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娣[1](2021)在《“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生态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在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混合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有机结合,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线下线上有效课堂。结合本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改实际,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整合发展失调的原因,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王纲[2](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领域。大学生第二课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登上高校教育舞台,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承、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管理载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确,其理论基础、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实践性、灵活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角色。人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是复杂因素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对其结果的评价是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如何对人的思想、品格、素质等隐性特质的评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外在测评判断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解决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和应用价值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而在当今信息和数据的时代,社会和学生对评价有了更多的述求和期待,如同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位科学家以追求和证实因果关系为毕生志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也必须回答这一“百年树人”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要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导致的结果,必须从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入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思想内化与外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行为是思想外化的最直接表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行为的规律和特征,能直接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知、情、意、行”是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认知、情绪、意志最终都会通过行为进行表现,也只有行为才能真正被外界和自我感知和认识。综合以上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在思政教育评价的视角下,进行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研究,掌握新时期背景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形态、规律、影响等特征,探索行为研究用于思政教育评价及学生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重点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对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必须依靠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最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在把握学生第二课堂行为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论证行为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纷繁复杂,这是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中,人们难以涉足的原因之一。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为这一复杂现象的基础和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分析方法,符合了当今社会对论证的科学化、数据化、显性化思维方式的要求和期待,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引入到教育学、社会学研究的常用思路和方法领域。当然在当今数据为王的时代中,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绩效主义的倾向,使哲学、社会学界对以数据研究和归纳研究为方法的因果关系推导和评价体系多有批判,吸取这些批判研究的精华,注重理论论证和实验的严谨,以行为物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建立符合逻辑理论的数学模型和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本色,从而使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支撑。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分析上解决为什么行为研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章是在理论框架下对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形成适合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行为研究理论。第四章介绍建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框架,讨论行为研究的一般范式。第五章以实际案例和数据为基础介绍如何运用以上原理呈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行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第六章阐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政教育评价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工作机制。

覃潇婧[3](2020)在《“互联网+”时代艺术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体系创新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教育技术革新发生巨大转变,教学出现新常态,必然延伸出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态势。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调查目前学生课余时间英语学习情况: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如何?影响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平台相结合评价如何?有何更好的建议?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经验,提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体系创新举措。

魏晓红[4](2020)在《“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理论并探讨了在此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以期促进大学公共外语的教与学。

李想[5](2020)在《基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处于互联网的发展时代,网络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互联网+"环境下,颠覆了很多行业的经营理念以及运营方式,并且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渗透。所以,网络课堂跟大学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将传统的学校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本文进行分析基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李英,王亚楠[6](2020)在《“线上与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以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探索为重点进行阐述,文章结合当下疫情,以新疆师范大学学生英语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分析了线上线下新疆师范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介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要点,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路径,最后形成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相关思考,继而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有效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李芳[7](2020)在《新商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产生的新型课堂。在新商科背景下,探讨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的具体途径,既能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又有利于英语线上教学在抗疫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在解析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师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案例,对以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的英语智慧课堂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就智慧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英语智慧课堂的有效开展。

邱丽[8](2020)在《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汉语教学界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算丰富,而且未涉及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学习是汉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中高级学习者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给汉语词汇学习和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并提出能力的构成框架。在此基础上编制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考察中高级学习者对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现状。之后我们选取词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作为研究的个案,利用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取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笔记,描述中高级学习者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以及中级汉语学习者与高级汉语学习者在能力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总体来说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维度的认识程度最深,行为维度次之,监控维度的认识程度最低。其次,中级汉语学习者和高级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汇特点的认知、解决词汇学习问题、词汇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监控四个考察要素上呈现出显着差异性。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发现中级汉语学习者的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一致性高于高级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实施上,中级汉语学习者呈现策略使用单一化特点,高级汉语学习者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词汇学习的自我监控上,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能进行良好的监控,对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效果的监控侧重点则不一致。最后本研究进一步探究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来源,总结词汇学习自我监控的不足,分析语言水平和学习动机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并给出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

