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急腹症误诊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王祉人[1](2021)在《33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点。分析HSP合并肾脏受累及胃肠道受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HSP的330例住院患者的有关资料。分组:1.按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4岁)和成年组(≥14岁);2.按临床症状分为单纯型、腹型、肾型、关节型和混合型;3.按是否存在肾脏及胃肠道受累情况,分为有、无肾脏受累组及有无、胃肠道受累组。结果:1.共纳入330例HSP患者,其中未成年组222例,成年组108例,比例为2.06:1,两组在临床类型及病程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未成年以关节型常见,而成年组以肾型、混合型常见。成年组的病程、住院天数较未成年组更长,住院费用也更高。男性164例,女性166例,男女比例为0.99:1。2.首发于春季65例,夏季46例,秋季95例,冬季124例。3.有明确发病诱因者22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70例(51.52%)。4.关节型86例,混合型80例,单纯型79例,肾型44例,腹型41例。5.本次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降钙素原(PCT)在有、无胃肠道损害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E(Ig E)、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 A)及年龄在有、无肾脏损害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与HSP合并胃肠道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年龄、PLT与HSP合并肾脏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结论:1.HSP好发于未成年人,其中以7~13岁发病人数最多,男女发病率相当,比例为0.99:1。2.成年组HSP患者病程较未成年组长,且更易发生肾脏损害。3.HSP好发于秋冬季节,呼吸道感染是首要致病因素。4.D-D是HSP伴胃肠道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5.年龄及PLT是HSP伴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穆翀[2](2021)在《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我院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消化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调阅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的病案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192例病例,用Excel 2016准确、详细地记录每例患儿的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按有无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将19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消化道损害组和无消化道损害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民族、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中的差异。计数资料选择例数表示,消化道损害组和无消化道损害组之间比较选择?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选择x?s表示,当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组间差异选择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选择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本研究的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纳入本研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92例,其中有98例(约51.04%)出现消化道损害。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7岁、皮损范围、WBC、NE%、NLR、PLT、ASO、D-D,组间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与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损害有显着关联;而性别、民族、发病季节、关节症状、CRP、HGB、HDL、FIB、Ig A、ESR等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与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损害无显着关联。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中,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7岁(OR=1.025)、皮损范围(OR=1.477)、WBC(OR=1.183)、NE%(OR=1.045)、D-D(OR=1.483),上述指标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年龄×0.025+皮疹范围×0.390+WBC×0.168+NE%×0.044+D-D×0.394-1.23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30~0.863);在最大约登指数下,预测模型的特异性是78.48%,敏感度是73.45%。结论:在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年龄≥7岁、皮损范围超过双下肢、WBC升高、NE%升高、D-D升高是上述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临床上,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的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徐闻[3](2021)在《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对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从地域角度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光华及滇池两院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300例,统计云南地区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地域情况等资料,设计并填写调查问卷,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调查300例云南过敏性紫癜儿童中男童164名,女童136名,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为(8.37±3.09)岁。剖宫产占66.67%;顺产占33.33%。汉族占发病总例数的70.33%,少数民族中彝族占总例数的18.33%。农村地区占总例数的67.33%,城市占总例数的32.67%。