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和低流量灌注 pH 稳态对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脑保护

深低温和低流量灌注 pH 稳态对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脑保护

一、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童媛媛[1](2021)在《基于不同灌注方式的婴幼儿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婴幼儿主动脉弓畸形合并心内病变的一期矫治是目前的首选手术方式,传统区域性脑灌注(Standard 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SRCP)或脑-心联合灌注(Cerebro-myocardial Perfusion,CMP)的体外循环灌注方式被选择性应用于这类矫治手术。研究目的在匹配良好的情况下,探讨脑-心联合灌注与传统区域性脑灌注的应用在一期复杂主动脉畸形矫治手术中,对患儿脑、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两种策略对患儿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的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5月实施一期复杂主动脉畸形矫治手术的284例患儿。全部患儿按照区域性脑灌注方式分为:传统区域性脑灌注(SRCP组,n=202)组和脑-心联合灌注组(CMP组,n=82)。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比较匹配后两组(以CMP组为基准进行PSM匹配后,共76对匹配成功)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研究结果全部人群中,术前早产率达9.2%(26/284),发育迟缓发生率可达11.6%(33/284),匹配前后两组之间早产及发育迟缓发生率均没有差异。匹配后,两组主动脉病变诊断、伴随心内畸形、术前心脏超声(LVEF、LVEDD值)及实验室心肌损伤有关检查(CK、CK-MB、LDH)均具有可比性。CMP组中,区域性灌注期间流量、最低鼻咽温较高(中位流量和鼻咽温度分别是45.3ml/kg/min vs.33.0ml/kg/min和30.6℃ vs.26.0℃,p<0.05);复温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时间分别为42.3min vs.31.0min,p<0.05)。CMP组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报道,而SRCP中有两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6%(n=2),该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苏醒时间两组具有可比性,苏醒延迟(苏醒时间>6hr)比例两组分别为4.7%(SRCP组,n=3)和8.6%(CMP组,.n=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50)。两组患儿心肌缺血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CMP及SRCP组中位缺血时间分别为29.0和58.0min,SRCP组中HTK停跳液使用率较高(68.4%,n=52,p<0.05)。两组患儿停机时心脏自动复跳率无显着性差异(93.4%vs.92.1%,p=1.00)。SRCP组中30名(39.5%)患儿发生术后早期心脏不良预后事件(CAPE),CMP组中为24名(31.6%),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40)。两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ICU停留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早期并发症方面,两组院内死亡率、延迟关胸、延迟拔管(>24h)、二次入ICU、腹膜透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在这个合并心内畸形的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矫治手术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传统区域性脑灌注及脑-心联合灌注两种方法对机体器官的保护作用相近,对患者的整体预后影响没有显着差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儿病变特点和术者习惯,可相应选择不同方式的灌注策略。研究背景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远期神经功能及学习能力损伤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4-HNE(4-Hydroxynonenal,4-羟壬烯醛)是DHCA后常见产物,这类醛类物质的蓄积可能会导致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参与了神经功能及学习能力的修复。激活ALDH2酶活性可以加速4-HNE的清除,可能是DHCA后脑保护的重要靶点。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首先确定深低温停循环后大鼠神经元损伤,特别是证实存在突触结构损伤,其次论证ALDH2酶活性激活对神经元受损程度的保护,及其对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大鼠按照不同处理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6),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n=6),ALDH2特异性激活剂(Alda-1)预处理组(Alda-1组,n=6)。取脑海马组织检测ALDH2酶活性、蛋白及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4-HNE加合物产量、HE染色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神经元数量、透视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核,突触结构及线粒体损伤、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DHCA海马组织内线粒体乙醛脱氢酶酶2活性显着降低,Alda-1预处理后,酶活性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较DHC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2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在各组中均未见差异;脑海马神经组织中4-HNE加合物在深低温停循环组明显增加,Alda-1预处理后加合物显着降低(22.92± 9.36 ug/mg vs.131.69± 58.89 ug/mg vs.62.67± 28.02 ug/mg,Sham 组 vs.DHCA 组vs.Alda-1组,p<0.05)。TUNEL凋亡细胞染色可以发现,Alda-1预处理可明显减少DHCA后神经元凋亡数量。透视电镜结果提示DHCA组中海马神经元细胞核、突触结构受损;Alda-1预处理可减轻突触结构损伤程度。突触可塑性相关的蛋白检测结果提示,DHCA组及Alda-1组中突触有关修复蛋白Gap43明显增高,且Alda-1组中Gap43升高较DHCA组明显,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CA及Alda-1预处理组中均存在p38的磷酸化激活,pp38/p38比例明显增高,与Sham组相比,DHCA组中pp38/p38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及Alda-1组相比,DHCA组中,Bax/Bcl-2比例显着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Alda-1预处理可在大鼠DHCA模型中发挥脑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结构损伤恢复,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LDH2活性,增加有毒醛类物质的清除,进而在一定程度降低DHCA导致的pp38-p38通路的激活,增加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增加突触结构修复,减少DHCA导致突触损伤;与此同时,减少DHCA促进的Bax易位至线粒体,减少Bax/Bcl-2的比例进而减少神经元损伤;Alda-1预处理可以通过。