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业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余一波[1](2020)在《重庆市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但随着社会转型,也带来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特别是一些社会成员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并未同步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多年以来由我国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扶贫济困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面对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如只依靠政府的救助力量难免有社会救助体系覆盖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慈善超市的出现便是这些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有益成果,慈善超市的出现开创了社会救助的新形式。但慈善超市运行这么多年,它的社会功能到底怎么样,是否达到或者满足相关部门的设立初衷,是否能够满足困难群众的需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对慈善超市社会功能实现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可进一步凸显慈善超市的价值,发挥慈善超市在扶危济困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慈善超市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本文通过对慈善超市功能的梳理与把握,以结构功能理论、慈善理论为理论基础,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慈善超市四大功能--款物募集、困难群众救助、志愿服务和便民服务为一级评价指标;其次,在参考关于慈善超市社会功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及调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可操作性原则、效能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初步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对初选指标的重要性进行甄选,对不符合条件的指标予以剔除,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确定权重,确定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验证指标是否可靠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以重庆为例对重庆的慈善超市进行具体评价,根据对问题的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次对重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研究,能够为了解重庆慈善超市扶贫济困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参考,促使重庆慈善超市发展步入正轨,为助力重庆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贡献力量。
尹谦[2](2020)在《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贸活动不断增长,城市快消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快消品配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城市快消品配送中的标准化水平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突出,这给企业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务部的研究发现,标准化水平低是商贸流通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城市快消品的配送流通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托盘作为城市快消品运输载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商务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广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并联合财政部推行的供应链体系建设,要求从1200mmX1000mm标准托盘和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I)商品码切入,提高供应链链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供应链各环节设施和信息数据的高效对接,而托盘该如何精准高效的调度并与城市快消品供应链有效的对接,就成为了本文研究问题的来源。目前国内外对于托盘调度的研究理论和实际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在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体系下的托盘调度优化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首先在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体系概念模型,确定联盟体系的边界、组成成员、联盟形式等基础性问题,支撑后续研究。接下来对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体系下的托盘调度优化进行下一步研究。针对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问题设计实际运作中可能存在的调度情景,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规划求解、数值算例来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是否构建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建立相同情景下的托盘调度模型,并分析两种情景下托盘调度的优劣及不同条件下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方面:为其他学者在研究托盘调度问题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解决实际运作中的难题,推广托盘调度在城市快消品供应链的应用,能够大大推动物流标准化发展,促进社会物流效率的提升。
陈丹阳[3](2020)在《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是城市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基础空间。传统的社区规划模式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既定蓝图式的机械规划,无法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和居民日益变化的使用需求,而对居民需求的无法满足导致社区活力缺失、居民社区归属感差等社区问题。论文研究的社区规划指的是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需求的规划过程,目的是激发社区活力和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论文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社区发展的因素的整理与分析,建立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筛选出社区社会人口指标、社区经济指标、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物质空间环境五个方面共44项指标。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将各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进而得出社区五个方面的分别得分及社区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通过问题分析及归纳,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策略分为社区经济产业发展策略、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策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策略和社区物质空间改善四个部分进行研究。论文最后以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为例,利用建立的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社区各项指标得分,进而分析出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社区规划策略。论文以社区规划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建立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社区规划策略,对指导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有重要意义。并通过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实证研究作为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的范例,为我国国有林区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提供了思路。
