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能表在使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睿,赵长枢,许文刚,杨东翰[1](2021)在《智能电能表的开盖异常分析及优化》文中指出基于智能电能表在实际应用中的开盖记录异常情况,详细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智能电能表的开盖异常提出以光电检测装置代替传统接触式开关进行优化的建议,对光电检测回路的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检测论证了优化设计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杨嘉敏[2](2021)在《智能电表计量故障原因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阐述智能电能表常见的计量故障问题和处理方法,包括智能电能表的控制方法、优化设计、优化计量芯片、完善生产流程,从而通过科学的方法避免计量问题的风险。
黄铭晶[3](2021)在《智能电能表可靠性设计》文中指出从21世纪开始,智能电能表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使用。智能电能表作为电网的智能终端,对电网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智能电能表在现场运行过程中出现计量不准确、时钟跑飞、数据丢失、电网的干扰、雷电干扰、静电干扰、欺诈等问题,本文将重点聚焦于智能电表的可靠性设计,研究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电路可靠性设计,包括电源单元、计量单元、通信单元、负荷开关及电源异常检测电路进行可靠性设计。选用稳定性高的线性变压器作为电源模块可靠性设计,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三相专用电能计量芯片配合电流互感器、电压采样电阻完成计量部分可靠性设计。二是在智能电能表系统的软件方面,提出了法制和非法制的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中将法制计量相关的参数,都按不同类型的数据块进行打包并存储,确保计量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对设备参数进行保护,当身份认证权限启用时,所有参数读写都需要身份认证,如果身份认证不通过或者身份认证失效,电表仅支持读取默认安全模式参数中可明文交互的数据项;时间测量数据方面,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芯片提供时间写保护功能,必须先对写保护寄存器写入特殊指令,才能改写时间寄存器;通信系统传输数据增加了安全传输的功能,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三是进行了试验测试,设计的三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在不管在高温、低温还是常温计量误差精度优于标准要求、抗干扰能力强,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远优于试验标准,软件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国家电网要求。
黄家豪[4](2021)在《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了加快营销计量、抄表、收费的标准化建设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公司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必须全面的建设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了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范围内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目标,未来将会有效改变长时间以来无法完整、及时、准确掌握电力用户信息的现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个层面、各个专业对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急切需求,历史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在现代化管理的水平。现在的电力企业发展重点已经从原先的生产发电深入到提高用户体验以及加强用电管理,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而言,在功能、安全性、实时性、监测点范围及采集内容等方面都面临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现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与城市的建设也要跟上,特别是在农村电网建设这方面,不能让城乡电网建设出现落后的情况。所以,在符合国家电网总体发展的需求这个大前提下,科学有效的建设一套智能化、效率极高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势在必行,不仅能有效的为电网智能化提供支撑,还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让广大用电客户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本文研究的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对主站、采集终端、通信信道三个构架提出统一规划,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结合营销采集业务人员的现状提出需求分析,对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前期理论进行研究。在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体系结构设计构架,从而建设整个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根据电力公司对采集系统的需求与主体架构设计,提出了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具体的功能设计方案,主要通过前置机功能、数据采集管理、查询统计、档案管理、预付费管理、用电分析、线损分析等功能来对系统进行具体策划。本文开发语言选用Java开发语言、结构化查询语句(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以下简称SQL数据库、B/S系统架构、Windows IIS开发平台进行实现,最后进行系统的安全测试和性能测试。
