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

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

一、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论文文献综述)

朱健[1](2014)在《塑壳断路器触头自动焊接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塑壳断路器触头自动焊接设备的设计和开发”,该课题基于本公司生产设备研制部门的一个技改项目,此项目制定了针对塑壳断路器上触头完成自动焊接功能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课题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察调研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机电-体化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因素,不仅满足机械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而且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应用其中,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新时代条件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同时,该课题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塑壳断路器上触头的焊接效率和合格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机械和电气两部分来阐述设计过程。机械系统主要由振动料斗、气动驱动器、步进电机、滚珠丝杠等部件组成。分自动供料系统的设计、送料定位系统的设计两部分进行阐述。电气系统主要由PLC、触控屏、焊接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焊接电流控制系统的设计两部分进行阐述。本文主要阐述上述几个部分在自动焊接设备中的作用,这几个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最终工作目的的。

聂光辉[2](2014)在《基于LabVIEW的微电网信息平台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以及常规能源消耗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开始加快对利用新能源的研究步伐。微电网作为未来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缓解能源短缺、抑制环境继续恶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大电网而言,微电网是一种有效的可控单元,以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为生产资料,分为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运行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利于提高电网企业的服务水平,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电网信息平台在微电网技术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应具备微电网电能质量参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判断等功能。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的有关于微电网的文献资料,结合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和有关的工程实践背景,构建了典型的微电网系统模型,在其基础上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微电网电能质量的标准与内容。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以NI USB6210数据采集卡与S7-200等为硬件基础,对微电网与公共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处的电能质量参数进行监测,对微电网内部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设备等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与可靠的控制,建立起人机交互界面,构建了一种微电网信息平台,该平台为微电网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详实的电能质量数据,为微电网安全可靠的孤网、并网运行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最后对这一平台的应用做了市场前景分析,该平台具有现实的工程实践意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陈亚楠[3](2011)在《交直流两用逆变弧焊电源的研制》文中提出针对在无电网供电的野外、舰船等地区或电网故障停电时无法使用现在市面上的交流输入焊机的情况,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交、直流输入两用逆变弧焊机。此焊机可以分别工作在AC220V与DC24V两种不同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并且均能得到很好的焊接效果,用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焊接工作。由于两种输入电压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输入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将不能选用同一种逆变拓扑结构以达到输入电压相差很大而输出电压相等或相近的目标,因此只能选择不同的拓扑结构。本文根据输入电压的特点,在输入AC220V时采用全桥逆变拓扑,而输入DC24V时则选用推挽式逆变拓扑。其中全桥逆变拓扑成熟可靠,适用于大功率场合,而推挽式逆变拓扑具有电压利用率高,导通损耗小,适用于低压大电流场合,并且在本文中作者对推挽电路进行了合理的修改以满足在输入DC24V时,输入电压较低的情况,大大减小了电路的损耗。考虑到此焊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本论文对上述两种逆变拓扑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使其可以共用一个高频功率变压器与一套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从而简化本文所设计的焊机。另外,本文设计了基于PWM控制芯片SG3525的PWM信号发生电路、电流调节与负反馈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过温保护电路以及DC24V输入逆变弧焊电源特有的欠压保护电路。控制电路PWM信号波形好、反馈信号处理速度快、保护信号灵敏,为焊机提供了优良的控制与保护性能,保证了焊机的可靠工作。此焊机飞溅小、熔池深、焊接电流稳定、起弧快、性能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唐建军[4](2011)在《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突出技术发展趋势是极端制造,其中一个方向是朝着超大发展,电力、石化、冶金等领域装备大型化、复杂化对大型铸锻件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10-15年将是中国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电力、石化、冶金、船舶等行业都将继续快速发展,孕育着对大型铸锻件的空前需求,而我国在大型铸锻件的自主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上严重不足,与此对应的却是国际上大型铸锻件明显的供不应求,依靠国外大型铸锻件,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而且关键时候,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且限制出口。因此大力发展我国自主技术的优质大型铸锻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大型铸锻件产品的自身特点,要求优质的大型钢锭必须含杂质元素少;气体和夹杂物含量低;化学成分均匀,即偏析要小。而实际上,钢锭越大,这些要求越难实现,反而会有更多的缺陷产生。电渣重熔工艺具有设备要求低,且同时具有以下优点:金属纯净、组织致密、成分均匀、表面光洁,在具有优良产品性能的同时,工艺的稳定性与质量的重现性高,且生产灵活,可生产各种锭型。电渣重熔工艺还有两个重要特点,即:电渣冶金的连续性与可叠加性,电渣重熔可通过更换自耗电极连续生产,以及可通过多台设备同时连续生产一个大型构件,这些特性决定了电渣重熔工艺在生产大型铸锻件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简单的将电渣重熔系统扩大用于生产大型铸件,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电效率降低,电渣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由于结晶器增大而带来的控制顺序凝固作用减弱,中心缩孔、疏松,电极更换时造成的工艺参数波动等,这些对铸件质量及其稳定性均会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电渣重熔生产大型铸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以上目的,本文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基于电渣重熔工艺生产大型铸锭的方案,并设计了用于现在常用的抽锭式电渣重熔连铸设备的通用自动控制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设计了采用电渣重熔复合技术生产大型铸锭的方案,利用数模模拟与试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在电渣重熔过程中,自耗电极的末端将产生电流密度高的高温区,它具有使芯锭表层快速熔化的能力,有利于芯锭与熔融金属液的复合,为大型铸锭的生产创造条件;加大重熔电流或电压、增加电极在电渣中的插入深度、减小自耗电极与芯锭之间的距离等措施有利于实现芯锭与熔融金属液的复合,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考虑操作的可行性与对设备的耐受性。(2)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渣浇铸实现大型铸锭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有衬电渣炉实现金属的熔化与提纯,以获得纯净的优良金属液,并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这些金属液在滑动水口的控制下,汇集并贮存于中间包内保温,用于大型铸锭的浇铸。为了解决浇铸过程中的缩孔、疏松等问题,提出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以及合适的振动制度以使铸件的结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3)针对常用的抽锭式电渣重熔连铸设备,设计了一种通用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抽锭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参数记录及质量监控。该系统采用PLC作自动控制执行器,工控机作上位机,实现电渣重熔工艺参数的设定、重熔过程的记录、监控以及打印。自动控制系统着重解决了电极的进给、金属液位的检测与稳定、铸锭的抽出等的自动控制。该系统实现了对一个完整大锭重熔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对于铸件质量的稳定、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通用性,亦可用于电渣企业实现技术改造与升级。

