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草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七叶草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一、藠头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依然[1](2021)在《薤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薤(Allium chinense G.Don),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皖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等疾病。薤的干燥鳞茎是中药薤白的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材薤白和小根蒜(中药材薤白的另一来源)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但对薤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且关于薤的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则更少。为深入研究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完善其质量标准,本文对薤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鲜薤的9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其分别为:吉托皂苷元(X-1);拉肖皂苷元(X-2);6-酮-5α-cholano-22,16-内酯-3-醇-3-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X-3);(25R)-5α-呋甾-2α,3β,22α,26-四醇-26-O-β-D-吡喃葡萄糖苷(X-4);(25R,S)-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螺甾-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5);薤白皂苷B(X-6);(25R)-6-酮-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X-7);(25R)-6-酮-5α-呋甾-3β,22α,24β,26-四醇-3-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X-8);(25R)-6-酮-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X-9);(25R)-6-酮-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X-10);(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11);(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2α,3β,22,26-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12);(25R)-6-酮-5α-呋甾-3β,22α,26-三醇-26-O-β-D-吡喃葡萄糖苷(X-13);5α-cholano-22,16-内酯-3-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14);(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螺甾-2α,3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15);(25R)-6-酮-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X-16);(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α-呋甾-3β,12β,22,26-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X-17);薤白甙甲(X-18)。上述18个成分中,化合物X-10为首次从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X-3、X-4、X-7、X-8、X-11和X-14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X-3和X-14的皂苷元结构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的甾体骨架。在上述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SPE-HPLC-ELSD)测定了薤中三种呋甾型皂苷,即化合物X-6、X-10和X-16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优实验条件为:蒸馏水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15倍(V/W,m L/g),加热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5h、1.0 h、0.5 h,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固定相,用量3 g,15%乙醇-水溶液(V/V,m L/m L)为淋洗剂,用量12 m L,40%乙醇-水溶液(V/V,m L/m L)为洗脱剂,用量21m L。其次,确定了HPLC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在此实验条件下,化合物X-6、X-10和X-16分别在0.40~19.72μg、0.20~10.32μg和0.40~19.96μg范围内峰面积y(lg S均)和进样量x(lgm)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小于2%(n=6)。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该测定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确度好等优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新鲜的薤中三种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在鲜薤A中的含量较高,三种化合物X-6、X-10和X-16平均含量分别为0.156 mg·g-1、0.166 mg·g-1、0.532 mg·g-1,三者均为鲜薤中含量高且具有特征性的化学成分,所以考虑将这三种化合物作为含量测定指标用于完善薤的质量标准。最后,本文采用CCK-8法研究了6种新的呋甾型化合物(X-3、X-4、X-7、X-8、X-11、X-14)和2种分离得到的已知呋甾型化合物(X-6、X-16)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选用H2O2诱导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8种呋甾型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薤中8种化合物在浓度为80μg·m L-1时对肿瘤细胞生长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X-11对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综上所述,本论文对薤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6种新的呋甾型化合物、1种首次分得的化合物和11种已知化合物。建立了鲜薤中三种呋甾型皂苷的SPE-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了薤中8种呋甾型化合物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薤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而且为薤药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以及薤中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周燕燕[2](2020)在《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葱属(Allium)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具有独特的刺激性辛辣气味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香料和蔬菜,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葱属植物富含有机硫化物、甾体类及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血小板聚集、抗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百合科红葱(Allium cepa L.var.proliferum Regel)是洋葱的变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等地,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药食同源植物,但目前有关红葱的成分及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围绕陕北产红葱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洋葱和普通大葱进行比较。