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在职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技术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葛飞[1](2020)在《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居民健康需求的首要环节。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和防控的现实都暴露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弱点地区仍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村群众。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国家有要求、民众有期盼、政府有职责的民生工程。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H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排查、日常诊疗维持、隔离观察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研究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才队伍、推进医防融合、强化信息化建设,保障完善医疗体系的稳定性,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本文以公共产品、激励机制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社会调查与访谈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厘清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概念,然后选择H市所辖两县的16个乡镇卫生院和1133个村卫生室为研究对象,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图书馆数据文献,分析2017年-2019年《H市卫生统计年鉴》、《H市统计年鉴》、《H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新冠肺炎期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管理文件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表现,结合访谈部分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医护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分析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匮乏、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医疗与预防分割、信息化水平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多渠道保障基础投入,优化人力资源政策、形成可持续性人才发展,树立医防融合理念、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期对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陈晓棠[2](2020)在《俄罗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预防、康复、急救、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农村地区卫生专业人员不足、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布,俄罗斯联邦、联邦主体和市级自治机构等各级政府出台行政规划、专项措施,为培养、激励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服务农村基层提供法律保障。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方面,俄罗斯主要通过定向招生和定向培养方式,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补充专业人员。在吸引和稳定医务人员服务农村基层方面,主要通过"乡村医生""乡村医士"专项资助计划和提高工资及居住条件等方式,为在职人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此外,俄罗斯重视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环境,提高职业声望,增强其职业认同。尽管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激励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但农村医疗保障程度根本上取决于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宋瑾瑜[3](2020)在《基于“职业化”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XX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根基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村卫生室是处于我国医疗服务最末端的一级机构,在村卫生室中执业的“乡村医生”是距离广大农民群众最近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承担着农村地区繁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础医疗保障任务。影响乡村医生职业选择和队伍稳定的因素有许多,外部因素包括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入城就医情况增多、职业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到位以及职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地位低;内部因素包括乡村医生的离职意愿居高不下,医学生的入职意愿过低。据调查,乡村医生对于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不满程度要高于收入问题。研究发现,乡村医生的职业意愿与社会保障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而乡村医生的“职业化”程度与其社会保障问题密切相关。“乡村医生”表面上是一种职业(医生的一种),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职业化”。调查发现,接近90%的乡村医生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者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95%的乡村医生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于受农民身份的制约,缺少单位支持,几乎没有乡村医生能够参加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全国大多数到龄退出(非退休)的乡村医生只能每月领取300元的补贴。可见,现有的制度设计仍然将他们归入农民群体中,他们以享受农民的社会保障为主,而非医生或者职工的社会保障,这与现行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设计格格不入。同样,城镇医生的职业风险有背后的单位和完善的社会保险设计予以分担,而乡村医生不得不独自面对。调查发现,为了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程度与其工作重要性不相匹配的问题,已经有一些地区开始尝试探索解决方案,包括江苏省、广东省、甘肃省、贵州省以及武汉市等地方。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在国家层面上还缺少对这一问题的顶层设计和回应,这使得该问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未被妥善解决。研究认为,造成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身份”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完成乡村医生的职业化。国家层面需拿出解决乡村教师问题的魄力,完善顶层设计,统一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以“职业化”建设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定位问题;其次,要明确乡村医生的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解决他们的参保主体“缺陷”;第三,要政策倾斜,推动商业医疗责任险向乡村医生群体延伸;最后,分类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不搞一刀切,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村医生实行“计划保障”,将自由执业的乡村医生作为自由职业者推向市场。
