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新[1](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林文平[2](2021)在《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文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遂川县将2020年定位为"学校管理建设年",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及学校管理实践经验与思考,遂川县制定了"十大管理"方案,如做好学校规划、校园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教师培养规划等,这是每一个中小学校长必须承担的管理工作。仅仅做到这些,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校长,和优秀校长、名校长还是有差距的。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季俊昌,李静[3](2021)在《黄河口教育明珠的“擦亮者”——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志春》文中指出创建于1965年的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原胜利油田第一中学)有着光荣的办学历史。近年来,胜利一中坚持"为全人素养之达成,为生命境界之提升"的教育理念,以创建"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连续快速大幅提升,成为黄河口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学校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林文平[4](2021)在《整县推进、整校实施推进区域素质教育——遂川县创建“素质教育实验县”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在整县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深深地体会到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区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实施区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熊名辉,刘秋泉,赖斯捷,徐鹏,陈敏华,李伦娥,余欣泽[5](2021)在《忠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湖南实践》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是充满苦难辉煌的伟大历程。回望这一历程,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忠诚!忠诚,是大写的铁血丹心,是高高飘扬的旗帜;忠诚,是千锤百炼的试金石,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串串珍珠!党的教育方针的发端、萌芽,形成、发展,贯彻、落实,同样伴随这一艰辛而伟大的历程。这是一条用忠诚铸就的初心之路,这是一份用忠诚书写的历史答卷!

刘凤英[6](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研究》文中指出

刘志芳[7](2021)在《制度伦理视域下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研究》文中指出

信月[8](2021)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鑫[9](2021)在《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成为一线教师最常提及的难点。为了研究“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以“参与型局外人”的角色和客位视角对凉山彝族地区Z小学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4个月的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探析了以下四个子问题:第一,“差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究竟有何表现?通过田野观察,记录并描述了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等学生之间的行为习惯差异,印证了最初调研时所了解到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第二,“难吗”,即学校采取了怎样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如何?作为一种富有权力的规训机构,学校采用了分配艺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全景敞视主义等规训手段。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呈现出适应与发展的样态,而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着抗争与排斥,导致学校行为习惯规训教育陷入困境。第三,“是这样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习惯?基于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视角,他们有着实用主义、可视主义、集体主义等独特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并在内心深处是一个“行为-情感的矛盾体”。第四,“为什么难”,即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围绕“难”字,本研究从三个阶段对难点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对难点进行审视,找到了分析路径——文化环境。第二,对难点进行剖析,分析了四个文化要素——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和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第三,对难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三个论点——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针对上述所呈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思考路径——在多元文化中融合、用后喻文化来反哺、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郑小凤[10](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二)师生共写随笔
    (三)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五)构筑理想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七)推进每月一事
    (八)缔造完美教室
    (九)研发卓越课程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3. 新德育课程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5. 特色教育课程
    (十)家校合作共育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2)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论文提纲范文)

一、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并逐步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
    (一)要珍惜校长岗位
    (二)要理解教育意义
二、具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
    (一)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来自读书学习
    (二)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来自管理实践
    (三)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来自反思总结
三、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治校能力
    (一)增强治理意识
    (二)完善治理体系
    (三)提升治理能力
四、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并逐步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
    (一)要加强师德建设
    (二)要强化激励措施
    (三)要加强校本研修
五、心怀大爱,并逐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坚持教育公平
    (二)坚持立德树人
    (三)坚持“五育”并举

(3)黄河口教育明珠的“擦亮者”——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志春(论文提纲范文)

好校长成就好学校
精准的研判带来团队的高效
让“全人教育”理念根植师生心里
以公正之心赢得公信

(4)整县推进、整校实施推进区域素质教育——遂川县创建“素质教育实验县”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实施区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区域素质教育主要做法
实施区域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5)忠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湖南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序篇
1949年至1976年在奠基和探索中奋力前行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完成教师的思想改造,调整学校管理体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2.建立、发展工农成人教育,加速培养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同时,在城市办夜校、农村办冬学,大规模扫除文盲
    3.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以实际行动,唱响《园丁之歌》
    4.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湖南教育奏响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交响曲
1977年至2011年在改革开放中嘹亮放歌
    一、义务教育的“中国速度”
        1.在困难中突围
        2.“两基”攻坚的壮丽诗篇
        3.义务教育从“人民办”到“政府办”
    二、让紫罗兰和玫瑰散发自己的芬芳
        1.素质教育呼之欲出
        2.“素质教育看汨罗”
        3.素质教育的“湖南旋风”
    三、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直挂云帆
        1.四次跳跃成就高考录取率增44倍
        2.造“大船”以出远海
        3.向着“国内一流”破浪前行
2012年至今在新时代不断走向深远
    一、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上好网络时代的思政课
        4.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二、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脱贫攻坚,教育要先行
        2.班额降下来,人人上好学
    三、开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振兴乡村的教育探索
        2.“制造”向“智造”升级的职教力量
        3.走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路