该研究可为临床工作中实现更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提供了分子学依据,为降低DHCA后脑并发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桂娟[2](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臧小栋[3](2018)在《尼克地尔介导的深低温低流量小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不同剂量尼克地尔预处理对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克地尔预处理对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DHLF),尼克地尔低剂量组(5mg/kg),尼克地尔中剂量组(10mg/kg),和尼克地尔高剂量组(20mg/kg),除sham组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之外,其余各组操作同手术组。当肛温降至18.5±0.5℃时,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构建DHLF小鼠模型。缺血再灌注后2d、3d、4d、5d、6d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变,Nissol染色评估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及锥体神经元密度。结果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观察其中存活锥体神经元密度(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细胞阳性细胞数较Sham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组与DHLF组相比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中剂量尼克地尔预处理较DHLF组、低剂量组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细胞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高剂量尼克地尔较DHLF组、低剂量组改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细胞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中剂量相比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同时高剂量尼克地尔较中、低剂量增加了再灌注后小鼠的死亡率(P<0.05)。结论尼克地尔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减少,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第二部分尼克地尔预处理改善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机制的研究目的探讨尼克地尔改善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分析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共14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DHLF),尼克地尔组(Nicorandil)和尼克地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hydroxydecanoic acid,5-HD)组,除sham组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之外,其余各组同DHLF组。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构建同第一部分。每组根据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2h、6h、12h、24h、48h、72h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isso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海马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Bax、Bcl-2、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9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检测海马组织中ERK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学发现,与手术组相比,尼克地尔组组织形态学变化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而尼克地尔+5-HD组组织病理损伤明显,细胞凋亡严重,细胞凋亡指数相应升高(P<0.05)。尼克地尔组较手术组显着减少ROS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WB检测结果发现尼克地尔组较手术组明显上调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了促凋亡Bax蛋白和Caspase等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尼克地尔较手术组明显抑制Cytochrome C从线粒体的释放(P<0.05)。进一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尼克地尔抑制p-ERK的激活;WB检测结果发现尼克地尔组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较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同时p-ERK蛋白水平再灌注2h、6h、12h呈上升趋势,12h达到高峰,24h、48h、72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克地尔预处理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改善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黄骏荣[4](2016)在《体外循环脑白质损伤及保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小鼠脑切片体外循环灌流模型,探讨本模型能否复制体外循环(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脑损伤病理生理状态,并研究脑切片灌流及氧糖剥夺(OGD)是否造成白质中少突胶质前细胞(pre OL)损伤及小胶质细胞(MG)活化,干预相关机制是否能减轻白质损伤,为体外循环白质损伤及保护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1)实验模型建立:选择出生7日(P7,相当于人类35-36孕周)SD大鼠,制成脑片,建立离体脑切片灌流系统,利用人工脑脊液(a CSF)及氧糖剥夺溶液(OGD)灌流,模拟心脏手术CPB/DHCA整个过程;(2)实验脑切片根据灌注方式(a CSF、OGD),温度(36℃、32℃、25℃、15℃),应用米诺环素及逐级再氧合方法进行分组;(3)免疫组化(MBP,O4,Iba-1抗体),Western blot(Iba-1)及ELISA(IL-6,TNFα)检测。