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Expert Group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1](2021)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舒肝解郁胶囊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治疗的中成药,自2009年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及卒中后抑郁、失眠症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焦虑障碍、肠易激综合征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等疾病,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证据。舒肝解郁胶囊是《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品种,《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2019年百强品种,
李秋冶,王凤荣[2](2021)在《中西医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中西医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应用现状,分析PCI对心血管疾病康复和预后的影响,现代医学将PCI术后抑郁、焦虑归属于双心疾病(即心理心脏病)的范畴。中医学基于"形神一体观"的理论指导,在PCI术后继发心理问题的诊疗中具有独到见解。
张凯,宋耀鸿[3](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提高患者反复住院率甚至病死率。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综述。
王宇[4](2021)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文中认为自从“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日益受到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业已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尚无统一公认的诊疗方案。本研究从文献整理、临床评价、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实验验证四个方面对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指出一个新的方向。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进行整理,梳理其病机和治法,为“益气活血解郁”法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临床试验初步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1 古代文献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结合“超星阅读器”以及网络数据库“国学大师”,对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检索,以“胸痹”“郁证”为主题词,并制定相关限制词。将检索得到的相关古籍原文按照中医文献学整理方法,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结合文献体例进行整理。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将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的患者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AQ积分)、抑郁状态(HAMD积分、PHQ-9积分)、中医证侯积分以及安全性指标。3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取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可能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作用网络,并对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筛选,选取关键的作用靶点,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Ⅱ,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并通过斑马鱼行为分析仪采集斑马鱼的游行轨迹、游行距离、游行速度以及活跃时间等,观察不同浓度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通过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模型,通过计算节间血管指数,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通过切尾建立斑马鱼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模型,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五龙通络解郁方在不同浓度下对巨噬细胞迁移及聚集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诊疗思路进行整理,发现古代医家多认为心气不足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气滞是关键因素。通过对古代医家的用药经验整理发现,益气温阳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出现频次也最多;其次为理气类药物。活血类药物的药味虽然少,但是其出现的频次仅次于益气类药物和理气类药物之后。本次研究还发现古代医家在治疗胸痹合并情志疾病时,还运用了一定比例的祛风药物,如防风、蔓荆实、麻黄等。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SAQ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SAQ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AS、AF、TS、DP四个维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PL维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AMD方面,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阻滞状态、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认知障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HQ-9方面,治疗后两组PHQ-9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积分方面,包括总分、主症和次症,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如心率增快、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QTc间期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3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作用于VEGFA、IL6、STAT3、AKT1、MAPK1、APP、EGFR、MMP9、CTNNB1、IL-1β等97个作用靶点。选取重要程度排名前两位的VEGFA、IL6为作用靶点,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在游行距离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距离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距离,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速度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速度明显减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提高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速度,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跃时间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活跃时间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延长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活跃时间,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轨迹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斑马鱼游行轨迹明显稀疏。与模型组相比,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斑马鱼的游行线路,其中以VRI+100μg/mL组最明显。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斑马鱼背部节间血管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RI+30 μg/mL(P<0.001)、VRI+100 μg/mL(P<0.001)、VRI+300 μg/mL(P<0.001)、VRI+1000μg/mL(P<0.001)]。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出现明显地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减少斑马鱼尾部巨噬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其中300 μg/mL组与10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26%和31%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 μg/mL组与1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 7.8%和8.7%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阳(气)不足是胸痹合并情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气郁(滞)是关键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兼之以解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药进行治疗。