无诱因发病占22.33%,感染后发病占53%,过敏后发病占17.66%,其他因素发病占7%。2.云南地区发病与地域:滇中地区发病占57.33%,滇东北地区占25.67%,滇南地区占12%,滇西北地区占5%。3.云南地区发病与季节:滇东北冬季占42.86%、秋季占28.57%、夏季占19.48%、春季占9.09%;滇中冬季占46.51%、秋季占21.51%、夏季占17.44%、春季占14.53%;滇西北冬季占40%、春季、夏季、秋季各占20%;滇南冬季占33.33%、夏季占27.78%、秋季占25%、春季占13.89%。4.云南地区发病与民族:滇东北汉族占70.12%、彝族占12.98%、回族占7.79%、白族占3.89%、哈尼族及苗族各占2.59%;滇中汉族占77.32%、彝族占15.11%、回族占3.48%、哈尼族占2.32%、苗族、傣族及白族各占0.58%;滇西北彝族占53.33%、汉族占26.66%、白族占20%;滇南汉族占55.55%、彝族占30.55%、苗族占8.33%、哈尼族及回族占2.77%。5.云南地区发病与感染:四区域感染因素诱发本病中,滇东北链球菌占32.5%、支原体占30%、副流感病毒及EB病毒各占12.5%、幽门螺旋杆菌占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滇中支原体占32.22%、链球菌占26.67%、EB病毒占13.33%、幽门螺旋杆菌及副流感病毒各占10%、其他感染占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1%;滇西北支原体占33.33%、链球菌占22.22%、副流感病毒及EB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感染各占11.11%;滇南支原体占40%、链球菌占20%、EB病毒占1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幽门螺旋杆菌及副流感病毒、其他感染各占5%。6.云南地区发病与过敏:四区域过敏诱发本病中滇东北户尘螨过敏占50%、蛋白质过敏占21.42、其他过敏占21.42%、海鲜过敏占7.14%;滇中户尘螨过敏占50%、蛋白质过敏占20%、其他过敏占26.67%、海鲜过敏占3.33%;滇西北户尘螨占66.67%、蛋白质过敏33.33%;滇南户尘螨占50%、蛋白质过敏占33.33%、海鲜过敏占16.66%。7.云南地区发病与遗传:滇南地区所有患儿均无家族史,滇东北地区5.19%患儿有家族史,滇中地区2.91%患儿有家族史,滇西北地区6.66%患儿有家族史。8.云南地区发病与临床表现:滇东北地区皮疹占63.64%、关节痛占19.48%、腹痛占16.88%;滇中皮疹占58.13%、关节痛占49%、腹痛占23%;滇西北皮疹占46.66%、关节痛占46.66%、腹痛占6.67%;滇南皮疹占61.66%、腹痛占27.78%、关节占11.11%。9.云南地区发病与中医证型:滇东北地区风热伤络型占35.06%、胃肠积热型占27.27%、湿热伤络型为23.38%、脾肾阳虚型为14.29%;滇中地区风热伤络型占40.12%、湿热伤络型为27.91%、胃肠积热型占17.44%、脾肾阳虚型为14.53%;滇西北地区风热伤络占40%、湿热伤络型为26.67%、胃肠积热型占20.0%、脾肾阳虚型为13.33%;滇南地区风热伤络型占47.22%、脾肾阳虚型为27.78%、胃肠积热型占16.67%、湿热伤络型为8.33%。10.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蛋白情况:滇东北占9.09%、滇中占6.40%、滇西北占6.66%、滇南占13.88%;尿常规中隐血情况:滇东北占19.48%、滇中占13.95%、滇西北占13.33%、滇南占19.44%。尿微量白蛋白情况:滇东北占10.39%、滇中占6.39%、滇西北占20%、滇南占13.89%。结论: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全年均有发病,多数地区多发于秋冬两季,滇南地区好发于冬夏两季。男童略多于女童。以学龄期儿童最为多见,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更易患病。滇中地区患儿最易发病,其次为滇东北、滇南、滇西北地区。汉族比少数民族更好发,少数民族中彝族相较于其他民族好发,其次为回族。滇南地区苗族亦好发。发病多由感染引起,其次为过敏。支原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户尘螨为过敏的主要诱因。不排除本病具有遗传倾向。四区域均以皮疹为主要表现,滇东北、滇中、滇西北患儿关节痛比例高于腹痛,滇南地区腹痛比例高于关节痛。四区域患儿中医证型皆以风热伤络型为主。滇东北地区胃肠积热型好发于湿热伤络型及脾肾阳虚型。滇中及滇西北地区湿热伤络型好发于胃肠积热型及脾肾阳虚型。滇南地区脾肾阳虚型好发于胃肠积热及湿热伤络型。本次调查仅纳入起病一月内患儿。四区域均有少部分患儿起病一月内即存在肾脏受损情况,无明显地域差异。因此更应关注本病所造成的肾脏损伤给患儿带来的治疗及生活上的影响。
唐睿[4](2020)在《小儿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降低小儿急腹症的误诊率,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我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并且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病史、手术所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5例患儿术前诊断均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其中,梅克尔憩室4例及肠重复畸形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过敏性紫癜2例;急性肠套叠1例;小肠穿孔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胆囊扭转坏死1例;乳糜腹1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过多依赖辅助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腹部体征的掌握不深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酷似阑尾炎的病例,应当允许阑尾误切的存在;更加细致地询问病史、反复体检及必要地辅助检查是减少误切的重要措施。
崔庆科[5](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舒明[6](2020)在《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恩施地区292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HSP的临床特点,探讨HSP伴胃肠道受累及肾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4年01月-2018年12月确诊并且住院的HSP患儿共292例,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恩施地区儿童HSP的临床特点及伴胃肠道受累及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1.恩施地区儿童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平均年龄为(8.34±2.92)岁,男女比例为1.13:1,冬春季节多发,感染因素是其常见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恩施地区儿童HSP以混合型、腹型、单纯皮肤型多见,在混合型中,以胃肠道损害及关节损害并存常见。3.本研究292例患儿均在病程不同阶段出现皮肤紫癜,比例为100%,伴胃肠道症状50.00%,伴关节症状41.78%,伴肾损害21.92%。4.本研究HSP伴胃肠道症状患儿有146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二者比例1.70:1,发病年龄为(8.14±3.12)岁,以学龄期儿童多见(P<0.05),冬春季节多发。存在感染因素的HSP患儿更易出现胃肠道损害(?2=5.484,P=0.019<0.05),MP感染与HSP伴胃肠道损害相关(?2=4.283,P=0.038<0.05)。