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

一、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孟志鹏[1](2021)在《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等指标。方法:选取并收集62例于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进行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通过NOSES-Ⅰ式E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通过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手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进行治疗。收集其病历资料,并定期进行门诊复查、网络问卷及电话随访。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肿瘤下界距肛缘≤5cm;(2)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3)患者术前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无狭窄;(4)患者术前无远处转移;(5)患者术前MRI分期T1~3N0~2M0。排除标准:(1)患者术前已伴随肠根阻及肠穿孔;(2)患者年龄超过85岁;(3)患者意识不清或伴有精神类疾病;(4)患者伴有严重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病史;(5)患者肿瘤过大,无法从肛门拖出;(6)患者术前检查已有远处转移(7)随访过程中拒绝随访的患者。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清扫淋巴结数目;(4)远端切缘距离;(5)术后排气时间;(6)术后恢复饮食时间;(7)术后下地时间;(8)住院时间;(9)住院花费;(10)预防性回肠造口;(11)吻合口漏;(12)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13)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肛门功能等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术后肛门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术前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等一般性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B组患者有一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B组患者术中全部行预防性回肠造口。A组病人手术时间为(228.2±66.1)min,B患者病人手术时间为(205.6±50.8)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72.56±57.04)ml,B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73.87±58.23)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远端切缘距离为(2.13±0.13)cm,B组病人远端切缘距离为(2.17±0.15)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切除淋巴结数目为(14.1±3.8)个,B组病人切除淋巴结数目为(13.1±2.1)个,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时间为(29.87±12.97)d,B组病人住院时间为(28.48±7.43)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费用为(5.10±1.03)万元,B组病人住院费用为(7.57±1.37)万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为(4.68±1.64)d,B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为(3.19±1.1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2.71±0.53)d,B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3.52±1.2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病人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为(3.42±1.06)d,B组病人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为(6.58±3.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病人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为(3.55±1.26),B组病人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为(5.45±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存活,均无发生局部复发。结论:NOSES-Ⅰ式E法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中具有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无吻合口漏风险、无需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优点。同时,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相比,可以达到同样的根治性切除率,短期疗效相似,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李志康[2](2021)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肿瘤根治效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肛门功能、3年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两种吻合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起至201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差别,分成手工吻合组(32例,42%)和吻合器吻合组(44例,58%)。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年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中位随访36(6~44)个月,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吻合器组3例(6.8%)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截止到随访结束,手工吻合组2例(6.3%)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吻合器吻合组6例(13.6%)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结果均为阴性(100%),肿瘤根治性指标如肿瘤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0~250)min和140(90~255)min,吻合时间分别为14.5(9~25)min和9(5~1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50156.78±8087.14)元和(61789.56±5187.67)元,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3.1%),吻合器吻合组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11.4%),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多于手工吻合组,但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377)。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无法达到相对正常水平,均存在便频、轻或重度低前切除综合征等肛门功能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有好转,低前切除综合征较前好转或自愈,排便频率较前下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分别还存在0例(0%)和7例(17.1%),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高于手工吻合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便秘、便频、腹胀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更高,手工吻合组便频的发生率更高。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以及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和可行的。两种吻合方法在肿瘤根治性、大部分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及3年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手术时间更长,但整体花费更少,术后发生排便困难、腹胀更少。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能灵活地选择远端切缘,节约更多肠管。

