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彭佳,何鑫,王阳洋,李昕[1](2021)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纳入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或西咪替丁单一治疗),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共1 61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复方甘草酸苷或西咪替丁单一治疗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以显着提高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OR=5.58,95%CI=3.88~8.03,P<0.000 01),并明显缩短紫癜症状消失时间(MD=-3.87,95%CI=-4.26~-3.48,P<0.000 01)、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MD=-2.97,95%CI=-3.53~-2.41,P<0.000 01)和住院时间(MD=-4.70,95%CI=-7.29~-2.12,P=0.000 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60~1.77,P=0.92)。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安冀坤,刘红伟[2](2021)在《丹芍汤联合西咪替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采用西咪替丁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芍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4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70例)予以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儿(70例)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丹芍汤治疗,比较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皮肤恢复正常时间、关节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变化,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率、患儿3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90.00%)(P<0.05);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观察组患儿皮肤恢复正常时间、关节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IL-6、IL-10、TNF-α、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IL-6、IL-10、TNF-α、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1.43%);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未见复发。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西咪替丁以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芍汤治疗效果佳,患儿症状改善,免疫力及肾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患儿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张雪利,郑英,李红,王文亮,唐芳,张兰[3](2021)在《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方法 5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接受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皮疹、胃肠病变、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分别为(5.46±1.74)、(4.17±0.89)、(4.21±0.65)d,均短于对照组的(6.85±1.43)、(5.88±0.93)、(6.09±0.9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式,能帮助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皮肤紫癜症状,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病症复发的风险。
马艳华[4](2020)在《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定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试验组实施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81%;试验组治疗后4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试验组患儿的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生化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 <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更利于病情恢复,改善患儿生化指标,能有效抑制病情复发。
杨应雄[5](2020)在《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京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紫癜、腹痛、皮疹、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IgM、补体3(C3)、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紫癜、腹痛、皮疹、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A、IgM、C3、CRP、IL-6、IL-10、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M、C3、CRP、IL-6、IL-10、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宋均亚[6](2020)在《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和文献资料,探讨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预测HSP患儿发生肾损害(HSPN)风险概率的模型。2.结合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制定观察表,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随访尿检结果,将患儿分为肾损害组(HSPN组)和非肾损害组(NHSPN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2.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筛选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HSPN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根据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分别选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危险因素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3.将临床研究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HSPN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4.分析HSP患儿临床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筛选消风散和HSP的相关靶点,从药物-基因-疾病的多维网络角度,探索消风散治疗HSP的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风散治疗HSP大鼠的疗效,并对分析结果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227例HSP患儿完成随访。结果表明,HSP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多于女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感染为主要诱因;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肾损害发生率依次为84.14%、49.34%、40.53%、29.52%;中医证候以风热伤络证(29.52%)和湿热痹阻证(49.78%)为主,且患儿多伴瘀血(48.02%)表现;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8岁(OR:2.396,95%CI:1.217~4.718)、皮疹反复≥4周(OR:3.387,95%CI:1.688~6.796)、ALB(OR:0.876,95%CI:0.800~0.959)、Cys-C(OR:76.450,95%CI:3.987~1466.091)和湿热夹瘀证(OR:2.309,95%CI:1.186~4.495)是影响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共筛选出文献39篇,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均有明确的HSP及HSPN的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共计6892名患儿,其中HSPN患儿2543例,文献NOS评分6~8分。在30项危险因素中,年长儿(OR:0.466,95%CI:0.329~0.602)、紫癜持续(OR:3.860,95%CI:2.713~5.493)、紫癜反复(OR:3.455,95%CI:2.665~5.268)、复发(OR:3.104,95%CI:1.648~5.847)、腹痛(OR:1.493,95%CI:1.167~1.911)、严重腹痛(OR:2.036,95%CI:1.103~3.760)、消化道出血(OR:2.025,95%CI:1.736~2.363)、神经系统受累(OR:4.694,95%CI:1.492~14.766)、肥胖(OR:3.436,95%CI:2.404~4.910)、C3降低(OR:2.251,95%CI:1.569~3.227)、ALB(OR:-0.270,95%CI:-0.406~-0.135)、TC(OR:0.597,95%CI:0.200~0.995)及ASO阳性(OR:2.651,95%CI:1.101~6.384)与HSPN相关(P<0.05)。3.根据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以年龄≥8岁、腹痛、消化道出血、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为参数,共建立了4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AUC发现,随着模型内参数的增加,AUC逐渐加大。最终,最精确的预测模型包含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6个因素,其AUC为0.862(95%CI:0.809~0.916),敏感性为70.15%,特异性为89.38%。4.临床分析表明,消风散为治疗HSP的主方之一。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消风散的6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5个靶基因,关键靶点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氧合酶-2(PTGS2)、趋化因子2(CCL2)和白介素1B(IL-1B)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条信号通路(P<0.05,FDR<0.05),与HSPN相关的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5.