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院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望运丹,胡德英,王伟仙,刘义兰[1](2021)在《基于应激-易感模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了解国内外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有效识别有自杀意念患者,预防住院患者采取自杀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应激-易感模型概况,住院患者自杀意念概况,基于应激-易感模型视角下对住院患者自杀意念从应激因素、个体易感性因素、保护性因素进行综述。结果应激-易感模型视角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的研究为医院患者自杀意念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方向,自杀意念形成的应激因素、保护因素、个体易感性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保护因素不占主导时,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国内针对住院患者自杀问题研究较少,住院患者自杀问题复杂且严重,仅仅停留在自杀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预防住院患者"零自杀"目标只是冰山一角。结论医院管理者可以从自杀意念的评估、筛查、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有效识别自杀意念患者,减少患者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增加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形成的保护因素,针对有自杀意念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最终形成住院患者自杀相关问题的干预体系,从而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自杀。
陈群,陈月红,曹龙女,钮美娥[2](2021)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苏州九龙医院及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14例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志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达67.8%,社会支持低下(30.64±10.93)。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能解释自杀意念52.3%的变异。结论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高发,社会支持度低下,社会支持水平对患者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显着,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可以降低患者自杀的风险。
吴明娥,胡德英,丁小萍,喻婷,滕芬[3](2021)在《中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中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的总体情况,为住院癌症患者自杀行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0月的相关文献,采用R4.0.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总样本量6 328例。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1.6%[95%CI(15.9%,2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使用多条目自杀测评工具、南方地区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结论我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综合医院应早期识别住院癌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并及时对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
杨洋[4](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雷婷[5](2021)在《症状负担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作用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与症状负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之间的关系,探讨症状负担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作用路径,旨在为提高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明确影响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基于姜乾金的心理应激过程理论模型,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构建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模型。通过横断面研究,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16例老年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和中文版失志量表为研究工具,验证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模型。运用SPSS 26.0、AMO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含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介效果分析。结果(1)通过检索9个电子数据库:Pub Med(Ovi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Ovid),CINAHL(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对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文中提取的30个因素中,报告次数较多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方式、月收入、癌症分期、症状负担、抑郁、有无造口、术后时长、工作状况等,排除一般资料以及存在争议的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影响因素,因此,最终确定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证据级别高、报告次数多的影响因素为症状负担、屈服应对、社会支持。基于姜乾金的心理应激过程理论,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初步构建症状负担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作用的路径模型。(2)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得分为(36.7±11.5)分,有78.3%的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存在高失志。失志综合征与屈服应对方式(r=0.507)、癌症症状(r=0.387)、症状负担(r=0.385)、症状干扰(r=0.298)、认知评价(r=0.283)、回避应对方式(r=0.178)呈显着正相关(P<0.01);失志综合征与面对应对方式(r=-0.137)(P<0.05)、社会支持(r=-0.344)、客观支持(r=-0.158)、主观支持(r=-0.326)、对支持的利用度(r=-0.237)呈显着负相关(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患者的失志综合征有显着影响(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症状、认知评价、屈服应对、社会支持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失志综合征总变异的38.2%。(4)路径模型显示,癌症症状可直接影响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直接效应量为0.145(P<0.01),占总效果的66.8%;屈服应对在癌症症状和患者失志综合征之间起到显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40(P<0.01),占总中介效应的55.6%;屈服应对和社会支持在癌症症状与患者失志综合征之间起多重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09(P<0.01),占总中介效应12.5%;认知评价在癌症症状与患者失志综合征之间起显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24(P<0.01),占总中介效应的11.1%。结论(1)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发生率高,癌症症状、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屈服应对是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2)屈服应对、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在癌症症状影响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癌症症状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患者失志综合征,且直接效应量最为突出,癌症症状还可通过屈服应对、社会支持、认知评价间接作用于患者失志综合征,其中,屈服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癌症症状作用于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中起多重链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与认知评价在癌症症状作用于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中起中介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可通过减轻患者症状负担,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为患者提供与疾病发展、治疗相匹配的疾病知识,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引导患者采取恰当方式应对应激事件,从而降低失志综合征的发生率。