邓衡妍[4](2020)在《零售业供应链整合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BL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日渐成熟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零售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认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整合具有十分高的可操作性,因此也成为了褚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首选方向。在如今普遍产能过剩、促进经济增长重心在于促进内需增长的时代,对于零售业的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探讨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的业绩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影响影响企业的业绩,这为今后企业在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或者为零售业企业在制定财务政策或者发展战略时将供应链的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内提供了经验支持以及一定的实践指导。本文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选取了零售业共447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供应链整合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供应链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进而提高企业业绩。本文的研究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运用描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了零售业供应链整合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部分采用案例研究,以BL公司为案例对其具体分析,来分析供应链整合在具体上是如何影响企业业绩的。结果显示,供应链整合对企业业绩有着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资源整合之后加快了公司的存货周转率。
赵自荣[5](2020)在《怀化“黔阳”冰糖橙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依据要素禀赋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黔阳”冰糖橙是怀化地方名优特产,在怀化种植面积,产量都很高,符合优势资源的特点。但是“黔阳”冰糖橙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其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因此,本文试图以4P营销策略理论为基础,分析黔阳冰糖橙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希望能找出适合黔阳冰糖橙的营销策略。本文通过大量搜集相关文献材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运用4P营销理论框架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梳理出黔阳冰糖橙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消费者购买黔阳冰糖橙的购买决策行为信息,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处理后再对处理后数据的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通过后再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影响黔阳冰糖橙营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论文由7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对与柑橘、黔阳冰糖橙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已有的文献研究状况;第二章,黔阳冰糖橙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的阐释。主要是通过已有文献资料整理出本文所要运用的理论和黔阳冰糖橙的概念;第三章,“黔阳”冰糖橙基本情况简介。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分析黔阳冰糖橙的由来与发展现状,黔阳冰糖橙的生长环境和生产状况的描述。第四章,“黔阳”冰糖橙营销现状分析。主要是借用4P营销策略的框架,从4P的角度分析“黔阳”冰糖橙营销现状、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黔阳冰糖橙的需求状况,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影响“黔阳”冰糖橙营销的因素分析。主要在对消费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黔阳”冰糖橙营销的主要因素。第六章,“黔阳”冰糖橙营销的优化策略。主要是对黔阳冰糖橙营销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黔阳冰糖橙营销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合并整理后,结合当前柑橘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于黔阳冰糖橙的优化策略。第七章,结束语。主要对“黔阳”冰糖橙营销策略下结论,以及分析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邓磊[6](2019)在《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衡阳市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下,衡阳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产业结构,逐步提高消费梯次,为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与消费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增强了有效保障;同时也对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冷链物流系统运用和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过程环节多、流程复杂、风险点多等问题,导致冷链物流系统在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增加附加值、降低流通损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面对生鲜农产品消费主体的多元化,造就了生鲜冷链物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带来了冷链物流模式的多样化;在生鲜农产品供给者与需求者间引入冷链物流协同配送运营平台,通过采取协同配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管理,对于降低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质量保障,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采用文献归纳法、调查分析法和灰色预测原理等研究方法,对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策略选择进行分析。首先,论文学习了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现代物流、生鲜冷链物流相关文献,其次,对衡阳市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得出衡阳市冷链物流在配送生鲜农产品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成本、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第三,通过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衡阳市2019年-2023年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得出在未来一段时间衡阳市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不会有下降的趋势。最后,论文从现代经济多元化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配送模式发展思路,并从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生完善冷链物流直销模式,加强冷链信息技术建设,加大生冷链人才培养和严格冷链物流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玮丽斯[7](2019)在《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森林和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重要任务。国有林区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战略基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因国有林区管理制度不完善,过度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民生问题较突出,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及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确定和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国有林区必须要进行的一次新的发展方式转型。随着这种转型,国有林区职工的角色从“伐木人”转变成了“护林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林区职工的生活相对落后,并且由于大部分林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再加上近几年林业产品的替代品增加等原因,相关林业企业的收入减少,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有力的提升,林区职工家庭生活、发展出现困境。原以林木采伐的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将以怎样的生计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什么因素会影响他们的生计问题。