杨春稳[5](2011)在《矿井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掘进工作面因停电故障造成的停风问题是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课题,通过提高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的安全可靠性,可有效防止瓦斯积存,避免矿井瓦斯爆炸事故,从而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型。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供电线路易潮湿和设备易受到挤压、砸碰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风机、供电线路、开关等都有可能出现故障,所以不能完全避免煤矿掘进工作面停电停风现象的发生,致使工作面可能积存瓦斯,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为了解决煤矿掘进工作面因停电故障造成的停风问题,本课题设计并研发了掘进工作面局部风机应急供电系统,当矿井出现停电停风时能迅速恢复通风,保证工作面连续供风,防止因停电停风而造成瓦斯积存或爆炸事故。其核心部分为矿用隔爆型660V大功率三相应急电源,用于应急备用风机供电,在正常供风系统发生停电停风故障时能自动实现应急供风,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平稳运行。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开发隔爆型高压蓄电池组,并对高压蓄电池组充电控制方式、充电参数优化进行研究。应急电源的控制回路与备用风机起动器作成一体,封装在一个防爆箱中;PLC控制单元检测电网是否正常供电和给EPS供电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对控制方法的设计保证高压蓄电池组均衡充电。2、研究矿用短时工作制隔爆型逆变器。为了满足恶劣的井下环境,本课题研究开发矿用短时工作制隔爆型逆变器,电压幅值可达660V。对于逆变电路,采用全控型器件IGBT组成的逆变电路,在DSP控制下进行工作,交流性能大幅度提高,能够达到我国矿用电机需要的电源质量的标准,可在断电的情况下较长时间供电。3、研究应急系统自动切换装置和通风机匹配关系。通风机的状态作为监控装置监测的一个量,在其改变时,会进行开关动作,进行应急电源供电。4、针对煤矿特殊供电要求研究开发整体掘进工作面停电应急供风系统。

程旭[6](2010)在《新型矿用直流开关电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设备在煤矿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煤矿井下的电源由最初的线性电源发展到恒压式开关电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开关电源在煤矿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能够使开关电源在井下更高效的工作,延长其寿命,可靠性的提高等因素成为电源领域关注的热点。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工作在开关状态,主要的优越性就是变换效率高,可达70%95%。经过了解国内外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确保电源在井下使用的安全,提高电源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成为设计开关电源必须考虑的因素。提出了一种以恒定电流驱动白光LED的矿用直流开关电源,给矿井下的直流电机车和矿灯供电。在本论文中,介绍了基于恒流源式的开关电源设计的原理,特别是以白光LED取代以前用的汽车前大灯作为煤矿井下的照明灯具的应用。并具体介绍了开关电源的整体结构,接下来阐述电流控制模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优越性。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了电路的总体结构及应用电路设计,采用典型的电流模式PWM控制器的结构,将整体电路划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输入整流部分、逆变部分、过流保护部分、控制电路部分、恒流部分、输出整流部分。接着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各个子电路的电路的设计及相关重要参数的分析、计算。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线性电源改造为数字开关电源,其体积变小,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其次,在设计开关电源的过程中引入了数字化的保护电路;同时改造了光源系统。通过实验知:降低了功耗,提高了发光效率。由于本开关电源系统应用在环境恶劣的煤矿井下,因此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分析了电磁兼容问题,从硬件设计上保证了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靠性较以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硬件电路搭建之前,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部分电路的仿真和电路实验,优化了电路主要参数。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输出功率得到了提高。由于白光LED灯正常工作时需要恒定的电流,而基于恒压式的电源不能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所以灯光闪烁,不能正常工作。恒流式逆变电源克服了这一缺点。