马丽娟[5](2020)在《电能表检定问题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如何有效的运用与维护电能,这本身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电能计量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量的精准与否不仅会影响用电的质量,同时也是直接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本文以此为基础,围绕电能表的检定展开简要的探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电能检定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畅[6](2020)在《用户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用电信息采集异常既影响到用户用电的公平性,又制约电网成本回收和长远发展。本文针对当前电网存在的采集设备异常、用户窃电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电异常诊断系统设计,从计量装置异常、线损异常等方面共同分析和判断各种异常用电问题。本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理论、基于线损分析的异常用电诊断理论和基于数据分析的用电异常诊断理论,完成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从计量装置异常、线损异常以及数据分析三个角度判断异常用电行为。将用电异常诊断系统分为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分析诊断和应用模块四部分。完成数据库概念模型、数据表以及时序图等设计。用电异常诊断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基于Jav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采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本文完成了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的详细设计。研究用电量异常、接线异常以及异常用电单元设计。分析了台区线损的判断流程,设计了低压台区电网线损管理单元。完成系统测试实际运行效果检验。在单元测试、软件集成测试以及压力测试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试运行,试运行中准确判断出当前电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问题判断准确,系统反应灵敏,试运行效果显着。
张雪琦[7](2020)在《宽带微功率通信模块应用层设计及实现》文中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大的应用空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一部分,其应用也在发展,产生新的应用需求。而当前的应用协议已无法满足用电信息采集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更满足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需求。因此,本文在现有协议的基础上,针对宽带微功率通信技术以及新的应用需求,进行宽带微功率通信模块应用层的设计及实现,其中涉及到抄表、升级、广播校时、通信测试、事件上报等应用功能。针对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抄表方式单一、周期长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抄表方法。首先,该方法提取抄表报文关键信息,构造抄表信标条目,利用网络中周期性广播的信标帧发送抄表信息,不需要主节点依次给子节点发送完整的抄表命令,降低了信令开销,缩短了抄表时间。其次,该方法引入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使用代理节点对子节点的抄表进行控制,减轻了主节点的数据流量,避免了大量数据发送到主节点产生的通信拥塞。最后,利用实验室硬件环境搭建6个节点的2层网络,在组网完成后进行300次抄表。结果显示,抄表成功率接近100%,高效抄表方式第二层级的节点抄表所需平均时间比传统抄表方式缩短了约40.5%。针对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升级方案效率低且方案不完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完备的升级机制。通过该机制,主节点能够对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模块进行广播升级。在解决方案中,通过引入边缘计算,提升了升级文件传输和升级包补发效率。此外,还完善了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最后设计测试用例,单元测试验证了代码实现与协议的一致性,系统集成测试结果显示本方案升级成功率为100%。相比于传统升级方法,第一层级的节点时间缩短约48.4%,第二层级的节点时间缩短约54.4%。因此,高效升级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性能提升。
顾明生[8](2020)在《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科研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电能表的出现开始逐渐代替传统电能表,成为我国电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能表的应用对整个电力体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电能表是一种多功能性电能表,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处理,还能进行实时检测、自动控制、计量电能量等相关作业,为电能用户信息读取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为电力公司开源节流。然而在智能电能表的使用中,如何确保时钟的准确性,已经成为了整个智能电能表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对时钟异常原因及处理进行探究。
