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

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

一、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璇[1](2020)在《番茄AP2/ERF超家族重鉴定及SlERF.D.3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以其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是被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ERF转录因子家族属于AP2/ERF超家族,研究表明其广泛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胁迫应答等过程。基于番茄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已有学者对番茄AP2/ERF超家族进行了家族鉴定,但随着番茄基因组数据库的更新,更全面地鉴定番茄AP2/ERF超家族成员,丰富其成员信息,对挖掘未知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番茄AP2/ERF超家族成员进行了更新,对ERF家族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对灰霉菌和生长素处理响应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番茄转基因材料对SlERF.D.3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具体结果如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本文共鉴定到176个AP2/ERF超家族成员,其中ERF家族基因共141个,新鉴定到的ERF亚家族成员有42个;这些新基因在除7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有19个基因只含外显子而无内含子;利用进化关系并结合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在番茄ERF家族基因中筛选出19个可能与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并在灰霉菌和IAA处理下检测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9个基因响应灰霉菌处理,12个基因响应IAA处理。作为ERF转录因子家族D子类成员,SlERF.D.3基因可以快速响应IAA处理且其功能未知。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SlERF.D.3蛋白可能位于细胞核中;将构建的pGBKT7-SlERF.D.3表达载体转入酵母中证明了该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CC和MeJA处理均可以诱导SlERF.D.3基因的表达,其表达水平在处理后1h迅速升高,而ABA和灰霉菌处理始终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SlERF.D.3基因在野生型番茄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开花当天的子房中表达量最高,这说明SlERF.D.3可能在果实发育方面发挥作用。为了验证SlERF.D.3的功能,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SlERF.D.3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入番茄品种AC(Ailsa Craig)中,经检测获得3个转基因株系。表型鉴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植株叶裂程度较浅,叶缘少不规则锯齿,小叶细长、向下卷曲;转基因植株可单性结实,坐果率为22%,野生型无单性结实特性,番茄EXP5和ACO4在野生型和转基因子房中表达量的差异说明过表达SlERF.D.3影响了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这表明SlERF.D.3是一个与单性结实相关的基因。生长素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SlERF.D.3显着提高了番茄生长素含量,并影响了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生长素诱导的单性结实以及果实发育会部分依赖于GA。为了初步探究SlERF.D.3是否在调节GA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在野生型和过表达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的子房中检测了GA20ox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过表达SlERF.D.3影响了SlGA20ox1、SlGA20ox2和SlGA20ox3的转录水平。为了探究过表达SlERF.D.3基因是否影响了果实品质,本研究对果实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野生型果实相比,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无明显变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

徐海钰,李雪,于磊,朱国民[2](2018)在《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新品种的选育进展。

王艳萍[3](2015)在《果形伸长及脱落酸调控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基础 ——以番茄、黄瓜和甜樱桃为例》文中认为果实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始于花原基的分化而止于果实的完熟,这个过程不但直接决定了果实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同时也决定了其最终的产品定位。在感官品质中,果形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决定某一品种的最终用途。而在营养品质中,色素的积累、香气物质的释放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都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决定。因此,对果形和成熟机制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全面了解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机制而且在实践中也对提高果实品质,促进园艺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分别以醋栗番茄(S.impinetlifolium accession LA1589)、津青一号黄瓜(Cucumis sativusL.)和佐藤锦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材,在细胞、生理及分子水平对园艺作物果形发育及成熟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果形研究方面,基础最好、研究最清晰和深入的材料当属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现已知sun、ovate和fs8.1是控制番茄果实伸长的主要数量性状位点,因此本试验以醋栗番茄为遗传背景的上述三个果形位点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其调控果形的细胞及转录水平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sun和ovate在开花期已经使子房显着伸长,其中sun通过均匀增加近轴端-远轴端方向子房壁上细胞的数目而使子房伸长,形状指数增大;而ovate通过特异增加近轴端纵向细胞的数目,减少横向细胞数目使子房伸长,形状指数增大;然而,在野生型背景下,fs8.1同时增加了子房横、纵方向的细胞数量,结果导致果实整体变大的同时果形指数基本不变。为了进一步揭示三个位点调控果形的机制,本研究又对花原基形成后4、6、8、10、13和16天花芽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分析。通过数据变异的主成分分析(PCA)发现,13 dpi(days post flower initiation)可能是这三个位点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的起始时间。另一方面,在16dpi时,各基因型含有最多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其中sun NIL和ovate NIL含有最多的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其次是sun NIL和fs8.1 NIL,而ovate NIL和fs8.1 NIL含有最少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而在整个发育过程中,sun对整个转录组的影响最大,导致了 134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而ovate和fs8.1分别导致了 300和227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另外,花芽发育后期(10、13和16 dpi)比前期(4、6和8 dpi)具有更多的表达基因。在基因功能上,受sun和ovate影响的动态表达基因有更多的重叠,其中包括与细胞壁、细胞骨架、胞内运输、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和分化等过程相关的基因。在果实成熟研究中,现有研究已经证明脱落酸(ABA)对呼吸非跃变型果实的成熟有重要调控作用。由于黄瓜具有生长周期短、发育阶段清晰明显和易于进行遗传转化的特点,是模式非跃变型果实的有力候选,也成为本试验的首选试材。首先,通过药剂处理试验发现,对转色期黄瓜果实外施ABA可以促进叶绿素降解、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提高可滴定酸含量,进而促进果实成熟;而对幼果期果实进行同样处理则对成熟指标没有显着影响。通过同源克隆及转录组序列数据分析,本研究鉴定出黄瓜中参与ABA代谢、动态平衡及信号转导的主要基因。而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对其在果实发育、成熟和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过程中,ABA的含量在转录水平上可能受到不同CsNCEDs、CsCYP707As和CsBGs基因的精细时空调控。同时根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绝对表达量,CsiNCED1、CsCYP707A1和CsBG1可能对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ABA含量的转录水平调控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信号转导方面,CsPYL2和CsPP2C2在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大量表达,并与ABA含量正相关,因此可能参与了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ABA的信号转导。由于ABA信号不仅参与果实成熟的调控,同时也参与种子萌发过程及对胁迫的响应,本试验又对上述过程中ABA信号转导的转录水平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大多数被检测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与ABA含量变化一致,其中CsPYL1、CsPYL3、CsPP2C5、CsABIi、CsSnRK2.3和CsSnRK2.4具有较高的绝对表达量可能在黄瓜种子萌发过程ABA信号转导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而CsPYL1、CsPYL3、CsABI1、CsSnRK2.3和CsSnRK2.4的表达对盐及铜离子胁迫高度敏感。另外,CsPYLi、CsPYL2、CsPP2C2和CsSnRK2.2在黄瓜幼苗中对干旱胁迫敏感。为进一步研究ABA在转录水平对呼吸非跃变型果实成熟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又以甜樱桃为试材,对甜樱桃ABA信号转导核心组分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发现,在果实发育早期PaPYL2/3、PaPP2C3/4/6和 PaSnRK2.4 大量表达,此外 PaPYL2、PaPP2C3/4 和 PaSnRK2.4 在果实成熟始期也大量表达。盛花后28天使用外源ABA处理可以降低IAA的含量,增加花青素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促进了果实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PaPYLs和PaSnRK2s不响应ABA和IAA的处理,然而外源ABA可以显着诱导PaPP2C3、PaPP2C5和PaPP2C6的表达,外源IAA可以显着诱导PaPYL1和PaPP2C3的表达。

