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涵[1](2021)在《单中心21例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而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的研究资料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总结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治的2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2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1:9.5,年龄范围6~13岁,平均年龄9.52±2.20岁,发病到确诊的时间0.27~29(IQR=0.5-1.875)月。2.首发症状:21例患儿中无以口干或眼干起病者,以反复双下肢紫癜起病者有4例(19.05%),以面部红斑起病者有3例(14.29%),以全身皮肤瘀点、瘀斑起病者4例(19.0%),以反复腮腺肿大起病者有2例(9.52%),以低钾血症伴乏力起病者2例(9.52%),以关节痛起病者3例(14.29%),以发热起病者5例(23.81%),以贫血乏力起病者4例(19.05%),以肺结节起病者1例(4.76%)。3.临床表现:21例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血液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共13例(61.90%),其中白细胞减少11例(52.38%),贫血7例(33.33%),血小板减少7例(33.33%);发热5例(23.81%);口干5例(23.81%),眼干2例(9.52%),猖獗齿1例(4.76%);腮腺肿大2例(9.52%);关节痛3例(14.29%);皮肤受累者共8例(38.1%),面部红斑3例(14.29%),双下肢紫癜样皮疹者5例(23.81%)。有肾脏受累者共3例(14.29%),均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其中1例同时合并蛋白尿;有肺脏受累共6例(28.57%),其中肺微小结节者4例(19.05%),肺纤维灶2例(9.52%),肺动脉高压1例(4.76%);胸腺发育异常者1例(4.76%);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例(14.29%),其中2例(9.52%)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4.76%)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异常者有3例(14.29%)。伴神经系统受累者1例(4.76%),为视神经萎缩。4.辅助检查:(1)实验室常规检查:21例患儿中,最多见的为血清球蛋白升高(15例,71.43%)、白细胞减少(11例,52.38%)、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42.86%)。其次为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均为7例(33.33%)。除此之外,3例(14.29%)伴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4.76%)伴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9.52%)有低钾血症,1例(4.76%)患儿合并大量蛋白尿。(2)免疫学检查:所有患儿均行ANA谱、ANA、抗SSB抗体、抗SSA抗体检查。21例患儿抗SSA抗体、ANA均为阳性,其余阳性率较高的免疫学检查有:抗SSB抗体阳性15例(71.43%),血沉增快者15例(71.43%),RF阳性者19例(90.48%),IgG升高者15例(71.43%),补体下降者及CRP升高者阳性率较低,分别为低C3者3例(14.29%),低 C4 者 2 例(9.52%),CRP 升高者 4 例(19.05%)。(3)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胸部CT检查阳性者6例(28.57%),分别为肺微小结节4例,肺纤维灶2例,胸腺发育异常1例。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高压者1例。腮腺导管造影阳性率为20例(95.24%)。20例患儿行Schirmer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9例(95.0%)、15例(75.0%)。9例患儿行角膜染色检查,阳性者8例(88.89%)。13例行骨髓穿刺常规检查,骨髓粒系增生者1例,2例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示白细胞减少症,2例提示增生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1例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穿刺活检者1例,结果示弥漫间质性炎症反应,符合干燥综合征肾损害表现。5.抗SSB阳性组与抗SSB阴性组对比分析:抗SSB抗体阳性组及抗SSB阴性组两组患儿在皮肤受累、血液系统受累、肝功异常、甲功异常、肾脏受累、肺受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IgG升高阳性率上,抗SSB阳性组明显高于抗SSB阴性组,且抗SSB阳性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SS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ESR升高、补体C3降低、补体C4降低、抗RA33阳性及唾液腺、泪腺受损阳性率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两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AST、ALT、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补体C3、C4、血沉、球蛋白、IgA、IgM、ESSDAI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6.治疗:21例患儿均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15例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2例同时联合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仅应用白芍总苷治疗;4例患儿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白芍总苷治疗。7.随访及预后:随访日期截止至2021年1月31日,失访1例。至随访终点,无死亡病例。17例(85%)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其中3例在随访期间出现病情反复;余3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其中2例患儿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另1例患儿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伴大量蛋白尿。至随访截止期,20例患儿中未发现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中女孩多于男孩,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多见。2.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首发症状以发热、紫癜样皮疹更为多见,未见以口干、眼干起病者。3.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液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实验室检查中以血沉增快、ANA阳性、抗SSA阳性、抗SSB阳性、球蛋白升高、RF阳性明显多见,其他检查中唾液腺及泪腺受损阳性率均较高。4.抗SSB抗体阳性患儿相比抗SSB抗体阴性者IgG升高更常见,且IgG 水平明显更高。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多预后良好。