吴家煌[4](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在大量文献资料与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与一线抗“疫”中的观察,对新医改以来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其做法与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闽侯县在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与激发农村卫生人才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对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成长环境较差,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农村卫生人才不善于处理医患关系且在重大传染病面前应对能力低。上述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新,没有充分利用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优势;医学教育由于育人理念、教育内容与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无法培养出能够满足农村卫生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际交流缺失、个体发展意愿不强,显得内生动力不足;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助力作用。基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政府、医疗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政府层面,要转变理念,引进人才,保障农村卫生人才权益,利用驻地高校提升培训效果,健全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与传染病应对能力。医学教育层面,要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进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农村卫生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开展乡际交流,加强中医学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城市卫生机构层面,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张晓海[5](2019)在《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的号召,对深化医改作出系统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载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期盼,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而医改要突破,关键是在基层,因此要实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要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推动基层医改不断深化。在新一轮医改的背景下,长汀县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战略机遇期,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才到大医院”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本文基于长汀基层医改的典型经验样本,通过对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近年来的硬件投入、人力资源、运行情况以及访谈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查阅关于基层医改的相关文献资料,到县卫健局、医改办、医保局等有关部门收集关于长汀医改的资料,走访调查对象并分别向就诊群众、卫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结合本人在乡镇人民政府、改革办工作的经历,从整体上分析长汀县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探讨长汀医改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哪些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医改政策如何更好的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有效落实,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如何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获得感。同时,作为新医改的试点区域,为总结推广基层医改“长汀模式”,提出推进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推进基层医改向纵深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与成效;第三部分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基本概况,主要对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硬件情况、人力资源情况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第四部分“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分析“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路径以及“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基层医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医保对基层支持和倾斜力度有待加强、医疗人才瓶颈问题突出、卫生健康信息化严重滞后等;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对策建议,论述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和论文的基本结论,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改“长汀模式”,推动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是要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二是要党政主导,统筹县域综合医改;三是要“三医联动”,破解群众“看病贵”;四是要多元办医,开展特色专科服务;五是要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六是人才强医,激发医改内生动力;七是信息互联,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八是筑牢网底,稳住健康“守门人”。
朱翩[6](2019)在《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村卫生室,作为一个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其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基础疾病的初级诊疗,二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它是我国农村群众的卫生保障、医疗体系的基石。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当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而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作为最底层医疗机构—一村卫生室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历来都十分重视,在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构建设上一直在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步伐,力求改善基层医疗状况,当然效果是显着的,但仍在机构设置、人员储备、职能履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湖县地处江苏省苏中里下河腹部,背倚苏北平原,农村人口占比大,是典型的倚重村级医疗机构的县城,其卫生保障就是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对建湖县村卫生室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可以为我国村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本文从建湖县村卫生室的运行现状出发,以专家学者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作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2016-2018年建湖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的村卫生室相关数据、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及对部分相关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得出建湖县村卫生室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医疗行为不规范、非法行医现象屡见不鲜、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研究得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村卫生室行政规划不合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相关培训不到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低、监管部门各项资源相对匮乏和医疗卫生监管相关法律法规震慑力不足等,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一要规范设置村卫生室,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性能;二要完善乡村医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三要培训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强化依法执业意识;四改善经济补偿机制,调整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结构;五要健全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遏制非法行医。