涂冬萍[4](2015)在《罗汉果刺激性单性结实果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汉果Siratia grosvenorii是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是仅分布于广西北部山区的中国特有药用植物。罗汉果及其甜苷V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适栽区域狭窄且无法连茬及种植雄株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将造成未来土地的稀缺、人工授粉的繁重及劳动力资源的紧缺、有籽果实对甜苷V的提取和利用造成很大的困难等原因使甜苷V资源的匮乏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目前选育出的三倍体无籽罗汉果虽然解决了种子的难题,但果实变小,且仍需人工授粉,种植收益远低于有籽品种,无法推广种植。本课题利用生长调节剂刺激罗汉果雌花获得单性结实罗汉果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雄株栽种占地面积广、人工授粉等问题,提高了罗汉果的产量,生产加工成本和难度均大幅度地降低。这是罗汉果栽培上的有益发现,它的应用将改变罗汉果传统种植中必须人工授粉才能结果的栽培模式,结束繁重的人工授粉时代。本文对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果实的生物学和解剖学特征、内源激素变化及基因表达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罗汉果的刺激性单性结实果实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叙述如下:1.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果实的发育规律为:单性结实果实的生长发育与正常授粉果实生长发育一致,果实快速生长期为3-20 d,30 d果实生长发育变缓,成熟果为中果到大果,果实少籽,甜苷V含量平均为1.47%,与授粉果实无显着差异,果肉利用率高,果肉疏松,便于干燥且不易出现响果,果皮较厚而硬,利于运输和保存。2.单性结实果实的解剖学特征为:单性结实果实诱导后仅珠被发育形成种皮,胚不生长,成熟后仅具种壳,种子干瘪无种仁。诱导后3 d果肉细胞明显膨大,较授粉果实早,且细胞较大。3.单性结实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为:IAA的含量先降后升,且除10 d和20 d外单性结实果实中的IAA含量均比授粉果实高。GA含量先升后降,但单性结实果实峰值均较授粉组高(1 d除外),分别在3 d和5-10 d。ZT含量先降后升,10 d前,单性结实果实中的ZT含量均较授粉果实高,但15 d-20 d含量较低。ABA含量先降后升,单性结实果实中含量均较授粉果实高,前者较低值主要出现在5-20 d且30 d时迅速增加,而后者较低值维持至30 d且40 d时才迅速增加。4.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果实发育初期(0 d-3 d)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得到352,757,748条reads,通过组装,最终得到69047条unigene。在转录组中发现与单性结实果实发育初期相关的激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共716条,其中涉及生长素的有204条、涉及赤霉素的有67条、涉及细胞分裂素的有177条、涉及油菜素内酯的有140条、涉及乙烯的有128条。另外,我们还发现了Cytochrome P450基因unigene121条,涉及脱落酸的unigene 81条,涉及水杨酸的unigene78条,涉及茉莉酸甲酯的unigene 87条。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转录因子的unigene共406条,包括了MYBtranscription factor、MYC、RAX1、WRKY、HB29、HBP-1b、BZIP、GATA、NAC、 B3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bHLH等,这些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unigene是今后对诱导单性结实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基因资源。5.单性结实罗汉果果实发育初期相关基因的筛选:通过对单性结实果实发育初期的转录组的差异分析,以0d样品为对照发现诱导1 d后1831个基因上调并有2768个基因下调,诱导3 d后有2776个上调并有2299个下调。经过对差异基因及果实生长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与诱导单性结实发育初期相关的基因共26个,为以后的全长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指明了方向。6. qRT-PCR实验对这26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表达变化模式与转录组里的表达模式总体上是接近的,并揭示了AUX/IAA14蛋白、GA20ox氧化酶、 IPT及CYP735A合成酶、ACO合成酶、CYP85A1合成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5-1、BAK1、BRI1及BSK调节因子及CHS合成酶及MADS-box protein转录蛋白等在诱导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果实初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它们可能是形成单性结实的关键酶及基因,可代替授粉使罗汉果座果,并发育成成熟的罗汉果果实,该结果为进一步调控基因的表达及改进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涂冬萍,马小军,莫长明,潘丽梅,冯世鑫,黄杰[5](2014)在《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单性结实是人们获得无籽果实的有效途径之一,刺激性单性结实和单性结实品种的获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因单性结实植株具有可稳定遗传、结实率高、品质高、无畸形果、无籽果实等优势。针对单性结实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进行综述,为转基因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别蓓蓓[6](2014)在《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及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特别是黄瓜花性型分化多样,其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丰富,黄瓜已成为研究植物性型分化的模式材料。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正常发育和胁迫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植株整个发育过程中,乙烯调控种子的萌发、种苗的生长、果实的成熟、器官的衰老与脱落、花性别决定等生理过程。在黄瓜上,内源乙烯与黄瓜雌花的形成正相关,被称为黄瓜的“性激素”,其性别决定基因F和M基因已经被克隆,两基因都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ACS),其为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而与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相比,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研究进展十分缓慢,且途径中的一些关键组分基因还未分离。为加强对黄瓜乙烯信号转导体系的了解,本研究选取黄瓜雌雄异花同株品系S52为研究对象,克隆了3个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成员基因,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异源表达功能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成功克隆出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CONSTITUTIVE TRIPLERESPONSE1-like基因(CTR1-like)的cDNA序列,命名为CsCTR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2559bp,编码852个氨基酸;位于6号染色体,含有15个外显子、14个内含子,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与其他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sCTR1与其他植物CTR1高度同源,在进化过程中起源于同一祖先,且与南瓜、甜瓜聚类在一簇。在拟南芥突变株ctr1-1中异源表达CsCTR1可以恢复正常的乙烯信号转导,表明CsCTR1的确参与乙烯信号转导。CsCTR1在根、茎、成熟叶片、顶芽、成熟雌花和成熟雄花、幼果中都有表达,且在成熟雄花中表达量最高,说明CsCTR1呈组成型表达,且具有组织差异性;对不同发育时期雌花和雄花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生长阶段,雄花的表达量一直高于雌花。雄花的表达量在F1时期最高,之后呈降低趋势。而雌花的表达量在F1时期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不大。表明CsCTR1可能是在花发育早期发挥作用。另外,我们还发现CsCTR1基因在根、顶芽和叶中的表达都受外源乙烯的诱导。且在F/f近等基因系材料S52(ffMM)和B52(FFMM)中,B52顶芽和成熟雌花中CsCTR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52的表达量,我们推测,CsCTR1在这一对近等基因系材料中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内源乙烯不同而造成。2.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出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ETHYLENE INSENSITIVE2基因(EIN2)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EIN2,其全长4565bp,含有3873bp的ORF,编码1290个氨基酸。CsEIN2位于6号染色体,含有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与其他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sEIN2与其他植物EIN2高度同源,在进化过程中起源于同一祖先,且与甜瓜聚类在一簇。在拟南芥突变株ein2-1中异源表达CsEIN2可以恢复正常的乙烯信号转导,说明CsEIN2的确参与乙烯信号转导。CsEIN2在根、茎、成熟叶片、顶芽、成熟雌花和成熟雄花、幼果中都有表达,说明CsEIN2呈组成型表达模式,但具有组织差异性。在黄瓜不同花发育时期,雄花中CsEIN2mRNA的积累量基本没有变化,雌花中CsEIN2mRNA的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但表达量变化不大。另外,我们还发现CsEIN2基因在根、顶芽和叶中的表达都不受外源乙烯诱导,推测CsEIN2可能在蛋白水平受乙烯调控。在F/f近等基因系材料S52(ffMM)和B52(FFMM)中,S52顶芽和成熟花中CsEIN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52的表达量。3.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出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ETHYLENE INSENSITIVE3基因(EIN3)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EIN3,其全长2560bp,含有1908bp的ORF,编码635个氨基酸。CsEIN3位于1号染色体,与基因组比较发现CsEIN3无内含子,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与其他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sEIN3与其他植物EIN3/EIL高度同源,在进化过程中起源于同一祖先,且与甜瓜聚类在一簇。CsEIN3在根、茎、成熟叶片、顶芽、成熟雌花和成熟雄花中都有表达,表明CsEIN3呈组成型表达模式,但具有组织差异性。在黄瓜花发育不同时期,雄花和雌花中CsEIN3mRNA的积累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而且雄花中的表达量一直高于雌花。另外,在F/f近等基因系材料S52(ffMM)和B52(FFMM)中,S52顶芽和成熟花中CsEIN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52的表达量。4.采用黄瓜品系S52的子叶节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转化pCAMBIA2301载体,对黄瓜遗传转化体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苗态为子叶刚脱离种壳时诱导率最高,达到100%,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4.13,且gus表达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经轻伤口处理的外植体遗传转化率最高,而伤口太重则不利于转化。在筛选出最佳苗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ABA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获得S52品系最优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mg/L6-BA+0.5mg/L ABA+2.0mg/L AgNO3。根据敏感性试验确定芽诱导和生根诱导选择压均为Kan50mg/L。运用gus瞬时表达法对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进行优化,得出预培养时间为1-2d,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3天时转化效率较高。另外,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明在黄瓜遗传转化中进行恢复培养结合合适的筛选剂浓度对黄瓜子叶节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sCTR1、CsEIN2、CsEIN3在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此外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为黄瓜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平台。

