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薯-西瓜-秋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

春薯-西瓜-秋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

一、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钱秋平,卞晓波,程林润,张良,胡茂钢,蒋梅巧[1](2020)在《“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文中认为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与义乌市上溪镇一带的土壤耕层深厚、沙性极强,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西瓜等农作物,且当地田块的抗重茬能力较强,连作障碍影响相对较轻。为提高当地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益,金华市农科院经多年试验,探索出了"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高效栽培种植模式,每667 m2年总产值超万元。现将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屈会娟,沈学善,王平,张鸿,黄静玮,朱玲[2](2018)在《西南五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根据西南五省马铃薯产业的调研情况,文章着重从主要种植区划、种植模式、主推技术、主要栽培品种4个方面阐述西南五省马铃薯生产概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品种结构不合理,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脱毒种薯扩繁能力不足,普及率低;专用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少,推广面积小;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机械化水平低5个生产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西南五省马铃薯科技发展途径:加强主粮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创造利于高产的土壤与营养环境;抗旱栽培,构建高光效群体;加强晚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做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推广示范工作。

黄国勤,孙丹平[3](2017)在《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农作制度之一,对于提高中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适应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总结21世纪以来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状况,在介绍中国多熟种植概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复种指数提升,区域模式多样化、投入产出高效化、机械作业科技化等方面,同时还总结了中国多熟种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熟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多熟种植的水分效应、多熟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多熟种植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最后,笔者认为,发展多熟种植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国多熟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多熟种植为主体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化多熟种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并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资源利用率。

蔡仁祥,成灿土,卢淑芳,吴美娟,林辉,周炎生,张鹿飞,徐宏化,杨娜[4](2016)在《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王怀勇[5](2015)在《荔波县低海拔区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作物茬口安排、栽培技术方面简述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以供种植户参考。

赵君华[6](2015)在《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文中提出介绍了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模式,并从精细整地与施足底肥、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下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张淑敏,牛海燕,王延玲,王斌,宁堂原[7](2014)在《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种植模式》文中提出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5万亩,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面积10万亩左右,每亩纯收益6 100元。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春季地膜栽培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聂良鹏,郭利伟,卓德元,宁堂原,李增嘉[8](2014)在《春马铃薯—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滕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一年三熟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二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49 763元/hm2、春马铃薯(三膜)—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纯收益达177 363元/hm2。该文分析了这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分别介绍了早春拱棚马铃薯、地膜花生、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徐宝玉,刘学进,孙长锋,胡锡国,胡达亚,张桂春[9](2012)在《水稻—蔬菜—马铃薯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改变多年种植业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总结水稻—蔬菜—马铃薯多熟制高产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指导其大面积推广应用。

