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8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董梁[1](2020)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调查VLBW和ELBW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等相关资料等,分析母乳喂养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为NICU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数据。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VLBW和ELBW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住院期间患儿围生期情况、母乳喂养状况、静脉营养时长、体重增长速率和营养指标变化,以及NEC、BPD、晚发性感染等相关合并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等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状况及对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患儿234例,男女比例1.02:1,胎龄以28~33+6周为主,占84.7%,出生体重以VLBW为主,占91.2%,SGA占33.8%,好转出院占97.0%。2.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量:纯母乳喂养率从住院第2周后开始显着增加,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的患儿占60.3%,住院时长达6~8周的患儿纯母乳喂养率可达到79.1~94.1%。摄入多量母乳的占50.9%,在超早产儿和ELBW中分别占77.3%和65.2%。胎龄越小,平均母乳占比越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肠内、肠外营养情况:开始肠内喂养的中位数为1(1~2)天,开始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中位数在5(3~7)天。胎龄越小,开奶时间越晚,P=0.002,有统计学差异,不同体重组别的开奶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6。89.7%患儿在生后3天内开始肠内喂养,母乳开奶率只有6.4%,超早产儿和ELBW中母乳开奶率分别为22.7%和17.4%,有47.0%的患儿使用了HMF,开始使用日龄中位数为27(20~37.3)首次使用静脉营养的时长中位数为24(18~33)天,30例患儿在14天及以内停止静脉营养,占12.8%。中晚期早产儿和≥1250g的患儿相比较小胎龄、体重者,摄入多量母乳有助于缩短静脉营养时长,P值均<0.05,但在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别中未见明显区别。4.体重增长和营养指标:摄入不同量母乳的患儿体重增长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1,相比未添加HMF的母乳喂养为主的患儿,添加HMF有助于体重增长,还减少了NEC的发生,P值分比为0.046和0.036,均有统计学差异。SGA患儿HMF添加更为积极,P=0.028,体重增长速率较AGA患儿快,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且HMF不耐受方面无显着区别。摄入不同量母乳的患儿中,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总体无明显区别。5.对合并症的影响:研究显示母乳对NEC有显着保护作用,多量母乳组NEC的发生率为6.7%,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则为17.4%,P=0.012,有统计学差异,分层分析显示在<32周的患儿中,多量母乳组较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将NEC的发生率从21.5%减少到7.1%,在<1250g的患儿中从23.3%减少到6.9%,P值分比为0.005和0.039,统计学差异均显着。在≥1250g的患儿中,多量母乳组晚发性感染率为1.6%,而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中为19.4%,P=0.003,有统计学差异。整体和分层研究中摄入不同量母乳对BP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6.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住院天数中位数为46(36~59)天,出院时平均纠正胎龄为38.6(37.1~40.0)周,住院花费中位数为60736(42901~79597)元。整体患儿中不同母乳摄入量组日均住院花费无显着性差异,分层分析显示在中晚期早产儿中,多量母乳组住院花费更少,P=0.006,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该中心开奶积极,母乳喂养率较高,但加奶速度及HMF添加策略较保守。2.母乳对NEC的保护作用显着,在出生体重≥1250g的组别中,摄入多量母乳可明显减少晚发性感染,母乳喂养在BPD的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长、体重增长、营养指标、住院时长及日均花费等方面未发现明显优势。3.添加HMF可帮助体重增长,减少静脉营养时长及住院花费,并降低NEC的发生率。
姜丹凤[2](2017)在《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陕西省中航工业三二〇一医院就诊的32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出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采用晚期按需喂养,于出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比较两组患儿胃动素、胃泌素、监测资料、临床症状(胃肠损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完成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9天、第15天的胃动素和第15天的胃泌素均高于第3天,对照组第9天、第15天的胃动素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动素在营养供给第3天和第9天显着高于对照组,胃泌素在第15天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在出生后选择早期微量喂养方式喂养,可以显着提高喂养的耐受性,且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周结儿,吴鹏妹,韦婷艳[3](2017)在《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两种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新生儿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采取晚期常规喂养,于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观察并比较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各项监测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后2 d内及79 d胃动素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后1315 d胃泌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邹良[4](2017)在《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12月间38例危重新生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营养支持、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对比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为100%(19/1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95%(15/19),研究组患儿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4/19),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予以危重新生儿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可提升治愈率,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郝群英,聂慧[5](2017)在《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出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则采用晚期常规喂养,于出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比较两组的胃动素、胃泌素、监测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2天及第9天的胃动素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生后第15天的胃泌素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9天、第15天的胃动素及出生后第15天胃泌素水平,相比第2天均有所上升,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赵立明[6](2011)在《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与总结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儿氨基酸,脂肪乳,5%、10%、50%葡萄糖,矿物质,维生素,液体等,按患儿体重计算出需要量配制应用。