2.五龙通络解郁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证)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抑郁状态,且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3.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结果,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基于“络风内动-络损神伤”理论的“益气活血解郁、祛风通络止痛”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贺雯雯[5](2021)在《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现况调查及数据挖掘,探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为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120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索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以及发病因素对中医证型的差异性。结果:1.120例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60-69岁,超重及肥胖患者占45.83%,合并高血压患者占52.5%,合并糖尿病患者占35.83%,合并心力衰竭占11.67%,病变支数以单支病变为主,轻度抑郁患者居多。2.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归纳出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组合规律可以归纳为7种,痰浊(方差解释率12.024%)、寒凝(方差解释率11.876%)、气虚(方差解释率11.323%)、阴虚(方差解释率10.622%)、气滞(方差解释率9.385%)、血瘀(方差解释率9.249%)、阳虚(方差解释率8.939%)。3.痰浊、气滞、血瘀是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主要证候要素,证候组合有32种组合形式。4.将120例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进行单一证型分类,其中寒凝证占16.67%,气虚证占9.17%,痰浊证占26.67%,血瘀证占10.83%,阳虚证占7.5%,阴虚证占11.67%,气滞证占17.5%。5.经Pearson X2检验,性别、年龄、BMI指数、吸烟、饮酒、合并症、病变支数、抑郁程度对证型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痰浊、气滞、血瘀,主要的组合形式为单证和二证形式,单证以痰浊多见,二证以气虚痰浊、气滞血瘀最为常见。2.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中,伴有不同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患者证候分布呈多样化。3.患者抑郁程度的不同其证候分布存在差异,主要证候演变规律为由虚致实,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病机。
邵妍[6](202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抑郁/焦虑与经颅超声中缝核回声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脑血管病是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此外,脑血管病常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总发病率的80%。目前对于ICVD患者伴抑郁/焦虑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精神量表评分,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有研究提示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检测中脑中缝核(brainstem raphe,BR)回声异常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抑郁症状和某些特定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等)的抑郁状态有关。有研究提出将BR回声异常作为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生物标志物,但BR回声异常是否与ICVD伴抑郁/焦虑亦具有相关性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对ICVD患者进行经颅超声BR回声检测及抑郁/焦虑量表测评,研究BR回声异常与ICVD伴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检测ICVD伴抑郁/焦虑患者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旨在探究ICVD伴抑郁/焦虑的病理生理基础,为ICVD伴抑郁/焦虑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以利于患者的准确诊断、早期干预、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1.知情同意情况下连续入组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ICVD患者,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测评及TCS检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教育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血液化验结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等。2.依据HAMD评分量表将入组患者分为ICVD伴抑郁组(≥7分)和无抑郁组(<7分),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焦虑症状及BR回声差异。依据HAMA量表将入组患者分为ICVD伴焦虑组(≥7分)和无焦虑组(<7分),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抑郁症状及BR回声差异。3.根据BR回声检查结果将入组ICVD患者分为BR回声异常组(包括BR回声减低、中断、消失)和BR回声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4.对HAMD和HAMA评分超过中度抑郁和肯定焦虑诊断界值的ICVD患者(HAMD大于17分和HAMA大于14分)的血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比较BR回声异常组和正常组间的神经递质浓度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ICVD患者176例,ICVD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83例,ICVD无焦虑或者抑郁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ICVD伴抑郁患者130例,其中男性47例(36.15%),女性83例(63.85%),ICVD无抑郁患者46例,其中男性25例(54.35%),女性21例(46.67%),ICVD伴抑郁的患者均同时伴有焦虑。ICVD伴焦虑患者138例,其中男性51例(36.96%),女性87例(63.04%),ICVD无焦虑患者38例,其中男性21例(55.26%),女性17例(44.74%)。ICVD伴抑郁与无抑郁患者两组间在性别(统计值=4.653,P=0.031)、HAMA焦虑评分(统计值=3.027,P=0.000)、BR回声(统计值=8.995,P=0.003)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教育程度、MMSE评分、Mo CA评分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等检测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2.ICVD患者中,伴焦虑与无焦虑患者两组间在性别(统计值=4.131,P=0.042)、HAMD抑郁评分(统计值=3.027,P=0.000)、BR回声(统计值=12.940,P=0.000)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教育程度、MMSE评分、Mo CA评分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等检测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3.ICVD患者中,BR回声正常组与回声异常组在性别(统计值=5.745,P=0.017)、HAMD评分(统计值=3.027,P=0.002)、HAMA评分(统计值=3.027,P=0.009)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教育程度、MMSE评分、Mo CA评分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等检测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ICVD伴抑郁/焦虑程度与BR回声改变的相关分析结果示:抑郁评分(r=0.231,P=0.002)、焦虑评分(r=0.197,P=0.009)与BR回声结果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ICVD伴抑郁/焦虑患者BR回声异常组与BR回声正常组间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ICVD伴抑郁患者较ICVD不伴抑郁患者的女性患者比例、HAMA焦虑评分更高,BR回声异常者更多。2.ICVD伴焦虑患者较ICVD不伴焦虑患者的女性患者比例、HAMD抑郁评分更高,BR回声异常者更多。3.ICVD中BR回声异常组较BR回声正常组中女性患者比例更高,HAMA、HAMD评分更高,BR回声异常与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4.ICVD伴抑郁/焦虑患者BR回声异常组与正常组间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差异。