论文对红葱一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红葱水提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红葱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抗菌、抗癌活性进行研究。1.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对新鲜红葱茎中蛋白质、水分、灰分、粗脂肪、还原糖、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2、C、A、E)、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红葱茎富含水分、蛋白质、还原糖、总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红葱茎中总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普通大葱,且总氨基酸中25%为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赖氨酸和亮氨酸,而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红葱茎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Fe、Mg较丰富,而Zn、Cu、Mn含量较低。2. 水提物制备及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以新鲜红葱、洋葱、大葱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1:10,在60°C 400 w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60°C减压旋蒸提取液后得到三种葱水提物。三种葱水提物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结果中,洋葱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0.99±0.06 mg RUE/g DW),红葱水提物中总多酚含量最高(11.34±0.22 mg GAE/g DW),大葱水提物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均为最低。3. 水提物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UPLC-ESI-MS/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从红葱、洋葱、大葱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42,37和38种化合物。结果显示,三种葱水提物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均为有机硫化物,其中红葱有机硫化物含量(962.20±34.55μg/g)最高,其次为洋葱(634.65±19.85μg/g)和大葱(606.48±22.92μg/g);与大葱和洋葱相比,红葱中多酚(100.40±12.55μg/g)及有机酸类化合物(605.78±10.81μg/g)含量也为最高;而洋葱中生物碱(71.96±4.34μg/g)和黄酮类化合物(306.56±13.41μg/g)含量丰富。红葱水提物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环蒜氨酸(cycloalliin,551.74±8.12μg/g),其次是阿霍烯(ajoene,159.31±5.30μg/g);且红葱中阿魏酸(ferulic acid,24.40±1.66μg/g),鼠李糖苷(rhamnazin,6.70±0.69μg/g),白天竺葵甙元(leucopelargonidin,7.76±1.58μg/g)和黄菊酚(xanthomicrol,25.75±3.64μg/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大葱和洋葱。4. 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对Fe3+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OH-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表征红葱、洋葱及大葱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葱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红葱与洋葱的抗氧化能力相当,红葱的FRAP铁离子还原力(吸光度值:0.32-2.21)、DPPH自由基(IC50=1.24±0.52 mg/m L)、OH-自由基(IC50=1.60±0.29 mg/m L)清除能力最强,洋葱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1.64±0.64 mg/m L)最强,而大葱抗氧化活性最弱。5. 水提物抑菌活性研究。首先通过滤纸片扩散法评估红葱、洋葱及大葱水提物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连续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葱水提物对六种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了葱水提物的广谱抗菌性。对所测试的六种菌株,红葱水提物的MIC值均为最低(MIC 31.3-125mg/m L),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其次为大葱,洋葱水提物抑菌活性最弱。6. 水提物抗癌活性研究。MTT法测定红葱、大葱、洋葱水提物对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诱导凋亡率。结果表明,三种葱水提物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抑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并且抑制率随水提物与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红葱水提物具有最强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24 h,IC50=33.21±1.12 mg/m L),其次为大葱(24 h,IC50=73.26±1.19 mg/m L),洋葱水提物具有最弱的抑癌能力(24 h,IC50=89.77±1.23 mg/m L)。凋亡率的测定结果说明,三种葱水提物均可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其中红葱诱导凋亡能力最强。

黄少辉[3](2018)在《中药薤白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薤白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多种裨益,为了评估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使用溶剂提取法分离其两种植物来源,即藠头和小根蒜的游离氨基酸及衍生物,并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伤口愈合和细胞侵袭等实验对其甲醇粗提物及部分有活性的化学成分——异甘草素和N-反式阿魏酰酪胺进行体外抗癌活性分析。数据表明,两种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并且藠头的总游离氨基酸量高于小根蒜。两种植物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在性质上相似,包括十九种蛋白质氨基酸和四种非蛋白质氨基酸。鉴定的蛋白质氨基酸包括八种必需氨基酸和五种半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分别占两种植物总游离氨基酸的64.9%和69.7%。两种植物的主要氨基酸,按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精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酰胺和丝氨酸。藠头也富含瓜氨酸和赖氨酸。另外,从两种植物中鉴定出两种氨基酸衍生物,即N-甲基脯氨酸和H-GluTyr-OH二肽。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葱属植物中存在N-甲基脯氨酸和未加工食物中存在HGlu-Tyr-OH二肽。