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金一禾[1](2020)在《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现代家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创一代为家族企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后家族二代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二代能否守住一代创造的辉煌,实现家族企业基业长青。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我国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际传承关乎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家族二代才是未来舞台的主角。二代接管是保证家族企业财富、权力、精神传递和延续的重要转折点,将成为观察家族企业价值表现的一个关键视角。然而,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深受我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却缺乏制度性安排。同时,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逐渐完善,也不断推进家族二代励志图新、深化改革,根据新的形势及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对家族企业作出改造与创新。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家族企业正面临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在代际传承和创新创业的双重目标下,家族二代能否继续推动家族企业发扬光大并再造辉煌而备受关注。在当前环境下,从加深改革与持续创新的立场出发,研究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最为关键的二代接管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二代接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深入挖掘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驱动因素,从传承计划、家族帮扶和二代特质三个方面提高价值再造的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实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和战略转型提升价值再造的效果,以推动家族企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本文的理论研究围绕着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展开。首先梳理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现状,包括代际传承的基本要素和经济后果,以及企业价值的研究现状,包括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和家族企业价值研究,并且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其次,界定了代际传承与二代接管、企业价值与价值再造两组基本概念和衡量标准。再次,回顾了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进程,分析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发展现状,并就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面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制度进行说明。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产权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高阶梯队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及其在家族企业中的应用。本文基于二代接管的视角,研究了家族企业二代接管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驱动因素和实现路径,从而提出了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将一般的代际传承和企业价值的研究聚焦至二代接管和价值再造的研究,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代际传承的研究层级,包括代际、阶段、在任者和继任者、内部继任者和外部继任者、家族二代,构成多维度衡量代际传承的重要指标。第二,代际传承的三阶段模型包括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其中接收管理即二代接管,本文将其定义为二代担任董事长全面接管家族企业,完成经营权的传递。第三,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一代创始人实现了价值创造,但一二代交接的代际传承阶段往往动荡不安,可能会伴随着企业绩效及价值的滑坡,二代接管为家族企业价值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一代掌权的价值创造到二代接管的价值再造,构建了家族企业完整的价值管理链。其次,二代接管的经营权传递和所有权转移,共同影响家族企业价值的波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家族二代接管对家族企业价值会产生一时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二代继任者选择存在必然性和局限性,选拔出来的二代继任者胜任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在其权威性建立之前,一时难以获得外界信任和认可;第二,家族一代创始人退位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家族企业原有隐性知识的流失;第三,家族二代与一代相比,虽有年轻、高学历及海外经历等方面的优势,但远不及家族一代吃苦耐劳、创新创业的精神,缺乏社会资本和工作经验的积累;第四,交接班后企业绩效的暂时下滑导致二代接管企业价值的降低。实证结果也表明,二代接管所发生的经营权传递在短期内会对家族企业价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代接管的家族企业价值明显不如一代掌权的家族企业价值。而家族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却可以使家族二代获得实际控制权和权威合法性,传递了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愿,从而带来正面的协同影响,尤其是二代董事长同时是实际控制人或持股比例较高时,能够缓解二代接管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再次,二代接管价值再造需要有恰当驱动因素加以推进,包括完备的传承计划、家族成员在董事会帮扶、以及家族二代特质的优势等。第一,家族企业传承计划应当尽早确定二代继任者,有意识地培养二代能力、传递隐性知识,让二代通过参与管理和共同管理熟悉家族企业、树立家族权威、加强高管合作,以上均对稳定家族二代接管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实证检验也证明了传承计划是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驱动因素之一。第二,二代接管家族企业可以通过高管搭配、家族帮扶和职业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有利于家族企业价值再造。实证结果表明,二代董事长在接管后的初期,搭配家族成员CEO,以及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任职进行帮扶,能够更好地驱动二代接管的价值再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家族二代应当充分发挥其个人特质的优势、延长二代董事长的任期、发扬企业家精神,驱动家族企业进行价值再造。实证结果表明,二代董事长特质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年轻的高学历的男性二代董事长有助于家族企业价值再造,并且随着二代董事长任期的增加,二代接管企业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后,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和战略转型,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战略转型,形成励精图治和创新创业的新局面。第一,尽管二代刚接管时为了降低家族企业运营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其创新意愿一般较弱、创新效率较低,但家族二代仍然应当突破社会情感财富的限制,基于长远发展的视角,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代接管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家族企业的生存、盈利能力并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从而实现价值再造。实证结果也表明,家族企业对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有助于缓解二代接管和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第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往往伴随着战略转型,二代由于意愿、教育背景、国际视野等异质性,为了证明自身能力,偏好于开拓新的事业或进军新的产业,家族二代接管很可能会走向战略转型之路。二代推动的战略转型能够实现家族企业的再成长,通过多元化战略、跨国战略、并购重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与利润增长点,帮助二代完成价值再造。