郭晶莹[7](2019)在《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 ——以河南省某地区为例》文中指出乡村医生直接服务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它作为农村卫生服务的中流砥柱,为服务农村群众的身体保健和生命健康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基本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深入,以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重视基层农村医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是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关键。目的:分析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及留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探讨职业嵌入在职业认同、离职意愿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本研究以河南省某地区为代表,随机抽取400名乡村医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对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及留职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对问卷结果整理后,运用软件SPSS 20.0对乡村医生的人口学变量,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和留职意愿三个变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分析三个变量各自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职业嵌入在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中的作用。结果:具体如下:1.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在年龄、从医资格证、工作年限上有显着差异(P<0.05);乡村医生的职业嵌入在年龄、学历、从医资格证、工作年限上有显着差异(P<0.05);乡村医生的留职意愿在年龄、学历、从医资格证、工作年限上有显着差异(P<0.05)。2.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和留职意愿两两之间显着相关。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显着正相关;职业认同与职业嵌入显着正相关;职业嵌入与留职意愿显着正相关。3.乡村医生的职业嵌入在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具体如下:1.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和留职意愿均存在人口学方面的差异;2.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职业嵌入和留职意愿变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职业认同对留职意愿有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对职业嵌入有正向影响,职业嵌入对留职意愿有正向影响;3.乡村医生职业嵌入在职业认同和留职意愿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柯榕[8](2019)在《新疆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研究(1949-2018)》文中研究说明建国至今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地广人稀的新疆地区,农牧区人员分布广泛,疾病谱复杂,地方病突出,老百姓就医难,种种困难下医疗卫生事业依然能保持较快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政策上的支持,离不开全国各地医疗工作者的支援,离不开新疆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队伍的砥砺前行。新疆医疗卫生人员培养主要依靠新疆高等医药院校和中专卫校,在现已有的两所高等院校里,新疆医科大学连同六所附属医院,是新疆医学的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务中心,在新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医科大学作为新疆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医学高校,1956年至今已经向新疆社会输出医疗卫计人才近八万人,培养出的医疗卫生人才百分之九十都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卫计人员,对南疆三地州农牧区的基层医疗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本文第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原因和角度,梳理了关于新疆医疗人才培养相关论文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讨论改革开放前后新疆医疗人才的来源及其生存现状,提出新疆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第三部分梳理了新疆现有的医学高等院校发展轨迹及医疗人才培养情况。第四部分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通过个案分析21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改革和创新,对农牧区医疗人才匮乏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说明高等院校深化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引作用,医疗人才队伍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新疆精准脱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张冰[9](2019)在《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体现社会公平,是政府职责,小康看健康,健康保小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最重要的资源。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无疑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广大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目的]了解和掌握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合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对龙陵县卫生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为其他类似地区完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现况描述性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龙陵县县、乡、村三级共452名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深入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历、专业水平、职务职称、薪酬、参加培训情况、培训效果、对培训的满意度等。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及核查数据,SAS9.4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a=0.05。[结果及结论](1)龙陵县卫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较低、队伍不稳定。龙陵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3.3人/千人,低于同期全国与云南省水平。年龄、职称、学历分布等方面均劣于全国平均水平。引才难,留才难,存在人才逆向流动。(2)收入满意度偏低,村医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县级卫生人员2017年年收入为6.0(5.0,7.0)万元,收入满意率为60.8%;乡镇卫生人员2017年年收入6.0(5.0,7.2)万元,收入满意率为69.6%。村级卫生人员的年收入为3.0(2.0,4.3)万元,满意率仅有25%且均是基本满意,主要原因可能是村医养老问题的尚未解决。(3)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近几年龙陵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发展,但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不能满足居民日常需要。原因包括龙陵县卫生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留住人才。公共卫生服务量的增多占用了卫生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从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由原来的重“治”轻“防”,变为重“防”轻“治”。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缺医少药现象禁锢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4)卫生人员培训渠道、内容、方式等有待调整,培训效果有待提高。龙陵县卫生人员主要参加的培训是通过政府、上级医疗机构组织的培训,很少参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培训,培训渠道较为单一。理论知识培训是县、乡两级卫生人员普遍进行的培训内容,医疗实践能力培训较少。超过六成(64.0%)的县、乡、村卫生人员认为目前的培训方式效果不显着。主要参加的是短期培训,效果并不好。虽认同远程培训的优点,但目前进行的远程培训内容滞后、效果不佳。(5)政策制度与基层卫生实际贴合度有待增强。龙陵县经济社会较为落后,一些政策制度与基层实际契合度不高,如现行的事业单位编制、订单定向生政策等。当地政府现行的限制本科学历招聘、基层副高政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卫生人力资源水平,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情况。