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鉴别出的活性物质对薤白的风味、营养和健康价值的影响。体外抗癌结果表明薤白甲醇粗提物抑制了肺癌细胞A549和PC-9生长。相对于单独给药对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异甘草素和N-反式阿魏酰酪胺联合给药处理A549和PC-9细胞经调控EGFR/PI3K/mTOR与RAF/MAPK信号通路显示附加的抗癌效果,尤其对EGFR突变体的PC-9细胞,表型影响更为显着。我们的数据表明薤白药物活性成分协同靶向抑制EGFR信号通路有可能为肺癌的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张宁[4](2017)在《爆葱油特征风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葱属植物是我国和东南亚各国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含有挥发油、维生素和粘液质等组分,其中,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是中国传统厨房里的必备之物。爆葱是指正式烹调开始前,将葱投入到油锅中炸制,使挥发性呈香物质溶解到油脂中的过程。在中式菜肴的烹饪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爆葱产生的独特风味来遮掩菜肴中的腥膻等异味,并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在食品加工领域,食品企业在开发不同产品时,亦会通过添加爆葱的风味来掩盖异味、增强风味,其独特的风味在咸味食品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爆葱油风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中式菜肴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围绕爆葱油的风味,对其制备工艺、特征风味成分鉴定方法等理化属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研究了风味的形成规律。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爆葱油制备工艺的建立。对制备原料进行了筛选: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分析方法,分别对葱属植物(大葱、大蒜、洋葱、香葱、红葱)和食用油(豆油、棕榈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山茶油)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大葱、豆油为原料制备爆葱油;对影响爆葱油风味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采用感官分析法、电子鼻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温升速度进行了优化,确定工艺条件为:起始温度140℃、终止温度165℃、温升速度 1.4℃/min。2.风味萃取方法的建立。分别对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AFE)两种方法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SPME的条件为:以75 μm Carboxen/PDMS为萃取纤维,萃取温度100℃,萃取时间50 min;SAFE的萃取条件为:水浴温度为50℃,物料比(m:V)为1:4。相比于SPME法,SAFE法对醛类、酸类以及硫醚类等阈值较低的重要化合物的萃取效果更好,更适于萃取爆葱油的挥发性成分。3.风味形成规律研究。采用感官分析、电子鼻分析、SAFE-GC-MS法对爆葱油制备过程中的风味变化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当温度从140℃升至165℃时,爆葱油中的焦糊、油炸、油腻、菜味和咸味增加显着,电子鼻指纹图谱上165℃的葱油样品与其它样品距离增加,同时,爆葱油中呋喃及呋喃酮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迅速增加,说明这是爆葱油特征风味形成的重要阶段。4.香气活性物质鉴定及其对不同类型食品风味的影响。采用芳香成分稀释法(AEDA)和香气活度值法(OAV)确定爆葱油中的关键性香气物质,分别鉴定出香气活性物质22种和11种,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呋喃酮(FD=19683,OAV=2784)和二甲基三硫醚(FD=6561,OAV=214480)是形成爆葱油风味的关键性香气活性物质。风味重组结果显示AEDA法的重组风味要好于OAV法,更适于爆葱油香气活性物质的鉴定。

刘巍,丁学知,夏立秋,孙运军,禹智辉,肖秀情,罗超枝,黄少亚[5](2013)在《头蛋白质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Tris-HCl(pH7.5,100mmol/L)提取藠头总蛋白质,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沉淀,检测饱和硫酸铵盐析后藠头蛋白质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和Meth-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0%~80%饱和硫酸铵盐析制备的藠头蛋白质对白色念球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其中80%饱和硫酸铵盐析制备藠头总蛋白质抗菌抗肿瘤活性最为明显。藠头蛋白质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其主要成分为凝集素、热休克蛋白、蒜氨酸酶、半胱氨酸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蛋白等物质。

孟潇[6](2012)在《盐渍藠头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提出藠头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资源。国内外对蓖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腌制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提取分离方面的报道寥寥无几。盐渍藠头绝大部分用于出口。而在生产加工中,盐渍蓖头出池后要经过去皮,分切,分级等工序,保留部分仅为40%-50%,剩余的部分作为废料处理,导致蓖头的加工利用率低。同时,藠头加工厂附近因堆有大量的盐渍藠头废弃物而产生一种浓厚的特异性臭味,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而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用成分。所以,解决这些加工废弃物的利用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文中对盐渍藠头废弃物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了以盐渍藠头废弃物为原料,酶解提取其风味物质,即蓖头素的工艺条件及优化。探索了盐渍藠头废弃物风味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及分析。开发研制出一种藠头风味调味品的工艺与配方,旨为盐渍蓖头废弃物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1.利用盐渍藠头废弃物——蓖头皮,酶解提取风味物质蓖头素。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了料液比、加酶量、酶反应时间和酶反应温度对藠头素提取的影响。然后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提取蓖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5,加酶量为1%,酶解时问1.5h,酶反应温度50℃,能得到较高的藠头素含量(0.8217g/100mL)。之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确定藠头素的成分,共得到40种。主要由酯、硫化物、醇、酮、烯烷烃和有机酸等物质组成。含量最高的是酯类,占总量的41.67%,其中乙酸乙酯,31.66%。醇类占总量的36.55%,其中2-戊醇10.59%。硫化物占总量的11.05%,其中二甲基二硫醚7.94%,二甲基三硫醚0.64%。2.利用盐渍蓖头废弃物脱盐,打浆,与辣椒合理的配比,添加天然葱属类增香酶制剂(蒜汁、葱汁、藠头汁)制作藠头辣椒酱。研究表明:高效低成本水洗脱盐以料液比为1:2,常温浸泡1h或以常温流水冲洗30min可以获得咸味适中的产品(一般为2%-3%);辣椒、蓖头、水的配料比为1:1.2:0.6时,产品稠度适中;组织细腻均匀,无分层;添加了蒜汁增香酶制剂的产品藠头素含量最高(1.0591g/100ml),蓖香浓厚,辣味突出,气味协调。3.利用盐渍藠头废弃物——蓖头根茎,酶解提取风味物质藠头素。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了料液比、加酶量、酶反应时间和酶反应温度对蓖头素提取的影响。然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藠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5,加酶量为1%,酶解时间1.5h,酶反应温度50℃,能得到较高的藠头素含量(1.1064g/1OOmL)。之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确定藠头素的成分,共得到54种,主要由酯、硫化物、醇、烯烷烃和酮等物质组成。含量最高的是酯类,占总量的51.40%,其中己酸乙酯,24.88%,乙酸乙酯11.76%。硫化物占总量的26.08%,其中二甲基二硫醚10.61%,二甲基三硫醚5.04%。醇类占总量的21.79%,其中正丁醇含量为3.38%。分析对比了两种原料风味成分,两者相同的成分共有24种,其中醇类2种,酯类10种,硫化物10种。两者共同成分占脱盐藠头皮总量的74.88%,占盐渍藠头根茎总量的88.57%。为以后的研究作参考。