实证结果也表明,家族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进行战略转型,同样有利于缓解二代接管和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前计划家族企业传承进程,为二代接管做好准备;在经营权传递的同时应同步安排所有权过渡的计划,以树立二代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家族二代年轻、高学历的优势,适当延长二代董事长任期;合理安排家族企业高管团队配置,辅佐二代接管,平衡家族化和职业化;大力支持家族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再造;适当鼓励家族企业战略转型,推动跨代创业。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在于:第一,聚焦于家族企业二代接管的新视角。本文提出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三阶段模型——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并从二代接管出发,研究其对家族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正处于代际传承的重要阶段,少数家族企业已经率先完成交接班。本文创新性地从二代接管的新视角和新数据展开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证经验数据。第二,探究了价值再造的新方向,进而延伸了企业价值理论框架。从一代掌权的价值创造到二代接管的价值再造,构建了家族企业价值管理链。本文基于二代接管的新视角分析家族企业价值再造的新方向,并从传承计划、家族帮扶等全新角度解读二代接管驱动价值再造的因素,补充了家族企业价值研究的经验证据。第三,构建了二代接管下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框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二代接管实现价值再造的路径,发现二代推动的科技创新和战略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族企业的价值再造。二代接管价值再造的实现机制研究保证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基业长青提供一个新思路。
张琦[2](2019)在《创始人传承意愿、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大批家族企业应运而生,随着40年的发展,家族企业已经是我国民营企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目前,家族企业第一代创始人面临退休问题,家族企业普遍寻求转型之路,以期长期发展,在此过程中,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阶段,从企业控制权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家族企业可以分为“人合”企业与“资合”企业。所谓人合,即家族企业只是将上市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家族绝对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创始人及其家族手中,企业的创始人更想将企业传承下去,因此这类企业往往股权相对集中,且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中家族成员占比较高。资合是指企业通过上市的渠道,进行市场运作、资本运作,使其变为公众化公司。资合企业不在意绝对控制权,引进外部股东,稀释股权,此类企业的诉求与人合企业存在差异。由此可知,不同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有着不同的愿景和诉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发展战略大不一样。创始人传承意愿作为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因素,在家族企业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家族企业中,企业社会资本是一个很难被绕开的话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拥有深厚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资源,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长久的持续性发展。社会资本的积累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至关重要,拥有传承意愿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帮助企业永续传承下去。本文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全部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创始人传承意愿、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创始人传承意愿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积累的社会资本在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广大投资者具有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的从社会资本以及创始人角度分析企业投资价值。同时,本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给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马涛[3](2019)在《LS集团代际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家族企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不可避免的要历经不断传承的过程。如何跨过“富不过三代”的门槛是正处于“传承”高峰期的家族企业掌舵者不得不思考的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LS集团的代际传承及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家族企业的定义、特征进行了解读;接下来,本文分析了代际传承的内涵、模式、影响因素及时机选择,并从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家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扎实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国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经验启示探讨以及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分析,为LS集团的代际传承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及研究参考;最后,对LS集团的概况及传承背景进行了分析,从集团定位及策略、创业企业家基本情况、接班人基本情况及职业经理人基本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对LS集团传承背景进行分析,并对LS集团代际传承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LS集团代际传承的模式选择及传承方案。在模式选择上,应选择“子承父业”的发展模式,及不排除外部经理人传承模式;在传承方案上,要制定明确的“3W-H”传承计划、做好接班人的培养与评价以及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LS集团代际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上,做好人才储备工作、重视权力分配问题、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建立在任者与其它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传承并重塑企业文化以及完善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及展望。
曾韶华[4](2019)在《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给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对民营企业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民营企业主体成分是家族治理下的企业,其家族治理的好坏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家族治理作为企业生存之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泉,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承载着美好的“中国梦”。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当前的历史客观存在。文章以佛山BBJ铝型材企业为例,研究家族企业治理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佛山BBJ铝型材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BBJ铝型材企业的转型提供实证参考。首先,从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应用、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相关定义和理论基础进行深入解读,明确研究视角,意在为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的发展做较为充足的理论铺垫。其次,本文研究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着重探讨BBJ铝型材家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为后文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实证素材。第三,运用模糊AHP模型进行佛山BBJ铝型材企业的发展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在对案例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总结其存在的不足,从制度、技术、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对佛山BBJ铝型材企业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更充分的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社会欣欣向荣,如何做好家族企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将深刻影响国家的长足发展。
