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危害

受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危害

一、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害(论文文献综述)

周长吉,富建鲁,张月红[1](2021)在《周博士考察拾零(一百二十) 引进荷兰大规模连栋玻璃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工艺与设备配置——供热首部》文中指出大规模连栋玻璃温室周年生产,除了热带地区外,基本都离不开冬季的加温系统。由于受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热源中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主要是地源热泵、电热锅炉和天然气锅炉等清洁能源。虽然这些替代能源都是清洁能源,但由于地源热泵和电热锅炉都使用电力做能源,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国内大规模连栋玻璃温室生产基本都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锅炉供热,

郭丽丽[2](2021)在《生物炭改善大棚番茄水肥利用的效果及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合理的水肥应用模式会导致水肥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以促进土壤有效养分转化,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番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是广泛栽培的蔬菜之一。但生物炭对提高番茄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大棚番茄试验和盆栽番茄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性质、番茄生长生理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揭示了生物炭对提高番茄水肥利用效率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生物炭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加根层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当生物炭添加量大于10 t/hm2时,土壤机械稳定性微团聚体易聚集形成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显着促进土壤水稳性粗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小、微团聚体含量的影响较小;当生物炭添加量为30、50或者70 t/hm2时,最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土壤含水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t/hm2时,土壤含水量最大。生物炭添加15d后对塿土pH值有很大影响。生物炭添加量为30~90 t/hm2时,塿土pH值比对照处理增加了2.30%~9.55%,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炭对塿土pH值的影响逐渐变小。生物炭处理的砂壤土pH值较对照处理显着提高了22.84%。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根区0~60cm土层速效氮含量,降低了70~10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生物炭增强浅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了土壤养分淋溶损失风险,提高氮素利用效率。(2)添加生物炭显着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添加生物炭显着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硝化细菌数量,且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物炭对春夏茬番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秋冬茬,且当生物炭添加量为30或50 t/hm2时,土壤酶活性最大。生物炭对春夏茬番茄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大于秋冬茬,收获期的影响效果最显着。生物炭添加量为30或50 t/hm2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最大,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小。生物炭添加量大于10t/hm2时,显着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着降低了微生物量碳氮比(MBC/N)。(3)添加生物炭显着改善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提高番茄木质汁液pH,不会影响番茄生理信号传导,提高番茄干物质累积添加生物炭显着提高了番茄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光合特性。总体上,生物炭添加量为30 t/hm2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达到最大值,且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8.81%、24.67%、18.38%和18.83%;添加生物炭显着提高了番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 t/hm2时,叶片光合气体交换能力最强,比对照平均增加13.66%~39.43%。生物炭增加了土壤pH值,进而导致番茄木质部汁液pH值增加,但其不会促进脱落酸(ABA)信号由木质部向叶片进行传导,因此,在亏缺灌溉期间不会因诱导叶片气孔闭合而抑制番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进而不会影响番茄的光合特性。(4)添加生物炭显着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生物炭加快了番茄的生长速度,番茄株高、茎粗、根系生长状况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物炭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生物炭添加量为50 t/hm2时,番茄株高、茎粗、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最大,比对照增加7.33%~73.20%;生物炭添加量为30 t/hm2时,根直径和根体积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47.37%和57.99%。生物炭降低了番茄有机酸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VC),生物炭添加量为50 t/hm2时,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16.78%和28.78%;生物炭添加量为30 t/hm2时,番茄糖酸比和番茄红素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43.27%和23.37%。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了番茄产量,提高了番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且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 t/hm2时,番茄产量、WUE和PFP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45.33%和43.46%,番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也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68.8%、71.12%和56.26%。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对作物的水肥供应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有效水量和有效肥量,可以通过添加生物炭实现降低作物灌水定额和施肥定额的目标。(5)综合分析土壤中添加生物炭的影响,并提出大棚较适宜的生物炭添加量生物炭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对作物的水分、养分供应能力,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同时,由于生物炭通过增加植株耗水量和改善植株水分状况(叶水势和根系导水率),提高了番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能力,促进番茄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及转运,增加了番茄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番茄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建立多维非线性回归模型,在综合考虑番茄优质高产、高经济效益、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炭适宜添加量为30 t/hm2、氮肥配施量为210 kg/hm2的建议。

方锦波[3](2021)在《兰州三线企业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研究(1964-1990)》文中研究表明

张立彭[4](2020)在《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甘肃名优蔬菜,也是中国唯一的甜百合,其适生区仅为甘肃中部兰州周边二阴山区,无性繁殖、分布区域狭窄,多年生栽培,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连作障碍发生十分严重。为研究应用高效、低毒、绿色、安全的兰州百合土壤连作障碍治理技术,本研究以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相结合以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作为基本思路,于2018-2019年设计了2年2点试验研究,共4个处理:对照(CK)、威百亩熏蒸(SFM)、微生物菌剂处理(MF)、威百亩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SFM+MF);通过测定了若干百合植株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土壤微生物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评估了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及其生理生物学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处理对兰州百合在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差异并无显着差异,但从百合植株地上、地下部的干鲜重、根系活力以及百合产量测定结果来看,SFM(威百亩熏蒸)处理一定程度上抑制百合植株的生长,降低了百合产量,MF(微生物菌剂)处理促进了百合植株生长,增加了兰州百合产量,同时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可以消减SFM(威百亩熏蒸)处理所产生的产量降低效应。MF(微生物菌剂)处理也具有持续显着提高兰州百合产量的作用;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对百合生长所产生的不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负向效应,持续向农药污染田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显着消减威百亩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2.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着的影响,4个处理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优化了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推动了连作百合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的过程,SFM(威百亩熏蒸处理)与SFM+MF(威百亩+微生物菌剂)处理效果次之。MF(微生物菌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同时有效提高了土壤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具有持久降低土壤真菌数量的效应;但对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着;在样地S1中,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幼苗期真菌数量比CK降低了68.92%;在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期真菌数量比CK显着增加了239.38%;其幼苗期放线菌数量与CK相比增加了133.97%;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苗期真菌数量与CK相比降低了62.80%;苗期细菌数量比CK处理显着增加了113.67%。在样地S2中,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小,但是有效提高了细菌数量。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的真菌数量比CK显着降低了57.00%;SFM(威百亩熏蒸)处理盛花期的真菌数量比CK降低了67.02%;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后苗期的放线菌数量显着低于CK处理23.08%。MF(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的真菌数量比CK显着降低了36.14%;MF(微生物菌剂)处理苗期细菌数量比CK显着增加了89.44%;MF(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放线菌数量比CK增加了178.14%。相较于与SFM(威百亩熏蒸)处理,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盛花期细菌数量比CK处理显着增加了287.38%,其收获期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CK处理321.42%。3.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着的影响,4个处理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土壤pH,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显着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增加了土壤中可利用养分含量,优化了植株生育环境。与SFM(威百亩熏蒸)处理相比,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其总孔隙度及含水量有所提升,其所有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CK水平。在样地S1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EC值、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16.10%、12.50%、35.92%,土壤pH及容重比CK显着降低了5.07、2.70%;MF(微生物菌剂)处理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154.95%、8.53%、15.85%、292.74%;在样地S1的4组观察值中,有2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高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处理观察值,有1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低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处理观察值,1组差异不显着。在样地S2中,相较于CK处理,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EC值显着提高了16.67%,pH及土壤容重比CK处理显着下降;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95.41%、8.01%、7.75%、476.80%;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比CK显着提高了195.88%。在样地S2的4组观察值中,有3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高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观察值,1组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威百亩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联用并不能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相反,由于早春低温及土壤含水量不足,威百亩熏蒸容易对兰州百合产生药害;而单独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百合产量,缓解连作障碍,并且能够有效消减威百亩处理所产生的负作用。微生物菌剂的基本作用机理是缓解从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过度程度,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同时这也是其消减威百亩药害的重要生物机理所在。在西北寒旱生态区山地高原蔬菜春茬旱作露地栽培模式下,受低温及土壤含水量低的影响,利用异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MITC)及其产生前体棉隆及威百亩进行土壤熏蒸,易发生药害,应谨慎使用。