陈静[7](2013)在《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单性结实生殖发育特性及内源激素调控研究》文中指出茄(Solarium melongena Linn.)属双子叶植物纲(Dicolyledoneae)菊亚纲(Asteridae)茄目(Solanales)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原产于印度,在其原产地至今仍有茄子的野生种和近源种。野生茄子果实小、味苦,后经过长期地栽培以及选育工作,现已培育出许多能够适应各地栽培的不同优良品种。由于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广泛,茄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食用蔬菜之一。茄子正常开花的实用温度是20℃,而其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的最低界限是15~17℃,15℃以下则完全不萌发。单性结实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性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避免落花落果现象,并发育形成无籽果实,对育种工作中选育耐低温、适合早春露地栽培的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资源筛选,特性鉴定,激素、酶、蛋白以及多糖的生理测定,遗传机制,分子标记,相关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方面,但在单性结实雌性器官的发育特异性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显微切片的制作观察和花器官各部位不同激素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茄子单性结实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特性和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相互调控对单性结实生殖发育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丰富单性结实的发生机理研究以及生化诱导单性结实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加速茄子单性结实的品种选育提供可行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子胚胎发育的切片图像观察及分析运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不同处理后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茄子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通过图像比较分析,发现茄子单性结实品种的胚胎发育与典型的茄型胚胎发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持续时间长,但能够完成正常发育,表现在:适宜温度下,单性结实品种比非单性结实品种较晚完成授粉受精过程。单性结实品种去柱头后1d,单核胚囊中的核和卵器液化解体;去柱头后3d,初生胚乳核分裂异常;去柱头后6d,胚乳退化,以致合子不能分裂或分裂延迟;去柱头后10d,胚囊出现萎缩退化的现象。在较低温度下,无论人工授粉还是去柱头的单性结实,胚胎的发育情况与适温下去柱头的单性结实品种基本一致,而两种处理的非单性结实品种,在处理后2-4d花蕾陆续脱落。表明低温不是单性结实胚胎发育异常的必要条件,但会诱导非单性结实品种胚柄离层细胞的形成,最终导致落花落果现象的出现。2、花粉管萌发与伸长过程的观察与分析采用石蜡切片和花粉管水溶性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对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品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茄子的花柱类型为开放型花柱,花柱结构中具有较宽的花柱道,在花柱道的周围是一层特化的内表皮细胞,花粉管沿花柱道表面生长。在茄子的授粉受精过程中,适宜温度下,单性结实品种柱头具有花粉萌发的必要条件,人工授粉的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相比,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时间基本一致,但花粉管在花柱组织中的伸长时间相对要长,花粉管前端到达珠孔的时间相对较晚,雌性器官可以完成双受精作用正常结实。10月份的低温条件下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的品种在人工授粉后,两个品种柱头上的花粉虽然有萌发现象,但观察发现花粉管伸长到未及花柱长度一半时就开始出现解体的不连续状态。可见茄子的兼性单性结实特性是由低温条件下花粉管在花柱组织内伸长异常受阻导致,与雌性器官的结构没有必然的关联。3、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及分析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授粉和去柱头处理的单性结实及非单性结实品种的子房(幼果)和花柄中IAA、ZR、ABA、GA3的含量进行测定,数据分析表明,授粉处理的单性结实品种与去柱头处理的单性结实品种相比,子房(幼果)内四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含量都要略高一些。授粉或去柱头处理对单性结实品种子房(幼果)内源激素的含量影响不明显,对非单性结实影响明显。非单性结实品种在去柱头处理后,ABA/IAA+ZR+GA3>1即生长抑制物质对其花的发育起到主要作用;而授粉和去柱头处理的单性结实以及授粉的非单性结实品种,ABA/IAA+ZR+GA3<1即生长促进物质对其生长发育起到主要作用。相同处理的单性结实品种子房(幼果)中IAA、ZR、GA3的含量均高于非单性结实品种,而ABA的含量不同基因型之间表现差异。去柱头的非单性结实花柄中,表现出激素积累的现象,特别是在去柱头处理后4-6d富含极高的ABA含量,从而促进这个时期花柄离层细胞的活动与分化,最终导致茄子的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