李筱菲[5](2018)在《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家族企业的数量占据了整个民营企业数量的80%以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家族企业实行一定的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受到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主要由家庭成员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及所有权集中掌握在家族内部成员的手中。我国家族企业即将进入交接班的高峰期,如何选择企业传承模式及路径是当前多数家族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在基于家族企业概念及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委托代理等相关理论,分析对比了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模式、路径,并以S家族企业为例,调查、分析了其家族企业发展状况和家族成员情况,研究了其在代际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影响其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路径选择及优化建议,旨在促进S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并期望能给我地类似发展中的家族企业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样本。
王莉莉[6](2017)在《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以制造业S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但家族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淘汰率的问题。如何让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保持家族企业的旺盛生命力?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决定家族企业的兴衰。围绕这一观点,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的定义、特点进行概述,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接着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本文以作者在职的一家百年家族企业为蓝本,通过对S公司企业文化的介绍和剖析,具体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入手,研究S公司保守稳健,坚守创新的企业核心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家族企业现阶段企业文化的诊断,提出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着手加强我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家族企业。
遇冰琪[7](2016)在《家族企业基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家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少数的家族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的家族企业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走向灭亡。而那些表面看起来能够持续健康经营的家族企业,由于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忽略了自身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阻碍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来说,如果家族企业的存活期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仅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低下,而且也会使我国经济变得愈加脆弱。本文对家族企业基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因进行识别,帮助家族企业找到实现经济发展空间拓展的途径,改变其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弱势的地位,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相关理论综述为出发点,首先对企业基因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之前学者研究成果的不足,并找到研究的创新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企业基因大致分为四大基因种类,分别为企业家能力基因、企业文化基因、企业技术基因、企业制度基因,并将四大基因类型细分为11个基因要素。然后,在构建了家族企业基因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家族企业基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假设。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测试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后,运用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验证了企业基因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基因、企业制度基因、企业技术基因3个自变量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文化基因的正向作用相对来说要较小很多,在企业文化基因的三大要素之中,只有学习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最后,依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家族企业要重视对企业家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有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构以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推动家族企业制度的完善等建议和对策来改善基因要素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吴芳[8](2016)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文中指出家族企业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企业形态,历史悠远却又基业常青。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企业总数中有65%的企业为家族性质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更是占据近40%的份额。1这一切都在说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学术题域,对于商法学研究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当前学界有关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法学界尤其是商法学界对此问题鲜有着述。我国现行《公司法》、《证券法》之逻辑架构主要依据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说封闭公司与公众公司之二元界分展开,并未对家族公司治理问题作针对性规定。然而,从实证层面来看,家族企业、家族公司与普通公司在产权结构、代理成本、治理规则等众多方面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家族企业治理规则应当被法律予以特殊关照。笔者选取“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一题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即希望通过专门化研究,找寻到家族企业尤其是家族公司治理中的特殊性问题,并为相关法律规范之进一步完善以及实践中的家族企业治理提供可资借鉴之认识。除引言与结语之外,正文共有六章:其中第一章是总括性的、前提性的介绍与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属于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最后一章主要涉及家族企业外部治理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章——“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概述”。