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一、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1](2021)在《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底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市持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自此新冠肺炎开始迅速爆发并对普通民众的身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冠肺炎患病人数多、分布广加之病毒本身传播潜伏性较强,使得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在短期之内被彻底削株掘根的病毒。新冠肺炎不仅对社会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使得社会民众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状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了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居家隔离时期在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在短时间内以线上网络教学全面替代线下传统教学。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学生复课返校重回线下传统教学环境。为了深入了解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下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有氧健身操对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心理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对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的黄麓师范学校280名中职学生进行有氧健身操干预,在了解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氧健身操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居家隔离时期学生心理焦虑状况较复课返校时期更为严重。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年龄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独生子女状况,城镇子女状况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除复课返校时期的冲动倾向外,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线上线下课程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均具有促进作用。(3)性别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优于男性;年龄差异上,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5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8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独生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优于独生子女;城镇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大致相同。根据结论提出一下建议:(1)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2)疫情防控下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实施策略,并提高教师对疫情防控下课程改革的认识,建立常态化培训提高线上教学能力。(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大力开发体育线上、线下以及相关衔接课程,完善教学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运动参与度,在增强学生身体免疫力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张圣翎[2](2021)在《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进食障碍的影响 ——身体自尊和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文中提出自我客体化是直接影响青少年进食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是个体对自身身体的满意程度,对情绪情感和积极心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自我客体化这一变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高身体自尊,不但可能降低外表焦虑,还可能有助于改善进食障碍。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客体化身体意识量表OBCS-身体监控分量表》、《进食障碍量表(EDI)》、《青少年及成人身体自尊量表(BES)》、《社会外表焦虑量表》(SAAS)》作为调查工具,使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对12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在性别、学习成绩上存在显着差异;青少年身体自尊、外表焦虑在性别、年级、独生与否、家庭所在地、学生班干部与否、学习成绩上存在显着差异;青少年进食障碍在性别、年级、独生与否、家庭所在地、学习成绩上存在显着差异。(2)青少年自我客体化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着负相关,与外表焦虑之间呈显着正相关,与进食障碍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身体自尊与进食障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与外表焦虑之间呈显着负相关。(3)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身体自尊有着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身体自尊对进食障碍有着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客体化对外表焦虑、进食障碍有着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身体自尊对外表焦虑有着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4)青少年身体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客体化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影响进食障碍,间接效应为0.11,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2.7%;外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之间也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自我客体化可以通过外表焦虑间接影响进食障碍,间接效应为0.15,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身体自尊和外表焦虑在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自我客体化通过身体自尊和外表焦虑解释了进食障碍30%的变异量。

毛毳[3](2021)在《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状况及症状网络特征;并从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四个方面,探讨PMS发生的相关因素,构建PMS症状与相关因素间的网络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6~12月选取了 9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458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经前期综合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情绪调节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和儿童期创伤问卷。采用SPSS 25.0和R 4.0.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发生状况以量表得分≥6分为划分依据,判定有无PMS,3458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中,PMS组1479人(42.8%)。易激动、腹胀腹泻和嗜睡是12种PMS症状中最常出现也是最严重的症状。2.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的网络分析在PMS组中,基于症状构建的高斯图论模型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紧张与坐立不安之间(0.42)、抑郁和焦虑之间(0.39)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偏头痛和失眠(0.31),易激动和焦虑(0.26),手脚肿胀与神经质(0.26);手脚肿胀与失眠(0.22)以及偏头痛(0.21)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焦虑在网络中中心性最高,坐立不安和手脚肿胀的中心性次之。