郑笑,张琳,喻影,李栋妮[2](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浆细胞病,以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同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轻链过度生成为特征[1]。MM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位居第二位。MM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可达25%~75%,其中20%~40%的患者确诊时即合并肾功能损害[2]。肾脏是常累及的器官之一,有时甚至可表现为早期唯一的症状,达数年之久[3]。肾小球损害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高危因素。
洪汝萍[3](202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pSS-RTA)患者的单中心初治队列,探索初治pSS-RTA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SS-RTA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pSS和RTA相关临床表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以pSS-RTA的确诊时间作为基线时间点,对初治pSS-RTA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描述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探索pSS患者发生RTA的危险因素。同时收集初治pSS-RTA患者的随访资料,以死亡或透析及肾功能恶化分别作为预后终点,探索生存及不良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初治pSS-RTA患者。1)基线特征及亚组分析:初治pSS-RTA患者中女性占比为95.1%,发病中位年龄为32.2(25.8,42.2)岁,基线中位年龄为39.0(32.0,47.2)岁。81.9%的患者RTA与pSS两者同时诊断。分型方面,I型RTA最多见,病理以肾小管间质肾炎为主,占87.1%;治疗方面,69.0%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9.4%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其中以环磷酰胺最常见。56.0%的患者以RTA为pSS的首发表现,此亚型患者RTA相关临床表现明显,SS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短。23.6%的患者在基线时既已存在肾功能损害,其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30 岁(OR=3.225[1.317,7.894]),而周期性软瘫(OR=0.206[0.091,0.466])为保护性因素。2)发病危险因素:共纳入546例对照,结果表明发病年龄≤45岁(OR=8.170[3.508,19.027])、甲状腺疾病(OR=3.691[1.253,10.872])、肺间质疾病(OR=4.065[1.046,15.800])、碱性磷酸酶升高(OR=4.063[1.527,10.814])、免疫球蛋白 A升高(OR=3.263[1.440,7.398])、类风湿因子升高(OR=3.854[1.715,8.661])以及血红蛋白下降(OR=2.385[1.071,5.312]),而保护因素为关节炎(OR=0.211[0.066,0.673])。3)预后分析:共随访14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长为(8.14±7.76)年。共记录到6例死亡及透析患者,初治pSS-RTA患者整体生存情况好。随访时长>2年共103例,其中28例患者末次随访或达到终点事件时存在肾功能恶化。肾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为RTA发病到确诊>1年(OR=3.610[1.330,9.794])、关节炎(OR=6.256[1.476,26.518])及自身免疫性肝炎(OR=13.302[1.179,150.137])。结论:本研究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中心pSS-RTA研究,研究结果提示临床需警惕以RTA起病的不典型SS患者,且对具有RTA危险因素的SS患者应进行RTA的筛查,从而早期诊断。此外,对于合并腺体外受累的pSS-RTA患者应加强随访及监测,进而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
战竹梅[4](2021)在《63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本中心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pA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并分析预后有关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0年5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诊断的63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分型特点、治疗及预后有关联的危险因素。统计软件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2独立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各因素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预后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双尾)。结果1.病理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共63例,确诊时平均年龄59.5±8.0岁,首次出现症状至诊断中位时间为4(2-7)月。临床表现以蛋白尿(90.5%)和水肿(69.8%)为主。最常累及器官是肾脏(76.2%),其次分别是心脏(54.0%)、皮肤软组织(17.5%)、肝脏(17.5%)等。1个器官受累者24例(38.1%),39例(61.9%)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IgG-λ18例(38.3%),IgA-λ 13例(27.7%)、轻链型7例(14.9%),IgG-k 8例(17.0%)。