在本章中,笔者首先通过对家族的定义引出对家族企业、家族公司的定位,提出家族企业是与家族有不可分割关系的企业组织,家族公司则是公司化的家族企业。然后,笔者从实证视角分析了文化、道德、观念、政治体制等因素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家族企业的三个特征即: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企业主绝对权威和家族与企业价值同一,以保障后续研究能够侧重于中国家族企业本土性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次,笔者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借助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家族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家族企业;1987年到1992年对私营企业的关注使家族企业有了发展空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家族企业步入正轨,开始有序发展;1999年和2004年两次修改宪法之后,最终确立了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地位,家族企业得到飞速发展。在梳理了家族企业发展历程之后,笔者通过家族企业上市困境与传承困境的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家族企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最后,笔者通过在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家族还是公司,将家族企业治理划分为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以厘清本文的研究主线,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双重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家族企业的首要挑战,家族势力对企业的涉入,导致家族关系矛盾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利益冲突破坏家庭和谐的局面。第二章——“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与治理模式选择”。产权结构是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核心,在本章中笔者首先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家族企业产权方面当前存在的三个特征:股权高度集中于家庭成员、股权结构呈现超稳定状态以及产权归属模糊。同时分析了家长式权威的强弱、企业家个人素质的高低、初始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需求的强弱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影响。其次,在分析了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业主型治理模式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更适宜采用折衷型治理模式。第三章——“家族企业控制权治理”。家族企业治理中最为核心的命题当属家族企业控制权问题。本章中,笔者指出家族企业控制权治理是家族通过一系列机制,委任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职位,限制非家族成员权利,制造投票权不同的多级股份等措施以维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的治理方式。其次,笔者分析说明了特殊性资产与企业制度稳定性对家族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最后笔者对家族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人之间的控制权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治理暂不宜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控制权配置模式,未来《公司法》修改应当考虑到家族企业控制权的特殊性,对家族企业股东大会的控制地位做特殊性关照。第四章——“上市家族企业股东利益平衡”。上市家族企业治理是家族企业治理中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多面临融资难的现实问题,上市融资是很多家族企业所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上市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家族成员股东与资本市场分散投资者的利益平衡问题。在本章中,笔者认为未来《公司法》修改应当对上市家族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的问题予以规定,即对家族企业主及其家族的控制权进行倾斜性保护,以避免家族控制权因企业上市融资而被严重稀释或掠夺。同时,在对家族企业主及其家族的控制权进行倾斜性保护的基础上,再对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权进行倾斜性保护。并且,还要辅之以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第五章——“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法律构造”。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7个年头,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普遍都过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即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亟待应对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本章中笔者通过对家族企业传承的内容及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公司治理是传承的保障,家族企业可以通过编制传承规制或者设立家族基金会的方式实现传承。最后,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家族信托是未来中国众多家族企业实现传承的重要路径。家族信托在避税、风险隔离、遗嘱执行、子女保障以及控制权集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建议从健全信托法律法规、丰富家族信托类型、保障债权人知情权三方面入手为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保障。第六章——“家族企业治理外部环境”。制约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的外部环境原因有多种,首先,国家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从19世纪80年代到当下,宪法对私营企业地位的界定成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家族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也有着重大影响。家族文化底蕴凝聚在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价值追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信仰与激励。再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背景下,融资难导致我国家族企业物质资本变迁困难,使家族企业至今仍保持着以自有资本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复次,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家族企业难以公司化的重要原因。在不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上,家族企业难以融合社会人力资本,由此形成了中国家族企业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相重叠的治理模式。最后,家族企业的信息化与国际化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家族企业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分割的局限,另一方面,国际化又对家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交易规则的国际化,组织结构的分散化,还要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作用,这对家族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于建平[9](2014)在《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族企业不仅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漫长世界经济史的变迁过程中,其早已作为人们的制度选择,而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在本国的经济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子集,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吸收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制度选择;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达到人、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处的。