杨微微[6](2021)在《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癌症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其高病死率使患者及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癌症患者自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减少自杀自伤行为发生,避免医患纠纷。国内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较少,从国外引进的医患沟通模式对沟通时间、细节和医者技巧要求较高。由于医疗环境的不同,国内门诊医生日门诊量达几十、甚至上百,医患沟通时间上存在不足;且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欠缺,缺乏针对癌症患者需求的沟通指引工具,导致医患沟通效能不足,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导致医患纠纷。构建聚焦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为医者进行沟通技巧的指引,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纠纷的沟通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国内外医患沟通相关文献,结合访谈医患双方对于医患沟通的期望,分析医患沟通现状与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之间的差距,聚焦患者关键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构建简单易行、双向互动型沟通模式,期望能够为提高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就医体验以及医务人员沟通技巧提供指引工具,为临床医患沟通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关于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与医患沟通相关的文献。2.采用质性研究法,访谈医生、护士、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期望和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掌握临床医患沟通现状与需求之间差距的核心问题,确定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的指标框架。3.采用德尔菲法,对模式内容进行修订和评价,进行信效度检验,完成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质性研究资料,依托帕累托定律,拟定以尊重(Esteem)、专业(Specialty)、参与(Engagement)和信任(Reliance)为关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7个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指标框架。2.专家函询共有15名专家参与,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1人(73.3%),中级职称4人(26.7%);硕士及以上学历11人(73.3%),本科4人(26.7%);有9名(60%)专家从事护理管理或医学教育工作,6名(40%)从事临床医疗或护理方面的工作;专家的平均工作年限为(22.7±8.9)年。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了最终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0个。专家积极系数两轮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第一轮为0.85,第二轮为0.91,整体权威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同时对Kendall’s W系数作显着性x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重要性评价第一轮Cronbach’sα系数0.952,第二轮为Cronbach’sα系数为0.971,表明指标框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托帕累托定律,回顾文献,访谈医、护、患三方,初步形成了ESER医患沟通模式框架;经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构建的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专家函询所选的专家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熟练地运用研究方法,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故得到的最终结果具有可靠性。该模式作为双向互动型的沟通模式,将医学与人文相融合,可作为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沟通的指引工具,使医患双方达到互相信任、合作共赢的局面,具有实践意义,可为临床上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但因仅在肿瘤科少量患者开展了实证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结合临床场景扩大样本量应用,进一步检验实用性。
俞臻梁[7](2021)在《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调查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时心理困扰现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针对性的干预建议;2.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用于筛查容易发生发展为有临床意义的心理困扰的高危人群,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识别和预测工具。研究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符合纳排标准的25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表和心理困扰温度计(DT)、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采用描述性、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探究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比较两者的预测效能的优劣。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共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2.31%。前列腺癌患者DT得分为(3.35±1.63)分,心理困扰发生率为47.62%。Gleason评分等级、配偶健康状况、睡眠状况以及自评性格类型是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患者的心理困扰水平还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癌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P<0.05);2.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4.02%,AUC为0.890,主要性能指标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中约有47.62%的患者存在心理困扰,Gleason评分等级、配偶健康状况、患者患病以来睡眠状况是否受到影响、患者自评性格类型是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心理困扰的相关因素。2.前列腺癌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癌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具有相关性。3.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潘君,张雯,钟林涛,贾存波[8](2021)在《建立医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避免患者自杀的有效识别与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患者自杀的原因与事件特点,探索有效的事前自杀倾向识别与干预机制。