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其判别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凤,粟晓玲,蔡焕杰[1](2017)在《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后,对配置方案进行后效和谐性评价以确定配置模型及配置方案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人水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影响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的因素繁多,评价方法也较多,但各类方法在评价过程的模糊性、指标权重的模糊性及评价精度方面均有不足。论文将区间数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用区间数表示各指标表征值及专家的评价意见,对榆林市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后效和谐性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区间数特征根法求出各个指标层因素的区间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资源优化配置后,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和谐性整体提升,且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和谐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相比,区间层次分析法体现了评价过程的模糊性、权重的模糊性与评价精度,使评价结果具有柔性化特征,更加合理可靠。
涂振坤[2](2015)在《直觉判断矩阵与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若干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方案或者属性进行两两比较的过程中,由于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决策者往往给出的是不确定型的判断矩阵。常见的不确定型判断矩阵包括区间型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等。关于这两类判断矩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判定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及利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对方案进行排序等方面。一方面,本文研究了直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一致性确定方案的权重;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决策者们对方案或者属性给出的偏好信息类型往往是不同的,例如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因此,本文也研究了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方法以及转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的方案排序方法。根据直觉模糊数的特点给出了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的概念,并指出了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有惟一有向路的条件。针对具有弱传递性的直觉判断矩阵,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的方案排序方法。(2)给出了直觉判断矩阵的加型一致性新定义与确定方案权重的方法。通过反例说明了直觉判断矩阵的加型一致性与直觉判断矩阵的弱传递性之间没有强弱关系,分析出其传统加型一致性定义的不足。根据直觉模糊数的特性提出了直觉判断矩阵加型一致性的新定义,并将之应用得到确定方案权重的中转法。另外,从直觉判断矩阵与权重之间的关系角度重新给出了直觉判断矩阵加型一致性的新定义并利用其确定权重。(3)研究了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拟一致性。分析了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加型一致性和积型一致性,发现它们蕴含了相对优势度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给出了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拟加型一致性、拟积型一致性概念。说明了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统一地称之为区间互补判断矩阵拟一致性。分别针对拟一致性区间互补判断矩阵及一般的区间互补判断矩阵,建立了模型求解其区间数型权重。(4)研究了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中的相关性质。针对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给出了如何对这三种偏好关系进行一致化并进行集结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将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均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从而实现了这三类判断矩阵的一致化。然后研究了转换过程的合理性。
魏召兰,黄显彬,刘国军,蒲黔辉[3](2014)在《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常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势,并对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当测试数据为数据序列时,提出了一种增强区间数稳定的改进方法;其次从概率理论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评价模型为加权几何平均型综合评判模型,能有效地积累评价信息,灵敏度较高;在对评价结果处理时,引入变权系数求解区间数两端点的几何平均值,简化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修正后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修正的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整体工作状态,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陈昊,李连富[4](2012)在《基于弱一致IAHP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文中提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是银行每季度资产负债点评中同业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银行综合竞争力评价理论的发展及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弱一致性区间判断矩阵的区间层次分析模型(IAHP).接着进一步讨论了权重向量求解的区间特征值法(IEM)和区间判断矩阵的弱一致性校验法以及弱一致性校验与C.R.指标校验的优劣.最后在与大连某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切实数据求得评价向量WRA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合理性,以此来验证IAHP模型中IEM法在弱一致性区间判断矩阵上的适用性.