结果(1)在OGD实验组中,成熟少突胶质(MBP阳性)细胞及pre OL(O4阳性)细胞存在明显损伤,而且OGD温度越高损伤也越严重,O4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与15℃ OGD组之间则无显着性差异;(2)实施OGD后MG(Iba-1阳性)活化程度升高,TNFα及IL-6浓度上升。在36℃ OGD应用米诺环素后可降低MG活化程度,减小TNFα及IL-6浓度,并减轻pre OL损失,在低温(15℃,25℃)OGD共同应用米诺环素后对MG活化无明显抑制作用;(3)采用逐级增氧技术后MG活化程度降低,TNFα及IL-6浓度减小,并减轻pre OL损失。结论本研究模型能有效模拟CPB/DHCA脑损伤病理生理状态,并证明MG活化是CPB和DHCA导致白质损伤的重要机制,可导致pre OL的损伤,分化为下游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轴突低髓鞘化和白质损伤。同时亦发现逐级再氧合方法可通过抑制MG活化,降低IL-6及TNFα浓度,最终减轻pre OL损伤而保护白质,为临床白质保护技术提供新思路。第一部份:体外循环的脑白质损伤研究目的脑白质(WM)损伤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后严重的神经并发症。目前推测手术中体外循环(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是WM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尚未从细胞和组织学水平上证实。本研究拟建立新生小鼠离体脑切片灌流及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新生儿心脏手术中CPB和DHCA病理生理过程,旨在探讨:(1)脑切片实验模型能否复制CPB和DHCA脑损伤效果;(2)脑切片灌流及OGD是否造成WM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 OL)的损伤。方法(1)实验模型建立:选择出生7日(P7,相当于人类35-36孕周)SD大鼠,制成脑片,建立离体脑切片灌流系统,利用人工脑脊液(a CSF)及缺糖缺氧溶液(OGD)灌流,模拟心脏手术CPB/DHCA整个过程;(2)实验分组:根据灌注方式和温度不同分为5组,全程灌流(36℃)对照组及60分钟OGD实验组:36℃,32℃,25℃和15℃;(3)免疫组化检测:MBP及O4抗体。结果(1)在OGD实验组中,成熟少突胶质(MBP阳性)细胞存在明显损伤,其形态学明显变化和荧光表达明显减少,而且OGD温度越高损伤也越严重;(2)在OGD实验组中,pre OL(O4阳性)细胞在36℃,32℃及25℃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表达减少,而且OGD温度越高荧光表达减少越明显,O4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和荧光表达改变在对照组及15℃ OGD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有效模拟CPB/DHCA脑损伤规律;而且这种损伤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系发育关键阶段的pre OL的损伤,分化为下游的少突胶质细胞(OL)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轴突低髓鞘化和WM损伤。第二部份:体外循环脑白质损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目的WM损伤与小胶质细胞(MG)活化有关,MG活化后会通过一系列机制损伤少突胶质细胞(OL),引起脑白质髓鞘化和损伤,导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发生,但是心脏手术中CPB及DHCA是否可引起MG活化未被证实。本研究通过离体脑切片灌流模型模拟CHD患者心脏手术中CPB/DHCA,探讨:(1)CPB/DHCA是否存在MG活化现象,以及MG活化与WM损伤的关系;(2)应用MG活化抑制剂米诺环素是否可以抑制MG活化及减轻相应的WM损伤。方法(1)实验模型建立:选择出生7日(P7,相当于人类35-36孕周)SD大鼠,制成脑片,建立离体脑切片灌流系统,利用人工脑脊液(a CSF)及缺糖缺氧溶液(OGD)灌流,模拟心脏手术CPB/DHCA整个过程;(2)实验分组:根据不同温度及灌流液分为7组,包括:(1)36℃氧合Pa CSF对照组;(2)60分钟OGD组:36℃,25℃和15℃;(3)60分钟OGD+米诺环素组:36℃,25℃和15℃并各自加入10μM米诺环素。在60分钟OGD+米诺环素组中,脑片在灌流前预先孵育10μM的米诺环素1小时,并且之后加入10μM的米诺环素到灌流液中进行灌流;(3)检测:(1)免疫组化检测:O4及Iba-1抗体;(2)Iba-1 Western blot蛋白分析;(3)IL-6及TNF的ELISA检测分析。结果(1)在OGD实验组中,发现不同温度组中均存在MG活化,而且显示MG活化的Iba-1蛋白浓度随着OGD时的温度上升而表达增高;同时发现O4阳性的pre OL细胞数量随着OGD时的温度上升而数量显着减少,TNFα和IL-6浓度随着OGD时的温度上升而升高;(2)在OGD+米诺环素组中,发现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MG活化,而且随着OGD温度上升,米诺环素抑制MG活化的作用更加显现;同温度OGD组间比较发现,在36℃组中,O4阳性的pre OL细胞数量显着减少,TNFα和IL-6浓度显着降低,在25℃及15℃组中,与OGD组25℃及15℃比较,O4阳性的pre OL细胞数量减少无统计学差异,TNFα和IL-6浓度变化无显着差异。结论CPB和DHCA可引起MG活化,导致pre OL损伤;抑制MG活化可减轻相应pre OL损伤,这表明MG活化是CPB和DHCA导致WM损伤的重要机制,但是在中度低温和深低温条件下,米诺环素抑制MG活化的作用有限。第三部份:逐级再氧合方法对脑白质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在心脏手术中,DHCA缺血后恢复体外循环时可导致全身再灌注损伤,在组织缺氧后接受高浓度氧再氧合时可造成起缺氧组织的再氧合损伤,在再灌注和再氧合阶段通过控制性再灌注和再氧合方法是减轻再灌注和再氧合损伤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离体脑切片灌流及OGD模型模拟CHD患者心脏手术中CPB/DHCA过程,在OGD后再氧合阶段采用逐级再氧合方法,观察是否能够减轻WM损伤,为临床WM损伤的保护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方法(1)实验模型建立:选择出生7日(P7,相当于人类35-36孕周)SD大鼠,制成脑片,建立离体脑切片灌流系统,利用人工脑脊液(a CSF)及缺糖缺氧溶液(OGD)灌流,模拟心脏手术CPB/DHCA整个过程;(2)实验分组:离体脑切片分为3组:(1)36℃氧合Pa CSF对照组;(2)36℃ 60分钟OGD组,OGD结束后再灌注液采用100%氧气氧合循环,PO2约500-600mm Hg;(3)36℃ 60分钟OGD+逐级再氧合组,OGD结束后更换再灌注液采用逐级增氧的再氧合方法:OGD刚结束氧浓度21%,10分钟后调节至40%,30分钟后调节至60%,之后以60%氧浓度持续维持;(3)检测:免疫组化(O4,Iba-1抗体),Western blot(Iba-1)及ELISA(IL-6,TNFα)检测。结果同36℃ OGD组比较发现,逐级再氧合组pre OL细胞数量有显着减少,MG活化程度为减轻,同时Il-6及TNFα也有显着减少。结论逐级再氧合方法可通过抑制MG活化,降低IL-6及TNFα浓度,最终减轻pre OL损伤而保护WM。为临床WM保护技术提供新思路。

