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曲肽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灿,邓行行,黄帅,敬旭军[1](2021)在《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上下配伍"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合电针治疗,依据"上下配伍"原则,取上肢支沟、内关穴,下肢上巨虚、足三里等,共治疗7 d。对比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胆囊收缩素(CCK)]、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首次自行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TL、GAS及CCK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L-6、TNF-α和CRP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配伍"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治疗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可减少血清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自身肠道功能恢复,帮助缓解腹部症状,疗效肯定。
樊荣[2](2021)在《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致死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较快,根据大部分研究成果,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炎性因子引发,表现为连锁性的级联瀑布效应,急性胰腺炎的炎症恶化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多器官衰竭(MOF),甚至导致死亡现象发生。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更新进步,相比以往医学水平,现如今医学界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机制更加了解,在治疗措施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优势,然而并不能阻止死亡率的节节攀高。乌司他丁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效蛋白酶抑制剂,其对心肌抑制因子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消除氧自由基,达到阻止组织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上,乌司他丁将发挥出一定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乌司他丁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在医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在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抑酸、液体复苏等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奥曲肽和应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与分析。方法给予两组患者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抑酸、液体复苏等相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与奥曲肽0.3mg与生理盐水250ml混合,12小时泵入;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乌司他丁10万U加入500ml的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3d后减量为5万U,两组均连续治疗7~14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淀粉酶分别为(104.06±131.99),(199.43±227.89);白细胞值分别为(6.18±2.37),(6.36±2.43);C反应蛋白分别为(7.33±15.04),(4.12±2.93);血糖分别为(5.64±1.05),(6.56±2.77);血钙分别为(2.17±0.12),(2.15±0.13),除血钙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抑制胰酶的活性并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常规治疗如液体复苏、抗感染等并不能有效抑制和修复胰酶的进一步损害。奥曲肽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这种治疗药物的主要功效在于阻止胰腺分泌、减轻胃肠负担,除此之外,奥曲肽也对胰腺细胞有一定的修复功能。虽然奥曲肽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乌司他丁作为一种酸性糖蛋白,在抑制胰酶活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同时还能抑制全身性的炎症现象,达到保护患者器官功能的作用。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使治疗效果更加显着,同时还能对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更高效的临床效应。
陈俊伍[3](2020)在《针刺干预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气阴两虚型)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干预气阴两虚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分析试验的安全程度及患者的依从水平。综合评价本研究的实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选取66例气阴两虚型非重症AP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成例数相等的常规治疗组和针刺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该科室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状态,调节胃肠动力,防治感染等,饮食主张清淡,对进食不佳的病人配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基于常规治疗组的方案,针刺组每日加用1次毫针针刺治疗(选穴:足三里、下巨虚、天枢、气海、三阴交、中脘穴),连续治疗5日。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三餐后腹胀的次数、程度、缓解时间,三餐后各项症状,及气阴两虚证各主症和次症。本研究的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结果:1.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人口学资料、禁食治疗天数、生命体征、胰腺血清酶学检查、APACHE 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水平相当。2.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在三餐后腹胀次数、程度及缓解时间方面,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在三餐后各项症状和气阴两虚证候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更优(P<0.05)。3.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对比:在改善三餐后腹胀次数、程度、缓解时间方面,针刺组疗效更优(P<0.05);在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疼痛的症状改善方面针刺组更优(P<0.05);三餐后上腹烧灼感症状的改善两组相当(P>0.05);在改善气阴两虚证候方面针刺组更优(P<0.05)。4.本研究总有效率:针刺组87.1%,常规治疗组78.1%。针刺组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5.两组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足三里、下巨虚、三阴交、中脘、天枢、气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更显着的减少非重症AP患者三餐后腹胀次数,降低腹胀程度,缩短腹胀时间,改善三餐后各项症状及中医证候。2.中西医结合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能通过促进非重症AP患者饮食恢复,对病情恢复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是值得临床拓展的方法。
