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河坝水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论文文献综述)
李欢欢[1](2021)在《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低碳转型大背景下,水轮发电机组(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作为稳定灵活性资源将消纳更多风光可再生能源。受电力负荷峰谷差与自身水-机-电耦合特性的双重影响,水轮发电机组将面临更为频繁的过渡过程,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指标参数剧烈变化,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本文以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与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为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水轮发电机组动态安全评价新框架,并将水轮发电机组动态调节特性纳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的现实情景下,进一步优化机组互补性能与互补效益,取得以下三方面研究成果。1.围绕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轴系模型或抽蓄电动机模型不能全面描述机组水-机-电耦合特性的缺陷,探究子系统耦合切入点,建立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水-机-电耦合模型并深入研究机组动态稳定性。主要包括:(1)针对一管两机常规水轮发电机组,由水轮机力矩推求转轮水力不平衡力,以水力不平衡力为切入点耦连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阻尼力、碰摩力及水导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使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紧密联系,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引水管-尾水管传递函数、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轴系受力方程,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模型,将可靠性验证后的耦合统一模型应用于开机稳定性分析,研究主要运行或结构参数对机组振动特性影响规律,优化主要参数取值,从而使机组能够以最经济、操作最简便的优化方式提高过渡过程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子振幅与自调节系数关系可用二次方程近似描述,转子振幅与转轮进出口直径比关系可用五次方程近似描述;轴承离心率对开机振动失去响应的临界数量级趋近于1×10-6,转轮进出口直径比最优取值趋近于0.8,自调节系数最优取值趋近于3。(2)针对一管两机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将其抽水调相运行时水压扰动等异常变化等效为高斯随机型或阶跃型外部激励,以“外部激励影响有功输出,有功输出影响无功特性”为切入点耦连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复杂管道传递函数并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耦合励磁装置及抽蓄电动机模型,建立完整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多机调相仿真模型。利用可靠性验证后的仿真模型研究外部激励作用下进相与迟相转化机制及多机间无功流动特性,并结合工程案例提供调相机跳机情景下的风险缓解建议。结果表明:一台机组受到外部激励时,易导致并行机组进相深度减小甚至转迟相运行;阶跃激励比高斯随机激励对进相与迟相转化行为影响更大;阶跃激励较大时,励磁电流辅助调节作用可适当缓解调相不稳定性。2.围绕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子系统耦合复杂性造成风险特征提取和风险表现归类困难问题,提出利用动态风险量化方法深入挖掘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指标参数间及与运行风险间关联规律的新思路。(1)为准确界定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且缓解推荐运行区风险问题,基于理论修正的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动平衡实验关键指标参数,利用动态熵改进模糊集评价方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提出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与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不推荐运行区与推荐运行区关键指标参数潜在风险规律,以概率形式量化机组实时风险度,提取高风险指标参数并对危险度排序。结果表明: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可从0 MW~121 MW缩减至0 MW~100 MW,将为灵活性调度增加21 MW可调容量。推荐运行区内不同水头下指标参数危险度排序存在明显差异,证明不同运行水头下定位的高风险部件将各有侧重。(2)为缓解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运行风险,考虑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两种方式,利用训练数据和相应风险判别准则改进传统Fisher判别法,提出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甩负荷过程水轮机流量、转速、尾水压力及蜗壳压力等关键指标参数风险演化特征,量化各工况点下机组运行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方式下机组不稳定运行概率分别为0.23和0.16,说明导叶直线关闭方式下机组甩负荷后会出现包括水锤压力在内的严重稳定性问题,若不优化导叶关闭方式,长期运行将造成部件疲劳损伤;两种关闭方式下机组风险演化特征均呈现双峰特性,其中第1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初期,而第2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后期;球阀辅助关闭的加入对机组第1波峰运行风险缓解作用极小,但可显着降低第2波峰风险概率。3.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严重威胁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这一现实情景,克服现有经济目标函数缺乏对灵活性水电机组调节成本量化的缺陷,构建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及响应峰值等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指标以衡量PID控制参数、能源配比及传输线路布置优化对水光互补系统稳定运行优化作用。进一步地,以水风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高敏感性超调量指标量化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成本,综合考虑电能损失成本、投入成本及售电利润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费用因子,提出以成本-利润为目标函数的水风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风速类型、容量配比及市场电价波动对互补发电效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风电接入比例超54.5%时,最不利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效益将反超水力发电效益;分时电价每天捕获的互补系统总发电效益比固定电价效益要高出1万元左右。
张正[2](2018)在《改革开放40年发电大事记》文中研究说明1979年,电力工业部提出《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包括黄河上游、红水河(含南盘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含清江)、澜沧江中游,以及湘西和闽浙赣水电基地的布局,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20世纪80年代末,有关部门又编印了《十二大水电基地》规划性文件,增加了东北和黄河中游北干流两个水电基地,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1亿千瓦。