江映霞[9](2020)在《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界广为探讨的话题。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交际教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传入了中国。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者小短剧。这说明“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通过笔者实习和兼职教学期间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发现,迫于升学压力,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都流于形式,沦为简单的角色朗读,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到底是如何认识角色扮演法、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以及在运用角色扮演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成为了笔者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首先,收集并梳理文献后对角色扮演法进行概念界定,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类型以及操作步骤。其次,设计调查问卷、编制访谈提纲、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深入各个小学实施调研。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教师对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师在实施方面主要存在教学设计的意识不足、忽视学情分析、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过程不完善、运用水平低等问题。评价阶段的主要问题是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内容重视语言的运用,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评价方式单调,流于表面;评价标准较主观、随意等。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薄弱;教学评价与反思的频率少等问题。最后根据以上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的综合分析下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给热爱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下帮助和启发。首先,在加深对角色扮演法的认识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在优化对角色扮演法的设计方面,要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与能力,重视经验,关注学情;拓展课外资源,创编剧本;丰富教学准备,激发学习兴趣等等。再次,在提高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的水平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的类型;重视对学生表演的指导;增强师生交流,师生共演等。最后,在增强对角色扮演法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增强价值标准的科学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刘晶[10](2019)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文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然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并提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要求。“教师身份”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升高校教师身份认同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基于本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者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英语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有待加强、信息素养有待提高;高校英语教师面临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英语教师的工资待遇满意度较低;英语学科的地位在下降;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对科研缺乏积极的态度等等。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研究对三名不同类型的高校一线英语教师深入地开展叙事探究,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尝试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2)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校英语一线教师在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机遇和出路,旨在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启示。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身份理论,对主要来自半结构式访谈和反思日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存在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其中,共同特征体现在:(1)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过程都符合Steffy和Wolfe区分的教师成长阶段,新任教师——学徒教师——专业教师——专家教师,尽管阶段略有不同,但大致轨迹一致。2)他们都经历了从教学实践者向教师研究者的身份转变,而教师学习对这种转变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不同特征体现为:受各自学校文化环境、教授课程性质、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他们的专业身份发展体现出的独特性。(2)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体现了三种发展类型:1)“多重身份冲突”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前期研究对象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如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对其教师专业身份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及后期研究对象拥有教学实践者、教师研究者、梯队负责人、母亲等多重身份之间产生冲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身份的发展。2)“身份危机”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在新入职时期,研究对象对英语教学的热爱和投入建构了积极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随着学校改革政策给研究对象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导致其逐渐丧失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但是,研究对象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如国内访学、考博等方式来积极构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3)“身份重构”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地专业学习,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得了高校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当专业发展遇到瓶颈时,研究对象能够及时寻找专业发展的新出路,对原来的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进行解构,并重新构建新的教师专业身份,即转型为对外汉语教师。(3)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1)个人因素,体现为:教师反思、教师情感、教师能动性、教师学习、教师知识和教学实践等;2)社会文化因素体现为:学校改革政策、学校文化、教师收入和家庭因素以及关键事件、导师影响等等。(4)受到学校改革政策的影响,研究对象的理想身份基本等同于他们的应当身份,这表明满足学校改革政策的期待变成了教师理想的职业生涯状态,这往往导致教师失去了身份协商的自由。最后,研究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构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旨在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提供建议和启示。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视角下Davies和Harre的身份定位理论、Wenger的身份形成理论,以及心理学视角下的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及特征、专业身份发展的类型和对教师专业身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建构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师身份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主题。同时,本研究可为我国教育部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引起学界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关注;促进高校英语教师对专业身份认同的认识,促使他们反思教学、科研,合理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对高校反思和引导各自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生态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重要性
2.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生态失衡现状分析
3.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课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研究成果概览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2.5 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
    1.3 概念的厘清
        1.3.1 高校第二课堂
        1.3.2 高校第二课堂学生行为
        1.3.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建构
    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点
        2.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下的行为本质
        2.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的行为意义
        2.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下行为与思想关系
        2.1.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行为理论
    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支点
        2.2.1 心理学关于行为研究的理论支撑
        2.2.2 教育学关于第二课堂的核心理论
    2.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切入点
        2.3.1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理论
        2.3.2 新时代第二课堂建设的政策及其思想
        2.3.3 网络与信息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
        2.3.4 定性定量的教育研究相关理论
第三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
    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3.1.1 行为产生发展机制
        3.1.2 影响行为的因素
        3.1.3 行为影响的因素
    3.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形态
        3.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发展
        3.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现实形态的原因
    3.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评价
        3.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评价的现状
        3.3.2 第二课堂评价现状的原因
第四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方法论
    4.1 研究的理论框架
        4.1.1 量化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4.1.2 行为的统计物理研究
        4.1.3 因果关系的误区
    4.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描述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4.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过程描述数据
        4.2.2 学生成长发展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4.3 行为研究设计
        4.3.1 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
        4.3.2 学生行为的数据记录采集
        4.3.3 学生行为数据的求证与评价
    4.4 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借鉴与对比
第五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实践案例
    5.1 案例数据概况
        5.1.1 行为数据的基本情况
        5.1.2 学业成绩基本情况
        5.1.3 毕业去向
        5.1.4 职业发展状态
        5.1.5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
    5.2 案例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
        5.2.1 行为状况统计学分析
        5.2.2 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分析
        5.2.3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数据研究
第六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用
    6.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价值
        6.1.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观测价值
        6.1.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判断价值
        6.1.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预测价值
    6.2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导思想
        6.2.1 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
        6.2.2 巩固增强获得感的内容创新理念
        6.2.3 强化信息技术同步的形式创新理念
    6.3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
        6.3.1 精准教育原则
        6.3.2 数据研究原则
        6.3.3 评价反馈原则
        6.3.4 行为评价思想的反思
    6.4 基于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6.4.1 第二课堂组织工作机制
        6.4.2 第二课堂过程管理机制
        6.4.3 第二课堂评价导向机制
        6.4.4 第二课堂支持保障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互联网+”时代艺术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体系创新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新常态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普及化
    (二)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
    (三)教学评价弹性化人性化
三、“互联网+”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现状调查
    (一)学生课余时间英语学习情况
    (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三)影响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因素
    (四)第二课堂线上活动评价情况
四、艺术院校多元第二课堂创新模式探究
    (一)建立运行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二)创新活动形式,有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三)建设大学英语资源库,构建第二课堂移动学习内容体系
    (四)组成教师团队指导,激发师生参与度
五、结语