张正聪[5](2014)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鼠的脑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一种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大鼠模型,研究DHCA对大鼠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在DHCA下尼莫地平及联合间断灌注脑保护液分别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比较它们脑保护的效果,为临床成熟应用DHCA技术提供可靠、丰富的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DHCA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和对照组(不给予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每组15只,监测比较两组大鼠降温前、停循环(21±1)℃时及复温至32℃时的血压及心率。并用Longa等的5级评分标准评定再灌注4h大鼠神经系统损伤情况,采用HE染色法于再灌注24h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第二部分:深低温停循环下尼莫地平的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96只DHCA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DHCA组(单纯DHCA)和尼莫地平组(DHCA+尼莫地平),每组再分为缺血后再灌注0h(T1)、2h(T2)、6h(T3)、12h(T4)、24h(T5)及48h(T6)共6个亚组,每组8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S100含量及脑含水量,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第三部分:深低温停循环下间断灌注脑保护液联合尼莫地平的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单纯DHCA;B组:DHCA+间断灌注脑保护液;C组:DHCA+间断灌注脑保护液+尼莫地平。检测各组DHCA再灌注24h血清S100含量,并采用HE染色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实验组大鼠死亡率为13.3%,对照组无大鼠死亡。(2)两组大鼠在降温前和复温至32℃时血压、心率等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在停循环(21±1)℃时血压、心率等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3)两组大鼠4h后作Longa5级神经系统的损伤评定,显示存在显着差异(P<0.05)。(4)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在24h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则无明显病理变化。第二部分:(1)DHCA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蛋白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在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开始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低于DHCA组(P<0.05或P<0.01)。(2)脑含水量从T2~T5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3)HE染色示:两组大鼠脑组织在缺血再灌注24h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尼莫地平组较DHCA组明显减轻。第三部分:三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4h后,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血清S100蛋白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P<0.01);C组与B组血清S100蛋白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相比也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运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备大鼠DHCA全脑缺血模型,是合理、经济、可行的。为探讨DHCA时进行脑保护技术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实验基础。(2)给予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并可抑制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给予间断灌注充氧脑保护液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并可抑制海马以及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后,脑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灌注脑保护液。

王茜[6](2012)在《兔深低温停循环高氧管理脑保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心血管外科一些急、危、重、复杂的手术常需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下完成,但其重要脏器(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死亡率在总体心血管外科死亡及其它不良预后病例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将对心血管外科总体预后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为复杂心脏病手术提供了安静无血的环境,同时也对包括颅脑在内的全身脏器提供低温保护,这项里程碑式的技术临床应用后,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累及主动脉弓部的疾病如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等复杂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得以安全顺利的进行和发展。但同时DHCA技术对机体影响较大,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较多。为改善疗效,经双侧颈总动脉顺行或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等脑保护方法曾相继被探索和应用,但前者操作复杂,后者不符合生理。经右腋动脉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ASCP)操作简单、符合生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深低温停循环中最经典的脑保护措施。虽然ASCP脑保护效果确切,但近期的研究指出在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中,院内死亡率有6-23%,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6%,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37.9%,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单一方法难以在此类复杂病例中取得完美的脑保护效果,尤其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侧开胸行降主动脉替换以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等丕能经右腋动脉插管进行ASCP的患者,仍然面临完全DHCA的局面。此外,少数Willis环不完整和/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还可能被暴露于单侧脑灌注的潜在危险中。因此寻找新的,特别是在完全DHCA期间仍然能够提供脑保护的方法刻不容缓。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众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体外循环中的给氧策略和血气管理也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约为70-100mmHg,在体外循环中采用不同的给氧策略和血气管理方式,会使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有较大的波动(100-700mmHg)。