本文以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研究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生计问题。之后,在相关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国有林区改革后转岗职工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以及生计现状,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的影响因素(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提出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保障措施。本文在综合前文研究内容和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生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都对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和兼业经营生计策略呈现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与单一工作岗位(是指只有一个工资性收入来源)是呈现负相关关系的,而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单一工作岗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因为政策原因和地区的特殊性所以自然资本几乎没有差异,所以自然资本不计入模型当中。最后,总结相关文献中和结论对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可持续生计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张莞[8](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孙正[9](2018)在《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的果树品种丰富且种植面积广阔,其果品总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进行,越来越多的果园征地补偿行为和果园投资行为都需要依赖于果园价值评估作为核心决策依据。然而,近年来我国由于征地补偿引发的经济纠纷以及各果品生产基地引资不畅等诸多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本文对果园价值评估这一跨学科命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果园投资建设、征地补偿、资产核算等目的下的果园价值评估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工具。本文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值为基础,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当前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存在的诸多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对河北省核心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在内的一整套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实证对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改进的空间与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将果树作为生物资产或经济林资产进行评估研究,而很少将果园作为独立且具有综合性生产功能的农业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评估研究。且国内各类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多以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为依据。其中,我国会计准则倾向于从成本角度对农业生物资产进行价值核算,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则倾向于从收益的角度来对经济林资产价值进行评估。2、通过对我国当前具有果园价值评估经验的资产评估师访谈调查发现,突破传统的生物资产评估和经济林资产评估,将果园作为一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是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专业资产评估师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缺乏一致性,以及对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形成与发展规律认识不全面,是导致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对当前我国现代化果园这一独特资产的价值规律和价值特征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是解决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诸多问题的唯一路径。3、通过对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发现,各个产区的果园种植规模、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程度差异明显。各产区的果园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对接形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的果园,除果树之外的各类资产构成比例、价值贡献和重要性越高;果园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对接方式越多样化;果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链整合程度越紧密。调查结果充分显示,若将果树价值等同于果园这一综合性整体资产的价值已经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构建出能够体现出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全面性、收益价值多样性和市场价值公允性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果树种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4、在果园资产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成本法与现代化果园构建方式相结合,本着通过系统性与层序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能够体现出果园整体资产价值且反映实际生产能力的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一方面,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涵盖了现代化果园的全部资产内容,能够通过成本加和的方式表述出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果园整体资产价值。另一方面,本文结合各类果园资产的价值规律,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果园资产价值评估的思路与方法,保证了其评估结果能够对果园资产有效性和各类资产匹配程度做出合理反映。5、在果园收益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收益法与现代化果园收益方式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果树生命周期与果园经济价值实现规律关联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该模型中的各核心参数逐一进行了分析,灵活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作为工具,提出了针对各个核心参数的预测思路与取值方法。在果品产量预测方面,本文从果树生命周期过程中苗木、幼树、初果期到盛果期的生产能力变化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果树周干指标为预测依据的果品产量预测方法,进而提高了果品产量预测的便利性和科学性。在折现率取值方面,本文以被评估果园的生产经营风险和实际抗风险能力为依据,构建了全面的果园经营风险报酬率的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折现率取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6、在果园市场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市场法与现代化果园市场交易类型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果园交易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一方面,对如何筛选具有可比性的参照果园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果园自身因素和果园交易特殊性四个方面,为被评估果园和参照果园之间的对比与量化调整提供可靠的标准、尺度和取值方法。7、通过实际应用,本文对三种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各自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市场法模型由于受到应用前提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实践检验。成本法模型体现了被评估果园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初建不久且实物资产占比较高的果园价值评估中体现了较好的适用性。收益法模型因为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预期心理,其评估思路和评估结果都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总的来说,三种评估模型的应用不仅取决于被评估果园所处的经营方式、自然环境、组织形式、生产技术和资料信息充分度等外部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评估机构和评估自身的相关经验与能力水平。最终,本文构建的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构成了一套具有相互验证关系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在搭配应用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客观和更具公允性的评估结果。