结果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机制,配合合理的危机处置预案,形成了包括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自杀倾向的识别与干预能力、组建专业心理医护团队、创造安全病房环境、健全危机处置预案等方面的患者自杀干预机制,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治疗,避免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结论医院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应确保医护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建立包含患者自杀倾向识别、心理疏导、诊疗干预、危机识别与应急处置的完善的干预机制,避免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有效处置出现的突发情况,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范昕昕[9](2021)在《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影像学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肌少症是一种骨骼肌疾病。近来有研究发现肌肉健康与自杀相关,但目前还缺乏在抑郁症患者中进行自杀风险与肌少症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中自杀风险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本横断面研究收集了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V)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并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24-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24)评分大于20分的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住院患者,年龄范围为20-59岁。入院后第一天检测早晨空腹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urses’ 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NGASR)、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和 SARC-F 量表分别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焦虑严重程度及肌少症筛查。再根据NGASR评分分为低、中、高、极高自杀风险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风险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192名抑郁症患者(122名女性,70名男性,平均年龄39.3±11.7岁),其中24名(12.5%)患者诊断为肌少症。自杀风险组组间性别、HAMD评分、和肌少症检出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有序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HAMD评分后,肌少症与更严重的自杀风险有关(OR=2.39,95%CI 1.02-5.58,P=0.044)。[结论]肌少症显着增加非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在非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早期识别肌少症并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非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第二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目的]既往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相关的脑灰质体积改变,本研究第一部分显示肌肉健康与自杀有关。因此,本研究第二部分旨在探讨首发未治疗的不同自杀风险的非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肌肉强度指数和脑灰质体积(grey matter volume,GMV)方面是否存在的差异,以及肌肉强度指数是否介导了脑灰质体积改变与自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横断面研究收集了 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符合DSM-V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HAMD-24评分大于20分,并且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PAQ-SF)评为中等活动水平的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住院患者,年龄范围为18-59岁。入院后第一天采用NGASR、HAMD-24、HAMA分别评估自杀风险、抑郁严重程度和焦虑严重程度;再根据NGASR评分分为低自杀风险组(<6分)和中高自杀风险组(≥6分)。测量握力和四肢伸屈肌肌肉强度,使用体重标准化得到握力指数(handgripstrength index,HGi)和四肢肌力指数(appendicular muscle strength index,AMSi),并采集 3D 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磁共振结构数据,将有差异的脑区体素值与肌肉强度指数(即上述握力指数和四肢肌力指数)及自杀风险进行偏相关分析,再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肌肉强度指数是否介导了脑灰质体积改变与自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2例非老年抑郁症患者,低自杀风险组40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29.4±10.2岁),中高自杀风险组52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27.4±9.1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体重、BMI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低自杀风险组相比,中高自杀风险组握力指数和四肢肌力指数显着降低,HAMD总分显着增高,右侧额上回的灰质体积显着减小(P<0.05,FWE校正)。偏相关分析发现全部患者中,自杀风险评分与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呈显着负相关(r=-0.477,P<0.001),握力指数和四肢肌力指数与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均显着正相关(r=0.317,P=0.015;r=0.260,P=0.049);握力指数和四肢肌力指数与自杀风险评分均显着负相关(r=-0.481,P<0.001;r=-0.539,P<0.001);进一步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握力指数和四肢肌肉强度指数分别部分介导了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6.6%和 25.8%。[结论]首发未治疗的非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高自杀风险可能与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减小有关,肌肉强度指数可能部分介导了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提示肌肉强度指数可能参与了脑结构重塑所致自杀风险增高的神经机制,提高肌肉强度指数或可改善脑结构重塑和降低自杀风险。第三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白质完整性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显示肌肉健康与自杀有关,第二部分研究证实了抑郁症患者肌肉强度指数与自杀相关的脑灰质体积改变有关。本研究第三部分旨在探讨首发未治疗的不同自杀风险的非老年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肌肉强度指数和白质微结构的差异,以及肌肉强度指数与白质微结构和自杀风险间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收集了 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符合DSM-V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HAMD-24评分大于20分,并且IPAQ-SF问卷评为中等活动水平的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住院患者,年龄范围为18-59岁。采用NGASR、HAMD-24、HAMA分别评估自杀风险、抑郁严重程度、焦虑严重程度;再根据NGASR评分分为低自杀风险组(<6分)和中高自杀风险组(≥6分)。测量握力和四肢伸屈肌肌肉强度,使用体重标准化得到握力指数(handgrip strength index,HGi)和四肢肌力指数(appendicular muscle strength index,AMSi),并采集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使用FMRIB software library(FSL)软件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比较组间DTI各参数的差异。调节效应分析探讨肌肉强度指数对白质微结构完整性与自杀风险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82例性别、年龄和活动量匹配的非老年MDD患者,其中低自杀风险组40例(男性10例),中高自杀风险组42例(男性1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教育年限、体重、BMI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低自杀风险组相比,中高自杀风险组HAMD总分显着升高、握力指数和四肢肌力指数显着下降。组间TBSS结果经FWE校正后,中高自杀风险组较低自杀风险组FA值显着升高的脑区为左上纵束和左侧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偏相关分析发现,全部MDD患者中自杀风险评分分别与左上纵束的FA值呈正相关(r=0.402,P=0.002)、与RD值呈负相关(r=-0.351,P=0.006),与左侧胼胝体辐射线额部的FA值呈正相关(r=0.331,P=0.011)、与RD值呈负相关(r=-0.257,P=0.049),握力指数与左上纵束的FA值呈负相关(r=-0.259,P=0.048);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握力指数在自杀风险与左上纵束的RD值之间存在显着调节作用。[结论]首发未治疗的非老年抑郁症患者不同自杀风险的脑白质微结构存在差异,握力指数在左上纵束结构异常与自杀风险间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这提示,握力指数可能参与了脑白质完整性异常所致自杀风险增高的神经机制,增强肌肉强度或可通过改善左上纵束结构异常,从而降低自杀风险。
