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兼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聪[1](2021)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以A银行江西省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高淑洁[2](2020)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在收获佳绩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风险,在宏观经济内外部环境更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整体呈现出低回报、高风险成本的特点。在中国银行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本实力持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债务水平飙升、信用质量恶化、息差缩小等一系列风险问题,加剧了信用风险的发生,这将严重影响其盈利水平和能力。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其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能力刻不待时,因此,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篇论文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现状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盈利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存在信用风险造成的不良贷款处置效率低等问题,同时面临金融科技产业兴起带来的业务冲击等挑战,接下来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与信用风险间关系,证明了信用风险与盈利水平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防控信用风险的发生、多方位多角度管理不良资产使其处置方式多元化、借助金融科技发展为传统金融发展助力蓄能等建议,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高效提升自身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其自身盈利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可持续地发展。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固有的风险,《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更是将信用风险管理推到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高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就不断与信用风险作斗争,在国家政府层面扶持下帮助消化的不良贷款累积有上万亿元,当前面对股份制改革深化、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利率市场化等多重挑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继续保持稳健可持续地发展态势,就要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防控信用风险的发生,同时重视不良资产的管理工作。鉴于信用风险自身有着累积性、非系统性的特征和潜在性、长期性、破坏性及控制艰巨性的特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就要更系统更全面,同时学会借助金融科技与时代大环境相融合,比如在当前金融科技时代,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学会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其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盈利水平。
李升[3](2020)在《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借鉴了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银监会于2006年启动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其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机构,不仅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而且对当地原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村镇银行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推广,虽然管理体系在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受资金实力不足的限制发展不够充分,其金融体系相对于国有银行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面对各类风险,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其中信贷风险是最为突出的。2017年中国银监会印发《村镇银行监管指引》,就信贷风险管理而言,提出优化风险防控环境以及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因此,作为村镇银行本身,要积极寻找自身信贷风险的原因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本文选择了一家成立时间较早,资产业务规模发展较快,相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HS村镇银行作为研究的对象,实地调研HS村镇银行在发展中的实际经营状况,利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其信贷业务现状、信贷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信贷风险流程中识别、评估、控制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得出有效的对策。首先要完善风险识别措施,包括: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企业信用体系范围;其次要细化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最后要提高风险控制效力,具体包括:创新信贷产品、探索信贷模式,优化组织体系、细分各层职责,提升风险预警、加强全方位监督,完善人力资源建设、营造风险管理文化。这些对策将给我国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从内部防控的角度提供一些新思路。
刘雯[4](2019)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DG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是山东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山东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战略部署,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更是重大挑战。在这一阶段中,山东省的整体经济结构会发生转变,这就要求银行业迅速做出应对,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兴市场行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山东省是工业大省、加工制造业大省,而东营市经济更是以制造业为主,DG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在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状况发生了变化:一是部分加工制造企业自身产能落后,开工率不足,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无力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而企业本身已有大量银行融资,无法从银行间获取新增融资,加之人力成本、财务成本走高,企业已无力偿还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造成银行出现违约风险;二是部分传统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升级,大量的对原有产能进行升级的项目上马,或是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导致企业自有资金紧张,或是选择从银行融资,支付利息费用,许多项目尚未投产,企业就因资金链断裂而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欠息违约;三是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改造后,或是由于对新产品市场分析不够充分,新产品无法达到预期盈利,或是对新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新产品的加工制造成本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导致新项目、新产品无法到达预期收益,甚至盈利为负,原有投资无法收回,公司资金链断裂,造成银行贷款违约;四是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银行会有选择性的退出部分企业,进行存量贷款移位管理(即压缩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污染严重企业等的贷款,投入新兴产业、其他大型优质企业中),对于本身已过度融资的企业,企业融资的银行家数众多,在银行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情况下,刚刚能够维持自身经营,一旦有一家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抽贷、断贷、压贷甚至是审批时效放缓,会导致其他银行跟风或观望,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违约。