辛乐[5](2012)在《基于三元区间数的决策信息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和我们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遇到大量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会以随机性、模糊性、粗糙性或者多重不确定性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主观、客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不能对决策信息给出精确的数字,而只能够给出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比如三元区间数就是不确定决策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大量不确定的信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给决策问题的实际分析解决带来更大的复杂性。因此,研究如何在不确定信息环境下,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就成为研究不确定多属性决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三元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1、在综述了三元区间数的定义、基本运算和性质的基础上,给出了可能度和排序函数的概念,为三元区间数理论发展和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2、提出基于极大区间数和基于区间长度的两种三元区间数排序新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这两种新方法为三元区间数排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3、在介绍了决策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属性值为三元区间数,属性权重已知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了依据极大区间数距离的三元区间数优势度矩阵和基于区间长度的三元区间数可能度矩阵,这两种方法排序来选取最优方案。随后,又探讨了属性值为三元区间数,属性权重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给出了基于方案总偏差最大原则的离差法的权重系数的求法。最后通过算例证明其合理性和可行性。4、在给出了三元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和互补判断矩阵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间数互反、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理论,给出了两者之间的转换函数。5、将层次分析法(AHP)与三元区间数的判断矩阵相结合,构造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综合评判模型。利用AHP方法确定了综合评价的体系和指标以及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依据模糊语言处理准则建立了三元区间数的判断矩阵。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付彦超[6](2012)在《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大型桥梁施工的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风险管理理论,在构建大型桥梁施工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从桥梁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应对等方面对桥梁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从工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提出了大型桥梁施工风险管理的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桥梁施工特点和现有风险的定义,给出了桥梁施工风险的概念,并在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桥梁施工风险致因模型,从而为桥梁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应用WBS-RBS方法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识别研究。首先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建设信息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桥梁施工信息分类体系BCICS,建立了桥梁施工期WBS的统一框架;然后将风险按照来源分解建立RBS,进而构建RBM风险分解矩阵,最后应用名义群体法(NGT)判断RBM元素,从而辨识出风险。这种模块化的风险分析思想,使风险管理人员目标明确,且提出的桥梁施工信息分类体系BCICS有助于风险信息的交流和计算机存储。(3)将贝叶斯网络引入桥梁施工风险概率估计中,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桥梁施工风险概率估计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计算出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确定风险概率等级,而且还可以找出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为风险应对提供科学依据。(4)在对桥梁施工风险损失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损失估计方法对每种损失进行分级描述,然后通过建立风险损失综合估计模型,获得施工风险损失的综合描述。(5)依据提出的风险概率估计和损失估计模型,采用基于ALARP的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和决策。(6)考虑到风险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认知的模糊性,本文在传统AHP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实用的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AHP群体决策方法用于风险应对措施的优先排序。
刘志军[7](2011)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海运市场和能源市场的需求,船舶不断向大型化、高速化和专业化发展,海洋平台也逐步由浅海向深海发展。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风险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当前全生命周期风险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讨论船舶与海洋平台的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平台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模型方法,并对机舱火灾进行分析。(1)船舶与海洋平台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各项研究都是针对船舶与海洋平台生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特定的风险进行评估,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把船舶与海洋平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看作一个整体,以时间为主线,研究其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船舶与海洋平台全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阶段划分,具体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营阶段和退役阶段,把风险分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和行为风险5类,并对风险损失进行分级,然后对各阶段进行风险识别,可建立船舶与海洋平台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客观问题的复杂性和可获取信息量的多少,可分别采用确定型或不确定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估计时需要专家进行判断,由于客观问题的复杂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专家并不一定总能做出一个确定性的判断。如果问题相对简单,或者有一定数量的信息,专家可以采用确切的数值来表示判断,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如果问题相对复杂,并且信息量不够充分,专家就难以采用确切的数值来表达自己的判断,相对而言,对于风险的上下界进行估计比较容易,因此采用区间数来表示专家的判断,并提出了采用区间数灰色层次分析法进行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对于该方法,讨论了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满意一致性问题及区间权重求解问题,在进行权重求解时尽可能地包含全部的一致性信息,以使求得的权重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从而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2)在船舶与海洋平台风险控制领域,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特定风险在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的控制方法,尚未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船舶与海洋平台风险控制模型,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分析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风险控制的可能性,为最终作出风险控制决策,研究在不同阶段风险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根据船舶机舱火灾的特点,对其在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在设计阶段的机舱火灾风险控制,目前的研究没有考虑船体结构对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本文基于风险的设计理论,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研究了船舶结构对火灾的烟气扩散运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出船舶舱室内火灾烟气的扩散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烟池效应的概念,并分析了烟池效应的特点,然后对一艘26000DWT油船机舱在三种不同的通风条件下进行火灾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对船舶设计提出了建议。在运营阶段的机舱火灾风险控制,建立了机舱火灾贝叶斯网络模型。机舱火灾发生后,为了确定火情,往往采用人工探火的方式,而人工探火不但具有危险性,而且耗时,往往由于人工探火而失去灭火的最佳时机。针对该问题,可以采用该模型对机舱火灾的火情进行推理分析,从而为消防决策提供参考。
覃菊莹[8](2010)在《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权重计算》文中认为通过对区间数判断矩阵中的一致性信息的研究,给出了区间数判断矩阵的弱一致性和一致性的一些性质,以及区间权重向量、区间合成权重向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算法的实用性及其现实意义.