异常心电图表现以肢导低电压(55.9%)和胸导r波递增不良(32.4%)为主。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左室充盈异常及瓣膜返流常见,其次分别是心房增大(42.9%)、左室壁增厚(40.8%)、室间隔增厚(18.4%)。4例有心脏MRI结果,均表现为左室或室间隔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异常并延迟强化。19例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78.9%)可检测到浆细胞轻链限制性,其中13例(86.7%)限制性表达λ轻链。2.AL-λ型血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k/λ比值异常率均高于AL-k型(92.9%vs 66.7%;79.5%vs 45.5%)(P=0.017;P=0.023);AL-k 型肝脏受累率(38.5%)高于AL-λ型(12.0%)(P=0.025),且前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后者(P=0.049)。3.18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血液学总缓解率达66.7%。10例患者予以非硼替佐米为基础治疗,血液学缓解率为20.0%。硼替佐米组血液学缓解率高于非硼替佐米组(x2=5.600,P=0.018)。有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移植前诱导方案均为P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均于移植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总生存期(OS)至今未达到。4.中位随访时间是26(16-36)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患者6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54.1%,44.1%,35.6%,28.5%。无心脏受累者中位OS为16(10-28)月,累及心脏者中位OS为9(6-17)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7,P=0.002)。收缩压<100mmHg组中位OS达8(4-12)月,收缩压≥100mmHg组中位OS达13(8-26)月,两组总生存期有差异(x2=12.182,P<0.001)。2个及以上器官受累者OS为9(6-19)月,1个器官受累者OS为19(12-4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9,P=0.004)。无r波递增不良组OS为13(8-26)月,r波递增不良组OS为6(5-12)月,两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87,P=0.004)。硼替佐米组中位OS达20(11-33)月,非硼替佐米组中位OS为13(8-29)月,两组总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85,P=0.030)。短期化疗组(<2个疗程)中位生存期15(9-23)月,接受2疗程及以上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4(11-38)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73,P<0.001)。5.将OS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1)的指标,包括受累器官数目(≥2个)、收缩压<100mmHg、r波递增不良、贫血纳入多因素COX分析发现,受累器官数目(≥2 个)(HR=2.806,95%CI=1.063-7.406,P=0.037)、收缩压<100mmHg(HR=2.198,95%CI=1.025-4.713,P=0.043)、r 波递增不良(HR=3.718,95%CI=1.499-9.221,P=0.05)、贫血(HR=2.375,95%CI=1.039-5.427,P=0.040)均是患者预后有关联的独立危险因素。6.早期死亡(OS≤6月)组心脏受累率高于早期生存组(OS>6月)(90.9%vs 46.5%,P=0.008),前者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比例高于后者(54.5%vs 10.6%,P=0.001),收缩压(100.6±15.0)mmHg 低于后者(127.8±20.2)mrmHg(P=0.008),且早期死亡组器官受累数目更多(P=0.006)。7.心脏未受累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肾脏受累率均高于心脏受累组(P=0.001;P=0.030;P<0.001),心脏受累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未受累者(P=0.009;P=0.018;P=0.031)。此外,心脏受累组早期死亡率高于未受累组(31.3%vs 3.8%,P=0.008)。8.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均有心脏受累,其中3例为心源性猝死。猝死组平均NT-proBNP水平24718pg/ml,2例有院外晕厥史、低蛋白血症及收缩压低于100mmHg;非猝死组平均NT-proBNP水平2602 pg/ml,均无院外晕厥史、低蛋白血症及收缩压低于100rmmHg。结论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人,因受累器官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缺乏诊断特异性,最常累及器官是肾脏,其次是心脏。受累器官数目(≥2个)、收缩压<100mmHg、r波递增不良、贫血提示疾病预后不良,早期死亡(OS≤6月)患者心脏受累率高达90%。院外晕厥史、收缩压<100mmHg、高NT-proBNP可能是本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初诊pAL患者应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有效且快速,并可帮助初始不符合条件的患者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格。
黄昭萍,杨灿华[5](2021)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43例)和肾功能正常组(55例),分析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MM合并肾损伤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首发症状以贫血、感染和骨关节痛多见,肾脏受累表现均有肾功能不全,并伴有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肾脏病理检查:管型肾病16例(37.2%);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5例(34.9%),其中淀粉样变性14例、轻链沉积病1例;其余的病理类型有肾小球基底膜增生性病变5例(11.6%)、间质纤维化3例(7.0%)、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2例(4.7%)、肾小管萎缩2例(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比值比=5.562,95%置信区间:2.116~14.618,P=0.001)、血清校正钙(比值比=5.646,95%置信区间:2.464~12.937,P <0.001)、高尿酸血症(比值比=4.821,95%置信区间:1.479~15.719,P=0.009)、血β2微球蛋白(比值比=5.726,95%置信区间:2.083~15.742,P=0.001)、乳酸脱氢酶(比值比=6.197,95%置信区间:1.523~25.213,P=0.011)是MM合并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血清校正钙、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在MM合并肾损害的预测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结论 MM合并肾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肾损伤病理类型多样化,贫血、高血清校正钙、高尿酸血症、β2微球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升高均为MM合并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彭彰婧[6](2020)在《骨髓瘤相关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附血液滤过液吸附游离轻链1例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骨髓瘤相关肾损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提高对骨髓瘤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和管理。在化疗基础上观察1例MM相关肾损伤患者采用血滤过液吸附技术清除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FLC)和炎症介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1例明确诊断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改变等筛选出肾损害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数据以及治疗情况,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肾损害因素。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相关定义和表现,将MM相关肾损害分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A)、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B)、MM肾功能损害(C)三种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对1例蛋白尿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基础上采用血液滤过液吸附后再回输(hemofiltrate-reinfusion,HFR)技术,观察HFR技术清除MM相关肾损伤患者的血游离轻链和炎性介质的功效。结果:1.161例MM患者中MM相关肾损伤共86例(53.42%),包含CKD46例(28.57%)、AKI20例(12.42%),蛋白或蛋白血尿共6例(3.73%),其中符合IMWG标准肾功能损害有59例(36.65%)。2.86例MM相关肾损伤患者中,男女比率1.32:1,以老年居多,多为IgG型和轻链型,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多见,且以腰椎退行性变和肋骨骨质破坏为主。86例MM相关肾损伤患者多采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后肾脏完全反应占16.28%,部分反应占3.49%,微小反应占11.63%,最终有5人死亡。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磷、高浆细胞比、低血红蛋白为CKD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磷、高尿酸、低血红蛋白为AKI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磷、高尿酸、尿本周蛋白、低血红蛋白为MM肾功能损害独立危险因素。4.1例MM相关肾损伤患者实施12次HFR,血液FLC平均下降率57.59%(8.51%-84.76%),吸附15分钟后其滤液FLC下降率均90%以上;血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下降20.16%和52.07%,白蛋白下降5.48%,白介素6增加6.66%。结论:1.MM相关肾损伤发生率高,可表现为CKD、AKI及蛋白尿等,其中MM肾功能损害36.65%。在MM相关性肾损伤患者中,老年人、IgG型、轻链型和骨痛为首发症状较为常见,漏诊和误诊率高。2.MM相关肾损伤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高血磷和低血红蛋白是MM患者进展为CKD、AKI、MM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3.HFR可清除MM患者血中FLC,宜早实施且单次吸附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李高[7](2020)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85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初治MM患者在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对初治MM患者在硼替佐米化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诊疗策略及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使用硼替佐米化疗的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发生与否将MM患者划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并对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85例初治MM患者在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累计发生率约为55.29%,其中约21.3%的肺部感染患者重复发生肺部感染,第1至5化疗疗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1.18%、14.12%、11.17%、11.76%,5.88%,此后疗程总计5.88%。2.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对肺部感染组以及无肺部感染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23.9 kg/m2、年龄>65岁、ISS分期3期、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吸烟史、ECOG评分≥2分在两组患者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为MM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的因素(P<0.05)。