商业银行作为参与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前十年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也为经济快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呈现出“双升”态势,考虑到商业银行尚未纳入不良贷款范围的“剪刀差”贷款余额数字相对更加庞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与防范问题在实务中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DG银行的处境亦是如此。根据DG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区域特点以及自身的风险因素,本文从DG银行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判;二是要优化信贷的行业投向,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来完善自身的信贷策略,优化信贷区域配置;三是要加快推进DG银行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四是要完善银行内部保障制度,包括优化客户准入退出机制、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科学考核机制;五是要严把授信审批环节各类风险,严控评级授信与信贷业务审查审批风险,将押品价值认定落到实处、做实、做细项目贷款评审工作;六是要加大贷款管理工作力度,做好正常类贷款及潜在风险贷款管控工作;七是要妥善管理不良贷款,做好不良贷款日常管理工作,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进度。
陆岷峰,徐博欢[5](2018)在《金融信贷系统性风险与利益机会博弈研究》文中提出金融信贷风险是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信贷在金融信贷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激增,商业银行信贷的经营思路急需转型。博弈论原理在商业银行信贷中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金融信贷风险新的方式。商业银行和企业作为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在信贷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博弈。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信贷博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管理现状的研究,探讨金融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内在逻辑与传导机制,同时建立多种情形下银行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银行和企业在参与信贷活动时的决策,对预防金融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岗[6](2017)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位运行,2016年全球GDP增长率预计在3%左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4年、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7.3%、6.9%;2016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6.7%,近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已经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运转的“新常态”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需求不足、产能出现过剩,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常态,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和主体,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也在悄然的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较明显的是信贷资产的不良率和不良总额持续双升,商业银行业经营压力增大,甚至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率等监管指标已达到监管红线。同时大量企业违约,并最终破产或者“跑路”,已严重影响了当地金融环境稳定,并引起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和监管部门已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维稳政策,保障地方金融环境的稳定。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模式就是通过发放贷款赚取存贷利息差,信贷规模大小决定了利润的高低,因此信贷类资产在商业银行资产中占比最大。经济上行期掩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粗放、管理粗放的问题,到了经济下行期,问题凸显,这就是目前造成不良双升的主要因素。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金融和经济情况的稳定,加大对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迫在眉睫。当前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摒弃以前重业绩轻管理的经营方式。商业银行经过近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战略,才能有效把握新的机遇,应对当前的挑战。本文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是概述本文是在什么样的研究背景下进行的,探讨本文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简要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分别阐述国内外对于信贷风险防范的相关文献,本章末尾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成险概述和风险防范历程,包括基础概念、分类和特点的界定,为下一步阐述如何进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打下理论基础;随后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详细回顾了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情境下信贷风险防范发展状况。第三章为经济新常态情境对于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分析,阐述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因素,本章主旨在于揭示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后文解决问题做好铺垫,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信贷风险防范打下基础。第四章以某商业银行S分行信贷经营发展情况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深入阐述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第五章通过前一章对某商业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分析,现有风险防范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为有效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和遏制信贷风险的大量出现,本章意在从信贷制度、流程上入手完善商业银行在目前信贷风险防范上存在的不足,重点从微观层面建立一套理论可行与实践可操作的信贷业务流程,主要体现在信贷业务的客户准入、客户评级、客户授信及存续期业务风险防范,同时设计一套针对存量信贷业务的风险检测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依据发生的风险特征和预警信息,制定差别化的风险化解措施,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和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性的信贷风险防范流程和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实践和总结,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胡文勇[7](2017)在《商业银行授信审查中隐性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传统的以显性风险为主的风险评估模式已难以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要求,针对隐性风险"难以识别、难以评估、难以决策"的特征,本文提出商业银行识别、评估隐性风险的"五个做"原则,以及旨在防控隐性风险的授信决策"五个慎做"原则,以有效识别隐性风险,做出科学授信决策,提升风险管理绩效。