余梅平[7](2020)在《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心绞痛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减分率疗效、HAMD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aire,SAQ)评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情况。运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HAMD评分、SAQ五大项评分、HR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失眠、多愁善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及多愁善感症状积分降低幅度更显着(P<0.05)。3.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HAMD减分率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HAMD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着(P<0.05)。7.SAQ五大项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着(P<0.05)。8.HRV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DNNindex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着(P<0.05)。9.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1.益气活血开心汤可显着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心悸、失眠及多愁善感等抑郁情绪,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2.益气活血开心汤可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V,进而发挥抗心绞痛及抗抑郁作用有关。
秦抗洪[8](2019)在《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指的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和病理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它累及的主要血管是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和功能丧失的首要病因[1]。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度到痴呆等神经损伤,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2]。CSVD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易出现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症状[3],PSD显着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CSVD患者脑组织会出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脑白质疏松(white matter lesions,WML)、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宽(enlarge perivascular space,EPVS)等病理改变,其诊断主要依据为神经影像学,但其影像学标志物的在CSVD运用中的正常参考范围尚无统一意见,关于CSVD的实验性诊断指标也缺乏特异性,运用于CSVD伴发的血管性认知损害评定的神经心理学预测量表也无统一规定,现阶段全球人们对CSVD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故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且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从而延误治疗或者造成严重并发症以至于预后较差。但不可否认,随着人会的进步和老年人口比例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患有脑小血管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等的患者越来越多,给社会、家庭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也非常必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和rTMS辅助治疗的试验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总体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总体抑郁症状,利用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和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 B,TMT-B)、语言流畅性功能(language fluency function,VFT)、听觉词语学习功能(auditory word learning function,AVLT)分别评估其执行功能、语言流畅性、听觉词语学习功能。比较两组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量表、HAMD量表评分的相关指标,以及TMT-A、TMT-B、VFT、AVLT指标等无差异。试验组MoCA(t=-7.6129;P<0.05)、HAMD(t=-7.2894;P<0.05)、对照组(t=-0.1741;P〉0.05)、(t=-0.1658;P〉0.05),TMT-A、TMT-B、VFT、AVLT认知量表评分有显着改善(t=4.9;5.2;5.0;-4.9,P均<0.05),且与对照组有差异(t=-1.4;-3.9;5.1;3.5,P均<0.05)。结论:高压氧联合rTMS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及抑郁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和促进其症状恢复,尤其对其执行功能、语言流畅性、听觉词汇学习改善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周华梅[9](2019)在《补肾化痰开郁方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肾化痰开郁方联合西药治疗肾阴亏虚、痰气郁结型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D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11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确诊为肾阴亏虚、痰气郁结型DPD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痰开郁方治疗,疗程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量化表积分、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部分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含量变化。研究数据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90.70%)较对照组(73.81%)明显改善;(2)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化表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化表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3)两组患者的24项HAMD、SD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项HAMD、SDS分值低于治疗前,与同期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更显着(P<0.01或P<0.05);(4)两组患者的UPDRS IIII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 IIII评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5)两组患者的PDQ-39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Q-39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6)两组患者的血清Hcy、血清SOD、皮质醇含量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血清SOD、皮质醇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血清Hcy、血清SOD、皮质醇的含量变化较对照组显着(P<0.01或P<0.05);(7)两组患者的TESS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ESS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化痰开郁方联合西药治疗肾阴亏虚、痰气郁结型D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降低患者的血清Hcy、皮质醇含量水平及提高血清SOD含量水平。
刘燕霞[10](2019)在《CHD/ACS患者伴抑郁/焦虑预测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急性冠脉综合征(A 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HD/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抑郁/焦虑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73例确诊为CHD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患者出院前完成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估抑郁和焦虑状态,对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抑郁/焦虑症状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及其与Gensini积分及出院后3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的相互关系。2.选择拟诊为ACS的患者22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运用PHQ-9问卷和GAD-7量表对ACS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计算患者GRACE评分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3组间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抑郁、焦虑情况,分析ACS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ACS患者伴发抑郁/焦虑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CHD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女性、相对高龄、既往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Gensini积分较高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P<0.05)。