陈玉坤[5](2020)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文中指出阿特拉津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常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其在农田中的残留可对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产生植物毒性,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此外,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否在消减农田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同时又实现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在探讨接种外源菌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物料腐熟程度影响的基础上,以牛粪有机肥、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生物炭为主要材料,制备具有阿特拉津降解功能的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并深入探讨上述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能力与相关机制,以期为同步实现阿特拉津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与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本文对接种2%复合菌剂(v/v)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理化性质及腐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逐渐降低,其中在第3周至第6周,堆体不同区域含水率下降量为中层>上层>下层,接种菌剂堆体的含水率下降量比未接种菌剂的堆体多6.86-18.83%。在堆肥过程中,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的总有机碳含量均逐渐降低,至6周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5.00%-38.00%和39.00%-42.00%范围内。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的发芽指数随堆肥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于第6周后稳定在100%-110%和90%-100%。接种菌剂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2-3d,堆体上层比中下层提前6d进入高温阶段。结合有机肥安全生产标准(NY525-2012),确定接种菌剂堆体和未接种菌剂堆体在第6周时达到腐熟。此外,本研究通过将腐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议GI、C/N、E465/E665、NH4+-N/NO3--N适宜作为牛粪堆肥腐熟度的辅助评价指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参数A226-400nm、A260-280nm、SUVA254和SUVA280分别由2.57/2.46、15.94/14.70、0.15/0.15、0.12/0.11逐渐增大至8.96/9.10、56.99/57.66、0.50/0.51、0.42/0.43(接种/未接种菌剂),同时基于荧光光谱的荧光区域积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确定可溶性有机物质中组分1(类蛋白质物质)的荧光强度在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逐渐减小甚至消失,而组分3(类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分别在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中增大了0.87、0.49倍和组分4荧光强度增大了2.32、1.78倍,表明堆肥过程中随类蛋白质物质降解及类腐殖质物质逐渐合成,物料的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基于上述腐熟的堆肥产品牛粪有机肥、生物炭、γ-聚谷氨酸以及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研发具有阿特拉津去除能力的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探讨从土壤中去除阿特拉津及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生长的胁迫的可行性。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方法,选择阿特拉津去除能力最好的配方并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最佳配方为:牛粪有机肥、生物炭和γ-聚谷氨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20%、4.46%和8.63%,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的用量为0.91×108CFU·g-1。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以5mg·kg-1干土的添加量施入初始阿特拉津浓度为15.26±0.49 mg·kg-1的污染土壤,培养10 d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可高达95.0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胁迫的效果。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初始浓度为10±0.00 mg·kg-1)导致大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受到显着抑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株重和根重分别为空白处理的50.66%-85.18%、74.77%-68.28%,叶绿素抑制率为49.34%-14.81%。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阿特拉津胁迫导致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较空白处理增加31.42%-72.33%,脯氨酸大量累积,SOD活性显着提高。然而,在阿特拉津胁迫条件下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豆幼苗生长指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叶绿素的含量比空白处理提高16.19%-25%,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逐渐下降至18.54±4.26μmol·g-1·FW,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下降28.34%-11.98%,与空白处理相比均无显着差异;叶片SOD活性增强,为阿特拉津胁迫条件下的1.00-1.29倍。因此,综合上述结果可以表明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能够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利用转录组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胁迫的机制。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在受阿特拉津胁迫(10±0.00 mg·kg-1)时,叶片中脂质代谢过程、光合作用、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及辅因子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或破坏。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主要是调控与植物昼夜节律、蛋白质折叠、分类和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次级代谢、代谢等生理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叶片的胁迫。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了来自C2H2、MYB、FAR1、GRAS和m TERF转录家族的9个基因转录因子为大豆幼苗叶片响应阿特拉津胁迫下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核心调节中枢。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能够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胁迫与其调控上述5个转录家族的基因转录因子的上调表达有关。

陈祝[6](2020)在《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是具有高电能的离子化气体,常被认为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体有分为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其中低温等离子体(LTP)因其能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如·OH、O2-、H2O2、O3和带电粒子)和维持较低的整体温度,对温度敏感的生物体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所以在农业、畜牧业、微生物和生物医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虾青素是一种具有着色、抗氧化、保健等多种功能的酮类胡萝卜素,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食品、化妆品、保健、制药等行业。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合成虾青素,如细菌、真菌、植物和微藻等。其中,雨生红球藻是虾青素积累量最高的微藻。虽然人们已经开发了很多技术方法用于改善雨生红球藻的虾青素积累水平,但生长速度缓慢仍是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速率和虾青素产量是这一领域的技术关键。在本学位论文中,先从光合作用能力、色素和脂质组成及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强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高产虾青素的机制,随后探索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条件,并利用转录组学方法结合叶绿素荧光和免疫分析,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雨生红球藻刺激效应的潜在机制。此外,还初步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导氧化胁迫引起雨生红球藻不同生物学效应及相关机制,又以真核模式生物产朊假丝酵母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形态、细胞死亡方式及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导氧化胁迫引起细胞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通过转录组测序和代谢分析,研究由低温等离子体诱变获得的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突变株M3,揭示了强光胁迫下高产虾青素的M3突变株与WT藻株之间虾青素积累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M3藻株通过增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脱氢酶(ME)、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化酶(RCA)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表达水平,而提高了CO2的利用效率,为类胡萝卜素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前体。色素分析、叶绿素荧光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3藻株通过调节叶绿素呼吸途径和提高非光合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来缓解光氧化损伤,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活性。总之,从头转录和生理数据的结合分析不仅为更好地了解WT和M3藻株虾青素生物合成的差异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也为将来雨生红球藻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2、利用LTP处理雨生红球藻,优化了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比监测了不同时间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雨生红球藻细胞的生物量和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随着低温等离子体作用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短时低温等离子体能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和促进雨生红球藻后期虾青素积累。3、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机制,通过叶绿素荧光和生化指标测定发现,低温等离子体诱导了雨生红球藻体内活性氧(ROS)的积累,提高了体内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酶活性,强化了光合作用过程的氧化还原的动态平衡,抑制了雨生红球藻体内ROS大量积累给其带来的不可逆损伤。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低温等离子体诱导了雨生红球藻体内植物激素合成代谢、转运和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可能通过改变雨生红球藻体内激素含量,进而促进雨生红球藻生长和后期虾青素的积累。植物激素酶联免疫反应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低温等离子体诱导了雨生红球藻体内独角金内脂含量增加和脱落酸含量减少,说明植物激素是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一个重要机制。该工作为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也为植物激素在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4、初步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导氧化胁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会诱导雨生红球藻和产朊假丝酵母细胞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刺激效应、诱变效应等)。进一步以模式微生物产朊假丝酵母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导氧化胁迫作用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会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状态变化,包括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线粒体等亚细胞变化等。