张卫丰[7](2007)在《基于电力电子集成概念的三相逆变电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逆变电源技术,作为电能变换和控制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而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力电子集成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逆变电源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逆变电源等电力电子集成技术有别于微电子集成技术,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学位论文从电力电子集成概念出发,以三相逆变电源系统为主线,对其中SVPWM驱动控制系统数字集成化,MATLAB模型的直接代码生成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宽电压输入辅助直流变换器的实现,电力电子集成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论文首先从PWM控制的一般原理出发,探讨了工业最常用SPWM的机理,包括控制方式、控制特性分析,计算机实现方法(即采样方法的理论推导和分析)等。进一步提出了直流电压利用率高、易于数字化实现的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推导。在高压大功率领域,三相多电平逆变器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箝位二极管式电压型三电平逆变器拓扑,详细论述了此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将系统集成思想应用于三相全桥式功率电路的驱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182型DSP和IR2136的驱动控制系统结构。对基于IR2136的典型驱动应用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实际设计驱动控制电路提供了参考依据。重点研究了三种SVPWM调制算法,为了寻求合理选择控制算法的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其实现机理,对比研究了三种调制模式直流电压利用率、调制函数和输出线电压谐波分布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调制算法的特点,细述了实际工程应用中DSP实现SVPWM的两种方式:硬件法实现(五段法SVPWM)和软件法实现(七段法SVPWM和三段法SVPWM)。分析了不同实现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常规手工编程驱动控制系统基础上,本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模型的DSP直接代码生成驱动控制系统。以简易的PWM DSP直接代码实现演示了基于MATLAB模型的控制算法DSP直接代码实现过程,验证了其可行性;进一步研究了基于五段法SVPWM的MATLAB模型到DSP直接代码的工程实现,并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宽电压输入辅助变换器可以应用各种电压场合,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和客户的需求。本论文以易于集成的反激式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其结构特点及三种工作模式(CCM、DCM和临界电流连续模式)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C2845的宽电压输入反激变换器拓扑设想,探讨了通过合理设计反馈回路及转换工作模式来实现宽电压输入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对宽电压输入反激变换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宽电压输入反激高频变压器设计;尖峰电压干扰抑制技术;电流型控制电路的斜率补偿及稳定反馈技术。制作了25W、两路输出反激变换器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合理设计变换器工作模式和反馈控制回路,可以生产出性能稳定的宽电压输入反激变换器。逆变电源系统架构和电力电子集成关键技术将对集成项目的进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发展的思路。论文给出了三相逆变系统的整体构架,在此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对系统工作模式及开关应力的影响,反馈斜率补偿网络对系统工作性能影响及不同控制算法对电源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结合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可能性。对三相逆变器电力电子集成关键技术:三维封装及互连技术、磁集成技术、集成设计方法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提出了基于OrCAD、Origin、Ansys等软件集成一体化的热设计方法。本论文工作作为电力电子集成的初步探索,为逆变电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有益的工程借鉴。

彭魏臻[8](2007)在《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造纸定型机PLC控制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袋泡茶受到人们的青睐,茶叶滤纸的需求旺盛。然而茶叶滤纸的定型工艺仍然使用传统的油加热和蒸汽加热烘缸。随着近些年能源紧缺现象的加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个工业部门都在不断改造老旧的传统造纸加热设备,开发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型造纸设备。“感应加热”方案是一种理想的加热方式,具有热效率高、加热均匀、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钢铁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已有成功应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将“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造纸工艺设备的开发中。基于此方案,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直径1400 mm,宽1400mm的茶叶滤纸定型用小型感应加热烘缸设备,并利用SIEMENS S7-200系列PLC,开发出一套成本低、控制精确、操作方便的控制系统。经过近10个月的运行,电磁感应烘缸完全可以满足茶叶滤纸生产工艺的要求,性能稳定,节能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传统烘缸的替代产品。本文从电磁感应加热电源的原理,定型机各功能组件,PLC控制系统的选型、构建及控制策略实施等几个方面来对整个系统进行阐述,内容包含:◆分析比较了常用的并联型和串联型谐振电源及特点,选择后者为感应加热烘缸的电源结构;简要介绍了PWM&PFM调功方法尤其容性PWM&PFM方法,找出了功率与相位角φ及角频率ω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增加了无损缓冲器件的逆变回路的换流过程;简要介绍了电路启动和控制的原理。◆介绍了定型机系统的机械组成,描述了各个组件的作用;分别介绍了走纸同步、温度控制和操作台三个PLC控制子系统实现的功能。◆介绍了S7-200系列PLC控制器、通讯、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原则、数字滤波算法、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策略;列出了本项目三个控制子系统的硬件组态,介绍了在PLC编程中广泛采用的增量式数字PID算法和几种改进型的PID算法;使用现场采集的实时图线,详细分析了走纸同步系统采用的带边界失效的变比例增益、变积分时间的PI控制策略,和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的常规PI策略控制的工程实施。