周玉亭,杜丽莎,郝浩永,胡慧,白瑞良,张翠红[8](2012)在《苹果ABP2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文中研究表明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从苹果枝条形成层组织中提取总RNA,以随机引物及oligodT反转录成cD-NA。根据已知序列设计PCR引物并对其进行修饰,运用PCR技术扩增出苹果ABP基因片段和全长,经测序分析得知从红富士苹果中克隆到的基因ABP2(GenBank:HQ610832)为ABP(生长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体,同时完成了ABP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文章在苹果RNA提取、全长基因克隆、ABP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面积累了经验,并为进一步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霞[9](2010)在《花生花针期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植物王国里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一般认为,下针和结荚过程受植物激素调控。本研究以花生为材料,通过外施IAA及其运输抑制剂,对花生开花下针期植物激素的含量与分布、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ABPl和生长素输出蛋白基因PIN1的克隆与表达以及花生的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有望为解析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生长调控及生理现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基于固相萃取同时提取纯化游离态IAA和部分结合态IAA的LC-MS检测方法,并对花生不同组织中IAA及IAA-Ile含量进行了测定。花生根、茎、叶、花、果针中IAA和IAA-Ile含量均在盛花期最高,饱果成熟期最低。IAA和IAA-Ile含量在果针中最高,叶片次之,花中最低。外施IAA后,各组织中IAA和IAA-Ile含量均增加。其中,叶片中IAA含量增加显着,而IAA-Ile则先降低再增加。外施生长素输入抑制剂CHPAA,茎和叶中IAA含量升高,IAA-Ile含量则下降;根和果针中IAA含量降低,IAA-Ile含量在根中先升后下降,果针中降低;花中IAA和IAA-Ile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施生长素输出抑制剂TIBA,叶和茎中IAA含量增加,IAA-Ile含量下降;根和果针中IAA和IAA-Ile含量均降低;花中IAA和IAA-Ile含量变化不明显。花生茎和叶中IAA含量与IAA-Ile含量显着正相关。外施IAA及其运输抑制剂后,盛花期根和果针的IAA含量和IAA-Ile含量高度正相关。2、建立了以石油醚萃取过柱法提取纯化茉莉酸的LC-MS方法,并对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的JA、Z、ZR及ABA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JA含量在盛花期和初花期较高,但果针中以结荚期最高;ABA含量在饱果成熟期最高,在幼苗期、初花期及盛花期的含量都较低;Z含量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较高,在饱果成熟期较低;ZR含量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不大,但各时期均以果针中的含量最高。外施不同浓度IAA后,花生根、茎和叶中JA均升高;根中ABA变化不明显,茎和果针中ABA含量降低,叶片中ABA含量上升;Z在根、茎、叶的含量呈降低趋势,果针中增加;ZR在根中变化不明显,茎中先降低后增加,叶片和果针中先增加后再降低。CHPAA处理后,茎和叶中J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根部JA含量则明显增加,并在浓度10μM时最高;TIBA处理使茎和叶中JA含量降低,根中则明显增加,并在浓度10μM时最高。NPA处理使根、叶、果针中的AB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茎中则呈上升趋势;根、茎、叶、果针中Z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茎和叶中ZR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根中ZR含量在浓度10μM时最高,而ZR在果针中的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3、得到全长635 bp,共编码198个氨基酸的花生ABP1基因,将其命名为AhABPl, GenBank登录号为FJ360751。同源性分析表明核苷酸序列与拟南芥等植物ABP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均达到70%以上;氨基酸水平上与拟南芥等植物ABP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在70%以上,相似性在75%以上。ABP1在花生盛花期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最高,根中表达极少;外施IAA8h时ABP1相对表达量最高;TIBA处理使ABP1表达低于对照;CHPAA处理4h和8h后表达减少,处理12h表达高于对照。4、PIN1在花生根、茎、叶、果针中均有表达,根中表达最高,叶片表达最少。在盛花期根部表达最高,初花期最弱。浓度为10μM的IAA处理使PIN1在根部的表达最强,而CHPAA及TIBA处理后表达均低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IAA及其运输抑制剂处理使PIN1在在果针和叶中显着相关。5、以花生茎尖为外植体,在MS+1.0 mg/L BA+1.0 mg/L NAA培养基上可以获得较多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在MS+0.5mg/LBA+0.2mg/LNAA培养基上可以获得较好的茎尖增殖培养;在MS+2.0 mg/L NAA+0.2 mg/L BA培养基上可以得到生根较好的再生植株。