陈艳丽[7](2012)在《藠头素制备及蒜素影响腐败微生物生长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腌制藠头加工产生的废弃物为原料,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酶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提取液中蒜素含量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以盐渍藠头加工废弃物为原料提取藠头素的工艺。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37℃、提取时间3h、酶添加量0.8%,提取液中蒜素含量为0.1761g/g。选取冷鲜肉中常见的腐败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菌落计数和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通过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藠头素的抑菌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藠头加工废弃物为原料获取的藠头素提取液抑菌能力不显着,而以新鲜藠头为原料,采用直接榨汁得到的藠头素提取液对以上四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热杀索丝菌。研究了假单胞菌在4℃条件下液态纯培养和冷鲜猪肉基质上的生长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SAS9.1for Windows,分别拟合了假单胞菌的液体与固体生长预测模型。研究并比较了添加大蒜素对假单胞菌液体和固体生长模型的影响,发现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添加大蒜素能使假单胞菌生长模型中的延滞期数值变小甚至出现负值,最大生长比速率数值变小成为负值;在冷鲜猪肉基质上,添加大蒜素能使假单胞菌生长模型中的延滞期变长,最大生长比速率也变小,表明添加大蒜素后假单胞菌液体和固体生长模型中最大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大蒜素等添加物对假单胞菌液体生长模型中最大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其对固体基质上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可以为冷鲜猪肉保鲜剂的筛选提供初步的依据。

潘飞[8](2012)在《蕌头初加工废弃物中蕌头素成分组成研究》文中指出藠头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富含蒜素和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藠头素。现阶段,藠头主要加工成盐渍藠头等初加工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本文以藠头初加工废弃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含有藠头素的化学成分组成,旨在为藠头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蒜素为提取目标物,采用溶剂法提取藠头素。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值为单因素,做单因素试验,进而依照响应面设计方法,以蒜素含量为响应值,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三个因素设计响应面以优化提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在27℃,乙醇体积分数为90%,提取时间1.1h,料液比值1:4,得率为4.49%。藠头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利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藠头素中的挥发性成分,用二氯甲烷多次萃取,得到蒜素挥发油。藠头素中的皂苷成分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为5mg/mL,上样液pH值为5,上样流速为3BV/h。洗脱所用溶剂是乙醇,选用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洗脱柱体积为4.5BV。皂苷的纯度可达到73.4%。挥发油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组成,最终得到总有效成分18种,主要为含硫化合物。液相研究表明藠头素中皂苷主要由4种成分组成,其中一种成分可能为薯蓣皂苷。薄层色谱层析研究表明皂苷经水解后,其糖配基组成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木糖。课题通过研究后得知蒜素的主要成分组成,为藠头深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刘巍[9](2011)在《藠头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抑癌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癌症发病率高且难以治疗,在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常规的化学抗肿瘤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免疫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严重影响到了肿瘤病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就成为了一种需要。许多药用植物内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细菌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降低毒性的功效,因此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在癌症的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本文选取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水作为提取溶剂,对蕌头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同条件下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的藠头活性物抗菌活性强弱和提取液对人体的毒性大小,选取乙醇作为蕌头活性物的提取液。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时间和料液四个条件因子对提取的蕌头活性物对白色念球菌抑制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蓖头活性物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蕌头活性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30℃~50℃下,30%~50%乙醇溶液和鲜蕌头按照液料比(V:W)为1:1~2:1萃取4h~6h小时。各条件因子对蕌头活性物抗菌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温度>液料比。对蓖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蓖头提取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和体外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μg/mL蕌头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率为57.4%,IC50为1.78g/mL。