四川南桠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66[3](2001)在《四川电网电源结构调整的标志性工程——南桠河一期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南桠河一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介绍了一期工程两座电站的基本情况 ,以及项目申报历程和投资情况。
张焱[4](2020)在《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证。能源的短缺是社会动荡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接连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组织(简称“欧佩克”)因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的措施,这导致了石油的价格从几美元一桶迅速提高到30多美元一桶。进而导致缺油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因为石油短缺而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中国是少油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石油基本依靠国外进口,在石油主导权被中东以及西方国家掌控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犹如悬着一把利剑。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正是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煤炭是中国主要的消费能源,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煤炭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矛盾问题,并将该问题定位为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发展绿色能源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国绿色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由九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首先对绿色能源和产业政策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产业管制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其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一是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二是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研究综述;三是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四是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本章阐述了以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为代表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中国近年来发布的所有与绿色能源产业相关的政策文本,然后从文本数量、颁发部门等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统计,最后从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价格补贴政策三个方面对所有的政策进行了归类分析。第四章:本章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经过梳理与比较后发现,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与研发激励等政策工具。最后阐述了国外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本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同时提出了促进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本章首先在第五章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能源企业的成长路径,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本章通过“民众能源问题政策倾向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除此之外,本章通过实证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第八章: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先来测定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对二者之间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然后加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等因素通过构建ECM模型对我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做出进一步分析。第九章:本章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了五个结论。然后从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的特征是宏观规划类文本过多,微观执行类文本过少;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过少。(2)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投资、研发支持与劳动力投入对企业效益呈正向的影响关系。通过企业经营类别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风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企业融资对风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太阳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3)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4)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等因素对民众支付意愿的影响随着能源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性。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讲,女性支持的概率较高,而对于核能则男性支持概率更高;年龄对两种能源的影响作用一致,随着民众年龄的上升,民众支持绿色能源的概率是下降的;收入因素对于两种能源的影响结果也是一致的,随着收入的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支持概率都会上升;受教育程度与能源知识均对民众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核能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拥有环保意识会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而对于核能来说这一因素的影响并不显着。(5)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向右上倾斜的“N”字型,且没有拐点,表明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加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双向影响关系,即绿色能源的消费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总量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都会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在短期内影响力度较小,在长期内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本文创新点有三:(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在宏观、企业微观与民众个体微观三个层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2)数据开发的创新。