陈靖静[10](2018)在《城市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规范化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系列问题。北京等大中城市均在垃圾治理上面临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废品回收群体的工作有助于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他们将是该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尤其是处在回收链前端的“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学院路街道经贸繁荣,居民消费能力强,聚集了大批废品回收从业者,在全国极具代表性。而公共机构对该群体的管理却不够规范,这就使学术界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以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研究范围,以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群体访谈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素材入手,结合对管理部门的采访资料,系统全面地研究了该群体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文章首先深入呈现了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基本特征、工作现状、收入情况。其次,本文从政府部门、基层管理组织、具体管理方式、法规政策依据共四方面总结了当前的公共管理状况。再次,作者分析了当前管理中的诸多不规范现象,如出现管理真空、管理方式粗放滞后、法规有待完善等。而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政府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公众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最后,作者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回收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完善法规政策,健全管理机制。文章特别强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要妥善保护回收者们的回收积极性,保证废品最终能合理利用,流入正规渠道。
二、林业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业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慈善超市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慈善超市文献综述 |
1.2.3 慈善超市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慈善 |
2.1.2 慈善超市 |
2.1.3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结构功能理论 |
2.2.2 慈善理论 |
第3章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我国慈善超市社会功能发挥现状 |
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3.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
3.4.1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指标 |
3.4.2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甄别 |
3.4.3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5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3.6 评价确定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检测 |
第4章 重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重庆慈善超市基本情况 |
4.2 重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实践状况的综合评价 |
4.2.1 四个区县慈善超市款物募集功能实现差异分析 |
4.2.2 四个区县慈善超市困难群众救助功能实现差异分析 |
4.2.3 四个区县慈善超市志愿服务功能实现差异分析 |
4.2.4 四个区县慈善超市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差异分析 |
4.3 重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实践存在的问题 |
4.4 重庆慈善超市社会功能有效实践的对策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的甄别调查问卷 |
附件二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调查表 |
附件三 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调度问题研究 |
1.2.2 托盘共用系统研究 |
1.2.3 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
1.4.1 论文框架 |
1.4.2 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
2.1 城市快消品供应链管理 |
2.1.1 城市快消品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 |
2.1.2 城市快消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
2.1.3 城市快消品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
2.2 托盘共用系统 |
2.2.1 托盘共用系统简介 |
2.2.2 托盘共用系统分类 |
2.2.3 托盘共用系统分析 |
2.2.4 托盘共用系统运作流程 |
2.3 供应链联盟分析 |
2.3.1 供应链联盟的概念 |
2.3.2 供应链联盟的特点及分类 |
2.3.3 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基本动因 |
2.4 遗传算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系统分析 |
3.1 城市快消品开展托盘调度适应性研究 |
3.1.1 城市快消品配送体系特征 |
3.1.2 托盘调度优势分析 |
3.1.3 托盘调度挑战分析 |
3.2 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系统概念模型 |
3.2.1 模型框架结构 |
3.2.2 系统范围界定 |
3.3 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亟需解决问题 |
3.3.1 调度中心构建 |
3.3.2 流通模式研究 |
3.3.3 联盟调度研究 |
3.3.4 我国城市快消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不考虑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优化模型 |
4.1 托盘调度问题分析 |
4.1.1 托盘调度问题描述 |
4.1.2 托盘调度的主要目标 |
4.2 模型构建 |
4.2.1 基本假设与参数 |
4.2.2 目标函数 |
4.2.3 约束条件 |
4.2.4 模型建立 |
4.3 数值算例分析 |
4.3.1 数值设置 |
4.3.2 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5 考虑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优化模型 |
5.1 托盘调度问题描述 |
5.2 模型构建 |
5.2.1 基本假设与参数 |
5.2.2 目标函数 |
5.2.3 约束条件 |
5.2.4 模型建立 |
5.3 算法设计与实现 |
5.3.1 总体流程 |
5.3.2 染色体编码与解码 |
5.3.3 变邻域搜索设计 |
5.4 数值算例分析 |
5.4.1 数据设置 |
5.4.2 求解 |
5.5 模型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背景 |
1.1.2 国有林区林业职工家庭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社区规划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社区规划研究 |
1.3.2 国内社区规划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相关基础研究 |
2.1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 |
2.1.2 国有林区改革 |
2.1.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 |
2.1.4 社区 |
2.1.5 社区规划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2.2.1 社区发展理论 |
2.2.2 内源式发展理论 |
2.2.3 邻里单位理论 |
2.2.4 社区微更新理论 |
2.3 社区规划案例借鉴 |
2.3.1 国外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
2.3.2 台湾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
2.3.3 大陆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
3.1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概况 |
3.1.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概况 |
