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杜乐新,贾昌泽,耿广多[1](2011)在《一例罕见奶牛瘤胃炎的诊治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主要对一例奶牛瘤胃炎诊治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作一介绍,同时对奶牛瘤胃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韩素芹[2](2002)在《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文中研究表明 在兽医临床上瘤胃积食治疗不及时容易继发瘤胃炎,该过程是慢性经过,奶牛冬季多发瘤胃炎。开始奶牛采食、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精神萎顿,左侧腹下部膨大,肌窝平满或凸出,触压坚硬式呈面团样,并留有压痕。由于延误治疗,症状加剧,体温升至40℃左右,触压患牛左侧腋窝处,疼痛不安,呻吟,有的甚至出现休克,继而发展成为瘤胃炎。
许开峰[3](2002)在《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文中研究表明 在兽医临床上瘤胃积食治疗不及时容易继发瘤胃炎,该过程是慢性经过,奶牛冬季多发瘤胃炎。开始奶牛采食、反刍停
梁金平[4](2008)在《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临床病理学的研究》文中认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LDA),即真胃由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腹囊与腹腔底壁间潜在空隙移位至并嵌留于腹腔左侧壁与瘤胃之间。目前,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研究对10头临床自然发生真胃左方变位的奶牛、5头健康奶牛和3头人工复制真胃左方变位的奶牛,通过检测其血液、瘤胃液和真胃液中共23项理化指标的病理学变化,结合人工复制真胃左方变位奶牛真胃组织的病理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诊断与发病机理,为该病的防治奠定基础。试验一,选取临床发生真胃左方变位的奶牛10头,健康奶牛5头,分别采取血液,临床病例奶牛在实施手术治疗时采取瘤胃液和真胃液,健康奶牛通过体外穿刺的方法采取瘤胃液和真胃液。检测血液中钾、钠、氯、钙、pH、GLU、NEFA;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乳酸、K+、Cl-、Na+、pH;真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K+、Cl-、Na+、Mg2+、pH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健康组奶牛相比,血浆钾、钠、氯降低,血钙升高,GLU降低(P<0.01),NEFA升高(P<0.01)。瘤胃液中钾升高,氯与钠降低,乙酸、丙酸、丁酸降低,VFA总量减少。真胃液中钾与镁升高,钠与氯下降,乙酸减少,丙酸、丁酸及VFA总量升高。试验二,选取健康奶牛3头,人工复制真胃左方变位,并分别在真胃与瘤胃安装瘘管,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第3、5、7、9、11、13、15天分别采取血液、瘤胃液和真胃液(检测指标同试验一)。同时在试验结束后对3头奶牛进行剖杀,观察真胃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术后与术前相比,血浆钾、钠与钙变化不显着,氯升高。瘤胃液中钠升高,钾降低,乳酸显着增多。其他指标与临床病例组相应指标变化一致。真胃组织病理变化,眼观,真胃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散在斑点状出血和糜烂;镜检,出血,组织结构变性、坏死。本研究结果显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多发生在产后4周内,表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和能量负平衡,瘤胃液VFA总量减少,真胃液VFA总量增多,真胃胃粘膜斑点状出血和糜烂。
周忠坤[5](2022)在《奶牛真胃炎的病因及治疗研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奶牛养殖数量与养殖规模大幅度提升,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危害奶牛的健康生长。奶牛真胃炎作为一种多发的、常见的疾病,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对其重视程度,通过采用多种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其对奶牛养殖所造成的影响,以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马新兵,李媛媛,何佳,张晓雪,闫梦婕,黄锡霞[6](2021)在《昌吉州某规模化牛场西门塔尔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新疆昌吉某规模化牛场2017-2020年的牛兽医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西门塔尔牛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外科类疾病和消化类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均为20.5%,且繁殖类疾病、乳房类疾病、呼吸类疾病发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发病率均在15%以上,营养代谢疾病在西门塔尔母牛中发病鲜少,仅占发病母牛的0.7%。在西门塔尔公牛中,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患病西门塔尔公牛的45%,其次是消化类疾病、其他类疾病、外科类疾病,分别占所有患病牛的44%、7%、4%。在各季节中,外科类疾病在四季均有发病,尤其在春季发病均占比较高;消化类疾病在秋、冬季发病占比高。本文根据新疆昌吉州西门塔尔牛的发病情况,对影响牛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地区西门塔尔牛的健康现状及主要的发病类型,为养牛场疾病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持。