本文中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个体微观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来获得的,这具有独一无二性。在对数据进行整理之后,首先针对民众对绿色能源政策的态度倾向、民众对绿色能源的偏好等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形成了一个有关能源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其次,使用probit计量模型,对影响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3)对绿色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创新性论证。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绿色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可持续的。
徐珊[5](2019)在《考虑初期蓄水提前下闸的高坝施工后期导流风险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坝建设期长,大坝施工跨越多个汛期,面临多年防汛度汛。随着我国高坝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工程在修建过程中,较原施工组织设计,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使大坝具备了提前下闸蓄水的施工技术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采取导流建筑物提前下闸蓄水这一工程措施来提早获取发电收益。然而,提前下闸蓄水时机选择会对高坝施工后期度汛产生影响,甚至提高大坝度汛风险。后期导流过程中,导流建筑物泄流能力较初、中期导流大大降低,坝前水位上升速度快,度汛风险增加;此外,后期导流蓄水库容大,工程临近完工,一旦遭遇超标洪水,导流工程失效将给在建电站及下游城乡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由此可知,提前蓄水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使后期施工导流方案的决策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本文以高坝施工度汛为研究对象,提前下闸蓄水发电为研究前提,首先考虑水文水力不确定性,预测后期施工导流风险概率;其次,分析提前初期蓄水过程,比较蓄水方案首台机组开始蓄水至蓄至发电水位的时间,计算提前蓄水发电增量;再次,综合后期导流风险概率、发电增量和下闸蓄水赶工成本要素,量化提前蓄水成本和效益;最后,对拟定的后期导流蓄水方案进行多目标决策,得到最优后期导流方案和下闸蓄水时机。为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计算后期施工导流风险。首先,对后期施工导流风险进行了定义,在考虑下闸蓄水的边界条件下建立了后期导流风险模型;其次,针对泄流能力不确定性和施工洪水不确定性对坝前水位进行了模拟;最后,采用Monte-Carlo法对提前下闸蓄水的后期施工导流风险概率进行预测。(2)定义及量化提前下闸蓄水后期导流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指标。首先,对初期提前下闸蓄水过程进行分析,以LHK电站初期蓄水为工程背景,拟定汛期提前15天、30天下闸蓄水方案,推导各方案蓄水至首台机组发电水位的时间,计量提前发电效益;其次,基于后期导流风险概率,计算可能产生的漫坝淹没损失;再次,分析蓄水要求对工程赶工的需求,采取生产强度法计算赶工成本费用。(3)建立提前下闸蓄水后期导流方案的效益-费用评价模型,使用经济效益费用比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将提前下闸蓄水的后期施工导流方案视为风险损失、赶工成本、发电效益等多目标决策问题,利用德尔菲法和熵值法确定各目标权重,基于灰靶理论的相对贴进度概念,计算各方案指标值与靶心距的距离,对提前下闸蓄水后期导流方案进行优劣排序,找出最优后期施工导流方案。
智宗合[6](2018)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三十五年——发电装备》文中认为35年来,特别是近15年,我国发电装备高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发电装备产量连续超过1亿kW,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水电并网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一、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生产了314套600~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67套600~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产品等效可用系数高达91.44。生产了77套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产品等效可用系统高达92.79,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吴祖平[7](2017)在《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不断投产发电,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居世界首位,水力发电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机组容量、尺寸的不断增大,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采用,机组的振动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机组在部分负荷区运行时,部分部件振动过大,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隐患。本文对龙滩水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开展振动测试试验,研究机组振动特性,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结合机组特点,研究了机组振动测试的测试系统、测点布置、传感器选择及信号电缆布置等工作,制定了测试方案。2、在不同水头下开展机组空转、不同转速、不同励磁及不同负荷试验,通过28个固定部件振动测量传感器、6个转动部件振动(摆度)测量传感器及7个压力脉动测量传感器获得各部位振动数据,通过研究振动数据,获得机组振动特性,得出适合机组运行的安全运行区域。3、研究了发电机斜立筋定子机座、斜立筋上机架对机组振动(摆度)的影响,分析了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尾水压力脉动的特点。4、通过对振动数据的频谱分析,研究了机械、水力、电磁力对机组各部件振动的影响,分析、查找出了引起机组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陈国青[8](2017)在《基于动态振动区条件下水电机组负荷分配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大力发展,水电资源也不断被利用开发,人们越来越重视水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振动是影响水电机组稳定的首要因素,由于水电机组在某段负荷区域出力时,机组振动变得尤为剧烈,所以机组需要避开振动区运行,然而当前水电机组的振动区范围偏大,且不随水头发生变化,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建立振动区的新方法,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对水电机组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对变换得到的灰度图进行处理,计算其“灰度矩”值,用来定量表征振动信号的强弱,并结合云南澜沧江下游某电站的大量稳定性试验数据,建立不同水头下的动态振动区,并给出全厂联合振动区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此外,在关注安全性问题同时,也要兼备考虑经济性问题,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一直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厂内负荷进行经济分配,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加入“交叉”操作,这样不仅维持了种群的多样性,而且克服了传统粒子群算法的过早收敛,避免粒子过早地陷入局部最优,另外采用基于动态惯性权重策略的改进技术使得粒子能够跳出局部最优解。最后结合本文第三章内容,在建立的动态振动区基础上,对水电站的机组实现厂内负荷的最优分配,并与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了算法的有效性。