[对策](1)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职能。(2)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增加数量,优化结构。(3)以多渠道培训为手段,提高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4)以提高待遇为突破口,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实现卫生人员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李浩淼[10](2019)在《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阻力”为视角,分析当前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中的典型促动政策、成效及问题,并基于前景理论剖析农村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微观行为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分析,实现农村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微观行为与医务人员微观行为、中观医保与医疗机构、宏观政府之间的力学关联;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构建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明确阻力面,寻找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关键政策干预靶点。【方法】(1)文献研究与政策梳理:通过文献梳理与政策收集,初步确定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因素,明确国家和地区关于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导向,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2)理论分析:运用前景理论,分析农村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决策机理及偏好;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建模分析法构建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3)实证研究:在甘肃省会宁县、安徽省阜南县与湖北省当阳市典型地区开展调研,收集相关政策、访谈资料、机构表、医保住院结算数据库、医生问卷、县级住院患者问卷和居民问卷。(4)统计分析:运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医保数据库,明确农村住院患者在不同政策影响下的流向与医保受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县级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以及县级住院患者、居民县级偏好弱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明确不同特征下不同影响因素对患者/居民县级偏好弱化的不同影响;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的乡镇患者流向分布、不同特征医生的转诊偏好。【结果】(1)甘肃会宁、安徽阜南、湖北当阳分别以“病种限治+差异化支付/补偿”、“医共体+区域按人头总额预付”、“互联网+分级诊疗”为主要模式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均取得一定成效:新农合患者整体机构级别有下降趋势,且自付比逐年下降,但当阳市2017年整体机构级别有所上升;会宁县和阜南县设置的乡级适宜病种患者较非乡级病种患者,机构级别降低趋势更为明显。会宁县乡内住院患者比例与“乡镇卫生院离县城的距离”及“医生收入”呈正相关;阜南县乡内住院患者占比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负相关,与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呈正相关。(2)基于前景理论分析,农村居民和县级住院患者均以健康参照点占优,且认为县级医疗机构的治愈能力明显高于乡级医疗机构。在进行住院机构选择时,考虑的因素:疾病严重程度>服务质量>费用>方便性。(3)农村居民住院县级机构选择偏好弱化与医生技术水平(β=0.34)、医疗设备(β=0.34)、间接花费(β=-1.93)有关;不同县居民县级偏好弱化影响因素不同,会宁县为就医环境(β=0.75),阜南县为药品种类(β=0.48),当阳市为医生技术水平(β=0.78)、医疗设备(β=0.51)、间接花费(β=-6.31)与有无时间住院(β=-1.77)。以是否有乡级医疗机构就诊经历、收入等级、是否独立决策、在面临获得与损失时的风险偏好类型为分类依据,不同类型居民县级机构偏好弱化影响因素存在差异。(4)对于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药品种类(β=-0.05)是制约其到乡级医疗机构住院的重要因素。对于未在乡镇卫生院就诊过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β=-0.03)、医疗设备(β=-0.06)、药品种类(β=-0.07)是限制其到乡级医疗机构住院的重要因素。县级住院患者偏好弱化与疾病严重程度(β=0.09)、药品种类(β=0.30)呈正相关。不同自我疾病程度认知、乡级医疗机构就诊经历的患者,县级偏好弱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5)关于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调查医生认为“基层药品种类少”阻力最大,其次为“患者就医习惯难以改变”和“基层设备落后”。当前县乡两级医生对于促进患者下沉以及县级医生向下帮扶动力不足,是因为机构配套的经济激励与医生劳务价值不匹配,县乡关系的割裂,进一步阻碍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6)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包括患者需求、政策回应性、资源投入合理性、医保支付政策、县级医务人员服务动力、县乡医疗机构一体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层医务人员服务动力、服务方式合理性。“政策回应性”是在诸多阻力中可控性最强、干预力度最大。【结论】农村住院患者是机构选择决策的微观主体,其偏好决定决策结果,偏好受到来自医生、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医保、政府等多个层面的阻力因素影响,且阻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为了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本研究建议提升政策回应性,创造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先决条件;提升改革系统性,优化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服务与支撑体系;提升服务吸引性,落地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微观环境。【创新与不足】创新性:建议写创新性的产出(1)研究视角:以“阻力”为主体分析视角,评价分析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所面临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各层面阻力;(2)理论创新:以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农村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决策行为;引入服务接触理论、价值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拓宽卫生服务领域的理论分析方法;(3)方法学创新:运用系统动力学流位流率基本入树规范建模方法,深入剖析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以及阻力之间的相互关联;引入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患者整体流向及合理性情况,并结合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辅证。研究的不足:(1)在三个调研地区抽取的医保数据库年份不不统一,无法进行不同改革模式效果比较;(2)在进行居民和患者问卷分析时,虽然考虑了个体经济水平,但地区实际的发展水平难以纳入分析,而且调研地区样本量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影响居民和患者的偏好结果;(3)医务人员样本量有限,无法展开更深入的影响因素分析;(4)所构建的农村住院患者阻力模型为定性模型,对阻力大小的量化分析将在下一步研究中继续展开。
二、提高在职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技术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在职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技术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现状研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医疗卫生机构 |
(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激励机制理论 |
第二章 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
一、H市概况 |
二、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
(一)服务体系 |
(二)基础设施建设 |
(三)人力资源 |
(四)服务能力 |
第三章 H市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发展困境 |
(一)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匮乏 |
(二)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
(三)医疗与预防分割 |
(四)信息化水平滞后 |
二、原因分析 |
(一)财政对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投入不足 |