在ASCP+DHCA时采用何种血气管理方法最为恰当目前尚未有定论。有研究表明,在常温或浅低温时PaO2过高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和肺损伤,加剧氧化应激造成器官组织氧中毒等不良反应[4];但后来却有研究发现深低温时高氧会产生不同效果。Dexter等[5]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氧与血红蛋白不断增加的亲和力导致进行性氧解离障碍,这种解离障碍在27℃还很微弱,但到了17℃则变得很大。所以在深低温时脑组织主要利用溶解氧,而非血红蛋白携氧[6l。常规体外循环的血气管理有可能并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而在深低温停循环期间一旦脑供氧不足,很容易造成脑缺氧,继而产生并发症。Nollert等[7]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根据这些研究基础,阜外医院的杨九光等提出了“深低温期间高氧血气管理”(简称“高氧管理”)的具体方法:即指在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微流量手术中,常温、浅、中低温体外循环期间注意避免高氧(维持Pa02在100-200mmHg);而在深低温时提高FiO2至60-100%,使Pa02达到300-700mmHg,从而提高深低温期间溶解氧的供给,增加脑氧储备,并在复温早期迅速有效地偿还氧债,减少/避免脑及其它器官缺氧并发症发生以达到保护效果的方法。“深低温期间高氧管理”操作简便,而且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和外科医师的操作,其脑保护效如被成功验证而得以在临床推广,则有可能降患者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心血管外科总体预后的改善做出贡献。目的众多脑保护措施应用于涉及主动脉弓部、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它复杂心脏手术中,以期降低接受这些复杂手术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期望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顺行选择性脑灌注联合深低温停循环是目前在涉及主动脉弓部及其它复杂心脏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脑保护方法。对涉及深低温的体外循环给氧策略仍有争议。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深低温期间高氧血气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兔血气指标、脑氧饱和度、脑组织生化指标、脑损伤标志物、脑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含水量等的研究,探讨深低温期间高氧管理的脑保护作用,为深低温期间高氧管理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经验和实验基础。方法建立兔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动物模型,将32只11-13周龄雄性新西兰兔(体重2.6-3.4kg)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DHCA组(D组),ASCP组(S组),DHCA十高氧管理组(DH组),ASCP+高氧管理组(SH组),每组8只。术中取血标本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颈静脉球血氧分压(jugular venous oxygen pressure, P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jvO2)和血乳酸含量(lactic acid, Lac),连续监测兔脑氧饱和度值;术后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糖原含量,乳酸含量,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标本使用光镜电镜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停循环前SH组和DH组的PaO2、PjvO2、SjvO2均高于其它两组,与停循环相关的复灌前和恢复灌注5分钟两个时点,SH组的PaO2、PjvO2和SjvO2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在整个停循环过程中与其余三组相比有较高的脑氧饱和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有较高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低的MDA含量和乳酸含量,SH组有较低的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SH组有较低的脑组织含水量。与其余三组相比,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到SH组保持了更好的神经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态。结论深低温期间的高氧血气管理相比常氧管理能提供更良好的氧供,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中使用高氧血气管理能够减低可能的脑损伤,并能够在复温阶段快速地偿还氧债,保持脑组织较好的氧供需平衡关系,具有脑保护作用。

王世磊[7](2012)在《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对幼猪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区域性脑灌注模型;探索幼猪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中的最适区域性脑灌注流量,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脑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只健康幼猪,平均年龄23.7±2.1d,体重6.4±0.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5例。对照组为单纯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实验组分为3组不同流量的区域性脑灌注组,其脑灌注流量分别为25ml/(kg·min)、50ml/(kg-min)和80ml/(kg-min),分别称为RCP25组、RCP50组和RCP80组。通过检测血浆中建立CPB前(T1)、DHCA或RCP前(T2)、RCP结束后10min(T3)、停机前(T4)、CPB结束后1h(T5)以及2h(T6)6个时间点的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脑氧摄取率(CEO2)、大脑皮质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含量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评估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的脑保护效果。结果各组幼猪血浆中S-100p蛋白和NSE的浓度于T4时明显升高,并于T5时达到高峰(P<0.05);RCP50组血浆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从T4时开始明显低于DHCA组和RCPso组(P<0.05),与RCP25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EO2在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明显降低(P<0.05)。