3.1.2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家庭现状 |
3.1.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现状 |
3.1.4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特点 |
3.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
3.2.1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
3.2.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3.3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
3.3.1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选取 |
3.3.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
3.3.3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释义 |
3.4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
3.4.1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研究方法 |
3.4.2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4.3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3.4.4 社区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
3.4.5 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
3.5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
3.5.1 林业职工社区样本选取 |
3.5.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
3.5.3 林业职工现状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 |
4.1 社区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
4.1.1 发展特色林下产业经济 |
4.1.2 开展林下经济相关培训 |
4.1.3 加强林下经济信息宣传 |
4.2 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策略 |
4.2.1 “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结构 |
4.2.2 “公众参与”的社区规划过程 |
4.2.3 “专家引导”的社区规划模式 |
4.2.4 “常备不懈”的卫生应急机制 |
4.3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策略 |
4.3.1 社区共同体意识建立 |
4.3.2 居民社区归属感营造 |
4.3.3 社区自治意识培养 |
4.3.4 社区特色文化塑造 |
4.3.5 社区整体活力提升 |
4.4 社区物质空间改善策略 |
4.4.1 社区生态环境优化 |
4.4.2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 |
4.4.3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
4.4.4 社区道路交通规划 |
4.5 本章小结 |
5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 |
5.1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概况 |
5.1.1 背景概况 |
5.1.2 社区调研情况 |
5.1.3 社区数据分析 |
5.2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现状分析 |
5.2.1 社区社会人口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
5.2.2 社区经济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
5.2.3 社区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
5.2.4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5.2.5 社区物质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5.3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
5.3.1 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产业 |
5.3.2 调整传统社区规划模式 |
5.3.3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
5.3.4 改善社区物质空间环境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社区评价指标选取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B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C 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零售业供应链整合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B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供应链整合 |
2.1.2 业绩评价指标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资源基础理论 |
2.2.3 组织学习理论 |
2.2.4 协同效应理论 |
3 零售业供应链整合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 |
3.1 提出假设 |
3.1.1 假设一: 零售企业销售净利率可以借助供应链整合得到提高 |
3.1.2 假设二: 零售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可以借助供应链整合得到提高 |
3.1.3 假设三: 零售企业的业绩可以借助供应链整合得到提高 |
3.2 实证研究设计 |
3.3 实证研究分析 |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2 相关性分析 |
3.3.3 回归结果分析 |
3.4 实证研究结果 |
4 BL公司案例分析 |
4.1 BL公司供应链整合与企业业绩分析 |
4.1.1 BL公司供应链整合的发展历程 |
4.1.2 BL公司业绩分析 |
4.1.3 BL公司供应链整合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4.2 同行业企业的选择标准以及基本情况介绍 |
4.2.1 选择标准 |
4.2.2 基本情况比较 |
4.3 同行业企业供应链整合对公司业绩分析 |
4.3.1 同行业企业供应链整合分析 |
4.3.2 同行业企业业绩分析 |
4.3.3 同行业企业供应链整合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B 实证研究原始数据 |
致谢 |
(5)怀化“黔阳”冰糖橙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市场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的研究 |
1.3.2 农产品营销主要策略的研究 |
1.3.3 关于柑橘产业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黔阳”冰糖橙的概念及营销主体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2.2.1 市场营销的定义 |
2.2.2 农产品营销 |
2.2.3 STP策略理论 |
2.2.4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 |
2.2.5 消费行为理论 |
3 “黔阳”冰糖橙基本概况简介 |
3.1 “黔阳”冰糖橙的特征与发展简史 |
3.2 “黔阳”冰糖橙生产的自然环境 |
3.3 “黔阳”冰糖橙生产的人文环境 |
3.4 “黔阳”冰糖橙的生产状况 |
4 “黔阳”冰糖橙市场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黔阳”冰糖橙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4.1.1 产品现状分析 |
4.1.2 价格现状分析 |
4.1.3 渠道现状分析 |
4.1.4 促销现状分析 |
4.2 “黔阳”冰糖橙的市场需求分析 |
4.2.1 国内需求状况分析 |
4.2.2 国外需求状况分析 |
4.3 “黔阳”冰糖橙营销存在的问题 |
4.3.1 市场定位模糊,营销主体、对象不明 |
4.3.2 产品更新缓慢,差异化不明显,深加工缺乏 |
4.3.3 价格凌乱不一,市场秩序混乱 |
4.3.4 销售渠道不畅通,渠道布局不便 |
4.3.5 品牌知名度不高,被搭便车现象严重 |
4.3.6 包装粗糙,难于适应品牌建设的要求 |
5 “黔阳”冰糖橙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5.1 问卷设计 |
5.1.1 调研目的 |
5.1.2 调研对象 |
5.1.3 问题设置 |
5.2 数据统计与描述分析 |
5.2.1 有效样本数量及分布 |
5.2.2 样本性别、年龄结构分布 |
5.2.3 样本职业结构分布 |
5.2.4 样本收入结构分布 |
5.2.5 样本学历分布 |
5.3 主成分分析 |
5.3.1 信度、效度分析 |
5.3.2 主成分分析 |
5.4 研究结论 |
6 “黔阳”冰糖橙的营销策略优化 |
6.1 STP策略 |
6.2 产品策略 |
6.3 价格策略 |
6.4 渠道策略 |
6.5 促销策略 |
6.6 品牌策略 |
7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7.2.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7.2.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生鲜农产品 |
2.1.2 现代物流 |
2.1.3 农产品冷链物流 |
2.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 |
2.2.1 交易费用理论 |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3 第三利润源理论 |