而相对高龄、吸烟、住院天数>7天、尿素氮较高、Gensini积分较高的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高(P<0.05)。(2)以Gensini积分四分位数分组,观察比较PHQ-9评分及GAD-7评分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显示,PHQ-9评分和GAD-7评分均在4组间分布不完全相同,且在>75%组最高(P<0.05)。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后发现,PHQ-9评分、GAD-7评分(r=0.258,r=0.317,P<0.05)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3)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共发生MACE事件28例,其中抑郁症状阳性有19例,焦虑症状阳性有15例,且抑郁/焦虑症状阳性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症状阴性患者(P<0.05)。2.(1)ACS患者中抑郁症状阳性有71例(31.56%),焦虑症状阳性有73例(32.44%),抑郁伴焦虑28例(12.44%);抑郁、焦虑症状及评分在GRACE评分危险分层各组间比较后发现,与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的PHQ-9评分、GAD-7评分、抑郁症状阳性率及焦虑症状阳性率均显着降低(P<0.05),而在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间无显着性差异。(2)以GRACE评分高危为因变量,进行逐步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8,95%CI:1.072-1.166)、肌酐值(0R1.027,95%CI:1.007-1.048)、CRP(OR1.169,95%CI:1.023-1.335)、抑郁症状(OR2.84,95%CI:1.367-5.905)和焦虑症状(OR3.508,95%CI:1.659-7.418)是ACS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3)分别对患者抑郁、焦虑症状阳性组间GRACE评分、CRP、NLR和PL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抑郁、焦虑症状阳性患者GRACE评分、CRP、NLR和PLR水平均显着高于症状阴性者(P<0.05)。(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相关/焦虑相关N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和0.623,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587和0.652,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602和0.627。结论:1.CHD/ACS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常有特殊的临床特点;2.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显着增加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3.ACS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严重程度均与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相关,且是ACS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4.炎症指标CRP、NLR和PLR均与ACS患者伴发抑郁/焦虑具有显着相关性,可为心内科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并干预ACS伴抑郁/焦虑患者提供参考。
二、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基本信息 |
1.1 药物组成 |
1.2 功能主治 |
1.3 有效成分 |
1.4 药理研究 |
1.4.1 调节神经递质 |
1.4.2 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
2 共识研制方法 |
3 临床应用建议 |
3.1 适用证候 |
3.2 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 |
3.3 治疗其他疾病伴发抑郁障碍 |
3.3.1 卒中后抑郁(抑郁属轻中度) |
3.3.2 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焦虑障碍或轻中度抑郁障碍伴发焦虑状态 |
3.3.3 肠易激综合征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 |
3.3.4 其他疾病(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轻中度老年期抑郁障碍 |
3.4 特殊人群 |
3.4.1 轻中度青少年抑郁障碍 |
3.4.2 轻中度产后抑郁障碍 |
3.4.3 轻中度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
3.4.4 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 |
3.5 疗程 |
3.6 用法用量 |
4 依从性 |
5 安全性 |
5.1 不良反应 |
5.2 禁忌 |
6 利益相关说明 |
7 说明 |
(2)中西医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
2 西医治疗 |
2.1 精神类药物干预 |
2.1.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
2.1.2 黛力新 |
2.1.3 苯二氮卓类 |
2.2 心理干预 |
3 中医治疗 |
3.1 中药汤剂 |
3.1.1 解郁安神,疏肝理气 |
3.1.2 泻南补北,交通心肾 |
3.1.3 清热化痰,开胸散结 |
3.1.4 消痰散瘀,通利血脉 |
3.2 中成药 |
3.3 膏方 |
4 小 结 |
(3)慢性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 |
2 慢性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的西医诊断与治疗 |
2.1 药物治疗 |
2.2 心理及运动疗法 |
3 中医药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
3.1 传统中医对心力衰竭及抑郁的相关认识 |
3.2 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的中医相关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3.3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的治疗 |
3.3.1 本虚患者的治疗 |
3.3.2 虚实夹杂患者的治疗 |
3.3.3 柴胡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的特殊地位 |
3.3.4 其他治疗 |
4 讨论 |
(4)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潜在发病机制 |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辨证分型 |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胸痹合并情志病症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范围 |
2.2 检索工具及方法 |
2.3 检索策略 |
3 检索结果 |
4 行文体例 |
5 文本类型 |
6 原文整理 |
6.1 方药治疗类 |
6.2 针灸治疗类 |
7 数据统计 |
7.1 药物种类分析 |
7.2 药物属性分析 |
7.3 药物气味分析 |
8 总结分析 |
8.1 病因病机 |
8.2 治疗方法 |
9 结论 |
10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纳入病例基线比较 |
2 疗效分析 |
3 安全性观察 |
4 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相关平台、工具 |
2.2 五龙通络解郁方中化合物及其潜在靶点预测 |
2.3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
2.4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
2.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
2.6 基因富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
3.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疾病靶点 |
3.3 五龙通络解郁方-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关系图 |
3.4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
3.5 五龙通络解郁方主要单味药物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
3.6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GO分析 |
3.7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 |
4 讨论 |
4.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靶点 |
4.2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通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结论 |
实验二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观察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5 结论 |
实验三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观察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5 结论 |