张苹[10](2020)在《肺癌化疗患者失志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失志、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社会支持是否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以期为识别失志患者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缓解失志,警惕患者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9年4月~11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三所三甲综合医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且正在接受化疗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失志、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采用SPSS 21.0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调节效应分析。【结果】1.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259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失志总分平均得分为(35.42±12.70)分,条目均分为(1.48±0.53)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沮丧感(1.92±0.77)分、情绪不安感(1.60±0.63)分、无助感(1.46±0.79)分、失败感(1.41±0.47)分、无意义感(1.03±0.74)分。肺癌化疗患者发生中度及以上失志患者达86.1%。2.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知晓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确诊时长、病理分期、距离首次化疗的时间、有无转移及有无疼痛对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知晓程度、婚姻状况(离异)、受教育程度、确诊时长、工作状况(无业)及居住地(农村)是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重要影响因素,共解释失志34.1%的变异。4.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得分为(38.48±8.69)分,条目均分为(3.85±0.87)分;各维度总分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22.92±5.11)分、客观支持(9.26±3.33)分、支持利用度(6.29±2.02)分。社会支持水平主要集中在中水平社会支持,占68.3%。肺癌化疗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为(57.34±20.38)分;在功能领域中,认知功能得分最高(65.51±27.74)分,社会功能得分最低(58.30±23.59)分;在3个症状领域中,以疼痛得分最高(49.74±25.42)分;在6个单独条目中,以经济困难得分最高(53.02±23.96)分,其次为失眠(50.97±30.11)分,腹泻得分最低(17.50±22.98)分。肺癌特异模块中以咳嗽得分最高(37.58±36.11)分,咯血得分最低(9.40±19.73)分。5.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失志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r=-0.310~-0.480)、客观支持维度(r=-0.160~-0.290)、主观支持维度(r=-0.315~-0.480)、支持的利用度维度(r=-0.250~-0.375)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显着正相关(r=0.590~0.895,P<0.01);与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r=0.510~0.775)、角色功能(r=0.525~0.750)、情绪功能(r=0.565~0.810)、认知功能(r=0.500~0.785)、社会功能(r=0.525~0.825)均呈现显着正相关(P<0.01);在3个症状领域中,与疲倦(r=-0.335~-0.405)及疼痛(r=-0.230~-0.410)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均为显着负相关(P<0.01);在6个单独条目中,与呼吸困难(r=-0.235~-0.400)、食欲丧失(r=-0.220~-0.340)、失眠(r=-0.225~-0.330)及经济困难(r=-0.325~-0.435)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均为显着负相关(P<0.01);与肺癌特异性模块为显着负相关(r=-0.225~-0.350,P<0.01)。肺癌化疗患者失志总分及各维度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显着负相关(r=-0.365~-0.550,P<0.01);与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r=-0.290~-0.455)、角色功能(r=-0.250~-0.405)、情绪功能(r=-0.305~-0.470)、认知功能(r=-0.340~-0.495)、社会功能(r=-0.340~-0.490)均呈现显着负相关(P<0.01);在3个症状领域中,失志总分及各维度与疼痛(r=0.545~0.755)相关系数最大,为显着正相关(P<0.01);在6个单一条目中,失志总分及各维度与失眠(r=0.510~0.705)相关系数最大,为显着正相关(P<0.01);与肺癌特异性模块呈现显着正相关(r=0.130~0.260,P<0.01)。6.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中的调节作用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志与社会支持的交互项系数显着(b=0.134,P<0.01),表明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失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弱。【结论】1.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状况较为严重,中重度失志者达86.1%。2.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程度受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知晓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确诊时长、病理分期、距离首次化疗的时间、有无转移及有无疼痛的影响。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知晓程度,婚姻状况(离异)、受教育程度可负向预测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确诊时长、工作状况(无业)及居住地(农村)可正向预测肺癌化疗患者的失志,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失志的重要影响因素。4.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好;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功能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认知功能,不适症状以失眠、疼痛及疲乏较为严重。5.肺癌化疗患者失志与社会支持、整体生活质量均呈显着负相关,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显着正相关。6.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以削弱失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住院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应激-易感模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应激-易感模型概况 |
2 住院患者自杀意念概况 |
3 应激-易感模型视角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 |
3.1 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应激因素 |
3.1.1 躯体疾病 |
3.1.2 内心状态 |
3.1.3 压力 |
3.1.4 酒精或药物依赖 |
3.1.5 家庭危机 |
3.2 住院患者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性因素 |
3.2.1 人格特质 |
3.2.2 应对方式 |
3.3 住院患者自杀意念保护性因素 |
3.3.1 社会支持 |
3.3.2 家庭功能 |
3.3.3 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信心 |
3.3.4 宗教文化 |
4 展望 |
(3)中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 |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我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合并率 |
