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4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46例临床分析

一、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锡安[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2018-2020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病房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查阅2018年9月1日-2020年9月1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脱疽”血脉瘀阻证或湿热毒盛证的诊断标准,符合西医“糖尿病足”的评定标准。通过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情况、DUSS、S(AD)SAD评分、创面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研究整理,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根据所得研究结果,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共70例,治愈10例,显效及有效共59例,有效率为98.6%。无截肢病例。治疗后疼痛改善率为97.1%,麻木改善率为95.8%,肿胀改善率为98.5%,溃疡改善率为98.6%,跛行改善率93.3%。无死亡患者。DUSS评分均值治疗前为1.63±0.726,治疗后为0.86±0.519,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S(AD)SAD评分均值治疗前为9.61±1.54,治疗后为6.00±1.10,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创面评分治疗前7.27±1.393,治疗后为3.34±1.44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DUSS及S(AD)SAD评分,有效改善疼痛、肿胀、麻木、溃疡、跛行等临床症状。2.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创面条件,促进鲜活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牛胜男[2](2021)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辨证多种权威文献和学术界辨证论治文献的全面交叉比较,揭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问题的复杂表现形式和基本成因,提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规范的对策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搜集当今各主管部门颁布且常用的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等14部权威文献的辨证资料。2.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中文期刊正式发表的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文献。3.比较糖尿病足辨证权威文献之间、临床糖尿病足辨证论治文献之间和两种文献之间,糖尿病足辨证、症状、病辖症状和证辖症状的差异性,借以全面揭示本病辨证失范的问题、成因和重新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结果:1.对14种权威文献中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进行整理分析,各权威文献糖尿病足辨证数量3-5种不等,辨证总数多达19种,严重超出糖尿病足辨证诊断实际承载的范围;19证之间存在同证异名(血脉瘀阻证与脉络血瘀证、血瘀证、瘀血阻络证;寒湿阻络证与寒湿证;脉络热毒证与热毒证、热毒炽盛证;湿热瘀阻证与湿热瘀滞)、上下位证(血脉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凝证)、程度差异证(脉络热毒证与热毒伤阴证)等多种问题,缺乏辨证规范和标准的基本条件。2.分析权威文献各证所属症状发现,同证异名的证在不同版本权威文献中的所属症状互有参差,患足疼痛及颜色的文字描述多种多样、局部症状体征描述不全面、存在与糖尿病足无关的症状;还存在证与所辖症状不全吻合,不同证之间主要症状相同而界限不清等诸多问题。3.对学术界64篇文献中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进行归纳整理,合并同证异名的证后,共得出33个证,其中权威文献中除阴血两虚证外其余证在学术界均有应用,故权威文献中的辨证问题(同证异名、上下位证、程度差异证)在学术界同样存在,此外,学术界扩充的15个证中,疾病定位除权威文献中出现的脾、肾外,还增加了肝、胆、胃、肺,不同的病位论治导致了学术界辨证数量过多,离散程度较大。4.学术界对糖尿病足辨证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完全依据权威文献的辨证标准,证的名称及其所属症状均与权威文献一致;第二类是在权威文献辨证基础上适当变化而来,这类辨证与权威文献比较多是证的名称上存在差异,症状表现多为相似,属于证名的失范;第三类是脱离权威文献,自拟辨证,这类辨证无论是证的名称还是各证所属症状均与权威文献存在较大差异,属于辨证的失范;第四类是将两种证名合并作为一个证,这类辨证多为临床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将两种证合并,这类证的所属症状则更加繁杂,属于症状的失范;以上四种情况导致学术界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数量过多,名称各异,共同造成了学术界糖尿病足中医辨证的混乱情况。5.学术界糖尿病足各证所属症状及症状描述缺乏统一标准;各证之间全身症状、局部的肢体颜色、创面情况,舌脉均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症状过多,其中包含部分与该证不符的症状,以及仅为了辨证存在而非疾病本身的症状。结论:1.各权威文献之间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数量、名称及所属症状不统一,造成了辨证的差异性,出现同证异名、上下位证、程度差异证等问题,不同文献之间、同类文献不同版本之间,均各有异同,因此导致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没有统一的标准。2.糖尿病足权威文献中医辨证的差异性,导致学术界没有可以统一执行的辨证标准,再加上临床随意更改证名及症状,灵活辨证,导致糖尿病足临床辨证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及多样性的问题。3.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各证所属症状数量过多,交叉重叠现象严重;糖尿病足所属症状与糖尿病足诸证所属症状差异甚大,用于辨证的全身症状或与疾病无关,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临床辨证差异较大,并推出众多证名,降低了糖尿病足临床辨证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和临床经验的推广。4.糖尿病足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证名、症状称谓和构成的规范;解决糖尿病足所属症状与病辖诸证所属症状的矛盾问题,剔除来历不明与疾病无关的症状,进而将症状和证的数量切合实际地大幅降下来,还可以将糖尿病足从脱疽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辨证或将糖尿病足分三期进行辨证,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足中医辨证的失范问题。

朱鑫[3](2021)在《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依据糖尿病足0级诊断标准,收集60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由本院煎药机煎药300毫升,分早晚两次饭后分服),治疗周期为8周;对照组予以胰激肽原酶(2片/次,3次/日),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血粘度高切、踝肱比、趾肱比、浅感觉、深感觉、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9.31%,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主要临床指标:糖代谢指标、踝肱比、趾肱比、全血粘度高切、浅感觉、深感觉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满足P<0.05,具有显着差异;安全性上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差别,安全性评价为1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可以改善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