DHCA组、RCP25组和RCP50组的CEO2在T3时开始升高,RCP80在T3时组稍微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4开始,RCP25组和RCP50组的CEO2与DHCA组和RCP80组更接近于基础值(T1)(P<0.05)。大脑皮质中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含量在3种不同流量的RCP组明显低于DHCA组(F=23.54,P<0.01),其中RCP25组及RCP5o组明显低于RCP80组(F=23.54,P<0.01),而RCP25组与RCP5o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改变发现DHCA组及RCP8o组细胞形态异常,结构不完整,胞质内尼氏小体消失;而RCP25组及RCP5o组中神经细胞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基本完整,胞质尼氏小体变少或消失。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区域性脑灌注模型安全有效,能够为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损伤保护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在本研究建立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中,RCP最适灌注流量为25~50ml/(kg.min)之间。

Akifndar[8](2011)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文中认为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的进步已经大大降低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死亡率,并改善了患儿的长期预后。最近的研究显示[1],尽管病例的复杂性有所提高,但术后的院内死亡率低于3%,而且一项大样本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在儿童时期接受过先心病纠治手术的成年人能够较好的适应社

王韧[9](2010)在《弥散加权成像判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对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材料和方法:1.建立能模拟临床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华小型猪12头,分为对照组(n=6),实验组(n=6)。对照组动物仅行全麻,不进行体外循环;实验组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常规给予监护,保证实验组动物存活。2.活体动物脑的磁共振检查:在术前1天,行所有动物的脑磁共振检查包括:DWI、T1WI、T2WI,作为对照。术后24小时,再次行活体动物脑的磁共振检查包括:DW、T1WI.T2WI。比较DWI检测和常规T1WI、T2WI检测结果。3.对体外循环组动物脑组织病理学检测:根据DWI检测的病变部位,取脑组织作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包括术后脑组织HE染色、Nissl染色、原位凋亡(TUNEL)检测、FJC染色。4.影像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FJC染色、TUNEL检测、HE染色、Nissl染色,与DWI检测结果相对照,验证DWI对深低温停循环术后早期脑损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FJC染色与TUNEL检测、HE染色、Nissl染色检测结果对照,验证FJC染色对深低温停循环术后早期脑损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1.成功建立了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保证了实验组动物的存活,完成了实验组动物的术后检测。2.对照组动物术前、术后DW、T1WI、T2WI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动物术后DWI检查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新发DWI阳性病灶,而术前和术后的T1WI、T2WI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对实验组6只动物共取63块脑组织进行FJC染色、TUNEL检测、脑组织Nissl染色、HE染色,其中DWI阳性病灶33块,DWI阴性病灶30块。将检测结果相对照,统计学采用一致性检验,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Kappa值和P值。DWI检测和FJC染色、TUNEL检测、脑组织Nissl染色、HE染色对比,均为P<0.001, Kappa值>0.4,结果相一致。FJC染色与TUNEL检测、HE染色、Nissl染色检测结果对比,均为P<0.001, Kappa值>0.4,结果相一致。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用于体外循环后脑损伤的诊断,并可早期发现常规影像手段无法检测到的脑损伤。

何芳[10](2009)在《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保护措施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心血管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显着下降,但术后出现的脑功能紊乱发生率仍很高。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脑部灌注血流量、脑部微栓、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全身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脑保护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循环灌注技术、血气稳态管理方式以及脑保护药物等方面,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不同灌注方式的婴幼儿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总体思路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两种区域性脑灌注策略对婴幼儿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讨论
    研究局限性
    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深低温停循环中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及ALDH2活化的调节作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讨论
    研究局限性
    研究结论
综述 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脑损伤及保护策略进展
    1. 背景
    2. 婴幼儿CPB相关脑保护策略
    3.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体格发育评估
        3.3 神经发育评估
        3.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病例特征分析