动物实验表明,消风散能够减少HSP大鼠蛋白尿,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血清IL-6和IL-1B的表达。结论:1.临床分析表明,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是HSPN的独立危险因素。2.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长儿,出现紫癜持续、紫癜反复、复发、腹痛、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受累、肥胖、C3降低、ALB、TC及ASO阳性等表现者,应注意肾损害的发生。3.基于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预测HSP发生肾脏受累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共6个因素,以列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4.消风散以多组分、多靶点和多环节的方式,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OD2介导的MAPK和/或NF-k B信号通路,调控IL-6、TNF、IL-1B、CCX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文丹凤[7](2020)在《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观察桑银汤的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水煎汤剂两种不同剂型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1-202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儿科门诊部就诊的3-14岁患儿,并且符合纳入标准。最终纳入病例8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桑银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桑银汤水煎汤剂治疗,疗程为2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紫癜再发情况。结果:(1)本试验纳入80例,脱失1例,实际完成79例并纳入统计。(1)患儿的平均年龄是7.6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的分布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1)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的分布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在改善患儿各主、次症上均有明显疗效(P<0.01)。(1)两组组间治疗后对比:两组在改善主、次症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疗效评价比较:对照组患儿痊愈率72.5.6%,数值上高于试验组的71.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均为100%。(7)皮疹复发率比较:停药4周后,对照组皮疹复发率为7.5%,试验组皮疹复发率为5.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剂型在预防紫癜皮疹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8)安全性评价: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两种剂型的疗效无显着差异,安全性好,中药配方颗粒与水煎汤剂的治疗效果相当,提示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宋佳兴[8](2020)在《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悦脾汤对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为中医药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思路及方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杨昆主任医师门诊就医,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78例。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按照1:1的比例,以患儿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平均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最终治疗组脱落1例,完成试验38例,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试验37例。治疗组予口服导师经验方悦脾汤免煎制剂,对照组予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中医证候积分量表,随访2月,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1.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症状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和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在治疗本病本证的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口苦、大便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症状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在治疗本病本证的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口苦、大便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治疗组共有38例患儿,其中治愈患儿有13例,显效患儿有13例,有效患儿有9例,无效患儿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共有37例患儿,治愈患儿有5例,显效患儿有10例,有效患儿有16例,无效患儿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治疗本病本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2.复发率比较:治疗组35例患儿中,共有2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5.71%;对照组31例患儿中,共有9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29.03%,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在降低本病复发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3.安全性: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本试验所选用的中药及西药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导师经验方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疗效确切且安全,在治疗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苦、大便方面的疗效,以及在降低本病复发率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的疗效。
丁治保[9](2019)在《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该院所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016年1月—2019年7月作为该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8例。其中西咪替丁为参照组治疗措施,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为实验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长、诊治前后免疫指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诊治后免疫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血清补体C3、C反应蛋白指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53、22.003、0.108、78.245、0.383、42.731、0.094、30.985;P=0.801、0.000、0.914、0.000、0.703、0.000、0.926、0.000<0.05),实验组紫癜、腹痛、皮疹、关节痛、消化系统症状复常时长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8.987、6.857、6.803、5.941,P=0.000<0.05),过敏性紫癜患儿腹泻、皮肤瘙痒、恶心、头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P=0.445<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通过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效果确切,患儿症状得以显着改善,可有效调节患儿的免疫指标,且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安全性较高。
谭琼,田鹏,尚彪[10](2019)在《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调节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蛋白表达率、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蛋白表达率均显着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蛋白表达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和NK细胞百分率均显着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而CD8+百分率均显着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儿CD3+、CD4+和NK细胞百分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而CD8+百分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皮疹、腹痛和关节痛消失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可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单核细胞TLR2蛋白表达率,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上调NK细胞表达,且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临床总有效率: |
2.4.2 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2.4.3 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 |
2.4.4 住院时间: |
2.4.5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4.6 发表偏倚: |
2.4.7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3)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1.4.2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
3 讨论 |
(4)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