蔡志平[7](2020)在《三种功能植物对苹果园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农业措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资源,以增强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害虫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大面积单种作物生态系统中,基于功能植物的种植以维持和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是增强天敌控害功能的有效手段。在华北地区,苹果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害虫容易大量发生,而天敌资源相对较少。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分布范围广、繁殖速度快、发生代数多、危害严重等特点。在苹果园中种植功能植物,可以增强果园微景观中天敌的控害功能,但这功能的发挥,势必受到微景观中功能植物种类变化的影响。本论文于2018-2019年连续2年在山东烟台以红富士苹果园内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为研究对象,以三种功能植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蛇床草Cnidium monnieri、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为作用因子,以苹果树-功能植物微景观为研究系统,研究了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在微景观中的发生动态、分布格局、转移扩散、捕食能力及控害功能等,以揭示苹果园微景观中维持天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信息联系机制,为利用功能植物对果园害虫进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功能植物对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作用通过对三种功能植物-苹果树微景观生态系统中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调查发现,二月兰在3月下旬开始开花,能够吸引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等捕食性天敌,可为天敌在前期提供食物资源及栖息场所;在二月兰种植区的苹果树上,黑带食蚜蝇(0.62头/枝)、中华通草蛉(0.22头/枝)、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0.66头/枝)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0.12头/枝)的种群数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区,绣线菊蚜种群数量(179.88头/枝)显着低于对照区(287.85头/枝)。蛇床草在5月中旬开始开花,能够吸引异色瓢虫、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中华通草蛉及黑带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可为天敌在前中期提供花粉、花蜜、替代猎物(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等食物资源和栖息场所,其上涵养的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多;在蛇床草种植区的苹果树上,异色瓢虫(1.18头/枝)、中华通草蛉(1.38头/枝)、黑带食蚜蝇(0.53头/枝)和三突花蛛(0.28头/枝)的种群数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区,绣线菊蚜种群数量(147.38头/枝)极显着低于对照区(287.85头/枝)。金盏菊在6月上旬开始开花,能够吸引黑带食蚜蝇、多异瓢虫、中华通草蛉和三突花蛛等捕食性天敌,可为天敌在中后期提供食物资源及栖息场所;在金盏菊种植区的苹果树上,异色瓢虫(0.90头/枝)、中华通草蛉(0.13头/枝)、黑带食蚜蝇(0.52头/枝)和三突花蛛(0.09头/枝)的种群数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区,且在绣线菊蚜发生的第二高峰期(8月下旬)其种群数量(12.02头/枝)显着低于其它各区。在绣线菊蚜发生高峰期,苹果树上绣线菊蚜种群与捕食性天敌总种群数量之间呈显着负相关。进一步通过罩笼排除试验显示,在绣线菊蚜发生前期二月兰种植区生物控害指数较高(32.71%),发生高峰期蛇床草种植区生物控害指数较高(47.56%)。说明功能植物种植对绣线菊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2.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功能植物蛇床草与苹果树之间的转移扩散通过微量元素标记技术检测铷(Rb)元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与变化,结果发现Rb可通过植物叶片喷雾或土壤浇灌的方式在蛇床草-胡萝卜微管蚜-异色瓢虫这条食物链中传递。其中,在喷雾Rb处理中,蛇床草叶片、花朵及胡萝卜微管蚜体内的Rb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异色瓢虫体内的Rb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在浇灌Rb处理中,叶片、花朵、胡萝卜微管蚜和异色瓢虫体内的Rb含量随时间都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异色瓢虫在喷雾处理第3 d后其体内Rb含量最高(0.62μg/mL)。进一步在田间通过Rb标记追踪主要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中华通草蛉)从蛇床草向苹果树的转移扩散过程表明,异色瓢虫2018年和2019年的转移率分别为44.04%和66.86%,中华通草蛉2018年和2019年的转移率分别为96.79%和80.09%。说明异色瓢虫和中华通草蛉可从功能植物蛇床草转移到苹果树上去发挥其控害功能。3.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与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偏好性根据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与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选择偏好测定表明,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且雌成虫对绣线菊蚜(143.6头)和胡萝卜微管蚜(137.6头)的日捕食量均为最大;雌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最强(411.28),雄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能力最强(356.40)。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寻找效应都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呈显着的线性相关;由于自身密度干扰,在蚜虫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异色瓢虫成虫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逐渐下降。在两种蚜虫共存的情况下,当总密度较低(食物不足)时,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均无显着的偏好性;当总密度较高(食物充足)时,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表现出显着的正偏好性,对胡萝卜微管蚜表现出显着的负偏好性。4.蛇床草吸引异色瓢虫的化学信息机制室内嗅觉行为选择测试显示,异色瓢虫成虫对健康和蚜虫危害蛇床草植株的选择率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但对健康和蚜虫危害植株的选择率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经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筛选和鉴定,在健康植株和蚜虫危害植株挥发物中,对异色瓢虫成虫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都是邻二乙苯(1,2-diethylbenzene)和对二乙苯(pdiethylbenzene)。通过室内嗅觉行为和田间诱集验证,两种活性物质均能显着地吸引异色瓢虫成虫。说明邻二乙苯和对二乙苯是蛇床草吸引异色瓢虫的主要化学信息物质。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三种功能植物二月兰、蛇床草和金盏菊由于开花期不同,分别能在苹果树生长的前期、前中期和中后期涵养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中华通草蛉、黑带食蚜蝇和三突花蛛等捕食性天敌,这些捕食性天敌在微景观中可从功能植物向苹果树上转移扩散,从而对苹果主要害虫绣线菊蚜进行生物控制。本论文解析了不同功能植物对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追踪了天敌在微景观中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了天敌对主要猎物的捕食能力及选择偏好,定量评价了自然天敌对绣线菊蚜的控害功能,揭示了功能植物维持天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化学信息联系机制,阐明了苹果树-功能植物微景观中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种群发生的格局、过程、机制及功能,为建立通过功能植物种植以增强自然天敌生物控害功能的应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卫秋阳[8](2020)在《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抗性研究》文中提出诱导性防御反应是植物防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通过识别多种信号分子启动自身防御,用以应对多种害虫胁迫。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能够充当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同一寄主植物作为栖息场所,而植物内生真菌往往与植物防御系统密切相关,在害虫种群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以昆虫病原真菌为主的植物内生菌群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揭示球孢白僵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提升植物抗虫特性,可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本论文以球孢白僵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Q型)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挖掘球孢白僵菌充当植物内生真菌诱导番茄抗性的应用潜力及其相关控害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球孢白僵菌在番茄体内定殖规律研究通过巢式PCR技术以及真菌分离培养检测球孢白僵菌在番茄体内的定殖与分布情况。结果证实外源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人为接种的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对三种接种方式比较发现,叶面喷洒具有最高的定殖效率,在接种7 d后,定殖率显着提升,而14 d后,定殖率即可达到100%,灌根接种效率次之,而拌种的接种效率最低。这些定殖在植物体内的真菌主要呈现系统性分布,但分布并不均匀,偏好存在于接种部位,当叶面喷洒浓度为1×108个/mL时,从叶肉组织分离出的菌落数量达到8.5±2.02个,而采用灌根接种时,则能够从植物根系、茎秆中分离出大量菌落。对植物主要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接种后的番茄植株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叶喷接种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效果,当叶面喷洒的孢子浓度为1×105个/mL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为显着,贡献度最高,达到2.645,对根系生长的促进效果也最为显着(特征值=2.228),而对干物质的影响最低(特征值=0.404)。表明球孢白僵菌并未对番茄植物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2.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防御途径研究球孢白僵菌接种定殖后,对番茄防御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接种3 d后,番茄防御基因开始上调表达,在接种7 d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与表达倍数最多,尤其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在7 d后上调18.52倍达到峰值,而在所有时间节点内共有四条基因(PIN2、PR2、PAL、MPK3)持续上调表达,主要涉及植物防御信号的转导与传递。在真菌预先定殖结合昆虫取食的诱导模式下,上调表达的番茄防御基因数量明显增多,共有9条基因上调表达,其中PAL、PPO、PIN2、PR2、PR1基因均与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密切相关。利用GC-MS对植物代谢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植物总是优先参与自身营养的合成与代谢,例如通过糖异生、脂肪酸、氨基酸合成等途径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经球孢白僵菌定殖刺激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与种类均显着增多,而在真菌定殖结合烟粉虱取食处理后,番茄体内共注释获得19条防御相关通路,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介导的苯丙烷类代谢通路富集度最高,代谢产生苯丙氨酸并合成酚类代谢终产物。除此之外,还检出植物防御调控激素茉莉酸酯及其合成前体物质,α-亚麻酸,I-异亮氨酸的含量差异,其含量均在真菌诱导后显着增加,这也说明在该诱导条件下,植物受到茉莉酸激素的调控后产生了一个更为强烈的防御反应。3.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防御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洒与灌根的方式分别对番茄进行预先接种,烟粉虱取食后会导致种群死亡率迅速增高,死亡的龄期也主要集中在卵期、低龄若虫期。烟粉虱在取食叶喷接种的植物后,造成50%以上的卵块未孵化,而采用地下灌根接种时,叶片上卵块的死亡率也可达到42%。除了对烟粉虱死亡率造成影响以外,取食预先接菌的植物能够显着延长粉虱个体的发育历期。相比于取食健康植株的16.39 d,当烟粉虱取食真菌定殖的植株,其发育平均延长至20 d以上,尤其在叶喷接菌浓度为1×108个/mL时,粉虱发育历期延长至21.45 d,延长的龄期也集中出现在卵期、1龄若虫期;而采用灌根对植物地下部分预先接菌后,取食上部叶片的粉虱发育历期同样显着延长,达到20.34 d。进一步通过PCR检测证实,烟粉虱取食球孢白僵菌定殖的番茄,也并未在虫体内扩增到任何球孢白僵菌序列。同时,利用酚类防御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材料对植物防御效果进行验证,接种球孢白僵菌的突变体并未提升防御水平,尤其是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茉莉酸调控基因(LOX)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而烟粉虱在取食接菌的突变体材料后,死亡率、发育历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种群发育历期仅为18.65 d,表明烟粉虱种群存活率以及发育情况的改变主要是受到植物防御能力的影响。4.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消化能力的抑制在明确植物防御反应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后,从生理层面评价番茄防御对烟粉虱消化功能的抑制效果。烟粉虱主要消化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基因持续呈现低表达,即使在后期恢复为正常食料,其消化基因仍然持续下调表达。此外,对烟粉虱的主要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也与消化基因同样呈现降低趋势,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显着降低(淀粉酶活性降低1.31 U/dl,胰蛋白酶活性降低23.65 U/mg prot,蔗糖酶活性降低0.12 U/mg prot),总消化酶活力与总消化物含量也分别降低了1.64 U/g、168.9 ng/g。当植物代谢萃取物混合消化酶的标准品进行离体验证时,进一步证实消化酶活性受到植物代谢产物的抑制,而消化能力的改变也势必导致个体营养水平下降,除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以外,烟粉虱的鲜重、干重、总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尤其是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0.023 mg/g,177.0μmol/mL。由于受番茄防御反应的胁迫,烟粉虱主要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个体营养水平降低。5.烟粉虱取食接菌植物对其肠道损伤评估针对植物防御反应对烟粉虱体内的靶标位点开展组织病理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等试验,探究肠道组织损伤模式以及对肠道细胞活力的影响。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取食真菌处理后的植物,粉虱成虫胸部组织结构更加松散,而在肠道组织内,细胞也由紧密堆积的形态转变为松散的离散状态,并伴随着明显的囊泡化现象。烟粉虱解毒代谢基因在取食初期开始上调表达,但随着时间延长,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基因均在后期呈现低表达。Ca2+浓度与活性氧含量的上升也预示着组织损伤信号的激活,在肠道组织内部Ca2+荧光信号尤为明显,活性氧含量也由790 U/g迅速上升至1300 U/g。随着烟粉虱肠道损伤的加剧,对肠道细胞活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细胞活力受到明显抑制,活力值降低了0.2153。而虫体也开始程序性调控受损的细胞凋亡,主导细胞凋亡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3含量在肠道内开始迅速上升,达到0.6864 mM。细胞核染色同样显示出受损的组织细胞多集中于肠道组织,并对组织渗透性造成不利影响,大量异硫氰酸-葡聚糖(FITC-Dextran)标记物能够穿透肠道组织,也预示着肠道组织渗透性的增大。6.番茄防御反应对烟粉虱种群抑制效果评价球孢白僵菌对番茄的诱导性防御除了造成烟粉虱发育延长以外还会对粉虱取食、繁殖、抗病力造成不利影响。随机选择性试验表明,烟粉虱成虫偏好取食未接菌的番茄植株,当接菌孢子浓度分别为1×108个/mL、1×107个/mL和1×104个/mL时,处理组叶片上产卵数为7.25粒、45.50粒和16.25粒,远低于未接菌植物。利用植物萃取物进行选择性评价,粉虱明显偏好选择对照植物的萃取物(80.5%)。此外,由于受到植物防御能力的胁迫,粉虱种群对昆虫病原真菌的抗病力显着下降,球孢白僵菌对正常粉虱虫群的LC50为3.81×107个/mL,而受到植物防御胁迫后,粉虱种群LC50仅为1.55×107个/mL。这种利用外源昆虫致病微生物介导植物宿主共同防控农林害虫的模式往往具有生长迅速、抗节肢动物危害等优势,相比于未接种的植株,真菌定殖的植株更具生存竞争力,能够破坏昆虫消化系统,对害虫种群生长繁殖产生抑制效果,这也使得植物内生菌群在植物宿主-农业害虫生态系统中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生态作用。