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发现,蕌头活性物作用24h后肿瘤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细胞核质比变大,细胞生长间隙增加,细胞由梭形变为椭圆,且这种变化趋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Tris-HCl法进一步提取蕌头活性物中的蛋白质成分,Bran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率。从干重150g蓖头中提取到56.4mg总蛋白质,得率为0.0376%。RP-HPLC和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离蕌头蛋白质,研究其抗菌抑癌活性,发现RP-HPLC分离第16号分离峰具有抗菌活性,经80%硫酸铵盐析所得的蓖头蛋白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该蛋白质作用24h后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和Meth-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5.3%和61.6%,作用48h后抑制率分别为78.5%和66.4%,IC50分别为11.3μg/mL和13.0μg/mL。RP-HPLC和SDS-PAGE电泳分离、LC-MS鉴定蓖头蛋白质,发现其主要成分为凝集素,热休克蛋白,蒜氨酸酶,半胱氨酸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蛋白等物质。有关蓖头提取物及蛋白质单一成分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及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吕莉萍,夏延斌[10](2010)在《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藠头是传统的药食兼用食品,对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研究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对提高我国在国际医药市场和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从植物化合物角度对藠头的活性成分进行了介绍,主要阐述了含硫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等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并对合理利用藠头中植物化合物提出了建议。

二、藠头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藠头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薤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学特征与资源分布
    1.2 化学成分
        1.2.1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1.2.2 含硫化合物
        1.2.3 含氮化合物
        1.2.4 脂肪酸类化合物
        1.2.5 多糖类化合物
        1.2.6 其他成分
    1.3 含量测定
    1.4 药理作用
        1.4.1 抗肿瘤作用
        1.4.2 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作用
        1.4.3 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1.4.4 保护心肌细胞功能作用
        1.4.5 抗氧化作用
        1.4.6 抑菌作用
        1.4.7 解痉平喘作用
        1.4.8 其他作用
    1.5 临床应用
        1.5.1 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1.5.2 治疗支气管哮喘
        1.5.3 治疗高血脂
        1.5.4 治疗心肌缺血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薤化学成分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1 仪器
        2.1.1.2 材料
        2.1.1.3 试剂
        2.1.1.4 柱层析及制备液相条件
        2.1.1.5 薄层色谱显色剂
    2.2 薤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2.1 来源与鉴定
        2.2.2 提取
        2.2.3 分离与纯化
        2.2.4 酸水解实验
    2.3 薤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2.3.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3.1.1 化合物X-14 的结构解析
        2.3.1.2 化合物X-3 的结构解析
        2.3.1.3 化合物X-11 的结构解析
        2.3.1.4 化合物X-7 的结构解析
        2.3.1.5 化合物X-8 的结构解析
        2.3.1.6 化合物X-4 的结构解析
        2.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3.2.1 化合物X-10 的结构解析
        2.3.2.2 化合物X-16 的结构解析
        2.3.2.3 化合物X-6 的结构解析
        2.3.2.4 化合物X-17 的结构解析
        2.3.2.5 化合物X-12 的结构解析
        2.3.2.6 化合物X-9 的结构解析
        2.3.2.7 化合物X-13 的结构解析
        2.3.2.8 化合物X-15 的结构解析
        2.3.2.9 化合物X-18 的结构解析
        2.3.2.10 化合物X-5 的结构解析
        2.3.2.11 化合物X-1 的结构解析
        2.3.2.12 化合物X-2 的结构解析
    2.4 小结
第3章 SPE-HPLC-ELSD法测定薤中呋甾型皂苷的含量
    3.1 实验条件
    3.2 色谱条件
        3.2.1 流动相的选择
        3.2.2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条件选择
    3.3 提取条件考察
        3.3.1 提取溶剂考察
        3.3.2 提取方法考察
        3.3.3 溶剂用量(液料比)考察
        3.3.4 提取次数考察
        3.3.5 最佳提取条件
    3.4 SPE条件考察
        3.4.1 SPE固定相的选择
        3.4.2 固定相用量考察
        3.4.3 SPE小柱的预处理
        3.4.4 淋洗剂考察
        3.4.5 淋洗剂体积考察
        3.4.6 洗脱剂考察
        3.4.7 洗脱剂体积考察
        3.4.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5 方法学考察
        3.5.1 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
        3.5.2 线性关系
        3.5.3 检出限和定量限
        3.5.4 精密度
        3.5.5 重复性
        3.5.6 稳定性
        3.5.7 加样回收率
    3.6 含量测定
        3.6.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6.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6.3 样品测定
    3.7 小结
第4章 薤中甾体皂苷单体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实验仪器、试剂及样品
    4.2 实验方法
        4.2.1 溶液配制
        4.2.1.1 p H=7.4 的PBS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
        4.2.1.2 化合物X-3 母液的配制
        4.2.1.3 化合物X-4 母液的配制
        4.2.1.4 化合物X-6 母液的配制
        4.2.1.5 化合物X-8 母液的配制
        4.2.1.6 化合物X-11 母液的配制
        4.2.1.7 化合物X-14 母液的配制
        4.2.1.8 化合物X-16 母液的配制
        4.2.2 细胞培养
        4.2.3 CCK-8 法测定细胞活性实验