网络稳定性检验结果表示,PMS症状网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相关稳定性系数=0.75)。3.有无PMS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学因素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高年级、饮食不规律、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的护生PMS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生理因素中,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多、经常痛经、使用止痛药物、睡眠时型较晚的护生PMS的发生率较高(均P<0.001);心理因素中,PMS组的护生在神经质人格与表达抑制上得分均高于非PMS组的护生,但在认知重评和正念得分上低于非PMS组的护生(均P<0.05);社会因素中,PMS组的护生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以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MS组(均P<0.001)。4.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有PMS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8)、吸烟(OR=1.98)、月经量多(OR=1.53)、偶尔或经常痛经(OR分别为2.13和4.15)、偶尔或经常使用止痛药物(OR分别为1.51和1.55)、较晚的睡眠时型(OR=1.20)、神经质人格(OR=2.46)、表达抑制(OR=1.04)、躯体虐待(OR=1.44)和躯体忽视(OR=1.46)是PMS的危险因素;认知重评(OR=0.99)和正念(OR=0.91)是PMS的保护因素。5.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的网络分析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在PMS组中将回归分析筛选出的自变量与PMS症状共同构建混合图形模型。在模型中,生理因素中的痛经与PMS中的腹胀腹泻症状有较强直接关联(0.21);心理因素中的神经质人格与PMS中的抑郁症状(0.27)、神经质症状(0.21)和手脚肿胀症状(0.16)均有较强直接关联;社会因素中的躯体虐待与PMS中的易激动症状(0.17)和神经质症状(0.14)有直接关联。结论:1.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发生率较高(42.8%),以轻中度为主。2.PMS中大多数症状存在相互关联,焦虑是PMS症状网络的核心症状。3.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因素与PMS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尤其是痛经、神经质人格、躯体虐待与PMS症状存在较强直接联系。

黄瑞妮[4](2020)在《爱情是女孩的天花板吗?——重点高校女大学生青春期爱情经历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小学阶段,爱情属于敏感甚至是禁忌话题,大多数学校、家庭视之为越轨行为,称之为"早恋"。这种日常观念忽视了青春期爱情的复杂性,没有认识到青春期爱情在为女孩带来烦恼的同时,也可能为她们提供成长的能量,有其特定的教育性质和教育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2名重点大学女生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青春期少女有一套多元的爱情想象,青春期爱情折射出个体探索自我同一性、建立亲密关系的渴望;当爱情来临时,女孩既面临风险和成长的天花板,同时又展现出"姑娘权力"以及爱情对学业成就的正面促进作用。化解女孩青春期爱情的风险,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个体成长,最终要依赖于一种鼓励自主自立、自由探索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系。

张安琪[5](202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易筋经干预作用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进行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痛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好地开展女生痛经教育、有效地防治痛经提供参考依据,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女大学生进行易筋经锻炼,观察易筋经缓解痛经症状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导引法治疗痛经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统一自拟调查问卷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收集问卷587份,其中25份问卷结果无效,有效问卷562份。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的痛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另外,选取52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女大学生,平均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个组,每组26人,其中试验组进行2个月经周期易筋经锻炼+经期口服芬必得,对照组仅经期口服芬必得,试验组、对照组女生均维持原来各自的学习、生活方式。2个月经周期后对试验前后两组内及组间进行痛经评分对比。结果:1.参加调查562名女大学生中,383人痛经,痛经的发生率为68.1%,31.1%女生偶尔痛经(1年之中痛经次数少于6次),17.8%女生经常痛经(1年之中痛经次数大于6次),19.2%女生几乎每次都痛经;痛经患者中17.5%女生轻度痛经,62.7%为中度痛经,19.8%为重度痛经。痛经疼痛性质多为隐痛、坠痛、冷痛、胀痛、绞痛等;经期伴随症状以腰部酸痛、神疲乏力、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畏寒、腹泻多见。痛经影响因素分析发现:BMI、经期饮食习惯、经期运动习惯、情绪、饮食嗜辛辣、饮食喜凉、睡眠习惯、遗传因素、饮酒史、性生活与痛经有相关性,而初潮年龄、运动习惯、吸烟史、孕产史与痛经无相关性。2.经过治疗,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由原来的12.71±2.13变为9.37±2.29,而试验组由锻炼前的12.50±2.64降为7.42±3.42,对照组及试验组痛经症状积分均有显着变化(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4人痛经程度下降,试验组23人痛经程度下降,对照组及试验组痛经程度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缓解痛经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5.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缓解中度痛经的总有效率100.0%,缓解重度痛经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经期饮食习惯、经期运动习惯、情绪、饮食嗜辛辣、饮食喜凉、睡眠习惯、遗传因素、饮酒史、性生活是痛经的影响因素。“易筋经+芬必得”缓解痛经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芬必得”,易筋经、芬必得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且对于中、重度痛经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张容宇[6](2020)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女生月经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高校大学女生月经异常的患病现况,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月经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女性月经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培训调查员(江西某医学高校临床妇产科学研究生)5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现场随机抽取江西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女生共1000名,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0,单因素分析使用的是SPSS21.0,多因素分析使用的是结构方程模型(SEM),模型构建与评价采用Amos21.0。结果:该校大学女生月经异常总报告率为69.4%;其中,月经量异常的报告率为39.9%,月经性状异常的报告率为40.0%,月经周期异常的报告率为11.8%,经期天数异常的报告率为2.4%。个人及家族史对月经异常的直接效应为0.64;生活习惯对月经异常的直接效应为0.33;心理因素对月经异常的直接效应为0.34,通过生活习惯对月经异常的间接效应为0.46×0.33=0.15,故心理因素对月经异常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之和为0.34+0.15=0.49;家庭因素通过心理状态对月经异常的间接效应为0.33×0.49=0.16;家庭因素通过生活习惯对月经异常的间接效应为0.26×0.33=0.09,故家庭因素对月经异常的间接效应为0.16+0.09=0.25。结论:本次研究月经异常的总发生率为69.4%。①个人及家族史和生活习惯对月经异常有直接效应;②家庭因素对月经异常有间接效应;③心理状态对月经异常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④就总效应而言,个人及家族史对月经异常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家庭因素。建议:①提高大学生对月经异常的认识。②在学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咨询室,减轻大学生的思想负担;③大学生应良好处理自身的人际交往。④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加强营养⑤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减少网络及辐射对自身的影响。