丁宁[9](2007)在《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文中指出热式质量流量计是利用传热学和流体学理论,即流动的流体与热源之间热量交换关系来测量流量的仪表。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应用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制作,其体积小,生产制作比较容易;采用独特的恒温原理建立数学模型,测量出介质的质量流量,无须温度和压力补偿。流量计部分采用智能化、袖珍型设计,应用ATMEL公司生产的AVR系列单片机中的ATmega8作为处理器,其片内集成了8路10位ADC、三通道PWM、先进的RISC结构、23个可编程的I/O口、自带看门狗、丰富的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空间及在线JTAG编程等。仪器内部ADC测量精度达到±0.1%,温漂0.2%,T=±10℃,线性度较好。仪器采用四位扫描数码管构成显示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菜单。通过ISP串口下载线与计算机连接进行软件更新,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是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环境下,利用C语言编写的,仪器内部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表格都可由计算机设置和调整。流量计算部分采用查表加线性插值法。仪器使用前,通过流量计的标定键可对流量计进行标定;并对瞬时、累计流量、传感器输入电压值进行实时监测,利用I2C总线的铁电存储器对实时流量值进行存储;文中着重阐述了仪器的功能规划,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流量计的软、硬件设计到仪器的软硬件调试、实际流量的测量及误差分析,以及研制出样机的全过程。

王丙元[10](2002)在《高精度大功率稳流电源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加速器在高能物理研究和工业、医疗上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更多高性能的加速器磁铁电源。在离子同步加速器中,离子注入加速器后在圆形轨道内加速。为保证磁场建立、消除与离子注入、引出严格同步,需快速响应近似无滞后的脉冲电流源。因离子质量轻,电流的波动将影响磁系统束流能力,故电源电流还需满足极低纹波的要求(10-4-10-5。加速器电源所需功率较大,最大达DC 800V、3000A,在这样大的功率下满足上述极高的静动态精度要求无疑是一个挑战。 论文介绍了加速器电源发展的基本状况,指出存在的基本问题(电流响应慢、电流纹波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联混合型稳流系统,并联混合型式有源滤波即相控整流器(THC)与有源滤波器(DAF)并联,流过有源滤波器的电流仅为负载电流的3-5%,有源滤波器功率器件使用数目明显减少,使得电源装置成本和体积减少,效率提高。有源滤波器不仅滤除相控整流部分产生的谐波,亦有助于改进系统的性能,这是因为器件工作于10~20kHz的开关频率,其控制死时明显减小。仿真和样机实验表明并联混合型稳流系统可以满足加速器磁铁对供电电流低纹波和近似无滞后跟踪的性能要求。 本文给出了稳流系统的主电路,分析了谐波补偿原理,并对直流有源滤波控制的两种方法:谐波电压控制(HVCS)和谐波电流控制(HCCS)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关键问题是THC产生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的获得及如何减少HCCS电流环的响应时问。谐波信号由从THC实测的电压、电流信号减去其直流分量获得。通常该直流分量经低通滤波后获得,但该方法引起响应的滞后。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采用设定值代替低通滤波器输出,该方法不会引起系统响应的时间延迟。在HCCS中使用变滞环宽δ的电流滞环控制器,它不仅使DAF的电流输出几乎无延迟地跟随其设定值,而且变换器工作的开关频率近似不变。仅使用反馈控制要满足电源系统的极高性能要求是不可能的,因而在HVCS和HCCS中均采用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构成复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保证系统的精度,前馈控制改善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 针对稳流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有源滤波变换器电路结构、负载电流高精度测量、无源滤波环节、电源电压波动补偿等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法。 运用仿真软件建立稳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各种方案和影响系统性能指标的参数进行了深入的仿真研究,验证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解决了无源滤波环节可能引起系统振荡的问题。仿真结果切实可行,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行了模拟系统和数字、模拟混合控制稳流电源系统的样机实验研究,解决了系统实时性、系统电磁兼容等方面的问题。验证了所提方案理论分析的IF确性及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其中模拟控制系统样机实验性能指标达国际同类电源水平,电流跟踪精度小于2×10-4,电流纹波小于1×10(-5)。