尹学伟[10](2011)在《四川盆地旱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内麦9号、正红311、正红6号、贡选1号、米拉、川芋117等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在四川雅安和射洪两地从作物组合和田间配置两方面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期望研究得出适宜我省旱地生态与生产条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作物组合设置了麦/玉/苕、麦/玉/豆、麦+菜/玉/豆、芋(马铃薯)玉/豆、麦/玉/苕/芋、芋/玉/苕/芋、芋/玉-芋、芋-玉-芋等模式,田间配置设置了窄厢“24-06”、“28-06”、中厢“双30”和宽厢“双60”等模式,经过两年两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窄厢“24-06”小麦的每一行都是边行和第二行,具有更大的营养面积和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生长发育好,干物质积累多,穗前茎鞘和叶片贮藏物质的再分配利用率高,而且分蘖发生早而多,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子大,籽粒多而饱满,边际效应明显,可以弥补由于播幅下降所带来的小麦损失,与“双30”相比小麦产量基本相当;而宽厢“双60”因小麦边行少,种内竞争激烈,小麦产量显着低于“双30”和“24-06”;窄厢“28-06”虽然边际效应明显,但由于播幅太小,小麦产量也较低。2.窄厢“24-06”由于小麦播幅较中厢“双30”模式减少,小麦和玉米的间距增大,玉米受小麦的影响减小,有利于玉米培育壮苗;而且小麦收后玉米为1m等行距,玉米植株在田间分布较均匀,行间透光率较高(尤其是40cm—160cm范围),干物质积累增多,有利于形成大穗,因而产量高。两年两点平均,“24-06”玉米产量较“双30”增产8.8%。宽厢“双60”模式在2m内种4行玉米,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很差,种内株间竞争激烈,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而另外2m带间为空行,漏光多,光资源利用率低,因而产量低。两点平均,“双60”较“双30”减产16.3%。3.宽厢“双60”模式由于带宽大,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大豆产量平均较“双30”的高19.5%;“24-06”与“双30”模式的大豆和甘薯基本平产(2年2点4模式平均“24-06”大豆产和甘薯产量较“双30”模式减产小于2%),因此各种植模式周年经济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产量。在田间配置方式中,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窄厢“24-06”最高,宽厢“双60”最低。以麦/玉/豆为例,两年(“双60”为一年)两点平均,“24-06”的周年经济产量、总产值、净收益、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净增能和能量产投比较“双30”分别增5.1%、4.2%、10.1%、1.3%、10.0%和5.4%,较“双60”分别增10.4%、6.6%、16.8%、3.7%、21.2%和10.9%。4.在作物组合模式中,因甘薯和马铃薯为块根块茎类作物,产量较收获籽粒的作物高,因此周年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芋-玉-芋、芋/玉-芋、芋/玉/苕/芋、麦/玉/苕/芋和麦/玉/苕,麦/玉/豆的周年产量最低;因马铃薯产量和价格均较高,因而总产值和净收益最高的是芋-玉-芋、芋/玉-芋和芋/玉/苕/芋;经济效益最低的是麦/玉/苕;能量产投比最高的是麦/玉/苕,最低的是麦/玉/豆。

二、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1 栽培方式
    1.2 种薯选择
    1.3 播种
    1.4 肥料运筹
    1.5 盖膜
    1.6 破膜引苗
    1.7 病虫草害控制
        1.7.1 草害控制
        1.7.2 病害控制
    1.8 收获
2 西瓜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2.2 育苗
    2.3 移栽
    2.4 肥料运筹
        2.4.1 基肥
        2.4.2 追肥
    2.5 整枝
    2.6 人工授粉和疏果
    2.7 收获
3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3.1 栽培方式
    3.2 品种选择
    3.3 播种
    3.4 田间管理
        3.4.1 肥料运筹
        3.4.2 水分管理
        3.4.3 培土
        3.4.4 病害、草害防治
    3.5 收获
4 效益分析

(3)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熟种植概述
2 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
    2.1 复种指数提升
    2.2 区域模式多样化
        (1)北方多熟区
        (2)华东多熟区
        (3)华中多熟区
        (4)华南多熟区
        (5)西南多熟区
    2.3 投入产出高效化
    2.4 机械作业科技化
3 多熟种植的研究进展
    3.1 多熟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2 多熟种植的水分效应
    3.3 多熟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
    3.4 多熟种植的研究方法
4 展望

(4)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
    1.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1.2 关键技术
        1.2.1 浙贝母栽培要点
        1.2.2 春玉米栽培要点
        1.2.3 秋大豆栽培要点
2“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
    2.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2.2 关键技术
        2.2.1 蚕豆栽培技术要点
        2.2.2 春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2.3 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2.4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3“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
    3.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3.2 关键技术
        3.2.1 春马铃薯栽培要点
        3.2.2 水稻栽培要点
        3.2.3 秋马铃薯栽培要点
4“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
    4.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4.2 关键技术
        4.2.1 迷你番薯栽培技术要点
        4.2.2 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5“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
    5.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5.2 关键技术
        5.2.1 大麦生产技术要点
        5.2.2 鲜食春大豆生产技术要点
        5.2.3 晚稻生产技术要点
6“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
    6.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6.2 关键技术
        6.2.1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6.2.2 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7“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
    7.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7.2 关键技术
        7.2.1 番茄栽培要点
        7.2.2 甜玉米栽培要点
作者贡献