本文共有五章:绪论部分首先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再次,概要描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对家族企业内涵加以界定,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特点及主要贡献进行探讨,以制度的内涵及其分类作为逻辑分析的基础进行归纳,同时对一些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探讨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第四章梳理了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首先分析了美国、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通过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模式的梳理,归纳出利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的经验借鉴。第五章是促进我国家族企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家族企业所存在的制度障碍问题而提出的。本文力求在研究中客观的反映我国家族企业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和发展状况,分析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制度障碍,既包括文化、代际观念的冲突等非正式制度障碍,又包括家族企业内部治理障碍和家族企业外部面临的政治、政策、法律、市场环境等正式制度障碍。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但是由于我国家族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数据资料的搜集较为困难,导致本文缺乏定量和图表分析,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欠缺,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但也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史浩[10](2014)在《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基于资源基础观(The Resource Based View,简称为RBV),本文对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研究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和梳理出了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异质性资源,构建了基于RBV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路径概念模型1(基础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RBV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概念模型2(异质性资源扩展模型)。其次,基于过程的视角,通过对典型家族企业发展历程展开分析,验证了异质性资源对家族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路径选择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多案例交叉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家族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是影响其发展路径的关键,包括家族文化、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资本。(2)家族企业创始人(或创始家族)所具备的异质性资源决定了企业开创的路径,资源不同,选择不同。而基于本文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中国家族企业的创业阶段主要依靠企业家精神和(或)社会资本。(3)随着企业发展战略和家族输入的变化,家族企业的异质性资源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成长-成熟-新的异质性资源的过程,而新异质性资源的投入往往带来了企业发展的转折点。家族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家族和企业发展战略,来对自有异质性资源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发展路径的选择。(4)通过本文的研究,同时也验证了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仍是一种有效率的企业形式。
二、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和研究贡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代际传承的研究现状 |
二、企业价值的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代际传承与二代接管 |
二、企业价值与价值再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制度背景 |
一、代际传承的历史演进 |
二、代际传承的发展现状 |
三、代际传承的制度环境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产权理论 |
二、生命周期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高阶梯队理论 |
五、资源基础理论 |
六、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二代接管影响企业价值的效应分析 |
一、经营权传递的直接影响 |
二、所有权转移的协同影响 |
第二节 二代接管驱动价值再造的因素分析 |
一、传承计划 |
二、团队整合 |
三、二代特质 |
第三节 二代接管实现价值再造的路径分析 |
一、科技创新 |
二、战略转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代接管影响企业价值的效应检验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经营权传递 |
二、所有权转移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单变量分析 |
四、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一、经营权传递的稳健性检验 |
二、所有权转移的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代接管驱动价值再造的因素检验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传承计划 |
二、团队整合 |
三、二代特质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一、传承计划的稳健性检验 |
二、团队整合的稳健性检验 |
三、二代特质的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二代接管实现价值再造的路径检验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科技创新 |
二、战略转型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一、科技创新的稳健性检验 |
二、战略转型的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局限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创始人传承意愿、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家族企业传承的相关研究 |
2.1.1 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 |
2.1.2 创始人传承意愿的概念界定 |
2.2 企业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
2.2.1 企业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
2.2.2 企业社会资本维度的相关研究 |
2.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 |
2.3.2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资源依赖理论 |
3.1.2 生命周期理论 |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4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 |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2.1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
3.2.2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 |
3.2.3 创始人传承意愿、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4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设计 |
4.2.1 创始人传承意愿的度量 |
4.2.2 企业社会资本的度量 |
4.2.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度量 |
4.2.4 控制变量 |
4.3 模型设计 |
4.3.1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
4.3.2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社会资本的联系 |
4.3.3 企业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 |
5 实证分析 |
5.1 企业可持续发展因子分析 |
5.1.1 KMO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 |