卢磊[9](2015)在《叶道涡引起混流式水轮机振动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叶道涡是混流式水轮机偏离最优工况后产生的一种空化现象,是除尾水管涡带和卡门涡列外,又一种可引起水轮机振动的水力不稳定因素。当混流式水轮机偏离最优工况时,水流在转轮叶片上冠进口边后产生脱流漩涡,形成叶道涡。叶道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水轮机的水力振动。当振动超过允许值,尤其是长期处于振动状态,甚至与水轮机零部件产生共振时,会严重威胁到水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水轮机转轮是把水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是水轮机的核心部件。水流从蜗壳及固定导叶流出,绕流活动导叶、转轮叶片,并在转轮流道内形成复杂的流态变化,产生作用力矩,实现能量转换。由水流对转轮的作用原理可知,转轮进口处水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对转轮内部流场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西南某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在高于额定水头满负荷下产生水力振动的情况,进行了以下研究:(1)叶道涡为振动产生的原因的论证:运用特性曲线分析法,根据电站运行资料及现场试验数据,选取部分振动工况点标注在运转特性曲线图上,得到振动工况点均位于特性曲线上的叶道涡区域中;运用ANSYS软件,对振动工况和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转轮流道间流体的流动情况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工况下转轮叶片间存在明显的叶道涡流,正常运行工况下涡流较少。本部分的研究工作论证了该电站水轮机振动是由叶道涡引起的,且该叶道涡为产生于叶片背面后的高水头叶道涡。(2)叶道涡减轻研究:以水轮机出力20.619 MW、净水头62.59 m下的工况为例,选取修改转轮叶片头部型线的方案进行叶道涡减轻研究。基于转轮进口速度三角形分析法,对叶片头部进行了两次切割,调整叶片进口边位置,减小了叶片进口水流冲角。对研究工况下叶片头部改型前后的流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并在叶片背面后设置监测点,通过对流线图、云图及监测点处的压力、速度、湍流动能值的分析比较,可得该方案改善了转轮叶片背面后的脱流漩涡,减少或局部消除了叶道涡。通过以上研究工作,系统地论证了叶道涡是该电站水轮机产生振动的根源,且叶片头部改型的方法是可以减轻叶道涡的。该研究对解决水电站水轮机振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西南该电站水轮机叶道涡的减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刘明闪[10](2014)在《向家坝水电站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文中提出2014年7月,向家坝水电站左右岸电站8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在水库从354 m到370 m蓄水过程中,完成了10次不同水位下的机组稳定性及相对效率试验;利用年度机组检修时段对机组流道进行了加强帷幕灌浆及渗水的处理;年度检修中整体更换了上层环管和下层环管并增加了环管壁厚,从而解决了右岸机组空冷器冷却水管路漏水问题;对支管连接形式进行改造,解决原管路漏水问题;将主引出线周边挡风板及其螺栓紧固件改为不锈钢材质后,减小了电磁感应,消除了发热;优化了机组滑环装置;对顶盖排水监控进行了改装;对影响水电站运行的其他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姚河坝水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姚河坝水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论文提纲范文)
(1)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
1.3 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综述 |
1.3.1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2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3 两类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1.4 水风光多能互补性优化及经济效益评估综述 |
1.4.1 多能互补性优化 |
1.4.2 多能互补经济效益评价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过渡过程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机特性 |
2.3 水轮发电机组基本模型 |
2.3.1 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 |
2.3.2 轴系模型 |
2.4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新模型 |
2.4.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模型的建立 |
2.4.2 参数设置 |
2.4.3 模型验证 |
2.5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稳定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抽水调相工况特性 |
3.3 抽水调相运行理论 |
3.3.1 抽水调相运行迟相与进相基本理论 |
3.3.2 多机进相运行稳定性理论 |
3.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 |
3.4.1 多机系统抽水调相模型的建立 |
3.4.2 模型验证 |
3.5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1 励磁电流作用下多机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2 外部激励作用下迟相与进相运行转化机制分析 |
3.6 抽水调相风险情景下的运行建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轮发电机组典型过渡过程运行风险分析 |
4.1 引言 |
4.2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2.1 试验机组参数设置与运行区初步界定 |
4.2.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2.3 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 |
4.2.4 不推荐运行区优化与动态风险分析 |
4.3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3.1 试验机组概况与运行水头设置 |
4.3.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3.3 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3.4 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4.4.1 甩负荷过渡过程导叶及球阀-导叶联动关闭规律 |
4.4.2 数据来源 |
4.4.3 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4.4 考虑导叶-球阀联动关闭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风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与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优化研究 |