覃菊莹[9](2009)在《基于区间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权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研究区间数判断矩阵中的一致性信息出发,给出若干个关于区间权重向量、区间判断元素、方案偏序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指出目前一些排序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举例说明。
田文千[10](2009)在《区间型多属性决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排序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属性决策是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存在着人为的不确定性或者客观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表现为随机性,模糊性和粗糙性等。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是在经典多属性决策理论上的延伸和拓展。本文基于区间型变量对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给出了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和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新定义。介绍了区间数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论文中关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和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一致性定义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区间数的运算法则,从而给出了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和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新定义。研究了属性值为区间数变量和对方案的偏好为区间数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主要是排序问题。提出了一种期望—方差排序方法解决了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排序问题;分析并改正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个将会误导决策的错误,基于可能度和误差分析,提出了一种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新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所给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评判问题,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实力、富裕程度、发展速度三个方面建立了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40个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更快更好发展重庆县(区)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二、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其判别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其判别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现状 |
2 研究方法 |
2.1 区间层次分析法 |
2.2 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评价流程图 |
2.3 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区间分析模型 |
2.4 评价指标标准化 |
2.5 和谐度评价等级划分 |
3 研究结果 |
3.1 指标标准化 |
3.2 IAHP及AHP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3.3 和谐度计算 |
4 讨论 |
5 结论 |
(2)直觉判断矩阵与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若干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两类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研究进展 |
2.1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研究进展综述 |
2.2 直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研究进展综述 |
第三章 基于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的方案排序方法 |
3.1 引言 |
3.2 直觉判断矩阵的有向图 |
3.3 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有惟一有向路的条件 |
3.4 基于直觉判断矩阵有向图的方案排序方法 |
3.5 算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直觉判断矩阵的加型一致性新定义与确定方案权重的方法 |
4.1 引言 |
4.2 引入直觉判断矩阵加型一致性新定义的必要性 |
4.3 基于直觉模糊数特性的直觉判断矩阵加型一致性新定义 |
4.4 确定直觉判断矩阵权重的中转法及其性质 |
4.5 基于直觉判断矩阵与其权重关系的直觉判断矩阵加型一致性新定义 |
4.6 求解直觉判断矩阵权重的优化模型 |
4.7 算例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拟一致性 |
5.1 引言 |
5.2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加型一致性和积型一致性的共同特征 |
5.3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拟一致性 |
5.4 基于区间互补判断矩阵拟一致性的权重确定 |
5.4.1 具有拟一致性的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权重确定 |
5.4.2 一般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权重确定 |
5.5 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中的相关性质研究 |
6.1 引言 |
6.2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原因分析 |
6.3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方法 |
6.3.1 区间互补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方法 |
6.3.2 直觉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方法 |
6.4 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过程中的相关性质研究 |
6.5 群体偏好关系的生成 |
6.6 算例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3)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 |