5.1.2 提取公共因子 |
5.1.3 公共因子命名 |
5.1.4 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标综合得分 |
5.2 构建企业社会资本指数 |
5.3 描述性分析 |
5.3.1 样本特征分析 |
5.3.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5.4 相关性分析 |
5.5 多元回归分析 |
5.5.1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5.5.2 创始人传承意愿与企业社会资本 |
5.5.3 企业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 |
5.6 稳健性检验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LS集团代际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相关理论基础 |
2.1 家族企业概述 |
2.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
2.1.2 家族企业的特征 |
2.2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
2.2.1 代际传承内涵 |
2.2.2 代际传承模式 |
2.2.3 代际传承影响因素 |
2.2.4 代际传承时机选择 |
2.3 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
2.3.2 企业家理论 |
2.3.3 产权理论 |
2.3.4 委托代理理论 |
2.3.5 资源基础理论 |
2.3.6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发达国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经验借鉴 |
3.1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经验与启示 |
3.1.1 美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借鉴 |
3.1.2 欧洲家族企业的传承借鉴 |
3.1.3 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借鉴 |
3.1.4 国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对LS集团的启示 |
3.2 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
3.3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原因分析 |
第4章 LS集团概况及代际传承背景分析 |
4.1 LS集团概况 |
4.1.1 LS集团简介 |
4.1.2 LS集团定位与目标策略 |
4.2 LS集团传承背景 |
4.2.1 创业企业家基本情况 |
4.2.2 接班团队基本情况 |
4.2.3 职业经理人基本情况 |
4.2.4 LS集团传承现状分析 |
4.3 LS集团代际传承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4.3.1 LS集团代际传承内部环境分析 |
4.3.2 LS集团代际传承外部环境分析 |
第5章 LS集团代际传承的模式及对策选择 |
5.1 LS集团代际传承模式选择 |
5.1.1 应选择“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 |
5.1.2 引入外部经理人,保证传承的顺利进行 |
5.2 LS集团代际传承对策 |
5.2.1 制定明确的“3W-H”传承方案 |
5.2.2 接班人的培养与评价 |
5.2.3 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扩大接班人的选择范围 |
5.3 LS集团代际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5.3.1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
5.3.2 重视权力分配问题 |
5.3.3 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 |
5.3.4 建立在任者与其它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 |
5.3.5 传承并重塑企业文化 |
5.3.6 完善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家族企业 |
2.1.2 家族企业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管家理论 |
2.2.3 代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
3.1 佛山BBJ铝型材企业基本概况 |
3.1.1 总体概述 |
3.1.2 研发人员情况 |
3.1.3 财务制度 |
3.1.4 知识产权制度 |
3.2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制度因素 |
3.2.2 技术因素 |
3.2.3 文化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
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
4.1.1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模糊AHP模型设计 |
4.2.1 因素集 |
4.2.2 权重集 |
4.2.3 评语集 |
4.2.4 模糊关系运算 |
4.2.5 对评价结果进行剖析 |
4.3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 |
4.3.1 制度方面的问题 |
4.3.2 技术方面的问题 |
4.3.3 文化方面的问题 |
4.4 问题存在原因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
5.1 深入落实制度对策 |
5.1.1 健全决策机制制度 |
5.1.2 抓好关键执行制度 |
5.1.3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5.2 着重解决技术对策 |
5.2.1 家族企业创新投资 |
5.2.2 家族企业结构调整 |
5.2.3 家族企业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 |
5.3 推动建设文化对策 |
5.3.1 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内涵 |
5.3.2 更加注重实际需求 |
5.3.3 营造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家族企业概念视角的研究 |
二、代际稳定传承视角 |
三、传承人选择视角 |
四、传承模式视角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家族企业主要概念 |
一、家族企业 |
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
第二节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相关理论 |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二、产权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三章 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 |
一、美国“内外平衡”的传承模式 |
二、日本“外强内弱”的传承模式 |
三、欧洲“内强外弱”的传承模式 |
第二节 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 |
一、循序渐进的培养继承人模式 |
二、引入职业经理人模式 |
第四章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Z地家族企业发展及部分家族企业传承概况 |
第二节 S家族企业情况介绍 |
一、S家族企业发展概况 |
二、S家族企业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
三、S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与股权结构 |
四、S家族企业对继承人选择态度 |
第三节 S家族企业家庭成员SWOT分析 |
一、S家族企业成员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
二、S家族企业成员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
三、S家族企业成员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四、S家族企业成员的威胁分析(Threats) |
第四节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影响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的因素 |
一、产权结构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 |
二、家族文化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 |
三、企业发展阶段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 |
四、传承主体变化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 |
第二节 S家族企业继承人选择面临的问题 |
一、继承者缺乏竞争力或未做好继承准备 |
二、家族候选继承人之间的矛盾 |
三、缺乏系统的继承人培养计划 |
四、内外部环境对继承人形成的阻力 |
第六章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的建议 |
第一节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的选择 |
一、“子承父业”路径 |
二、“职业经理人”路径 |
三、“复合型传承”路径 |
第二节 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的建议 |
一、制定继任人培养规划和家族成员矛盾协调机制 |
二、加强继承人的基层锻炼经验 |
三、塑造良好的家族文化 |