张坤[9](2019)在《生物炭异质性及其纳米结构的环境风险》文中提出生物炭是一种具有多级结构的环境功能材料,可以作为环境友好型土壤添加剂,在改良土壤性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固定环境污染物、固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作为一种外源土壤添加剂,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风险必须得到重视,但相关研究开展的比较少。另外,生物炭纳米颗粒是生物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仍比较匮乏。本文综述了生物炭纳米颗粒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生物炭从制备过程到应用过程中环境风险及其产生机制,发现了生物炭不同尺寸颗粒在形貌、粒径、元素组成、反应性和毒性上的差异需要深入研究,生物炭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及其风险,特别是对植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仍不清楚。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1)采用水稻秸秆和木屑两种生物质作为原料,经过不同温度的限氧裂解得到了一系列生物炭,通过超声分散-静置的方式分离了不同悬浮性的颗粒,并进一步通过电荷调控的方法得到了生物炭纳米颗粒;(2)对上述不同粒径生物炭颗粒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对比了它们的吸附性能、反应性和毒性;(3)以水稻、番茄和芦苇为模式植物,采用水培实验观察了生物炭纳米颗粒对三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的致毒原因;(4)以水稻为对象,采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物炭纳米颗粒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本论文提出生物炭纳米颗粒的毒性可能也是生物炭环境风险的重要来源,为生物炭纳米颗粒的毒性效应评价和生物炭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论文的主要创新性结果如下:(1)探明了不同粒径的生物炭颗粒从形貌和元素组成,到吸附性能、反应性和毒性等方面的特征。利用生物炭颗粒的不同悬浮性收集了生物炭沉积型颗粒,生物炭悬浮性颗粒与生物炭可溶性组分与超细颗粒。发现低温生物炭主要由脂肪碳为主的的沉积型组分和芳香碳为主的悬浮型组分组成,而高温生物炭由芳香碳为主的沉积型组分和脂肪碳为主的悬浮型组分组成;发现高温生物炭的反应性主要来源于其沉积型颗粒;高温生物炭可溶性组分与超细颗粒对发光细菌的半数光抑制最大浓度值(EC50)为707 mg/L,而低温生物炭该组分为80.7 mg/L,前者是后者的的7.7倍,后者毒性更强。(2)发现了芳构化生物炭吸附可离子化有机物的新型机制——多重π键配合下极化辅助的氢键作用(π-PAHB)。水分子能够以环状椅型水蔟的方式与芳构化表面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作为质子受体,以氢键作用的方式提升7种可离子化有机物的吸附系数Kd,提升百分比为12.6%-26.9%;由于孔结构的重新打开和芳构化程度的提升,pH为1-13时,高温生物炭沉积型颗粒对苯酚的吸附量比原始生物炭提升29.0%-55.2%。(3)利用颗粒间电荷调控的方式优化了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明确了其在原始生物炭中的质量分数。通过pH调控生物炭超细颗粒间的电荷,使其发生分散——团聚——分散的行为,进一步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了生物炭纳米颗粒,发现了生物炭纳米颗粒在原始生物炭上的质量分数为4.38%-6.61%,粒径范围为21.64-55.85 nm,并且随着生物炭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发现高木质素含量和高温生物炭的纳米颗粒表面存在大量酚类基团;(4)发现了生物炭纳米颗粒对芦苇生长表现出抑制效应,主要原因是生物炭纳米颗粒表面酚类基团的生物抑制效应和对根系表皮开孔的堵塞效应。木屑生物炭纳米颗粒和高温水稻秸秆生物炭纳米颗粒对芦苇生长表现出抑制效应,对芦苇生物量的降低比率为38.7%-42.4%,主要致毒原因是生物炭纳米颗粒表面酚类基团的生物抑制效应和对根系表皮开孔的堵塞效应。(5)发现了低温/高温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水稻代谢的影响机制。发现低温生物炭纳米颗粒降低了水稻的分蘖能力,从低温生物炭纳米颗粒处理组中共筛选到58个代谢差异物,主要表现为水稻氨基糖核苷酸糖代谢的激活,嘧啶代谢和黄酮与黄酮醇合成的抑制;发现高温生物炭纳米颗粒降低了水稻枯叶/活叶的比例,从高温生物炭纳米颗粒处理组中共筛选到36个代谢差异物,主要涉及水稻烟酸烟酰胺代谢,色氨酸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的激活。