3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3.1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现状 |
3.1.1 居民消费支出分析 |
3.1.2 居民消费生鲜农产品支出分析 |
3.1.3 超市及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现状 |
3.2.1 生鲜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
3.2.2 主要生鲜农产品特征 |
3.2.3 冷链物流发展分析 |
3.3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
3.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3.3.2 冷链物流成本较高 |
3.3.3 信息管理系统滞后 |
3.3.4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
3.3.5 冷链物流法规欠完善 |
4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
4.1 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
4.2 预测指标的选取 |
4.3 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
4.3.1 衡阳市城乡居民主要生鲜农产品消费量 |
4.3.2 模型构建 |
4.3.3 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
5 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选择 |
5.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配送思路 |
5.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配送体系构建 |
5.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
5.3.1 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
5.3.2 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直销模式 |
5.3.3 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设 |
5.3.4 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
5.3.5 严格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督管理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有林区改革相关研究 |
1.2.2 生计相关研究 |
1.2.3 全面停伐对生计的影响研究 |
1.2.4 林业经济发展对生计的影响 |
1.2.5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1.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林区 |
2.1.2 国有林区改革 |
2.1.3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 |
2.1.4 家庭生计 |
2.1.5 家庭收入 |
2.1.6 林下经济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生计理论 |
2.2.2 林区职工林业经济行为理论 |
2.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 国有林区改革概述 |
3.1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主要内容和特点 |
3.1.1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主要内容 |
3.1.2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特点 |
3.2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进展 |
4 根河林业局概况及调查样本情况分析 |
4.1 根河林业局概况 |
4.1.1 地理环境 |
4.1.2 森林经营情况 |
4.2 调查内容 |
4.3 数据来源 |
4.4 样本的基本特征 |
4.4.1 户主的基本特征 |
4.4.2 职工家庭的基本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5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家庭生计状况案例分析 |
5.1 根河林业局职工转岗安置现状 |
5.2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家庭对改革政策和收入满意度分析 |
5.2.1 转岗职工对全面停伐政策的满意度 |
5.2.2 转岗职工家庭对收入满意度分析 |
5.3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收入现状分析 |
5.3.1 收入特征分析 |
5.3.2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支出情况 |
5.4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现状 |
5.5 季节性工作职工和非季节性职工的参与林下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
5.6 存在的问题 |
6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6.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 |
6.1.1 模型含义 |
6.1.2 模型评价指标 |
6.2 模型构建 |
6.2.1 提出模型研究假设 |
6.2.2 变量选择 |
6.2.3 可持续模型构建 |
6.3 模型信度,效度检验 |
6.3.1 信度检验及结果 |
6.3.2 模型效度检验 |
6.4 实证模型结果及分析 |
6.4.1 模型验证 |
6.4.2 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 |
6.4.3 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完善国有林区职工民生改善方面的保障政策 |
7.2.2 多途径提高林区职工生计资本存量 |
7.2.3 抓好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职工家庭生计多样化 |
7.2.4 提供林业产业相关技术培训 |
7.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
(一) 羌区四县 |
(二) 羌族村寨 |
(三) 旅游景区 |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重点 |
(三) 研究难点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产业融合理论 |
二、产业链理论 |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
二、自然地理状况 |
三、历史文化状况 |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一、旅游资源 |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一、产业发展水平 |
二、市场发育程度 |
三、灾后重建 |
四、资源条件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
一、整体评价 |
二、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方面 |
二、企业方面 |
三、村委会方面 |
四、居民方面 |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主要结论 |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
(9)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国内外相关准则依据 |
1.2.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研究 |
1.2.3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实践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
2.1.1 果园 |
2.1.2 果园价值 |
2.1.3 果园价值评估 |
2.2 果园经济价值评估相关理论 |
2.2.1 劳动价值理论 |
2.2.2 效用价值理论 |
2.2.3 均衡价值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果园价值评估现状调查 |
3.1 基于成本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1.1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1.2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2 基于收益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2.1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2.2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3 基于市场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
3.3.1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
3.3.2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果园价值现状调查 |
4.1 果园资产价值现状 |
4.1.1 果园资产分类 |
4.1.2 果园资产价值特征 |
4.1.3 果园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
4.2 果园收益价值现状 |
4.2.1 果园收益价值分类 |
4.2.2 果园收益价值特征 |
4.2.3 果园收益价值影响因素 |
4.3 果园市场价值现状 |
4.3.1 果园市场价值分类 |
4.3.2 果园市场价值特征 |
4.3.3 果园市场价值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 |
5.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 |