(二)人才管理机制不灵活 |
(三)医防融合重视程度不足 |
(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设计和管理 |
第四章 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对策 |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多渠道保障基础投入 |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自我“造血”功能 |
(三)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多渠道投入 |
二、优化人力资源政策,形成可持续性人才发展 |
(一)加快引进和培养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才 |
(二)优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激励机制 |
(三)灵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模式 |
三、树立医防融合理念,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 |
(一)医学教育和业务培训突出医防融合理念 |
(二)基本公卫慢性病项目探索医防融合 |
(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树立医防融合管理理念 |
四、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 |
(一)政府建立信息一体化平台 |
(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视运用信息化成果 |
(三)乡村医生补齐信息化短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俄罗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 |
二、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
(一)定向招生与培养 |
(二)“乡村医生”和“乡村医士”计划 |
(三)在职医务人员的培养与激励措施 |
1.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再培训 |
2.提高工资和待遇 |
3.改善工作条件 |
4.增强职业认同感 |
三、讨论及结论 |
(3)基于“职业化”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X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案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乡村医生 |
二、职业化 |
三、社会保障 |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五、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公平理论 |
第二章 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河南省XX市乡村医生队伍概况 |
第二节 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的外部因素 |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
二、农村居民选择去城镇就医的情况增多 |
三、收入情况 |
四、社会保障情况 |
五、社会认同与社会地位 |
第三节 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的内部因素 |
一、离职意愿及其原因 |
二、入职意愿:XX市医学生职业意愿数据分析 |
第四节 社会保障是影响队伍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
第三章 河南省XX市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情况调研 |
第一节 XX市被调查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
一、队伍构成 |
二、收入情况 |
三、收入满意度情况 |
第二节 XX市乡村医生社会保障调查数据分析 |
一、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二、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
三、工伤、失业与生育保险参保情况 |
四、医疗责任保险参保情况 |
第三节 XX市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满意程度分析 |
第四节 XX市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工作量大收入低,“性价比”低 |
二、补偿机制不完善,数据更新不及时 |
三、工作面临的风险过高 |
四、社会保障程度有限,与其他职业有较大差距 |
五、商业保险向农村的延伸不足,发挥作用不充分 |
第五节 “身份”缺陷是造成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四章 其他地区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经验及成效 |
第一节 明确义务单位办理五险一金——以江苏省为例 |
一、第一阶段: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操作 |
二、第二阶段:明确义务单位,全部办理“五险一金” |
第二节 与乡村医生建立聘用或劳动关系——以广东省、甘肃省为例 |
一、广东经验:纳入卫生院编制或者签订劳动合同 |
二、甘肃经验:签订劳动合同,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第三节 以“员额制”改革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以贵州省为例 |
第四节 利用商业保险为乡村医生社会保障“补缺”“补漏” |
一、黑龙江省为乡村医生上“双保险” |
二、武汉市安排财政资金购买意外伤害险和医疗责任险 |
三、吉林省抚松县政府出资为乡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 |
四、四川青川县、湖南桂东县、宁夏西吉县的经验 |
第五章 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以“职业化”为纲 |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统一解决问题 |
一、用解决乡村教师问题的魄力解决乡村医生问题 |
二、在国家层面明确其职业定位,完善社会保障设计 |
第二节 以“职业化”建设解决身份定位问题 |
一、严格乡村医生的职业准入 |
二、强化乡村医生的职业意识 |
三、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形象 |
四、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技能 |
五、加强乡村医生的职业保障 |
六、完善乡村医生的考核和职业监督 |
第三节 建立劳动关系,解决参保主体“缺陷” |
一、由于主体问题,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种主要方式 |
二、两种方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主要区别 |
三、建立劳动关系,彻底解决参保主体“缺陷” |
第四节 政策倾斜,推动商业医疗责任险向乡村医生延伸 |
一、对商业医疗责任险的实际需求大 |
二、政府牵头组织,财政资金支持购买 |
第五节 选择市场和计划手段,分类解决问题 |
一、“职业化”并非全员“职业化” |
二、分类的具体依据和操作 |
三、分类解决社会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4)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医改 |
2.1.2 农村卫生人才 |
2.1.3 人才培养 |
2.1.4 培养路径 |
2.2 文献综述 |
2.2.1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研究 |
2.2.2 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
3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成效 |
3.1 闽侯县农村卫生基本情况 |
3.1.1 闽侯县基本情况介绍 |
3.1.2 闽侯县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情况介绍 |
3.1.3 闽侯县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现状 |
3.2 闽侯县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举措与成效 |
3.2.1 改革先行,持续支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
3.2.2 规划引领,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 |
3.2.3 激励为重,调动了农村医务人员积极性 |
4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4.1 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 |
4.1.1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 |
4.1.2 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落后 |
4.2 卫生人才城乡分布差距大 |
4.3 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较低 |
4.3.1 农村卫生机构执业人数不足 |
4.3.2 农村卫生人才学历与职称普遍较低 |
4.3.3 农村卫生人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低 |
4.3.4 农村卫生机构人才招录不理想 |
4.4 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条件较差 |
4.4.1 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滞后 |
4.4.2 村所一体化管理推进难度大 |
4.4.3 农村卫生人才待遇保障差 |
4.5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佳 |