孙菡[10](2019)在《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番茄是我国北方设施栽培的重要蔬菜,在冷凉季节由于保温而通风量降低,导致温室内CO2浓度不足,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如能将秸秆在日光温室内阴燃,释放CO2,既可一定程度补充密闭温室的CO2浓度不足,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新途径。本试验在日光温室内设置相对密闭小区,分别为对照CK和不同CO2浓度处理的T1、T2、T3和T4。将玉米秸秆粉碎制成棒状,在小区内阴燃释放CO2,研究不同CO2浓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取得如下结果。(1)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均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其中T3处理(1000μmol/mol)效果最佳。与对照CK相比,植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21.84%、10.43%;番茄第一穗花开花时间提前4.27天;第一花序节位降低1.2个节点;植株根、茎、叶的干重分别增加47.55%、18.58%、22.11%;植物根、茎、叶的鲜重分别增加38.08%、19.88%、23.97%。(2)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明显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1000μmol/mol)的单株产量和累计产量分别增加53.67%和30.99%;番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67.31%、31.48%、34.87%和18.3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1.30%,糖酸比值为对照的2.52倍;在感官品质评分过程和电子舌仪器分析中,T3处理的番茄在偏爱度、外观、香气、甜度和质感上评分值均最高。所以在日光温室内增施新型CO2气肥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当小区内CO2浓度达到1000μmol/mol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最佳的CO2浓度为1000μmol/mol;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二、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害(论文提纲范文)

(1)周博士考察拾零(一百二十) 引进荷兰大规模连栋玻璃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工艺与设备配置——供热首部(论文提纲范文)

供热首部组成
气路系统
    天然气供气系统及设备组成
        气源及其调压设备
        炉前天然气供气系统
    烟气系统及其配套设备
        锅炉炉内压力控制系统
        烟气回燃
水路系统
    锅炉冷水系统
    热水循环系统
        储热罐
        热水分配