裴宝莹[9](2020)在《基于CTPN方法的电能表显示缺陷检测系统》文中认为智能电表的外观缺陷是其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目前常见的电能表外观缺陷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目视检测和机器视觉检测方法。人工目视检测不仅耗费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检测效率极其低下,漏检率极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业快速检测要求,机器视觉检测的常用方法为模板匹配法。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能表在外观、大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该方法经常出现模板匹配失败的问题,需要停工重新制作模板,影响检测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能表外观显示缺陷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能表LCD液晶屏、外观铭牌信息以及LED拉闸灯的缺陷检测。相对于传统的模板匹配方法,本文对于LCD液晶屏的检测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无需制作模板,且可实现较好的漏检效果,同时本系统具有外观铭牌信息缺陷检测以及LED拉闸灯缺陷检测功能。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为提高系统检测准确率,对检测图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图像灰度化、LSD直线检测以及倾斜校正。(2)在液晶屏字符漏检方面,根据其字符特征,将字符区域分为普通字符区域与数码管字符区域两类进行检测。首先使用CTPN方法对液晶屏中的所有文本进行检测,之后对普通字符进行CRNN识别,对数码管区域进行连通域检测,最终根据两个区域的总体检测结果确定液晶屏字符是否漏显。(3)在外观铭牌检测方面,使用模板匹配方法,通过比较测试图片与模板图片信息相似度确定铭牌信息是否显示正常,为此设计了字符标注软件,通过该软件对铭牌信息区域进行标注确定其坐标,并可通过该软件实现对模板的快速制作,并设置对应信息区域的检测阈值。(4)在LED拉闸灯检测方面,放弃了对于LED拉闸灯的直接定位,改用模板匹配方法定位“拉闸”两个字符的位置,之后根据其与拉闸灯的相对坐标确定拉闸灯的坐标,实现对拉闸灯明灭状态的精确检测。本系统对电能表LCD液晶屏进行检测时无需制作模板,可对不同厂家、不同尺寸的电能表统一进行检测,且对一些质量较差的电能表图片(如阴影图片)仍然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对于数码管区域,本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缺陷图片以及具有划痕的图片;对于外观铭牌信息的检测,本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地标定检测项,可以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少检测项;对于LED拉闸灯的检测,本方法可以准确地定位拉闸灯区域,实现后续的检测。目前该系统已在广东电力公司测试使用,LCD屏的检测正确率均达到了92.7%,外观铭牌的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8%,LED拉闸灯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6.2%,可以对电能表的外观显示缺陷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保证电能表的出厂合格率。
林沃彬[10](2020)在《高温高湿条件对电子式电能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电网的进步与发展,电子式电能表在电能计量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电能表故障,影响用户用电的电量计量。提高电子式电能表运行的可靠性,对于更好地提升电能计量运行维护工作的质效、提高用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温高湿地区电子式电能表为对象,基于温度与湿度对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高温高湿地区气候情况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明确了湿热地区气候条件下电子式电能表的典型运行环境条件,并对温度湿度的相关性进行曲线拟合,为制定相关的湿热气候条件的测试环境模型提供基础。基于温湿度应力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机理,分析高温高湿导致故障的根本原因在于物理原因和化学原因交替或同时进行作用,结合温湿度应力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机理,分析高温高湿的作用加速电子式电能表劣化或失效的因素,为后续湿热试验提供依据。根据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对电子产品产生的影响,根据相关试验标准,对电子式电能表开展加严交变湿热试验,并且对温度、湿度区间、参数、周期等试验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同时利用恒定湿热试验对电子式电能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寿命特性进行评估,作为上述加严交变湿热试验的对比。通过两种途径强化高温高湿应力影响,加速暴露在真实岭南气候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失效问题。在实施恒定高湿高热的试验条件下,电子式电能表的耐湿热性较好;但是交变湿热试验中,暴露了液晶失效、误差超差等故障问题,更容易对电子式电能表产生失效。同时基于采集的计量数据对试验过程产生故障的原因开展分析,通过建立模糊故障综合评估的模型,对电子式电能表故障的情况分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电子式电能表故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并应用温湿试验中的计量数据,分析模糊评估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基于上述试验和分析,对电子式电能表产品的耐湿热性能提出改进建议。提高电子式电能表运行的可靠性和质量水平,将有效节省电子式电能表元器件的试验时间和现场计量运维时间,减少电能表故障和经济损失,提高计量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在高温高湿地区或其他特定将会有推广价值。
二、电能表在使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能表在使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电能表的开盖异常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开盖记录的异常情况 |