郭琪[7](2020)在《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她们的健康状况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数据显示,近30年来,大学生体质呈连续下滑趋势,女大学生体质下滑趋势更为明显。营养不良、肥胖等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既要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关注。作为强度较低的有氧全身运动,柔力球的运动负荷小不易产生疲劳,符合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长期坚持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平心静气,摒除杂念,能减少练习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利于练习者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因此,分析柔力球教学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柔力球教学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柔力球成套组合动作为干预内容,在中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3所高校中抽取选修柔力球课程的60名女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为期14周的运动干预,对实验前后受试者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柔力球运动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部分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明显,如腰围、臀围明显下降。2、长期参与柔力球运动能显着降低练习者的安静时心率,提升肺活量,对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3、柔力球运动可以提高柔韧性,改善平衡能力,表现在:坐位体前屈成绩在试验后有所提升,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增加4、柔力球运动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均分在试验后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抑郁、强迫以及焦虑3大因子呈现出显着变化,而包括偏执、敌对等在内的6大因子得分在试验后也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明显。

梁露[8](2020)在《青春期女生的自我物化:感知到的男生影响及心智化的作用》文中认为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的概念来自于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经历的性物化过程,是指个体内化出一个聚焦于身体外貌的“观察者”视角,将自己的身体当做“物体”或称“客体”来看待和评价(Fredrickson&Roberts,1997)。这意味着个体会更少地从自身视角来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或体验,而更多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考虑和评估自己的身体或身体部位。大量研究已证实自我物化与个体产生高风险心理行为问题有关,对个体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媒体与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性物化信息导致女性群体对自我的物化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青少年(以女生为主的)群体中的自我物化现象也并不罕见。已有的国内外相关自我物化研究大多以成年女性对研究对象,以测量工具和前因后果的研究居多,少有将青春期女生及其年龄发展因素、同辈男性影响及个体心理能力的影响纳入研究。心智化(mentalization/mentalizing)是融合了多种心理能力的整合概念,是指个体基于有意图的心理状态如个人的目的、需要、情感、信念和动机等,内隐和外显地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有意义的心理过程(Fonagy&Bateman,2006)。这可以理解为个体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觉察和涵容自我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与内在体验,这一点体现了个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个体有能力降低对身体外表的过度关注与强调,以及加强个体对内在状态的体验与认知。因此,从理论上看,心智化有助于降低自我物化。本研究选择青春期女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调查女生自我物化的年龄特点为基础,在女生自我物化受同辈男性关注的影响以及心智化在自我物化中作用进行了探究,丰富了国内自我物化与心智化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青少年自我物化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了1039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女性特质自我物化问卷(修订版)、青少年反省功能问卷和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问卷测量了548名女生的自我物化、心智化与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使用男生对女生的物化关注问卷测量了491名男生对女生的物化关注度,并采集了基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后,研究结果如下:(1)青春期女生的自我物化随年龄增长而波动变化,并且在青春期的三个阶段存在显着差异;(2)青春期男生对女生的物化关注度随年龄波动上升并存在年龄和青春期阶段的差异;(3)青春期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对其自我物化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青春期女生的心智化能力随年龄增长波动上升,与女生的自我物化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在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与其自我物化中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

吴文娟[9](2020)在《大学生身体消费行为特征及意义诠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社会,身体消费对人们的形象整饰、自我规训、阶层地位、性别角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教育一直与消费疏离。本研究关注处于未成年到成年过渡期的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全面入侵的背景下,他们的身体消费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意义诠释。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量化研究部分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了上海和西安四所高校的660位大学生数据,发现身体消费的量化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访谈法对35名大学生进行深入的质性研究,倾听他们对身体消费的意义建构、理解他们行为特征背后的文化逻辑。其一,大学生普遍具有超前消费意识,约三成大学生支持超前消费,冲动型消费和强迫型消费等非理性消费问题突出。尽管大部分能够切实考虑个人偿还能力,做到及时还贷,但大学生群体中借贷消费的比例明显上升,如果对此现象继续放任,大学生群体未来面临的经济风险将会增加。约八成大学生希望高校能够开设消费相关的课程。在身体审美上,大学生最为关注体重,推崇以瘦为美、量化的衡量标准以及对身体局部的细致要求。其二,身体消费是大学生的第二大支出项目,其中,服饰、皮肤、形体消费所占比重依次降低。学校所在地、专业、年级对大学生身体消费有显着影响。此外,恋爱次数、网购时间、非理性消费、身体修饰态度这四个变量对大学生身体消费也有显着影响。网络社会空间呈现出流动性和可见性的趋势,但规训并未因空间的流动而失效,反而借由个体的流动向其私生活领域延伸,大学生在内化外在规训的同时,亦在积极自我规训。其三,我国大学生身体消费的性别差异显着,理想的身体形象是“精致”的女生和“干净”的男生。女大学生的身体消费投入和身体修饰观念都显着更高,在接受社会审美话语体系规训的同时,也通过自我改造技术凸显主体性。男大学生的身体消费则充满矛盾与争议,他们认识到身体形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却又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限制,不愿重视形象整饰而损害男性气质,表现出身体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割裂。据此,本研究建议: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二、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通过开设独立课程、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举办讲座等多种学习方式,强化财经素养教育。三、高校把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

