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执行点检定修制 促使设备管理上台阶(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伟,张旭[1](2019)在《新时期加强采油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考》文中指出在新时期环境下,我国石油行业面临着新的考验。采油设备是一个石油企业发展的必备物资,而采油设备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有效的采油设备的管理,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保证采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采油设备的管理,保证在新时期新的挑战下,我国的采油企业依旧保持着充沛的活力。本文对新时期条件下的设备管理进行了概述,详细阐述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和企业管理的目标,分析了采油设备管理的不足之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为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尽一份力量。
杨俊山,孟林[2](2018)在《实施设备管理“三大工程”推进提质降耗》文中提出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一个铝镁加工企业。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经过两次技术改造,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但全公司设备6 000余台套,如何做好设备管理,为生产保驾护航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实施了设备管理"三大工程",有效的推进了设备综合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李海峰[3](2017)在《天钢检修资源整合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有先进的装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就必须对设备进行整顿、维修和保养,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检修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以便有效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钢)是一家铁、钢、材各420万吨生产能力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天钢设备系统作为公司生产运营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不仅肩负着为工艺生产提供保障之责,而且也肩负着不断提高效率、持续降低维修成本的职责。本文针对天钢当前检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并开展专题研究。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对天钢当前设备检修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开展专题研究,首先通过大量参考文献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策略理论进行研究,并对天钢当前设备检修管理的实际情况加以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它钢铁企业检修管理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介绍和分析;之后对维修管理方式的优劣进行对比,对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加以分析和论证,最终得出天钢必须对公司内部检修资源进行整合,并且是完全整合的结论;进而制定出检修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案和需完成的配套工作,对检修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和涉及检修资源整合的困难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整合工作进行了风险评估,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预案,最后分步实施,经过定性与定量评价初步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获得了大型检修的组织能力和关键设备的检修能力、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检修资源利用率,基本上解决了天钢设备管理实践中的难题。
苗社华[4](2017)在《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的改进方案研究》文中认为设备是一个企业实现生产创效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及壮大的根本保障。尤其是钢铁类的生产型公司,这类公司一般拥有整体装备大型化、工序生产连续化、产品生产高速化、设备构造精密化、生产操作自动化、综合管理一体化、组织管理系统化等的特点,其设备方面的投资一般都很大,使得其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设备管理对于钢铁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HG公司设备管理情况为例,对其设备使用现状、维护管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旨在针对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生产和操作经验,对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进行积极的探索,指导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进步。本文首先对钢铁企业当前所处的环境与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国内外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阐述与分析了设备管理、点检定修等基本理论;其次,对HG公司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公司点检定修制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HG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点检定修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增强点检定修制度的可操作性、统一标准与流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善HG公司点检定修制的建议;最后,为了保障改进建议的落实,从组织、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王军军[5](2017)在《特钢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与实施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钢行业设备的管理特性决定了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能有效发挥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在系统建设中借鉴现代设备管理思想,全面提升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总体上,本论文以B公司研发的设备管理系统实施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设备管理系统如何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应用实施,实施过程如何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去控制实施成本、质量、进度,并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去帮助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可以将统一、规范的管理平台与设备主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同步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通过优化设备管理模式和组织体制,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最终实现对设备的全方位管理,以全面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针对特钢行业特性,本论文又以一个具体特钢企业特钢企业——A公司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例,重点关注特钢行业设备管理系统化建设实施的方案和思路,从项目背景、项目策划与咨询、项目执行与推进、项目收尾、项目难点与对策等几个维度阐述了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之后用大量具有说服力的设备口径数据,总结分析了设备管理系统对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巨大价值。