雍康[7](2021)在《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真胃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d abomasum,LDA)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淘汰率高、诊疗费用昂贵且治疗后产奶量恢复较慢,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手术整复通常用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关于LDA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性探究,特别是奶牛罹患LDA后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整复后LDA奶牛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变化。为此,本试验首先调阅了四川某牧场3年内(2018~2020)与LDA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用以分析LDA的发病特点;接着监测了健康奶牛和LDA奶牛产奶量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用以揭示LDA的临床特征;随后检测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血液中生化参数、脂质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旨在评价LDA奶牛健康状况和手术疗效;最后分析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组的差异,并进行了生物学统计分析和功能解释,旨在进一步揭示LDA发病机理,并为手术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试验取得的结果如下:1.此牧场3年间LDA的平均发病率为3.8%,夏季(7月至9月)和冬季发病率(11月至3月)较高。LDA与胎次(头胎牛多发,占64.75%)、泌乳天数(集中在产后35 d之内,占94.97%)、胎儿初生重(在37~48 kg之间的发生率较高,占69.78%)、BCS(产前BCS越高,发病率越高)和伴发疾病(酮病、生产瘫痪、子宫炎、乳腺炎等)有一定关联,与胎儿性别无关。左肷部开口真胃固定法整复LDA后成功率高(94.52%),产奶量恢复快,是治疗LDA的首选方法。2.经过临床检查、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及产奶量监控发现,奶牛罹患LDA后,心率和呼吸数均增加,瘤胃蠕动次数减少,产奶量下降,出现了代谢紊乱(GLU、NEFA、BHBA水平明显升高)、肝、肾、胰腺功能受损(ALT、GGT、ALP、TBIL、BUN、CREA、CHOL、LIPA水平显着升高)、电解质失衡(Cl-、Ca2+、K+水平显着降低),同时产生了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皮质醇、组胺和MDA升高,SOD和GSH-Px活性下降)。手术复位14 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得到改善,氧化应激得到缓解且产奶量得到回升。3.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产后健康奶牛和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对菌群菌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多样性分析表明,Health(产后健康)组、LDA-0(LDA揭发当天)组、LDA-14(LDA术后第14d)组奶牛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LDA-0组奶牛粪便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和种属差异性。对门、科、属三个分类水平上最大丰度排名前10的物种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Health组,LDA-0组奶牛粪便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p-2534-18B5菌科、艰难杆菌科(Mogibacteriaceae)、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和5-7N15菌属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而软壁菌门(Tener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TM7菌门、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与LDA-0组相比,LDA-14组奶牛粪便中Spirochaetes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Verrucomicrobia、Fusobacteria、p-2534-18B5菌科、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M7菌门、Mogibacteriaceae和Oscillospira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手术治疗后14 d,恢复到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有Spirochaetes、Fusobacteria、Mogibacteriaceae、p-2534-18B5和Oscillospira。功能预测分析表明,罹患LDA奶牛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速率显着上调。手术整复后,这两个代谢通路显着下调。4.采用UH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各组奶牛血浆中的代谢谱,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ealth组和LDA-0组之间共鉴定出102种差异代谢物,LDA-0组和LDA-14组之间共鉴定出65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由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脂质、核苷酸组成。罹患LDA的奶牛血浆脂质水平显着升高,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手术矫正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奶牛在罹患LDA后亚油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手术治疗逆转了LDA奶牛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的变化。5.通过对58种血浆代谢物和16种肠道菌群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oryella菌属、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rc4-4菌属等12个菌属与40%以上的代谢物存在显着性相关(P<0.05),说明这12个菌属是影响机体代谢的主要菌群。这些主要肠道菌属可能通过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介导了奶牛能量负平衡、酮病及氧化应激,进而在LDA的致病过程和手术恢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马文军,李颖波[8](2021)在《奶牛真胃炎的诊治及预防》文中研究指明奶牛真胃炎是产后奶牛和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消化障碍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节。通常奶牛的真胃和十二指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及坏死灶,病情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胃壁穿孔,脱水、瘫痪,直至发生死亡。该病病程较长,治疗过程缓慢,降低牛的自身免疫力,引起慢性和隐性乳房炎,迁延不愈,且病情反复,会极大的降低产奶量,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杜娟[9](2019)在《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文中指出重视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防止畜禽粪尿污染,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生态,通过我国畜禽排泄物污染的现状,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探究如何防治污染的有效对策。