4.5.1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少 |
4.5.2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够好 |
4.6 农村卫生人才重大传染病应对能力较低 |
4.6.1 农村卫生人才对传染病知识掌握少 |
4.6.2 农村卫生人才的防治能力较低 |
4.6.3 乡镇卫生院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
4.6.4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 |
5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落后于需求的原因 |
5.1 政府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重视不够 |
5.1.1 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
5.1.2 缺乏完善的职业保障制度 |
5.1.3 人才招聘方式较为粗放 |
5.1.4 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
5.1.5 重大传染病防治常态化投入不够 |
5.2 医学教育难以为农村提供优秀卫生人才 |
5.2.1 育人理念与农村社会的偏离 |
5.2.2 教育内容与农村需求的脱钩 |
5.2.3 实践教学与偏远农村的隔阂 |
5.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的内部驱动不足 |
5.3.1 管理水平较低 |
5.3.2 乡际交流缺失 |
5.3.3 个体意愿不强 |
5.4 城市卫生机构助力不足 |
6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
6.1 政府行为层面 |
6.1.1 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
6.1.2 改进农村卫生人才招聘工作 |
6.1.3 切实维护农村卫生人才利益 |
6.1.4 充分利用驻地高校培育人才 |
6.1.5 优化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 |
6.1.6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
6.1.7 助力提升医患矛盾化解能力 |
6.1.8 提升农村卫生人才抗疫能力 |
6.2 医学教育层面 |
6.2.1 树立服务农村社会的育人理念 |
6.2.2 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教育内容 |
6.2.3 开启沉入农村机构的实践教学 |
6.2.4 改进医学专业的在校培养模式 |
6.2.5 持续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
6.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 |
6.3.1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
6.3.2 合力开展乡际交流 |
6.3.3 提升中医临床技能 |
6.3.4 加强医患关系经营 |
6.3.5 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 |
6.4 城市卫生机构层面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医药卫生领域改革研究 |
1.2.2 乡镇卫生院发展研究 |
1.2.3 基层医改对卫生院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
1.2.4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人物访谈法 |
1.5.4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
1.5.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与成效 |
2.1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 |
2.1.1 “一归口、三下放”激发乡镇卫生院活力 |
2.1.1.1 归口管理,明确决策层地位 |
2.1.1.2 “三权”下放,落实执行层权力 |
2.1.1.3 加强约束,实现监督层制衡 |
2.1.2 用足用活医保政策 |
2.1.3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2.1.4 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 |
2.1.5 “一乡一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特色服务 |
2.1.6 开展多层次医联体建设 |
2.1.7 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服务管理 |
2.1.8 实施健康扶贫 |
2.2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取得的成效 |
2.2.1 新农合运行平稳、安全、高效 |
2.2.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
2.2.3 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
2.2.4 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
2.2.5 积极推进健康精准扶贫工作 |
2.2.6 长汀基层医改经验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肯定 |
3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基本概况 |
3.1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基本现状 |
3.2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 |
3.3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情况 |
3.3.1 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情况 |
3.3.2 乡镇卫生院收入情况 |
3.3.3 乡镇卫生院收支结余情况 |
4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路径分析 |
4.1.1 政府财政补助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2 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3 政府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2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满意度分析 |
4.2.2 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
4.2.3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
5 基层医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医疗卫生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5.2 医保对基层支持和倾斜力度有待加强 |
5.3 医疗人才瓶颈问题突出 |
5.4 卫生健康信息化严重滞后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 |
6.2.2 党政主导,统筹县域综合医改 |
6.2.3 “三医联动”,破解群众“看病贵” |
6.2.4 多元办医,开展特色专科服务 |
6.2.5 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2.6 人才强医,激发医改内生动力 |
6.2.7 信息互联,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
6.2.8 筑牢网底,稳住健康“守门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6)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数据处理与分析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一) 村卫生室 |
(二) 乡村医生 |
(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四) 非法行医 |
二、理论基础 |
(一) 公共产品理论 |
(二) 社会治理理论 |
第二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分析 |
一、全国村卫生室运行状况 |
(一) 机构基本情况 |
(二) 设施配备情况 |
(三) 人员设置情况 |
(四) 职能履行情况 |
(五) 行业监管情况 |
二、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状况 |
(一) 机构基本情况 |
(二) 设施配备基本完善 |
(三) 人员设置基本齐全 |
(四) 职能履行基本到位 |
(五) 部门监管正常运行 |
第三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 |
(二)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低,人员流失严重 |
(三) 医疗行为不规范 |
(四) 非法行医现象屡见不鲜 |
(五) 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
二、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村卫生室行政规划不合理 |
(二)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
(三) 医疗卫生相关培训不到位 |
(四)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低 |
(五) 监管部门资源匮乏,卫生监管法律法规震慑力不足 |
第四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监管对策建议 |
一、规范设置村卫生室,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性能 |
二、完善乡村医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