王寿华[10](2019)在《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对轻度缺铁性贫血的高职女生进行综合性营养干预,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针对青春期女性轻度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干预模式。方法:从参加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5年9月入学查体的女学生中,筛选232例确诊为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知识一态度一行为)调查的方式,比较分析营养干预前后她们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利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她们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比较营养干预前后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对她们进行体格检查,分析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采用血常规、血清检查的方法,分析营养干预前后她们贫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6.64±6.35,干预后平均得分24.87±5.80,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11.127,P<0.01);她们对于相关食物的认知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显着;营养干预后其不良饮食习惯明显减少,健康行为的比例升高显着(P<0.05)。卡方检验显示早餐排位情况、早餐频次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1);营养干预后“天天吃早餐”的贫血女生比例上升了15.08%,“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下降了4.74%。(2)营养干预前贫血女生铁的平均摄入量18.16±4.70mg,干预后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RNI)水平,平均23.97±4.87mg,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5);贫血女生在营养干预前,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锌、维生素A、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不足,干预后摄入量较干预前显着增加(P<0.05),其中维生素B12摄入量超过RNI水平;蛋白质摄入量达75.39±17.52g,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营养干预后动物性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摄入量与干预前相比显着增加(P<0.01)。(3)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奶类及制品、水果类的摄入量均低于RNI水平,而油脂摄入量均高于RNI水平;干预后禽畜肉类、大豆及坚果的摄入量均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干预后蛋类摄入量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5);水产品干预前后均未达RNI水平,但干预后摄入量显着增加(P<0.05)。(4)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各餐次能量分配比更加合理,干预前早餐供能比平均22.95±6.34%,普遍偏低,干预后显着增加(P<0.05);干预前加餐供能比平均11.05±3.19%,普遍偏高,干预后显着降低(P<0.01)。营养干预前后脂肪供能比均偏高,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前蛋白质供能比平均为11.09±3.62%,干预后显着增加(P<0.05),干预后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较干预前更为适宜。(5)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其体重过低率、正常体重率、超重率及肥胖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过低率下降了14.66%,正常体重率上升了15.09%。(6)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各项红细胞参数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均呈上升趋势,RDW-CV较干预前降低;其中HGB、MCV、MCHC干预后升高显着(P<0.05);干预后血HGB、HCT、MCV、MCH、MCHC、RDW-CV测定值在正常范围的人数比干预前分别增加了17.32%、11.37%、16.50%、13.94%、18.19%和2.54%。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干预后贫血女生血清铁蛋白较干预前显着增加(P<0.05)。结论:营养干预前,贫血女生普遍存在诸多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合理问题,营养状况较差,导致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经过一年半的营养干预,贫血女生的知一信一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各类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满足需求,食物摄入情况、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和三餐分布更加合理;其营养状况得以明显改善;该干预方案对贫血女生外周血红细胞系列参数及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化分布有积极作用,有效的起到了改善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二、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冠状病毒
        2.1.2 有氧健身操
        2.1.3 心理健康
    2.2 新冠肺炎防控下学校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实证研究
        2.2.2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
    2.3 有氧健身操的研究现状
        2.3.1 有氧健身操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2.3.2 有氧健身操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2.3.3 有氧健身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2.4.1 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2.4.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4.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2.5 文献述评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心理测量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黄麓师范学校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分析
        4.1.1 居家隔离时期线上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2 复课返校时期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3 线上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对比分析