2 开盖记录异常情况的分析 |
3 设计上的优化建议 |
3.1 实现原理 |
3.2 结构设计 |
3.3 实验检测 |
3.4 软件流程 |
4 结语 |
(2)智能电表计量故障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电能表常见的计量故障问题 |
2 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的处理方法 |
3 结语 |
(3)智能电能表可靠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智能电能表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智能电能表总体方案设计 |
2.1 智能电能表总体框架设计 |
2.2 智能电能表硬件电路方案设计 |
2.3 智能电能表软件方案设计 |
2.4 可靠性设计方法及方案 |
2.4.1 可靠性相关概念 |
2.4.2 冗余设计 |
2.4.3 降额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电能表硬件电路可靠性设计 |
3.1 MCU微处理器单元 |
3.2 电源单元可靠性电路设计 |
3.3 计量单元可靠性电路设计 |
3.4 通信单元可靠性电路设计 |
3.4.1 通信模块接口电路 |
3.4.2 远红外通信电路 |
3.4.3 RS-485 通信电路 |
3.5 三相一体继电器驱动电路 |
3.6 负荷开关及电源异常检测电路可靠性设计 |
3.7 液晶显示驱动电路 |
3.8 ESAM安全模块 |
3.9 EEPROM和 FLASH存储器电路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电能表用元器件可靠性选型 |
4.1 阻性元件可靠性设计 |
4.1.1 采样电阻器的可靠性选型 |
4.1.2 压敏电阻的可靠性选型 |
4.2 容性元器件可靠性设计 |
4.2.1 铝电解电容的可靠性选型 |
4.2.2 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的可靠性选型 |
4.3 半导体器件可靠性设计 |
4.3.1 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可靠性选型 |
4.3.2 光电耦合器的可靠性选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电能表系统的软件可靠性设计 |
5.1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及开发环境 |
5.1.1 软件总体架构 |
5.1.2 开发环境 |
5.2 主程序设计 |
5.3 电表初始化模块设计 |
5.4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5.4.1 定时中断服务函数 |
5.4.2 睡眠处理函数 |
5.4.3 通讯串口中断 |
5.5 法制和非法制相关软件可靠性设计 |
5.5.1 电能量计量数据存储可靠性设计 |
5.5.2 设备专有参数保护 |
5.5.3 防止欺诈 |
5.5.4 密钥的保密性 |
5.5.5 时间测量数据可靠性设计 |
5.5.6 通信系统传输数据可靠性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能电能表可靠性验证及分析 |
6.1 初始固有误差试验 |
6.2 性能试验 |
6.2.1 功率消耗试验 |
6.2.2 电流和电压电路中谐波试验 |
6.2.3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试验 |
6.2.4 浪涌抗扰度检验试验 |
6.2.5 静电放电抗扰度检验试验 |
6.2.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 |
6.2.7 无线电干扰抑制试验 |
6.3 气候影响试验 |
6.3.1 耐久性试验 |
6.3.2 高低温环境下计时准确度试验 |
6.3.3 高温高湿试验 |
6.4 功能试验 |
6.4.1 防欺诈的软件特性功能测试 |
6.4.2 预防误操作的软件特性功能测试 |
6.4.3 计量数据存储完整性 |
6.4.4 计量数据存储真实性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
2.1 系统构架分析 |
2.1.1 B/S结构 |
2.1.2 C/S结构 |
2.1.3 B/S与C/S的比较 |
2.2 数据采集概述 |
2.3 系统开发工具 |
2.3.1 Java平台概述 |
2.3.2 SQL Server概述 |
2.4 系统开发平台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建设的目的 |
3.3 系统的结构分析 |
3.3.1 系统数据应用功能 |
3.3.2 系统技术结构 |
3.4 采集要求及采集方式分析 |
3.4.1 大型专变用户采集模式 |
3.4.2 中小型专变用户采集模式 |
3.4.3 低压居民和一般工商业用户采集模式 |
3.4.4 公变计量点采集模式 |
3.5 通信规约规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构架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逻辑架构 |
4.1.2 业务构架 |
4.1.3 系统需求层次 |
4.2 系统功能构架 |
4.2.1 系统总体构架 |
4.2.2 物理架构 |
4.2.3 数据构架 |
4.2.4 功能构架 |
4.3 采集前置机及通信信道设计 |
4.3.1 前置机系统架构 |
4.3.2 前置机体系结构 |
4.3.3 主站应用 |
4.4 远程信道 |
4.5 本地信道 |
4.6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6.1 数据库标准化 |
4.6.2 数据库一体化 |
4.6.3 数据库适用性 |
4.6.4 数据库扩展性 |
4.7 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
4.8 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 |
4.8.1 预购电表 |
4.8.2 阶梯电价表 |
4.8.3 终端升级计划表 |
4.8.4 电能表电价参数下发表 |
4.8.5 通讯记录表 |
4.8.6 操作日志表 |
4.8.7 日冻结正向需量数据表 |
4.8.8 采集终端表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5.1 档案管理 |
5.1.1 终端档案管理 |
5.1.2 SIM卡管理 |
5.1.3 集中器档案管理 |
5.1.4 终端快速建档 |
5.2 费控管理 |
5.2.1 费控管理 |
5.2.2 智能电能表及终端设备建设情况 |
5.2.3 终端预购电 |
5.3 采集管理 |
5.3.1 采集任务管理 |
5.3.2 系统采集覆盖情况 |
5.3.3 采集系统运行指标 |
5.4 线损管理 |