李创[4](2021)在《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阴阳辨证探究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不同证型中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的分布规律,来指导临床诊治过程中在未得到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更好的经验性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20年01月-2021年03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中医辨证要点、病原学培养结果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首先,按照阴阳辨证方法统一进行中医证型,对分属不同证型的患者临床资料、检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DFU患者分泌物培养显示,68例检出病原菌,2例无细菌,共检出84株病原菌。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0株(23.81%);前4位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粪肠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革兰阳性菌32株(38.09%),革兰阴性菌52株(61.90%)。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以肠杆菌最多,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8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庆大霉素(71株)、环丙沙星(58株)、复方新诺明(52株);其中32株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分布中,前3位为万古霉素(30株)、利奈唑胺(30株)、庆大霉素(26株);52株革兰阴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50株)、美罗培南(46株)、庆大霉素(45株)。感染程度不同其病原菌种类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70例DFU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依次为阳证43例(占61.43%)、半阴半阳证16例(占22.86%)、阴证11例(占15.71%);中医不同辨证分型组间对比,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病史资料(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创面相关资料方面,创面部位、感染程度、创面面积在不同证型组间无差异,P>0.05,而在感染病原菌方面表现出组间差异,P<0.05。3.中医辨证为阳证的DFU患者中共检出48株病原菌,2例无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54.17%)、革兰阴性菌22株(45.83%),前4位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半阴半阳证中共检出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检出18株(81.82%),革兰阳性菌4株(18.18%),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证中检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株(85.71%),革兰阳性菌2(14.29%),前3位为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阳证组(48株病原菌)检出敏感抗生素,排在前5位的抗生素为庆大霉素(39)、环丙沙星(31)、复方新诺明(30)、万古霉素(26)、利奈唑胺(26);半阴半阳证组(22株病原菌)敏感抗生素,前5位抗生素为庆大霉素(21)、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8)、环丙沙星(17)、美罗培南(16)、头孢吡肟(16);阴证组(1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前5位为美罗培南(12)、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2)、亚胺培南(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及庆大霉素(11)。结论:1.DF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1.90%)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敏感性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8.0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高;未见感染真菌。2.中医辨证分型以阳证最多,其次为半阴半阳证。临床实践中基于阴阳辨证的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方法如下:阴阳辨证为阳证,优先考虑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的感染,抗生素优先选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阴阳辨证为半阴半阳证,优先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具体细菌优先考虑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优先选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阴阳辨证为阴证,优先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以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主,抗生素优先选择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

杜玉青[5](2021)在《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的促愈作用,并从分子机制角度探索MicroRNA-146a/IRAK1和TRAF6抑制炎症反应的创面促愈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正常Wistar大鼠的骨髓组织中的MSCs。2.选取Wistar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成5组:健康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DFU组),单纯干细胞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MSCs组)、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只(PNS组)、干细胞+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 只(PNS+MSCs 组),将 Control 组、DFU 组、MSCs 组、PNS 组、PNS+MSCs 组大鼠使用高脂词料喂1个月后,在大鼠腹腔部注射40mg/kg STZ,测随机血糖≥16.7mmol/L,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将糖尿病大鼠进行腹腔麻醉、脱毛后,龙胆紫药水沾染在直径大小约3cm的圆形塑料盖上,对造模面积进行颜色标记,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PNS组每日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注射液,PNS+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每日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态及创面变化,给药7天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剩余创面表面积,并于创面处肉芽组织,应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细胞增殖,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基因mir-146a、靶向基因TRAF6和IRAK1,并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换药期间Control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DFU组、MSCs组、PNS组、PNS+MSCs组大鼠形体消瘦,活动减少,精神不振,毛发缺乏光泽,“三多一少”症明显。2.给药7天后,每组大鼠背部伤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愈合,DFU组愈合速度最慢,PNS+MCSs组愈合程度最快。各组大鼠创面剩余表面积:Control组为53.08±0.14%,DFU 组为 64.16±0.11%,MSCs 组为 26.83±0.10%,PNS 组为 19.62±0.26%,MSCs+PNS组为16.20±0.08%。组间Day 7较Day 0溃疡表面积减少(P<0.05)。DFU组大鼠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多于Control组(P<0.05);MSCs组、PNS组、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少于DFU组(P<0.05),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最少,趋于愈合。3.肉芽组织HE染色显示上皮组织覆盖,新生表皮增厚,偶有炎性细胞,胶原纤维增多;PNS组:新生表皮出现,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MSCs组:新生表皮出现,真皮层偏薄,炎性细胞数量降低;DFU组:胶原纤维增多但质地偏薄,仍有很多炎症细胞;Control组:表皮组织再生,几乎没有炎性细胞浸润。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Ki67在DFU组的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1);Ki67 在 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高于 DFU 组(P<0.05),但 Ki67 MSCs+PNS组相对于单纯应用MSCs、PNS组没有显着升高(P>0.05)。5.qPCR 结果显示:DFU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 的表达显着低于 Control组(P<0.001);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均显着高于 DFU 组(P<0.01);MSCs+PNS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高于MSCs组、PNS组(P<0.001)。6.WB结果显示:DFU组的IRAK1、TRAF6蛋白表达显着高于Control组(P <0.001);与相比,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IRAK1、TRAF6 蛋白表达较 DFU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MSCs+PNS组中IRAK1、TRAF6蛋白表达较MSCs组、PNS组降低(P <0.05)。说明MSCs联合PNS应用后miR-146a表达上调最明显,炎性基因IRAK1,TRAF6表达下调最明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结论PNS联合MSCs能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向上调控miR-146a表达,下调靶基因IRAK1,TRAF6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