三、培训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强化依法执业意识 |
四、改善经济补偿机制,调整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结构 |
五、健全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遏制非法行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 ——以河南省某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 乡村医生文献综述 |
1.1 乡村医生的演变历程 |
1.2 乡村医生的研究综述 |
2 职业认同的文献综述 |
2.1 职业认同的概念 |
2.2 国外职业认同的研究 |
2.3 国内职业认同的研究 |
2.4 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 |
3 职业嵌入的研究综述 |
3.1 职业嵌入的概念 |
3.2 国外职业嵌入的研究 |
3.3 国内职业嵌入的研究 |
3.4 职业嵌入的测量工具 |
4 留职意愿的研究综述 |
4.1 留职意愿的概念 |
4.2 国外留职意愿的研究 |
4.3 国内留职意愿的研究 |
4.4 留职意愿的测量工具 |
5 小结 |
第二章、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方法 |
2.3.3 技术线路图 |
第三章、研究结果 |
3.1 量表的检验分析 |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3.3 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状况 |
3.3.1 乡村医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
3.3.2 乡村医生职业嵌入的现状 |
3.3.3 乡村医生留职意愿的现状 |
3.4 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
3.5 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关系 |
3.5.1 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回归分析 |
3.5.2 三者中介效应分析 |
第四章、讨论 |
4.1 乡村医生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
4.2 乡村医生职业嵌入的总体情况 |
4.3 乡村医生留职意愿的总体情况 |
4.4 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关系 |
4.4.1 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 |
4.4.2 职业嵌入与留职意愿 |
4.4.3 职业认同与职业嵌入 |
4.4.4 三者的中介效应 |
第五章、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新疆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研究(1949-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2 新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状况 |
2.1 研究内容范围界定 |
2.2 改革开放前新疆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构成 |
2.2.1 中医人才队伍 |
2.2.2 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 |
2.2.3 西医人才队伍 |
2.2.4 护理人才队伍 |
2.3 改革开放至今新疆医疗卫生人员规模扩大 |
3 新疆医疗人才培养机构的发展 |
3.1 高等医药院校的设置 |
3.1.1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学院) |
3.1.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
3.1.3 新疆地区卫生学校 |
3.2 实习基地建设——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
3.3 相关制度建设 |
4 新疆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 |
4.1 新疆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
4.1.1 调整专业布局、课程体系改革 |
4.1.2 实践体系改革 |
4.1.3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就业调查 |
4.2 加强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
4.2.1 对基层在职医疗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
4.2.2 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 |
4.2.3 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 |
4.2.4 加强了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
5 新疆医疗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5.1 新疆医疗人才存在的问题——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
5.1.1 高层次人才匮乏 |
5.1.2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 |
5.1.3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 |
5.2 新疆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前景展望 |
5.2.1 医疗人才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助力脱贫攻坚 |
5.2.2 建设医疗服务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
5.2.3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研究目标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调查研究 |
3 理论框架 |
4 质量控制 |
4.1 课题设计阶段 |
4.2 课题实施阶段 |
4.3 课题总结阶段 |
5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1.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1.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2 卫生人员收入情况调查 |
2.1 收入情况 |
2.2 收入满意度情况 |
2.3 卫生人员收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人力资源重视程度 |
3.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3.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3.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4.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4.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4.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主要问题的定性调查 |
5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5.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5.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6 对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建议 |
6.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6.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6.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6.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建议的定向调查 |
7 卫生人力资源培训 |
7.1 培训类型 |
7.2 参加培训的累计时间 |
7.3 参加培训的内容 |
7.4 参加培训的费用来源 |
7.5 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
7.6 适合的在职培训 |
7.7 目前培训方式的效果 |
7.8 远程培训的效果 |
7.9 远程培训的优点 |
7.10 远程培训的不足 |
讨论 |
1 卫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较低,队伍不稳定 |
2 收入满意度偏低,村医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
3 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
4 卫生人员培训渠道、内容、方式等有待调整,培训效果需要提高 |
5 政策制度与基层卫生实际贴合度有待增强 |
对策及建议 |
1 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职能 |
2 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增加数量,优化结构 |
3 以多渠道培训为手段,提高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 |