年龄越大,WBC及CRP越高是以胃肠道损害首发H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本研究HSP伴肾损害患儿有64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二者比例为1.21:1,发病年龄为(8.64±2.69)岁,年龄偏大患儿更易发生肾损害(z=-2.243,P=0.025<0.05),冬春季节多见。MP感染与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相关(P=0.016<0.05),链球菌感染与HSP患儿发生肾损害无关(?2=1.057,P=0.304>0.05)。年龄越大,WBC及IgA越高可能是儿童HSP伴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恩施地区儿童HSP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学龄期多见,临床分型以混合型、腹型、单纯皮肤型多见。2.恩施地区儿童HSP伴胃肠道症状最多见(50.00%),其次为关节症状(41.78%)及肾损害(21.92%)。3.年龄越大,WBC及CRP越高可能是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的儿童HSP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越大,WBC及IgA越高可能是儿童HSP伴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彭海丽[7](2020)在《过敏性紫癜近六年临床特征变化及合并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误诊情况,并对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检查、治疗、误诊情况等,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3-2018年我院HSP住院病例数分别为89例,94例,98例,87例,90例,99例,无明显增加趋势。患者多见于秋冬寒冷季节,又以10,11,12,1月份最常见,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53:1,高发年龄段为615岁;未成年中,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女性(P<0.05);人口地区分布上,未成年组中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镇人口(P<0.05);诱因以感染最常见,占53.0%。2、近六年各类型HSP无明显差异,均以混合型最常见,占31.6%,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未成年人关节型发病多于成年人,而混合型及肾型发病少于成年人(P<0.05)。3、近六年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肾脏损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关节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4、61.0%的患者伴有胃肠道症状,其中腹痛占59.4%,消化道出血36.3%,恶心、呕吐28.9%,大便次数增多4.5%,肠梗阻1.6%,急性胰腺炎0.4%,肠穿孔0.2%。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病例容易误诊,其误诊率达21.2%;近6年误诊率分别为16.9%,22.3%,16.1%,14.3%,12.2%,11.1%,呈下降趋势;5、309例行D-二聚体检查,其中235例患者D-二聚体升高,阳性率76.1%;腹部CT检查及胃肠镜对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病例有诊断意义,CT可表现为胃肠道管壁水肿增厚,肠道结构紊乱,管腔狭窄,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肠镜下多表现为粘膜点状或片状出血点,或胃肠黏膜水肿、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段及回肠末端最常受累;6、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组中的男性、年龄<18岁、合并呕吐、白细胞升高、伴关节症状的患者均多于无消化道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合并呕吐以及白细胞升高为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近六年我院HSP合并关节症状的发生率增加,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下降,误诊率也降低;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成年患者应多注意肾脏及胃肠道症状,而未成年患者应多注意关节症状。2、合并胃肠道症状的HSP患者比率高,容易误诊,腹部CT及胃肠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3、男性、合并呕吐以及白细胞升高为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亚[8](2016)在《2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2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 9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患儿48例,全部患儿均符合2005年维也纳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主要包括腹痛出现的时间,腹痛的部位,腹痛的性质,腹痛伴随的症状,腹部体征。分析并确定患儿包括肠套叠、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急腹症类型。并且对患儿出现血便、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所有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术后统计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75%的患儿腹痛是出现在皮疹之后,67.8 6%的患儿腹痛是出现在右下部位的。患儿的腹痛性质71.43%为绞痛,右下腹压痛患儿占4 6.43%,脐周压痛占35.71%。肠套叠患儿为15例,肠梗阻患儿为10例,肠坏死患儿为2例,肠穿孔患儿为1例。其中出现血便的患儿为1 6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儿为13例,腹泻的患儿为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1.43%,维持率为14.2 9%,加重的患儿为7.14%,死亡患儿为2例。详细结果见表4。随访结果显示,紫癜复发的患儿为17.8 6%。结论确诊后采取针对性治疗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贺志莉,王川,常峥[9](2011)在《7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体征及治疗,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对1998年5月~2010年12月解放军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5例,女性30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诱因为感染。75例中都存在皮肤紫癜,双下肢多见,易反复。伴胃肠道症状65例,以脐周痛为主,首发症状易误诊。伴关节症状40例。伴肾脏损害21例,以血尿为主。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皮肤水肿、荨麻疹、腹痛、关节痛、血尿等症状的疾病。应尽快明确诊断及减少误诊和漏诊。