(4)“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理念在国内的萌芽与发展
2“互联网+”理念与大学英语教育的结合
3“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1慕课: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
    3.2微课
    3.3翻转课堂教学
    3.4微信、QQ等社交平台和学习平台的合理运用
4“互联网+”提高了对大学师生的要求
5结束语

(5)基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新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涵
二、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特色
四、基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
五、结语

(6)“线上与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及其重要性
    1. 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2.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应用的重要性。
二、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要点探讨
    1. 突破时间地点制约。
    2. 更新教学模式。
    3. 引导甄别教学资源。
    4. 寻找全新的教学切入点。
三、本校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路径
    1. 课前教学活动。
    2. 课堂教学活动。
    3. 课后教学活动。
四、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相关思考
    1. 通过在线资源,形成双线教学。
    2. 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水平。
    3. 引进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五、结语

(7)新商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商科时代下的智慧课堂
    (一)新商科时代背景
    (二)智慧教育和智慧课堂
    (三)高职英语智慧教学
二、新商科高职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现状
    (一)高职学生对智慧教学课堂持肯定态度
    (二)高职英语教师支持智慧课堂改革
三、融合新商科的英语智慧课堂构建
    (一)基于新商科人才需求
    (二)基于新商科教学资源
    (三)基于新商科智慧教学环境
    (四)基于新商科英语教学模式
四、反思
    (一)提高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丰富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三)完善智慧课堂教学管理和测评
五、结语

(8)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1.2.2 语言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1.3 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构成
        1.3.1 词汇自主学习认知
        1.3.2 词汇学习行为和词汇学习监控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2.1 问卷编制与实施
        2.1.1 问卷编制
        2.1.2 问卷实施
        2.1.3 信度与效度检测
    2.2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性分析
        2.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2.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2.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2.3.1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维度对比分析
        2.3.2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行为维度对比分析
        2.3.3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监控维度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案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与实施
    3.2 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3.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3.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3.3 词汇学习策略实施的分析
        3.3.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统计及具体分析
        3.3.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统计及具体分析
    3.4 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的分析
        3.4.1 中级汉语学习者A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分析
        3.4.2 高级汉语学习者D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分析
    3.5 个案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3.5.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3.5.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3.5.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5.4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关于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来源
        4.1.1 教师引导
        4.1.2 学习者自身因素
    4.2 关于学习者词汇学习自我监控的不足
        4.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效果监控的维度有待完善
        4.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自我监控的归因意识有待加强
        4.2.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缺乏对词汇学习策略有效性的自我监控
    4.3 关于语言水平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4.4 关于学习动机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4.5 研究结论与培养建议
        4.5.1 研究结论
        4.5.2 培养建议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后记