3.累计发生的60次肺部感染中,45例次(75%)肺部感染的患者存在呼吸道症状;28例次(46.67%)肺部感染的患者出现发热。4.肺部影像学表现:45例次(75%)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双肺感染;15例次(25%)为单侧肺感染,其中右肺10例,左肺5例,病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斑片影、团块影、磨玻璃影、实变影等,其中斑片影占比最高(61.67%)。5.感染类型与病原学分布:累计发生的60次肺部感染中,其中44例次(73.33%)单独细菌感染、单独真菌感染10例次(16.67%)、真菌细胞混合感染5例次(8.33%)。通过相关检查共计检测出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6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1株占所有菌株数的36.67%,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1株占比3.3%。6.抗菌药物使用:抗肺部感染治疗多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选用多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抗真菌制剂、碳青霉烯类等,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多为二联经验抗细菌治疗,有效率71.43%。7.预后:60例次肺部感染,其中59例次行规律抗感染治疗其中50例次(84.75%)患者经过两周左右的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9例次(15.25%)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其中肺部感染导致3例患者死亡。结论:1.初治MM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高,重复感染率高。2.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是初治MM患者在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3.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初治MM患者肺部感染主要以单独细菌感染为主,单独真菌感染及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4.初始抗菌方案中经验性二联抗菌治疗有效率71.43%,未获得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前可经验性使用经验性二联抗菌药物抗感染,酌情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需要警惕真菌和其他非典型菌感染。5.常规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对怀疑肺部感染的初治MM患者应该尽早行相关检查。
林烁[8](2020)在《新月体特点及中医证型对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根据新月体比例和中医证候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基线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伴新月体形成的狼疮性肾炎的认识,为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广东省中医院肾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患者202例,根据新月体比例分为C0组(无新月体)、C1组(新月体比例<25%)和C2组(新月体比例≥25%),比较三组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生存率的差异;收集202例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候与LN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一般临床特征:女性总共172例(85.1%),男女比例1:5.7,中位年龄为27.0(22.8,37.3)岁,中位病程是9.5(2.0,54.25)个月,浮肿是最多见的首发症状(45.1%)。C1组和C2组患者的CKD分期高于C0组(P均<0.001),C2组的贫血程度更重,低蛋白血症、高血压患病率更高(P均<0.05)。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首发症状、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心衰、感染、AKI、肾病综合征、甲减的患病率和过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基线临床检查:三组的血肌酐水平、c-ANCA阳性率随新月体比例增加依次递增,eGFR、血红蛋白水平依次递减;与无新月体患者相比,C1组和C2组患者的尿潜血更重、抗dsDNA 阳性率更高,红细胞计数更低(P均<0.05)。尽管新月体比例增加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依次降低,新月体组的红细胞计数也更低,但是新月体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下降。C2组血尿酸、CRP水平高于C0组。三组的PR3-ANCA、MPO-ANCA和抗GBM抗体的平均滴度水平均在阴性范围,三组在其他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上均无显着差异。③基线病理特征:本研究中无Ⅰ型和Ⅵ型LN患者,Ⅳ型LN患者最多(41.1%),C2组Ⅳ型(包括Ⅳ+Ⅴ型者)患者高达95.9%,明显高于无C1组(43.1%)和C0组(P均<0.001)。细胞性新月体主要分布于增殖型LN(Ⅲ型和Ⅳ型,包括合并V型者)患者(P=0.001),纤维性新月体多见于V型(P=0.004),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的分布则无显着不同(P=0.078)。C1组和C2组的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程度、白金耳结构形成比例均高于C0组(P均<0.05),节段/球性硬化肾小球比例和各类免疫荧光程度在三组间无显着不同。病理评分AI、CI从C0组到C2组依次升高(P均<0.05),C2组TIL评分和TIL等级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④中医证候:热毒炽盛证较少见(12例,5.9%),其他四型相当,所有患者均兼有血瘀证,兼有湿浊证(73.3%)多于兼有湿热证(26.7%)的患者。三组在中医证型本证和兼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情况:共有19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无激素治疗,均为无新月体LN患者。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107例,其中C2组38例79.2%)、C1组36例(55.4%)均高于C0组(37.1%)(P均<0.05)。