李德文[10](2018)在《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奶牛瘤胃积食是指瘤胃中积存大量食物,导致瘤胃明显扩张,影响消化,尤其是食入过多精料或突然更换草料等都能够引发该病。该病是奶牛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比较容易在冬季发生。病牛主要特征是瘤胃停滞,明显脱水,机体虚弱,最终卧地不起,容易死亡,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治。
二、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一例罕见奶牛瘤胃炎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诊情况 |
2 病理变化 |
3 诊断 |
4 病因 |
5 治疗 |
(4)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临床病理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 |
2.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 |
3.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机理 |
第二章 自发的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临床病理学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人工复制的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临床病理学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奶牛真胃炎的病因及治疗研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因分析 |
二、临床症状 |
三、防治策略 |
四、结束语 |
(6)昌吉州某规模化牛场西门塔尔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牧场各类疾病的发病情况 |
2.1.1. 西门塔尔母牛的发病情况 |
2.1.2. 西门塔尔公牛的发病情况 |
2.2 西门塔尔母牛全年各季的发病情况 |
2.3 西门塔尔牛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 |
2.3.1. 外科类疾病 |
2.3.2. 消化类疾病 |
2.3.3. 呼吸类疾病 |
2.3.4. 繁殖类疾病 |
3 讨论与分析 |
3.1 整体发病情况分析 |
3.2 全年各季节发病情况分析 |
3.3 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
4 结论 |
(7)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奶牛真胃变位及多组学技术在奶牛围产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研究进展 |
1.1 致病因素 |
1.1.1 品种 |
1.1.2 遗传因素 |
1.1.3 营养因素和围产期疾病 |
1.1.4 体况评分 |
1.2 发病机理 |
1.2.1 解剖学因素 |
1.2.2 真胃收缩无力 |
1.2.3 真胃体积扩张 |
1.2.4 氧化应激 |
1.3 诊断方法 |
1.4 预测因子 |
1.5 治疗方法 |
1.6 预后 |
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
2.1 奶牛胃肠道菌群特点 |
2.1.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 |
2.1.2 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特点 |
2.2 微生物组研究技术 |
2.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关系 |
2.3.1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真胃变位的关系 |
2.3.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腺炎的关系 |
2.3.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酮病的关系 |
2.3.4 胃肠道菌群与瘤胃酸中毒的关系 |
3 代谢组学在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
3.1 代谢组学技术 |
3.2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奶牛围产期疾病 |
3.2.1 揭示疾病发生机理 |
3.2.2 筛选疾病诊断标志 |
3.2.3 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
4 微生物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牧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情况分析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数据收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DA发病情况 |
2.2 LDA对牧场经营的影响 |
2.3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初生重和胎儿性别的关系 |
2.3.1 LDA与胎次的关系 |
2.3.2 LDA与泌乳天数的关系 |
2.3.3 犊牛初生重对LDA的影响 |
2.4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
2.4.1 BCS对 LDA的影响 |
2.4.2 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
2.5 不同手术方法对LDA治疗效果评价 |
3 讨论 |
3.1 LDA发病情况及对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
3.2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出生重和胎儿性别的相关性 |
3.3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
3.4 不同手术方法对奶牛LDA的治疗效果 |
4 小结 |