1.3.2 生化指标检查比较 |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比较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对比 |
2.3 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和安全性对比 |
3 讨论 |
(5)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一般资料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2.3 血清免疫指标 |
2.4血清炎性因子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1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HSP发生肾损害风险的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3.1 基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筛选 |
3.2 预测模型的呈现 |
4 讨论 |
4.1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4.2 HSP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4.3 HSPN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4.4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二部分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子机制研究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研究 |
1.1 方法 |
1.2 结果 |
2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效学研究及关键靶点的实验验证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3.1 消风散的组方思路 |
3.2 消风散能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k B等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
3.3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各危险因素与HSPN相关性的森林图 |
附录3 亚组分析森林图 |
附录4 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7)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 理论依据 |
1.1 中医理论依据-肺经郁热证的辨证及选方依据 |
1.1.1 肺经郁热证辨证依据 |
1.1.2 桑银汤立方依据 |
1.1.3 桑银汤方义分析 |
1.2 西医理论依据 |
1.2.1 定义及临床表现 |
1.2.2 流行病学特点 |
1.2.3 发病机制及治疗 |
1.3 传统汤剂的优劣势分析 |
1.4 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可行性分析 |
1.4.1 中药配方颗粒(免煎剂)的开发运用 |
1.4.2 制作工艺、质控标准及服药方式 |
1.4.3 中药配方颗粒(免煎剂)较传统煎剂的优势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筛选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脱落标准 |
2.2.5 剔除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2.1 基础治疗 |
3.2.2 中医治疗 |
3.3 观察指标 |
3.4 CRF表设计 |
3.5 技术路线 |
4 临床观察及评估 |
4.1 不良反应观察 |
4.2 疗效评分标准 |
4.3 疗效评定标准 |
4.4 复发率观察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基线比较 |
6.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6.2.1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6.2.2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
6.2.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6.2.4 两组各访次总积分比较 |
6.3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
6.4 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
6.5 随访情况及复发率 |
6.6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 |
第二章 讨论 |
1 理论认识 |
1.1 西医理论认识 |
1.1.1 分型及并发症 |
1.1.2 发病机制 |
1.1.3 易感因素 |
1.1.4 复发相关因素 |
1.1.5 相关实验室指标 |
1.1.6 治疗 |
1.1.7 HSP治疗常用药物 |
1.2 中医理论认识 |
1.2.1 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证型分类 |
1.2.4 治法 |
1.2.5 单味药/中药提取物 |
2 桑银汤探讨 |
3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状 |
3.1.1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沿革 |
3.1.2 剂型革新-调剂方式改变与制剂的主要技术工艺 |
3.1.3 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中药房管理中的优势 |
3.1.4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现状 |
3.1.4.1 中药配方颗粒剂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
3.1.4.2 中药配方颗粒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3.1.5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在成分及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
4.1 临床疗效分析 |
4.2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
4.3 安全性分析 |
4.4 针对本试验的相关因素探讨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清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医症候评分表 |
附录二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CRF表 |
附录四 不良反应类型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祖国医学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研究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湿热内蕴证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2.1 病因学研究 |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试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内容与方法 |
2.4 疗效评定方法 |
2.5 安全性判定方法 |
2.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前各观察项目分析 |
3.3 治疗后各观察项目组内比较 |
3.4 治疗后各观察项目组间比较 |
3.5 疗效比较 |
3.6 两组复发率比较 |
3.7 病例脱落情况 |
3.8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临床观察结果 |
2.立题依据 |
2.1 阳性对照物的选择 |
2.2 理法方药分析 |
3.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过敏性紫癜内治法的辨证论治 |
1.脏腑辨证 |
1.1 紫癜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
1.2 紫癜病的脏腑辨证论治 |
2.卫气营血辨证 |
2.1 紫癜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
2.2 紫癜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
3.三焦辨证 |
3.1 紫癜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
3.2 紫癜的三焦辨证论治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临床病例观察表 |
附件二 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件三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件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过敏性紫癜患儿诊治前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血清补体C3、C反应蛋白指标比较 |
2.2 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腹痛、皮疹、关节痛、消化系统症状复常时长比较 |
2.3 过敏性紫癜患儿腹泻、皮肤瘙痒、恶心、头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调节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蛋白表达率比较 |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率比较 |
2.3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
3 讨论 |
四、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彭佳,何鑫,王阳洋,李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5)
- [2]丹芍汤联合西咪替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J]. 安冀坤,刘红伟.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2)
- [3]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J]. 张雪利,郑英,李红,王文亮,唐芳,张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3)
- [4]西咪替丁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 马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2)
- [5]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J]. 杨应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4)
- [6]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宋均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桑银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肺经郁热证汤粒剂型对照临床研究[D]. 文丹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宋佳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J]. 丁治保. 世界复合医学, 2019(12)
- [10]维生素D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调节作用分析[J]. 谭琼,田鹏,尚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