论文中采用大量的项目真实数据,对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做了总结和提炼,并在文末提出对于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杜钢[6](2016)在《C公司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维护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特别在石油行业面临低油价,高运营成本的不利局面下,所有油田服务企业都面对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转型难题。部分油田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材料消耗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对于油服企业来说,受到企业自身以及客观因素的限制,企业在上述方面努力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之油服企业的业务受制于油田企业,其设备服务是油服企业的生命线,设备故障率和有效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设备的好坏影响到油服企业的效益的高低,对油服企业的生产效益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在当前油服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的状况下,如何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以及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必须要提高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本文以C公司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维护管理模式为背景,对其具体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优化组合其业务流程,改进了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维护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总结。对现有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现有设备的维护管理,故障维修,配件采购和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了描述,使用流程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2、顶驱管理标准和点检定修制的设计。对C公司当前的设备管理的标准进行了设计和制定,对其管理标准和点检定修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此优化方案的实施,是顶驱在当前的维护和管理中标准化,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浪费,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3、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评价体系的设计。在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为顺利实施以上设计,本文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了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并在其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设计了评价体系,作为方案持续改进的分析依据。。4、对于综合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的研究。本文还在为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公司其他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人员培训,管理职责,设备管理制度以及设备的信息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现有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维护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其作用能够帮助决策者和甲方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重点在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故障率,从而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修琨[7](2014)在《迁钢热轧生产线设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备是钢铁生产企业的硬件基础,尤其是热轧生产对设备的依存度很高。怎样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生产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目前,迁钢公司确立了“低成本生产高端产品”的经营目标,但相应的设备管理模式长期固化,缺乏调整,己远远落后于公司发展的需要,亟需通过进行深入研究设备管理相关理论,改进和创新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本文以迁钢热轧的设备管理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钢铁生产设备管理理论和模式,针对迁钢热轧设备管理的现状及问题,选定优化维修模式作为创新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迁钢热轧设备管理的改进设计具体方案,包括:管理目标改进,组织结构设计,管理机制改进,维修方式改进,外包管理改进。同时为保证方案的实施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创新方案的实用性。
罗永侦[8](2014)在《SS糖业公司生产设备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从原料的加工处理到产品的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离不开设备,设备的完好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管理,设备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SS糖业公司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管理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强设备管理、设计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案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设备特点和管理特征,将其设备管理工作划分为设备前期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等方面;重点研究这几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笔者在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把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设备管理问题和所学到的知识及理论进行分析对比,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最终目的是希望公司的设备管理日趋完善合理,希望好的设备管理让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发展力。