王昕昕,金小红,罗春芬[10](2008)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
二、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急腹症误诊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急腹症误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33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胃肠道损害的单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 |
2.3 肾脏损害的单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性别及年龄 |
3.2 发病季节 |
3.3 发病诱因 |
3.4 临床表现 |
3.5 胃肠道及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缩略词 |
第1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2章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 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效能分析 |
第3章 讨论 |
3.1 基本情况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
3.2 临床表现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
3.3 辅助检查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
3.4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对象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构成 |
1.2 年龄 |
1.3 体重 |
1.4 发病时间 |
1.5 地区分布 |
1.6 民族 |
1.7 城乡分布 |
1.8 季节 |
1.9 胎次 |
1.10 出生方式 |
1.11 喂养方式 |
1.12 家族史 |
1.13 发病原因 |
1.14 过敏诱发因素 |
1.15 感染诱发因素 |
1.16 中医证型 |
2 不同区域的一般资料对比 |
2.1 性别 |
2.2 体重 |
2.3 发病时间 |
2.4 民族 |
2.5 城乡分布 |
3 不同地区疾病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分析 |
3.1 一般情况 |
3.2 诱发因素 |
3.3 实验室检查 |
3.4 不同地区患儿症状表现情况 |
3.5 不同地区患儿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6 不同地区患儿的发病季节情况 |
讨论 |
1 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区域的一般资料对比 |
2 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地区疾病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分析 |
3 本课题对于探究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对意义 |
4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小儿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分析以及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临床特点 |
3.2 误诊的原因 |
3.3 防范处理措施 |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
1 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7)过敏性紫癜近六年临床特征变化及合并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例收集 |
2.2.2 分组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流行病学特征 |
3.1.1 性别及发病年龄(图3-1-1) |
3.1.2 发病年份及季节(图3-1-2) |
3.1.3 发病区域分布 |
3.1.4 发病诱因(表3-1-1) |
3.2 首发症状 |
3.3 临床类型(表3-3-1,图3-3-1) |
3.4 临床症状(表3-4-1,表3-4-2,图3-4-1) |
3.4.1 皮肤症状 |
3.4.2 关节症状 |
3.4.3 胃肠道症状 |
3.4.4 肾脏受累 |
3.4.5 其他症状 |
3.5 检验、检查结果 |
3.5.1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5.2 胃肠镜结果(图3-5-1,图3-5-2,表3-5-1) |
3.5.3 腹部CT结果 |
3.6 误诊漏诊情况 |
3.7 治疗 |
3.8 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表3-8-1,表3-8-2) |
3.8.1 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单因素分析 |
3.8.2 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7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发病情况 |
3 诱因 |
4 首发症状 |
5 临床表现 |
5.1 皮肤症状 |
5.2 关节症状 |
5.3 消化道症状 |
5.4 肾损害症状 |
5.5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5.6 治疗及结果 |
6 讨论 |
四、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急腹症误诊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33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王祉人.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D]. 穆翀. 大理大学, 2021(09)
- [3]探究2018-2020年云南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地域分布的相关性[D]. 徐闻.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小儿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分析以及处理研究[J]. 唐睿. 名医, 2020(15)
-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D]. 舒明.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7]过敏性紫癜近六年临床特征变化及合并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D]. 彭海丽. 南昌大学, 2020(08)
- [8]2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 刘亚.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
- [9]7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J]. 贺志莉,王川,常峥. 甘肃科技, 2011(23)
- [10]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J]. 王昕昕,金小红,罗春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