李淑娜[4](2020)在《急性胰腺炎肠麻痹针刺处方优化筛选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针刺基础处方对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所致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leus,P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治疗效果,分析、探讨三种针刺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差异,为AP并发PI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筛选出综合效比更优的针刺基础治疗处方。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由同一治疗者为所有受试患者行针刺治疗,除治疗者外,疗效评价者及受试患者对分组情况均不知情。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审查后,随机采集从2018年10月01日至2019年12月28日期间住院的AP(含SAP)合并PI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择60例AP(含SAP)并发PI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1-60。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下分别接受不同的针刺基础处方治疗。A组患者予以普通针刺天枢穴、中脘穴、合谷穴、上巨虚穴,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共留针15min;B组患者予以针刺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刺之得气后再予电针刺激15min;C组患者予以针刺双侧胃俞穴、双侧胆俞穴、双侧天枢穴,每个穴位随穴补泻2min,中脘穴随穴补泻3min,不留针。记录并对比A、B、C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0min、治疗后24h、治疗后48h、治疗后72h患者肠鸣音频率变化情况;记录并对比A、B、C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0min、24h、48h、72h及1周后患者腹痛(VAS疼痛评分)变化及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1.组内比较:三组患者肠鸣音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间比较:A、B组患者针刺治疗后腹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针刺治疗48h后及治疗72h后,腹痛评分高于A、B两组(P<0.05)。B组患者治疗治疗48h后及72h后,肠鸣音频率高于A、C两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小于A、C两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及阳陵泉穴,刺之得气后留针并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15min的针刺基础处方,能够明显缓解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患者腹胀、腹痛症状,促进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且该治疗方式具有见效快、疗效好、便操作、易质控等优点,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AP并发PI的首选基础处方,推荐临床应用。
季双双[5](2020)在《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腹部术后,表现为机械性、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类型。该病发生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误诊误治,强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胃肠下合穴及芒硝脐敷疗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探究针药结合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探索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新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肥皂水灌肠,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胃肠下合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下巨虚)联合芒硝脐敷,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血钠、钾离子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分布、原发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麻醉方式、影像学资料及入组时白蛋白分布水平进行比较,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均衡性,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及血清CRP、血浆白蛋白水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总症状积分评价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功能评价: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1)血清CRP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血清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B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及第7天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钠、血钾水平: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第1天、治疗第3天、第7天测定钠、钾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够促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蠕动,调节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加快肠功能恢复时间,快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应用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赵越梦[6](2020)在《远端取穴改善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针刺急性胰腺炎患者远端穴位及非经非穴,验证针刺治疗对于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腹胀的疗效,进一步探究针刺远端穴位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腹胀的时间效应,为临床选择及优化针刺时机提供循证证据。方法:将120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到两个组(每组60例),实验组为远端选穴组结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非经非穴组结合常规治疗组,每天上午8:00-10:00开始针刺,留针30分钟,隔15分钟行针一次,一日一次,以得气为度,连续针刺治疗3天。采用针刺后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2-24小时的腹痛VAS评分、腹胀VAS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入院时、入院后72小时的CAR(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IL-6(白介素6,interleukin 6)、PCT(降钙素原,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W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granulocyte)、SOFA(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PASS(胰腺炎活动评分,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连续3天24小时止痛药使用剂量、24小时大便总量、肛门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平均住院天数、器官衰竭情况。