崔丽巍[10](2010)在《木糖筛选系统在黄瓜转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转基因植物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尤其是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人们担心这些抗性标记基因能够潜在地流向杂草、微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植物产生意外的性状,从而引发食品或生态安全问题。在植物遗传转化系统中,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筛选标记基因主要有两大类: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和除草剂抗性酶基因。常用的抗性酶基因包括nptII基因、cat基因、hpt基因、bar基因等。转化的细胞可以在含有抗生素和除草剂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因此利用这些标记基因的筛选体系都可能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因而采用无害的正筛选系统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木糖筛选是一种正选择筛选体系,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是一种安全的标记基因。我们首先通过七组对照实验确定木糖作为选择剂的最佳浓度。本实验以大肠杆菌XylA作为选择标记基因,利用木糖作为选择剂获得能够表达带有GUS报告基因的转基因黄瓜。同时,为了获得对肿瘤有积极作用的aFGF的单链抗体,本实验还构建了pX390-scFv载体,以木糖作为筛选剂,进行黄瓜遗传转化研究。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基于木糖选择系统的黄瓜转化体系。以黄瓜真叶为外植体,预培养2天,以携带表达载体的农杆菌LBA4404侵染黄瓜,选择培养基添加1 mg/ml的2ip和1 mg/ml的2,4-D,待愈伤长出时,选择培养基添加0.3mg/ml的2ip。选择培养基中加入15g/L的木糖和15g/L的蔗糖,获得的转化效率较高。通过这套程序,我们获得了19株转基因黄瓜植株,通过PCR和GUS组织染色,初步证明12株为阳性植株。

二、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番茄AP2/ERF超家族重鉴定及SlERF.D.3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简介
        1.2.2 AP2/ERF转录因子功能研究进展
        1.2.3 植物激素对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影响的研究
        1.2.4 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及质粒
        2.1.3 试剂及设备
        2.1.4 培养基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番茄AP2/ERF超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SlERF.D.3 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2.2.3 番茄的处理及取样
        2.2.4 SlERF.D.3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2.5 SlERF.D.3 基因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验证
        2.2.6 基因表达分析
        2.2.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
        2.2.8 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番茄AP2/ERF超家族重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番茄AP2/ERF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分类
        3.1.2 番茄ERF家族基因染色体定位信息分析
        3.1.3 番茄ERF家族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
        3.1.4 番茄ERF家族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
        3.1.5 番茄ERF家族基因在灰霉菌和IAA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3.2 SlERF.D.3 蛋白结构和亚细胞定位预测
        3.2.1 SlERF.D.3 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3.2.2 SlERF.D.3 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
        3.2.3 SlERF.D.3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3.3 SlERF.D.3 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3.4 SlERF.D.3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3.5 SlERF.D.3 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
    3.6 SlERF.D.3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3.6.1 SlERF.D.3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3.6.2 SlERF.D.3 基因的遗传转化
        3.6.3 过表达植株的转基因验证
        3.6.4 过表达株系的表达量检测
    3.7 过表达SlERF.D.3 株系的表型鉴定
        3.7.1 过表达SlERF.D.3 基因影响了叶片发育
        3.7.2 过表达SlERF.D.3 植株的花与果实性状的观察
    3.8 SlERF.D.3 是单性结实相关基因
        3.8.1 过表达SlERF.D.3 基因提高了生长素含量
        3.8.2 过表达SlERF.D.3 基因促进了单性结实和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3.8.3 过表达SlERF.D.3 影响了GA合成基因的表达
    3.9 过表达SlERF.D.3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番茄ERF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4.2 SlERF.D.3 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4.3 过表达SlERF.D.3 基因对番茄叶片形态的影响
    4.4 过表达SlERF.D.3对GA合成基因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杂交育种
2 诱变育种
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 基因工程育种