接受额外的免疫抑制治疗185例,环磷酰胺脉冲治疗方案的患者最多(61.4%),其次为麦考酚钠酯(23.3%);C2组环磷酰胺脉冲治疗占 81.5%,高于 C1 组(58.5%,P=0.002)和 C0 组(50.6%,P<0.001);C2 组麦考酚钠酯治疗较C1组少(10.4%和32.3%,P=0.006),与C0组无差别。有149例患者接受了羟氯喹的常规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给予中药汤剂的辨证治疗,182例患者给予了另外的中成药治疗。C2组使用益肾泄浊类中成药的比例最高,C1组次之,C0组最少(分别为 35.4%、18.5%、5.6%,P均<0.05)。⑥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月体比例与血肌酐、CKD分期、血尿酸、贫血程度、CRP、抗dsDNA抗体、c-ANCA、p-ANCA、尿潜血、节段硬化肾小球比例、系膜增生程度、白金耳结构形成、AI、CI、TIL评分和等级、首发症状、高血压史、感染史、接受甲强龙冲击和环磷酰胺脉冲治疗、服用益肾泄浊类中成药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红细胞计数、HDL-C、抗Sm抗体、使用环孢素治疗成负相关关系。其中,新月体比例与AI呈强相关关系(|rs|≥0.6),与CKD分期、系膜增生程度、CI、TIL评分呈中等相关关系(0.4≤|rs|<0.6)。⑦预后:中位随访时间65.5(43.0,89.0)个月,发生终点事件38例(18.8%),C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35.4%),C1组次之(20.0%),C0组最低(9.0%)(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的肾脏累积存活率有显着差异(Log-rank检验χ2=14.968,P=0.001),C1组、C2组的肾脏累积存活率均低于C0组(P=0.040、P<0.001),C1组与C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9)。脾肾阳虚证LN患者的肾脏存活率低于脾肾气虚证(Log-rank检验x2=23.792,P<0.001)、气阴两虚证(Log-rank 检验 x2=20.506,P<0.001)和肝肾阴虚证(Log-rank检验 x2=5.895,P=0.015)患者,与热毒炽盛证患者相比无显着差异。热毒炽盛证LN患者的肾脏存活率低于脾肾气虚证(Log-rank检验x2=4.983,P=0.026)、气阴两虚证(Log-rank检验x2=4.302,P=0.038)患者,与肝肾阴虚证患者无统计学差异。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以及不同兼证的LN患者之间肾脏存活率无明显差异。⑧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血肌酐、eGFR、CKD分期、血尿酸、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新月体比例、节段/球性肾小球硬化比例、AI、CI、TIL等级、高血压、心衰、感染、AKI、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是影响LN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男性(HR=4.351,P=0.036)、血肌酐(HR=1.005,P<0.001)、高血压(HR=5.531,P<0.001)、感染(HR=7.127,P=0.003)是L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多因素校正后,新月体比例、中医证型并非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N患者的基线肾功能差,临床表现和肾脏损伤重,终点事件发生率高,肾脏累计存活率低,中医证候为脾肾阳虚证和热毒炽盛证LN患者的肾脏预后较差,男性、肌酐、高血压、感染是LN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多因素校正后新月体、中医证型并非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新月体比例的LN患者的长期预后相当,但目前有不同的争议,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求证新月体比例与LN长期预后的关系。
魏驰[9](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15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21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血肌酐值是否小于177umol/L,将MM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害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0例初诊MM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有110例(73.33%),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40例(26.67%),男性患者103例(68.67%),女性患者47例(31.33%),平均年龄(61.45±9.71)岁,男女发病率比2.19:1。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磷、校正血清钙、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害组中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尿酸、血清钙、校正血清钙、血清磷、血清胱抑素C和血β2微球蛋白是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β2微球蛋白是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1.4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前三位依次是腰背部疼痛、下肢水肿及头晕乏力。2.150例初诊MM患者分期中Ⅲ期最多,分型中Ig G患者最多;4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分期中Ⅲ期最多,分型中轻链型最多。3.血β2微球蛋白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龙飞[10](2020)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和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认识及重视,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患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口干、眼干、夜尿增多伴乏力、低热8个月,发现血肌酐升高5天入院,入院前5天查尿素7.06mmol/L、血肌酐140umol/L、血钾2.48mmol/L、血氯122.4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11.7mmol/L、阴离子间隙(AG)11.9mmol/L、尿PH7.0、尿蛋白1+,CT提示双肾微小结石,入院后检测血抗SSA、抗SSB抗体阳性;下唇腺活检示干燥综合征,Chisholm分级Ⅳ级;肾脏组织病理表现为间质多灶状纤维化伴单个核细胞(以浆细胞为主)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多灶状萎缩,部分管腔代偿性扩张,大部分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节段性增生,免疫荧光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给予患者甲泼尼龙联合羟氯喹治疗,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患者血肌酐一定程度下降,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被纠正后出院。