结果:(1)基线情况:两组间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腹痛改变情况:第一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4h、6h内腹痛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内腹痛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4h、6h、8h、22-24h内腹痛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胀改变情况:第一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4h、6h内腹胀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内腹胀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天针刺远端穴位与非经非穴组针刺后0h、2h、4h、6h、8h、22-24h内腹胀VAS评分每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一天针刺后远端穴位组24h大便总量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针刺后,两组针刺后0-4h与针刺后4-8h第一次自主排便人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远端穴位与针刺非经非穴对比针刺前后IL-6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针刺远端穴位与针刺非经非穴对比,患者止痛药使用剂量、SOFA评分、SIRS评分、PA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远端穴位对缓解AP患者腹痛腹胀具有即时效应,且持续时间至少2h。针刺远端穴位能增加患者24h排便总量,能加速降低AP患者IL-6水平,抑制AP炎症反应。
梁桂芳[7](2020)在《奥曲肽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皮下注射奥曲肽联合口服清胰汤治疗;对照组仅用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该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进行。结果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及腹痛缓解时间,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观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AR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洁慧[8](2019)在《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从肠道屏障功能的角度客观评价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揭示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和优点。方法:本研究选取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口服/灌肠。治疗时间为1周。记录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炎症指标(WBC、PCT、IL-6、CRP)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ET、D-LAC、DAO)水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其中3例患者因住院时间小于1周,予以剔除,实际共纳入57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WBC、PCT、IL-6、CRP、ET、D-LAC、DAO等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WBC、PCT、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IL-6水平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CRP水平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治疗后两组ET、D-LAC、DAO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DAO水平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AC水平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有效改善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修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优势。
高娟[9](2019)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随着肥胖和老年宠物不断增多,犬猫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程急、死亡率高,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手段,以期提高治愈率。目前研究发现,SAP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为炎性介质过度激活。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中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可在体外循环中有效清除500-5000道尔顿大小的物质,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等22种重要炎性介质。发达国家已有较多的关于CRRT用于SAP的治疗,国内宠物临床虽有零星治疗经验报道,但系统的研究却很少。文章中系统的评估CRRT对SAP的治疗应用效果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SAP诊断标准是呕吐、腹泻的临床症状;cPL显示检测点深度大于对照点;超声显示胰腺结构回声异常;肾脏功能不全。依据上述标准选取成都某医院2016年9月28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SAP病例8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内科输液治疗(40例),治疗组为内科联合CRRT治疗(45例)。首先,我们通过测定动物血液学变化(全血细胞计数、炎症反应蛋白、尿素、肌酐及相关功能酶等生化指标)、超声影像和症状变化评估CRRT技术治疗SAP的应用效果。其次,按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症状将各组内病例再分为少尿、贫血、黄疸、非黄疸、高血压6组分别评估治疗效果。结果:85个病例中康复和慢性转归均为存活。对照组存活32.5%(13例);治疗组存活53.3%(24例)。对照组中,少尿病例存活0%,贫血病例存活21.4%,黄疸病例存活30.8%,非黄疸病例存活33.3%,高血压病例存活24.1%,血肌酐<795mg/dL病例存活53.3%,血肌酐796954mg/dL病例存活27.3%,血肌酐9551113mg/dL病例存活9.1%,血肌酐>1114mg/dL病例存活0%。治疗组中,少尿病例存活66.7%,贫血病例存活0%,黄疸病例存活36%,非黄疸病例存活59%,高血压病例存活42%,血肌酐<795mg/dL病例存活61.6%,血肌酐796954mg/dL病例存活53.4%,血肌酐9551113mg/dL病例存活50%,血肌酐>1114mg/dL病例存活40%。结论:联合CRRT治疗总体可提高SAP治愈率;在SAP伴随少尿、高血压、非黄疸临床症状及各水平血肌酐浓度条件下,联合CRRT治疗均可提高治愈率;在SAP伴随黄疸条件下,联合CRRT治疗不可改善死亡率;15kg以下犬使用全血预充管路的预设条件不利于联合CRRT技术治疗SAP伴发贫血的病例。