(3)果形伸长及脱落酸调控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基础 ——以番茄、黄瓜和甜樱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控制果形的主要数量性状位点及基因
        1.1.1 番茄果形主要位点及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研究进展
        1.1.2 番茄花发育阶段的划分
    1.2 转录组测序技术
    1.3 果实的成熟类型
    1.4 脱落酸(ABA)和生长素与果实发育及成熟关系的研究进展
        1.4.1 ABA与果实发育及成熟的关系
        1.4.2 生长素与果实发育及成熟的关系
    1.5 高等植物ABA的合成与代谢
        1.5.1 高等植物ABA的生物合成
        1.5.2 高等植物ABA的分解
        1.5.3 高等植物ABA的糖结合途径
    1.6 高等植物中ABA的信号转导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番茄主要果形位点sun、ovate和fs8.1对花器官发育的细胞及转录水平调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
        2.2.2 不同发育期番茄花芽样品的收集
        2.2.3 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
        2.2.4 illumina reads比对和分析
        2.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6 使用线性析因模型进行动态表达基因分析
        2.2.7 开花期子房结构的组织学分析
        2.2.8 第一个花序形成时间及花序上所有花朵开放时间统计
        2.2.9 花梗长度、花间距测量及果实成熟天数统计
        2.2.10 扫描电镜
        2.2.11 茎粗、侧枝长、节间长、成熟叶长的测量及复叶与中间小叶数目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un、ovate和fs8.1对花序形成时间及花序上连续花芽的发育阶段没有显着的影响
        2.3.2 fs8.1显着伸长了花梗的长度
        2.3.3 sun、ovate和fs81对花序上连续两朵花之间的距离没有明显的影响
        2.3.4 ovate及sun+ovate+fs81可能延迟果实的成熟
        2.3.5 组织学分析表明sun、ovate和fs8.1对果实伸长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
        2.3.6 sun、ovate和fs8.1三重近等基因系的心皮原基在花芽分化后第6天已显着变小
        2.3.7 sun、ovate和fs8.1对营养器官形态学的影响
        2.3.8 花芽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2.4 讨论
        2.4.1 sun、ovate和fs8.1对果形的调控发生在开花前
        2.4.2 sun、ovate和fs8.1调控果形细胞学机制的异同
        2.4.3 sun、ovate和fs8.1可能在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路径中发挥作用
    2.5 小结
第三章 脱落酸在调控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转录水平调控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ABA处理
        3.2.3 果实采后失水处理
        3.2.4 授粉处理
        3.2.5 RNA的提取、反转录PCR和测序
        3.2.6 Real time PCR分析
        3.2.7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2.8 ABA含量的测定
        3.2.9 果皮叶绿素含量测定
        3.2.10 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和果肉pH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果肉、果皮与种子中ABA含量的变化及授粉处理对幼果及子房ABA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发育阶段的黄瓜果实对外源ABA处理有不同反应
        3.3.3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3.3.4 不同组织ABA代谢基因在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表达模式分析
        3.3.5 外源ABA处理、干旱和人工授粉对黄瓜果实中ABA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黄瓜果实发育与干旱胁迫下ABA信号转导核心组分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水分胁迫处理
        4.2.3 RNA提取与基因克隆
        4.2.4 Real time RT-PCR分析
        4.2.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4.2.6 ABA含量测定
        4.2.7 果重测定
        4.2.8 叶绿素含量测定
        4.2.9 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目的基因的获得与分析
        4.3.2 黄瓜果实生长发育参数
        4.3.3 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CsPYLs、CsPP2Cs和CsSnRK2s的表达
        4.3.4 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黄瓜幼苗组织中CsPYLs、CsPP2Cs和CsSnRK2s的表达
        4.3.5 黄瓜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及干旱胁迫下果实,幼苗的根茎叶中ABA含量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ABA信号转导基因在黄瓜种子萌发及Cu~(2+)、Zn~(2+)NaCl及SO4~(2-)胁迫条件下的转录调控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目的基因的鉴定
        5.2.2 种子材料与萌发试验
        5.2.3 RNA提取与real time PCR分析
        5.2.4 ABA提取及含量测定
        5.2.5 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YL、组A PP2C和亚家族Ⅲ SnRK2成员的关键功能域在黄瓜和拟南芥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5.3.2 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种子吸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5.3.3 外源ABA对胚根伸长及Cu~(2+)、Zn~(2+)、NaCl及模拟酸雨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5.3.4 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ABA、Cu~(2+)、Zn~(2+)、NaCl及模拟酸雨处理下ABA含量变化
        5.3.5 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CsPYLs基因的表达
        5.3.6 CsPYLs对ABA、Cu~(2+)、Zn~(2+)、NaCl及模拟酸雨处理的响应及其在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的表达
        5.3.7 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CsPP2Cs基因的表达
        5.3.8 ABA、Cu~(2+)、Zn~(2+)、NaCl及模拟酸雨处理下,CsPP2Cs基因在吸胀黄瓜种子中的表达
        5.3.9 黄瓜种子吸胀过程中CsSnRK2s基因的表达
        5.3.10 ABA、Cu~(2+)、Zn~(2+)、NaCl及模拟酸雨处理下,CsPP2Cs基因在吸胀黄瓜种子中的表达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甜樱桃果实发育与始熟期PaPYLs、PaPP2Cs和PaSnRK2s的转录调控及对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响应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目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6.2.2 植物材料
        6.2.3 外源ABA和IAA处理
        6.2.4 ABA和IAA含量测定
        6.2.5 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及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6.2.6 花青素含量分析
        6.2.7 RNA提取和real time PCR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甜樱桃中PYLs、PP2Cs和SnRK2s同源基因的获得
        6.3.2 甜樱桃果实发育指数
        6.3.3 甜樱桃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及外源激素处理条件下ABA和IAA含量的变化
        6.3.4 外源ABA和IAA处理对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影响
        6.3.5 甜樱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PaPYLs、PaPP2Cs和PaSnRK2s的表达
        6.3.6 外源ABA和IAA处理条件下甜樱桃果实中PaPYLs、PaPP2Cs和PaSnRK2s的表达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作者简历