二、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1)塑壳断路器触头自动焊接设备的设计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整体方案设计
    2.1 整体设计方案概述
    2.2 设立各部分运动方向和坐标
    2.3 四大组成模块的设计
第三章 自动供料系统的设计
    3.1 自动送料概述
    3.2 振动料斗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送料定位系统的设计
    4.1 概述
    4.2 银块送料机构的设计
    4.3 铜臂送料机构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5.2 电气控制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5.3 PLC的控制原理
    5.4 S7-200PLC系统构成
    5.5 PLC系统程序设计
    5.6 人机交互界面(HMI)设计
第六章 焊接电流控制系统的设计
    6.1 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原理
    6.2 逆变控制系统的构成
    6.3 逆变控制系统和PLC的通信设计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LabVIEW的微电网信息平台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电网及其优势
        1.2.1 微电网的概念
        1.2.2 微电网的特征和优势
    1.3 微电网信息平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典型的微电网系统模型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任务
第2章 方案设计
    2.1 预设方案及方案分析
    2.2 方案确定及方案分解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电网的电能质量
    3.1 引言
    3.2 电能质量的内容及国家标准
    3.3 微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及概念
    3.4 微电网的供电电压偏差
    3.5 微电网的频率偏差
    3.6 微电网的谐波
    3.7 微电网的电压不平衡度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
    4.1 引言
    4.2 虚拟仪器的概述
        4.2.1 虚拟仪器的发展过程
        4.2.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
    4.3 虚拟仪器软件平台——LABVIEW
        4.3.1 LabVIEW 软件概述
        4.3.2 LabVIEW 程序的开发过程与调试
    4.4 数据采集
        4.4.1 数据采集概述
        4.4.2 NI 数据采集卡类型及性能
        4.4.3 NI USB 6210 数据采集卡
        4.4.4 PLC 采集模块
    4.5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4.6 LABVIEW 软件设计
        4.6.1 登录界面子程序
        4.6.2 模拟正弦波信号子程序
        4.6.3 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子程序
        4.6.4 谐波分析子程序
        4.6.5 三相不平衡度和相角分析子程序
        4.6.6 主界面子程序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电网的运行状态监测
    5.1 引言
    5.2 PLC 概述
    5.3 S7-200 系统简介
    5.4 EM231 CN 模块简介
    5.5 PLC 编程
        5.5.1 软件简介
        5.5.2 工程构成
        5.5.3 PLC 程序开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微电网信息平台的通信系统
    6.1 引言
    6.2 上位机与数据采集卡的通信
    6.3 上位机与 PLC 的数据通信
    6.4 LABVIEW 与 PLC 的通信
        6.4.1 OPC 技术简介
        6.4.2 LabVIEW 与 S7-200 通信的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附图
致谢