封晓红[10](2019)在《三焦针法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三焦针法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中医证候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新的有效针刺处方。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三焦针法配以行间、阴陵泉二穴,1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共治疗5天。两组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和实验室指标(WBC、CRP、IL-6和PCT)检查;并于治疗前、每次治疗结束后进行腹痛、腹胀VAS评分,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腹痛和腹胀VAS评分、以及WBC、CRP、IL-6、PCT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2.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1.2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改善: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在改善上腹胀痛拒按或腹满胁痛、大便粘滞不通、呃逆恶心、胸闷不舒、口干口苦、小便短黄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发热、身目发黄两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治疗后腹痛、腹胀VA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每日治疗后同一时间点腹痛、腹胀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WBC、CRP、IL-6、PCT水平的改善:治疗后两组WBC、CRP、IL-6、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焦针法结合常规治疗不仅对改善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而且改善上腹胀痛拒按或腹满胁痛、大便粘滞不通、呃逆恶心、胸闷不舒、口干口苦、小便短黄证候方面也优于常规治疗。2.三焦针法结合常规治疗在缓解腹痛、腹胀症状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三焦针法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3.三焦针法结合常规治疗在下调WBC、CRP、IL-6、PCT水平方面与常规治疗的疗效相当。
二、奥曲肽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曲肽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研究对象 |
1.5 治疗方法 |
1.5.1 对照组 |
1.5.2 治疗组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激素变化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
3 讨论 |
(2)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形成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3)针刺干预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气阴两虚型)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离标准 |
1.6 剔除及脱落病例的解决办法 |
1.7 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方法 |
2.3 盲法 |
2.4 对照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2.7 安全性评价 |
2.8 不良事件的处理 |
2.9 依从性评价 |
2.10 患者权益保护 |
2.11 质量控制 |
2.12 统计分析 |
2.13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线资料的分析 |
3.3 疗效评价结果 |
3.4 疗效判定 |
3.5 安全性评价 |
3.6 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对AP及其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AP与消化不良的关系 |
1.3 AP及其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 |
1.4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AP及其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认识 |
2.1 A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 |
2.3 AP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
3 试验方案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常规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
3.3 针刺治疗的依据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基线分析 |
4.2 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各量表评分结果及分析 |
4.3 总体疗效评比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综述 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附表 |
附录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急性胰腺炎肠麻痹针刺处方优化筛选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EPISBO的概念 |
2. EPISBO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3. EPISBO的发病机制 |
4. EPISBO的临床特点 |
5. EPISBO的治疗 |
6. EPISBO的预防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古籍文献溯源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中医药对EPISBO的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3. 安全性评价 |
4. 随访 |
5. 临床试验步骤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图 |
8. 质量控制 |
临床研究结果 |
1. 基础资料 |
2. 基线资料比较 |
3. 疗效指标评价 |
4.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5. 随访 |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本研究方案实施依据 |
3. 本研究的优点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 |
附录2 CONSORT 2010对照检查清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远端取穴改善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采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5.1 剔除标准 |
1.5.2 脱落标准 |
1.5.3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6 研究中止原则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含量 |
2.2 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案 |
2.3 对照 |
2.4 盲法 |
2.5 伦理审查 |
2.6 治疗方法 |
2.6.1 针刺 |
2.6.2 针刺注意事项 |
2.6.3 常规治疗 |
2.7 观察指标 |
2.7.1 基本信息 |
2.7.2 疗效性指标 |
2.8 受试者权益保障 |
2.9 不良事件处理 |
2.10 数据分析 |
2.11 技术流程图 |
3.研究结果 |
3.1 最终数据纳入情况 |
3.2 基线资料 |
3.2.1 性别对比 |
3.2.2 年龄对比 |
3.2.3 病因对比 |
3.2.4 发病情况 |
3.3 生命体征资料 |
3.4 腹痛VAS评分改变 |
3.4.1 第一次针刺后腹痛VAS评分对比 |
3.4.2 第二次针刺后腹痛VAS评分对比 |
3.4.3 第三次针刺后腹痛VAS评分对比 |
3.5 腹胀VAS评分改变 |
3.5.1 第一次针刺后腹胀VAS评分对比 |
3.5.2 第二次针刺后腹胀VAS评分对比 |
3.5.3 第三次针刺后腹胀VAS评分对比 |
3.6 止痛药使用情况 |
3.7 大便情况 |
3.7.1 第一次针刺后不同时间段第一次自主排便占比比较 |
3.7.2 第二次针刺后不同时间段第一次自主排便占比比较 |
3.7.3 第三次针刺后不同时间段第一次自主排便占比比较 |
3.7.4 针刺后24小时内大便量比较 |
3.8 各项实验室指标数值 |
3.9 各项评分表积分 |
3.10 两组间结局比较 |
讨论 |
1.急性胰腺炎中西医认识 |