陈卓见[8](2016)在《民间金融风波下的温州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以温州A银行为例》文中认为在温州,民间金融异常活跃,银行金融推波助澜,社会经济实体能够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并借助融资杠杆投资于房地产、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暴利领域,最终产生风险。2011年开始,温州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经济实体不堪重负,企业主失联跑路,社会信用体系崩溃,不良贷款损失严重吞噬利润,温州银行业面临巨大的资产质量修复和金融生态稳定压力。因此,通过银行实例研究如何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减少不良资产损失等有效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论文介绍了不良资产定义和风险分类,阐述温州民间金融风险波及温州银行业,导致大量不良资产。在不同阶段和特定时期,银行业在自主清收、核销、债务重组、诉讼拍卖、批量转让等不同不良处置方式的选择和综合运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具体从温州A银行现状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不良处置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总结不良处置效益最大化经验。同时,针对温州A银行在处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在风险化解、创新处置、过程管理、团队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关简单建议,希望对他行在不良处置方面能体现实际参考价值。
闫智涛[9](2015)在《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受“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宁夏区内经济面临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下降,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开工不足的困难,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近50%;特别是传统出口商品下滑明显,金属镁、碳化硅、铝、铁合金降幅达40%-70%;全区工业增速呈逐月下滑态势,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日趋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为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对信贷风险内容、定义识别和度量以及流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国内外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重点列举;第三章对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开展情况、信贷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研究2011至2013三年期间内部审计对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业务检查发现的问题,对比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指出目前建行宁夏分行在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信贷流程规范操作、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结合建行宁夏分行实际,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的八条具体措施。
侯仁锋[10](2013)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为例》文中提出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在整个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资金运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当务之急。信贷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极端重要性。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信贷风险,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强信贷数据收集和利用,提高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的科学预测和决策,十分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重要课题进行进一步更加深入的探究。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信贷风险的有效识别和防范,努力探索建立加强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方法。但同时又不免出现了过度授信、关联互保、资金挪用等风险隐患,且有部分贷款的风险已经逐步显现。如何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商业银行和理论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依据金融学、管理学相关理论,通过梳理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为具体案例,在对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其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借鉴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运用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构建优化了信贷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并从完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提升贷后管理精细化水平,培育风险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推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本文在广泛借鉴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的实际,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研究成果更具有实用性。(2)本文以确定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标准为基础、以化解不良贷款为关键点、以内部控制为重点、以监管与市场约束为保障,构建和优化了基于全过程控制的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兼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兼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论点 |
1.3.1 论文结构 |
1.3.2 主要论点 |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 |
1.4.1 力图实现的创新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涵 |
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
2.3 盈利水平和能力的内涵 |
第3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
3.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现状概述 |
3.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
3.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
3.4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实证分析 |
4.1 实证研究设计 |
4.2 实证过程 |
4.2.1 变量的基本统计特性分析 |
4.2.2 单位根检验 |
4.3 实证结果 |
第5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及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5.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5.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 |
6.1 内部对策 |
6.2 外部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贡献 |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2.1 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
2.1.1 信贷风险概念 |
2.1.2 信贷风险主要特征 |
2.2 信贷风险的类型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1 风险识别 |
2.3.2 风险评估 |
2.3.3 风险控制 |
第3章 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 |
3.1 HS村镇银行概况 |
3.1.1 银行简介 |
3.1.2 机构设置 |
3.1.3 经营现状 |
3.2 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信贷业务现状 |