(5)荔波县低海拔区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各作物茬口安排
2 栽培技术
    2.1 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2.2 西瓜栽培技术
    2.3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3 效益分析

(6)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模式
2 精细整地与施足底肥
3 选用良种
4 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4.1 马铃薯
    4.2 玉米
5 田间管理
    5.1 春马铃薯定植后管理
    5.2 玉米管理
    5.3 秋马铃薯定植后管理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6.2 玉米病虫害防治
    6.3 化学除草
7 适时收获

(7)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种植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模式
2 生产效益
3 春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3.1 春马铃薯播前准备
    3.2 春马铃薯播种
    3.3 春马铃薯田间管理
    3.4 春马铃薯适时收获
4 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用夏玉米良种
    4.2 做好夏玉米种子处理
    4.3 夏玉米起垄播种
    4.4 夏玉米田间管理
    4.5 夏玉米适时收获
5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5.1 秋马铃薯种薯选择
    5.2 秋马铃薯催芽
    5.3 秋马铃薯适时套种
    5.4 秋马铃薯田间管理
    5.5 秋马铃薯适时收获

(9)水稻—蔬菜—马铃薯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茬口安排
2 品种选择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水稻栽培
    3.2 蔬菜栽培
    3.3 马铃薯栽培

(10)四川盆地旱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间套种植模式的光能利用
    1.2 作物组合与田间配置
    1.3 间套作系统小气候
    1.4 间套作的边际效应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设计
    2.4 田间管理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土壤基础指标测定
        2.5.2 生育期记载
        2.5.3 小麦分蘖动态调查
        2.5.4 物质积累与运转
        2.5.5 光照强度测定
        2.5.6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5.7 相关指标的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的影响
        3.1.1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分蘖的影响
        3.1.2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不同高度透光率的影响
        3.1.3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干物质影响
        3.1.4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5 边际效应分析
        3.1.6 不同田间配置对小麦产量影响
        3.1.7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3.2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米的影响
        3.2.1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米不同高度相对透光率的影响
        3.2.2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运转的影响
        3.2.3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4 不同田间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2.5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3.3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产量比较
        3.3.1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经济产量比较
        3.3.2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生物产量比较
    3.4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经济效益比较
    3.5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生态效益分析
        3.5.1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光能利用率分析
        3.5.2 不同种植模式下周年能量投入产出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麦/玉作物组合模式下,不同田间配置小麦、玉米的增产原理
    4.2 不同种植模式对周年产量分析
    4.3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经济效益分析
    4.4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光能利用率及能量投入产出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J]. 钱秋平,卞晓波,程林润,张良,胡茂钢,蒋梅巧. 上海农业科技, 2020(01)
  • [2]西南五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A]. 屈会娟,沈学善,王平,张鸿,黄静玮,朱玲. 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2018), 2018
  • [3]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 黄国勤,孙丹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3)
  • [4]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J]. 蔡仁祥,成灿土,卢淑芳,吴美娟,林辉,周炎生,张鹿飞,徐宏化,杨娜.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9)
  • [5]荔波县低海拔区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王怀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7)
  • [6]地膜马铃薯—玉米—露地秋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赵君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7)
  • [7]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种植模式[J]. 张淑敏,牛海燕,王延玲,王斌,宁堂原.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1)
  • [8]春马铃薯—夏花生—秋马铃薯一年三作高效栽培技术[J]. 聂良鹏,郭利伟,卓德元,宁堂原,李增嘉.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4)
  • [9]水稻—蔬菜—马铃薯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J]. 徐宝玉,刘学进,孙长锋,胡锡国,胡达亚,张桂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
  • [10]四川盆地旱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D]. 尹学伟.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春薯-西瓜-秋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