1.1 中医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1.2 西医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2.中医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
3.本研究的方案设计 |
3.0 本研究设计思路 |
3.1 针刺时间介入的选择 |
3.2 针刺穴位选择 |
3.2.1 选择四肢穴位原因 |
3.2.2 选择穴位理论依据 |
3.2.3 穴位组方方意 |
3.2.4 针刺疗程的选择 |
4.本研究的观察指标的选择 |
5.研究结果分析 |
5.1 针刺后腹痛腹痛分析 |
5.1.1 第一次针刺后腹痛腹胀分析 |
5.1.2 第二次针刺后腹痛腹胀分析 |
5.1.3 第三次针刺后腹痛腹胀分析 |
5.1.4 对腹痛腹胀分析小结 |
5.2 针刺后止痛药使用剂量分析 |
5.3 针刺后大便情况分析 |
5.4 各项实验室指标分析 |
5.5 各项评分表积分分析 |
5.6 两组结局比较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综述 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
附件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
附件四 胰腺炎活动评分 |
附件五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奥曲肽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
1.1.6 终止实验标准 |
1.1.7 不良事件观察 |
1.1.8 安全性评价 |
1.1.9 伦理学要求 |
1.2 研究方法 |
1.2.1 病例分组 |
1.2.2 治疗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2.4 指标检测方法 |
1.2.5 统计学处理 |
1.2.6 技术路线图 |
1.3 研究结果 |
1.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1.3.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1.3.3 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 |
1.3.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
1.3.5 两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1.3.6 安全性评价 |
2.讨论 |
2.1 现代医学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3 肠道屏障功能检测 |
2.4 大承气汤的研究进展 |
2.5 选题依据 |
2.6 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依据 |
2.7 研究的不足 |
2.8 研究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综述 大承气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CRF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伦理学批件 |
致谢 |
(9)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 |
1.1.1 犬胰腺解剖生理及微循环 |
1.1.2 急性胰腺炎诱因 |
1.1.3 急性胰腺炎诊断 |
1.1.4 急性胰腺炎分型 |
1.1.5 急性胰腺炎病死率 |
1.1.6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 |
1.1.7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 |
1.2 血液净化技术简介 |
第二章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犬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诊断标准及病例来源 |
2.1.2 设备仪器 |
2.1.3 治疗所需主要药物 |
2.1.4 CRRT治疗模式 |
2.2 治疗 |
2.2.1 记录临床症状及血液检查 |
2.2.2 内科治疗方式 |
2.2.3 CRRT治疗流程 |
2.2.4 联合CRRT治疗的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
2.2.5 内科输液治疗的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
2.3 治疗结果 |
2.3.1 对照组结果 |
2.3.2 治疗组结果 |
2.3.3 治疗结果对比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三焦针法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6 剔除、脱落病例的处理 |
1.7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对照方法 |
2.4 盲法设计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2.7 临床评价 |
2.8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
2.9 统计分析 |
2.10 质量控制与保证 |
2.11 伦理学原则 |
2.12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可比性分析 |
3.3 治疗结果 |
3.4 依从性分析 |
3.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1.1 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急性胰腺炎的针刺治疗应用 |
2 现代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2.1 病因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3 三焦针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理论依据 |
3.1 胰腺与三焦的关系 |
3.2 急性胰腺炎病机与三焦气化、气机失常的联系 |
3.3 三焦针法的理论内涵 |
4 中医证型及配穴的选择依据 |
5 疗效结果分析 |
5.1 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
5.2 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 |
5.3 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 |
5.4 WBC、CRP、IL-6、PCT水平的改善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 量表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奥曲肽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 吴灿,邓行行,黄帅,敬旭军. 中医药导报, 2021(07)
- [2]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D]. 樊荣.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针刺干预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气阴两虚型)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陈俊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急性胰腺炎肠麻痹针刺处方优化筛选的临床研究[D]. 李淑娜.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D]. 季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远端取穴改善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赵越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奥曲肽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 梁桂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2)
- [8]基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张洁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犬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的应用[D]. 高娟.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10]三焦针法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封晓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