(2)生物炭改善大棚番茄水肥利用的效果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3.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3.3 生物炭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1.3.4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概况与试验设计
        2.1.1 大棚试验地概况
        2.1.2 大棚试验设计
        2.1.3 温室盆栽试验概况
        2.1.4 温室盆栽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2.2.1 大棚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2.2.2 温室盆栽番茄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3.1.1 生物炭对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3.1.2 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3.1.3 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3.2 生物炭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1 大棚土壤含水量
        3.2.2 盆栽番茄土壤含水量
    3.3 生物炭对土壤pH值的影响
    3.4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3.4.1 生物炭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4.2 生物炭对土壤速效氮分布的影响
    3.5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生物炭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4.1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1 生物炭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1.2 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1.3 生物炭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1.4 生物炭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2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生物炭对番茄生理状况的影响
    5.1 生物炭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5.1.1 生物炭对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5.1.2 生物炭对番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
    5.2 生物炭对植物水分状况的影响
    5.3 生物炭对叶片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5.4 生物炭对叶片ABA和木质部汁液ABA与 pH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生物炭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6.1 生物炭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6.1.1 生物炭对番茄根系的影响
        6.1.2 生物炭对番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6.1.3 生物炭对番茄干物质的影响
    6.2 生物炭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6.3 生物炭对番茄养分吸收的影响
        6.3.1 生物炭对全氮吸收量的影响
        6.3.2 生物炭对全磷吸收量的影响
        6.3.3 生物炭对全钾吸收量的影响
    6.4 生物炭对番茄产量、水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生物炭提高番茄水肥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及综合效益评价
    7.1 基于土壤-植物参数的主成分分析(PCA)
    7.2 生物炭提高番茄水肥利用率及作用机制
    7.3 生物炭和氮肥对番茄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7.4 多维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最佳施肥组合
    7.5 讨论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4)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1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
        1.1.2 兰州百合产业面临的问题
    1.2 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1.2.1 连作障碍的危害
        1.2.2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1.2.3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1.3 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2.2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2.1 兰州百合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测定
        2.2.2 兰州百合植株根系生理指标测定
        2.2.3 土样的采集与测定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的影响
        3.1.2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植株综合生长指标的影响
        3.1.3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根系活力的影响
        3.1.4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产量的影响
    3.2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3.3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5 其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历