4 以提高待遇为突破口,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5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实现卫生人员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县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二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三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四 龙陵县卫健局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CDC)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七 卫生服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八 居民访谈提纲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3.1 农村住院患者流动的合理性界定 |
1.3.2 农村住院患者流动现状与合理性分析 |
1.3.3 需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1.3.4 供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1.3.5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 |
1.3.6 促进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关键策略 |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1.5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
1.5.1 研究热点分析 |
1.5.2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影响因素梳理 |
1.6 技术路线 |
2.农村住院患者流动的合理性界定 |
2.1 农村住院患者流动合理性界定依据 |
2.1.1 国家政策导向 |
2.1.2 健康相关理论 |
2.1.3 农村住院服务特征 |
2.2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内涵与原则 |
2.2.1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原则 |
2.2.2 国内关于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原则或规定 |
2.2.3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界定 |
3.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典型促进政策与效果分析 |
3.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方法 |
3.2 抽样地区基本情况 |
3.2.1 人口、经济、卫生基本情况 |
3.2.2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情况 |
3.3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典型促进政策与效果分析 |
3.3.1 甘肃省会宁县:分级诊疗+差异化支付/补偿 |
3.3.2 安徽省阜南县:医共体+区域按人头总额预付 |
3.3.3 湖北省当阳市:“互联网+分级诊疗” |
3.4 本章小结 |
4.需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4.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方法 |
4.2 患者机构选择的行为经济学解释:基于前景理论 |
4.3 农村居民机构选择偏好的实证分析 |
4.3.1 调查居民的基本特征 |
4.3.2 居民的疾病认知准确性分析 |
4.3.3 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心理锚定 |
4.3.4 调整机构治愈概率与花费时的居民住院机构选择偏好 |
4.3.5 政策调整下的居民偏好变化情况 |
4.3.6 居民住院县级机构选择偏好弱化的动因分析 |
4.4 农村住院患者县域内流动的偏好与决策分析 |
4.4.1 调查县级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 |
4.4.2 县级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准确性分析 |
4.4.3 县级住院患者的心理锚定与机构选择偏好 |
4.4.4 调整机构治愈概率与花费时的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偏好 |
4.4.5 县级住院患者机构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6 政策调整下的患者偏好变化 |
4.4.7 县级住院患者偏好弱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8 县级住院患者偏好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
4.5 患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 |
4.5.1 数据分析小结 |
4.5.2 患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5.供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5.1 调查医生的基本情况 |
5.2 调查医生对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评价 |
5.3 县乡两级医生首诊机构建议偏好分析 |
5.4 不同条件下医生转诊/留诊动力的变化情况 |
5.5 相关举措对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促动能力评价 |
5.6 供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 |
5.6.1 数据分析小结 |
5.6.2 供方视角下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分析 |
6.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阻力系统模型 |
6.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6.1.1 研究目的 |
6.1.2 研究方法 |
6.2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系统流位流率系的确定 |
6.3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系统 |
6.3.1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系统复杂反馈结构分析 |
6.3.2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系统模型的生成 |
6.4 阻力面的确定 |
6.4.1 政府阻力面 |
6.4.2 医保阻力面 |
6.4.3 医疗机构阻力面 |
6.4.4 医务人员阻力面 |
6.4.5 患者阻力面 |
6.5 本章小结 |
7.讨论与建议 |
7.1 讨论 |
7.1.1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促进政策,成效与问题并存 |
7.1.2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是微观、中观、宏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7.1.3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促进过程需保证系统性 |
7.2 建议 |
7.2.1 提升政策回应性:创造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先决条件 |
7.2.2 提升改革系统性:优化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服务与支撑体系 |
7.2.3 提升服务吸引性:落地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微观环境 |
8.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8.1 研究的创新性 |
8.2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农村居民住院机构选择调查表 |
附件3 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调查表 |
附件4 医务人员调查问卷 |
四、提高在职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技术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H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葛飞. 河南大学, 2020(06)
- [2]俄罗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J]. 陈晓棠. 西伯利亚研究, 2020(04)
- [3]基于“职业化”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XX市为例[D]. 宋瑾瑜.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D]. 吴家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D]. 张晓海.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6]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D]. 朱翩. 苏州大学, 2019(06)
- [7]乡村医生职业认同、职业嵌入、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 ——以河南省某地区为例[D]. 郭晶莹. 广西大学, 2019(01)
- [8]新疆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研究(1949-2018)[D]. 柯榕.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9]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张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村住院患者合理流动阻力模型研究[D]. 李浩淼.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