2.2.2 发表偏倚 |
2.2.3 亚组分析 |
2.2.4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4)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过程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2.2 信效度检验 |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2.6 多重线性回归 |
3 讨论 |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
1 理论背景 |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过程 |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
5 结果 |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方法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工具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fNIRS检查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成果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症状负担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作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第一部分 构建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模型 |
1 研究目的 |
2 文献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2 文献研究结果 |
3 构建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模型 |
3.1 构建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初始路径模型 |
3.2 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二部分 症状负担作用于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操作性定义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资料收集方法 |
3.5 资料分析方法 |
3.6 科研质量控制 |
3.7 科研伦理 |
3.8 研究技术路线图 |
4.研究结果 |
4.1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
4.2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及症状负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得分情况 |
4.3 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及疾病特征的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症状负担、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认知评价得分的比较 |
4.4 失志综合征、症状负担、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
4.5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
4.6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癌症症状影响失志综合征得分的路径分析 |
5.讨论 |
5.1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
5.2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及症状负担、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的现状分析 |
5.3 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得分的差异性分析 |
5.4 不同疾病特征的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差异性分析 |
5.5 老年癌症化疗患者症状负担、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方式、认知评价、失志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
5.6 癌症症状、屈服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失志综合征的路径分析 |
5.7 本研究对护理工作的启发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二、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提出 |
1 理论框架 |
2 文献分析 |
3 质性研究 |
3.1 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现状的质性研究 |
3.2 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的质性研究 |
3.3 质性研究的严谨性 |
3.4 伦理问题 |
三、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 |
1 德尔菲专家函询 |
2 专家基本情况 |
2.1 专家的选择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权威程度 |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 指标的筛选 |
3.1 第一轮筛选结果 |
3.2 第二轮筛选结果 |
四、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评价 |
1 评价方法 |
1.1 信度评价 |
1.2 效度评价:内容效度 |
五、结果 |
六、讨论 |
1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 医患沟通模式的内容分析 |
2 ESER医患沟通模式研究结果的应用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 |
2.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研究样本 |
1.1.2 抽样方法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样本含量的确定 |
1.2 研究工具 |
1.2.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资料表 |
1.2.2 心理困扰温度计 |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1.2.4 癌症应对方式问卷 |
1.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3.1 资料收集 |
1.3.2 质量控制 |
1.3.3 伦理原则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资料 |
2.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得分情况 |
2.2.1 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困扰得分水平分布情况 |
2.2.2 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困扰问题列表结果情况 |
2.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因素分析 |
2.3.1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单因素分析 |
2.3.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多因素分析 |
2.3.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效果分析 |
2.4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1 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状况 |
2.4.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
2.5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癌症应对方式的关系 |
2.5.1 前列腺癌患者癌症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
2.5.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癌症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
2.6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2.6.1 前列腺癌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状况 |
2.6.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3.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分析 |
3.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相关因素分析 |
3.3.1 Gleason评分等级 |
3.3.2 配偶健康状况 |
3.3.3 患病以来睡眠状况是否受到影响 |
3.3.4 自评性格类型 |
3.4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
3.4.1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 |