刘希凡[3](2020)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术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临床结果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术和双吻合器法吻合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肿瘤下极距肛缘≤7cm)。按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拖出式吻合术组(24例)和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上具有可比性。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肠镜中肿瘤距肛缘距离、预防性造口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理资料中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环周切缘阴性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良性狭窄、直肠阴道瘘、肛周间隙感染、外置结肠坏死、造口相关并发症、直肠脱垂)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无失访病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范围6个月-36个月)。拖出式吻合术组在预防性造口使用率(0 VS100%P=0.000)、手术时间(204±39分钟VS 231±49分钟P=0.029)、住院时间(9天VS 11天P=0.001)均优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拖出式吻合术组在肿瘤距肛门缘的距离方面优于对照组(3cm VS5cm P=0.039)。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8.3%VS 47.4%P=0.400)。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的预防性造口并发症率较拖出式吻合术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VS 0 P=0.019),但拖出式吻合术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率比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明显增加(37.5%VS2.6%P=0.000),单因素分析:拖出式吻合术组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可能与左结肠动脉不保留相关(P=0.013)。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上,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51),但双吻合器吻合术组发生率较拖出式吻合术组高(10.5%VS 0)。术后肛门功能方面:两组患者肛门功能综合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861 P=0.131)。分项评分中,在术后3个月、6个月,拖出式吻合术组的便意感正常率均较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07)。术后3个月拖出式吻合术组的肛门感觉功能(分辨气体与粪便方面)较双吻合器法吻合术组好,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术后6个月两组的肛门感觉功能相比已无明显差异(P=0.162)。两组患者的肛门控制能力、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在术后3个月、6个月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根治性: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率,远切缘安全距离、环周切缘阴性率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拖出式吻合术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有相同的疗效,包括术后总的并发症、肛门功能综合评分、肿瘤根治性。拖出式吻合术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是成立的。拖出式吻合术避免了预防性造口、二次手术还纳造口及造口相关的并发症。拖出式吻合术可以在双吻合器法吻合术吻合困难时采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比双吻合器法吻合术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拖出式吻合术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率较高,术后定期护理可能有助于预防术后良性狭窄的发生。

孙浩杰[4](2020)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51±6.77)岁。根据患者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造口组)和对照组(非造口组),两组患者分别为34例(32.7%)和70例(67.3%),并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一般情况,如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型及肿瘤TNM分期等;术中相关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如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ALB)化验指标;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如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补液总天数、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吻合口漏、盆腔出血、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术后尿潴留、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方面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总补液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WBC、PCT和ALB的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前后测量值的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ALB分别行两组间同时间点的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第七天WBC、PCT、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第一天、第三天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在包括吻合口漏等在内的独立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n=34)为6例(17.6%),在对照组(n=70)为26例(35.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预防性回肠造口可能无法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严重程度,降低再手术率。2、预防性回肠造口在加快术后进食、减轻手术应激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可用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手段。