5.5 权限和密码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6.1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 |
6.1.1 登录界面 |
6.1.2 系统主界面 |
6.1.3 档案管理界面 |
6.1.4 SIM卡管理界面 |
6.1.5 系统费控管理功能界面 |
6.1.6 终端预购电界面 |
6.1.7 数据召测界面 |
6.1.8 采集成功率界面 |
6.1.9 台区线损管理界面 |
6.2 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测试 |
6.2.1 系统单元测试 |
6.2.2 系统集成测试 |
6.2.3 系统整体测试项目和指标 |
6.2.4 测试方法和步骤 |
6.2.5 测试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能表检定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能表检定的影响因素 |
2 检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2.1 检定装置 |
2.2 通讯协议 |
2.3 监视仪表的问题分析 |
2.4 预热时间的问题 |
3 结语 |
(6)用户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用电异常诊断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当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存在的相关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相关理论分析 |
2.1 用电信息采集相关基础理论 |
2.1.1 用电信息采集基本算法 |
2.1.2 配用电用户用电异常原因 |
2.1.3 异常用电的识别 |
2.2 基于线损分析的异常用电诊断理论 |
2.2.1 电力营销数据采集的拓扑分析 |
2.2.2 统计线损和理论线损 |
2.3 基于数据分析的用电异常诊断 |
2.3.1 电网数据平台总体架构 |
2.3.2 基于数据分析的用户异常用电行为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功能需求 |
3.1.2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性能要求 |
3.2 用电异常分析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3.2.1 用电异常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
3.2.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
3.3 用电异常分析系统总体结构 |
3.3.1 用电异常系统与SG186系统的相互关联 |
3.3.2 用电异常系统总体结构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3.4.2 异常用电数据表相关设计 |
3.4.3 类图模型设计 |
3.4.4 系统时序图设计 |
3.5 基于B/S模式的软件结构设计 |
3.5.1 MVC基本架构 |
3.5.2 基于B/S架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异常用电诊断系统详细设计 |
4.1 计量装置异常诊断单元设计 |
4.1.1 用电量异常 |
4.1.2 跳过电能表接线和电能表开盖异常 |
4.1.3 接线异常 |
4.2 针对异常接线的反窃电单元设计 |
4.3 基于线损的用电异常判断 |
4.3.1 线损的计算分析 |
4.3.2 台区线损的判断流程 |
4.3.3 电网线损管理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效果分析 |
5.1 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 |
5.1.1 系统测试目标及流程 |
5.1.2 系统各个单元基本测试 |
5.1.3 软件集成测试 |
5.1.4 系统压力测试 |
5.2 试运行测试 |
5.2.1 向英变异常诊断分析 |
5.2.2 兴隆5号变异常诊断分析 |
5.2.3 长红街变异常诊断分析 |
5.3 系统使用的部署注意事项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宽带微功率通信模块应用层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层协议 |
1.2.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 |
1.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层概述 |
2.1 宽带微功率技术特点 |
2.2 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 |
2.3 采集设备与宽带微功率通信模块间接口协议 |
2.3.1 集中器与通信模块间接口协议 |
2.3.2 电能表与通信模块间接口协议 |
2.4 关键功能分析 |
2.4.1 用电信息采集方式分析 |
2.4.2 模块升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宽带微功率应用层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架构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应用层架构设计 |
3.3 接口设计 |
3.3.1 通信模块与集中器接口设计 |
3.3.2 通信模块与电能表接口设计 |
3.3.3 层间接口设计 |
3.3.4 定时器设计 |
3.4 数据设计 |
3.5 关键功能设计 |
3.5.1 高效抄表方法设计 |
3.5.2 升级机制设计 |
3.6 关键功能性能分析 |
3.6.1 高效抄表方法性能分析 |
3.6.2 升级机制性能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宽带微功率应用层实现 |
4.1 软硬件环境 |
4.1.1 μC/OS-Ⅱ操作系统 |
4.1.2 开发语言 |
4.1.3 硬件平台 |
4.2 总体实现方案 |
4.3 接口实现 |
4.3.1 通信模块与集中器接口实现 |
4.3.2 通信模块与电能表接口实现 |
4.3.3 层间接口实现 |
4.3.4 定时器实现 |
4.4 基本功能实现 |
4.5 关键功能实现 |
4.5.1 高效抄表方案实现 |
4.5.2 升级机制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验证 |
5.1 测试环境 |
5.2 单元测试 |
5.2.1 单元测试框架 |
5.2.2 测试例 |
5.3 系统集成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8)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电能表的特点与优势 |