3.4.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 |
3.4.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 |
3.5 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护理干预对策 |
4 小结 |
5 展望 |
第二部分 基于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构建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介绍 |
1.2.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基于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的建立 |
2.1.1 建模变量选取 |
2.1.2 建模参数设置 |
2.1.3 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结果 |
2.2 两种预测模型评价 |
3 讨论 |
3.1 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特点的分析 |
3.2 本研究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的评价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护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建立医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事件分析 |
1.1 事件情况 |
1.2 原因与措施分析 |
2 干预机制探索 |
2.1 提高医护人员自杀识别与预防能力 |
2.2 建立专(兼)职心理治疗与护理团队 |
2.3 创建安全舒适病房环境 |
2.4 完善临终关怀服务 |
2.5 应急处置 |
3 危机识别与处置措施 |
3.1 医护人员 |
3.2 管理人员 |
3.3 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 |
4 结论 |
(9)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影像学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第二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第三部分 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白质完整性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脑结构改变及肌肉强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肺癌化疗患者失志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基础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文献综述 |
1 失志 |
1.1 失志的概念 |
1.2 失志的诊断标准 |
1.3 失志的测量工具 |
1.4 癌症患者失志现状 |
1.5 癌症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 |
2 社会支持 |
2.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2.2 社会支持评估工具 |
2.3 肺癌患者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3 生活质量 |
3.1 生活质量的概念 |
3.2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 |
3.3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
4 癌症患者失志、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4.1 癌症患者失志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4.2 癌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4.3 癌症患者失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 |
2 研究工具 |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2 中文版失志量表(Demoralization Scale Mandarin Version,DS-MV) |
2.3 中文版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Lung Cancer43,QLQ-LC43) |
2.4 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4.1 调查阶段 |
4.2 问卷整理与数据分析阶段 |
5 伦理考虑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1.1 肺癌化疗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 |
1.2 肺癌化疗患者的医疗相关资料 |
2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 |
2.2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
3 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 |
4 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
5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5.1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5.2 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
5.3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
6 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中的调节作用分析 |
6.1 肺癌化疗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6.2 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
讨论 |
1 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资料特征 |
1.1 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1.2 肺癌化疗患者的医疗相关资料 |
2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现状 |
2.2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单因素分析 |
2.3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 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 |
4 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
5 肺癌化疗患者失志、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5.1 失志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5.2 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5.3 失志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6 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在失志与生活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住院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应激-易感模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望运丹,胡德英,王伟仙,刘义兰. 护理学报, 2021(16)
- [2]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相关性[J]. 陈群,陈月红,曹龙女,钮美娥.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5)
- [3]中国住院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Meta分析[J]. 吴明娥,胡德英,丁小萍,喻婷,滕芬. 护理学杂志, 2021(12)
- [4]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D].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症状负担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作用路径研究[D]. 雷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D]. 杨微微.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7]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D]. 俞臻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8]建立医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的探索[J]. 潘君,张雯,钟林涛,贾存波. 现代医院, 2021(05)
- [9]非老年抑郁症自杀风险的脑影像学改变及与肌肉强度的关联研究[D]. 范昕昕.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10]肺癌化疗患者失志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D]. 张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