(5)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阿特拉津的残留危害及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1.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及除草机理
        1.1.2 阿特拉津的使用、残留及其危害
        1.1.3 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处理
        1.2.1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
        1.2.2 影响堆肥腐熟的理化因素及其腐熟程度评价的研究进展
    1.3 生物有机肥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生物有机肥的概念
        1.3.2 生物有机肥的作用
        1.3.3 生物有机肥的应用现状
    1.4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技术概述
        1.4.1 植物非生物胁迫概述
        1.4.2 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1.4 培养液
    2.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研究
        2.2.1 牛粪高温堆肥试验设置
        2.2.2 堆肥物料理化性质的测定
    2.3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2.3.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3.2 光谱学测定样品液的制备
        2.3.3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2.3.4 荧光光谱的测定
    2.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的研究
        2.4.1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与配方优化
        2.4.2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的测定
    2.5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效果的研究
        2.5.1 大豆苗期盆栽试验
        2.5.2 大豆幼苗表型及根、叶片亚微结构的观察
        2.5.3 大豆幼苗及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
        2.5.4 生长指标的测定
        2.5.5 大豆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2.5.6 大豆幼苗叶片光谱学特性的测定
    2.6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大豆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特性的研究
        2.6.1 大豆幼苗叶片总RNA提取
        2.6.2 转录组测序
        2.6.3 序列统计分析
        2.6.4 功能注释分析
        2.6.5 表达差异分析
        2.6.6 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
        3.1.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1.2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3.1.3 堆肥过程中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变化
        3.1.4 堆肥过程中挥发性固体物质和灰分的变化
        3.1.5 堆肥过程中C/N的变化
        3.1.6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3.1.7 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类物质光密度E465/E665值的变化
        3.1.8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碳的变化
        3.1.9 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的变化
        3.1.10 腐熟指标相关性分析
    3.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3.2.1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
        3.2.2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荧光光谱特性
        3.2.3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特性
        3.2.4 光谱参数多元统计分析
    3.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
        3.3.1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的单因素试验
        3.3.2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的D-优化混料设计试验
        3.3.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成分的相互作用对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影响
        3.3.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最优配方的优化与验证
        3.3.5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3.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效果
        3.4.1 大豆幼苗生长特性的变化
        3.4.2 大豆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3.4.3 大豆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3.4.4 大豆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4.5 大豆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4.6 大豆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4.7 大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4.8 大豆叶片光谱学特性的变化
        3.4.9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大豆幼苗盆栽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3.5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大豆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特性
        3.5.1 测序数据质量统计
        3.5.2 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3.5.3 基因表达量分析
        3.5.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5.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3.5.6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富集分析
        3.5.7 差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3.5.8 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4 讨论
    4.1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
    4.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4.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
    4.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大豆幼苗对阿特拉津胁迫的生理响应
    4.5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概述
    1.2 虾青素(Astaxanthin)
        1.2.1 虾青素分子结构
        1.2.2 虾青素着色与抗氧化功能
        1.2.3 虾青素用途和对生物体的益处
        1.2.3.1 虾青素对水生动物的有益效应
        1.2.3.2 虾青素对人类疾病预防和改善效益
        1.2.4 虾青素的安全性
        1.2.5 虾青素来源
    1.3 雨生红球藻
        1.3.1 雨生红球藻介绍
        1.3.2 雨生红球藻形态及生长周期
        1.3.3 增加雨生红球藻虾青素产量的方式
        1.3.2.1 雨生红球藻藻株
        1.3.2.2 雨生红球藻培养及虾青素诱导条件
        1.3.4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途径
        1.3.5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合成调控机制
        1.3.6 活性氧物质和植物激素调节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研究进展
    1.4 等离子体概述
        1.4.1 等离子体定义
        1.4.2 等离子体分类
        1.4.3 低温等离子体概述
        1.4.3.1 低温等离子体概念
        1.4.3.2 低温等离子体源
        1.4.3.3 低温等离子体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效应
        1.4.4 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研究
        1.4.4.1 低温等离子体在农业食品方面的应用研究
        1.4.4.2 低温等离子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1.5 低温等离子体引起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及生物学效应
        1.5.1 低温等离子体引起生物体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1.5.2 低温等离子体引起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
    1.6 低温等离子体引起的刺激效应
        1.6.1 刺激效应
        1.6.2 低温等离子体引起刺激效应的研究现状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雨生红球藻藻株
    2.2 雨生红球藻培养及保存
    2.3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诱导条件
    2.4 雨生红球藻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
    2.5 雨生红球藻细胞形态观察
    2.6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2.6.1 基因组DNA提取
        2.6.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实验引物及PCR反应
    2.7 光合作用系统Ⅱ叶绿素荧光测定
    2.8 雨生红球藻细胞数量、生物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2.9 活性氧(ROS)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9.1 活性氧测定
        2.9.2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0 类胡萝卜素的液相色谱分析
    2.11 脂质提取及分析
    2.12 雨生红球藻体内植物激素独脚金内脂和脱落酸测定
    2.13 转录组测序的样品准备、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
        2.13.1 样品准备
        2.13.2 RNA提取
        2.13.3 RNA定量和鉴定
        2.13.4 文库构建及测序
    2.14 RNA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2.14.1 RNA反转录实验
        2.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5 酵母细胞培养及生长
    2.16 实验装置与等离子体处理
    2.17 克隆存活实验
    2.18 拉曼显微光谱测量
    2.19 抗氧化酶活性实验
    2.20 流式细胞分析
        2.20.1 流式细胞分析所用试剂
        2.20.2 流式细胞分析的实验步骤
    2.21 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及蛋白质印迹(WB)实验
        2.21.1 所用抗体及其相应的稀释倍数
        2.21.2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2.21.3 免疫沉淀(IP)和蛋白质印迹(WB)实验步骤
    2.22 软X射线纳米CT实验
    2.23 数据分析与作图
第三章 强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高产虾青素的机制分析
    3.1 概述
    3.2 结果
        3.2.1 RNA测序和组装的质量评估
        3.2.2 WT和M3藻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3 光合作用、碳固定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3.2.4 色素组成比较
        3.2.5 光合作用活性的比较
        3.2.6 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3.2.7 虾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及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积累
    4.1 概述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低温等离子体促进虾青素的生长、生物量和虾青素的积累
        4.2.2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雨生红球藻体内ROS积累和抑制光合作用过程
        4.2.3 比较转录组分析及光合作用和呼吸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4 低温等离子体调控植物激素合成、运输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
        4.2.5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雨生红球藻体内独脚金内酯(SLs)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减少
    4.3 小结
第五章 低温等离子体氧化胁迫作用初探
    5.1 概述
    5.2 结果和讨论
        5.2.1 低温等离子体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的氧化胁迫作用
        5.2.2 雨生红球藻在低温等离子体氧化胁迫作用下发生不同效应
        5.2.3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酵母细胞的氧化应激
        5.2.4 低温等离子体对酵母不同氧化胁迫导致不同应激和死亡方式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三种功能植物对苹果园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功能植物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研究现状
        1.1.1 保护性生物控制在生态调控中的作用
        1.1.2 生境管理在生态调控中的作用
        1.1.3 功能植物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作用
        1.1.4 功能植物在果园生态调控中的应用
    1.2 铷元素标记技术在昆虫生态学中的应用
        1.2.1 铷元素标记在害虫转移扩散过程中的应用
        1.2.2 铷元素标记在天敌转移扩散过程中的应用
        1.2.3 铷元素标记在昆虫配偶竞争过程中的应用
    1.3 植物挥发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1.3.1 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1.3.2 植物挥发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3 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影响
        1.3.4 植物挥发物对天敌行为的影响
        1.3.5 植物挥发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4 绣线菊蚜研究现状
        1.4.1 绣线菊蚜概述
        1.4.2 绣线菊蚜的防治现状
    1.5 本论文中的三种功能植物概述
        1.5.1 二月兰
        1.5.2 蛇床草
        1.5.3 金盏菊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功能植物对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绣线菊蚜及天敌调查
        2.1.4 自然天敌对绣线菊蚜生物控制的定量分析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功能植物上捕食性天敌的组成
        2.2.2 主要捕食性天敌在三种功能植物上的发生动态
        2.2.3 功能植物种植区苹果树上捕食性天敌的组成
        2.2.4 功能植物种植区苹果树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
        2.2.5 绣线菊蚜在不同功能植物种植区苹果树上的发生动态
        2.2.6 苹果树上捕食性天敌与绣线菊蚜种群的相关性
        2.2.7 功能植物对绣线菊蚜生物控制的定量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主要捕食性天敌在蛇床草与苹果树之间的转移扩散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
        3.1.2 供试虫源
        3.1.3 试验主要试剂
        3.1.4 试验主要仪器
        3.1.5 试验方法
        3.1.6 样品处理
        3.1.7 铷元素含量测定
        3.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b在蛇床草-胡萝卜微管蚜-异色瓢虫食物链中的变化
        3.2.2 异色瓢虫体表喷施RbCl溶液对其体内Rb含量的影响
        3.2.3 Rb在蛇床草-胡萝卜微管蚜-异色瓢虫食物链中的传递
        3.2.4 异色瓢虫成虫从蛇床草向苹果树的转移扩散
        3.2.5 中华通草蛉成虫从蛇床草向苹果树的转移扩散
    3.3 讨论
第四章 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偏好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虫态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4.2.2 不同虫态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寻找效应
        4.2.3 异色瓢虫成虫取食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干扰反应
        4.2.4 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选择偏好
    4.3 讨论
第五章 蛇床草吸引异色瓢虫的化学信息机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植物
        5.1.2 供试昆虫
        5.1.3 试验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1.5 试验方法
        5.1.6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异色瓢虫成虫对蛇床草健康植株和蚜虫危害植株的嗅觉行为选择
        5.2.2 活性物质的筛选与鉴定
        5.2.3 异色瓢虫成虫对活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验证
        5.2.4 活性物质对异色瓢虫的田间诱集效果
    5.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功能植物对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作用
        6.1.2 主要捕食性天敌在蛇床草和苹果树之间的转移扩散
        6.1.3 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偏好
        6.1.4 蛇床草吸引异色瓢虫的化学信息机制
    6.2 全文总结
    6.3 创新点
    6.4 展望
        6.4.1 功能植物组合
        6.4.2 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组合
        6.4.3 功能植物的其它功能研究
        6.4.4 活性物质的混配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球孢白僵菌的主要侵染机理
    2.植物内生菌与昆虫病原真菌
        2.1 植物内生菌
        2.2 植物内生菌的分类
        2.3 昆虫病原真菌与植物内生真菌
    3.植物对内生真菌的识别与启动
        3.1 植物的识别模式
        3.2 植物防御的启动
        3.3 植物对内生真菌的识别
        3.4 内生真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激活
        3.5 内生真菌诱导后植物防御的响应
        3.6 植物防御反应的持续
    4.植物内生真菌促进植物提升抗虫特性
        4.1 植物内生真菌参与植物抗虫机理
        4.2 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4.3 改变植物代谢组分
        4.4 内生真菌对植物防御蛋白的影响
        4.5 内生真菌参与植物间接调控
        4.6 内生真菌促进植物激素调控
    5.问题与展望
引言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球孢白僵菌在番茄体内定殖规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接菌时间下球孢白僵菌在番茄体内定殖率
        2.2 球孢白僵菌在番茄体内分布情况
        2.3 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防御途径研究
    第一节 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防御途径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番茄防御基因的影响
        2.2 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番茄代谢产物影响
    第二节 番茄酚类代谢产物功能验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酚类物质对番茄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 番茄叶片酚类物质染色观察
    3.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防御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取食球孢白僵菌定殖的番茄对其生长发育影响
        2.2 烟粉虱取食接菌植物后虫体带菌检测
        2.3 番茄突变体对烟粉虱发育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消化能力的抑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消化相关基因表达模式
        2.2 烟粉虱肠道消化酶活性评价
        2.3 烟粉虱主要营养指标测定
    3.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烟粉虱取食接菌植物对其肠道损伤评估
    第一节 取食接菌植物对烟粉虱肠道组织及解毒代谢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肠道组织病理观察
        2.2 烟粉虱Ca~(2+)、ROS含量检测
        2.3 烟粉虱解毒代谢基因表达模式
    第二节 取食接菌植物对烟粉虱肠道细胞的损伤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肠道细胞活力评价
        2.2 烟粉虱肠道细胞凋亡检测
        2.3 烟粉虱肠道组织免疫荧光标记
        2.4 烟粉虱组织渗透性观察
    3.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番茄防御反应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对番茄植株的选择性评价
        2.2 番茄防御反应对烟粉虱繁殖力的影响
        2.3 番茄诱导性防御对烟粉虱抗病力影响
    3.小结与讨论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主要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生物炭异质性及其纳米结构的环境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生物炭的多级结构异质性与环境风险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生物炭的多级结构异质性
    1.3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制备收集方法
    1.4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
        1.4.1 迁移性
        1.4.2 对营养元素流失的影响
        1.4.3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5 生物炭的环境风险研究进展
        1.5.1 生物炭在制备过程中有毒物质的生成和积累
        1.5.2 生物炭在应用过程中的风险
    1.6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生物炭异质结构的特征和环境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生物炭样品的制备
        2.1.3 生物炭不同组分的分离和收集
        2.1.4 生物炭不同组分的结构表征
        2.1.5 可溶性组分和超细颗粒的分子组成解析
        2.1.6 生物炭样品的反应性测试
        2.1.7 生物炭可溶性组分和超细颗粒的毒性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生物炭不同组分的质量分数
        2.2.2 生物炭异质结构的形貌和粒径观测
        2.2.3 生物炭异质结构的元素组成分析
        2.2.4 生物炭异质结构的反应性测试
        2.2.5 生物炭可溶性组分和超细颗粒对发光细菌的毒性评价
        2.2.6 生物炭不同尺寸颗粒可能的环境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芳构化生物炭对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2 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
        3.1.3 吸附实验的设置
        3.1.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分子构型优化
        3.1.5 数据拟合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生物炭的结构特征
        3.2.2 生物炭对IOPs的吸附速率
        3.2.3 芳构化生物炭对IOPs的等温吸附曲线
        3.2.4 pH对生物炭吸附IOPs的影响
        3.2.5 芳构化生物炭与可离子化有机物的分子相互作用机制
        3.2.6 生物炭沉积型颗粒对苯酚的吸附
    3.3 小结
第4章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和结构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1.2 生物炭等电点的确定
        4.1.3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收集
        4.1.4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制备收集
        4.2.2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尺寸和形貌特征
        4.2.3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
        4.2.4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表面基团构成
    4.3 小结
第5章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1.2 生物炭纳米颗粒溶液及植物营养基质的配制
        5.1.3 植物种子在生物炭纳米颗粒中的暴露实验
        5.1.4 植物幼苗根系在生物炭纳米颗粒中的暴露实验
        5.1.5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荧光定量方法
        5.1.6 植物根组织的电镜观察方法
        5.1.7 数据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水稻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5.2.2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水稻、番茄和芦苇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植物对生物炭纳米颗粒的摄取和吸附
        5.2.4 生物炭纳米颗粒在植物细胞内部的观察
    5.3 小结
第6章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6.1.2 水稻暴露实验
        6.1.3 代谢物的提取
        6.1.4 液-质联用对代谢物的检测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分蘖期水稻生长的影响
        6.2.2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水稻分蘖和叶片枯萎的影响
        6.2.3 生物炭纳米颗粒胁迫下水稻叶片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6.2.4 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生物炭异质结构的特征和环境效应
        7.1.2 芳构化生物炭对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机制
        7.1.3 生物炭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和结构特征
        7.1.4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7.1.5 生物炭纳米颗粒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参加会议和获奖情况