3.2.2 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3 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信贷风险识别问题 |
3.3.2 信贷风险评估问题 |
3.3.3 信贷风险控制问题 |
3.4 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成因分析 |
3.4.1 风险识别不到位 |
3.4.2 风险评估不科学 |
3.4.3 风险控制效力不充足 |
第4章 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4.1 完善风险识别体系 |
4.1.1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4.1.2 扩大企业信用体系范围 |
4.2 细化信用等级评估管理办法 |
4.3 提升风险控制效力 |
4.3.1 创新信贷产品探索信贷模式 |
4.3.2 优化组织体系细分各层职责 |
4.3.3 提升风险预警加强全方位监督 |
4.3.4 完善人力资源建设营造风险管理文化 |
第5章 研究结论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5.2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DG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2章 理论分析与相关研究进展 |
2.1 理论分析 |
2.1.1 信贷风险的产生及分类 |
2.1.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2.2.1 经济结构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关研究 |
2.2.2 银行信贷风险与防控研究 |
第3章 新旧动能转换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
3.1 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背景 |
3.1.1 经济增速放缓 |
3.1.2 市场需求下滑 |
3.1.3 低端产能过剩 |
3.2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环境 |
3.2.1 基础现状 |
3.2.2 机遇挑战 |
3.3 新旧动能转换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机遇 |
3.3.1 存量贷款重点移位管理行业 |
3.3.2 新增贷款信贷投向 |
3.4 新旧动能转换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影响 |
3.4.1 商业银行方面 |
3.4.2 借款人方面 |
第4章 DG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问题 |
4.1 DG银行信贷风险演变 |
4.2 DG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问题 |
4.2.1 DG银行外部环境 |
4.2.2 DG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状况 |
4.3 DG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
4.4 DG银行辖内重点行业信贷风险变化——以轮胎行业为例 |
第5章 DG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
5.1 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判 |
5.2 优化信贷的行业和区域 |
5.2.1 优化信贷行业投向 |
5.2.2 优化信贷区域配置 |
5.3 加快推进DG银行转型升级 |
5.3.1 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
5.3.2 紧跟科技创新步伐 |
5.4 完善银行内部保障制度 |
5.4.1 优化准入退出机制 |
5.4.2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5.4.3 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
5.5 严把授信审批环节各类风险 |
5.5.1 严控评级授信与信贷业务审查审批风险 |
5.5.2 将押品价值认定落到实处 |
5.5.3 做实、做细项目贷款评审工作 |
5.6 加大贷款管理工作力度 |
5.6.1 做好正常类贷款管控工作 |
5.6.2 做好潜在风险贷款管控工作 |
5.7 妥善管理不良贷款 |
5.7.1 做好不良贷款日常管理工作 |
5.7.2 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
第6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金融信贷系统性风险与利益机会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
二、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内在逻辑与现状分析 |
(一) 信贷博弈与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内在逻辑 |
(二) 次贷危机中金融信贷博弈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实例分析 |
(三) 商业银行信贷“新常态” |
三、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 |
(一) 内部风险因素 |
1. 信贷投放领域集中 |
2.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
3. 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
(二) 外部环境因素 |
1.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
2. 企业自身原因 |
3. 资本市场不发达 |
四、商业银行与企业间利益机会博弈模型 |
(一)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
1. 当该企业为优质企业时: |
2. 当该企业为不良企业时: |
3. 当企业无法被确定为优质企业与不良企业时 |
(二) 企业申请贷款及成功申请贷款后 |
结论 |
(6)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和发展历程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 |
2.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 |
2.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历程 |
2.2.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
2.2.2 商品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
2.2.3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
第3章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
3.1.1 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
3.1.2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在因素 |
3.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外在因素 |
第4章 经济新常态下某商业银行S分行信贷风险防范情况分析 |
4.1 某商业银行S分行信贷风险防范现状 |
4.1.1 信贷业务余额 |
4.1.2 信贷资产质量 |
4.1.3 不良贷款的结构 |
4.1.4 S分行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 |
4.2 某商业银行S分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S分行信贷风险防范存在的内部问题 |
4.2.2 S分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
第5章 完善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
5.1 信贷制度的设立 |
5.1.1 制定信贷计划 |
5.1.2 设定信贷经营资质 |
5.1.3 提高信贷人员从业资质 |
5.1.4 业务前中后台分离 |
5.1.5 信贷业务集体审议制度建设 |
5.1.6 信贷业务流程的梳理 |
5.1.7 业务系统的设置 |
5.2 提高信贷客户的准入门槛 |
5.2.1 客户定性方面的调查 |
5.2.2 客户定量方面的调查 |
5.3 加强信贷客户的评级风险防范 |
5.3.1 确定评级方法 |
5.3.2 确定评级标准 |
5.3.3 梳理评级流程 |
5.4 加强信贷客户的授信风险防范 |
5.4.1 明确授信的基本原则 |
5.4.2 明确授信额度 |
5.4.3 明确授信方案 |
5.4.4 授信流程的风险防范 |
5.5 加强信贷客户存续期风险防范 |
5.5.1 信贷客户存续期跟踪检查与风险防范 |
5.5.2 对存量客户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处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商业银行授信审查中隐性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隐性风险的含义及主要类别 |
(一) 融资渠道宽松时盲目投资 |
(二) 多种途径掩饰下的经营疲态 |
(三) 与企业自身经营关联不密切的外部风险因素 |
二、隐性风险的管理难点 |
(一) 难以识别 |
(二) 难以评估 |
(三) 难以决策 |
三、识别、评估隐性风险“五个做”原则 |
四、防控隐性风险的授信决策:“五个慎做”原则 |
(8)民间金融风波下的温州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以温州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创新点 |