(4)罗汉果刺激性单性结实果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罗汉果及其栽培研究进展
        1.1 罗汉果是重要的传统中药
        1.2 罗汉果栽培尚存难题
    2 无籽果实的研究进展
        2.1 无籽果实的优势
        2.2 无籽果实的类型
    3 果实发育过程研究
    4 激素与座果
        4.1 生长素与果实座果及发育
        4.2 赤霉素与果实座果及发育
        4.3 细胞分裂素与果实座果
        4.4 乙烯与果实座果及发育
        4.5 油菜素内酯与果实座果
        4.6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5 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6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研究进展
        6.1 研究概况
        6.2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优缺点
        6.3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性结实罗汉果的生长发育规律
        2.2 授粉罗汉果的生长发育规律
        2.3 未授粉且未诱导的罗汉果的生长发育
        2.4 不同处理的成熟罗汉果的比较
        2.5 单性结实及授粉幼果的显微特征
        2.6 单性结实及授粉果实20 d、30 d、40 d、50 d及成熟时的纵剖面特征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的内源激素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2.2 不同处理果实中IAA、ZT及GA与ABA的比值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刺激性单性结实的罗汉果的转录组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
        2.2 转录组测序结果概述
        2.3 Unigene功能注释及COG分类
    3 讨论
        3.1 基因的表达与激素的作用规律基本相符
        3.2 诱导后基因变化与授粉后基因的变化有许多相同之处
        3.3 关键座果激素及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单性结实相关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2.2 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2.3 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
        2.4 油菜素内酯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2.5 赤霉素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2.6 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介

(5)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性结实相关基因
    1.1 赤霉素相关基因
        1.1.1 赤霉素合成酶及氧化酶基因
        1.1.2 单性结实基因
        1.1.3 响应基因
    1.2 生长素相关基因
        1.2.1 iaa M基因
        1.2.2生长素沉默作用 (auxin cum silencing action, Aucsia) 基因家族
    1.3 乙烯
    1.4 细胞分裂素 (cytokinin, CTK) 相关基因
        1.4.1 异戊烯基转移酶 (isopentenyl transferase, ipt) 基因
        1.4.2 CTK生物合成的其他基因
    1.5 其他基因
2 单性结实相关蛋白
    2.1 生长素/吲哚-3-乙酸 (AUX/IAA) 蛋白
    2.2 DELLA蛋白
    2.3 查耳酮合成酶 (chalcone synthase, CHS)
3 基因工程单性结实的品质研究
4 结语

(6)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及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瓜
    1.2 乙烯的生理作用与生物合成
    1.3 植物激素乙烯与黄瓜性型
        1.3.1 黄瓜性型
        1.3.2 黄瓜性别决定基因
    1.4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1.4.1 乙烯受体
        1.4.2 CTR1
        1.4.3 EIN2
        1.4.4 EIN3/EILs
        1.4.5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其他元件相关研究简述
    1.5 黄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5.1 基因型
        1.5.2 外植体类型及苗龄
        1.5.3 不同激素组合
        1.5.4 转化方法
        1.5.5 目的基因
    1.6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CsCTR1 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黄瓜 CsCTR1 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获得与序列分析
        2.3.2 CsCTR1 与其他物种中 CTR1 蛋白的进化分析和多重比对分析
        2.3.3 CsCTR1 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2.3.4 CsCTR1 基因在拟南芥中突变株 ctr1-1 的过量表达分析
        2.3.5 CsCTR1 基因在黄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2.3.6 CsCTR1 基因在黄瓜花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
        2.3.7 乙烯利和 AVG 处理对 CsCTR1 表达的影响
        2.3.8 近等基因系间 CsCTR1 的表达情况
    2.4 讨论和小结
第三章 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CsEIN2 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黄瓜 CsEIN2 基因全长 cDNA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3.2 CsEIN2 与其他物种中 EIN2 蛋白的进化分析和多重比对分析
        3.3.3 CsEIN2 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3.3.4 CsEIN2 基因在黄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3.5 CsEIN2 基因在黄瓜花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
        3.3.6 乙烯利和 AVG 处理对 CsEIN2 表达的影响
        3.3.7 近等基因系间 CsEIN2 的表达情况
        3.3.8 CsEIN2 基因在拟南芥中突变株 ein2-1 的过量表达分析
    3.4 讨论和小结
第四章 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CsEIN3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瓜 CsEIN3 基因全长 cDNA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4.3.2 CsEIN3 与其他物种中 EIN3/EIL 蛋白的进化分析和多重比对分析
        4.3.3 CsEIN3 蛋白的 3-D 模型
        4.3.4 CsEIN3 基因在黄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4.3.5 CsEIN3 基因在黄瓜花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
        4.3.6 近等基因系间 CsEIN3 的表达情况
    4.4 讨论和小结
第五章 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苗态对黄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5.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瓜子叶节再生的影响
        5.3.3 Kan 选择压筛选
        5.3.4 预培养时间对黄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5.3.5 侵染及共培养时间对黄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5.3.6 不同筛选策略对黄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5.4 讨论和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7)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单性结实生殖发育特性及内源激素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的单性结实
        1.1.1 影响单性结实的内因
        1.1.2 影响单性结实性状的外因
        1.1.3 茄子的单性结实
    1.2 胚胎显微结构
        1.2.1 双受精作用
        1.2.2 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发生与发育
    1.3 花柄离层细胞与落花落果
        1.3.1 花器脱落的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研究
        1.3.2 内源激素对落花落果的影响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茄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来源
        3.1.2 材料的生长条件
        3.1.3 材料的处理
        3.1.4 取材时四种茄子花蕾外观对比
    3.2 取材方法
    3.3 实验试剂
    3.4 常规方法介绍
        3.4.1 石蜡切片改良技术流程
        3.4.2 图片的处理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适温条件下单性结实与非单性结实茄子胚胎发育的比较
        3.5.2 低温条件下单性结实与非单性结实茄子发育的比较
    3.6 小结
第四章 低温对茄子单性结实形成的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的来源
        4.1.2 材料的生长条件
        4.1.3 材料的处理
        4.1.4 取材方法
        4.1.5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花粉管伸长的水溶性苯胺蓝染色
        4.2.2 花柱离体授粉后花粉管的生长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花柱结构横切面的观察
        4.3.2 适温下四个茄子品种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的比较
        4.3.3 低温下四种茄子品种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的比较
        4.3.4 单性结实花柱离体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的观察
    4.4 小结
第五章 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的免疫定量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材料的来源
        5.1.2 材料的生长条件
        5.1.3 材料的处理
        5.1.4 取材方法
        5.1.5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激素的提取
        5.2.2 样品的测定
        5.2.3 结果计算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子房(幼果)中IAA含量的变化
        5.3.2 子房(幼果)中ABA含量的变化
        5.3.3 子房(幼果)中GA_3含量的变化
        5.3.4 子房(幼果)中ZR含量的变化
        5.3.5 子房(幼果)中激素平衡与单性结实
        5.3.6 花柄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与落花落果
    5.4 小结
第六章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英文缩略表
致谢
发表文章