(10)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CO_2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1 CO_2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1.2 CO_2 对植物水分蒸腾作用及利用率的影响
        1.1.3 CO_2 对植物光呼吸影响
        1.1.4 CO_2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1.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
        1.2.1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浓度
        1.2.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进展
        1.2.3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方法及优缺点
    1.3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1.3.1 秸秆资源的燃料化利用
        1.3.2 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1.3.3 秸秆资源的肥料化利用
        1.3.4 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利用
        1.3.5 秸秆资源的基料化利用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日光温室内新型CO_2肥料
        2.1.2 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监测
    2.2 试验设计
    2.3 日光温室的管理
        2.3.1 植株管理
        2.3.2 水肥管理
    2.4 植株及果实生长量的测量方法
        2.4.1 植株株高测量方法
        2.4.2 植株茎粗测量方法
        2.4.3 植株干、鲜重的测量方法
        2.4.4 果实直径的测量方法
        2.4.5 果实硬度的测量方法
        2.4.6 果实单株产量的测量方法
        2.4.7 果实累计产量的测量方法
        2.4.8 果实色差的测量方法
    2.5 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5.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5.2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2.5.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2.5.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2.5.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2.6 果实感官评价的测定方法
    2.7 果实风味的测定方法
        2.7.1 电子舌样品的预处理
        2.7.2 电子舌的传感器的活化
        2.7.3 番茄样品的测定
    2.8 温室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
    2.9 数据处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茎粗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开花时间和第一花序节位数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的平均单果重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直径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硬度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产量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单株产量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累计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比值的影响
        3.4.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的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色差的影响
    3.5 番茄果实感官鉴评
        3.5.1 感官鉴评
        3.5.2 电子舌与感官评价PCA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
        4.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影响的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害(论文参考文献)

  • [1]周博士考察拾零(一百二十) 引进荷兰大规模连栋玻璃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工艺与设备配置——供热首部[J]. 周长吉,富建鲁,张月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1(25)
  • [2]生物炭改善大棚番茄水肥利用的效果及机理[D]. 郭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兰州三线企业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研究(1964-1990)[D]. 方锦波. 兰州大学, 2021
  • [4]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D]. 张立彭.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5]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D]. 陈玉坤.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6]低温等离子体刺激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机制的研究[D]. 陈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三种功能植物对苹果园绣线菊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D]. 蔡志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抗性研究[D]. 卫秋阳. 西南大学, 2020
  • [9]生物炭异质性及其纳米结构的环境风险[D]. 张坤. 浙江大学, 2019(06)
  • [10]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孙菡.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受保护地番茄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危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