赵开尧[9](2014)在《基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备件储备对于生产企业,特别是连续性生产企业非常重要,是维持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备件的储备水平不仅取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因素,更是与企业所采取的维修策略密切相关,不同的维修策略产生不同的备件储备要求。设备点检定修策略作为一项被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广泛采用的维修策略,有其独特的备件需求特点。企业要降低备件管理成本(采购、库存和消耗成本),就必须对备件存储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存储策略来降低企业的备件成本。虽然对于企业备件成本控制,关键的控制活动是采取正确的采购策略,但这不是全部,备件存储策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备件的分类管理、需求预测管理、库存模式管理,甚至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备件存储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备件管理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且,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例如,备件的分类管理影响备件采购策略,影响库存管理;备件需求预测影响备件采购策略,等等。因此,研究基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应在维修策略和存储策略两部分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再根据各自特点和适用性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最终得到基于特定维修模式下的备件存储策略。所以,通过优化备件存储策略降低备件成本,必须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出适用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理论研究成果应以指导实践为目的,进一步讲,如果能在企业备件管理中直接应用则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选取已实施设备点检定修策略多年的B公司为实例进行分析,分析该企业当前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得出的存储策略,用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并且通过具体应用实例,使项目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如何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之间建立密切和有效的联系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需要研究的内容还很多。本文最后对项目整个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周章金,韦东,唐炜[10](2013)在《优化点检定修模式 促设备管理水平上台阶》文中提出一、前言攀钢钒炼铁厂主要设备为5座高炉,有效容积6950m3;4台烧结机,有效面积1153.6m2;4台翻车机;1台铸铁机及相关辅助设备。近年来,攀钢钒炼铁厂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装备,结合钒钛矿冶炼特点,使主体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炼铁厂开始实行作业长制为中心的
二、严格执行点检定修制 促使设备管理上台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格执行点检定修制 促使设备管理上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加强采油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加强设备管理的概述 |
1.1 加强设备管理的意义 |
1.2 设备管理的任务目标 |
2 新时期下采油设备管理中的不足 |
2.1 采购不合理,浪费资金 |
2.2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足 |
2.3 方法不新颖,执行不够 |
3 针对采油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
3.1 严格管理设备购置 |
3.2 点检定修制的推广 |
3.3 建立完善设备管理机制 |
4 结束语 |
(2)实施设备管理“三大工程”推进提质降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施设备管理“三大工程”的具体做法 |
1.1 在全公司设备系统广泛开展“设备管理年”活动 |
1.2 成立领导机构, 出台实施办法 |
1.3 确立目标, 制订计划 |
1.4 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
1.5 全员发动, 全员参与 |
1.6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促进“三大工程”实施 |
2 实施设备管理“三大工程”取得的成效 |
3 工作中的体会 |
3.1 领导重视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 |
3.2 全员参与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 |
3.3 责任落实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保证 |
3.4 狠抓基础工作是强化设备管理的根本 |
(3)天钢检修资源整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选题依据和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选题依据 |
1.2.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现代设备管理发展概述 |
2.1.1 设备管理的概念 |
2.1.2 设备管理的发展与进程 |
2.1.3 国际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概述 |
2.2 TPM管理理论概述 |
2.2.1 TPM管理理论概述 |
2.2.2 点检定修制理论概述 |
2.2.3 TnPM管理理论概述 |
2.3 维修业务外包理论概述 |
2.3.1 业务外包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2.3.2 维修业务外包的优势和不足 |
2.3.3 维修业务外包的实践 |
第3章 行业改革实践及天钢检修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行业实践分析 |
3.1.1 行业内检修管理改革的实践 |
3.1.2 行业内检修管理改革的实践分析 |
3.2 天钢设备检修管理概况 |
3.2.1 企业概况 |
3.2.2 组织结构 |
3.2.3 天钢的设备管理体制 |
3.2.4 天钢设备检修管理历史沿革及现状 |
3.3 存在问题分析 |
3.3.1 问题及其分类 |
3.3.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
4.1 维修管理方式的利弊分析 |
4.1.1 正确选择维修管理方式的重要性 |
4.1.2 企业维修工程的管理方式及分析 |
4.1.3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4.2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
4.2.1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困难 |
4.2.2 检修资源整合困难的分析 |
4.2.3 检修资源整合困难的应对策略 |
4.3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方案的选择 |
4.3.1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几种方案 |
4.3.2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方案分析 |
4.3.3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的方案选择 |
4.4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方案的制定 |
4.4.1 天钢实施检修资源整合的工作目标 |
4.4.2 检修资源整合方案的整体思路 |
4.4.3 需完成的配套工作 |
第5章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方案实施及评价 |
5.1 天钢检修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 |
5.1.1 检修资源整合工作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
5.1.2 检修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 |
5.1.3 检修资源整合的过程 |
5.1.4 检修资源整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5.2 检修资源整合后的组织管理 |
5.2.1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
5.2.2 检修资源整合后的约束与考核 |
5.3 检修资源整合实施效果评价 |
5.3.1 直接效益 |
5.3.2 间接效益 |
5.3.3 社会效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的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设备管理 |
1.2.2 点检定修 |
1.3 国内外设备管理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深度访谈法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概述 |
2.1 设备管理相关理论 |
2.1.1 设备综合工程学 |