张达[6](2020)在《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以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与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照组同时给与雷佛努尔溶液纱布外敷,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单项积分、震动觉阈值、Hs-CRP变化情况,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治疗组2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28例完成试验,脱落3例,对此57例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糖脂代谢、Wagner’s分级情况、主要症状、次要症状、震动觉阈值、Hs-CRP等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项症状单项积分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糖尿病足溃疡的Wagner’s分级情况、疼痛程度、倦怠乏力、肿胀程度、排便情况、头身困重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颜色变化、麻木程度、脘腹胀满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震动觉阈值比较:治疗后两组震动觉阈值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Hs-CRP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能改善湿热下注型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震动觉阈值,且优于内服西药联合常规外科换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有关。图0幅;表17个;参143篇。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7](2020)在《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文中认为《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刘贤彬[8](2020)在《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影响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创面大鼠模型,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对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微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生成情况、创面愈合率的影响,探讨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予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对照组20只,模型组40只,对照组予正常饮食。(1)模型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予高脂饮食4周,在大鼠禁食16小时后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mg/kg,当大鼠空腹血糖≥16.7mmol/L并且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为造模成功。(2)在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创建1周后,腹腔注射水合利醛进行麻醉,造模区域备皮,碘伏充分消毒,在各组大鼠背部建立直径约为2.5cm×2.5cm的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深度要求达到筋膜层。(3)再将40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2组:血糖控制组及血糖未控制组。其中,血糖控制组根据血糖情况每日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16.7mmol/L,血糖未控制组血糖不做严格控制。(4)造模成功后各组动态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测量、计算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并分别于第1天、第5天、第11天、第18天、第25天共5个时相点采集造模区域创面组织。将采集到的组织样品分别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结构及相关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微血管数量等。结果:(1)创面愈合情况:各组间对比对照组创面修复情况最佳,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模型组中血糖控制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血糖未控制组。创面愈合率: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均随着各时相点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第5天,第11天创面愈合率对比:对照组>血糖控制组>血糖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天、第25天,创面愈合率比较:对照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病理变化:1、微血管数量:3组大鼠微血管数量各时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第5天模型组两组之间微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对比微血管数量对比均为对照组>血糖控制组>血糖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微血管数量均呈增长趋势(P<0.05)。2、炎症细胞数量:3组大鼠炎症细胞数量各时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对比炎症细胞数量均为血糖未控制组>血糖控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炎症细胞数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3、成纤维细胞数量:3组大鼠成纤维细胞数量各时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间成纤维细胞数量对比均为对照组>血糖控制组>血糖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至第11天成纤维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后逐渐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高血糖可显着影响创面愈合,延迟创面愈合时间,其机制可能是与增加创面炎症反应、抑制微血管及纤维细胞形成等因素有关。第二部分:血压及糖、脂、蛋白代谢对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代谢水平对糖尿病足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就诊的162例糖尿病足患者,入组患者按Wagner分组分为轻型组及重型组,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代谢指标进行亚组分析,以探讨代谢水平与糖尿病足发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组的患者血压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轻型组(P<0.05),而白蛋白均低于轻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表明,发病时高糖化血红蛋白、低白蛋白为糖尿病足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亚组分析发病时高糖化血红蛋白、低白蛋白可影响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及提高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P<0.05)。结论:发病时血压、血糖及蛋白代谢状况与糖尿病足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足防治的干预指标。