结果本组患儿45例中,24例痊愈,20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临床抢救了很多危重患儿,但必须掌握好用药时期、适应证、配伍比例、用量及了解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覃超强,骆新年[7](2010)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静脉营养组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d)开始。静脉营养加微量喂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奶量从0.5~4.0ml/(kg·d)开始,观察两种方式新生儿喂养的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无退出者,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及肝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黄疸程度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缩短生理性体重的下降时间,缩短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主张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
罗翔辉[8](2009)在《41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注高营养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文中认为
陈志宏,赵映敏,黄蕴[9](2008)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45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静脉营养在治疗危重新生儿中的作用。方法 45例危重新生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静脉输入营养液,同时对有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45例患儿中2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重症感染和心跳呼吸骤停,其余均获得满意结果。在静脉营养期间平均体质量增长15~30g/d。结论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疗法。
张修侠[10](2008)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3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及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结果(1)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不增加;(2)早期微量喂养可减轻黄疸;(3)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结论危重新生儿都主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
二、38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8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临床资料搜集 |
2.2 研究中对于专业名词定义和质控 |
2.3 统计分组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肠内营养情况 |
3.3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 |
3.4 体重增长速率及营养指标变化 |
3.5 主要合并症比较 |
3.6 SGA与AGA的母乳喂养 |
3.7 母乳强化剂的使用情况及对患儿的影响 |
3.8 住院时长及花费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合并症诊断标准 |
病例调查表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2)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喂养方式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儿胃肠激素的变化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儿胃肠道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监测资料比较 |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出现情况比较 |
2.3 2组患儿胃肠激素水平 |
3 讨论 |
(4)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
2.1.1 组间治愈率对比 |
2.1.2 组间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对比 |
2.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5)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喂养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监测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
2.3 两组患儿出生后胃肠激素水平 |
3 讨论 |
(6)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入选标准 |
1.2 病例排除标准 |
1.3 病例退出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1.5 治疗方法 |
1.6 疗效判断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41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注高营养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静脉高营养液使用指征与使用禁忌证 |
1.3 营养液的配制 |
1.3.1 总液体量的确定 |
1.3.2 配制要求 |
1.4 静脉高营养液输注方式及途径 |
2 结果 |
3 临床观察与护理 |
3.1 一般观察 |
3.2 临床监测 |
3.3 输入方法 |
3.4 并发症护理 |
3.4.1 表浅静脉炎 |
3.4.2 高血糖症 |
3.4.3 低血糖症 |
3.4.4 胆汁淤积 |
(10)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
2.2 两组排便次数的变化 |
2.3 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体重所需时间 (表2) |
3 讨论 |
四、38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D]. 董梁.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2]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 姜丹凤. 中国妇幼保健, 2017(24)
- [3]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 周结儿,吴鹏妹,韦婷艳. 河北医药, 2017(19)
- [4]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 邹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9)
- [5]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 郝群英,聂慧.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3)
- [6]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J]. 赵立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1(04)
- [7]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J]. 覃超强,骆新年.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1)
- [8]41例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注高营养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罗翔辉. 华夏医学, 2009(03)
- [9]危重新生儿静脉营养45例临床观察[J]. 陈志宏,赵映敏,黄蕴. 中国基层医药, 2008(12)
- [10]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J].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