(3)交直流两用逆变弧焊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逆变弧焊电源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3 逆变弧焊电源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逆变弧焊电源总体方案设计
    2.1 直流逆变弧焊电源拓扑选择
    2.2 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2.3 推挽逆变电路的改进及改进后电路的工作原理
        2.3.1 对推挽逆变电路进行改进的考虑
        2.3.2 改进型推挽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4 两种逆变电路整合后弧焊电源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AC220V输入逆变弧焊电源设计
    3.1 主电路设计
        3.1.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3.1.2 全桥逆变主电路设计
    3.2 控制电路设计
        3.2.1 脉宽调制(PWM)电路设计
        3.2.2 驱动电路设计
        3.2.3 电流反馈电路设计
        3.2.4 保护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DC24V输入逆变弧焊电源设计
    4.1 主电路设计
        4.1.1 逆变主电路设计
        4.1.2 逆变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
    4.2 逆变频率选择
    4.3 控制电路设计
        4.3.1 驱动电路设计
        4.3.2 输入欠压保护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逆变弧焊电源公共部分设计
    5.1 高频变压器设计
        5.1.1 全桥逆变部分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
        5.1.2 推挽逆变部分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
        5.1.3 公用高频变压器设计
    5.2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5.2.1 整流二极管与滤波电容的选择
        5.2.2 输出滤波电感的设计
    5.3 抗干扰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交直流输入逆变弧焊机实验分析
    6.1 实验仪器及设备
    6.2 实验步骤
    6.3 波形图及分析
        6.3.1 输入为AC220V时的波形分析
        6.3.2 输入为DC24V时的波形分析
    6.4 焊机外特性及外特性曲线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电渣重熔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1.3 电渣重熔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
        1.3.1 电极熔化机理研究
        1.3.2 电渣重熔过程中热电场变化的研究
        1.3.3 电渣重熔过程中凝固、结晶的研究
    1.4 电渣重熔技术的发展方向
        1.4.1 电渣重熔技术的优缺点
        1.4.2 电渣重熔的未来
    1.5 大型电渣重熔铸件技术
        1.5.1 大型铸锻件的共同特点
        1.5.2 国内在生产大型铸锻件水平上与国外的差距
        1.5.3 传统模铸大锭的缺点
        1.5.4 大型电渣重熔锭的优点
        1.5.5 主要工艺特点
        1.5.6 电渣重熔工艺制造大型铸锭的方法
        1.5.6 世界大型电渣锭重熔概况
        1.5.7 大型电渣锭在我国的发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型铸锭电渣重熔复合成型法
    2.1 大型铸锭电渣重熔复合成型数值模拟
        2.1.1 温度场问题的有限元法
        2.1.2 电渣重熔加热系统的热平衡分析
        2.1.3 热传导模拟的数学模型
        2.1.4 电渣重熔中电场分布方程
    2.2 控制方程的有限元离散化
    2.3 模拟准备的条件处理
        2.3.1 材料参数的选取
        2.3.2 初始条件处理
        2.3.3 边界条件的处理
        2.3.4 计算区域和网格划分
        2.3.5 求解
    2.4 系统电特性模拟结果及其讨论
        2.4.1 电场分布情况及其讨论
        2.4.2 电位分布情况及其讨论
        2.4.3 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及其讨论
    2.5 系统热分布情况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2.5.1 热流密度的分布与讨论
        2.5.2 热流梯度分布与讨论
        2.5.3 系统温度场的分布与讨论
        2.5.4 芯锭周向、径向和轴向的温度分布路径分析
        2.5.5 系统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关系及其讨论
    2.6 工艺因素对电渣复合系统温度场影响的研究
        2.6.1 电压对温度场的影响
        2.6.2 渣池深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2.6.3 电极插入深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2.6.4 电极-芯锭间距对温度场的影响
        2.6.5 电极数量对温度场的影响
    2.7 电渣重熔对芯锭快速加热的验证试验
        2.7.1 试验设备
        2.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电渣浇铸大型铸锭工艺
    3.1 有衬电渣炉装置
        3.1.1 有衬炉电渣重熔特点
        3.1.2 炉衬材料的选择
        3.1.3 有衬电渣炉的电极结构
        3.1.4 有衬炉金属液位检测与控制
    3.2 压力和振动对结晶的影响
        3.2.1 金属的结晶基本原理
        3.2.2 压力对金属结晶的影响
        3.2.3 振动对金属结晶的影响
    3.3 真空及气体压力对钢锭结晶的影响试验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方案
        3.3.4 试验结果
    3.4 压力与振动下金属结晶试验
        3.4.1 试验材料
        3.4.2 试验设备
        3.4.3 试验设计参数选择
    3.5 试验结果
    3.6 大型电渣重熔设备结构图
    3.7 小结
第四章 抽锭式大型电渣重熔自动控制系统
    4.1 连铸机构
        4.1.1 大型电渣重熔件生产设备
    4.2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4.2.1 系统控制要求
        4.2.2 电渣重熔过程自动控制对象
        4.2.3 系统控制框图
        4.2.4 控制系统相关参数的选择
    4.3 自动控制算法
        4.3.1 PID控制
        4.3.2 PID控制算法的特点
        4.3.3 关键控制参数的PID控制
    4.4 改进的PID算法
        4.4.1 神经网络概述
        4.4.2 误差反向传播训练网络(BP网络)
        4.4.3 生物神经元的PID机能
        4.4.4 基于ANN的PID算法
    4.5 自动补缩控制
        4.5.1 补缩原理
        4.5.2 补缩方式
        4.5.3 补缩流程
    4.6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6.1 PLC的选型
        4.6.2 扩展模块的选择
        4.6.3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
        4.6.4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模块
        4.6.5 编程工具的选择
    4.7 程序设计
        4.7.1 程序框图
        4.7.2 人机界面的设计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矿井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1-1-2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问题
        1-1-3 局部通风应急电源的目的和意义
    §1-2 备用电源概述
        1-2-1 备用供电系统的分类
        1-2-2 备用电源的发展与现状
        1-2-3 备用电源存在的问题
    §1-3 应急供电电源(EPS)系统现状
        1-3-1 矿井局部通风供电系统
        1-3-2 蓄电池组装置
        1-3-3 三相逆变器装置
        1-3-4 PLC 在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组成及控制
    §2-1 煤矿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结构组成
    §2-2 应急供电系统(EPS)的组成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2-3-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概述