四、引入先进、合理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家庭成员访谈大纲 |
致谢 |
(6)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以制造业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企业文化定义 |
2.1.2 企业文化特征 |
2.1.3 家族企业定义 |
2.1.4 家族企业特征 |
2.1.5 可持续发展定义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2.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三章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发展 |
3.1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3.1.1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能性 |
3.1.2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依据 |
3.2 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
3.2.1 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3.2.2 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公司介绍 |
4.2 行业分析 |
4.3 企业文化分析 |
4.3.1 专注本业,稳步发展 |
4.3.2 用户至上,快速响应 |
4.3.3 追求品质,力求完美 |
4.3.4 勇于创新,顺应时代需要 |
4.3.5 保守经营,不上市不借款 |
4.4 基础数据收集 |
4.5 稳健的企业文化对经营活动的影响 |
4.6 稳健的企业文化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
4.7 稳健的企业文化对筹资活动的影响 |
4.8 稳健的企业文化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4.9 稳健的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第五章 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 |
5.1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诊断 |
5.1.1 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 |
5.1.2 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
5.1.3 企业文化过于短视 |
5.1.4 企业文化大多雷同,缺乏个性和创新 |
5.2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
5.2.1 加强家族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
5.2.2 加强家族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
5.2.3 加强家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
5.2.4 加强家族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
第六章 总结 |
6.1 总结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家族企业基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2.1 研究内容 |
0.2.2 研究方法 |
0.3 本文创新点 |
1 相关理论 |
1.1 企业基因理论 |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1.3 生命周期理论 |
2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
2.1 论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
2.1.1 理论模型构建 |
2.1.2 研究假设 |
2.2 问卷设计和数据获取 |
2.2.1 问卷设计 |
2.2.2 变量的度量 |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2.4 小样本预测试 |
2.4.1 预测试问卷的收集 |
2.4.2 预测试问卷的结果 |
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3.1 问卷收回情况 |
3.2 问卷的效度分析与信度检验 |
3.2.1 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 |
3.2.2 信度分析 |
3.3 相关性分析 |
3.4 回归分析 |
4 研究结论及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对策建议 |
4.2.1 重视对企业家核心能力的培养 |
4.2.2 注重有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构 |
4.2.3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 |
4.2.4 推动家族企业制度的完善 |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4.3.1 研究局限 |
4.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8)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二、本选题研究现状阐述与评判 |
三、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概述 |
第一节 家族、家族企业与家族公司的范畴界定 |
一、家族 |
二、家族企业概念界定 |
三、家族公司 |
第二节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
一、我国家族企业特殊影响因素 |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
第三节 家族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历程 |
第四节 家族企业治理问题 |
一、企业治理的内涵界定 |
二、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 |
三、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
四、家族企业治理现状与困境 |
第二章 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与治理模式选择 |
第一节 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 |
一、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特征 |
二、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
一、业主型治理模式 |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
三、折中型治理模式 |
第三章 家族控制权治理 |
第一节 家族控制权的概念与特征 |
一、家族控制权的概念 |
二、家族控制权的特征 |
第二节 控制权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
第三节 家族控制权分配及影响因素 |
一、家族控制权分配 |
二、控制权影响因素 |
第四节 董事会控制 |
一、家族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
二、董事会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权 |
第五节 经理层控制 |
一、家族对经理层的控制权 |
二、经理层对家族的控制 |
第六节 家族控制权的争夺 |
一、案例 1:国美控制权之争 |
二、案例 2: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 |
第七节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的增强机制 |
一、同股不同权 |
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 |
三、设立家族信托基金 |
第四章 上市家族公司股东的利益平衡 |
第一节 上市家族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关系 |
一、上市家族公司股东间的代理问题 |
二、上市家族公司股东出资再认识 |
第二节 家族股东控制权的倾斜性保护 |
一、一股一权原则 |
二、双重股权结构契合了家族股东控制权倾斜性保护的规则诉求 |
第三节 双重股权结构在上市家族企业中的具体适用 |
一、限定可适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家族企业范围 |
二、限定多重表决权的适用范围 |
三、限制多重表决权的幅度 |
第四节 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
一、专业化机构投资者 |
二、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 |
三、完善股东权益救济机制 |
第五章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法律构造 |
第一节 家族企业的长青模式 |
第二节 家族企业传承的内容 |
一、家族企业产权的传承 |
二、家族控制权的传承 |
三、家族企业文化资本的传承 |
第三节 传承障碍因素分析 |
一、企业主的交班意愿 |
二、价值观多元化 |
三、传承计划的缺失 |
四、传承中的家族矛盾 |
第四节 家族企业传承之道 |
一、公司治理是传承的保障 |
二、编制传承规则 |
三、家族基金会 |
第五节 完善家族信托相关法律制度 |
第六章 家族企业治理的外部环境 |
第一节 家族企业私有产权的保护 |
一、个体经济阶段 |
二、私营经济补充阶段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 |