        4.2.4 过氧化氢诱导氧化损伤及药物保护作用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八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4.3.2 八种化合物对PC12 细胞过氧化氢诱导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4.3.3 化合物X-11 在不同浓度下对H_2O_2诱导的PC12 细胞活性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薤化学成分研究
    5.2 SPE-HPLC-ELSD测定薤中三种呋甾型皂苷的含量
    5.3 薤中八种呋甾皂苷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以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葱属植物概述
        1.1.1 植物学特征及分布
        1.1.2 研究现状
        1.1.3 红葱简介及研究现状
    1.2 葱属植物活性成分概述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多酚类化合物
        1.2.3 有机硫化物
        1.2.4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5 有机酸类化合物
        1.2.6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1.3 葱属植物药理作用
        1.3.1 抗菌消炎作用
        1.3.2 抗氧化作用
        1.3.3 抗肿瘤作用
        1.3.4 降血脂作用
        1.3.5 抗血小板聚集
        1.3.6 降糖作用
        1.3.7 其他活性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供试菌株及细胞
    2.2 红葱茎营养成分分析
        2.2.1 一般成分分析方法
        2.2.2 维生素类分析方法
        2.2.3 氨基酸类分析方法
        2.2.4 矿物质类分析方法
        2.2.5 可溶性固形物分析方法
    2.3 水提物制备
    2.4 水提物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
        2.4.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2.4.2 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
    2.5 水提物化学成分鉴定
    2.6 抗氧化活性研究
        2.6.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6.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6.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6.4 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2.7 抑菌活性研究
        2.7.1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处理
        2.7.2 菌种活化及培养
        2.7.3 抑菌活性评价
        2.7.4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2.8 抗癌活性研究
        2.8.1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2.8.2 水提物对HepG2 细胞活性的影响(MTT法)
        2.8.3 水提物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2.8.4 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主要死亡类型判断
    2.9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红葱茎营养成分分析
        3.1.1 一般成分
        3.1.2 维生素类
        3.1.3 氨基酸类
        3.1.4 矿物质元素类
        3.1.5 可溶性固形物
    3.2 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分析
        3.2.1 总黄酮
        3.2.2 总多酚
    3.3 水提物成分分析
    3.4 抗氧化活性分析
        3.4.1 铁离子还原能力
        3.4.2 DPPH自由基清除
        3.4.3 ABTS自由基清除
        3.4.4 OH~-自由基清除
    3.5 抑菌活性分析
        3.5.1 抑菌活性评估
        3.5.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3.6 抗癌活性分析
        3.6.1 水提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3.6.2 水提物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3.6.3 HepG2细胞凋亡率测定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中药薤白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1.1 薤白的生药来源
        1.2 薤白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
        1.3 薤白在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 实验目的与意义
    3 实验内容及设计方案
        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薤白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离鉴定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试剂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含水量的测定
        2.2 氨基酸提取物的制备
        2.2.1 甲醇提取薤白游离氨基酸其衍生物
        2.2.2 水提取薤白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2.3 氨基酸全自动分析
        2.3.1 实验原理
        2.3.2 分析条件
        2.4 UPLC-Q-TOF/MS分析鉴定氨基酸衍生物
        2.5 柱前衍生化UPLC-Q-TOF/MS分析鉴定半胱氨酸亚砜
        2.5.1 实验原理
        2.5.2 氯甲酸芴甲酯(FMOC-Cl)衍生化步骤
        2.6 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薤白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与传代
        2.1.1 细胞复苏
        2.1.2 细胞传代
        2.2 细胞分盘
        2.3 药物处理
        2.4 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2.5 测定蛋白浓度
        2.5.1 标准曲线制作
        2.5.2 样品蛋白浓度测定
        2.6 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与激活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薤白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生长检测(MTT法)
        2.2 克隆形成实验
        2.3 细胞周期实验
        2.4 细胞凋亡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薤白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2.2 细胞侵袭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4)爆葱油特征风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葱属植物的研究价值
        1.1.1 葱属植物中的化合物
        1.1.2 葱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1.2 葱属植物中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1.2.1 葱属植物原料中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2.2 热加工葱属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葱属植物中风味前体物质
    1.4 油炸过程中与风味相关的化学变化