        2-3-2 西门子S7--200 的工作原理
    §2-4 防爆应急供电系统(EPS)
    §2-5 煤矿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控制方式
        2-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
        2-5-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可实现功能
        2-5-3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装置的电动机保护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蓄电池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3-1 蓄电池系统总体设计
        3-1-1 蓄电池种类的选择
        3-1-2 蓄电池组电压(EPS 电源直流母线电压)的确定
        3-1-3 单体电池电压及容量
    §3-2 磷酸鉄锂电池特性
        3-2-1 采用LiFePO_4 材料作正极的优点
        3-2-2 LiFePO_4 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2-3 LiFePO_4 电池主要性能
    §3-3 基于PLC 控制技术的充电电路设计
        3-3-1 充电电源的设计
        3-3-2 充电方式控制环节
    §3-4 电池充放电保护及管理系统
        3-4-1 S8261 系列IC 的主要特性
        3-4-2 S-8261 工作状态说明
        3-4-3 S8261 芯片设计的磷酸鉄锂电池保护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相逆变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4-1 三相逆变器的控制方式
        4-1-1 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
        4-1-2 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
        4-1-3 关于控制方式的选择
    §4-2 三相逆变器硬件结构设计
        4-2-1 逆变主电路的设计
        4-2-2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4-2-3 传感器设计
    §4-3 逆变器的控制电路
        4-3-1 DSP 产生PWM 波机理
    §4-4 三相逆变器的实验
        4-4-1 试验所用仪器及接线
        4-4-2 通过实际测试逆变电路的分析得到的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爆设计与应力分析
    §5-1 电气防爆技术
        5-1-1 煤矿瓦斯气体的爆炸特性
        5-1-2 与防爆电气设计有关的甲烷爆炸参数
        5-1-3 电气设备的防爆技术与基本要求
    §5-2 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结构设计
    §5-3 矩形外壳应力有限元分析和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新型矿用直流开关电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关电源的研究意义
    1.2 目前开关电源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几种类型电源的比较
        1.3.1 线性电源的原理
        1.3.2 开关电源的原理
        1.3.3 线性电源与开关电源的区别
        1.3.4 线性电源,可控硅电源,开关电源电路的简单比较
    1.4 本文工作
第二章 开关电源的总体设计与调试
    2.1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2.2 TL494 控制电路介绍
        2.2.1 历史和现状
        2.2.2 主要特征
        2.2.3 工作原理
    2.3 白光 LED 简介
    2.4 DC-DC 转换电路设计
    2.5 过压与过流保护电路
    2.6 光电耦合器及稳压反馈
    2.7 恒流源电路
    2.8 开关电源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三章 数字电源的部件设计选型
    3.1 二极管的选型
        3.1.1 快恢复及超快恢复二极管
        3.1.2 阻塞二极管
        3.1.3 肖特基二极管
        3.1.4 自恢复保险丝
    3.2 开关管的选择 MOS 管的开关特性
    3.3 电容的选择
        3.3.1 电容的分类和作用
        3.3.2 电容特性和选择规则
        3.3.3 开关电源中电容大小的设计及计算
    3.4 电感的选择
        3.4.1 共模型线路滤波电感
        3.4.2 扼流圈的设计及计算
    3.5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3.5.1 高频变压器原理
        3.5.2 高频电源变压器的设计原则
        3.5.3 高频变压器磁芯的选择及要求
        3.5.4 提高效率
        3.5.5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及计算
第四章 控制电路的设计
    4.1 控制电路的类型
        4.1.1 PWM 控制方式及其特点
    4.2 典型的电压模式 PWM 控制器
    4.3 电流模式控制
    4.4 多相 PWM 控制器
    4.5 电荷泵电路
第五章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问题研究
    5.1 开关电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
        5.1.1 关于电磁兼容的几个重要概念
        5.1.2 电磁骚扰传播的一般途径
        5.1.3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5.1.4 开关电源电磁兼容性改善
    5.2 实验结果
    5.3 开关电源输出纹波的测量和抑制
        5.3.1 开关电源纹波的产生
        5.3.2 开关电源纹波的测量
        5.3.3 开关电源纹波的抑制
        5.3.4 TL494 芯片软启动实验结果
    5.4 恒流源电路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开关电源整机原理图
附录二:开关电源中的数字化保护电路
附录三:开关电源整机 PCB 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基于电力电子集成概念的三相逆变电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逆变电源技术概述
    1.3 电力电子集成概念及发展
    1.4 论文的选题和主要内容
2 逆变电源系统控制原理
    2.1 引言
    2.2 脉冲宽度调制(PWM)的一般原理
    2.3 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
    2.4 三相逆变器电压空间矢量PWM 控制
    2.5 多电平三相逆变器SVPWM 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系统集成的数字驱动控制系统研究
    3.1 引言
    3.2 驱动控制系统结构
    3.3 SVPWM 调制算法
    3.4 SVPWM 的DSP 数字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MATLAB 模型的DSP 直接代码实现控制系统
    4.1 引言
    4.2 MATLAB/Simulink/RTW 开发环境
    4.3 基于MATLAB 模型的DSP 实现控制系统结构
    4.4 基于MATLAB 模型的DSP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4.5 基于MATLAB 模型的控制算法DSP 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宽电压输入辅助电源研究
    5.1 引言
    5.2 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
    5.3 宽电压输入反激变换器设计关键技术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三相逆变电源系统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分析
    6.1 引言
    6.2 三相逆变器系统实验与分析
    6.3 三相逆变器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分析
    6.4 基于 OrCAD、Origin、Ansys 的热设计方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造纸定型机PLC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袋泡茶包装材料
        1.1.1 茶叶滤纸的类型
        1.1.2 我国茶叶滤纸生产的发展
    1.2 茶叶滤纸热定型工艺
    1.3 电磁感应技术在造纸定型的应用和优势
    1.4 电磁感应加热方式
        1.4.1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1.4.2 集肤效应