5.2.1 动态调节性能指标 |
5.2.2 水光互补发电模型 |
5.2.3 算例分析 |
5.3 水风混合系统互补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3.1 基于成本-利润的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 |
5.3.2 水风互补发电仿真模型 |
5.3.3 互补性验证 |
5.3.4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其他指标隶属度函数 |
附录 B 参数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绿色能源 |
2.1.2 产业政策 |
2.1.3 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2.2.3 产业组织理论 |
2.2.4 产业规制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3.1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2.3.2 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2.3.3 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 |
2.3.4 绿色能源消费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
3.1.1 中国水能发电产业 |
3.1.2 中国核电产业 |
3.1.3 中国风电产业 |
3.1.4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 |
3.2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梳理 |
3.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分析 |
3.3.1 财政政策 |
3.3.2 税收优惠政策 |
3.3.3 电价补贴政策 |
3.4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特征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借鉴 |
4.1 美国 |
4.1.1 美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1.2 美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2 日本 |
4.2.1 日本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2.2 日本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3 德国 |
4.3.1 德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3.2 德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
4.4.1 加强立法工作 |
4.4.2 重点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
4.4.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
4.4.4 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 |
4.5 本章小结 |
5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动力机制与路径 |
5.1 相关概念 |
5.1.1 动力机制 |
5.1.2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5.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分析 |
5.2.1 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 |
5.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5.3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 |
5.3.1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内部动力 |
5.3.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外部动力 |
5.4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1 政府政策的传递过程 |
5.4.2 政府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3 市场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4 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协调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企业层面 |
6.1 绿色能源企业成长分析框架 |
6.2 模型与数据 |
6.2.1 面板数据模型 |
6.2.2 变量定义 |
6.2.3 数据来源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实证结果 |
6.3.2 结果分析 |
6.3.3 基于实证结果的评价 |
6.4 异质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民众层面 |
7.1 相关研究回顾 |
7.1.1 国外研究 |
7.1.2 国内研究 |
7.2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及框架 |
7.3 调查问卷基本问题数据整理与分析 |
7.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7.4.1 基本情况 |
7.4.2 调查问题 |
7.5 中国民众对可再生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7.5.1 理论基础和假说 |
7.5.2 数据及变量描述 |
7.5.3 中国民众绿色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预测 |
8.1 理论基础 |
8.1.1 经济增长理论 |
8.1.2 增长极限理论 |
8.1.3 峰值理论 |
8.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8.2 文献研究 |
8.3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曲线的测定 |
8.3.1 指标的选取 |
8.3.2 模型的选择 |
8.3.3 实证分析 |
8.3.4 研究结论 |
8.4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等多因素长期均衡分析 |
8.4.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
8.4.2 模型分析 |
8.4.3 研究结论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 |
9.2.2 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 |
9.2.3 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 |
9.2.4 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
9.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考虑初期蓄水提前下闸的高坝施工后期导流风险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内容 |
1.2 技术路线 |
2 大坝后期施工导流风险模拟 |
2.1 后期导流风险定义 |
2.2 坝前最高水位确定 |
2.3 导流风险模拟 |
2.4 案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提前下闸蓄水收益成本计量 |
3.1 提前蓄水发电收益 |
3.2 案例分析 |
3.3 提前蓄水成本指标确定及量化 |
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效益评价及后期导流方案决策 |
4.1 效益评价基本方法 |
4.2 提前蓄水发电的效益—费用模型 |
4.3 后期施工导流灰靶模型 |
4.4 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6)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三十五年——发电装备(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 (超) 临界火电机组 |