实验四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观察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5 结论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
1.中医对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探究 |
2.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表1 |
附表2 汉密顿抑郁量表 |
附表3 甘肃省中医院冠心病抑郁状态患者临床症状采集表 |
附表4 中医症状采集表 |
(6)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抑郁/焦虑与经颅超声中缝核回声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及流程图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 抑郁/焦虑等量表测评 |
2.3 TCS检查仪器及方法 |
2.4 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的检测 |
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结果 |
1.ICVD伴抑郁与无抑郁组临床资料及BR回声的比较 |
2.ICVD伴焦虑与无焦虑组临床资料及BR回声的比较 |
3.ICVD患者BR 回声异常组与BR 回声正常组间临床资料及抑郁/焦虑评分的比较 |
4.ICVD伴抑郁/焦虑程度与BR回声的相关性分析 |
5.ICVD伴抑郁/焦虑患者BR回声异常组与回声正常组血浆神经递质浓度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颅超声中缝核回声改变与神经系统疾病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综述一 西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概述 |
1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 |
2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
2.1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2.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 |
2.3 内皮功能损伤 |
2.4 血小板活性增强 |
2.5 炎性因子的影响 |
3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西医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2 心理干预 |
3.3 运动疗法 |
3.4 生物反馈疗法 |
4 小结 |
综述二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概述 |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2 中医对抑郁障碍的认识 |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认识 |
4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 |
5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治法 |
5.1 益气活血、解郁安神 |
5.2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
5.3 行气化痰、活血通络 |
5.4 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
6 中医外治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1.8 处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本资料比较 |
3.3 疗效比较分析 |
3.4 安全性指标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治法依据 |
4.2 组方分析 |
4.3 益气活血开心汤方解 |
4.4 药理学研究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干预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补肾化痰开郁方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退出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措施 |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1.8 符合伦理学要求 |
2 研究方法 |
2.1 具体方案 |
2.2 制定疗效评价量表 |
2.3 疗效性评价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研究质量控制与保证 |
3 结果 |
3.1 两组脱落例数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表积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 24 项 HAMD、SDS 分值比较 |
3.6 两组患者 UPDRS I~III 评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 PDQ-39 评分比较 |
3.8 两组患者血清 Hcy、血清 SOD、皮质醇含量比较 |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评价 |
4 统计结果分析 |
5 讨论 |
5.1 现代医学对DPD的相关论述 |
5.2 中医对DPD的相关论述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干预治疗的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CHD/ACS患者伴抑郁/焦虑预测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抑郁焦虑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出院后MACE事件的相关性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1.1.3 化验室化验检查 |
1.1.4 冠状动脉造影 |
1.1.5 抑郁焦虑症状评估 |
1.1.6 临床终点和随访 |
1.1.7 统计学分析 |
1.1.8 研究流程图 |
1.2 结果 |
1.2.1 患者基线特征 |
1.2.2 四组PHQ-9、GAD-7 评分比较 |
1.2.3 抑郁焦虑评分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 |
1.2.4 抑郁焦虑与MACE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
1.3 讨论 |
1.3.1 抑郁焦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互影响 |
1.3.2 抑郁焦虑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互影响 |
1.3.3 抑郁焦虑症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1.3.4 抑郁焦虑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
1.4 小结 |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与GRACE评分及炎症指标CRP、NLR和PLR的相关性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1.3 GRACE评分 |
2.1.4 抑郁焦虑症状评估 |
2.1.5 重要指标计算公式 |
2.1.6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GRACE评分危险分层基线资料 |
2.2.2 GRACE危险分层组间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及症状阳性率的比较 |
2.2.3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2.2.4 抑郁焦虑与GRACE评分及炎症指标的关系 |
2.2.5 抑郁、焦虑症状与炎症指标相关的ROC曲线分析 |
2.3 讨论 |
2.3.1 抑郁焦虑对ACS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影响 |
2.3.2 抑郁焦虑增加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炎症反应机制 |
2.4 研究局限性及创新性 |
2.5 展望 |
2.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冠心病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Expert Group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1)
- [2]中西医治疗PCI术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J]. 李秋冶,王凤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6)
- [3]慢性心力衰竭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张凯,宋耀鸿.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9)
- [4]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D]. 王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 贺雯雯.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抑郁/焦虑与经颅超声中缝核回声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 邵妍.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 余梅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D]. 秦抗洪.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9]补肾化痰开郁方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 周华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CHD/ACS患者伴抑郁/焦虑预测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D]. 刘燕霞.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