2.1.2 全员设备管理(TPM) |
2.1.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
2.1.4 企业信息化 |
2.2 设备管理内涵 |
2.2.1 设备管理内容 |
2.2.2 设备管理的特点 |
2.2.3 设备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
2.3 点检定修内涵 |
2.3.1 点检定修的含义与特点 |
2.3.2 点检定修的方法 |
2.3.3 点检定修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 |
2.4 定修计划 |
2.4.1 定修模型 |
2.4.2 定修计划的实施 |
第3章 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
3.1 HG公司基本情况 |
3.1.1 HG公司简介 |
3.1.2 HG公司设备概况 |
3.2 HG公司点检定修制的实施现状 |
3.2.1 HG公司点检定修制的具体实施细则 |
3.2.2 HG公司点检定修的工作内容 |
3.2.3 HG公司实施点检定修制的成效 |
3.3 HG公司点检定修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现行管理理念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的需求 |
3.3.2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落后 |
3.3.3 点检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
3.3.4 点检定修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
3.3.5 缺乏统一的点检作业实施规范 |
第4章 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改进方案的设计 |
4.1 点检定修改进方案设计的思路 |
4.2 点检定修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4.2.1 点检定修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 |
4.2.2 点检定修改进方案设计的目标 |
4.3 点检定修改进方案实施的重点任务 |
4.3.1 管理方式的改进 |
4.3.2 点检定修的信息化管理 |
4.3.3 点检定修相关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的规范化 |
第5章 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方案实施的保障 |
5.1 组织保障 |
5.1.1 公司领导应足够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
5.1.2 组建点检定修管理领导小组 |
5.1.3 创新设备管理的流程 |
5.2 制度性保障 |
5.3 人力资源保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特钢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与实施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项目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 |
2.1 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 |
2.2 特钢行业设备管理的特性 |
2.3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项目特点 |
3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总体方案 |
3.1 B公司及设备管理系统产品简介 |
3.2 整体建设流程 |
3.3 关键流程分析 |
3.3.1 业务调研与规划 |
3.3.2 项目实施规范 |
3.3.3 项目配置与变更管理 |
3.3.4 项目跟踪与监控 |
3.3.5 流程分析小结 |
3.4 项目团队管理 |
3.4.1 团队搭建 |
3.4.2 团队沟通 |
3.4.3 团队建设 |
4 特钢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案例分析 |
4.1 项目背景 |
4.2 项目策划与咨询 |
4.3 项目执行与推进 |
4.4 项目收尾 |
4.5 项目难点及对策 |
5 设备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分析 |
5.1 信息系统承载了先进的管理模式 |
5.2 信息系统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
5.3 项目管理方法在信息化项目中应用分析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公司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维护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设备管理与维护 |
2.1.2 设备管理评估 |
2.2 设备管理理论 |
2.2.1 设备使用前的管理理论 |
2.2.2 运行过程中设备管理理论 |
2.2.3 后期设备管理理论 |
2.2.4 资产的管理理论 |
2.3 顶驱设备维护管理理论 |
2.3.1 顶驱维护管理理论 |
2.4 设备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2.4.1 现代设备管理理念 |
2.5 国内外发展现状 |
2.5.1 国外发展现状 |
2.5.2 国内发展现状 |
3 C公司顶驱设备维护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C公司简介及其产业背景 |
3.1.1 C公司简介 |
3.1.2 C公司的产业背景 |
3.2 C公司的现状 |
3.2.1 C公司的组织架构 |
3.2.2 C公司运营管理现状 |
3.2.3 顶驱维护管理的业务流程现状 |
3.2.4 C公司顶驱基本信息以及备件采购流程 |
3.3 C公司顶驱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顶驱故障次数多,停机时间长 |
3.3.2 配件库存量大,采购周期较长 |
3.4 C公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C公司存在问题的表象原因分析 |
3.4.2 深层次原因分析 |
4 C公司顶驱设备维护管理的整体改进方案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2 顶驱设备维护管理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
4.2.1 设计目标 |
4.2.2 设计原则 |
4.3 顶驱设备维护管理改进方案的整体架构 |
4.4 改进方案的实施步骤 |
5 顶驱管理标准及点检定修制设计 |
5.1 顶驱管理标准制定 |
5.1.1 顶驱管理标准制定的依据 |
5.1.2 设备管理标准制定的流程 |
5.1.3 设备管理标准的内容 |
5.2 顶驱点检定修制设计 |
5.2.1 点检制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分工 |
5.2.2 点检管理制 |
6 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评价指标的改进设计 |
6.1 管理流程改进 |
6.2 组织机构调整 |
6.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设计 |
6.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3.2 目标评价指数的设计 |
7 综合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研究 |
7.1 员工培训 |
7.2 人员职责 |
7.3 设备管理制度 |
7.4 建立顶驱设备的信息系统 |
7.4.1 顶驱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
8.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迁钢热轧生产线设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设备管理模式理论概述 |
2.1 设备管理模式的概念 |
2.2 设备管理在钢铁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
2.3 设备管理模式的类型 |
2.3.1 事后维修模式 |
2.3.2 计划预修模式 |
2.3.3 状态维修模式 |
2.3.4 优化维修模式 |
2.3.5 点检定修制 |
2.3.6 全员生产维修模式 |
2.3.7 ABC分类管理法 |
2.3.8 维修业务外包 |
2.4 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章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3.1 迁钢公司简介 |
3.1.1 概况 |
3.1.2 主要装备 |
3.2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3.2.1 迁钢热轧生产线设备简介 |
3.2.2 迁钢及热轧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
3.2.3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运行机制 |