鲁玉州[9](2020)在《活血通脉颗粒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血瘀脉阻型)术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探讨活血通脉颗粒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s,DFU)(血瘀脉阻型)术后的临床疗效,为以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中药组30例,对照组28例,Wagner分级均为2-4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内科综合治疗,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后,所有患者均在日照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在术后第4天开始进行骨搬移,每天向外搬移1mm,分4次搬移完成,搬移2周,之后每天往回搬移1mm,同样分4次搬移完成(手风琴技术),胫骨骨窗在4周后搬移回至原位置,维持6~8周,然后复查X线片,见骨块愈合良好后,给予外固定架拆除;中药组术后第3天给予口服活血通脉颗粒。术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10g尼龙丝检查评分,患足皮肤温度,溃疡面积,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时记录各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周期4~6月,平均(4.96±0.77)个月。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对获取的性别、年龄、病程、Wagner分期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研究意义。2.术后3个月两组进行VAS评分,踝肱指数,10g尼龙丝检查评分,皮肤温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VAS评分:组内比较,中药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均比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中药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踝肱指数:组内比较,中药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均比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术后3个月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10g尼龙丝检查评分:组内比较,中药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术后3个月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皮肤温度:组内比较,中药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术后3个月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创面愈合时间:组间比较,中药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血通脉颗粒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血瘀脉阻型)比单纯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活血通脉颗粒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疗效;可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改善患肢皮肤感觉,提高患肢局部皮肤温度,加快创面愈合,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盼盼[10](2020)在《健康生态学模型下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从个人特质、行为特点、人际网络、工作和生活条件、政策环境这5个层面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糖尿病问题量表、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足知识问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阶层回归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45.49±9.87)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19.19±4.01)分、病情检测与控制管理(16.06±4.25)分、足部护理管理(10.23±2.96)分。2.阶层回归分析显示:性别、Wagner分级、糖化血红蛋白、吸烟状况、糖尿病问题、糖尿病自我效能、糖尿病足知识、子女个数、社会支持、工作状况是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健康生态学模型5个层面的因素共同解释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变异的52.2%。3.相关分析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r=0.380,P<0.01)、社会支持(r=0.361,P<0.01)、糖尿病足知识(r=0.346,P<0.01)呈正相关,与糖尿病问题(r=-0.326,P<0.01)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r=0.244,P<0.01)呈正相关,与糖尿病问题(r=-0.159,P<0.05)呈负相关;自我效能与糖尿病足知识(r=0.168,P<0.05)呈正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有三条:社会支持—自我管理行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社会支持—糖尿病问题—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足知识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有两条:糖尿病足知识—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社会支持(β=0.261,P<0.001)、自我效能(β=0.270,P<0.001)、糖尿病足知识(β=0.271,P<0.001)对自我管理行为有直接正向效应,糖尿病问题(β=-0.244,P<0.001)对自我管理行为有直接负向效应;社会支持(β=0.227,P<0.001)对自我效能有直接正向效应,社会支持(β=-0.159,P=0.015)对糖尿病问题有直接负向效应;糖尿病足知识(β=0.141,P=0.027)对自我效能有直接正向效应。糖尿病问题在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值为0.039;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值为0.061,自我效能在糖尿病足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值为0.038。结论1.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2.健康生态学模型五层面内,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性别、Wagner分级、糖化血红蛋白、吸烟状况、糖尿病问题、糖尿病自我效能、糖尿病足知识、子女个数、社会支持、工作状况。3.社会支持、糖尿病足知识和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糖尿病问题得分越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差。4.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糖尿病问题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足知识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总体效果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的潜能是帮助糖尿病足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1.1 对病名的认识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疗及预后
    1.2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治疗
        1.2.3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1.3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1.3.1 糖尿病足的定义
        1.3.2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病理认识
        1.3.3 糖尿病足诊断、分级和分期
        1.3.4 糖尿病足的西医治疗
        1.3.5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终止标准
        2.1.7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标准
        2.2.5 统计学方法
        2.2.6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关于糖尿病足0 级立法的确立
    3.3 方剂及药物分析
        3.3.1 方义分析
        3.3.2 单味中药的药理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踝肱比、趾肱比测定意义
        3.4.2 血液流变学意义
        3.4.3 感觉检查的意义
    3.5 不足与展望
    3.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浅谈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文献综述
    中医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西医综述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二、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文献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 中医古籍对糖尿病足的记载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 糖尿病足概述
        2 糖尿病足发生机制
