领”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中提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技能"灰领"人才。文章阐述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能紧缺人才培养中,如何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灰领"人才。
张亚强[9](2010)在《基于“灰领”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分析社会组织运作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生产运作概念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变化对组织员工素质新要求的特点,进而探讨为适应新的人才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针对"灰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并提出了相应培养模式的建议。
陈选能[10](2009)在《高等师范院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工科人才是为了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多形式办学,拓展新专业的需要,更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国际工程教育综合化和实践化的趋势,师范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要认准目标,扬长避短,在高起点进行工科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二、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端装备制造业“灰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灰领”人才的培养现状 |
三、“灰领”人才的培养方向 |
四、“灰领”人才的培养模式 |
1. 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工学结合 |
2.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
3. 教学和资格认证的结合 |
4.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 |
5. 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
五、结语 |
(2)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高技能人才在浙江省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
2.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匮乏 |
3.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亟需先进方法介入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高技能人才 |
2.需求预测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高技能人才预测理论基础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预测理论 |
(三)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
三、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
(一)浙江高技能人才规模 |
1.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数量 |
2.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增长速率分析 |
(二)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
(三)浙江高技能人才结构现状 |
1.地区分布 |
2.技能结构 |
3.行业分布 |
4.学历结构 |
四、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
(一)就业市场:高技能人才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 |
(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倦怠 |
(三)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失衡 |
五、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趋势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 |
(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
1.模型选择 |
2.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分析 |
3.2019 年至2030 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BP神经网络预测分析 |
(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质量预测分析 |
六、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策略 |
(一)高技能人才培育策略 |
1.转变陈旧传统观念,营造“普职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 |
2.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多方协同打造高技能人才梯队 |
3.深化技能人才研究,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预警机制 |
(二)高技能人才引进策略 |
1.区域人才流动共享,激活高水平技能人才智力资源 |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打通高技能人才海外引进通路 |
(三)高技能人才留人策略 |
1.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以“高门槛”重构高技能人才智库 |
2.科学评价技能人才,积极改进职业技能的鉴定机制 |
七、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研究创新之处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业技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灰领的国内外研究 |
1.1.1 国外灰领研究 |
1.1.2 国内灰领研究 |
1.2 论文的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群体 |
2.1.1 群体的理论 |
2.1.2 组织行为学解释个体与群体 |
2.2 职业技能理论 |
2.2.1 职业定义 |
2.2.2 技能定义 |
2.2.3 灰领职业技能 |
2.3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理论 |
2.3.1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含义 |
2.3.2 灰领是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
2.3.3 灰领阶层的资源开发 |
2.4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
2.4.1 以人为本 |
2.4.2 安全管理 |
2.4.3 安全主管的地位作用 |
第三章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灰领属性与职业技能分析 |
3.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灰领属性 |
3.1.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灰领属性的依据 |
3.1.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灰领属性 |
3.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业技能分析 |
3.2.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个人品质 |
3.2.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管理(白领)技能 |
3.2.3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操作(蓝领)技能 |
第四章 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
4.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总体结构 |
4.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设计 |
4.2.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
4.2.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指标 |
4.2.3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指标评价标准 |
4.2.4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指标的权重 |
4.3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 |
4.3.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体系 |
第五章 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的实施 |
5.1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的实施原则 |
5.2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实施流程 |
5.2.1 确定评价目的 |
5.2.2 准备阶段 |
5.2.3 实施阶段 |
5.2.4 总结阶段 |
5.3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结果处理 |
5.3.1 评价结果的计算 |
5.3.2 评价结果的信效度检验 |
5.4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实施中的评价误差与控制 |
5.5 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结果应用 |
第六章 CM 安全主管职业技能实证分析 |
6.1 CM 公司简介 |
6.1.1 CM 公司发展现状 |
6.1.2 CM 组织结构图 |
6.1.3 CM 公司安全管理现状 |
6.2 CM 前期准备阶段 |
6.2.1 确定评价的目的 |
6.2.2 确定相关参评人员 |
6.2.3 建立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
6.2.4 设计生产现场安全主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体系 |
6.3 CM 评价实施 |
6.4 CM 评价结果处理 |
6.5 CM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
6.5.1 CM 评价结果分析 |
6.5.2 针对 CM 安全主管职业技能的建议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调度主管职业技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1-3-1 论文研究框架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灰领属性相关理论综述 |
§2-1 灰领理论 |
2-1-1 灰领的内涵 |
2-1-2 灰领的标准 |
§2-2 现场管理理论 |
2-2-1 现场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现场管理的任务 |
§2-3 生产调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2-3-1 生产调度概述 |
2-3-2 调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2-3-3 生产调度的原则要求 |
第三章 不同行业生产调度比较分析 |
§3-1 制造业生产调度体系研究 |
3-1-1 制造业生产环境 |
3-1-2 制造业生产系统 |
3-1-3 制造业生产调度体系模型 |
§3-2 交通运输业调度体系研究 |
3-2-1 运输载体调度程序的描述 |
3-2-2 运输载体调度程序的构成 |
3-2-3 运输载体调度的目标函数 |
第四章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灰领属性与职业技能分析 |
§4-1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灰领属性 |
§4-2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综合素质要求 |
4-2-1 思想道德素质 |
4-2-2 专业素质 |
4-2-3 身心健康素质 |
4-2-4 人文素质 |
4-2-5 能力素质 |
§4-3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职业技能分析 |
4-3-1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动脑即知识背景与素质(潜在的技能) |
4-3-2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动手即操作技能 |
§4-4 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五章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职业技能研究 |
§5-1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
5-1-1 公司发展概况 |