        4.2 BSID评估结果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第五章 讨论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尼克地尔介导的深低温低流量小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尼克地尔预处理对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尼克地尔预处理改善深低温低流量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机制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体外循环脑白质损伤及保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循环的脑白质损伤研究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二部分 体外循环脑白质损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逐级再氧合方法对脑白质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深低温停循环下大鼠的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深低温停循环下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深低温停循环下尼莫地平的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深低温停循环下脑保护液联合尼莫地平的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6)兔深低温停循环高氧管理脑保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Ⅰ
    参考文献
综述Ⅱ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7)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对幼猪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试剂和药品
    2 实验器材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标
        3.2 实验动物及其分组情况
        3.3 麻醉方法
        3.4 建立动物体外循环模型
        3.5 技术路线
        3.6 主要检测指标
        3.7 标本检测
        3.8 统计方法
结果
    1 各组幼猪的基本情况
    2 血奖中各时点S-IOOP蛋白和NSE的含量变化
    3 各时点脑氧摄取率(CE0_2 )变化
    4 大脑皮质中半胱天冬氨酸酶3 (caspase 3 )含量比较
    5 HE染色
    6 TB染色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8)小儿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ECC术后的急性及慢性发育性神经系统异常
2 ECC中的脑监测技术
3 ECC相关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
4 ECC相关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
5 结论

(9)弥散加权成像判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流程图
第一部分 建立能模拟临床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动物模型
    1.1 实验目的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材料
        1.2.2 方法
    1.3 结果
第二部分 实验动物脑磁共振检测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脑组织标本的检测
    3.1 实验目的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所需试剂、药品及仪器
        3.2.2 脑组织标本的制备
        3.2.3 HE染色
        3.2.4 尼氏(Nissl)染色
        3.2.5 Tunel染色
        3.2.6 Fluoro jade-c染色
        3.2.7 标本取材情况
    3.3 标本检测结果
第四部分 统计学分析及讨论
    4.1 统计学分析
        4.1.1 检测结果对照
        4.1.2 统计方法
        4.1.3 统计结果
    4.2 讨论
    4.3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10)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保护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1 体外循环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1.1 体外循环中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1.2 脑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1.2.1 原发性脑损伤
        1.2.2 继发性脑损伤
    2 体外循环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措施
        2.1 加强术前管理与术中监测
        2.2 正确的术中操作和 CPB 管理
        2.3 体外循环中的低温脑保护技术
        2.4 血气稳态管理方式
        2.5 应用脑保护药物
        2.6 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3 结语
典型病例分析
    1. 典型病例摘要
    2.麻醉方法
    3.体外循环过程
    4.病例讨论
    5.病例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不同灌注方式的婴幼儿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研究[D]. 童媛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3]尼克地尔介导的深低温低流量小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 臧小栋.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4]体外循环脑白质损伤及保护实验研究[D]. 黄骏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5]深低温停循环下大鼠的脑保护研究[D]. 张正聪.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 [6]兔深低温停循环高氧管理脑保护的实验研究[D]. 王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1)
  • [7]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对幼猪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研究[D]. 王世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1)
  • [8]小儿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J]. Akifndar.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01)
  • [9]弥散加权成像判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09)
  • [10]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保护措施研究进展[D]. 何芳.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标签:;  ;  ;  ;  

深低温和低流量灌注 pH 稳态对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脑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