    4.2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2.1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4.2.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
        4.2.3 小结
    4.3 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3.1 居家隔离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2 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3 小结
    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效益的差异研究
        4.4.1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2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年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3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独生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城镇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5 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不足与后期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
    附件三: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附件四: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2)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进食障碍的影响 ——身体自尊和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自我客体化
        2.1.1 客体
        2.1.2 客体化理论
        2.1.3 自我客体化概念
        2.1.4 自我客体化的相关研究
        2.1.5 自我客体化的测量
    2.2 进食障碍
        2.2.1 进食障碍的概念
        2.2.2 影响进食障碍的原因
        2.2.3 进食障碍的测量
    2.3 身体自尊
        2.3.1 身体自尊的概念
        2.3.2 身体自尊相关研究
        2.3.3 身体自尊的测量
        2.3.4 社会文化理论
    2.4 外表焦虑
        2.4.1 外表焦虑的概念
        2.4.2 外表焦虑的相关研究
        2.4.3 外表焦虑的测量
        2.4.4 社会比较理论
    2.5 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
        2.5.1 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
        2.5.2 自我客体化与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
        2.5.3 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2.5.4 身体自尊与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
        2.5.5 外表焦虑与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
        2.5.6 身体自尊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2.5.7 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对象
        3.4.2 研究工具
        3.4.3 数据的施测过程与处理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与进食障碍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4.2.1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的差异性检验
        4.2.2 青少年身体自尊的差异性检验
        4.2.3 青少年外表焦虑的差异性检验
        4.2.4 青少年进食障碍差异性检验
    4.3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及进食障碍的相关分析结果
        4.3.1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与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结果
        4.3.2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
        4.3.3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的相关分析结果
        4.3.4 青少年身体自尊与外表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
        4.3.5 青少年身体自尊与进食障碍的相关分析结果
        4.3.6 青少年外表焦虑与进食障碍的相关分析结果
    4.4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回归分析结果
        4.4.1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身体自尊的回归分析结果
        4.4.2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外表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
        4.4.3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进食障碍的回归分析结果
        4.4.4 青少年身体自尊对外表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
        4.4.5 青少年身体自尊对进食障碍的回归分析结果
        4.4.6 青少年外表焦虑对进食障碍的回归分析结果
    4.5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中介作用分析
        4.5.1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进食障碍三者的中介作用分析
        4.5.2 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外表焦虑、进食障碍三者的中介作用分析
        4.5.3 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关于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人口学变量讨论
        5.1.1 关于自我客体化的人口学变量讨论
        5.1.2 关于身体自尊的人口学变量讨论
        5.1.3 关于外表焦虑的人口学变量讨论
        5.1.4 关于进食障碍的人口学变量讨论
    5.2 关于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关系分析讨论
        5.2.1 关于自我客体化与身体自尊的关系分析讨论
        5.2.2 关于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分析讨论
        5.2.3 关于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分析讨论
        5.2.4 关于身体自尊与外表焦虑的关系分析讨论
        5.2.5 关于身体自尊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分析讨论
        5.2.6 关于外表焦虑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分析讨论
    5.3 关于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中介作用讨论
        5.3.1 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进食障碍三者的中介作用讨论
        5.3.2 自我客体化、外表焦虑、进食障碍三者的中介作用讨论
        5.3.3 自我客体化、身体自尊、外表焦虑、进食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讨论
第6章 总结论、建议及反思
    6.1 总结论
    6.2 关于改善自我客体化和进食障碍的建议
        6.2.1 青少年改善自我客体化的建议
        6.2.2 青少年改善进食障碍的建议
    6.3 关于提高身体自尊和降低外表焦虑的建议
        6.3.1 关于提高身体自尊的建议
        6.3.2 关于降低外表焦虑的建议
    6.4 研究反思
        6.4.1 创新点
        6.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前期综合征的概念
    2.2 经前期综合征的测量工具
    2.3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2.4 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实施流程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原则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的发生情况