    1.5 感应加热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6 PLC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7 本章小节及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
    2.1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2.1.1 IGBT简介
        2.1.2 IGBT的基本结构
    2.2 感应加热中频电源电路
        2.2.1 两种基本逆变电源类型
        2.2.2 两种逆变器高频化的难点
        2.2.3 电压型串联谐振感应加热中频电源
        2.2.4 负载电路特点
    2.3 调功方法
        2.3.1 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分析
        2.3.2 脉冲宽度与频率混合调制(PWM&PFM)方法
    2.4 实用电路
        2.4.1 逆变主回路
        2.4.2 逆变回路换流过程分析
        2.4.3 电路启动与锁相
        2.4.4 控制电路原理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定型机系统
    3.1 定型机结构
    3.2 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构架
        3.2.1 走纸同步系统
        3.2.2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3.2.3 操作台控制系统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策略
    4.1 Siemens S7-200 PLC
        4.1.1 S7-200系列CPU
        4.1.2 S7-200扩展模块
        4.1.3 S7-200 PLC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4.1.4 S7-200系列PLC通讯
    4.2 控制系统设备选型与配置
        4.2.1 PLC控制系统设计基本内容
        4.2.2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4.2.3 茶叶滤纸定型机控制器
        4.2.3.1 走纸同步系统控制器组态
        4.2.3.2 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器组态
        4.2.3.3 操作台系统控制器组态
        4.2.3.4 RS485现场总线网络
    4.3 数字滤波
    4.4 控制策略
        4.4.1 前馈控制系统
        4.4.2 PID控制系统
        4.4.4.1 连续PID算法
        4.4.4.2 增量式数字PID算法
        4.4.4.3 数字PID改良算法
        4.4.4.4 数字PID参数工程整定
    4.5 控制策略在定型机系统的实施
        4.5.1 走纸同步系统
        4.5.1.1 前馈控制
        4.5.1.2 前馈控制+带边界失效的变比例增益、变积分时间的PI控制
        4.5.2 温度控制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归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热式质量流量计概述
        1.1.1 热式质量流量计的分类
        1.1.2 热式质量流量计的特点
    1.2 热式质量流量计的应用
    1.3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4 课题的提出
2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硬件设计
    2.1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2 微处理器的选择
        2.2.1 课题选择的单片机
        2.2.2 AVR系列与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比较
    2.3 流量计电路设计
        2.3.1 振荡器的配置和驱动
        2.3.2 A/D配置电路
        2.3.3 从PWM到 DAC的转换
        2.3.4 存储器分配
        2.3.5 AD620单片仪用放大器
        2.3.6 流量值的数码管显示
        2.3.7 电源模块
        2.3.8 系统复位与按键电路
        2.3.9 PCB元件布局
3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软件设计
    3.1 IAR-AVR-C 编译器简介
        3.1.1 扩展关键字
        3.1.2 强大的位操作
    3.2 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3.2.1 初始化函数模块
        3.2.2 系统时钟分配
        3.2.3 I/O端口设置
        3.2.4 调用户设置值模块
        3.2.5 数码管显示
        3.2.6 流量计算函数模块
        3.2.7 流量积算函数模块
        3.2.8 I~2C总线原理及程序设计
    3.3 配置IAR C编译器
    3.4 程序下载的方法
4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硬件和软件调试
    4.1 硬件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软件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流量计的测试数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流量计C语言程序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精度大功率稳流电源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所选课题及应用前景
    1-2 加速器主要构成及对电源的基本要求
    1-3 加速器电源发展的简单回顾
    1-4 兰州加速器电源基本情况及电源具体要求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并联混合型同步加速器稳流电源
    2-1 并联混合型稳流系统基本原理
    2-2 开环与闭环复合控制系统
    2-3 系统动态参数选择及稳定性问题
第三章 有源滤波 PWM变换器的结构型式及控制方式
    3-1 二电平 H桥 PWM变换器
    3-2 三电平 H桥 PWM变换器
    3-3 电流滞环控制变换器
第四章 稳流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
    4-1 减小谐波源
    4-2 电流电压检测
    4-3 电压谐波、电流谐波检测
    4-4 有源滤波器输入直流电源电压变化对补偿特性的影响及解决
    4-5 滞环控制中变滞环宽的实现
    4-6 LCR无源滤波
第五章 稳流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5-1 仿真分析的意义
    5-2 仿真工具简介
    5-3 稳流系统MATLAB仿真中几个环节的简化处理
    5-4 稳流系统仿真的基本结构及仿真条件
    5-5 稳流系统仿真
第六章 稳流系统实验研究及分析
    6-1 稳流系统实验条件和主要设备
    6-2 稳流系统主电路结构
    6-3 数字模拟混合控制系统
    6-4 稳流系统通讯
    6-5 CFC简介
    6-6 数值的标幺化处理
    6-7 电磁兼容技术
    6-8 稳流系统实验结果及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建议
    7-1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论文参考文献)

  • [1]塑壳断路器触头自动焊接设备的设计和开发[D]. 朱健. 东南大学, 2014(08)
  • [2]基于LabVIEW的微电网信息平台研究与开发[D]. 聂光辉.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3)
  • [3]交直流两用逆变弧焊电源的研制[D]. 陈亚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7)
  • [4]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D]. 唐建军. 南昌大学, 2011(03)
  • [5]矿井局部风机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研究[D]. 杨春稳.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6]新型矿用直流开关电源系统研究[D]. 程旭.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7]基于电力电子集成概念的三相逆变电源系统研究[D]. 张卫丰.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8]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造纸定型机PLC控制系统开发[D]. 彭魏臻. 浙江大学, 2007(02)
  • [9]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D]. 丁宁. 沈阳工业大学, 2007(05)
  • [10]高精度大功率稳流电源系统的研究[D]. 王丙元. 天津大学, 2002(11)

标签:;  ;  ;  ;  ;  

CE-200系列便携式逆变电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