第二节 家族企业文化的构建 |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发展障碍 |
第四节 经理人市场 |
一、经理人职业化 |
二、经理人市场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五节 家族企业的信息化 |
一、打破产品市场分割 |
二、公司法的IT走向 |
第六节 家族企业的国际化 |
一、交易规则国际化 |
二、组织结构分散化 |
三、知识产权成为核心资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家族企业内涵 |
2.2 制度的内涵及其分类 |
2.2.1 制度的内涵 |
2.2.2 制度的分类 |
2.3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产权契约理论 |
2.3.2 交易成本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2.3.4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
2.5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点 |
第3章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制度障碍 |
3.1 家族企业内部非正式制度存在的障碍 |
3.1.1 传统儒家文化具有负面效应 |
3.1.2 父辈与子辈价值观念存在异质性冲突 |
3.2 家族企业内部正式制度存在的障碍 |
3.2.1 家族企业内部物质资本产权高度集中 |
3.2.2 人力资产所有者和家族企业创业者、家族成员融合不佳 |
3.2.3 社会资本产权障碍 |
3.3 家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障碍 |
3.3.1 金融市场环境对家族企业的信用偏见 |
3.3.2 职业经理人市场法律供给不足 |
3.3.3 政府对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不足 |
第4章 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4.1 美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4.1.1 美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
4.1.2 美国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
4.2 欧洲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4.2.1 德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
4.2.2 意大利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
4.2.3 欧洲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
4.3 日本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4.3.1 日本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
4.3.2 日本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
4.4 韩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4.4.1 韩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
4.4.2 韩国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
第5章 消除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障碍的对策 |
5.1 重塑家族企业文化制度 |
5.2 尽量缓和代际价值观冲突 |
5.3 完善家族企业产权制度 |
5.3.1 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实现产权多元化 |
5.3.2 所有权和控制权适度分离,审慎选择人力资本所有者 |
5.3.3 重视继承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
5.4 外部制度环境生态化的可行性对策 |
5.4.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
5.4.2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5.4.3 增加约束职业经理人的法律供给 |
5.4.4 加大对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的价值与贡献 |
1.5 研究方法与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1.5.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家族与“家文化” |
2.1.2 家族企业 |
2.1.3 本文对家族企业的定义 |
2.2 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 |
2.2.1 中国家族企业特征 |
2.2.1.1 弱组织与强关系的组织特征 |
2.2.1.2 差序格局、利他主义与裙带关系 |
2.2.2 创业与家族企业的发展 |
2.2.3 家族治理与家族企业的发展 |
2.2.4 外部环境与家族企业的发展 |
2.3 企业成长理论 |
2.3.1 外生因素成长理论 |
2.3.2 内生因素成长理论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资源基础观(RBV) |
2.4.1 资源基础观概述 |
2.4.2 RBV与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 |
2.5 对理论的评述及本文的借鉴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
3.1 1949年之前 |
3.2 1949-1978年 |
3.3 1978-1992年 |
3.4 1992-2002年 |
3.5 2002年以后 |
3.6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阶段总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基础资源观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理论模型 |
4.1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投入 |
4.2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投入 |
4.3 基于资源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案例研究 |
5.1 案例选取和研究开展 |
5.1.1 案例的选取标准 |
5.1.2 实地研究的开展 |
5.2 单案例分析 |
5.2.1 案例一:A公司 |
5.2.1.1 公司简介 |
5.2.1.2 创立及创建者 |
5.2.1.3 关键资源与发展路径选择 |
5.2.2 案例二:B公司 |
5.2.2.1 公司简介 |
5.2.2.2 创立及创建者 |
5.2.2.3 关键资源与发展路径选择 |
5.2.3 案例三:C公司 |
5.2.3.1 公司简介 |
5.2.3.2 创立及创建者 |
5.2.3.3 关键资源与发展路径选择 |
5.2.4 案例四:D公司 |
5.2.4.1 公司简介 |
5.2.4.2 创立及创建者 |
5.2.4.3 关键资源与发展路径选择 |
5.2.5 案例五:E公司 |
5.2.5.1 公司简介 |
5.2.5.2 创立及创建者 |
5.2.5.3 关键资源与发展路径选择 |
5.3 多案例交叉分析 |
5.3.1 基本信息汇总比较 |
5.3.2 基于异质性资源的发展路径选择交叉分析 |
5.3.2.1 案例公司发展路径对比 |
5.3.2.2 基于创业时间段的案例对比分析 |
5.3.2.3 基于创业时异质性资源的案例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家族企业二代接管与价值再造研究[D]. 金一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2]创始人传承意愿、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D]. 张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LS集团代际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马涛.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4]佛山BBJ铝型材家族企业治理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D]. 曾韶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5]S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路径选择研究[D]. 李筱菲.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6]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以制造业S公司为例[D]. 王莉莉.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7]家族企业基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 遇冰琪. 辽宁大学, 2016(02)
- [8]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D]. 吴芳.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9]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 于建平. 吉林大学, 2014(09)
- [10]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家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D]. 史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