2 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
2.1 不良资产的相关理论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
2.1.2 金融创新理论(Financial Innovation Theory) |
2.1.3 博弈理论(Game Theory) |
2.2 银行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分类 |
2.2.1 国外银行分类级次 |
2.2.2 国内银行分类级次 |
2.2.3 温州A银行分类级次 |
2.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3 温州民间金融风波下的温州银行业 |
3.1 温州民间金融四个主要时期 |
3.1.1 两社一会主要时期(1985 年~2000 年) |
3.1.2 民间借贷盛行时期(2000 年~2008 年) |
3.1.3 金融风波暴露时期(2008 年~2012 年) |
3.1.4 谋求有序发展时期(2012 年至今) |
3.2 民间金融风波四个主要成因 |
3.3 民间金融风波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
3.3.1 传统实业受阻,实体严重空心化 |
3.3.2 忽视外部影响,贷款增长逆周期 |
3.3.3 同业竞争激烈,经营行为不理性 |
3.3.4 客户选择不严,信贷退出不果断 |
4 温州A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处置研究 |
4.1 温州A银行总体概况 |
4.2 温州A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现状 |
4.2.1 信贷资产的结构情况 |
4.2.2 信贷资产质量状况 |
4.2.3 不良贷款按行业分类情况 |
4.2.4 不良资产产生的直接影响 |
4.3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 |
4.3.1 总体原则 |
4.3.2 组织架构 |
4.3.3 管理模式 |
4.3.4 业务流程 |
4.3.5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实践与创新 |
4.3.6 处置成效 |
5 温州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分析 |
5.1 以资抵债收回本金实例 |
5.2 不良资产转让处置实例 |
5.3 先核销后收回处置实例 |
5.4 资产重组处置实例 |
6 问题和建议 |
6.1 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6.2 相关建议 |
7.结论 |
7.1 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概述 |
第一节 公司信贷风险及内容 |
第二节 国内外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监管部门关于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 |
第三章 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建行宁夏分行及公司信贷业务简介 |
第二节 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的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贷前真实性调查及还款能力评价 |
第二节 强化贷中合规经营 |
第三节 健全贷后管理机制 |
第四节 推进合规经营文化建设 |
第五节 开展专项风险排查 |
第六节 调整信贷授信方案 |
第七节 实施信贷退出 |
第八节 培养专业化队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个人简介 |
(10)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般性原因 |
2.1.3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2.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
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3 商业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3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实考察 |
3.1 农业银行 A 分行简介 |
3.2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
3.2.1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资产状况分析 |
3.2.2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
3.3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缺乏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
3.3.2 缺乏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 |
3.3.3 缺乏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
3.3.4 缺乏科学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 |
3.3.5 缺乏专业独立的风险管理队伍 |
3.3.6 当地政府机构过度干预 |
3.3.7 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严重 |
4 农业银行 A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
4.1 风险识别 |
4.1.1 风险识别体系的构建 |
4.1.2 行业分析框架 |
4.1.3 企业管理及领导者能力分析 |
4.1.4 信誉状况及特发事件分析 |
4.1.5 财务因素分析 |
4.2 风险度量 |
4.3 风险控制 |
4.3.1 信贷风险环境控制体系 |
4.3.2 信贷风险过程控制体系 |
4.4 绩效评估 |
5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不断完善农业银行 A 分行的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
5.1.1 实现贷款业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
5.1.2 建立信贷的授权与分级审批制度 |
5.1.3 强化信贷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
5.1.4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
5.1.5 建立信贷风险的电子化控制制度 |
5.1.6 建立激励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
5.2 实行内部评级法 |
5.2.1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有效构建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控制体系 |
5.2.2 培养风险评级专业化队伍,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
5.2.3 完善贷款分类程序,细化贷款分类层次 |
5.2.4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5.2.5 强化贷后管理 |
5.2.6 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
5.3 加强信用风险的量化研究 |
5.4 培养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四、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文化的反思——兼析当前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新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以A银行江西省分行为例[D]. 徐思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高淑洁. 吉林大学, 2020(08)
- [3]HS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李升.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4]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DG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 刘雯. 山东大学, 2019(09)
- [5]金融信贷系统性风险与利益机会博弈研究[J]. 陆岷峰,徐博欢.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8(06)
- [6]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D]. 高岗.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4)
- [7]商业银行授信审查中隐性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 胡文勇. 金融纵横, 2017(08)
- [8]民间金融风波下的温州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以温州A银行为例[D]. 陈卓见.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9]建行宁夏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 闫智涛. 宁夏大学, 2015(02)
- [10]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为例[D]. 侯仁锋.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