(一) 超临界火电机组 |
(二) 超临界火电机组 |
(三) 大型超临界空冷机组 |
(四) 大型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 |
二、水电机组 |
(一) 三峡水电站 |
(二) 溪洛渡水电站 |
(三) 向家坝水电站 |
(四) 抽水蓄能机组 |
三、核电设备 |
(一) 岭澳核电站二期 |
(二) 宁德核电站 |
(三) 红沿河核电站 |
(四) 三门核电站 |
(五) 核电汽轮机叶片 |
四、风电设备 |
(7)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方法及现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引起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的因素 |
2.2.1 机械振动 |
2.2.2 电磁振动 |
2.2.3 水力振动 |
2.3 频谱分析理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测试 |
3.1 引言 |
3.2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结构特点 |
3.2.1 水轮机结构特点 |
3.2.2 发电机结构特点 |
3.3 测试系统及测点布置 |
3.3.1 测点布置 |
3.3.2 信号电缆布置 |
3.4 试验内容 |
3.5 试验过程 |
3.5.1 机组空转试验 |
3.5.1.1 试验目的 |
3.5.1.2 试验方法 |
3.5.2 机组不同转速试验 |
3.5.2.1 试验目的 |
3.5.2.2 试验方法 |
3.5.3 机组不同励磁试验 |
3.5.3.1 试验目的 |
3.5.3.2 试验方法 |
3.5.4 机组不同负荷试验 |
3.5.4.1 试验目的 |
3.5.4.2 试验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定子机座振动特性分析 |
4.2.1 机组不同转速 |
4.2.2 机组不同励磁 |
4.2.3 机组不同负荷 |
4.2.4 定子机座振动频谱分析 |
4.3 轴振动(摆度)特性分析 |
4.3.1 不同转速试验 |
4.3.2 不同励磁试验 |
4.3.3 不同负荷试验 |
4.3.4 轴振动(摆度)频谱分析 |
4.4 顶盖振动特性分析 |
4.4.1 机组不同转速 |
4.4.2 机组不同励磁 |
4.4.3 机组不同负荷 |
4.4.4 顶盖振动频谱分析 |
4.5 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
4.5.1 不同转速试验 |
4.5.2 不同励磁试验 |
4.5.3 不同负荷试验 |
4.5.4 压力脉动频谱分析 |
4.6 机组整体振动特性分析 |
4.7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动态振动区条件下水电机组负荷分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2.1 关于建立水电机组振动区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2.2 关于水电厂厂内负荷分配策略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小波分析及振动信号灰度矩的水电机组振动区建立方法 |
2.1 引言 |
2.2 水电机组振动原因分析 |
2.2.1 水力因素 |
2.2.2 机械因素 |
2.2.3 电气因素 |
2.3 连续小波变换和小波灰度矩 |
2.3.1 小波的定义 |
2.3.2 连续小波变换 |
2.3.3 小波多尺度分解 |
2.3.4 灰度图 |
2.3.5 小波灰度矩 |
2.3.6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 |
2.4 仿真实验及其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南某电站水电厂动态振动区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稳定性试验振动测点布置 |
3.3 实例说明 |
3.4 建立全厂不同水头下的动态振动区 |
3.5 联合振动区 |
3.5.1 联合振动区的定义及求解步骤 |
3.5.2 应用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电站厂内负荷经济分配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4.1 引言 |
4.2 水电站厂内负荷经济分配数学模型建立 |
4.2.1 模型的目标函数 |
4.2.2 约束条件 |
4.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厂内负荷经济分配模型的建立 |
4.3.1 基本粒子群算法简介 |
4.3.2 粒子群算法的数学模型 |
4.3.3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策略 |
4.3.4 厂内负荷经济分配求解步骤 |
4.4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9)叶道涡引起混流式水轮机振动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3 叶道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特点 |
1.4.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2 本论文的特点 |
2 电站概述 |
2.1 电站基本情况 |
2.2 水轮机问题描述 |
3 振动原因分析与论证 |
3.1 叶道涡简介 |
3.2 理论分析 |
3.3 现场试验分析 |
3.3.1 分析预测 |
3.3.2 实验结果对比 |
3.4 CFD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3.4.1 CFD简介 |
3.4.2 模型建立 |
3.4.3 网格划分 |
3.4.4 ANSYS Fluent中的参数设置 |
3.4.5 CFD模拟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水轮机叶片改型研究 |
4.1 叶道涡减轻及消除方案简述 |
4.1.1 补气 |
4.1.2 修改转轮叶片进口边型线 |
4.1.3 修改活动导叶出口边型线 |
4.1.4 更换转轮 |
4.2 改型方案选取及理论依据分析研究 |
4.2.1 改型方案选取 |
4.2.2 理论依据分析 |
4.3 叶片头部修型 |
4.4 改型后的模拟计算 |
4.4.1 监测点的选取 |
4.4.2 数值模拟计算 |
4.4.3 数据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向家坝水电站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设备、设施运行 |
2 重要缺陷的处理 |
3 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
4 分析与思考 |
5 结语 |
四、姚河坝水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D]. 李欢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40年发电大事记[J]. 张正. 中国电业, 2018(11)
- [3]四川电网电源结构调整的标志性工程——南桠河一期工程[J]. 四川南桠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66. 四川水力发电, 2001(03)
- [4]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D]. 张焱.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5]考虑初期蓄水提前下闸的高坝施工后期导流风险效益分析[D]. 徐珊. 三峡大学, 2019(06)
- [6]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三十五年——发电装备[J]. 智宗合. 智慧中国, 2018(05)
- [7]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D]. 吴祖平. 广西大学, 2017(05)
- [8]基于动态振动区条件下水电机组负荷分配策略研究[D]. 陈国青.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9]叶道涡引起混流式水轮机振动的分析研究[D]. 卢磊. 西华大学, 2015(06)
- [10]向家坝水电站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J]. 刘明闪. 水力发电,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