    1.5 风味物质的研究方法
        1.5.1 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1.5.2 关键性风味物质的鉴定方法
    1.6 存在的问题
    1.7 研究内容与目标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目标
        1.7.3 实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爆葱油制备工艺的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爆葱油原料的筛选
        2.3.2 爆葱油制备条件的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风味成分萃取方法建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PME条件优化
        3.3.2 SAFE条件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爆葱油风味形成规律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感官分析法
        4.3.2 电子鼻分析
        4.3.3 SAFE-GC/MS法
        4.3.4 脂肪酸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4.4 小结
第五章 爆葱油香气活性物质鉴定及其对不同类型食品风味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爆葱油香气活性物质鉴定
        5.3.2 爆葱油及其重组样对不同类型食品风味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6)盐渍藠头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背景
        1.2 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蓖头的研究进展
        2.2 蒜素的研究进展
    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蓖头皮酶解提取藠头素的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试剂配备
        2.3 藠头素含量测定
        2.4 盐分对蓖头素提取含量的影响
        2.5 单因素试验设计
        2.6 正交试验设计
        2.7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2.8 气质联用(GC-MS)检测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分对藠头素提取含量的影响
        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 提取蓖头素的正交试验分析
        3.4 HS-SPME-GC-MS分析的脱盐蓖头皮风味成分
    4 小结
第三章 蓖头废弃物——蓖头皮制备葱香调味品技术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材料
        1.2 化学试剂
        1.3 仪器及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藠头辣椒酱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3 产品检测与评价
        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水洗脱盐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3.2 稠度及细腻度感官评价结果
        3.3 藠头素测定结果
        3.4 感官评价结果
    4 小结
第四章 盐渍藠头根茎酶解提取藠头素的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试剂配制
        2.3 藠头素含量测定
        2.4 盐渍藠头不同部分提取藠头素含量的影响
        2.5 单因素试验设计
        2.6 正交试验设计
        2.7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2.8 气质联用(GC-MS)检测条件,
        2.9 脱盐蓖头皮与盐渍藠头根茎风味成分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渍藠头不同部分对提取藠头素含量的影响
        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 提取藠头素的正交试验分析
        3.4 HS-SPME-GC-MS分析的藠头根茎风味成分
        3.5 脱盐藠头皮与盐渍藠头根茎风味成分对比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7)藠头素制备及蒜素影响腐败微生物生长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藠头特性研究现状
        1.1.1 藠头的主要化学成分
        1.1.2 藠头的药理作用及保健功能
    1.2 藠头素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1.2.1 大蒜中蒜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1.2.2 藠头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冷鲜猪肉中微生物的生长研究现状
        1.3.1 冷鲜猪肉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
        1.3.2 冷鲜猪肉中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
        1.3.3 微生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藠头素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仪器和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1 原料预处理
        2.2.2 提取工艺流程
        2.2.3 试剂配制
        2.2.4 蒜素含量的测定
        2.2.5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6 响应面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3.2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藠头素抑菌性能研究
    3.1 材料、仪器和设备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1.2 供试菌株
        3.1.3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2.1 藠头素的制备
        3.2.2 待试菌的分离及菌悬液的制备
        3.2.3 待试材料的灭菌
        3.2.4 抑菌性能的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落计数法验证结果
        3.3.2 琼脂扩散法验证结果
        3.3.3 生长曲线及抑菌曲线的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评价蒜素影响冷鲜猪肉中假单胞菌生长方法研究
    4.1 材料、仪器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大蒜素的制备
        4.2.2 待试菌的分离及菌悬液的制备
        4.2.3 待试材料的灭菌
        4.2.4 4℃、液态培养条件下假单胞菌菌落数测定
        4.2.5 4℃储藏下冷鲜猪肉中菌落数测定
        4.2.6 一级预测模型的建立
        4.2.7 预测模型的验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蒜素对假单胞菌液体生长模型的影响
        4.3.2 大蒜素对假单胞菌固体生长模型的影响
        4.3.3 大蒜素对假单胞菌液体和固体生长模型影响的比较
        4.3.4 模型的验证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分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A
附录 B

(8)蕌头初加工废弃物中蕌头素成分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藠头的概述
        1.1.1 藠头概况
        1.1.2 藠头初加工废弃物
    1.2 藠头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1.3 藠头素的研究现状