5-1-2 公司组织结构图 |
§5-2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调度运行过程 |
5-2-1 生产计划编制 |
5-2-2 生产计划执行 |
5-2-3 生产计划纠偏 |
§5-3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职业技能分析 |
5-3-1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的灰领属性 |
5-3-2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灰领属性的职业技能分析 |
§5-4 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生产调度主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今社会“灰领”人才严重短缺, 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二、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定位在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 |
三、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
(一)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
(二)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定位 |
(三) 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 |
(四)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五) 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团队 |
四、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方式 |
(一) 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 |
(二)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 |
(三) 高职院校要真诚邀请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 |
五、高职教育必须依靠行业和企业, 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
(6)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对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 |
1.1.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创意产业概念研究 |
1.3.2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
1.3.3 高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
1.3.4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个案实践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1.4.1 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结构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人才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创意产业 |
2.1.2 创意产业人才 |
2.2 创意产业的特征与分类 |
2.2.1 创意产业的特征 |
2.2.2 创意产业的分类 |
2.3 创意产业人才的特征与分类 |
2.3.1 创意产业人才的特征 |
2.3.2 创意产业人才的分类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3.1 国外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1.1 伦敦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1.2 纽约的版权产业人才培养 |
3.1.3 东京的内容产业人才培养 |
3.1.4 国外发达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
3.2 国内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2.1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2.2 上海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2.3 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
3.2.4 国内发达城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
第四章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4.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
4.1.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分类 |
4.1.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
4.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概况 |
4.2.1 总量不足 |
4.2.2 结构失衡 |
4.2.3 素质不高 |
4.3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条件分析 |
4.3.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
4.3.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
第五章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 |
5.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层次定位 |
5.1.1 以培养高技能的“创意灰领”为基础 |
5.1.2 以培养复合型的“创意白领”为重点 |
5.1.3 以培养领军型的“创意金领”为核心 |
5.2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
5.2.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总量目标 |
5.2.2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结构目标 |
5.2.3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 |
第六章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6.1 高校应承担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统筹、协调和主要角色 |
6.1.1 基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时调整完善学科和专业设置 |
6.1.2 基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式 |
6.1.3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条件 |
6.2 企业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试验场”和推动者 |
6.2.1 注重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
6.2.2 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
6.2.3 提供系统性和实战性培训机会 |
6.3 政府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导向、支持和服务功能 |
6.3.1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 |
6.3.2 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
6.3.3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长的法制环境 |
6.4 社会应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个性化成长的宽容氛围 |
6.4.1 明晰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6.4.2 认清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规律 |
6.4.3 构建科学和谐的创意生态系统 |
6.4.4 推进社会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集聚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数控“灰领”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订先进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
1.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
2. 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
3. 将教学与资格认证相结合。 |
4.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
二、构建以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
三、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
1. 以创造性综合实验为主开设实验课程。 |
2.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为理论教学提供现场教学的条件, 使实训环节得到根本保证。 |
3. 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4.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
(9)基于“灰领”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组织运作模式的变化 |
1.运行机制的转变。 |
2.物理形态上的转变。 |
3.工作模式的转变。 |
4.企业制造向组织运作的演变。 |
二、运作模式变化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
(一) 现代组织管理要求员工素质的变化 |
1.分工形式的变化。 |
2.领导方式的变化。 |
3.工作内容的变化。 |
4.质量控制模式变化。 |
5.制造设备的变化。 |
6.技术革新模式的变化。 |
(二) 现代组织人才的“灰领”的特征 |
三、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灰领应用型人才 |
(一) 根据社会需求, 用新人才观培养灰领人才 |
1.更新教育观念, 准确把握社会需求 |
2.进行适宜的高校发展定位 |
(二) 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
(三) 尝试学历文凭和职业性证书并重的机制 |
四、结语 |
(10)高等师范院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
四、结语 |
1. 转变师范办学观念, 认真探索工科人才培养规律 |
2. 利用师范院校优势, 强化工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教育 |
3. 弥补工科专业积累的不足,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
4. 发挥工科服务社会的功能, 做好产学研相结合工作 |
四、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端装备制造业“灰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张霖,黄湘. 电子世界, 2019(24)
- [2]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 仇梦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3]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现场安全主管的职业技能研究[D]. 张亚兰.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4]基于灰领属性的生产调度主管职业技能研究[D]. 张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5)
- [5]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J]. 张景雷,吴玉亮,王天行. 继续教育, 2012(07)
- [6]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喻丽君.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7]高职“灰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 朱凯,孙鹏. 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8]数控“灰领”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陈艳红. 教育与职业, 2011(11)
- [9]基于“灰领”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 张亚强.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3)
- [10]高等师范院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策略选择[J]. 陈选能.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