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6月余,醋酸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99.89-115.46umol/L,多次查血钾、血氯、TCO2等均在正常范围,故患者最终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双肾微小结石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多见且以女性为主,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具体可表现为正常阴离子间隙性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乏力、泌尿系结石、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等,除此之外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者在初诊患者中也较多见。p SS肾损害病理特点主要为肾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不同程度呈多灶状浸润,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和肾间质纤维化,病理类型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合并肾小球病变最常见,肾小球病变以系膜区不同程度增生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免疫荧光主要为Ig G、Ig A、C3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肾小管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可被纠正,肾功能可一定程度得到恢复且可长期保持稳定,也有患者对其治疗不敏感,逐渐发展至不可逆性肾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肾损害的重要举措。
二、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单中心21例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病历资料收集 |
2.2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首发症状 |
3. 临床表现 |
4. 辅助检查 |
4.1 实验室常规检查 |
4.2 免疫学检查 |
4.3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 |
5. SSB阳性组及SSB阴性组临床资料比较 |
5.1 两组系统受累比较 |
5.2 两组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比较 |
6. 治疗 |
7. 随访及预后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 遗传因素 |
1.2 病毒感染 |
1.3 免疫功能异常 |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
2.1 临床表现 |
2.2 实验室检查 |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4. 治疗 |
4.1 对症治疗 |
4.2 系统治疗 |
5. 预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研究 |
1.1 诊断标准 |
1.2 发病机制 |
1.2.1 MM的肾小球病变 |
1.2.2 MM的肾小管损伤 |
1.3 临床特点 |
1.4 西医治疗 |
1.4.1 药物治疗 |
1.4.2 血浆置换 |
1.4.3 肾脏替代治疗 |
1.4.4 干细胞移植 |
1.4.5 肾移植 |
2 中医研究 |
3 小结 |
(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基线特征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设计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结果 |
1.5 讨论 |
2.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危险因素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结果 |
2.5 讨论 |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预后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已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 |
Reference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63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6 表格与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肾损伤诊断标准 |
1.3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MM合并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 |
2.2 单因素分析老年MM合并肾损伤的相关因素 |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M合并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2.4 各影响因素对MM患者发生肾损伤风险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6)骨髓瘤相关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附血液滤过液吸附游离轻链1例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骨髓瘤相关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液滤过液吸附游离轻链1例的观察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病例资料 |
1.1.1 患者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观察指标 |
1.2 相关标准 |
1.2.1 MM诊断标准 |
1.2.2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
1.2.3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