1.1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概念 |
1.2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算法中关键问题探讨 |
1.2.1 权重区间W的求解 |
1.2.2 区间数评判矩阵R形成过程的修正 |
1.2.3 初始评价模型及存在的问题 |
1.2.4 改进的评价模型 |
1.2.5 区间数评价结果的改进处理 |
1.3 基于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估流程 |
2 评估实例分析 |
2.1 工程背景 |
2.2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估过程 |
(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评估指标权重区间的确定 |
1)不确定型判断矩阵的构建 |
2)一致性检验 |
3)计算权重区间 |
(4)区间数评判矩阵的求解 |
2.3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3 结语 |
(5)基于三元区间数的决策信息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简介 |
1.2 多属性决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三元区间数 |
2.1 区间数的简介 |
2.2 三元区间数的定义 |
2.3 三元区间数的基本运算 |
2.4 三元区间数的性质 |
2.5 隶属函数 |
2.6 三元区间数的排序指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元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 |
3.1 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简介 |
3.2 属性权重已知,属性值为三元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3.3 属性权重未知,属性值是三元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元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和互补判断矩阵 |
4.1 区间判断矩阵的简介 |
4.2 三元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和互补判断矩阵 |
4.3 三元区间数互反、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4.4 互补判断矩阵与互反判断矩阵之间的转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AHP和三元区间数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综合评判模型 |
5.1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
5.2 确定评价体系和指标 |
5.3 相对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 |
5.4 用于决策的三元区间数决策矩阵的建立 |
5.5 不确定性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
5.6 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综合评价的流程和算法 |
5.7 实例验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目录 |
表目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桥梁工程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型桥梁施工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框架 |
2.1 桥梁施工风险的定义 |
2.2 施工风险的分类 |
2.3 桥梁施工风险致因模型 |
2.3.1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3.2 桥梁施工风险致因模型的构建 |
2.4 桥梁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3 大型桥梁施工风险识别的WBS-RBS方法 |
3.1 引言 |
3.2 风险识别的原则及步骤 |
3.2.1 风险识别的原则 |
3.2.2 风险识别的步骤 |
3.3 风险识别的WBS-RBS方法 |
3.3.1 WBS-RBS风险识别原理 |
3.3.2 WBS-RBS的基本步骤 |
3.3.3 WBS-RBS风险识别方法的优点 |
3.4 WBS-RBS在大型桥梁施工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
3.4.1 桥梁工程施工的WBS |
3.4.2 桥梁工程施工期的RBS |
3.4.3 构建桥梁施工期的风险分解矩阵RBM |
3.4.4 判断RBM风险分解矩阵元素 |
3.5 应用示例 |
3.5.1 工程概况 |
3.5.2 地形、地貌 |
3.5.3 气象、水文、地质 |
3.5.4 WBS-RBS方法在XX桥梁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4 大型桥梁施工风险估计与评价 |
4.1 引言 |
4.2 桥梁施工风险估计与评价的框架 |
4.3 桥梁施工风险概率估计 |
4.3.1 风险概率估计的一般方法 |
4.3.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施工风险概率估计 |
4.4 桥梁施工风险损失估计 |
4.4.1 施工风险损失的分类及分级描述 |
4.4.2 施工风险损失综合估计模型 |
4.5 基于ALARP的桥梁风险矩阵评价方法 |
4.5.1 ALARP准则 |
4.5.2 基于ALARP的风险矩阵评价 |
4.6 应用示例 |
4.6.1 架桥机倾覆风险概率估计 |
4.6.2 架桥机倾覆风险损失估计 |
4.6.3 风险等级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5 桥梁施工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和制定 |
5.1 引言 |
5.2 风险应对流程及常用措施 |
5.2.1 风险应对流程 |
5.2.2 常用风险应对措施 |
5.3 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群体AHP法 |
5.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5.3.2 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群体AHP决策模型 |
5.3.3 方法的应用 |
5.4 应用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风险分析 |
1.2.1 风险定义 |
1.2.2 工程风险分析 |
1.3 船舶与海洋工程风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选题依据 |
1.4.1 生命周期理论 |
1.4.2 全生命周期风险研究现状 |
1.5 船舶与海洋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
1.5.1 船舶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
1.5.2 海洋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
1.5.3 船舶与海洋平台火灾风险控制研究现状 |
1.6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2 论文组织结构 |
2 确定型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 |
2.1 船舶与海洋平台全生命周期 |
2.2 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 |