        3 糖尿病足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前期临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动物实验及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大鼠造模前后改变
        2 大鼠创面愈合情况
        3 组织病理学评估
        4 免疫组化检测Ki67细胞表达
        5 qPCR检测miR-146a,IRAK1,TRAF6的mRNA表达
        6 Western Blot检测IRAK1、TRAF6蛋白表达
    讨论
        1 关于实验大鼠模型的建立
        2 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足溃疡抗炎作用
        3 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6)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受试者纳入标准
        1.1.4 受试者排除标准
        1.1.5 受试者脱落标准
        1.1.6 研究方法
        1.1.7 观察指标和方法
        1.1.8 疗效判定标准
        1.1.9 安全性评价方法
        1.1.10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病例完成情况
        1.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1.2.4 治疗后两组Wagner’s分级比较
        1.2.5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2.6 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比较
        1.2.7 治疗前后两组次要症状单项积分比较
        1.2.8 治疗前后两组震动觉阈值比较
        1.2.9 两组Hs-CRP比较
        1.2.10 安全性指标评价
    1.3 讨论
        1.3.1 治疗湿热下注型DF的理论基础
        1.3.2 组方依据和药物分析
        1.3.3 研究结果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概况
    2.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2.2 关于糖尿病足的中医内治疗法探讨
        2.2.1 分型论治
        2.2.2 分期论治
    2.3 关于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疗法探讨
        2.3.1 熏洗疗法
        2.3.2 外敷疗法
        2.3.3 足浴疗法
        2.3.4 针灸疗法
        2.3.5 穴位注射疗法
    2.4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
    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1 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4 病历资料统计表
附录5 中医证候积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影响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主要相关仪器
        1.3 实验药物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糖尿病足创面模型的建立
        2.2 血糖控制及创面处理方法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 记录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平均愈合率
        2.5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2.6 微血管数量计数
        2.7 炎症细胞数量测定
        2.8 成纤维细胞数量测定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模型建立情况及血糖值对比
        3.2 创面愈合情况
        3.3 创面愈合率
        3.4 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
        3.5 微血管数量计数
        3.6 炎症细胞数量计数
        3.7 成纤维细胞数量计数
    4 讨论
        4.1 实验大鼠模型的建立
        4.2 影响大鼠创面愈合速度的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压及糖、脂、蛋白代谢对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实验室资料收集
        2.3 分组:
        2.4 各项指标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住院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特征
        3.2 糖尿病足住院患者足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3.3 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轻型组与重型组临床资料的对比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亚组分析
        4.1 白蛋白分组
        4.2 糖化血红蛋白分组
    5 讨论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9)活血通脉颗粒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血瘀脉阻型)术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临床分级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中医辩证分型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或脱落标准
        1.9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术后随访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4.3 典型病例
讨论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
    4.Ilizarov胫横向骨搬移技术
    5.活血通脉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足的特点分析
    6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症状积分表
致谢
发表论文

(10)健康生态学模型下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资料整理和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社会支持情况、糖尿病问题、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糖尿病足知识现状
    3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机制分析
讨论
    1 糖尿病足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2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的分析
    3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4 糖尿病足患者的社会支持、糖尿病问题、自我效能及糖尿病足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
    5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6 对策和建议
结论
创新性、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四、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D]. 于锡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牛胜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鑫.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4]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D]. 李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D]. 杜玉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四妙通络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达.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J].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8)
  • [8]血糖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因素[D]. 刘贤彬.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
  • [9]活血通脉颗粒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血瘀脉阻型)术后的临床研究[D]. 鲁玉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健康生态学模型下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盼盼.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糖尿病足4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