    4.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的GGM网络模型
    4.4 有无PMS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4.5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6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的MGM网络模型
第五章 讨论
    5.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的发生情况
    5.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PMS症状网络特征
    5.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5.3.1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人口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2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生理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3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心理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3.4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与社会学因素的关系分析
    5.4 护理专业女大学生PMS症状与相关因素网络特征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附录 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4)爱情是女孩的天花板吗?——重点高校女大学生青春期爱情经历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女孩的爱情想象
    (一)作为意象的爱情
        1.爱是全世界
        2.爱是奢侈品与调味品
    (二)爱是内外关系的建立
    (三)理想的他(她)
四、青春期爱情的底色
    (一)孤独感的挑拨
    (二)不被正视的浪漫
    (三)张扬与自我压抑
    (四)爱的不同类型
五、冲破那个天花板
    (一)青春期爱情中的“荫蔽”
        1.男孩的控制企图
        2.青春期爱情的暗面
        3.提供庇护与道德要求
    (二)冲破遮蔽:主动的女孩
        1.魅力的施展
        2.姑娘权力
    (三)长大成人的少女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2.社会性与个体性成长
        3.女子力:敏感、探索性
        4.关系建立与共同成长
六、结语

(5)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易筋经干预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含量估计
        1.2 抽样方法
        1.3 痛经的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问卷调查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控制
    3 结果
        3.1 月经情况
        3.2 痛经情况
        3.3 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现状分析
        4.2 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相关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 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的干预作用观察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质量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3.2 痛经程度比较
        3.3 两组总疗效比较
        3.4 试验组不同痛经程度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古代中医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现代中医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易筋经的概述
        4.4 易筋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
        4.5 易筋经缓解痛经症状疗效分析
    5 结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论文着作

(6)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女生月经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月经异常
        1.1.2 流行现状
        1.1.3 影响因素
    1.2 研究前景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调查资料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查法
        2.2.2 现场调查的实施
        2.2.3 统计方法
        2.2.4 统计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因子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单因素分析
    3.2 SEM分析
        3.2.1 模型设定
        3.2.2 模型识别
        3.2.3 模型评价
        3.2.4 模型修正
        3.2.5 得出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大学生月经异常的现状
    4.2 SEM
    4.3 月经异常的影响因素
    4.4 结论
    4.5 局限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需要
        1.1.2 女大学生身心特点
        1.1.3 柔力球运动的价值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柔力球运动研究现状
        2.1.1 柔力球运动的文化意蕴研究
        2.1.2 柔力球运动的健身价值研究
        2.1.3 柔力球运动的健心价值研究
        2.1.4 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2.1.5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困境研究
    2.2 国外柔力球运动研究现状
    2.3 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分析
    2.4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3.1 柔力球运动
        3.3.2 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对比
        4.1.1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高体重变化
        4.1.2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围度变化
    4.2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对比
        4.2.1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变化
        4.2.2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平衡能力变化
    4.3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机能对比
    4.4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
        4.4.1 柔力球运动对强迫因子的影响
        4.4.2 柔力球运动对抑郁因子的影响
        4.4.3 柔力球运动对焦虑因子的影响
        4.4.4 柔力球对其他因子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青春期女生的自我物化:感知到的男生影响及心智化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物化理论与自我物化及自我物化的消极后果
        2.1.1 物化理论
        2.1.2 自我物化概念、分类及测量
        2.1.3 自我物化的消极后果
    2.2 青春期女生的自我物化及其相关研究
        2.2.1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年龄特点
        2.2.2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3 自我物化的影响因素
        2.3.1 人际影响中的异性因素(男性对女性的影响)