3.2.4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
3.3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1 评价指标不健全 |
3.3.2 维修方式单一 |
3.3.3 日常保养不到位 |
3.3.4 点检工作效率低 |
3.3.5 外包管理落后 |
3.3.6 未掌握核心维修技术 |
3.4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设备管理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
3.4.2 设备管理组织体系与生产体系协同障碍 |
3.4.3 对于外包方式的定位及选择不合理 |
第4章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设计 |
4.1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向 |
4.1.1 改进设想及实现途径 |
4.1.2 创新方向 |
4.2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
4.3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改进方案设计 |
4.3.1 设备管理目标改进 |
4.3.2 设备管理组织架构改进 |
4.3.3 设备管理运行机制改进 |
4.3.4 设备维修方式改进 |
4.3.5 设备维修外包管理改进 |
4.3.6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改进 |
第5章 迁钢热轧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案保障措施 |
5.1 建立推进组织 |
5.2 制定实施计划 |
5.3 技术保障措施 |
5.4 合同保障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SS糖业公司生产设备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设备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
1.4.1 国外设备管理理论研究 |
1.4.2 国内设备管理理论研究 |
1.4.3 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 |
第二章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的现状 |
2.1 SS糖业公司简介 |
2.2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
2.2.1 设备前期管理的现状 |
2.2.2 维修期设备管理现状 |
2.2.3 榨季期设备管理现状 |
2.2.4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人员与制度上的现状 |
第三章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3.1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3.1.1 设备前期管理问题分析 |
3.1.2 维修期的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3.1.3 榨季期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3.1.4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制度与人员上的问题分析 |
3.2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因果分析 |
3.2.1 原因分析 |
3.2.2 深层次原因分析 |
3.2.3 小结 |
第四章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4.1 设备管理改进方案设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4.1.1 目标 |
4.1.2 原则 |
4.2 方案的总体规划 |
4.3 方案的实施步骤 |
第五章 SS糖业公司设备管理改进对策 |
5.1 点检定修制设计 |
5.2 设备管理改进对策 |
5.2.1 设备的前期管理对策 |
5.2.2 维修期的设备管理对策 |
5.2.3 榨季期的设备管理对策 |
5.2.4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制度与人员上的对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概述 |
1.1.2 维修管理现状及问题 |
1.1.3 课题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维修策略与备件储备关系 |
1.2.2 备件存储策略现状与发展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设备维修策略与备件管理 |
2.1 设备维修策略发展历程 |
2.1.1 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 |
2.1.2 备件储备特点 |
2.2 点检定修制 |
2.2.1 点检定修概论 |
2.2.2 点检定修策略与其它维修策略 |
2.2.3 备件储备分析 |
2.3 采购策略分析 |
2.3.1 库存控制目的和意义 |
2.3.2 备件采购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 备件存储策略分析 |
3.1 备件分类管理 |
3.1.1 ABC分类法应用及发展 |
3.1.2 ABC-AHP分类法原理及应用 |
3.1.3 VED-AHP分类法 |
3.2 备件需求预测 |
3.2.1 需求因素分析 |
3.2.2 需求预测方法 |
3.2.3 基于可靠性的预测技术 |
3.2.4 基于时序列的预测技术 |
3.3 (s,S)采购策略 |
3.3.1 采购策略控制分析 |
3.3.2 模型假设和参数设置 |
3.3.3 模型建立和解答 |
3.4 库存管理模式 |
3.4.1 供应网络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2 供应链模式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
3.5 管理信息系统 |
3.5.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3.5.2 ERP系统应用及问题分析 |
3.5.3 决策支持系统 |
3.6 基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 |
4 应用实例 |
4.1 背景分析 |
4.2 备件问题分析 |
4.2.1 备件分类问题 |
4.2.2 计划申报问题 |
4.2.3 库存管理问题 |
4.3 解决方案 |
4.3.1 备件ABC AHP分类法实例分析 |
4.3.2 基于可靠性的需求分布预测技术实例分析 |
4.3.3 (s,S)采购策略应用实例分析 |
4.3.4 二次滑动平均法求消耗预测实例分析 |
4.4 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优化点检定修模式 促设备管理水平上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攀钢钒炼铁厂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 |
三、优化点检定修模式 |
1. 强力推行生产设备一体化管控 |
2. 推行设备状态管理, 实现风险管控 |
3. 强化点检业务培训 |
4. 创新岗位自主维修 |
5. 优化检修管理 |
6. 结合钒钛磁铁矿冶炼特点, 设备更新改造, 提高设备稳定运行水平 |
四、深化点检定修制取得效果 |
五、结语 |
四、严格执行点检定修制 促使设备管理上台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加强采油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考[J]. 张亚伟,张旭.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8)
- [2]实施设备管理“三大工程”推进提质降耗[J]. 杨俊山,孟林. 应用能源技术, 2018(03)
- [3]天钢检修资源整合问题研究[D]. 李海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2)
- [4]HG公司设备点检定修制的改进方案研究[D]. 苗社华. 东北大学, 2017(06)
- [5]特钢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与实施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王军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6]C公司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维护管理研究[D]. 杜钢. 山东大学, 2016(03)
- [7]迁钢热轧生产线设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 李修琨. 东北大学, 2014(01)
- [8]SS糖业公司生产设备管理改进研究[D]. 罗永侦. 广西大学, 2014(02)
- [9]基于设备点检定修模式的备件存储策略研究[D]. 赵开尧.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10]优化点检定修模式 促设备管理水平上台阶[J]. 周章金,韦东,唐炜. 冶金管理,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