1.2.4 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 |
1.2.5 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 |
1.2.6 发热分度 |
1.3 血液分析 |
1.4 病原菌采集和耐药性检测 |
1.5 统计方法 |
第2章 研究结果 |
2.1 85例MM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
2.2.1 肺部感染病原菌类型分类 |
2.2.2 各化疗疗程肺部感染占比 |
2.2.3 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 |
2.2.4 肺部感染患者肺部听诊情况 |
2.2.5 肺部感染影像学特点 |
2.2.6 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
2.2.7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
2.2.8 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有效率 |
2.2.9 肺部感染抗感染疗效和转归 |
2.3 肺部感染相关易感因素分析 |
2.3.1 肺部感染相关易感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2 肺部感染相关易感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语 |
4.1 结论 |
4.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新月体特点及中医证型对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狼疮性肾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狼疮性肾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1.1.2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
1.1.3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
1.1.4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
1.1.5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 |
1.1.6 狼疮性肾炎的影响因素和预后 |
1.2 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1.2.1 新月体肾炎概述 |
1.2.2 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的特点 |
1.2.3 新月体对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影响 |
1.3 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认识及辨证治疗 |
1.3.1 中医古籍对狼疮性肾炎的记载 |
1.3.2 病因病机 |
1.3.3 辨证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纳入/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2.4 数据采集 |
2.2.5 伦理审查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狼疮性肾炎患者纳入情况 |
2.3.2 狼疮性肾炎患者基线情况 |
2.3.3 狼疮性肾炎患者新月体相关因素分析 |
2.3.4 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分析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新月体比例与一般情况 |
3.2 新月体比例与临床表现 |
3.3 新月体与肾脏病理 |
3.4 新月体比例与西医治疗 |
3.5 新月体比例与中医证候和辨证治疗 |
3.6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和危险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1 病例资料 |
1.1.1 患者资料 |
1.1.2 观察指标 |
1.2 纳排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标准 |
1.4 相关诊断标准 |
1.4.1 贫血诊断标准 |
1.4.2 血清磷 |
1.4.3 血清钙 |
1.4.4 血尿酸 |
1.4.5 校正血清钙 |
1.4.6 指标计算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150 例MM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150 例MM患者一般情况组间分析 |
2.3 150 例MM患者检验指标组间分析 |
2.3.1 外周血细胞计数组间分析 |
2.3.2 贫血分度组间分析 |
2.3.3 生化指标组间分析 |
2.4 150 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 |
2.4.1 初诊MM患者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2 初诊MM患者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病例简介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中心21例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宋涵. 山东大学, 2021(12)
- [2]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 郑笑,张琳,喻影,李栋妮. 湖南中医杂志, 2021(05)
- [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D]. 洪汝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63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D]. 战竹梅. 山东大学, 2021(12)
- [5]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黄昭萍,杨灿华. 中国医药, 2021(03)
- [6]骨髓瘤相关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附血液滤过液吸附游离轻链1例的观察[D]. 彭彰婧.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D]. 李高.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8]新月体特点及中医证型对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影响分析[D]. 林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魏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张龙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