(9)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1.1.2 角色扮演法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
        1.1.3 角色扮演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关于角色扮演法概念的研究
        1.3.2 关于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研究
        1.3.3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法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理性分析与理论基础
    2.1 角色扮演法的概念、类型、运用价值、实施步骤
        2.1.1 角色扮演法的概念
        2.1.2 角色扮演法的类型
        2.1.3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价值
        2.1.4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步骤
    2.2 角色扮演法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
        2.2.3 经验之塔理论
第3章 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设计
    3.1 问卷调查设计
        3.1.1 问卷调查目的
        3.1.2 问卷调查对象
        3.1.3 问卷调查指标
    3.2 访谈设计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提纲
        3.2.4 访谈实施
    3.3 课堂观察设计
        3.3.1 课堂观察目的
        3.3.2 课堂观察对象
        3.3.3 课堂观察量表
        3.3.4 课堂观察的实施
第4章 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结果分析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4.1.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4.2 访谈结果分析
        4.2.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4.3.1 《Good friends》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4.3.2 《Little animals》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4.3.3 课堂观察小结
第5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存在的问题
        5.1.1 教师认识方面的问题
        5.1.2 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
        5.1.3 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5.1.4 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5.2 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教师方面的原因
        5.2.2 学校方面的原因
        5.2.3 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6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改进建议
    6.1 加深对角色扮演法的认识
    6.2 优化对角色扮演法的设计
        6.2.1 重视学习经验,关注学情
        6.2.2 拓展课外资源,创编剧本
        6.2.3 开拓教学用具,丰富教学准备
    6.3 提高对角色扮演法的运用水平
        6.3.1 开设英语拓展课,增加教学次数
        6.3.2 灵活运用类型,增加学生自主性
        6.3.3 重视对表演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6.3.4 师生共演,增强师生交流
    6.4 增强对角色扮演法的评价
        6.4.1 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学生的主体性
        6.4.2 注重评价方式的丰富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
        6.4.3 增强价值标准的科学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B 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 F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 G 教学实施片段一
附录 H 教学实施片段二
致谢
附件

(10)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1.1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1.3 教师身份认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身份的源起
    2.3 身份的定义
    2.4 教师身份的定义
        2.4.1 教师身份
        2.4.2 教师专业身份
    2.5 英语教师身份的定义
        2.5.1 英语教师身份
        2.5.2 工作定义
    2.6 教师身份的国内外研究
        2.6.1 理论视角
        2.6.2 研究主题
        2.6.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2.6.4 国内外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
        3.2.1 身份定位理论
        3.2.2 身份的话语建构
        3.2.3 话语中的身份与实践中的身份
        3.2.4 Wenger的身份形成理论
    3.3 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
        3.3.1 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
        3.3.2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
        3.3.3 实现可能自我的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叙事探究与教师身份
        4.2.2 叙事探究的定义
    4.3 研究者的角色
    4.4 研究对象
        4.4.1 研究对象选择阶段一
        4.4.2 研究对象选择阶段二
    4.5 先导性研究
        4.5.1 先导性研究的设计
        4.5.2 先导性研究的实施
        4.5.3 先导性研究的启示
    4.6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4.6.1 数据收集
        4.6.2 数据分析
    4.7 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4.8 研究的伦理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
    5.1 引言
    5.2 张玲的身份发展叙事
        5.2.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2.2 英语学习者的身份发展
        5.2.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4 硕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5 博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6 国外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7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 李敏的身份发展叙事
        5.3.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3.2 英语学习者身份发展
        5.3.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4 国外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5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6 国内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7 访学结束后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 宋兰的身份发展叙事
        5.4.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4.2 英语学习者身份发展
        5.4.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4 硕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5 硕士留校后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6 博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7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引言
    6.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
        6.2.1 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者专业身份的发展过程
        6.2.2 高校英语教师研究者专业身份的发展过程
        6.2.3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过程
        6.2.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特征
    6.3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类型
        6.3.1 “多重身份冲突”型
        6.3.2 “身份危机”型
        6.3.3 “身份重构”型
    6.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影响因素
        6.4.1 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身份发展的个人因素
        6.4.2 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6.5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模型
        6.5.1 张玲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2 李敏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3 宋兰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引言
    7.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3 本研究的启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1 研究视角
        7.4.2 研究主题
    7.5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7.5.1 研究的局限性
        7.5.2 未来展望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之一
附录3 访谈内容节选一
附录4 访谈内容节选二
附录5 学生反馈资料
附录6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调查问卷截图

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生态构建[J]. 刘娣. 文教资料, 2021(18)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 王纲.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互联网+”时代艺术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体系创新探究[J]. 覃潇婧. 现代英语, 2020(24)
  • [4]“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A]. 魏晓红.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0), 2020
  • [5]基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 李想. 校园英语, 2020(36)
  • [6]“线上与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 李英,王亚楠. 校园英语, 2020(33)
  • [7]新商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 李芳.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20(06)
  • [8]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 邱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研究[D]. 江映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D]. 刘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维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