第三章 手术对真胃左方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奶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流程 |
1.3 临床检查 |
1.4 血液样品及产奶量信息的采集 |
1.5 血清指标检测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检查结果 |
2.2 血清能量指标分析 |
2.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
2.4 血清电解质分析 |
2.5 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
2.6 产奶量分析 |
3 讨论 |
3.1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
3.2 血清能量指标比较 |
3.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
3.4 血清电解质指标对比 |
3.5 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
3.6 奶产量分析 |
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对奶牛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
1.2 奶牛LDA的诊断流程及手术治疗方法 |
1.3 样本采集 |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1.5 样本检测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粪便细菌微生物序列及多样性分析 |
2.2 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 |
2.3 粪便微生物结构差异性分析 |
2.4 粪便微生物菌群差异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
3.2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
3.3 真胃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变化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血浆代谢组变化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1.3 主要分析软件 |
1.4 样本采集 |
1.5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
1.5.1 样本预处理 |
1.5.2 上机检测 |
1.6 数据分析 |
1.6.1 数据预处理 |
1.6.2 数据处理 |
1.6.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
1.6.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质控分析 |
2.2 多元统计分析 |
2.3 单变量统计分析 |
2.4 差异代谢物筛选 |
2.5 代谢通路分析 |
2.6 相同代谢物变化和通路分析 |
3 讨论 |
3.1 氨基酸代谢 |
3.2 脂质代谢 |
4 小结 |
第六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代谢物组和微生物组关联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分析软件 |
1.3 肠道微生物数据筛选 |
1.4 血浆代谢物数据筛选 |
1.5 肠道微生物和血浆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张勇导师简介 |
曹随忠导师简介 |
(8)奶牛真胃炎的诊治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2 临床症状 |
3 鉴别诊断 |
3.1 真胃左方变位 |
3.2 真胃右方变位 |
3.3 真胃炎 |
4 治疗 |
4.1 日粮调整 |
4.2 中西医药物治疗 |
5 体会 |
5.1 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
5.2 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 |
(9)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排泄物污染现状 |
1.1 我国畜禽排泄物总量概况 |
1.2 畜禽排泄物污染环境的原因 |
2 畜禽排泄物污染的危害分析 |
2.1 对水体的危害 |
2.2 对土壤的危害 |
2.3 对大气的危害 |
2.4 传播人畜共患病 |
3 畜禽排泄物污染的防治对策 |
3.1 加强行政执法,通过政策法规控制污染 |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3.3 科学调配饲料,降低污染 |
3.4 规范各种药物、添加剂及消毒剂的使用 |
3.5 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
4 结论 |
(10)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分析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防治措施 |
四、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罕见奶牛瘤胃炎的诊治报告[J]. 杜乐新,贾昌泽,耿广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1)
- [2]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J]. 韩素芹. 吉林畜牧兽医, 2002(12)
- [3]冬季奶牛瘤胃炎的防治[J]. 许开峰.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2(01)
- [4]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临床病理学的研究[D]. 梁金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09)
- [5]奶牛真胃炎的病因及治疗研析[J]. 周忠坤. 中国畜牧业, 2022(02)
- [6]昌吉州某规模化牛场西门塔尔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 马新兵,李媛媛,何佳,张晓雪,闫梦婕,黄锡霞. 中国奶牛, 2021(10)
- [7]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D]. 雍康.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8]奶牛真胃炎的诊治及预防[J]. 马文军,李颖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04)
- [9]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J]. 杜娟. 现代畜牧科技, 2019(12)
- [10]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J]. 李德文. 现代畜牧科技,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