吴国裔[5](2020)在《中低位直肠癌行肠低位双吻合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相关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肠低位双吻合微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肠鸣音出现、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SF-36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低位双吻合微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临床效果优良,术后恢复速度快,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杨元峰[6](2019)在《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与传统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相比较,探讨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技术(即改良双吻合器技术,modified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MDST)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曕性地纳入2015年0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科连续收治的中高位直肠癌病例1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MDST组)和对照组(DST组),其中MDST组99例,DST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病理资料、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对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基本临床特征:MDST组患者在平均年龄(64.1±9.6岁vs.59.2±10.4岁,P=0.001)、男性比例(63.6%vs.48.0%,P=0.027)、术前血红蛋白(137.1±15.5g/L vs.131.5±16.6g/L,P=0.015)、吸烟史比例(44.4%vs.29.6%,P=0.031)等方面均高于DST组,但MDST组具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低于DST组(9.1%vs.20.4%,P=0.025)。两组在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术前白蛋白、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腹部手术史、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术前临床分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远端及近端切缘长度、手术方式、预置肛管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恢复情况:MDST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DST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安全性:MDST组、DS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3.3%,MDST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4.0%vs.7.1%),其中MDST组B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2.0%vs.5.1%),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与DST组相同(2.0%vs.2.0%),但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高于DST组(3.0%vs.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肠梗阻、盆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MDST组、DST组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均为2%。(5)术后病理:MDST组中p T分期早于DST组(P=0.04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数目、神经侵犯、脉管瘤栓、病理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p N分期、p TNM分期、远切缘阳性率等病理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患者年龄(OR:0.944,95%CI:0.894-0.996,P=0.036)、肿瘤最大径(OR:1.527,95%CI:1.090-2.139,P=0.014)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技术不是其危险因素。结论:1.MDST与DST均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与DST相比,MDST在降低吻合口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优的趋势。2.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志勇,王蔚鸿,王雄彪,吴剑宏[7](2017)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肛肠科收治且需行直肠低位双吻合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43,行开腹手术)及研究组(n=43,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前后CRP、IL-6、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早期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IL-6、CRP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双吻合术相比,腹腔镜低位双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相关指标更优,机体应激反应较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黄锦远,姜杰,钟穗斌,曹锡朝,黄梅连[8](2017)在《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和研究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过程中,采用国产双吻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106例进行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进口一次性吻合器,观察组采用国产双吻合器进行手术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吻合器费用为(7500±120)元高于观察组(206±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国产双吻合器运用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治疗中,其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治疗费用大幅降低,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福杰[9](2015)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2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吻合器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73±24.41)min,术中出血量为(70.67±20.11)m L,住院时间为(11.32±5.93)d,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吻合口感染的发生率率为3.33%,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17%,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2.50%,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复发率为11.82%,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可显着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且可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孟庆成,王芳丽,吉小昌,王德仲,丁步国,王立勇[10](2013)在《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切除、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成功保肛26例,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例。术中发现直肠阴道瘘者1例,术后第六天、第十天各发现1例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2例;淋巴瘘1例;无手术死亡、性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病例。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TME原则、强调无瘤原则,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保肛成功率高,显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围术期一般资料
        1.2.1 术前一般检查
        1.2.2 术前准备
        1.2.3 手术方法
    1.3 术后病人管理及出院标准
    1.4 NOSES-I式 E法二期手术
    1.5 观察指标
        1.5.1 收集指标
        1.5.2 指标收集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术中及术后短期临床资料对比
    2.3 标本情况
    2.4 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
3 讨论
    3.1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发展历程及优缺点
    3.2 NOSES-I式 E法发展历程及优缺点
    3.3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与NOSES-I式 E法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3.4 本研究中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LAR)与 NOSES-I 式 E 法对比结果
    3.5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复查病人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手术方法
    4.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5.肛门功能
    6.生活质量
    7.远期疗效
    8.随访方式
    9.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结果比较
    3.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
    6.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7.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术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临床结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方法
        3.2.1 对照组
        3.2.2 .实验组
        3.2.3 近期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3.2.4 肛门功能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近期效果比较
    4.3 术后并发症比较
    4.4 术后肛门功能情况
    4.5 肿瘤根治性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研究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选择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围手术期处理
    3.4 手术操作
    3.5 观察指标
    3.6 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
    3.7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术中情况比较
    4.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4.4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4.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4.6 造口Ⅱ期还纳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影响
    5.2 预防性造口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5.3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5.4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5.5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造口还纳情况分析
    5.6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低位直肠癌行肠低位双吻合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相关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前术后SF-36评分比较
3 讨 论

(6)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伦理及临床研究注册
结果
    1 病例基本资料
    2 术中及术后情况
    3 手术安全性比较
    4 术后病理比较
    5 影响中高位直肠癌患者吻合口漏的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腹腔镜与开腹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常规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IL-6、CRP及TNF-α水平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9)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10)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NOSES-Ⅰ式E法与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D]. 孟志鹏.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D]. 李志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术与双吻合器法吻合术临床结果对比研究[D]. 刘希凡. 吉林大学, 2020(08)
  • [4]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D]. 孙浩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中低位直肠癌行肠低位双吻合微创手术临床疗效、相关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分析[J]. 吴国裔.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9)
  • [6]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与否对吻合口漏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杨元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腹腔镜与开腹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J]. 张志勇,王蔚鸿,王雄彪,吴剑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06)
  • [8]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中的应用价值[J]. 黄锦远,姜杰,钟穗斌,曹锡朝,黄梅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9)
  • [9]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张福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06)
  • [10]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 孟庆成,王芳丽,吉小昌,王德仲,丁步国,王立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10)

标签:;  ;  ;  ;  ;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