        1.3.1 藠头素的提取
        1.3.2 蒜素的分离纯化
        1.3.3 皂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藠头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萃取条件对蒜素提取含量的影响
        2.2.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设计及试验结果
        2.2.3 响应面二次模型分析及优化
        2.2.4 响应面分析试验因素的相互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藠头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3 工艺流程
        3.1.4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3.1.5 藠头皂苷含量的测定
        3.1.6 静态试验选择大孔吸附树脂
        3.1.7 D101 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条件的优化
        3.1.8 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洗脱研究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藠头素挥发性组分分离
        3.2.2 薯蓣皂苷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3.2.3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3.2.4 D101 型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条件的确定
        3.2.5 动态洗脱条件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藠头素成分组成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蒜素组成成分分析
        4.2.2 藠头皂苷化学成分预实验结果
        4.2.3 皂苷组成成分探析
        4.2.4 藠头皂苷糖配基的薄层层析色谱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分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藠头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抑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中药活性成分的主要提取工艺
        1.1.1 蒸馏法
        1.1.2 溶剂萃取法
        1.1.3 超声提取法
        1.1.4 CO_2超临界萃取法
        1.1.5 膜分离技术
        1.1.6 分馏法
        1.1.7 色谱法
        1.1.8 高速逆流色谱
    1.2 蕌头主要成分
        1.2.1 挥发性成分
        1.2.2 皂苷化合物
        1.2.3 含氮化合物
    1.3 蕌头的药理作用
        1.3.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3.2 解痉平喘
        1.3.3 抗氧化
        1.3.4 抗肿瘤作用
        1.3.5 抑菌杀虫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蕌头
        2.1.2 供试细菌和细胞株
        2.1.3 实验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蕌头提取物的制备优化及抗菌抑癌活性研究
        2.2.2 蕌头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不同提取条件对蕌头抗菌活性的影响
        3.1.1 不同溶剂对蓖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3.1.2 不同乙醇浓度对蓖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3.1.3 不同温度对蕌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3.1.4 不同时间对蕌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3.1.5 不同液料比对蕌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3.1.6 蕌头提取物制备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3.2 蕌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3.2.1 蕌头提取物对小鼠B16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3.2.2 蕌头提取物对B16黑色素瘤的体内抑制作用
        3.2.3 蕌头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3.2.4 不同提取条件对蓖头活性物提取条件的色谱分析
    3.3 蕌头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3.3.1 蕌头蛋白的提取
        3.3.2 蕌头蛋白质抗肿瘤活性研究
        3.3.3 蕌头蛋白质的抗菌活性研究
        3.3.4 蕌头蛋白质的分析鉴定
讨论
    1 蕌头提取物制备方法的选择
    2 提取液种类、浓度、温度、时间、液料比对蕌头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影响
    3 蕌头提取物抗菌的作用机理分析
    4 蕌头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分析
    5 蕌头蛋白质的抗菌成分鉴定
    6 蕌头蛋白质的抗肿瘤成分鉴定
    7 蕌头蛋白的可能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附录
本论文感谢以下科技项目的资助
致谢

(10)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化合物简介
2 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2.1 含硫化合物
    2.2 皂苷类化合物
3 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开发的几点建议
4 结语

四、藠头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薤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杨依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2]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D]. 周燕燕. 西北大学, 2020
  • [3]中药薤白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 黄少辉.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1)
  • [4]爆葱油特征风味研究[D]. 张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5]头蛋白质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刘巍,丁学知,夏立秋,孙运军,禹智辉,肖秀情,罗超枝,黄少亚. 食品科学, 2013(01)
  • [6]盐渍藠头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D]. 孟潇.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7]藠头素制备及蒜素影响腐败微生物生长评价方法研究[D]. 陈艳丽. 武汉工业学院, 2012(06)
  • [8]蕌头初加工废弃物中蕌头素成分组成研究[D]. 潘飞. 武汉工业学院, 2012(05)
  • [9]藠头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抑癌作用的研究[D]. 刘巍.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4)
  • [10]藠头中的植物化合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J]. 吕莉萍,夏延斌. 企业技术开发, 2010(17)

标签:;  ;  ;  ;  ;  

七叶草抗菌活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