(9)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行为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1.2 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
        1.1.3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1.1.4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
        1.4.2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1.4.3 已有研究的发展趋向
        1.4.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5 概念界定
        1.5.1 行为习惯
        1.5.2 良好行为习惯
        1.5.3 凉山彝族
    1.6 研究设计
        1.6.1 田野点的确定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6.3 研究者的角色
        1.6.4 收集资料的方法
        1.6.5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1.7 理论基础
        1.7.1 文化再生产理论
        1.7.2 规训理论
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
    2.1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历程
        2.1.1 道德齐礼,维护秩序
        2.1.2 新旧冲击,移风易俗
        2.1.3 爱国自强,严肃纪律
    2.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的特点
        2.2.1 行为习惯教育目的功能化
        2.2.2 行为习惯教育形式非正式
        2.2.3 行为习惯教育方式单一化
        2.2.4 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侧重化
    2.3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2.3.1 制约与依存
        2.3.2 传承与发展
3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3.1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好与差
        3.1.1 道德习惯上的“听话懂事”与“破坏规矩”
        3.1.2 学习习惯上的“勤奋好学”与“无所事事”
        3.1.3 生活习惯上的“勤劳独立”与“不讲卫生”
    3.2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异大
        3.2.1 男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2 高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3 学生面对女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3.2.4 学生面对汉族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4 凉山彝族小学行为习惯规训教育
    4.1 学校的规训与惩罚
        4.1.1 分配艺术
        4.1.2 层级监视
        4.1.3 规范化裁决
        4.1.4 检查
        4.1.5 全景敞视主义
    4.2 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4.2.1 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4.2.2 学校常规管理的有序化
        4.2.3 家长认可度的提升
    4.3 学生的抗争与排斥
        4.3.1 管教与挑战——反抗
        4.3.2 当面与背面——逃避
        4.3.3 隔离与回归——反弹
        4.3.4 行为与思想——异化
5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
    5.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逻辑
        5.1.1 实用主义
        5.1.2 可视主义
        5.1.3 集体主义
    5.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践逻辑
        5.2.1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2.2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3 凉山彝族小学生内心的矛盾对话
        5.3.1 自卑与自我放弃
        5.3.2 自责与自我逃避
        5.3.3 自然与自我迷茫
6 凉山彝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难的文化因素
    6.1 大环境下的难点审视——文化环境
        6.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2 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角逐
    6.2 文化环境中的难点剖析——文化要素
        6.2.1 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
        6.2.2 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
        6.2.3 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
        6.2.4 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
    6.3 基于文化要素的难点总结——文化再生产、文化冲突与文化排斥
        6.3.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6.3.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
        6.3.3 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
7 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路径
    7.1 在多元文化中融合
        7.1.1 创设多元文化校园环境
        7.1.2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7.1.3 建立多元弹性评价系统
    7.2 用后喻文化来反哺
        7.2.1 促进行为习惯文化反哺
        7.2.2 建立新型家庭代际关系
        7.2.3 发挥数字媒体积极作用
    7.3 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7.3.1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风气
        7.3.2 开展序列全民教育活动
        7.3.3 建立合作共赢养成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2]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J]. 林文平. 江西教育, 2021(29)
  • [3]黄河口教育明珠的“擦亮者”——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志春[J]. 季俊昌,李静. 山东教育, 2021(37)
  • [4]整县推进、整校实施推进区域素质教育——遂川县创建“素质教育实验县”的实践与思考[J]. 林文平. 教育家, 2021(27)
  • [5]忠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湖南实践[J]. 熊名辉,刘秋泉,赖斯捷,徐鹏,陈敏华,李伦娥,余欣泽. 湖南教育(A版), 2021(07)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研究[D]. 刘凤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7]制度伦理视域下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研究[D]. 刘志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研究[D]. 信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D]. 李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