        2.3.2 个体的心理能力因素
        2.3.3 心智化的影响
    2.4 现有研究评述
    2.5 本研究的思考
        2.5.1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心理健康风险
        2.5.2 青春期自我物化的同辈异性影响
        2.5.3 自我物化与心智化的相反心理机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对象
        3.4.2 研究工具
        3.4.3 研究过程及问卷处理
        3.4.4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特点
        4.1.1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整体特点
        4.1.2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及两个维度的年龄发展特点
        4.1.3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青春期阶段特点
    4.2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同辈男性影响
        4.2.1 青春期男生对女生的物化关注的年龄及青春期阶段特点
        4.2.2 青春期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的年龄与青春期阶段特点
    4.3 青春期女生心智化的特点
    4.4 青春期女生心智化在自我物化与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中的作用
        4.4.1 青春期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与女生自我物化及心智化的关系
        4.4.2 青春期女生心智化在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与女生自我物化中的调节作用
    4.5 讨论
        4.5.1 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现状
        4.5.2 青春期男生对女生的身体关注与女生感知到的男生影响
        4.5.3 青春期女生心智化在自我物化与感知到的男生影响中的作用
    4.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4.6.1 本研究的创新
        4.6.2 本研究的不足
        4.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大学生身体消费行为特征及意义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视角
        三、实证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量化研究
        二、质性研究
        三、研究伦理
第三章 大学生身体消费观念与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身体消费隐忧
        一、“网贷”消费
        二、非理性消费
    第二节 教育与消费
        一、被忽略的消费教育
        二、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的身体审美趋向
第四章 大学生身体消费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身体消费类型
        一、服饰消费
        二、皮肤消费
        三、形体消费
    第二节 大学生身体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背景差异
        二、重要他人
        三、自我认同
        四、大学生身体消费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三节 互联网影响下的大学生身体消费
        一、渠道依赖与风险感知
        二、互联网时代空间规训策略的升级:流动性与可见性
        三、身体实践中的自我规训和区隔
第五章 性别视角下的大学生身体消费
    第一节 男女大学生身体消费比较
        一、身体消费投入
        二、理想身体形象:精致的女生和干净的男生
    第二节 女大学生身体消费行为的意义诠释
        一、父权制社会的身体控制
        二、自我主体性
    第三节 男大学生身体消费:男性气质争议
        一、多元男性气质的觉醒
        二、传统男性气质的固守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10)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检测仪器
    3 主要试剂
    4 营养分析软件
    5 研究方法
        5.1 KAP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
        5.2 膳食调查
        5.3 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
        5.4 体格检查
        5.5 营养干预
        5.6 统计学处理
        5.7 质量控制
结果
    1 贫血女生一般情况
    2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KAP情况
        2.1 贫血女生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2.2 贫血女生营养态度
        2.3 贫血女生膳食行为、生活方式情况
        2.4 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后早餐情况
    3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
        3.1 营养干预前后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比较
        3.2 营养干预前后膳食蛋白质和铁的来源比较
    4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膳食结构
        4.1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食物摄入量比较
        4.2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餐次能量分配情况
        4.3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5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6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项红细胞参数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
讨论
    1 贫血女生的KAP调查结果分析
        1.1 贫血女生的营养知识情况
        1.2 贫血女生膳食营养态度情况
        1.3 贫血女生膳食行为、生活方式情况
        1.4 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后早餐情况
    2 膳食铁与IDA的关系
        2.1 铁的摄入量与IDA的关系
        2.2 膳食铁的种类、吸收与IDA的关系
    3 其它营养素与IDA的关系
        3.1 能量和蛋白质与IDA
        3.2 维生素与IDA
    4 膳食结构与IDA的关系
        4.1 食物摄入种类与IDA
        4.2 各餐次能量分配与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与IDA
    5 贫血女生营养状况分析
    6 营养干预措施与贫血女生血液学检测结果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青少年自我客体化对进食障碍的影响 ——身体自尊和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D]. 张圣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 ——基于网络分析模型[D]. 毛毳. 山东大学, 2021(09)
  • [4]爱情是女孩的天花板吗?——重点高校女大学生青春期爱情经历的质性研究[J]. 黄瑞妮.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5)
  • [5]山东中医药大学女生痛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易筋经干预作用观察[D]. 张安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女生月经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D]. 张容宇. 南昌大学, 2020(08)
  • [7]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郭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8]青春期女生的自我物化:感知到的男生影响及心智化的作用[D]. 梁露. 西南大学, 2020(01)
  • [9]大学生身体消费行为特征及意义诠释[D]. 吴文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D]. 王寿华. 青岛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