2.2.1 风险分类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损失度量 |
2.3 灰色聚类分析 |
2.3.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2.3.2 灰色聚类 |
2.4 层次分析法 |
2.4.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2.4.2 判断矩阵 |
2.5 灰色层次分析法及敏感性分析 |
2.5.1 灰色层次分析法 |
2.5.2 敏感性分析 |
2.6 确定型估计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流程 |
2.7 50000DWT油船全生命周期风险综合评估 |
2.7.1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评估 |
2.7.2 全生命周期综合风险评估 |
2.7.3 风险评估敏感性分析 |
2.8 船舶机舱火灾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 |
2.8.1 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2.8.2 各阶段机舱火灾风险评估 |
2.8.3 全生命周期机舱火灾风险综合评估 |
2.9 本章小结 |
3 不确定型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 |
3.1 区间数运算与比较 |
3.1.1 区间数运算 |
3.1.2 区间数比较 |
3.2 区间数层次分析法 |
3.2.1 区间数判断矩阵 |
3.2.2 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分析 |
3.2.3 区间数判断矩阵权重求解 |
3.3 区间数灰色聚类 |
3.4 区间数灰色层次分析法 |
3.5 不确定型估计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流程 |
3.6 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生命周期风险综合评估 |
3.7 自升式平台机舱火灾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 |
3.7.1 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7.2 各阶段机舱火灾风险评估 |
3.7.3 全生命周期机舱火灾风险评估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船舶与海洋平台风险控制 |
4.1 风险控制模型 |
4.2 风险控制模型分析 |
4.2.1 规划阶段 |
4.2.2 设计阶段 |
4.2.3 建造阶段 |
4.2.4 运营阶段 |
4.2.5 退役阶段 |
4.3 实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控制研究 |
5.1 船体板架对烟气扩散的影响研究 |
5.1.1 火灾的燃烧特性及危害 |
5.1.2 大涡模拟 |
5.1.3 船体结构对火灾烟气扩散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
5.1.4 烟池效应 |
5.2 运输船舶机舱火灾数值模拟 |
5.2.1 实体模型概述 |
5.2.2 参数设定 |
5.2.3 不同条件下机舱火灾数值模拟 |
5.2.4 改进设计后机舱火灾模拟 |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船舶机舱火情分析 |
5.3.1 贝叶斯网络 |
5.3.2 船舶机舱火灾贝叶斯网络模型 |
5.3.3 敏感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创新点摘要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区间型多属性决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排序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决策及多属性决策 |
1.2 区间型多属性决策判断矩阵的研究现状 |
1.2.1 区间型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1.2.2 区间型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2 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区间数判断矩阵一致性定义的分析 |
2.3 区间数判断矩阵中区间数的运算 |
2.4 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2.4.1 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2.4.2 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2.5 小结 |
3 区间型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 |
3.3 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 |
3.4 小结 |
4 决策方法在县域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3 评价模型 |
4.4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及创新点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其判别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榆阳区水资源配置系统和谐性评价研究[J]. 张成凤,粟晓玲,蔡焕杰.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 [2]直觉判断矩阵与区间互补判断矩阵的若干性质研究[D]. 涂振坤.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2)
- [3]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J]. 魏召兰,黄显彬,刘国军,蒲黔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3)
- [4]基于弱一致IAHP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J]. 陈昊,李连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5]基于三元区间数的决策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 辛乐. 安徽大学, 2012(10)
- [6]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付彦超. 郑州大学, 2012(09)
- [7]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型研究[D]. 刘志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5)
- [8]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权重计算[J]. 覃菊莹.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08)
- [9]基于区间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权重研究[J]. 覃菊莹.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0]区间型多属性决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排序研究及应用[D]. 田文千. 重庆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