2 导致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的因素 |
2.1 电池电路问题 |
2.2 时钟软件问题 |
2.3 采集终端校时问题 |
3 解决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的措施 |
3.1 电池电路故障处理 |
3.2 时钟软件问题处理 |
3.3 终端对时问题处理 |
4 总结 |
(9)基于CTPN方法的电能表显示缺陷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机器视觉的发展 |
1.2.2 电表外观检测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工业现场电能表质量检测系统环境 |
2.2 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4 开发工具选择 |
2.5 本章总结 |
3 电能表液晶屏字符缺陷检测 |
3.1 问题分析 |
3.2 图像预处理 |
3.2.1 图像灰度化 |
3.2.2 倾斜校正 |
3.3 液晶屏文本定位 |
3.3.1 卷积神经网络 |
3.3.2 循环神经网络 |
3.3.3 长短时记忆网络 |
3.3.4 CTPN文本检测模型 |
3.4 液晶屏文本缺陷检测 |
3.4.1 普通字符检测 |
3.4.2 数码管区域检测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电能表外观铭牌及LED灯缺陷检测 |
4.1 外观铭牌缺陷检测 |
4.1.1 外观铭牌定位原理 |
4.1.2 字符标注软件 |
4.1.2.1 字符标注软件简介 |
4.1.2.2 字符标注软件功能详解 |
4.1.3 外观铭牌区域定位 |
4.1.4 外观铭牌信息检测 |
4.1.5 外观铭牌信息检测实验结果 |
4.2 LED拉闸灯检测 |
4.2.1 LED拉闸灯检测原理 |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架构 |
5.2 xml文件设计 |
5.3 检测接口封装 |
5.4 本章小结 |
6 实验及测试 |
6.1 工业现场 |
6.2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6.2.1 存在问题 |
6.2.2 解决方法 |
7 总结及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温高湿条件对电子式电能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电能表标准中有关温湿度影响的研究 |
1.2.1 IEC标准 |
1.2.2 美国和日本标准 |
1.2.3 国际建议IR46(OIML)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高温高湿地区气候特点与分析 |
2.1 高温高湿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气象数据来源 |
2.1.1 高温高湿地区的气候特点 |
2.1.2 高温高湿地区气象数据的来源 |
2.2 高温高湿地区温度及相对湿度情况 |
2.2.1 气温 |
2.2.2 相对湿度 |
2.2.3 温度湿度分析 |
2.3 高温高湿地区温度湿度曲线拟合 |
2.3.1 曲线拟合的方法 |
2.3.2 曲线拟合 |
2.3.3 曲线的分析意义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温高湿条件电子式电能表环境试验理论分析及试验方案设计 |
3.1 环境试验综述 |
3.1.1 环境试验的分类 |
3.1.2 环境试验项目 |
3.2 温度湿度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影响 |
3.2.1 温度应力的影响 |
3.2.2 湿度应力的影响 |
3.2.3 湿热的应力影响现象 |
3.3 湿热影响试验设计 |
3.3.1 试验方法分类和方法的选择 |
3.3.2 湿热影响试验的标准要求 |
3.3.3 试验方法设计和参数的设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高温高湿条件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影响试验 |
4.1 加严交变湿热试验 |
4.2 恒定湿热试验(“双85”加速寿命试验) |
4.3 湿热试验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计量数据的电子式电能表故障状态分析 |
5.1 故障状态评估的模糊运算模型 |
5.2 常见电能表故障的评估分析 |
5.2.1 湿热地区电子式电能表常见故障 |
5.2.2 基于模糊关系的故障评估方法 |
5.2.3 基于计量数据的电能表模糊关系故障评估分析 |
5.3 高温高湿条件下电子式电能表产品的改进建议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电能表在使用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电能表的开盖异常分析及优化[J]. 王睿,赵长枢,许文刚,杨东翰. 上海计量测试, 2021(06)
- [2]智能电表计量故障原因与对策分析[J]. 杨嘉敏. 集成电路应用, 2021(05)
- [3]智能电能表可靠性设计[D]. 黄铭晶.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4]电力综合能源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家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电能表检定问题的分析[J]. 马丽娟.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09)
- [6]用户异常用电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李畅.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7]宽带微功率通信模块应用层设计及实现[D]. 张雪琦.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8]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及处理[J]. 顾明生. 石河子科技, 2020(03)
- [9]基于CTPN方法的电能表显示缺陷检测系统[D]. 裴宝莹. 郑州大学, 2020(02)
- [10]高温高湿条件对电子式电能表影响的研究[D]. 林沃彬.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标签: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论文; 能源管理系统论文; 可靠性试验论文; 可靠性设计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