5.1.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5.1.2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5.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1 果树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2 园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3 果园设施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4 果园机械设备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2.5 果园无形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 |
6.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 |
6.1.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6.1.2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6.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1 果园收益期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2 果品产量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3 果品价格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4 副产品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5 果园观光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6 果园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
6.2.7 果品收益折现率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7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 |
7.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 |
7.1.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
7.1.2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
7.2 核心参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7.2.1 可比案例果园的筛选思路与方法 |
7.2.2 各调整系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
7.3 本章小结 |
8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应用与分析 |
8.1 评估背景与案例果园介绍 |
8.1.1 评估案例背景介绍 |
8.1.2 案例果园基本情况介绍 |
8.2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2.1 成本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2.2 收益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
8.3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
8.3.1 基于成本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8.3.2 基于收益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8.4 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的综合评价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9.1 研究结论 |
9.2 论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城市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规范化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
(一) 选题的由来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二) 研究述评 |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创新点 |
(一) 技术路线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第二章 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现状调查 |
一、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一) 多为进京的外省农民工 |
(二) 以46~55岁的中年人居多 |
(三) 大部分人学历程度较低 |
(四) 八成的人从业时间超过10年 |
(五) 一半的人不会熟练使用信息工具 |
二、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工作日常 |
(一) 经营模式简单 |
(二) 运载车辆多私改 |
(三) 服务及时 |
(四) 经营策略灵活 |
(五) 时间长短不定 |
(六) 回收数量惊人 |
三、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收入情况 |
(一) 收入整体水平偏低 |
(二) 横向水平参差不齐 |
第三章 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管理状况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一、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公共管理的现状 |
(一) 管理权力的部门转移 |
(二) 管理组织的自发多样 |
(三) 管理方式的五花八门 |
(四) 管理依据的因地制宜 |
二、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局部出现“管理真空” |
(二) 法规制度有待细化完善 |
(三) 管理方式粗放落后 |
(四) 管理效果泛形式化 |
(五) 利益诉求难上达 |
三、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管理问题的原因 |
(一) 对此群体的管理本身难度大 |
(二) 公众对回收工作的认识滞后 |
(三) 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
(四)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
第四章 对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进行规范化管理 |
(一) 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
(二)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
(三) 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
二、重视回收行业,加强宣传与引导 |
(一) 地方政府要重视回收行业 |
(二) 加强宣传和引导 |
三、完善对回收者管理的法规制度 |
(一) 明确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主体 |
(二) 设定管理组织的选择标准 |
(三) 强化管理细则的监督落实 |
四、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运行体系 |
(一) 创新管理方式,搭建智能平台 |
(二) 建立双向渠道,促进信息交流 |
(三) 构建考核制度,加强效果监督 |
五、保护积极性,保证合理利用 |
(一) 组织专门车辆,定时定点收集 |
(二) 统计人员信息,建立经费补助 |
(三) 仿照巴西模式,成立回收组织 |
(四) 流入正规渠道,保证合理利用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对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的采访提纲 |
附录二 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净挣收入的扣算细则 |
附录三 采访人员名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林业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慈善超市社会功能评价实证研究[D]. 余一波.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 [2]城市快消品供应链联盟的托盘调度优化研究[D]. 尹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D]. 陈丹阳.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4]零售业供应链整合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BL公司为例[D]. 邓衡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怀化“黔阳”冰糖橙营销策略研究[D]. 赵自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衡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 邓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7]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D]. 玮丽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9]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D]. 孙正.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10]城市社区废品定点回收者规范化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例[D]. 陈靖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