(8)苹果ABP2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酶与试剂
    1.3 总RNA提取
    1.4 反转录
    1.5 18S rRNA基因片段和ABP2基因片段及全长的扩增
    1.6 重组子的筛选及检测
        (1) PCR法检测:
        (2) 酶切法检测:
    1.7 表达载体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提取结果
    2.2 目的基因的PCR结果
        2.2.1 18S rRNA基因片段
        2.2.2 ABP2基因
    2.3 目的基因的检测
    2.4 DNA测序分析
    2.5 表达载体构建分析
3. 讨论
    3.1 RNA质量
    3.2 ABP全长基因扩增
    3.3 ABP表达载体

(9)花生花针期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激素
        1.1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2 生长素的合成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
        1.3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4 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进展
    2 生长素相关基因的研究
        2.1 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
        2.2 生长素运出载体蛋白基因PIN
        2.3 生长素运输的调控机制研究
    3 植物激素的提取与检测技术
        3.1 植物激素的提取技术
        3.2 植物激素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花生花针期生长素的变化与分布
    1 材料与试剂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生长素及其结合态的提取与纯化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液相色谱-质谱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素及其结合态提取纯化方法的建立
        3.2 花生IAA含量分析
        3.3 花生IAA-Ile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3.4 花生游离态IAA与结合态IAA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生长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4.2 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生长素的存在形式与含量
        4.3 不同处理对花生各组织IAA及IAA-Ile含量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花生花针期其他植物激素的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提取纯化方法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检测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样品中JA的提取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花生中Z、ZR及ABA检测方法的建立
        3.3 花生其他植物激素含量分析
    4 讨论
        4.1 提取方法的选择
        4.2 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4.3 花生不同生长时期JA、ABA、Z、ZR的含量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生AB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菌株
        1.4 分子生物学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花生总RNA提取及纯化
        2.2 逆转录合成cDNA
        2.3 花生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的RT-PCR扩增
        2.4 Real time PCR表达分析引物设计
        2.5 Real Time PCR表达分析
        2.6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ABP1 cDNA全长的克隆
        3.2 花生AB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花生ABP1 的表达分析
        3.4 花生IAA含量与ABP1表达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ABP1的结构和功能预测
        4.2 ABP1在花生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表达
        4.3 IAA含量与ABP1表达相关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花生PIN1表达及与IAA含量相关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菌株
        1.4 分子生物学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花生RNA的提取及RNA质量检测
        2.2 逆转录合成cDNA
        2.3 RT-PCR反应
        2.4 PCR产物的TA克隆与测序
        2.5 Real time PCR表达分析引物设计
        2.6 Real 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生长素输出蛋白基因PIN1 cDNA片段的克隆
        3.2 生长素输出蛋白基因PIN1在花生不同器官的表达分析
        3.3 PIN1表达与花生IAA及IAA-Ile含量分析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花生再生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培养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的获得
        2.2 茎尖组织培养阶段
        2.3 茎尖增殖培养
        2.4 植株再生和生根阶段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进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木糖筛选系统在黄瓜转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植物遗传转化的正向选择标记
        1.1.1 与糖代谢相关的选择标记基因
        1.1.2 与激素代谢相关的选择标记基因
        1.1.3 正筛选系统在植物转化中的应用前景
    1.2 人类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单链抗体
    1.3 植物生物反应器
        1.3.1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
        1.3.2 植物生物反应器两种表达系统
        1.3.2.1 植物稳定转化系统
        1.3.2.2 植物瞬时表达系统
        1.3.3 植物生物反应器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黄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质粒和菌种
         2.1.3 实验所用的 PCR 引物
        2.1.4 化学试剂和酶
        2.1.5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木糖作为选择剂的最佳浓度
        2.2.2 植物表达载体pXI::GUS 的鉴定
        2.2.3 植物表达载体pX390-scFv 的构建
        2.2.4 植物表达载体pX390-scFv 的鉴定
        2.2.5 农杆菌介导的黄瓜转化
        2.2.6 植物基因组DNA 分离
        2.2.7 再生植株的PCR 检测
        2.2.8 再生植株的GUS 组织染色检测
3 结果
    3.1 木糖作为选择剂的最佳浓度
    3.2 植物表达载体 pXI::GUS 的鉴定
    3.3 植物表达载体 pX390-scFv 的鉴定
    3.4 农杆菌介导的黄瓜转化
    3.5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3.6 转基因植株GUS 组织染色检测
4 讨论
    4.1 木糖正选择体系的优化
    4.2 黄瓜遗传转化过程的分析
    4.3 利用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表达策略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番茄AP2/ERF超家族重鉴定及SlERF.D.3基因的功能研究[D]. 徐志璇.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2]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研究进展[J]. 徐海钰,李雪,于磊,朱国民. 吉林农业, 2018(14)
  • [3]果形伸长及脱落酸调控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基础 ——以番茄、黄瓜和甜樱桃为例[D]. 王艳萍.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5)
  • [4]罗汉果刺激性单性结实果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涂冬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01)
  • [5]单性结实的分子研究进展[J]. 涂冬萍,马小军,莫长明,潘丽梅,冯世鑫,黄杰. 中草药, 2014(20)
  • [6]黄瓜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及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D]. 别蓓蓓.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1)
  • [7]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单性结实生殖发育特性及内源激素调控研究[D]. 陈静. 西南大学, 2013(12)
  • [8]苹果ABP2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J]. 周玉亭,杜丽莎,郝浩永,胡慧,白瑞良,张翠红. 运城学院学报, 2012(05)
  • [9]花生花针期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刘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7)
  • [10]木糖筛选系统在黄瓜转化中的应用[D]. 崔丽巍.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生长素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黄瓜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